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際收支帳戶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存在什麼關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出版了《國際收支手冊》,1993年已出至第五版,對這一報表的編制所採用的概念、准則、慣例、分類方法以及標准構成都作了統一的說明。
國際收支帳戶編制的原理來源於對經常帳戶的分析,國際收支帳戶可分為兩大類:經常賬戶(current account)和資本與金融帳戶(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其中,經常帳戶包括貨物(goods)、服務(services)、收入((income)和經常性轉移(current transfer)等項目;資本與金融帳戶包括直接投資(direct investment)、證券投資(portfolio investment)、其他投資(other investment)、儲備資產(reserve assets)等項目。除了經常帳戶、資本與金融帳戶外,國際收支帳戶體系中還存在一個錯誤與遺漏帳戶(errors and omissions account),這是為了抵消結賬時出現的凈的借方或貸方余額。
國際收支帳戶運用的是復式記賬法,即每筆交易都是由兩筆價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賬目表示。根據復式記賬的慣例,不論是對於實際資產還是金融資產,借方表示該經濟體資產持有量的增加,貸方表示資產持有量的減少。
國際收支帳戶中記入借方的賬目包括:反映進口實際資源的經常項目;反映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的金融項目。記入貸方的項目包括:表明出口實際資源的項目;反映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的金融項目。
B. 簡述對國際收支的概念以及理解
1、狹義國際收支:是指該國的對外外匯資金收支。
2、廣義的國際收支:是指一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地區)之間由各種經濟往來而發生的收入和支付,既包括涉及外匯收支的國際經濟往來,也包括不涉及外匯收支的國際經濟往來;既包括國際間的交換行為,也包括那些單方面轉移及其他諸如黃金貨幣化、特別提款權分配與取消、債權債務再分類等行為,它們被統稱為對外交易。目前各國通用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就是按照廣義國際收支概念編制的,反映一國對外經濟狀況的平衡表。
國際收支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從國外收進的全部貨幣資金和向國外支付的全部貨幣資金之間的對比關系。收支相等稱為國際收支平衡,否則為不平衡。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稱為國際收支順差,或稱國際收支盈餘;支出總額大於收入總額稱為國際收支逆差,或稱國際收支赤字。逆差表示對外負債,一般要用外匯或黃金償付。
全球統一的國際收支制度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後著手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48年首次頒布了《國際收支手冊》第一版,以後又先後於1950年、1961年、1977年和1993年修改了手冊,不斷地補充了新的內容。目前,基金組織各成員國大都採用基金組織1977年第四版的國際收支概念和分類,並著手按新制定的第5版的分類和要求修改和充實本國的國際收支統計體系。編制和提供國際收支平衡表已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的一項義務,並成為參與其他國際經濟組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一個國家對一定時期(如一年、半年或一個季度)內,該國與他國居民之間所進行的一些經濟活動進行系統記錄的一種統計表,按復式簿記原理編制。一些收入項目或負債增加、資產減少的項目都列為貸方,一些支出項目或資產增加、負債減少的項目都列為借方。每筆經濟交易同時分記有關的借貸兩方,金額相等。因此,原則上國際收支平衡表全部項目的借方總額與貸方總額相等,其凈差額為零。但是在現實中,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某一具體項目的借方與貸方都經常是不平衡的,收支相抵後,總會出現差額。具體項目上出現的差額稱為局部差額。收入大於支出,稱為順差,支出大於收入,稱為逆差。各項局部差額的總和便是國際收支總差額,稱為國際收支順差或逆差,亦稱國際收支盈餘或赤字。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的方法和內容,國際收支平衡表包括經常項目、資本項目、錯誤和遺漏三大項。
經常項目是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兩個主要項目之一,用於統計商品、勞務和單方面轉移等國際收支活動的項目。該項目包括三個方面的具體內容:
(1)商品的進出口是經常項目交易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包括絕大多數可移動貨物在跨國界交易中所有權的轉移。有時商品所有權已經轉移,但商品尚未出入國境,也應列入商品進出口項目中。其中包括:船舶、飛機、天然氣和石油鑽機幾鑽井平台等;本國船隻打撈的貨物及捕獲的魚類等水產品並直接在國外出售者;本國政府在國外購進商品、供應本國在另一國的使用者;進口上已取得商品所有權、但在入境前已濕或損壞者。有的商品雖已出入國境,但所有權並未改變的,不列入商品進出口項目。例如經過加工轉制、包裝、修理、改裝後再運往國外銷售的商品等,但經加工增加的價值,應作為向外國人提供的勞務。此外,列入商品進出口項目的還有:作為一般商品的黃金等貴金屬和寶石,政府的進出口商品,直接投資企業的進出口商品,移民的隨身攜帶財物,走私貨物等。
(2)勞務費用是經常項目的第二大內容。主要包括:商品的運輸費、保險費和其他附屬費用,如港口費用、客運的車、船票及車、船上的其他勞務費用等;旅遊,即旅遊者在該國停留期間為本人或他人購買的商品和勞務;投資收入,包括經營直接投資企業的利潤收入和參股投資者所得的股息收入;以及其他商品和勞務收支,即上述各項以外的官方交易、私人交易和私人財產收入等。此外,使領館人員工資等開支,本國居民在國外的財產收入,商品進出口以外的商業銷售、專業服務和技術服務,如通信和計算機服務,金融服務如貸款的利息,版權及許可證費,乘客保險等非商品保險等,也包括在勞務費用項目中。
(3)單方面轉移款項。主要包括移民轉移款項、僑民匯款,政府無償援助、贈款,政府向國際組織繳納的行政費用等。
C. 如何理解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
出自 MBA智庫網路(http://wiki.mbalib.com/)
國際收支(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
國際收支的定義
1.國際收支分為狹義的國際收支和廣義的國際收支。
狹義的國際收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常為1年)內對外收入和支出的總額。
廣義的國際收支不僅包括外匯收支,還包括一定時期的經濟交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國際收支的定義為:國際收支是一種統計報表,系統的記載了在一定時期內經濟主體與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進行。
(1)國際收支是一個流量概念。
(2)所反映的內容是經濟交易,包括:商品和勞務的買賣、物物交換、金融資產之間的交換、無償的單向商品和勞務的轉移、無償的單向金融資產的轉移。
(3)記載的經濟交易是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的。
D. 什麼是國際收支它的組成內容有哪些
國際收支是一種統計報表,系統的記載了在一定時期內經濟主體與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與非居民之間進行。
狹義國際收支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一年、一季或一個月)內,由於各種對外交往而發生的、必須立即結清的,來自其他國家的外匯收入總額與付給其他國家的外匯支出總額的對比。凡在報告期內涉及外匯收支的交易,均屬於國際收支的范疇。
廣義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一年、一季或一個月)內各種對外往來所產生的全部國際經濟交易的統計。它不僅包括一國外匯收支,還包括不涉及外匯收支的各種經濟交易,如清算支付協定項下的記賬貿易、易貨貿易等。
一、國際收支概念
1、狹義國際收支:是指該國的對外外匯資金收支。
2、廣義的國際收支:是指一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地區)之間由各種經濟往來而發生的收入和支付,既包括涉及外匯收支的國際經濟往來,也包括不涉及外匯收支的國際經濟往來;既包括國際間的交換行為,也包括那些單方面轉移及其他諸如黃金貨幣化、特別提款權分配與取消、債權債務再分類等行為,它們被統稱為對外交易。目前各國通用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就是按照廣義國際收支概念編制的,反映一國對外經濟狀況的平衡表。
國際收支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從國外收進的全部貨幣資金和向國外支付的全部貨幣資金之間的對比關系。收支相等稱為國際收支平衡,否則為不平衡。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稱為國際收支順差,或稱國際收支盈餘;支出總額大於收入總額稱為國際收支逆差,或稱國際收支赤字。逆差表示對外負債,一般要用外匯或黃金償付。
全球統一的國際收支制度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後著手建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1948年首次頒布了《國際收支手冊》第一版,以後又先後於1950年、1961年、1977年和1993年修改了手冊,不斷地補充了新的內容。目前,基金組織各成員國大都採用基金組織1977年第四版的國際收支概念和分類,並著手按新制定的第5版的分類和要求修改和充實本國的國際收支統計體系。編制和提供國際收支平衡表已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的一項義務,並成為參與其他國際經濟組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一個國家對一定時期(如一年、半年或一個季度)內,該國與他國居民之間所進行的一些經濟活動進行系統記錄的一種統計表,按復式簿記原理編制。一些收入項目或負債增加、資產減少的項目都列為貸方,一些支出項目或資產增加、負債減少的項目都列為借方。每筆經濟交易同時分記有關的借貸兩方,金額相等。因此,原則上國際收支平衡表全部項目的借方總額與貸方總額相等,其凈差額為零。但是在現實中,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某一具體項目的借方與貸方都經常是不平衡的,收支相抵後,總會出現差額。具體項目上出現的差額稱為局部差額。收入大於支出,稱為順差,支出大於收入,稱為逆差。各項局部差額的總和便是國際收支總差額,稱為國際收支順差或逆差,亦稱國際收支盈餘或赤字。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的方法和內容,國際收支平衡表包括經常項目、資本項目、錯誤和遺漏三大項。
經常項目是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兩個主要項目之一,用於統計商品、勞務和單方面轉移等國際收支活動的項目。該項目包括三個方面的具體內容:
(1)商品的進出口是經常項目交易最重要的一個內容,包括絕大多數可移動貨物在跨國界交易中所有權的轉移。有時商品所有權已經轉移,但商品尚未出入國境,也應列入商品進出口項目中。其中包括:船舶、飛機、天然氣和石油鑽機幾鑽井平台等;本國船隻打撈的貨物及捕獲的魚類等水產品並直接在國外出售者;本國政府在國外購進商品、供應本國在另一國的使用者;進口上已取得商品所有權、但在入境前已濕或損壞者。有的商品雖已出入國境,但所有權並未改變的,不列入商品進出口項目。例如經過加工轉制、包裝、修理、改裝後再運往國外銷售的商品等,但經加工增加的價值,應作為向外國人提供的勞務。此外,列入商品進出口項目的還有:作為一般商品的黃金等貴金屬和寶石,政府的進出口商品,直接投資企業的進出口商品,移民的隨身攜帶財物,走私貨物等。
(2)勞務費用是經常項目的第二大內容。主要包括:商品的運輸費、保險費和其他附屬費用,如港口費用、客運的車、船票及車、船上的其他勞務費用等;旅遊,即旅遊者在該國停留期間為本人或他人購買的商品和勞務;投資收入,包括經營直接投資企業的利潤收入和參股投資者所得的股息收入;以及其他商品和勞務收支,即上述各項以外的官方交易、私人交易和私人財產收入等。此外,使領館人員工資等開支,本國居民在國外的財產收入,商品進出口以外的商業銷售、專業服務和技術服務,如通信和計算機服務,金融服務如貸款的利息,版權及許可證費,乘客保險等非商品保險等,也包括在勞務費用項目中。
(3)單方面轉移款項。主要包括移民轉移款項、僑民匯款,政府無償援助、贈款,政府向國際組織繳納的行政費用等。
資本項目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是與經常項目並列的兩個主要項目之一,用於統計資本國際收支的項目,主要包括資本和儲備兩項內容。
(1)資本,主要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等。前者是指一國的公司、企業或個人在另一國設立企業,直接進行生產或商業活動。企業的所有權集中在單一的外國投資者或投資者集團手中。國際收支平衡表資本項目中的直接投資既包括包括外國在本國的直接投資,也包括本國在外國的直接投資。證券投資是在長期債券和公司股票上的投資,如一國公司、企業和個人對另一個國家的長期國債、公司債券、票據、股票和期權等貨幣市場工具和金融創新工具的購買。許多國家常把外國一個投資者或投資者集團在有投票權的股份中所佔比例達10-25%以上的,作為直接投資。此外,資本項目還包括一些未列入上述兩種投資內的其他資本交易活動,如貿易信貸、貸款、貨幣及存款等。其中信貸的本金部分記入資本項目,而利息則記入經常項目。
(2)儲備項目,實際是一國用以平衡國際收支或對本國貨幣對外匯率進行干預的手段。儲備項目主要包括貨幣黃金(即一國官方持有的作為貨幣資金使用的黃金)、外匯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外匯,如貨幣、存款、可轉讓、貼現的證券及其他債權等。
E. 分析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在固定匯率制度下,一國國際收支是如何實現自動調節機制的(
國際收支平衡出自MBA智庫網路( http://wiki.mbalib.com/)國際收支平衡(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編輯]什麼是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也稱外部平衡,指一國國際收支凈額即凈出口與凈資本流出的差額為零。即:國際收支凈額=凈出口-凈資本流出;或BP=NX-F。 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衡量一國對所有其他國家的交易支付。如果其貨幣的流入大於流出,國際收支是正值。此類交易產生於經常項目,金融賬戶或者資本項目。國際收支被視作一國相關價值的另一個經濟指標,包括貿易余額,境外投資和外方投資。 [編輯]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機制與政策效應分析 當一國國際收入等於國際支出時,稱為國際收支平衡。一國國際收支的狀況主要取決於該國進出口貿易和資本流入流出狀況。 當一國國際收支處於不平衡狀態時,市場機制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調節,但這種調節的力度有限,特別是在固定匯率制度下。政府作為宏觀經濟的管理者,在很多情況下要實施不同的宏觀經濟政策以彌補市場對國際收支平衡調節力度的不足。但是在不同的匯率制度下,其所實施的不同的宏觀經濟政策收到的效果也不同。下面分別分析在浮動匯率制度和固定匯率制度下一國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機制與政策效應。 一、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國際收支平衡的調節機制與政策效應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由於匯率是隨著市場變化自動調節的,因此,無論國際收支是處在順差還是逆差狀態,市場機制都會自動對國際收支進行調節。這種調節機制可從下面的分析中看出。 在圖1中,由曲線LM和曲線ISo的交點Eo決定了初始的均衡產出為Yo,均衡利率為io。 均衡點位於國際收支平衡曲線BP的左上方,說明出現國際收支順差。
F. 在狼群中要學狼叫 出自哪裡
對話邁克爾.赫德森:「在狼群中,中國應學狼叫。」
邁克爾·赫德森是美國獨立的金融和經濟分析專家.20世紀60年代為大通曼哈頓銀行和安達信公司做國際收支分析,此後一直活躍在華爾街,為很多金融公司做咨詢服務.同時也先後在多所高校教授金融課程,現在是美國長期經濟趨勢研究所所長、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分校的有傑出貢獻的教授.他出版了大量的論述美國金融統治地位的著作,包括《超級帝國主義—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全球分裂》、《貿易、發展和外債》等,而且是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和美國等國政府以及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AR)的經濟顧問.他也是2008年美國大選民主黨候選人丹尼斯·庫欽奇的主要經濟政策顧問.20世紀90年代,俄羅斯和一些東歐國家跌入美國金融戰略陷阱後,他有頻頻訪問這些國家,他的財政金融政策建議幫助普京政府擺脫了金融危機,扭轉了俄羅斯危局
赫德森教授基於長期以來對新自由主義的發展歷史及其政策取向的研究中,論證了新自由主義的實質就是美國主導下的美國模式在全世界的擴張。
赫德森教授認為,中國當前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要擺脫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從而擺脫對美國經濟的嚴重依賴,必須慎重考慮積累巨額外匯儲備的處理方式。這些外匯儲備應該更多地收購美國在華資產或跨國公司的股權,造福中國的經濟發展,而不是用作增持美國國債。在發展道路上,中國不能盲從新自由主義下的美國模式,而要從本國的特殊性出發,堅持走市場經濟與政府調節相結合的發展道路,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地發展。
赫德森說:「在狼群中,中國應學狼叫」。
「現在美國已經陷到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它連到委內瑞拉的精力都沒有。自越戰以來,美國不可能再搞義務兵役制,因為老百姓都反 對,也就不能徵兵了,美國現在是雇傭兵制,這需要花很多錢。這就說明美國不可能通過派兵去佔領一個國家,幾千年的派兵佔領一個國家的方式被顛覆了。當今的 美國政府只能搞核武威懾和空軍轟炸,但這兩個對中國不是威脅。所以美國只能在中國邊境挑釁一下,就像美國在俄羅斯搞些動亂而已。這不是個大事,不必操心。」
「美國的目的不是佔領中國,而是控制中國。美國的手段是將中國的銀行買下來,然後推廣一種新的文化,等於說,要致富就讓西方參與你們的金融市場。」
「中國可以買美國在華資產,因為中國是主權國家,有這個權利,這符合亞當·斯密的理論。在中國購買這些資產之前,還可以給它加稅,還可以審查它是否有犯罪行為,這樣它的價格就更低了。華爾街有這樣一句諺語:在狼群就要學狼叫。」
G. 請問外匯儲備來源於哪裡
外匯儲備是一個國際收支的概念,所以談外匯儲備是怎麼積累起來的,我們應該看一下國際收支。外匯儲備大致主要有三個來源:第一是來源主要是通過貿易順差;第二是長期以來我國實施針對FDI流入的優惠政策,所以導致FDI大量流入,FDI流入之後轉換成人民幣過程中也會形成外匯儲備。另一方面,流入中國的FDI所創造的利潤基本上還沒有匯到國外,這更增加了FDI流入對外匯儲備增長的影響。第三是由於由貿易順差、FDI之外的資本流動。2001年至今,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轉化為升值現實,導致大量熱錢流入中國,加劇了外匯儲備的增長。中國現在還沒有全面開放資本帳戶,所以外資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現在只能夠通過QFII,而QFII目前規模只有100多億美元,所以絕大部分通過貿易和FDI流入的資本都不是通過QFII的正規渠道,而是通過各種地下錢庄或者虛假的貿易順差等途徑流入的。
對於外匯儲備的經濟屬性,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第一個層面;按照我國現行的外匯管理制度,企業和個人手中不允許存有政策允許范圍之外的外匯,為購買以各種形式而湧入國內的外匯,央行必須發行債券或多印鈔票,從而大量放出基礎貨幣。就是說,中國的外匯儲備是央行買來的。而且,為維護現行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央行也必須通過買賣一定數量的美元等外匯資金,使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控制在合理的區間。而主要來源於金融帳戶的外匯儲備增長實際上是以負債的增加換取外匯儲備的增長,這樣的外匯儲備增長具有借入儲備的性質,通過外匯儲備的來源過程和經濟屬性的分析說明,外匯儲備並不是央行的一筆收入,或者說在央行和財政部合並形成的資產負債表中,外匯儲備並不是政府的財政性資金,而是中央銀行的一項負債性質的資產。
H. 國際收支包括哪些主要項目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的方法和內容,國際收支包括經常項目、資本項目、錯誤和遺漏三大項。
1、國際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一種統計報表,它系統地記載了在特定時期內一個經濟體與世界其它地方的各項經濟交易。它可分為狹義國際收支和廣義國際收支。
2、狹義國際收支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一年、一季或一個月)內,由於各種對外交往而發生的、必須立即結清的,來自其他國家的外匯收入總額與付給其他國家的外匯支出總額的對比。凡在報告期內涉及外匯收支的交易,均屬於國際收支的范疇。
3、廣義國際收支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一年、一季或一個月)內各種對外往來所產生的全部國際經濟交易的統計。它不僅包括一國外匯收支,還包括不涉及外匯收支的各種經濟交易,如清算支付協定項下的記賬貿易、易貨貿易等。
(8)國際收支出自於哪裡擴展閱讀:
美國的國際收支是一個類似於家庭或企業可以用於記錄收入和支出的簿記過程。在國際收支中,從外國人到美國的資金流入是收入,被記錄為正的數字。收入包括由於購買美國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美國的出口)、獲取美國的資產(資本流入)以及美國居民收到的饋贈(單邊轉移)所帶來的資金流入。
從美國到外國人的資金流出是支出,支出用負號記錄。支出包括:
(1)購買外國的商品和服務(進口);
(2)美國家庭或企業購買外國資產的貨幣支出(資本流出);
(3)對外國人的饋贈,包括對外援助(單邊轉移)。國際收支賬戶的主要組成部分概況了與商品和服務的購買和銷售有關的交易(經常賬戶余額,包括了貿易余額)以及與國際借貸有關的資金流動(金融賬戶余額,包括了官方結算)。
每一筆國際交易代表了商品、服務或資產在家庭、企業或政府之間的交換。因此,交換的雙方必須總是平衡的。換言之,國際收支賬戶的收入和支出必須等於0,或者說,經常帳戶余額+金融帳戶余額=0。
I. 國際收支貨幣分析法的起源與發展
1752年英國哲學家D.休謨在《政治論叢》中提出了所謂「物價-現金流動機制」,闡述了在國際金本位制下各國國際收支具有自發調節的功能。20世紀40年代,E.M.伯恩斯坦等人認為,一國信貸擴張和貨幣供應量與國際收支狀況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各國不同程度的信貸擴張將導致相應程度的國際收支變化,但論證是不系統的。50年代,J.E.米德首先系統提出貨幣分析法後,許多經濟學家又作了進一步的研究。貨幣分析法在其正式形成過程中分成兩個學派。一派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基地,代表人物是該組織前研究部主任,丹麥經濟學家J.J.波拉克。該學派所建立的模型可用於宏觀經濟管理,在只能得到有關貨幣統計的最基本信息的情形下尤為適用。這種貨幣分析法被廣泛應用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其成員國的業務之中。另一派是在R.A.蒙代爾和H.G.約翰遜的領導下,於60年代在芝加哥大學發展起來的。該學派沿用了M.弗里德曼現代貨幣主義的某些理論,但他們又否認同弗里德曼領導的國內貨幣主義有任何聯系。貨幣分析法在70年代中後期盛極一時,至今仍是分析國際收支問題的一種重要理論。貨幣分析法的優點是把復雜的總體全面均衡問題(Macro General Equilibrium Issues)簡化為類似個體的片面均衡問題(Seemingly Micro Partial Equilibrium Issues)。它的缺點也在於外行看不到問題的全面而被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