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籃球比賽三分球規則是哪年增加的
NBA聯盟在1979-1980賽季引進了三分線,國際籃聯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前引進的三分線。但距籃筐中心的距離不一樣,NBA是7.25米,國際籃聯是6.25米。
⑵ 三分球是由誰最開始提出的
3分球是起源於ABA的東西,在剛引進NBA時許多球員都有些抵觸,認為這種街頭籃球一般的東西不應出現在NBA這個閃耀的賽場上,但時至今日,3分球已經深入大家的心中,然後就是庫里,這個3分球的代言人,超遠3分絕殺雷霆。
⑶ nba三分是什麼時候制定的
三分線最早起源於美國的abl,1961-63年,後來被aba(1967-76)所採用,而nba直到1979-80賽季才正式引入三分球,那時的三分球還只是「例行賽的實驗品」三分球給了nba很大的影響,到1980-81賽季nba就完全接受了三分球制度,只是在1994-95賽季和1995-96賽季有一些小小的變化,那兩個賽季的三分線距離都是22英尺。
⑷ 三分的來歷
三分線最早起源於美國的ABI,1961-1963年,後來被ABA(1967-1976)所採用,而NBA直到1979-1980賽季才正式引入三分球,那時的三分球還只是「例行賽的實驗品」三分球給了NBA很大的影響,到1980-1981賽季NBA就完全接受了三分球制度,只是在1994-1995賽季和1995-1996賽季有一些小小的變化,那兩個賽季的三分線距離都是22英尺。所以說籃球運動不是一開始就有三分線的,且NBA比國際賽早開始使用三分線。
NBA是1979-1980賽季才開始有三分線的,此前NBA 的比賽除了兩分球就是一分球,根本沒有三分。當時三分線的形狀和現在的完全一樣,但由於球員的技術水平有限, 很多人的遠投能力和現在的球員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三分球的出手次數和投中次數都很少。1993-1994賽季在三分球榜上前五名的球員,平均每人出手次數為165次,最高次數 也只有292次。為了改變這一現狀,NBA於1994-1995賽季將三分線的 距離縮短為6.70米,於是眾球員蜂擁而 上,都想在三分線上牛刀小試,結果該賽 季三分球榜上前五名的球員,平均每人出 手258次,最高的達到425 次。這種人人都能投三分的局面很難反映出一個球員的遠投能力,於是NBA聯盟在1997-1998賽季將三分線的位置又挪回了最初的7.25米。
2010年起,國際籃聯三分線向外擴50厘米,三分線的距離將會從6.25米增加到6.75米。場外的球隊區,從球場的底線算起,往技術代表區的方向,長度應為8.325米。也就是從球場的底線到三分線頂弧的長度。
⑸ 籃球三分線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
起源與測試
早在1933年,美國俄亥俄州蒂芬市一個叫赫爾曼·塞吉的人就提出了三分線的概念。當時的籃球運動只有兩分球的規定,也就是說,在場上任何一點投籃命中都只能得兩分。這樣的規定導致大個子球員更願意打籃下,因為籃下得手同樣是兩分而且還容易得多。有感於籃球比賽里的這種風氣,鍾愛籃球的塞吉開始思考出台一種新的規定,用來限制高個子球員頻頻打籃下。
塞吉的構想在當地舉行的一場高中籃球賽里付諸實施。他以籃筐為圓心,以4.5米、7.5米為半徑畫了兩條弧線,這兩條弧線把一塊半場分成三部分,並且規定在半徑4.5米的弧線內命中得一分,4.5米與7.5米的弧線之間命中則是兩分,而7.5米之外可以得到三分。盡管這場比賽的影響力不大,但是這種新的計分規定還是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可惜的是,新設立的三分線對於球員們並沒有太大的新引力,因為球員們不可能在一場比賽里就能扭轉多年來養成的習慣,而且7.5米的三分線對於高中生來說確實遠了些。
1945年2月7日,在NCAA一場哥倫比亞大學對陣福特漢姆大學的比賽里,三分線被再度用來測試。(見下圖)可惜的是,這個籃球場上的新生事物還是提不起球員們的興趣,他們更習慣在離籃筐較近的位置出手。
登陸職業賽場
三分線第一次出現在職業賽場是1961年,當時的ABL(美國籃球聯盟)為了在職業籃球市場中分得一杯羹,在聯盟成立的第一個賽季就引進了三分線,以此作為自身聯賽的特色來吸引觀眾。但是三分線並沒能夠給ABL帶來好運,這個籃球聯盟僅僅維持了一個半賽季便於1963年宣告解散。盡管如此,ABL還是作為最早使用三分線的職業籃球聯盟被寫入籃球運動的歷史。
可喜的是,三分線在職業賽場上的旅程並沒有結束。ABL解散以後,另外一個籃球聯盟EPBL(東部職業籃球聯盟,也就是今天美國大陸籃球協會、即CBA的前身)於1963—64賽季增設了三分線。這時三分球的影響已經開始擴大,不論是室內球館還是露天賽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這種「非傳統」卻高回報的得分方式產生了興趣。三分線對於籃球運動改變的進程正在悄然上演。
在ABA發揚光大
先後經歷了兩個職業聯盟的「洗禮」,盡管三分線已經在球員和觀眾心裡有了分量,但是低一級的職業聯盟還是不能給三分球提供足夠大的「舞台」。真正讓三分球這一規則「步入春天」的是成立於1967年的ABA(美國籃球協會),當時的ABA正值創立之初,面對NBA這個已經成立20餘年的「大傢伙」,想要爭搶市場就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於是ABA 將標新立異作為自己的市場定位。
當時的NBA正處在以拉塞爾為中心的凱爾特人獨霸聯盟的時代,秉承著學院派刻板的球風。在NBA大行其道多年的「傳統籃球」面前,ABA毅然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在ABA第一任總裁喬治·麥肯(球員時代曾經是NBA湖人隊的著名中鋒,被稱為籃球史上第一個超級巨星)的敦促下,聯盟不僅在比賽中使用花里胡哨、令人眼前一亮的紅白藍「三色球」,還敏銳地把握住當時NBA還沒有設置三分線的時機,率先將三分線引入聯盟之內。不僅如此,ABA還在提高比賽的觀賞性方面下足了工夫,一反過去籃球比賽「一板一眼」的打法,鼓勵隊員們扣籃、展現自己。隨著ABA聯賽的火熱進行,扣籃、三分球也開始大行其道。
喬治·麥肯後來回憶道,幾乎貫穿整個ABA時代(1976年ABA與NBA合並),扣籃與三分球都是聯盟與NBA競爭的重點策略。
NBA三分距離:先縮後擴
鑒於ABA在引進三分線方面曾經取得的成功,到了1979—80賽季,NBA正式宣布將7.25米遠的三分線引入聯盟。1979年10月12日,凱爾特人主場對陣火箭的比賽里,主隊後衛克里斯·福特有幸成為NBA歷史上首位命中三分球的球員。三分線的引進給NBA比賽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不僅使得進攻手段更為多樣;而且由於遠投威懾的存在,防守范圍大大外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突破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三分球增加了比賽的懸念。三分球還使得NBA在攻防兩端的激烈程度明顯提升,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比賽的觀賞性。
三分線的引入很快促使聯盟內誕生了一批遠射好手,超音速隊的後衛弗萊德·布朗成為其中的佼佼者,他成為1979—80賽季命中三分球最多的人。而進入上世紀80年代以後,遠投更是成為比賽中重要的一環,三分好手不斷涌現。三分球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最終被聯盟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全明星賽上列為比賽項目。拉里·伯德在1986年首屆三分球大賽上奪魁,成為NBA歷史上第一位「三分王」,此後兩年他又連續封王,在首位「三分王」的基礎上升格為首位遠投「三冠王」。
NBA引進三分線的初衷就是為了讓比賽更吸引人,到了上世紀90年代,隨著防守風格越來越強硬、激烈程度越來越高,導致比賽的平均得分有所下降。「紅衣主教」奧爾巴赫一度嚴肅地表示:「如今NBA比賽的得分下降了,我不知道這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退步。」
得分下降的事實以及由此引發的關於球賽觀賞性下降的種種疑慮,迫使聯盟開始一輪又一輪的「頭腦風暴」。最終,聯盟得出了鼓勵投籃的做法,具體的做法是縮短三分線離籃筐的距離:即從1994—95賽季開始,將原本7.25米長的三分線縮短為6.7米。「縮水」三分線對於增加投籃效果顯著,更多的球員敢於在三分線後一試身手。一大批日後被認為有「成色不足」嫌疑的三分投手粉墨登場,魔術隊丹尼斯·斯科特於1995—96賽季在新的三分線後投中了267個三分球,創下了當時NBA個人單賽季命中三分球最多的紀錄。
讓聯盟始料不及的是,三分線縮水逐漸顯出「矯枉過正」的趨勢。1993年時,遠投榜上前五名的球員,平均每人出手僅有165 次,出手最多的人也不過292 次。而僅僅在三分線改變的首個賽季,遠投榜上的前五名平均出手次數就升到了258次,出手最多的球員竟然高達425次。在隨後的兩個賽季,大家一窩蜂投三分的趨勢有增無減。這種情況再次引發爭議,不少專家認為,三分球原本應當屬於少數球員才擅長的技術,如今人人都在三分線後嘗試一把,無疑是籃球運動的倒退。一位專家曾經不無諷刺地表示:「想要看中投,只剩下喬丹和格蘭特·希爾了,除了他們兩個其他人都放棄了中投。」
輿論的壓力越來越大,最終在聯盟又一番「頭腦風暴」後,三分線在1997—98賽季重新被改回原來的7.25米。
NBA的遠投標桿
NBA個人生涯三分球命中總數目前排在第一的是前步行者球星雷吉·米勒(一向以「神投手」著稱,也是喬丹時代眾多球星里最晚退役的一個),他一共命中了2560個三分球。現役球員中這項指標的榜首是優雅的投手雷·阿倫,目前已命中2230個三分球。雷·阿倫還保持了單賽季命中三分球個數的紀錄,他在2005—06賽季一共投進了269個三分球。
單場比賽個人三分球紀錄是科比在2002—03賽季對陣超音速以及馬紹爾在2004-05賽季創造的全場命中的12個三分球。而單場比賽全隊三分球紀錄由超音速隊在1995—96年季後賽同火箭隊的第二場比賽中創下,他們在三分線外一共出手27次,奇跡般地命中了20個。
NBA有史以來單賽季個人三分球命中率最高紀錄的保持者是前公牛隊的後衛史蒂夫·科爾(現太陽隊總經理),達到了驚人的52.4%。他曾在1997年全明星周末的三分球大賽上封王。
全明星三分球大賽也是球員們展示自己射手本色的絕佳舞台。從1986年至今,能夠實現遠投三連冠偉業的僅有拉里·伯德和前公牛投手克雷格·霍吉斯兩人。近十年來遠投大賽最好的成績是斯托賈科維奇與卡波諾分別獲得的兩連冠,遺憾的是,兩人都「倒」在了沖擊三冠王的道路上。
NBA關於
三分球的新規定
在NBA快節奏的比賽里,有時候很難判斷球員在遠投出手的一剎那是否踩線,一旦命中,就會產生此球應當算兩分還是三分的爭議,以往出現這種情況純粹靠裁判的肉眼來裁決,錄像回放僅作為輔助參考,不能成為判罰的依據。
為了維持比賽的公正性,聯盟在本賽季開幕前出台了一項新規定,確立了錄像回放作為判斷依據的「合法地位」——一旦比賽中出現肉眼無法判斷是否踩線的三分球命中時,裁判可以依靠錄像回放最終做出決定,從而保證比賽的公平和判罰的准確。
⑹ NBA比賽什麼時候開始有三分球的
三分球規則最早是由美國人Herman Sayger在1933年提出的,但終被廣泛採用源於1968年開始ABA聯盟引入了三分球規則,並以此作為與NBA競爭票房的優勢武器。NBA在1979至1980賽季引入了三分球規則,Chris Ford在1979年10月12日投中了NBA歷史上的第一個三分球。1984年,國際籃聯正式引入了三分球規則。
⑺ NBA什麼時候有三分球什麼時候有干擾球
三分球規則最早是由美國人Herman
Sayger在1933年提出的,但終被廣泛採用源於1968年開始ABA聯盟引入了三分球規則,並以此作為與NBA競爭票房的優勢武器。NBA在1979至1980賽季引入了三分球規則,Chris
Ford在1979年10月12日投中了NBA歷史上的第一個三分球。1984年,國際籃聯正式引入了三分球規則。
干擾球感覺無從考證了,因為感覺上應該是從籃球被發明的時候就有了,因為最早的干擾球就是因為有一方隊員直接把手蓋在籃框上(前提當然是你要夠高或者手夠長),那麼對方這場比賽對手的得分就肯定是零分了。目前,NBA和FIBA的干擾球規則還是有所不同的。NBA的規則是只要球出手在下落過程中(球整體在籃框水平面以下則不在此列)防守方和攻方就都不能碰球,並且球如果在籃框上彈起但還在籃框向上的圓柱體范圍以內時也不能碰球,否則就會相應被判罰防守干擾球和進攻干擾球。FIBA的規定則是只要球出手以後,但並未到達籃框向上的圓柱體范圍以內時,雙方皆可碰球,當然投籃球員的除外。
回樓主,干擾球應該是從有籃球開始就有了。。。
Goal
shall
be
made
when
the
ball
is
thrown
or
batted
from
the
ground
into
the
basket
and
stays
there,
providing
those
defending
the
goal
do
not
touch
or
disturb
the
goal.
If
the
ball
rests
on
the
edge
and
the
opponents
move
the
basket,
it
shall
count
as
a
goal.
以上是奈史密斯發明籃球時定下的13條規則的第8條,裡面已經規定了干擾球的問題了。
當然,張伯倫那時候就是有干擾球的,張伯倫能拿那麼多分只不過是因為當時的NBA崇尚進攻,所以打出了現在看來不太現實的數據。
⑻ 籃球世界盃和奧運會三分球得分是哪年
通常「三分球」是指籃球比賽中,在三分線以外投籃且命中的進球。具體要求為起跳時腳要在三分線以外,不可踩三分線,落地時是可以在三分線以內的。
國際籃聯在1984年的國際比賽中引入了三分球機制,三分線的距離是20英尺6寸,約6.25米。
⑼ 籃球小常識,三分線的起源與發展
2010年起,國際籃聯三分線向外擴50厘米,三分線的距離將會從6.25米增加到6.75米。 場外的球隊區,從球場的底線算起,往技術代表區的方向,長度應為8.325米。也就是從球場的底線到三分線頂弧的長度。
⑽ 中國籃球三分球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NBA的三分球正式開始是從1979-1980賽季,當時是試驗賽季,從1980-1981正式開始記入NBA規則;由於NBA對於國際籃球的引領作用,國際籃聯從1984年也正式引入三分球規則;中國籃球的開始是從外國引入的,所以都是照搬國際規則進行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