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主張建立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內容是什麼
狂汗……樓上的。外交部是這么說的:我們認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應該反映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利益,應該體現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應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具體來說,這一新秩序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第一,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 第二,堅持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反對憑借軍事優勢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要徹底摒棄冷戰思維和,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增進相互信任,通過合作促進共同安全。 第三,世界各國主權平等。所有國家不論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的一員,都有平等參與世界事務的權利。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做主,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各國平等協商,全球性的挑戰要由各國合作應對。 第四,尊重各國國情、求同存異。每個國家都有權獨立自主地選擇自己的社會制度與發展道路。世界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不可能只有一種模式。各國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不應成為發展正常國家間關系的障礙,更不應成為干涉別國內政的理由。 第五,互利合作、共同發展。各國之間,特別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應該相互合作,平等互利,共同發展。要改革舊的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使之有利於維護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權益。 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創造一個持久和平和普遍繁榮的新世界而共同努力。
2. 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指的是什麼
國際政治新秩序是一種完全新型的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和處理國際事務、解決國際爭端的方式。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形成,並延續至今的舊的國際政治秩序提出來的。具體來說,這種新秩序應當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應採取和平談判和對話的方式,不能訴諸武力;每個國家的問題應由本國人民自己解決和決定,無須他人越俎代皰;所有國家都不應謀求霸權,不搞集團政治,不搞勢力范圍,而要和平友好相處;各大國之間應緩和並且停止軍備競賽,降低軍備規模;各國人民共同反對一切形式的國際恐怖活動,確定國際航空、航海安全和人員安全等。
中國政府在處理同其他國家的關系和許多重大外交場合都多次重申了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的主張,並且為實現這一目標進行著各種努力。這一主張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在國際社會中產生著日益重大的影響。
應答時間:2021-01-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3. 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基本內容
(一)國際政治新秩序國際政治新秩序是指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應當作為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參與國際事務;各國有權根據各自的的國情,獨立自主地選擇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發展道路;國與國之間理應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不幹涉別國的內政;國與國之間的分歧和爭端,應當遵照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准則,通過協商和平解決,不得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二)國際經濟新秩序國際經濟新秩序,是指各國有權對本國資源及其開發,實行有效控制;有權參與處理國際經濟事務;發達國家應尊重和照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時不應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加強南北對話與合作,在商品、貿易、資金、債務和貨幣、金融等主要領域做出必要的調整和改革,做到經濟上互惠互利.(三)應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應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任何國家不能謀求霸權或推行強權.具體表現為:各國政治上應該相互尊重,共同協商,而不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經濟上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文化上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而不應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商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4. 為什麼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舊的國際經濟秩序是為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盤剝廣大發展中國家而制定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的秩序。新的國際經濟新秩序,需要反映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利益,
團結發展中國家,提高話語權,加強國際合作。
5. 不結盟運動具體指什麼 「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具體指什麼
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 -- NAM) 萌發於冷戰年代。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埃及總統納賽爾和印度總理尼赫魯舉行會談,針對當時東西方兩大軍事集團嚴重對抗殃及廣大中、小國家的情況,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倡議下,首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25個國家的代表出席了會議,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不結盟運動奉行獨立、自主和非集團的宗旨和原則,支持發展中國家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以及發展民族經濟和文化的斗爭,堅持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民主義、種族文化和一切形式的外來統治和霸權主義。不結盟運動的成立是發展中國家走向聯合自強的新開端,在支持和鞏固成員國民族獨立和經濟發展、維護成員國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力量。
隨著冷戰結束,不結盟運動存在的必要性開始受到質疑。進入21世紀,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不結盟運動嘗試對自身進行重新定義。在新形勢下,不結盟運動著重強調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邊主義等原則,並為來自不發達地區的成員國在國際談判中爭取權益。
不結盟運動不設總部,無常設機構。它定期召開首腦會議、外長會議、協調局外長會議及紐約協調局會議等。首腦會議為不結盟運動的最重要會議,自1970年起,首腦會議會期制度化,每3年舉行一次。不結盟運動各種會議均採取協商一致的原則。如有分歧,各成員國可採取書面形式向主席國正式提出保留意見,以示不受有關決議或文件的約束。現任主席是埃及總統穆巴拉克,2009年7月當選 ,任期3年。
2009年7月15日,第15屆不結盟運動首腦會議在埃及紅海海濱城市沙姆沙伊赫召開。
不結盟運動現有118個成員國、17個觀察員國和10個觀察員組織(2004年5月19日,塞普勒斯退出不結盟運動;2006年5月接納其觀察員國安地卡及巴布達、多米尼加兩國為新成員;2009年7月,阿根廷和世界和平理事會成為觀察員)。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聯合國會員國,絕大部分是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總和佔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國際社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中國一貫重視與不結盟運動的關系,在國際事務中與不結盟運動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並於1992年9月正式成為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國。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2/22/content_740637.htm
「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具體指
各國在政治上應相互尊重,共同協商,而不應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經濟上應互相促進,共同發展,而不應造成貧富懸殊;文化上應相互借鑒,共同繁榮,而不應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應相互信任,共同維護,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的新安全觀,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爭端,而不因訴諸武力後以武力相威脅。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6. 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開始時間
發展中國家為改變舊國際經濟秩序而提出的新國際經濟關系的主張。1974年5月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通過《關於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宣言》和「行動綱領」;同年12月第二十九屆聯合國大會通過《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這些文件所體現的新秩序的主要內容是:各國對其自然資源和一切經濟活動擁有充分主權,改革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國際金融制度和貿易條件等。
7. 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歷史發展
它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為維護主權和獨立,反對國際剝削、掠奪和控制,促進各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經濟合作與發展而提出的目標。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壟斷資本主義政治、經濟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在世界經濟中確立了以資本主義國際分工為基礎的國際生產體系,以不平等交換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體系和以國際金融資本壟斷為基礎的國際金融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相繼在政治上獲得獨立,但世界經濟仍被以美國為首的少數發達國家所控制。它們推行新殖民主義,通過跨國公司向發展中國家滲透,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使南北經濟差距不斷擴大,發展中國家陷於債務危機、資金倒流和貿易條件惡化的困難境地。以此為特徵的國際經濟舊秩序迄今仍在世界經濟中占支配地位。它嚴重阻礙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的共同進步。
廣大發展中國家不斷為改善自己的經濟地位而斗爭。1964年10月召開的第二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首先提出了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口號,隨後七十七國集團的部長級會議也強調建立新秩序的重要性,並提出了具體主張。在不結盟國家和七十七國集團的積極推動下,1974年 4月聯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通過了《關於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宣言》和《行動綱領》,標志著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