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傳染病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和臨床症狀,並可傳染其他健康雞的疫病。它是危害養雞生產最嚴重的一類疾病。
傳染病具有如下特點:
(1)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與機體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每一種傳染病都有其特異的致病微生物存在,如雞新城疫是由雞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沒有雞新城疫病毒就不會發生雞新城疫。
(2)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當雞患了某種傳染病時,病原微生物可從雞體內排出,健康雞通過與病雞直接接觸或採食了被病雞污染的飼料、飲水而被感染,引起同樣症狀的疾病。當條件合適時,在一定的范圍、一定的時間內,易感雞群中可能有許多雞被感染發病,導致傳染病的蔓延擴散,形成流行。
(3)耐過的雞能獲得特異性免疫。雞耐過傳染病後,在大多數情況下均能產生特異性免疫,使雞在一定時期內或終生不再感染這種傳染病。如雞患過雞痘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再得雞痘。
(4)具有特徵性的臨床表現。雞的大多數傳染病具有該種病特有的潛伏期和臨床症狀。表現出特徵性的病理變化,產生特異性抗體和變態反應,這為雞傳染病的診斷提供了依據。
Ⅱ 有關世界衛生組織對傳染病級別的分類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流感大流行警告共分6個級別:
1級:病毒在動物間傳染,但沒有傳出人類感染病例。
2級:已知一種動物流感病毒在人類造成感染,因此被視為潛在大流行威脅。
3級:有動物流感病毒或動物與人類流感重組病毒造成零星或小規模的人類傳染,但這種人與人之間傳染還不足以造成社區感染。
4級:動物流感病毒或動物與人類流感重組病毒造成的人與人之間傳染,足以造成社區傳染。大流行風險驟升。本級重點在於控制病毒蔓延。
5級:人與人之間傳染在同一地區蔓延到至少兩國。強烈顯示即將發生大流行。
6級:大流行級。人與人之間病毒傳染,在同一地區至少在兩國傳播,並擴散到同一區的另一個國家。
Ⅲ 什麼叫國際檢疫病
目前國際檢疫傳染病指的是下列那三種疾病〈1〉瘧疾、鼠疫、狂犬病〈2〉狂犬病、霍亂、黃熱病〈3〉霍亂、鼠疫、黃熱病〈4〉霍亂、鼠疫、結核病。 國際旅行傳染病分成兩類: (1)經由航空飛行器傳染的疾病(2)地區性的傳染病。前者例如H1N1新型流感、SARS、肺結核等,後者如瘧疾、血吸蟲、狂犬病。目前最常見的國際檢疫傳染病是黃熱病(yellow fever)、霍亂(cholera)和鼠疫(plague)等。依該疾病當時流行的情況而定,有些國家會要求旅客必須持有疫苗注射證明才能入境。
Ⅳ 國家規定的一、二類傳染病
甲類:鼠疫、霍亂。 乙類: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 丙類: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新生兒破傷風、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現在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已將「非典」列為乙類傳染病 http://www.cass.net.cn/show_news.asp?ID=6996
Ⅳ 為何將非典歸乙類法定傳染病
此次將SARS病這一在我國發現的新傳染病確定為法定傳染病,是該法實施以來的第一次,這也預示著SARS防治從此納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軌道。 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甲類傳染病的增減由國務院批准認定,乙類和丙類傳染病的增減由衛生部批准認定。SARS暫被歸入到乙類傳染病范疇,按照乙類傳染病中的特殊傳染病管理,需要採取隔離的控制措施,目的是切斷病原體的傳播途徑。 衛生部衛生法制與監督司司長趙同剛今天在此間細說了將SARS納入傳染病防治法管理的依據。他說SARS可以通過密切接觸、暴露等途徑造成區域性、群體性的暴發或流行,傳染性強、有一定的病死率,因此有理由把它作為一個法定傳染病來管理。 目前國際上對SARS病原體的最後確認還沒有形成共識。雖然WHO宣布SARS病原體為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但在不同國家的死亡病例中還發現了不是冠狀病毒的案例。病原體還有待於國際國內專家的共同確定;SARS的流行特點和規律還不確切,傳播途徑和致病機理也還不十分明確;加上對一種新的傳染病都要經過一個較長的認識過程,目前WHO也只是發出了旅行警告,並沒有將SARS定為國際檢疫傳染病。因此我國暫時將SARS歸入乙類傳染病的特殊傳染病加以管理。 談到今後如何更好地貫徹執行傳染病防治法,趙同剛認為應及時地、適時地根據醫學科學和醫學實踐的發展,不斷完善傳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規章,及時調整法定傳染病的范圍和分類。 趙同剛說,衛生部正在起草制定一個有關SARS的管理辦法。他說,今後我們將不斷完善傳染病防治法律體系,建立一個由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針對不同疾病的管理辦法等配套規章和技術性規范、標准組成的傳染病防治法律體系。
Ⅵ 什麼是傳染病
什麼是傳染病
傳染病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病原體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為寄生蟲,寄生蟲引起者又稱寄生蟲病。 傳染病的特點
傳染病的特點是有病原體,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後常有免疫性。有些傳染病還有季節性或地方性。傳染病的分類尚未統一,有人按病原體分類,有人按傳播途徑分類。傳染病的預防應採取以切斷主要傳播環節為主導的綜合措施。 傳染病的途徑
由於生物性的致病原於人體外可存活的時間不一,存在人體內的位置、活動方式都有不同,都影響了一個感染症如何傳染的過程。為了生存和繁衍,這類病原性的微生物必須具備可傳染的性質,每一種傳染性的病原通常都有特定的傳播方式. 主要途徑有: 〖空氣傳染〗
有些病原體在空氣中可以自由散布,直徑通常為5微米,能夠長時間浮游於空氣中,做長距離的移動,主要藉由呼吸系統感染,有時亦與飛沫傳染混稱。 〖飛沫傳染〗
飛沫傳染是許多感染原的主要傳播途徑,藉由患者咳嗽、打噴嚏、說話時,噴出溫暖而潮濕之液滴,病原附著其上,隨空氣擾動飄散短時間、短距離地在風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張口或偶然碰觸到眼睛表面時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例如:細菌性腦膜炎、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結核、麻疹、德國麻疹、百日咳等等。由於飛沫質、量均小,難以承載較重之病原,因此寄生蟲感染幾乎不由此途徑傳染其它個體。
〖糞口傳染〗
常見於發展中國家衛生系統尚未健全、教育倡導不周的情況下,未處理之廢水或受病原沾染物,直接排放於環境中,可能污損飲水、食物或碰觸口、鼻黏膜之器具,以及如廁後清潔不完全,藉由飲食過程可導致食入者感染,主要病原可為病毒、細菌、寄生蟲,如霍亂、A型肝炎、小兒麻痹、輪狀病毒、弓型蟲感染症(T. gondii),於已開發國家也可能發生。有時,某些生物因體表組織構造不足以保護個體,可能因接觸患者之排泄物而受到感染,正常情況下在人類族群中不會發生這種特例。
〖接觸傳染〗
經由直接碰觸而傳染的方式稱為接觸傳染,這類疾病除了直接觸摸、親吻患者,也可以透過共享牙刷、毛巾、刮鬍刀、餐具、衣物等貼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觸後,在環境留下病原達到傳播的目的。因此此類傳染病較常發生在學校、軍隊等物品可能不慎共享的場所。例如:真菌感染的香港腳、細菌感染的膿包症
(Impetigo)、病毒在表皮引起增生的疣,而梅毒的情況特殊,通常是健康個體接觸感染者的硬性下疳(chancre)所致。
性傳染疾病包含任何可以藉由性行為傳染的疾病,因此屬於接觸傳染的一種,但因艾滋病在世界流行狀況甚為嚴重,醫學中有時會獨立探討。通常主要感染原為細菌或病毒,藉由直接接觸生殖器的黏膜組織、精液、陰道分泌物或甚至直腸所攜帶之病原,傳遞至性伴侶導致感染。若這些部位存有傷口,則病原可能使血液感染帶至全身各處。
〖垂直傳染〗
垂直傳染專指胎兒由母體得到的疾病。拉丁文以「in utero」表示「在子宮」的一種傳染形式,通常透過此種傳染方式感染胎兒之疾病病原體,多以病毒、和活動力高的小型寄生蟲為主,可以經由血液輸送,或是具備穿過組織或細胞的能力,因此可以透過胎盤在母子體內傳染,例如AIDS和B型肝炎。細菌雖較罕見於垂直感染,但是梅毒可在分娩過程,由於胎兒的黏膜部位或眼睛接觸到母體陰道受感染之黏膜組織而染病;且有少數情況則是在哺乳時透過乳汁分泌感染新生兒。後兩種路徑也都屬於垂直感染的范疇。
〖血液傳染〗
主要透過血液、傷口的感染方式,將疾病傳遞至另一個個體身上的過程即血液傳染。常見於醫療使用注射器材、輸血技術之疏失,因此許多醫療院所要求相關醫療程序之施行,必須經過多重、多人的確認以免傷害患者,於捐血、輸血時,也針對捐贈者和接受者進一步檢驗相關生理狀況,減低此類感染的風險,但由於毒品的使用,共享針頭的情況可造成難以預防的感染,尤其對於艾滋病的防範更加困難。
傳染病的分類
《傳染病防治法》根據傳染病的危害程度和應採取的監督、監測、管理措施,參照國際上統一分類標准,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全國發病率較高、流行面較大、危害嚴重的35種急性和慢性傳染病列為法定管理的傳染病,並根據其傳播方式、速度及其對人類危害程度的不同,分為甲、乙、丙三類,實行分類管理。 (一)甲類傳染病
甲類傳染病也稱為強制管理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對此類傳染病發生後報告疫情的時限,對病人、病原攜帶者的隔離、治療方式以及對疫點、疫區的處理等,均強制執行。 (二)乙類傳染病
乙類傳染病也稱為嚴格管理傳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等。對此類傳染病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防治方案進行預防和控制。對其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狂犬病和炭疽病人必要時可採取某些強制性措施,控制其傳播。 (三)丙類傳染病
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診、新生兒破傷風、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以及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等。對此類傳染病要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監測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傳染病防治法》還規定,國務院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情況,分別依許可權決定傳染病病種的增加或者減少。 傳染病與公共衛生
顧名思義,公共衛生是關繫到一國或一個地區人民大眾健康的公共事業。公共衛生的具體內容包括對重大疾病尤其是傳染病(如結核、艾滋病、SARS等)的預防、監控和醫治;對食品、葯品、公共環境衛生的監督管制,以及相關的衛生宣傳、健康教育、免疫接種等。例如對SARS的控制預防治療屬於典型的公共衛生職能范疇。 傳染病的危害
傳染病(包括人獸共患病)一直被認為是威脅人類生存與健康,阻礙社會及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危害之一。其在一個社會或地區的流行程度是該社會或地區人口健康水準的重要指標,而將傳染病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是一個社會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保證。對傳染病流行的控制能力也是社會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我國是有多種傳染病流行的國家,而且一些傳染病的流行與危害還十分嚴重。2003年「SARS」的爆發幾乎將整個國家的社會及經濟生活置於癱瘓狀態,其影響至今尤在。我國是結核病的主要流行區,每年因結核病死亡的人數達10萬以上。在寄生蟲病方面,長江以南地區就有近100萬以上的日本血吸蟲帶蟲者時刻受著疾病的煎熬,而且每年的新感染病歷在以20%以上的速度增加。10年前,艾滋病對很多中國人來講還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而今天艾滋病的感染率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如何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已經成為一個十分緊迫的社會問題。人類社會是否還會經歷1918年『西班牙流感』那樣的浩劫呢,科學家們的結論不是發生的可能性問題,而是如何做好充分的准備,盡最大努力將危害限制在最小范圍內。艾滋病的廣泛流行, 「SARS」的快速蔓延以及目前禽流感所造成的恐懼都進一步告誡國際社會,傳染病的流行沒有地區和國界的限制。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還是社會都經不起傳染病的危害。作為正在實現經濟騰飛的中華民族更應加深對傳染病的預防意識,提高預防措施的科學性和執行的力度。 國家的應對措施
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貫徹「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的原則. 春季是各類傳染病尤其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高發季節,防控形勢十分嚴峻,為切實做好以手足口病、腮腺炎、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等為重點的傳染病防控工作,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國家對十五歲以下的人群進行免費接種疫苗
根據《急診科環境消毒隔離制度》急診科消毒隔離管理工作是預防醫院感染的關鍵,各項制度措施要落實到人,要加強醫護人員「標准預防」的意識。等
Ⅶ 傳染病都有哪些
國家法定傳染病分甲,乙,丙三類: 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Ⅷ 國家法定傳染病分類
法定傳染病
由於已知傳染性疾病中,部分可對人類造成重度傷害,或是可能引發大流行,許多國家因此借用政府的公權力,協助醫療體系嚴密監控這類疾病的發生及後續發展,避免疫情擴大,這些傳染病特稱為法定傳染病,在相關法律下,通常醫師有義務依照疾病分級,在指定的時間內或以規范的流程對衛生主管機關進行通報。
分類管理
《傳染病防治法》根據傳染病的危害程度和應採取的監督、監測、管理措施,參照國際上統一分類標准,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全國發病率較高、流行面較大、危害嚴重的38種急性和慢性傳染病列為法定管理的傳染病,並根據其傳播方式、速度及其對人類危害程度的不同,分為甲、乙、丙三類,實行分類管理。
甲類傳染病
甲類傳染病也稱為強制管理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對此類傳染病發生後報告疫情的時限,對病人、病原攜帶者的隔離、治療方式以及對疫點、疫區的處理等,均強制執行。
乙類傳染病
乙類傳染病也稱為嚴格管理傳染病,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甲型H1N1流感(原稱人感染豬流感)。
對此類傳染病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防治方案進行預防和控制。其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這四種傳染病雖被納入乙類,但可直接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丙類傳染病
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對此類傳染病要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監測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2008年5月2日,衛生部已將手足口病列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丙類傳染病也稱為監測管理傳染病,對此類傳染病要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監測管理方法進行管理。
《傳染病防治法》還規定,國務院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根據情況,分別依許可權決定傳染病病種的增加或者減少。
Ⅸ 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傳染病是指
《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黃熱病以及國務院確定和公布的其他傳染病,《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對上述三種檢疫傳染病的潛伏期也有明確的說明:鼠疫的潛伏期為六天,霍亂的潛伏期為五天,黃熱病的潛伏期為六天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第一條為了防止傳染病由國外傳入或者由國內傳出,實施國境衛生檢疫,保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通航的港口、機場以及陸地邊境和國界江河的口岸(以下簡稱國境口岸),設立國境衛生檢疫機關,依照本法規定實施傳染病檢疫、監測和衛生監督。
第三條本法規定的傳染病是指檢疫傳染病和監測傳染病。
檢疫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黃熱病以及國務院確定和公布的其他傳染病。
監測傳染病,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確定和公布。
第四條入境、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運輸設備以及可能傳播檢疫傳染病的行李、貨物、郵包等物品,都應當接受檢疫,經國境衛生檢疫機關許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具體辦法由本法實施細則規定。
第五條國境衛生檢疫機關發現檢疫傳染病或者疑似檢疫傳染病時,除採取必要措施外,必須立即通知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同時用最快的方法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最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郵電部門對疫情報告應當優先傳送。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外國之間的傳染病疫情通報,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辦理。
第六條在國外或者國內有檢疫傳染病大流行的時候,國務院可以下令封鎖有關的國境或者採取其他緊急措施。
Ⅹ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法》將瘧疾列入哪類傳染病
瘧疾屬於乙類傳染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以及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事件,與傳染病監測信息報告,將法定傳染病分為三類,如甲類、乙類和丙類。
甲類為強制管理的烈性傳染病,城鎮要求發現後2小時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系統上報,農村不超過6小時;乙類為嚴格管理的傳染病,城鎮要求發現後6小時內網路直報,農村不超過12小時;丙類為監測管理傳染病,要求發現後24小時內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