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會生銹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會生銹

發布時間:2022-08-29 09:49:49

Ⅰ 國際空間站的氧氣十幾年還沒耗盡,它們是從何而來的

航天科技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不停探索的方向,現如今人類的空間建設能力已經達到空間站項目。那麼國際空間站的氧氣十幾年還沒耗盡,它們是從何而來的?國際空間站上面的氧氣,有一部分是經過化學反應後重新產生,很大的一部分是通過貨運飛船傳送氧氣,讓我們來分析分析。

空間站就是一個飛行在地球上空的實驗室,航天員在其中進行與微重力有關的實驗。總而言之,空間站是人類踏出地球的重要一步,同時也為人類移居其他星球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Ⅱ 國際空間站在開裂!如果裂縫繼續蔓延,核心艙室或有報廢的可能

國際空間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姿態失控」事件才剛剛過去,現在又迎來了「裂縫」事件,根據英國路透社報道,俄火箭和航天公司的總工程師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透露:國際空間站宇航員發現曙光號功能艙(Zarya)出現了多條裂縫,說明國際空間站在開裂。

盡管這些裂縫比頭發絲還要細小,只存在於艙壁表面,現在還沒有直接穿透曙光號艙壁,但引發了廣泛的擔憂,裂縫會繼續蔓延嗎?會不會對宇航員安全是一種威脅呢?就連索洛維約夫也在說「這很糟糕!」。

知道曙光號功能艙有多重要嗎?

曙光號是國際空間站第一個升空的組件,它的前身是和平號空間站,由和平號空間站演化而來,1998年11月20日發射入軌,可以說是國際空間站核心艙室,全長13米,重24噸,共有72立方米空間,宇航員活動空間超過40立方米。

知道曙光號功能艙有多重要嗎?提供了多種重要功能,通信、導航、電力、溫度控制、姿態控制,還有氣壓控制等,給空間站提供6千瓦電力支持,還提供了兩個睡眠艙,宇航員可以在睡眠艙中休息。

曙光號還起到空間站重要連接功能,前端對接團結號節點艙,尾端對接的是 星辰號服務艙(Zvezda) ,星辰號有四個介面,與2021年發射升空的 俄羅斯科學號(Nauka)、 進步號貨運飛船或聯盟號載人飛船相接。


為何曙光號會出現裂縫?

這顯然不是人為所至,應該是曙光號艙體的老化,曙光號設計壽命13年,1998年發射,至今已經使用了23年,超期使用了10年,所以出現裂縫並不是質量問題,而在長期應力作用下,局部出現了「金屬疲勞」,產生了累積損傷。

但是國際空間站還要繼續超役使用到2024年,美國和俄羅斯甚至還想將它用到2028年, 索洛維約夫懷疑,2025年後,國際空間站可能就要全面瓦解了,如同「雪崩」一般。


如果裂縫繼續蔓延怎麼辦?

在2021年7月的「姿態失控」事件中,國際空間站在不停翻滾,美國當時可是做好了最壞的准備,准備好了載人龍飛船,萬一國際空間站救不回來了,宇航員將乘坐龍飛船逃生,不過在俄 航天局一頓猛虎操作後,國際空間站恢復了 姿態。

那麼曙光號裂縫繼續蔓延,一發不可收拾該怎麼辦?是直接將它報廢掉,還是跟之前的處理方法一樣,塗一些密封膠水就完事了呢?

直接報廢,這實在有些可惜,並且曙光號尾端還連著星辰號、科學號以及載人飛船,報廢之後它們如何處理,顯然也是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所以不到情非得已的地步,俄羅斯也絕對不會捨去曙光號,況且塗密封膠水有經驗可以借鑒。

2021年3月, 星辰號服務艙(Zvezda)出現了兩個小 裂縫,其中一個最大的一個長22毫米,寬100微米,比人的頭發絲還要略寬一些,別看裂縫這么小,但穿透了艙壁,導致了艙內空氣的泄漏。

俄羅斯宇航員修好了它,先使用三毫米鑽頭開孔,然後使用兩種密封膏,堵住了漏氣的裂縫,但這只是暫時的,隨時都有可能再次開裂,因為跟曙光號一樣, 2000年發射升空的星辰號也已經超期使用了多年,「 金屬疲勞」也是正常的。

如果曙光號裂縫繼續蔓延,若使用密封膠水來修補縫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做法,用不了多久,裂縫很有可能再次出現,最後的辦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報廢核心艙室曙光號,報廢國際空間站。

總結

星辰號 出現裂縫後,現在曙光號又出現了裂縫,這表明國際空間站嚴重老化, 星辰號和 曙光號都有報廢的可能。都說國際空間站要延期到2024年才退役,但現在情況已經很不容樂觀,提前退役也是一件極有可能的事情,那麼接力國際空間站的就只有中國空間站了。

中國空間站即將迎來多國宇航員,不過其中並沒有美國宇航員,主要是美國並沒有拿出誠意來,真不知道沒了國際空間站,美國宇航員將何去何從。

由於中國空間站設備使用的是中文,所以國外宇航員正在努力學習中文,准備進入中國空間站,有的國外宇航員現在已經基本會說中國話了,真替他們高興。 有趣的科學 探索 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 探索

Ⅲ 國際空間站又現裂縫,居然還要用到2024年

自從2021年4月份發射了天和號核心艙之後,我國的空間站建設就在按照計劃平穩推進之中。神舟十三號航天飛船的成功發射,又讓空間站建設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不過,與中國空間站蒸蒸日上的景象相反,國際空間站則是麻煩不斷。





至於現在的國際空間站,很明顯已經處在一種盡力維持現狀的狀態,現在共同運營國際空間站的各國不約而同地減少了對國際空間站的投入,空間站上的設備也是能對付用就對付。比如出現裂縫的「曙光號」貨運飛船,還將帶著裂縫陪著空間站繼續運行到2024年。屆時,隨著國際空間站這些幾十年的老設備退役,人類的航天事業或許將會進入到一個新的紀元。

Ⅳ 國際空間站壽命為什麼沒有永久

撇開各種損耗不談,光小隕石,小飛行物撞上了,撞巧了都可以讓空間站報廢,當然這種可能性很低。而電子元件隨著使用,當然會老化,尤其是艙內,有氧氣就不可避免加速老化。

Ⅳ 為什麼有些國際空間站過幾年後就不再運行了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由六個國際主要太空機構聯合推進的國際合作計劃,將作為科學研究和開發太空資源的手段,為人類提供一個長期在太空軌道上進行對地觀測和天文觀測的機會。

那麼,為什麼有些國際空間站過幾年後就不再運行了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經費問題,下面詳細說明因為經費原因導致國際空間站最終被荒廢。

耗資最貴的建築

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1983年由美國總統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建造迄今為止最大的載人空間站。經過近十餘年的 探索 和多次重新設計,直到蘇聯解體、俄羅斯加盟,國際空間站才於1993年完成設計,至1998年才完成第一個模塊的發射升空。

作為美國、俄羅斯、歐洲太空署、日本和加拿大的合作項目,國際空間站自2000年以來就一直有宇航員居住,隨後其創造的發現不斷讓人們認為這一耗資達1,000億美元的空間站物有所值。

各國太空 探索 的重點轉移

由於各國重點項目的遷移,已經沒有足夠資金維持國際空間站了。

首先是美國。在人類首次載人登月50周年紀念日(2019年7月)即將到來之際,特朗普總統要求NASA重返月球。歐洲太空署署長簡·維爾納(Jan Werner)和俄羅斯太空署都對這一宏偉計劃表示支持。中國則自行發展登月計劃。各國太空機構應該不會在當前載人航天預算之外擁有多餘的資金投入國際空間站。

除非美國國會向NASA劃撥額外資金,或者其他項目下馬(二者的可能性都不大),否則沒辦法在去登月或登火星的同時為國際空間站發送乘員、貨物、食品和補給。

以上是我對問題「為什麼有些國際空間站過幾年後就不再運行了?」的回答,歡迎大家在評論中與我交流討論。

Ⅵ 太空中為什麼航天器會生銹

說到腐蝕,大家可能並不陌生,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例如:廚房鐵鍋會生銹,碳酸飲料會腐蝕牙齒,街道上的護欄風化開裂等等。但你知道嗎,在太空環境中航天器也會生銹.有人可能會問,太空是高真空環境、沒有水的存在,航天器應該不會像地球上那樣被腐蝕吧?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與「溫順」的地球環境相比,真實的太空對航天器的「外衣」威脅更大。

自宇宙大爆炸起,太空中的溫度便開始逐漸降低,在經歷了150多億年的演變後,目前的太空正處於極寒的環境中,平均溫度只有約-270.3℃。但是,真空環境中,由於缺少空氣的傳熱和散熱,航天器表面受陽光直接照射的一面,其溫度將高達100℃以上,而陽光照射不到的一面,溫度則可低至-200℃。這種極端的溫度條件和大幅度的冷熱交變會影響材料的應力,並可能造成航天器「外衣」的斷裂、分層甚至脆化,極大的縮短其安全服役壽命。

Ⅶ 國際空間站壽命即將到期,其它國家為何不願在重建

我們知道人類自從有了一定的科學技術之後就大致的發展,特別是在近些年的時候我們已經能夠登上宇宙,這就是人類的進步,也是人類的努力,關於宇宙知識之中,我們人類一直在努力的探索,但與這個龐大是我們用想像無法能夠彌補了但是其中有一些工具我們在利用,例如宇宙空間站就是人類在探索宇宙的時候有一個可以休息的地方。那麼國際空間站壽命即將到期,其他國家為何不願意再重建?這其中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幾點。

三、某一些國家的強權政治。

最後一點就是某一些國家的強權政治,讓一些實力較小的國家他們接納不起。特別是強權政治國家,對一些歐洲小國往往收費太過於昂貴。

Ⅷ 國際空間站裂縫修復不易,裂縫損害是如何造成的

國際空間站裂縫修復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是因為在太空的環境當中與我們地球的環境有著千差萬別。因為在太空當中,人們處於的是一種失重的狀態,因此在行進過程中很難進行有目的性的移動。通常人們進行移動的過程當中需要依靠外力的藉助,才可以向指定目標進行移動。因此在修復國際空間站到裂縫時是在外部進行修復的,這也增大了修復的難度。這是因為修復這種裂縫需要人們通過空間站艙外進行修復,人們處於失重的狀態使得修復的難度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對於空間站外部的修復,宇航員的安全性也需要得到重要的保證,因此在外進行修復裂縫是非常難的。

對於空間站的裂縫出現修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人們對於空間站的裂縫不進行修理,很可能會造成空間上的巔峰進一步的增大使得空間站失去其原有的作用。因此在航天航空領域,人們也逐步對空間站材質進行更改,以求應用更為堅硬的材料,以避免受到類似的損失。

Ⅸ 國際空間站是怎樣成為航天史上的傑作的

已經開始動工建造的、迄今為止最大的航天器——國際空間站,是航天史上最偉大的傑作,代表了當今人類航天技術的實力和水平。

國際空間站採用桁架式結構,其結構之復雜和規模之大令人咋舌。它在長達108.5米的桁架上安裝有太陽能電池帆板和散熱器,其中心部分是居住艙、實驗艙,它們是由美國製造的。此外,還有俄羅斯製造的服務艙、研究艙和太陽能電池帆板,日本的實驗艙、歐空局的哥倫布軌道設施和加拿大的移動服務系統。空間站寬度達88.4米,幾乎有足球場那麼大,相比之下,與其對接的太空梭猶如一個足球。國際空間站重472噸,太陽能電池帆板面積為4000平方米,覆蓋的面積超過兩個足球場,當它劃過夜空時,將像鑽石般晶瑩剔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國際空間站的部件有100多個,需要多次發射升空,並在太空將它們組裝起來。預計美國太空梭和俄羅斯運載火箭共需發射45次,宇航員要進行艙外活動1100小時,其技術難度和風險是巨大的。建成後,空間站上可居住6~7名宇航員,可以在太空運行10年。它的軌道平均高度為350千米,運行時速為2.8萬千米,繞地球一圈只用90分鍾,運行期間可看到地球總表面積的85%。

國際空間站的建站計劃長達10年,分為三個階段。1994年到1998年6月為第一階段,主要是完成技術攻關和建站的一系列准備工作。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為第二階段,進行主要裝置的發射,建成核心部分,可具備3名宇航員在軌工作、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此階段共需進行15次發射。從1999年7月到2003年12月為第三階段(現在已推遲到2006年),這階段將全面完成所有裝配任務,將美、俄、加、歐空局、日製造的各種艙段和桁架結構按順序發射並組裝起來,還能具備6~7名宇航員在軌工作的能力。此階段共需發射30次。建成後,它將成為真正的太空研究試驗機構。

Ⅹ 太空中並沒有水,為什麼航天器材更易生銹呢

腐蝕是一個人們不會陌生但又感到害怕的詞語,在現實生活當中腐蝕無處不在,包括我們常用的廚房用具,生銹的鑰匙亦或是被碳酸飲料腐蝕的牙齒等等,都屬於腐蝕的現象。

但在太空中,哪怕紫外線只佔據太陽光的百分之五,但航天器材的高分子材料在吸收了太陽的紫外線後也會引發聚合物的自我氧化、降解。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國際空間站會生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1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6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3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1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