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都大學後門是哪個門
成都大學的後門是面向十陵鎮的,一般從那裡找東西吃,逛街等等,
成都大學(Cheng University),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成都市重點建設大學,是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四川2011計劃、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四川省卓越教師教育培養計劃、四川省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為中俄「長江—伏爾加河」高校聯盟、成都國際友城高校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1978年12月,成都大學創辦;1983年,停辦本科,只辦專科;2003年5月,恢復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成都學院;2006年,成都教育學院、四川省成都衛生學校、四川省成都幼兒師范學校並入成都學院;2010年4月,成都鐵路中心醫院成建制劃歸成都學院作為附屬醫院;2013年8月,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全部國有產權無償劃轉給成都學院;2018年12月7日,教育部發文正式批准成都學院更名為成都大學。
⑵ 武漢長江新城(區)現在建設情況怎麼樣
長江新城(新區)位於武漢市東北部,長江以北,規劃面積554.6平方公里,含江岸區、黃陂區、新洲區三個區的部分區域。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90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1億元,工業總產值1026億元,常住人口80萬人。
是長江新城總體規劃的重要功能板塊,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將主要面向國企央企軍企,發展央企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創新平台,打造科創高地和產業新城。目前,正在組織編制長江科學城科學規劃,並積極與國家級科研機構,駐漢高校、科研院所等密切對接,推進重大項目引入工作。結合長江科學城的規劃建設,長江新城將積極引進布局建設一批大科學裝置、交叉前沿研究平台、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創新創業和成果轉換平台、國家級科研機構和雙一流大學等,其中軍民融合是重要領域。同時,結合長江新城招商引資工作,大力引進軍民融合重大項目落地。
⑶ 廣州大學什麼水平
廣州大學(Guangzhou University),簡稱「廣大」,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沖一流」重點學科建設高校、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國家「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試點高校,入選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高校,為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發起單位、廣州大學城高校聯盟和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是以國家中心城市「廣州」命名的綜合性大學。
【外文名稱】
Guangzhou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1927年
【校訓】
博學篤行,與時俱進
【院校歷史】
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由廣州師范學院(創辦於1958年)、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創辦於1984年)、廣州教育學院(創辦於1953年)、原廣州大學(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私立廣州大學創辦的1927年)和廣州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創辦於1985年)等高校合並組建廣州大學。
【院校專業】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有大學城、桂花崗兩個校區;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4990人;在編教職工2856人;設有26個學院,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有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2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本科招生專業65個;有4個省「沖一流」重點建設學科,14個省級重點學科,16個市級重點學科和重點扶持學科。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
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
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
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1項
【
⑷ 北京將擇機適度擴大年度落戶規模
是的,北京市發改委近日回復網民建議時表示,「相關部門將根據本市常住人口變化情況,統籌考慮城市發展需要,擇機適度擴大年度落戶規模。」
9月11日,有網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以「擴大積分落戶規模」為題向北京市委書記蔡奇留言稱,「北京市具有人才競爭力的社會,吸引了廣大學生和社會人才的聚集。
但是隨著工作年限增加。歲數的增加,家庭的建立,都在為北京做著貢獻。但是孩子的成長,面臨上學和我們養家不能離開崗位。因此需要市政府真切地為我們考慮戶籍。」
對此,9月11日當天,北京12345回復稱,「關於您反映的問題,市發改委回復:經核實,積分落戶政策實施以來,本市確定了每年6000人的落戶規模,並實行同分同落。
截至目前,已有1.8萬余名申請人取得了落戶資格,加子女連帶落戶實際落戶超過2.8萬人,相關部門將根據本市常住人口變化情況,統籌考慮城市發展需要,擇機適度擴大年度落戶規模。同時積極研究提升長期在京穩定就業居住人員的公共服務保障水平。」
北京國際友城數量增加,將爭取國際組織及分支機構落戶:
「十三五」時期,北京的市級國際友好城市數量從52個增長至55個,北京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北京提出,將爭取符合城市戰略定位和高質量發展需要的國際組織及分支機構落戶。
北京市政府外辦副主任馮劍16日在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以上內容。
馮劍表示,「十三五」時期,北京的市級國際友城數量從52個增長至55個,區級友好(交流)城市新增61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策劃開展系列「雲外事」活動,向27個國家的55個城市捐贈防疫物資,涵養了一批真朋友、好夥伴,北京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同時,北京持續吸引國際高端資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成功落戶,在京國際組織從73家增長至99家。
以上內容參考 經濟觀察網-北京:將統籌考慮城市發展需要,擇機適度擴大年度落戶規模
⑸ 國際友好城市的作用體現在哪裡
建立國際友好城市、開展國際友城交往,在政治、經 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政治上的作用:有利於推動雙方在政治上增強互信。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世界上各種文明、不同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應彼此尊重,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發展國際友好城市有利於以地方促中央,推動兩國中央政府之間、地方政府之間在政治 上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擴大共識。
二、經濟上的作用:世界各國城市發展水平不一,但各有優勢。國際友好城市之間通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通過互利互惠的合作,可為實現雙方共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三、文化上的作用:世界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特徵, 也是當今世界充滿生 機和活力的重要條件。 各國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和優秀傳統都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每個民族、每種文化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只有相互尊重,取長補短,才能共同進步。
文化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國際友好城市為載體開展文化交流,越來越受到各國地方政府的重視和青睞,它是增進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開展交流與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的最有效方式。
⑹ 成都有哪些必去的地方
1、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都江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於秦昭王末年(約公元前256~前251) 。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鱉靈開鑿的基礎上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部分組成。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2、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38號。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唐末詩人韋庄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
3、武侯祠
武侯祠是民眾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精神的肯定和贊譽的載體,也是三國遺跡源頭,由漢昭烈廟、武侯祠、惠陵、三義廟四部分組成,屬於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文化遺產保護區。
2007年7月,根據國家文物局批復的《成都武侯祠文物保護規劃》,將武侯祠諸葛亮殿院落定為「核心文物保護區」。從2008年-2010年,各級財政先後撥付700餘萬元用於「5.12」災後重建,其中300萬元用於諸葛亮殿院落文物維修項目。
4、金沙遺址
金沙遺址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蘇坡鄉金沙村,分布范圍約5平方公里,是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長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國的都邑。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青羊宮
青羊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也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
青羊宮始建於周朝,原名青羊肆。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毀於兵災。現存建築大多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陸續重建,佔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
⑺ 哈爾濱有哪些國際友好城市謝謝!
俄羅斯 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 哈巴羅夫斯克 雅庫茨克 克拉斯諾達爾
美國 明尼阿波利斯
加拿大 埃德蒙頓
日本 新潟 旭川
韓國 富川
丹麥 奧胡斯
羅馬尼亞 普洛耶什蒂
以色列 吉夫阿塔伊姆
南非 艾古萊尼
拉脫維亞 陶格夫匹爾斯
巴西 薩爾瓦多
智利 篷塔阿雷納斯
澳大利亞 格里菲斯
紐西蘭 南塔拉納基區
芬蘭 羅瓦涅米
匈牙利 尼賴吉哈佐
義大利 里喬內
菲律賓 卡加延德奧羅
泰國 清邁
法國 阿拉斯城市共同體
奧地利 維也納新城
德國 馬格德堡
英國 桑德蘭
國內友城:西寧 成都 大連 廈門 廣州 杭州 溫州 南京 武漢
⑻ 與北京建立友好城市關系的城市有哪些
北京市
1.東京都 日 本 1979.03.14
3.貝爾格萊德市 南斯拉夫 1980.10.14
4.利馬市 秘 魯 1983.11.21
2.紐約市 美 國 1980.02.25
5.華盛頓市 美 國 1984.05.15
6.馬德里市 西 班 牙 1985.09.16
7.里約熱內盧市 巴 西 1986.11.24
8.巴黎大區 法 國 1987.07.02
9.科隆市 德 國 1987.09.14
10.安卡拉市 土 耳 其 1990.06.20
11.開羅市 埃 及 1990.10.28
12.伊斯蘭堡 巴基斯坦 1992.10.08
13.雅加達特區 印度尼西亞 1992.08.04
14.曼谷市 泰 國 1993.05.26
15.布宜諾斯艾利斯 阿 根 廷 1993.07.13
16.漢城市 韓 國 1993.10.23
17.基輔市 烏 克 蘭 1993.12.13
18.柏林市 德 國 1994.04.05
19.布魯塞爾大區 比 利 時 1994.09.22
20.河內市 越 南 1994.10.06
21.阿姆斯特丹市 荷 蘭 1994.10.27
22.莫斯科市 俄 羅 斯 1995.05.16
23.巴黎市 法 國 1997.10.24
24.羅馬市 意 大 利 1998.05.28
25.豪登省 南 非 1998.12.06
26.渥太華市 加 拿 大 1999.10.18
27.首都地區 澳大利亞 2000.09.14
東城區
1.新宿區 日 本 1997.05.22
西城區
1.中野區 日 本 1986.09.05
2.帕薩迪那市 美 國 1999.10.15
通州區
1.伊那市 日 本 1994.11.22
1979年3月,日本東京都成為最早與北京締結國際友城關系的城市,此後陸續有美國紐約市、法國巴黎大區、英國倫敦市等國際大都市與北京結為友城。據介紹,截至目前,北京已與48個國家的53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其中歐洲22個、亞洲15個、美洲10個、非洲和大洋洲各3個。美國、西班牙、法國、德國、澳大利亞5國與北京分別有2個友好城市。
最新的一個友好城市是捷克布拉格。
⑼ 國際交往中心的北京特點優勢
當今國際交往中心城市發展的新特點
(1)城市的國際分工日趨細化。
(2)經濟發展對全球國際交往中心發展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3)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交往舞台上的作用明顯增加。 國際交往中心是首都的基本功能
1.首都是國際、國內交往的橋梁和紐帶。
首都城市發揮政治中心的作用,主要依託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交通中心等方面的能力。只有提高和完善這些功能,首都城市才能體現國家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先進文化的發展程度,也才能具有較高的集聚度。
2.首都城市的國際交往能力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綜合體現。
政治中心主要體現在對外界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上,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強,伴隨首都政治交往的同時,更多的是經濟、科技、信息、文化、體育等的交往,首都的政治影響力也被放大為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綜合影響力,其作用很大程度地體現於國際交往能力上。 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是世紀之交北京承擔起首都功能的重要戰略任務,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以嶄新的風貌體現改革開放的形象。
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在政治上,將首都的開放推向更高層次,作為我國在新世紀進一步實行對外開放國策的重要標志,可以樹立嶄新的對外開放形象;在經濟上,應該牢牢把握加入WTO的契機,充分發揮首都對外交往優勢,使之成為外向型經濟的窗口、輻射國際市場的戰略制高點,可以帶動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布局的優化。
2.挖掘首都對外開放的潛力,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
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是北京對外開放工作的組成部分和關鍵環節,是充分發揮首都優勢提升對外開放層次的現實選擇。北京地處沿海和西部之間,對外開放既有區位、自然資源等先天不足這處,也有智力密集和功能完善等獨特優勢。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完全符合首都的性質與功能,一方面可以與沿海和西部地區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同時,也可以使北京的對外開放從企業、行業甚至是產業層次,提高到首都層次和國際交往中心城市層次,為北京擴大對外開放領域、提高對外開放深度提供良好的空間載體。
3.促進北京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
①更高層次地配置現代經濟戰略資源;
②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高級化;
③加快城市現代化步伐;
④擴大就業、促進消費。 北京城市國際化突出的有利條件主要表現在:
1.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是黨和國家賦予北京的神聖使命,也是世界經濟證章重心轉移的戰略需要。
2. 北京擁有特殊的國際交往資源。
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擁有全國最集中和第一流水平的科研單位、教育機構、文藝和體育團體和新聞媒體,每年都舉辦大量的國際國內文化、藝術、體育等交流活動,在亞洲乃至世界具有一定影響;北京是全國的科技、信息中心,具有較強的知識生產和傳播能力,北京的科技、信息交流日趨頻繁。北京是世界著名歷史文化名城。北京有著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觀光旅遊城市。
3.北京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
北京擁有雄厚的科技力量。「一區五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各項規劃全面展開,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推進;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已成為推動首都經濟發展的重要的新經濟增長點。
4.北京具有基本的設施條件。
北京的電話普及率、人均電力消費量、人均綠地面積、環保直接投資佔GDP比重等指標快速提高,北京正在加緊建設「數字北京」工程。北京的城市建設仍處在高速發展階段,基礎設施能力的提高為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創造了必要條件。
5.北京具有必要的產業基礎
北京是一座特大型綜合性產業城市,形成了基本完備的產業體系,為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奠定了物質基礎,提供了必要的產業支撐。
6.北京國際交往已初具規模
北京是我國的國際交往中心,是亞洲乃至世界重要的國際交往城市。
7.國際友好往來頻繁、友好城市眾多。
北京共有138個大使館,兩個名譽領事館,16個國際組織駐華代表機構,189個外國新聞機構,6441家外國企業代表機構,15000餘家外商投資企業。全年接待國賓、黨賓112批,其中包括84位國家元首或首腦。與世界上23個國家的26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與130多個外國城市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關系,其中締結的友好城市數量在世界主要大城市中,名列世界第五,亞洲第三。
8.常住和臨時來京境外人員數量穩定增長。
1993年以後,北京國際旅遊業進入平穩發展階段,遊客數量和外匯收入的年增長率分別為1.6%和3.5%。到1999年,在京的常住境外人員達到5萬人,年接待海外遊客到達252.4萬人次,外匯收入25億美元,兩項指標佔全國總額的20%~25%,居全國城市之首,成為世界著名的國際旅遊中心城市。
9.舉辦大型國際會議居亞洲前列。
1994年,北京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接待外賓達3萬餘人。到1999年,北京擁有500座以上的常用會議場館25個,總座位數達22693個;常用展覽館6家,總面積達18萬m2,其中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展覽面積達9萬m2。北京舉辦的各類會議和展覽佔全國總數的80%以上,名列世界主要城市的第35位,在亞洲排在新加坡、香港和東京之後,列第四位。 北京與當代著名國際交往中心城市相比,國際交往功能還有很大差距,一是國際交往活動數量少,二是檔次低,三是影響弱。北京僅有聯合國的代表處和1個國際組織總部,這反映出北京的國際影響還不夠大。
1.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指導思想與建設思路: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必須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批復精神,以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外交政策、促進國家對外開放為基礎,以為首都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為核心,以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為己任,以廣泛開展各個領域的國際交流為手段,努力在下世紀中葉成為世界一流的現代化、綜合型國際交往中心,為推進首都現代化和國際化服務。
2.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的主要任務和發展目標
根據中央提出的戰略任務和時代賦予的神聖使命,結合國際交往中心城市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北京的實際情況,北京到2010年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基本建成亞洲一流和世界中等發達程度的現代化國際交往中心城市,成為世界性的國際政治中心、國際旅遊中心、國際科技貿易中心;亞洲的國際文化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和國際體育中心。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1)國際交流高級化。基本形成合理的國際交流結構,重點發展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交流主體;主要領域的國際交流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爭取主辦世界博覽會、奧運會等國際大型盛會,積極創辦有廣泛國際影響的、具有北京特色和民族風格的節慶活動;國際組織、跨國集團總部(地區總部和分支機構)數量大幅度增加,達到亞洲領先水平。
(2)服務體系功能完備化。市委、市政府統一領導全市國際交往工作,按照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協調配合的原則,建立完善的政府管理體系。基本建成高效廉潔的政府管理系統,使政府管理部門充分體現轉變職能、依法行政、精兵簡政原則,作好規劃編制、政策指導、執法監督、組織協調工作,及時為國內外單位和個人提供優質服務;建立符合國際規范的社會服務系統,大力發展信息咨詢、外語服務、中介組織、國際旅行社、國際語言學校、國際醫療救助中心等機構,形成功能齊全、技術先進、管理規范、高效便捷的社會服務系統。
(3)交流設施現代化。重點建設一批特大型國家會展中心、國家大劇院、奧林匹克中心、科技博覽中心、娛樂中心等標志性國際交流設施;規劃調整城市布局,集中建設長安街和商務中心,初步形成有一定規模的國際交流中心區;加快進行首都機場擴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和數字北京建設,提高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城市標識系統,創造良好的國際交流環境。
3.加快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統籌規劃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2)加強對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工作的領導,市委、市政府及在市委外事工作領導小組下,成立首都國際交往中心推進辦公室(可設在外辦),統一協調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
(3)編制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各部門的推進計劃
(二)突出重點、龍頭帶動
(1)以奧運為龍頭舉辦大型國際活動,提高國際交流的檔次和知名度。全力做好2008年奧運會的申辦和組織工作,以此為核心全面帶動各項交流上規模、上水平;繼續辦好「中國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周」的組織工作,應盡快研究北京舉辦專業性和綜合性世界博覽會的方案,為北京「後奧運」時期繼續維持國際交往強勢做准備。
(2)大力吸引國際組織,提高國際機構的積聚程度。採取統一部署、分口負責的辦法,有針對性地吸引有國際影響的國際組織在北京落戶。研究制定吸引國際組織、跨國集團總部(地區總部和分支機構)的稅收減免、擴大出口權、放寬市場准入度、放寬戶籍管理和優先辦理護照等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
(3)集中建設「兩區一街」,形成國際交往中心區。商務中心區(CBD)是當代國際城市的重要標志,需要盡快集中力量,規劃建設好與首都地位相適應的、具有21世紀水準的商務中心區。要率先高標准規劃建設好海淀園區,迅速佔領國際競爭的制高點。長安街是北京政治中心的重要的形象窗口,也是開展國際政治活動的標志性窗口。要以世界一流標准規劃建設好長安街,使之成為代表東方文明的世紀經典之作。
(4)大力興建重點交流設施,提高綜合接待能力。重點建成一批特大型國際會展中心、國家大劇院、奧林匹克中心、科技博覽中心等標志性國際交流設施,彌補北京國際交往設施方面的缺陷,為廣泛開展大型國際交流活動提供必要的硬體保證。其中,應優先建設特大型會展中心。
同時,加快進行首都機場擴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和數字北京建設,大力改善北京的環境質量,提高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建立完善的城市標識系統,創造良好的國際交流環境。
(5)規劃建設大型現代娛樂中心,加速旅遊產品升級換代。本著設計超前、科技領先、面向大眾、生態健全、綜合娛樂的原則,集中力量建設一個大型現代化娛樂中心(主題公園),以改變北京旅遊產品老化、結構單一的落後局面。
(三)大力開展友城工作,充分發揮政府國際交往主渠道作用
(1)積極擴大友城規模。積極爭取中央的指導與支持,使首都友城工作成為國家外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若干目標城市為工作重點,成立專門工作小組,建立工作責任制,有計劃地開展國際交流工作,積極擴大友城規模。
(2)建立工作系統,完善工作制度。系統收集整理友城的信息資料,建立北京友城資料庫和信息系統;在友城工作規劃基礎上制定友城工作的推進計劃,形成友城工作目標和計劃系統;有計劃地向重點友城派出工作人員,建立海外友城工作的組織系統。針對友城工作的特點研究制訂科學、規范的工作制度,推進友城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3)充分利用友城為首都經濟建設服務。一是友城工作為首都對外開放整體戰略服務。二是要增強友城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利用友城的特殊優勢開展工作。要利用政府對外交流的規格高、影響大的特點,針對對外開放工作中一些關鍵問題和突出矛盾開展專項交流。同時,友城工作還要為社會、企業和民間的國際交往創造條件,引導和幫助它們更好地開展國際交流工作。
(四)建立多元投資體制、多種渠道籌措資金
(1)研究建立國際交往發展基金。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前期,需要政府的扶持,特別需要有相對穩定的資金支持。建議進行跨行業、跨地區資產重組,打造「航空母艦」。
(2)為了提升北京承辦大型國際交流活動的能力,政府應積極整合北京地區國際交流企業,形成幾個有國際競爭力的「航空母艦」,走聯合發展的道路。
(3)制訂產業政策鼓勵社會投資。
(五)完善政府管理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培育良好的交流環境
(1)明確思路、健全職能。為了實現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目標,全市涉外管理部門必須牢固樹立「首都大外事」意識,進一步強化服務觀念。利用外事部門的各種優勢,開拓創新,成為首都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核心力量。
涉外部門機構改革應當充分體現首都外事的特點,為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服務,涉外部門應逐步完善領導職能、規劃職能、組織職能、協調職能和涉外管理職能,逐步建立健全新的工作體制和高效的運行機制。
(2)歸口管理、各負其責。建設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必須建立完善的工作網路,主要包括:以外事領導小組為首,以市委、市政府專職調研力量為核心,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規劃系統;以政府主管部門為主,民間機構為輔的申辦系統;以外事領導小組和推進小組為領導,相關部門和單位參與的協調系統;以政府主管部門牽頭,相關部門支持、配合的組織系統;以市委宣傳部為主,相關部門參與的宣傳系統;以政府管理機構為龍頭,社會接待、服務企業為補充的綜合服務系統。
(3)規劃協調、分級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互相協作原則進行。推進辦公室負責按照規劃統一進行協調。一是加強與中央單位的協調配合。二是加強與本市國際交往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協調配合。三是加強與兄弟省市協調配合。北京是全國的國際交往中心,必須充分體現面向全國、服務全國的原則,與兄弟省市聯合建立通暢的信息網路和辦事機構,為兄弟省市開展對外交流服務。
(4)綜合服務、整體優化。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重點扶持一批對國際交往影響較大的綜合服務行業。政府應採取多種形式,在首都地區進行跨地區、跨行業和跨部門的資產重組,成立國際交流服務中心、國際會展服務中心、旅遊咨詢和服務中心,改善首都地區的服務環境。
(六) 營造良好的涉外環境
(1)建立和完善涉外法律體系。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首先要對現有涉外管理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創新,建立健全涉外管理的法律體系。其次,盡快研究出台《涉外家政服務的管理規定》、《外國留學生社會化管理規定》、《境外人員入境72小時免簽規定》等文件。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工作,為在京外國人提供法律服務,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2)切實改善生態環境。在對常住外國人和臨時來京的入境人員調查中,外國人普遍反映北京的環境污染、特別是大氣污染嚴重,將環境問題列為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的主要差距之一。在北京申辦一些有國際影響的活動時,環境問題也是主要障礙之一。必須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工業布局、發展公共交通、城市綠化、水系治理等工作力度,改善北京的環境質量,為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創造必要的自然環境。
(七)培養和引進各類專業人才
(1)有計劃培訓高級管理和經營人員。制定中長期培訓計劃,採取多種辦法加強培訓。繼續辦好赴美高級管理人才培訓班,並有針對性地選派政府公務人員和高級經營管理人員,到發達國家學習培訓;與高等院校合作,在國內舉辦專門培訓班,輪訓高級管理人員。
(2)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努力提高市民素質。搞好教育綜合配套改革,提高各類教育機構自我發展能力,著力提高全體市民的整體素質,廣泛開展市民講英語計劃,提高外語人口普及率,為國際化打好基礎。
(3)大力引進急需的專業人才。研究建立人才激勵機制,積極與國際教育組織和跨國集團合作,重點引進各類急需專業人才;建立國際級人才市場,吸引、優化人力資源。
⑽ 天津自1973年與()建立友好城市以來,逐步加強國際交流,至今已先後與世界部分國家23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
從歷史的角度看,天津友好城市工作的開展大體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中,友城工作又體現出不同的特色,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一、起步階段(1973—1979年)
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天津和神戶於1973年6月24日正式建立中日間,也是中國同外國間第一對友好城市關系。這對友城的建立在當時國內外產生了極大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