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芯國際發布聲明都說了哪些重要信息
1、否認涉軍動作表明立場 2、作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國際地位,中芯國際還是經美國商務部正式認可的「最終民用廠商」,美方不會停止與公司進行貿易合作往來。
❷ 14nm晶元跟7nm差距多大如果用回14nm晶元,對我們有多大影響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老美對華為的封鎖,就喚起了國內對晶元產業的重視,尤其是在高端市場,時至今日國內還離不開國外供應商。就拿華為來說,海思雖然能設計出7nm、甚至是5nm的先進處理器,但是卻無法單獨完成生產,必須依賴代工廠的供應。
這就相當於給了美國可乘之機,因為縱觀全球的晶元代工行業,美國技術都佔有很高的比重,強如台積電都避免不了。正因於此,在美國規則生效之後,台積電才會拒絕向華為供貨,在絕對的技術封鎖面前,它只能選擇明哲保身。
而反觀華為,沒有了台積電的供貨,其晶元一下子就陷入了極度短缺的處境,連新機的正常發布都保證不了。這也反映出了國內在高端晶元領域的不足,如今是5nm晶元時代,可國內卻還無法量產7nm晶元,依舊停留在14nm水平,差距顯而易見。
對此,可能有些人會產生疑問,14nm晶元跟7nm差距多大?為什麼國內不能用14nm來代替7nm呢?如果國內用回14nm晶元,對我們又會有多大影響?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弄清楚14nm晶元和7nm的區別,除了製程不一樣之外,它們之間還有很多差異。大家都知道,數字越小代表晶元的先進程度越高,7nm無疑是比14nm更高端的製程,那麼這個高端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從量產時間點上來看,14nm晶元誕生於2014年,最早由英特爾實現生產,當時台積電和三星還處於20nm階段。一直等到2017年,台積電和三星先後攻克了10nm,而這時英特爾依舊是14nm,自此開始台積電、三星就走在了英特爾前面。
也就是說,14nm製程整整經歷了三年的時間,期間還有16nm工藝,二者之間的差距並不大。可以說在2017年之前,14nm就是最高端的晶元製程,雖然如今已經4年過去了,但是14nm晶元依舊沒有被徹底淘汰,甚至有些人還在使用搭載相關處理器的機型。
而7nm晶元則由台積電於2019年率先完成量產,緊接著三星也突破到了7nm,當時英特爾僅僅剛到10nm水平。與14nm相比,7nm是毫無爭議的高端製程,相關處理器放到現在也能邁入高端層次,例如高通的驍龍870和蘋果A13,都是7nm工藝。
14nm出現在2014年,而7nm則誕生在2019年,二者隔了5年的時間,按照摩爾定律的內容來看,7nm晶元肯定要比14nm先進得多。因為摩爾定律指出,每過18~24個月的時間,晶元的性能就會翻一倍,只是人們的實際感知不是特別明顯而已。
其次,就配置和參數而言,一顆7nm晶元,最多能容納將近70億顆晶體管,而14nm只有它的一半。晶體管的數量越多,就代表晶元的性能越強,運算速度也會更快,所以採用7nm晶元的手機,往往要比14nm晶元的機型更加流暢。
還有就是14nm晶元的能效比較高,一旦處於高負荷運算的狀態,很快就會嚴重發熱,這也是某些低端機型頻繁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之下,7nm晶元的功耗就沒有那麼恐怖了,應用在手機上不僅省電,還能明顯改善發熱的情況。
最後,有一點必須要知道的是,14nm和7nm指的並不是晶元的尺寸,而是它們的柵極最小寬度,其數值的大小決定了晶元中電流通過時的不同損耗。
簡而言之,7nm晶元的柵極寬度明顯比14nm晶元小,所以電流通過時的損耗也會更少,發熱和功耗自然能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可能很多人都以為將14nm晶元分成兩半就是7nm晶元了,但這種說法完全是錯誤的,它們之間不單單是尺寸的區別。
既然現在已經搞清楚了14nm晶元和7nm的區別,那麼再回到之前的問題,如果用回14nm晶元,對我們有多大影響呢?其實這個問題出現的可能性非常低,因為晶元製程總是在向前推進,一般有7nm晶元,就沒人願意再用14nm了。
但是如今國內正處於特殊時期,7nm晶元還未實現自主化生產,國內大陸最大的代工廠中芯國際,能量產的最先進的晶元就是14nm製程。因此,探討一下繼續使用14nm晶元,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還是很有必要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2019年,華為曾找中芯國際代工了一款晶元麒麟710A,採用的就是14nm工藝,而且這是華為這么多年來與中芯國際的首次合作。後來麒麟710A被用在了榮耀Play 4T手機上,當時還受到了很多國人的關注,現在肯定也有人在用。
由此不難看出,在2019年14nm製程仍然沒有過時,人們也不會嘲諷它的落後,畢竟這是國內最先進的晶元工藝技術。當然了,與7nm和5nm晶元相比,14nm確實沒有那麼先進,相關機型也只能定位在中低端市場,但是這並不代表它不能用。
比如說iPhone7搭載的A10處理器,其採用了台積電的16nm製程,直到現在依舊很流暢。而iPhone8和iPhoneX使用的A11晶元,10nm工藝的加持,讓它不輸於安卓陣營裡面的8nm、甚至是7nm處理器,這些都證明以前的晶元現在也還能用。
不過,能用和好用是兩回事,不可否認的是,在2021年,7nm和5nm晶元才是主流,如果用回14nm晶元,用戶體驗可能不會太好。但在特定的情況下,14nm依然可以獨當一面,也沒必要執著於更先進的晶元製程。
綜上所述,雖然14nm和7nm晶元的差距比較明顯,但就算用回14nm晶元,影響也不會太大。可以說除了手機行業之外,其它領域根本沒有什麼問題,因為現在7nm製程也就主要用在手機處理器上。但還是希望國內盡快攻克7nm工藝,擺脫落後於人的局面。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和轉發。
❸ 大連華訊:為什麼中芯國際 A 股最終發行價 27.46 元,規模超 50 億
大連華訊7月5日消息 中芯國際(688981)回 A 股傳來重磅消息,科創板上市發行價確定為 27.46 元,本次發行規模超過人民幣50億元,根據《業務指引》規定,本次發行聯席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跟投比例分別為2%,但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
據《中芯國際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公告》顯示,發行人和聯席主承銷商根據初步詢價結果,綜合考慮發行人基本面、本次公開發行的股份數量、發行人所處行業、可比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市場情況、募集資金需求以及承銷風險等因素,協商確定本次發行價格為 27.46 元 / 股,網下發行不再進行累計投標詢價。
大連華訊獲悉,本次公開發行股份全部為新股,初始發行股票數量為168,562.00萬股,約占發行 後總股本的23.62%(超額配售選擇權行使前)。發行人授予海通證券初始發行規模 15%的超額配售選擇權,若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則發行總股數將擴大至 193,846.30萬股,約占發行後總股本26.23%(超額配售選擇權全額行使後)。全部為公開發行新股,公司股東不進行公開發售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中芯國際總部位於上海,擁有全球化的製造和服務基地。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圓廠和一座200mm晶圓廠,以及一座控股的300mm先進製程晶圓廠;在北京建有一座300mm晶圓廠和一座控股的300mm先進製程晶圓廠;在天津和深圳各建有一座200mm晶圓廠;在江陰有一座控股的300mm凸塊加工合資廠。
大連華訊數據顯示,中芯國際2019年收入約31.16億美元,毛利率20.6%;歸屬凈利潤約2.35億美元,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13.7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❹ 上市了!中芯國際,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石油
第一,中芯國際的上市情況
中芯國際此次A股上市發行19.38億股,發行價為27.46元,實際募資532.3億元,發行市盈率為109.25倍。從發行情況來看,中芯國際估值是偏高的,在上市首日,中芯國際股價大漲201.97%,更是將市盈率估值提升到300倍以上。
在中芯國際A股上市之前,中芯國際的H股有過一波大漲。我在中芯國際A股正式上市交易後,其h股出現了大跌,跌幅達到25.23%。對比中芯國際的A股和H股可以發現h股的市盈率僅為95.48倍,A股出現明顯高估。
當年中國石油發行價為16.7元,當時A股上市也沒有漲跌幅限制,上市首日就大漲163.23%,漲至48.62元,估值水平也是非常高。
相同的是兩只股票上市的時候,市場都極為看好,當時中國石油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而目前中芯國際是中國最大的半導體晶圓代工企業。
第二,兩者的行業和趨勢有區別
不過完全用中芯國際去對比中國石油本身也不客觀。中國石油屬於周期性行業,那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很大,當時正好是中國宏觀經濟極為景氣的周期中,中國時候石油的利潤非常高,市場用當時的利潤去預期未來,但實際情況是之後石油需求下降,中國石油的業績沒有繼續保持增長,所以缺乏成長性支撐高估值。
現在中芯國際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新國際處於半導體行業,這是科技產業從當前可以預見的,其實來看未來半導體行業的需求還是會持續增加的。中芯國際目前正在持續的投入研發,7納米14納米晶元的業績貢獻很小,實際當前的利潤並不是很好,如果未來高端晶元能夠實現產業化量產和商業應用的話,業績有明顯的成長空間。
中芯國際的未來主要取決於自身研發能力的提高,以及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
所以我認為不能簡單地去認為中芯國際會成為下一個中國石油,但目前中芯國際的股價確實是存在著明顯的高估,主要是市場情緒推動,很多股民認為中芯國際是未來科技的希望,所以完全忽視估值水平而去搶購股票導致。
❺ 中芯國際為什麼要在美股退市回歸A股
實際上中芯國際也並不是完完全全的從美股退市,其實仍然還是保存著ADR,只是主動降級到OTC罷了,也就是仍然留著美國存托憑證,但是主動向場外交易市場發展,所以說中興並不是從美股退市,而是退到了場外市場。
回報期長,不得國際投資者青睞
而從收入上來說中芯國際在國際中的收入比例下降非常大,17年的時候有40%的收入來自北美,12.7%的收入來自歐亞區一共有52.7%的收入來源於國際市場,可是到18年的時候,中興國際的國際收入比例卻下降到40.9%,這樣的跌幅比例可謂是大跌眼鏡。
在運作的資本上,中心國際在近年內的動作也非常大,因為晶元行業早期投資是非常大的,可是回報期卻非常長,民間資本更願意選擇那些回報快的產業,而在過去我們對於晶元的發展不夠重視,所以導致晶元行業長期落後於國際水平,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在14年的時候,國家便開始著眼於新片發展也發布了各種發展綱要,投入了許多資金加快產業生產鏈中的重點企業,可是即便做了如此多的努力,但仍然收得的成效是非常微小的。
❻ 中芯國際A股上市,能提高H股的估值嗎
能。
中芯國際A股上市,有利於提振a股科技股的估值,對港股沒有影響。
交易所對在科創板上市時尚未盈利及具有表決權差異安排的發行人的股票或存托憑證作出相應標識,發行人尚未盈利的,其股票或存托憑證的特別標識為「U」;
根據券商報告,中芯國際現在港股PB只有1.62倍,估值處於合理估值以下。科創板的發行將會提升公司在港股的估值,資本充分介入下,公司價值會不斷提升,當前預計,未來中芯國際是國內半導體行業、整個科技行業的絕對龍頭。
(6)中芯國際回a影響哪些擴展閱讀:
統計全年數據顯示,2016 年中芯國際銷售總額達到 29 億美金,再創新高,收入同比上升 30.3%。其中,凈利潤率和中芯國際應占利潤均創新高,分別為 11% 和 3.766 億美金。
2019年5月,中芯國際將根據修訂後的1934年《美國證券交易法》,申請將公司的美國存托股(ADS)從紐約證券交易所自願退市,並注銷這些ADS和相關普通股的注冊。
❼ 中芯國際上市為什麼影響A股
根本原因是,估值過高,業績跟不上,且面臨嚴峻現實,主要是外部環境施壓。
中芯國際上市第一天就大漲200%多,一下子就透支了未來的漲幅,而短期內業績又遠遠跟不上,且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處在高投入、低回報的燒錢階段,股價自然而然要殺估值回歸基本面。
A股,即人民幣普通股票,是由中國境內注冊公司發行,在境內上市,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供境內機構、組織或個人以人民幣認購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英文字母A沒有實際意義,只是用來區分人民幣普通股票和人民幣特種股票。A股不是實物股票,以無紙化電子記賬,實行「T+1」交割制度,有漲跌幅(10%)限制,參與投資者為中國大陸機構或個人。中國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
❽ 中芯國際是外資企業嗎
中芯國際是外資企業。
中芯國際屬於外國法人獨資企業,所以屬於外企。而實際上,中芯國際的大股東是大唐電信和幾個國企,基本上屬於國家控股了。
中芯國際的經營范圍有半導體集成電路晶元製造、針測及測試,與集成電路有關的開發、設計服務、技術服務、光掩膜製造、測試封裝,銷售自產產品。
(8)中芯國際回a影響哪些擴展閱讀:
中芯國際成立了「集成電路先導技術研究所」,充分整合大學院校資源,將碎片化的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化零為整,打破我國IC研發資源分散、自主創新能力缺乏的局面。
中芯國際力推能聯動設備廠商、材料供應商、代工廠、設計公司及科研機構的公共平台,並以此為依託加強與國際交流合作,促進我國IC產業發展。
❾ 中芯國際上市會影響與之關聯的股票么
會影響。
中芯國際是一家集成電路晶元代工和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對於晶元上市公司來講,多了一家龍頭公司競爭,如果是本身盈利比較差的公司,股價是很容易受到影響而下跌,因為投資者一定會放棄盈利差的股票,買入盈利能力更好的股票。
中芯國際登陸科創板首日收盤漲201.97%,報82.92元,換手率為53.08%,成交額達到479.7億,占科創板所有股票成交額近50%,躋身A股市場歷史第四大單只個股成交金額。
(9)中芯國際回a影響哪些擴展閱讀:
對於晶元上市公司來講,多了一家龍頭公司競爭,如果是本身盈利比較差的公司,股價是很容易受到影響而下跌,因為投資者一定會放棄盈利差的股票,買入盈利能力更好的股票。
中芯國際將根據修訂後的1934年《美國證券交易法》,申請將公司的美國存托股(ADS)從紐約證券交易所自願退市,並注銷這些ADS和相關普通股的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