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際商務談判中,有什麼應對文化差異的策略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西方之間的思想政治、文化經濟交流日益頻繁,特別是國際商務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基於中國的觀點,對西方的風俗習慣、文化背景等進行充分了解,對商務談判的效率和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那麼它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經濟水平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分析國際商務談判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並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將商務談判的風險降到最低,達到國際商務談判的最佳效果。
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主要是指人們的內在思維運作。如果從同一起點出發,不同的思維模式會導致不同的思維結論。中西方思維模式的主要區別在於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從國際商務談判的角度來看,西方國家往往更注重人與人之間利益的明確劃分,這就是理性思維。而中國則一直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衡量,也就是感性思維。因此,在國際商業決策過程中,西方國家主要通過邏輯嚴謹的分析得出結論,而中國則根據經驗和分析把握全局,做出相應判斷,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中西方文化差異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應對策略分析。正確認識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如果你想有效地解決存在的問題,首先要做的是正確理解問題。既然中西方文化差異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我們要做的就是謙虛謹慎地學習和理解,正確認真地思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國際商務談判的有效進行,具體如下。第一,在與西方商務人士談判之前,中國談判者不要盲目學習自己的談判業務,而是在此基礎上充分掌握對方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以便於應急。其次,在商務談判過程中,面對對方不熟悉的行為或語言,要時刻尊重,不要大驚小怪,否則會損害雙方的合作關系。
B. 如何認識與處理國際商務談判中文化差異問題
如何認識與處理國際商務談判中文化差異問題
國際商務談判即在國際商務活動中,不同國家之間的商務活動主體為滿足某一需要或達到某一目標而進行的討論和洽談的商業活動的總稱,是國際商務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核心。
某些角度上講國際商務談判具有如下特徵國際性、跨文化性、復雜性、政策性和困難性,就跨文化性而言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談判談判主體來自不同的地域,代表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環境,體現不同的價值體系,存在政治、經濟、思想等多方面的差異,如果談判中處理不好文化差異問題,勢必對談判造成不良影響。
那麼,如何處理國際商務談判中的文化差異呢?
首先,要了解談判客戶的企業文化背景和個人愛好興趣,找出雙方文化差異所在。這一過程主要在談判前的准備階段完成,談判准備工作主要包括:了解談判背景,對談判雙方和當前形勢進行評估,談判過程中需要核實的事實,議事日程,最佳備選方案和讓步策略等。通過對談判背景及談判前雙方的寒暄能夠從總體上把握文化差異,這樣做能夠做好必要准備以應對談判種可能影響談判順利進行因素,節約談判成本。當然找到文化差異所在更能了解對方的價值觀,為談判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其次,要卻處理談判中的文化差異,談判中必須採取適當的交流方式,盡量較藝術的表達出自己的思想,這就要求針對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談判主題採用不同的談判方式。例如同西方人談判,要採取外向型交流方式,盡量以簡單、明了和坦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就是,非就非,不要模稜兩可、含糊其詞。語言具有對抗性,口氣斷然,他們認為爭辯不僅僅是發表個人意見的權利,也有利於解決問題,觀點的分歧並不會影響人際關系。而在東方文化中,為了保全雙方的面子、群體的面子或別人的面子,經常使用曖昧的、間接的語言。即使不同意對方的意見,也很少直接予以拒絕或反駁,而是迂迴曲折陳述自己的見解,或是支支吾吾以示為難。要把創造和諧的氣氛作為談判的重要手段,在談判過程中,盡量避免摩擦,追求友誼第一,長久合作。
再次,談判後要針對文化差異搞好後續交流。談判的順利進行並不代表雙方交往的終結,更多的還需要進行後續交流,深入了解文化差異,繼續尋找利益共同點,有的放矢,為再次合作奠定基礎。
同時,針對國際談判中的文化差異還要講求一些策略,由於談判雙方都想獲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益沖突難以避免。此時,只有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才能使談判順利完成,取得成功。
1、注重換位思考,談判雙方的利益沖突往往不在於客觀事實,而在於想法不同。在談判中,如果出現雙方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措施來處理問題:不妨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不要以自己為中心推測對方的意圖、相互交流彼此的見解和看法、尋找機會採取行動化解沖突、要讓對方感覺到自己希望達成協議的誠意、在協議達成時,一定要給對方留面子,尊重對方人格。
2、創造雙贏的解決方案,談判雙方首先要樹立雙贏的概念。一場談判的結局應該使談判的雙方都有「贏」的感覺。採取什麼樣的談判手段、談判方法和談判原則使談判的結局對談判各方都有利,這是商務談判的實質追求。談判雙方應該能夠識別其共同的利益所在,而共同利益就意味著商業機會,強調共同利益可以使談判更順利。
3、藉助客觀標准解決利益沖突,在談判過程中,有時雙方會就某一個利益問題爭執不下,互不讓步,此時,客觀標準的使用在商務談判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談判中經常遇到的價格問題,當雙方無法達成協議時,可以參照一些客觀標准,如市場價值、替代成本、折舊、賬面價值等等。此種方式在實際談判中非常有效,可以不傷和氣地快速取得談判成果。但基本原則應該是公平有效的原則、科學的原則和先例原則。
國際商務環境復雜多變,只有掌握文化差異,更好的處理文化差異,才能爭取到談判的主動權,獲得最大效益。
C. 如何讓克服國際商務活動中的文化沖突
文化沖突的根源在於彼此缺乏了解,如何克服?第一,要充分了解彼此的文化差異;第二,要充分尊重彼此的文化差異;第三,要充分溝通,凡是有矛盾的地方,只要溝通到位,也不是不能解決的;第四,多採取寬松活動以及嚴肅會議制度相結合。
D. 商務活動中文化差異的應對措施
文化具有相對性和普遍性,任何一種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具有兩重性。由此文化可以分為本文化和泛文化,前者指人類群體創造出的,區別於其他文化的內容;後者是因為地理環境文化創造等因素存在於不同地區的共同文化內容。現實表明,不同的群體之間存在著文化的差異甚至文化的沖突,而從國際商務活動中的主體,基本上都來自於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群體、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個人還有其它組織,企業競爭的全球化必然會帶來管理活動的國際化,而管理活動受人們的價值觀、倫理道德、行為准則、社會習俗等各個方面的影響。
不同地區文化形成不同管理文化
當不同地區的文化相結合時,就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風格。在思維方面,中國人表現出來的一般是總體的、綜合的、非線性邏輯的特徵,注重對等級、對人或事的方面更側重於人,對特殊性或原則性,這時候容易選取特殊性,而對於個人與集體則更注重整體的方面,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方式。
所以,從文化上看,有很多的不同,在溝通方面,中國人的表現往往是注重人的、注重等級的、被動的、間接的、委婉的、內向的、學習的、注重過程的、注重和諧氣氛的、注重給予和獲取平等的方式。而一般說來,西方則表現為注重事的、注重合作的、主動的、公開的、外相的、教導式的、簡明扼要的,注重具體相關事項的一致性,注重收益的方式。所以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在具體的幾個方面都存在著非常突出的差異,甚至有時是相反的差異。這是文化差異的一個具體的研究成果。
文化差異是現實的存在,不同的文化在國際商務活動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溝通。文化差異對跨國商務活動中的溝通的負面影響主要來源於對文化背景遷移的忽略、個體的文化成見、民族中心主義以及缺乏共鳴等因素。國際商務活動中溝通的失誤則在很多情況上是出於對文化背景不同的忽略,而要克服不同的文化環境對國際商務的不良影響,在文化協同方面獲得國際商務活動的競爭力,跨國的文化管理是關鍵。
跨文化管理就要針對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國家之間存在的差異,選擇合適的跨文化管理模式來克服文化差異所帶來的沖突和不利影響,來消除不利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獲取文化協同的力量。通過對跨文化能力的培養,對不同的文化差異進行整合,促進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融合,避免或者解決由於文化差異所帶來的障礙與沖突。
在國際商務活動中要正確識別文化差異,積極開展文化溝通,避免和消除文化矛盾,進行文化之間的溝通和交融是進行跨文化管理的前提和條件。來自不同背景的商務人士彼此往來,並且正確認識跨文化溝通的重要性,提高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要理解別人的文化,也要理解自己的文化。對於自己的文化包括缺點和優點兩個方面,包括它的現實和演變的規律,能夠使我們比較深刻的認識文化的關聯形成和它的現狀。同時要積極開展和參與有關文化培訓的活動,對提高跨文化的管理技能、促進對別人文化的理解以及對順利開展國際商務活動都具有重要意義.
E. 如何應對國際營銷中的文化差異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從淺層國際化不斷進入深層次國際化階段,「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取得了令國人驕傲的成績,但是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和障礙,文化差異就是其中較持久又容易被忽視的一種。由於營銷是基於滿足顧客的不同需求的,並且這個需求在很大程度是以文化為基礎,因此當我國企業進入某個國家時,絕對不能只考慮經濟因素和制度因素,還應認真研究隱藏在背後的文化差異,並據此制定出相應的營銷策略,以適應不同文化環境下消費者的要求。
一、文化與國際營銷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綜合,它包括價值觀、倫理觀、道德規范、宗教、藝術、語言、審美觀、生活風俗習慣等。人們的消費方式、需求或慾望的優先次序以及滿足需求或慾望的方式都屬於文化范疇,文化影響、形成和決定人們的生活方式。而市場營銷是指為滿足個人和社會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而去提供恰當的或可接受的解決方案。文化的觀念和價值觀存在差異必然導致社會需求差異的出現,可見營銷滿足公司客戶的不同需要或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文化為基礎的,所以成功的國際市場營銷者應該努力去理解他所要開拓的市場所遵循的文化規范。事實上,文化滲透到國際營銷的各項活動之中,包括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和定位、營銷組合、售後服務以及跨國談判。文化差異的普遍性,給國際營銷活動的開展帶來很多的障礙,理解文化差異是企業開展國際營銷的必要前提。
二、文化差異在國際營銷中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價值觀的差異導致消費行為及消費方式的差異
價值觀制約和支配著個人或組織的宗旨、信念、行為規范和追求目的。不同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到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差異。西方國家與東方國家相比,消費者對價值觀有著明顯的差異,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消費行為。西方人懂得感官享受,追求自由的生活,他們總想方設法用物質來滿足自己的現實生活,這與東方人傳承勤儉節約的文化美德似乎是一對矛盾。所以在國際營銷中,營銷人員必須充分了解這些外在的消費文化差異,從而制定相應的策略。
(二)語言和行為習慣的差異
語言和行為習慣在國際營銷中是首當其沖的。世界上的語言千差萬別,即便是同樣的語言,不同的翻譯方式,也會有非常大的差別。語言是營銷人員的交流工具,在國際營銷中,不同的國家,可能使用不同的語言。懂得一個國家的語言極其重要。成功的國際營銷者必須善於交流,不僅要會說這種語言,而且要能夠徹底了解。這樣才能在向顧客介紹產品以及了解顧客的需求時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選擇消費者樂於接受的語言文字。
(三)宗教信仰的差異
多數國家歷史上信仰某種宗教,宗教信仰構成了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對國際營銷的影響也非常大,宗教信仰的破壞有時候會導致民族沖突。企業要進入東道國,必須嚴格尊重當地宗教信仰。尤其在宗教勢力強大的國家更要特別注意尊重當地的信仰,它是文化差異中最為敏感的因素。它直接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
三、跨國營銷中文化差異的應對策略
文化差異確實使國際市場營銷的活動復雜化,我國企業在跨國營銷中如何應對文化差異呢?
(一)延續母國文化
延續母國文化策略是指一國的企業在開展跨國營銷時忽視東道國文化環境,將在國內取得成功的產品或經驗直接向東道國市場延伸的一種營銷模式。文化差異可能導致企業跨文化營銷的障礙,但很多情況下企業背後某種特定的文化差異在異質文化市場上會因其獨特性、新穎性而贏得當地消費者的關注,甚至偏愛。
延續中國文化取向模式是在中國文化與東道國文化之間的差異比較小,中國企業的文化整合能力比較低時所採取的一種模式。中國企業在開展跨國營銷的初級階段所採用的跨文化營銷模式應該是中國文化取向模式。這意味著企業在開展跨國營銷時,從延伸在中國的業務和營銷組合開始充分運用企業在國內做的較好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跨文化營銷。
(二)有效的跨文化培訓
在一項對跨文化培訓的研究是否有效的全面調查表明,有占絕對優勢的證據支持這種培訓促進了跨文化交流技能的提高,並導致了更高的工作績效。比如,未經過培訓的企業中,每一百名派往沙烏地阿拉伯的美國人有20人提前回國,因為他們無法逾越文化隔閡,但經過培訓的殼牌石油公司的員工只有8%無法適應文化的調整。這項研究證明了跨文化培訓的價值,無論受過哪種方式培訓的員工,都比沒有受過培訓的人出色。
(三)文化融合創新
此策略意在建立第三種文化,即創造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考慮各方文化而又超越原有文化的新文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文化融合。創造第三種文化不是簡單的文化妥協,而是各種文化達到某種和諧。文化差異在跨國營銷中有一種潛在的優勢,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差異並轉化矛盾,將不同的語言、文化和價值融合起來,最終結果是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增加企業的財富。通過不同文化的相互補充、相互協調,形成一種新的、統一的企業文化。
結束語:
文化作為人類知識、信仰、倫理、法律、風俗習慣等的總和,在塑造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國家)的許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它不僅誘導著人們的價值追求,推動著社會的消費需要,而且調節著群體的經濟行為,影響著經濟運行機制等等。國際市場營銷作為企業經營運作的一種方式,自然也不可能在沒有文化的真空運作。文化沒有對錯好壞,只有差異。因此跨國企業和國際營銷者必須重視文化差異為企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及時調整企業的國
F. 如何應對國際營銷中的文化差異2500字
現代經濟信息如何應對國際營銷中的文化差異董沛延 貴州大學科技學院07級國際經濟與貿易(2)班摘要:理解文化含義和文化差異的諸項維度,是認識文化差異對國際營銷決策具有重大影響的前提。企業在應對文化差異時應具備正確心態,充分認識到文化差異對跨文化營銷的「雙刃劍」作用。在影響企業國際營銷活動的眾多宏觀營銷環境各因素中,文化環境對社會的影響最深人最持久,文化差異無疑成為了影響企業國際營銷戰略和效益的重要因素。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三、跨國營銷中文化差異的應對策略的企業從淺層國際化不斷進入深層次國際化階段,「走出去」的中國文化差異確實使國際市場營銷的活動復雜化,我國企業在跨國營企業取得了令國人驕傲的成績,但是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和障礙,文化銷中如何應對文化差異呢?差異就是其中較持久又容易被忽視的一種。由於營銷是基於滿足顧客(一)延續母國文化的不同需求的,並且這個需求在很大程度是以文化為基礎,因此當我延續母國文化策略是指一國的企業在開展跨國營銷時忽視東道國國企業進入某個國家時,絕對不能只考慮經濟因素和制度因素,還應文化環境,將在國內取得成功的產品或經驗直接向東道國市場延伸的認真研究隱藏在背後的文化差異,並據此制定出相應的營銷策略,以一種營銷模式。文化差異可能導致企業跨文化營銷的障礙,但很多情適應不同文化環境下消費者的要求。況下企業背後某種特定的文化差異在異質文化市場上會因其獨特性、新穎性而贏得當地消費者的關注,甚至偏愛。一、文化與國際營銷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延續中國文化取向模式是在中國文化與東道國文化之間的差異比的綜合,它包括價值觀、倫理觀、道德規范、宗教、藝術、語言、審美較小,中國企業的文化整合能力比較低時所採取的一種模式。中國企觀、生活風俗習慣等。人們的消費方式、需求或慾望的優先次序以及滿業在開展跨國營銷的初級階段所採用的跨文化營銷模式應該是中國文足需求或慾望的方式都屬於文化范疇,文化影響、形成和決定人們的生化取向模式。這意味著企業在開展跨國營銷時,從延伸在中國的業務活方式。而市場營銷是指為滿足個人和社會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而去提和營銷組合開始充分運用企業在國內做的較好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跨文供恰當的或可接受的解決方案。文化的觀念和價值觀存在差異必然導致化營銷。社會需求差異的出現,可見營銷滿足公司客戶的不同需要或要求在很大(二)有效的跨文化培訓程度上是以文化為基礎的,所以成功的國際市場營銷者應該努力去理解在一項對跨文化培訓的研究是否有效的全面調查表明,有占絕對他所要開拓的市場所遵循的文化規范。事實上,文化滲透到國際營銷的優勢的證據支持這種培訓促進了跨文化交流技能的提高,並導致了更各項活動之中,包括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和定位、營銷組合、售後服務高的工作績效。比如,未經過培訓的企業中,每一百名派往沙特阿拉以及跨國談判。文化差異的普遍性,給國際營銷活動的開展帶來很多的伯的美國人有20人提前回國,因為他們無法逾越文化隔閡,但經過培障礙,理解文化差異是企業開展國際營銷的必要前提。訓的殼牌石油公司的員工只有8%無法適應文化的調整。這項研究證明了跨文化培訓的價值,無論受過哪種方式培訓的員工,都比沒有受二、文化差異在國際營銷中的主要表現形式(一)價值觀的差異導致消費行為及消費方式的差異過培訓的人出色。價值觀制約和支配著個人或組織的宗旨、信念、行為規范和追求(三)文化融合創新目的。不同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到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差異。西方國家與此策略意在建立第三種文化,即創造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考慮東方國家相比,消費者對價值觀有著明顯的差異,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各方文化而又超越原有文化的新文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文化融合。消費行為。西方人懂得感官享受,追求自由的生活,他們總想方設法創造第三種文化不是簡單的文化妥協,而是各種文化達到某種和諧。用物質來滿足自己的現實生活,這與東方人傳承勤儉節約的文化美德文化差異在跨國營銷中有一種潛在的優勢,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差異並似乎是一對矛盾。所以在國際營銷中,營銷人員必須充分了解這些外轉化矛盾,將不同的語言、文化和價值融合起來,最終結果是提高了在的消費文化差異,從而制定相應的策略。企業的競爭力,增加企業的財富。通過不同文化的相互補充、相互協(二)語言和行為習慣的差異調,形成一種新的、統一的企業文化。語言和行為習慣在國際營銷中是首當其沖的。世界上的語言千差四、結束語萬別,即便是同樣的語言,不同的翻譯方式,也會有非常大的差別。文化作為人類知識、信仰、倫理、法律、風俗習慣等的總和,在語言是營銷人員的交流工具,在國際營銷中,不同的國家,可能使用塑造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國家)的許多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它不不同的語言。懂得一個國家的語言極其重要。成功的國際營銷者必須僅誘導著人們的價值追求,推動著社會的消費需要,而且調節著群體善於交流,不僅要會說這種語言,而且要能夠徹底了解。這樣才能在的經濟行為,影響著經濟運行機制等等。國際市場營銷作為企業經營向顧客介紹產品以及了解顧客的需求時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選擇運作的一種方式,自然也不可能在沒有文化的真空運作。文化沒有對消費者樂於接受的語言文字。錯好壞,只有差異。因此跨國企業和國際營銷者必須重視文化差異為(三)宗教信仰的差異企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及時調整企業的國際市場營銷策略,適時適多數國家歷史上信仰某種宗教,宗教信仰構成了其文化的重要組當地選擇本土化營銷策略,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更好地滿足國際目標成部分。宗教對國際營銷的影響也非常大,宗教信仰的破壞有時候會市場的需要。導致民族沖突。企業要進入東道國,必須嚴格尊重當地宗教信仰。
G. 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的影響有哪些
摘 要:伴隨著貿易的發展,文化差異對貿易的影響也越發突顯。這體現在語言、宗教、社會習慣、政治哲學、社會結構、教育等文化構成的各個層面。必須培養跨文化意識,加強跨文化商務交往能力,進行文化交流與展示,注重文化的融合和變遷,以此推動世界貿易的發展。
關鍵詞:國際貿易;文化差異;貿易擴展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歷史的積淀,同時是不同地域、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特質的一種載體。雖然歷史的進程中不同文化也相互影響和滲透,但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卻依然保持了各自獨特的一面。因此,文化具有差異性,一種文化認為是至關重要的東西,對於其他文化來說,就可能並不會受到如此的重視。但隨著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國際貿易不斷發展,並且不斷深入。可是伴隨著貿易的發展,文化差異的影響也越發地突顯。世界貿易中文化差異的存在已影響到國際間的貿易活動。
一、文化差異的類型及其影響
1.語言的差異。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用來表達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種特殊而又普遍的社會現象。語言是文化的根本。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內涵。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開展國際間的貿易活動,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轉換是必不可少的。但由於文化差異的存在導致了不同語言之間交流轉換的困難,從而影響到了國際商務交往。
通用汽車公司的廣告語:「身在比利時」(BodyinBelgium)譯作法蘭克斯語則為「漁夫旁的屍體」 (CorpsebyFisher)。一個非常有創意的廣告因為語言的差異導致了拓展市場的不利。同樣,一巴西的航空公司有則廣告說她有一個「很舒適的機艙」(comfortablerendezvous),但將此換作葡萄牙語則為「非法的性服務場所」(aroomforillicitsexualen counters)。由此可見,語言對國際貿易的開展具有很大的影響。
2.宗教的差異。宗教是一種社會現象和社會行為,它包括指導思想,組織,行動,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宗教是一種對社群所認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風俗的教化,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自從人類成為一種群體活動的生物,成為具有社會性的群體以來,宗教就是作為具有培養和加強人的社會性作用的一種重要的社會行為而成為社會的必需。
因此作為意識形態層面的宗教,也對國際貿易的運行產生影響。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世界上的主要宗教有猶太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儒教、道教、神道教、本教、錫克教、瑣羅亞斯德教等。所以在國際交往中應注意不同的宗教信仰,如日本人多信奉神道教,阿拉伯國家多信奉伊斯蘭教,英國人絕大多數信奉基督教[1]。
一國際公司在卡達進行談判時,由於負責人忽略宗教因素,基於對成功的信念,攜帶了白蘭地准備在儀式上與同事慶祝,結果他不但被嚴謹的回教國家裡的一個對習俗虔誠的男子立刻趕走,而且使公司成為了不受歡迎的公司。就是這樣一個文化細節上的失誤,導致了貿易合約的損失。
3.社會習慣的差異。社會習慣是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它不僅會影響到消費者的消費價值觀,而且會影響到人們的工作和思維模式。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深入,帶動了跨國公司的發展。一個成熟的跨國公司必定是一個了解目標國文化的公司,一個注重文化差異的公司。
希爾頓酒店是世界著名的酒店,重視社會習慣的差異是其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希爾頓強調每個酒店必須要有個性,針對其所在地區或國家市場的需要,來進行具有個性的裝潢和服務。同時鼓勵廚師利用當地的原料作出具有地方風味的飯菜[2]。
同樣,跨國公司的成功運作還需尊重當地的工作模式。一個北加州廠商收購了英國伯明翰市一家公司,希望藉此打開歐洲市場。但在接管公司後不久,美國的管理人員就准備矯正下午茶點的休息時間問題。在英國,每人可以有半小時的下午茶點時間,然而管理層希望將此縮短為十分鍾。結果是工人們罷工,最終該公司倒閉。所以在國際貿易中,如果對海外工作的文化現實反應遲鈍將會招致悲慘的後果。
4.政治哲學的差異。政治是上層建築領域中各種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特定行為以及由此結成的特定關系。它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產生的一種重要社會現象。政治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和作用。國際貿易由於是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開展的,因此必然要受到政治哲學的影響和作用。
在國際貿易中,由於各國國情不同、政治因素不同,對商品的包裝材料、結構、圖案以及文字標識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如阿拉伯國家規定進口商品的包裝禁用六角星圖案,因為六角星與以色列國旗中的圖案相似。由此可見,只有認識到政治上的不同,了解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促進外貿出口。
5.社會結構的差異。社會結構是某一社會制度的基本成分之間有組織的關系。社會結構包含社會分層,並且伴隨著階級等級和種性等級。社會結構極大地影響著國際貿易的運行和跨國公司的目標市場定位。
麗晶集團根據目標顧客年齡層次的不同,作出了准確的市場定位,對酒店進行了不同的裝潢設計。設在紐約的MAYFAIR酒店,其建築風格主要吸引有較強安全意識、保守、傳統的老年顧客,而紐約麗晶酒店則具有現代的氣息,吸引年輕、好動的商務旅行者[2]。
俄羅斯國民的支出結構方面,各個階層存在著明顯的區分。比如中產階級上層,他們很少在食物、醫療服務、招待客人方面節省開支,去國外觀光旅遊及教育旅行也無疑是屬於上層人士的支出,建築或購買房屋、成年人健康服務及教育服務則屬於上層及中層人士,盡管一些項目的數量比例相差一倍或至少1/3以上。而中產階級下層在服裝、鞋類、日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休假旅行等方面都要節省開支,中層則常常節約休假的開支。在使用物品的分化方面,其意義並不在於是否擁有物品本身,而更多表現為品牌和價格上的區別。因此,開展國際貿易活動一定要准確把握目標市場的社會等級結構,進行有針對性的生產,使用不同的營銷策略。
6.教育的差異。教育作為文化的一個分支,通過改變一個國家的比較優勢或營銷方式影響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如果一國國民的整體受教育水平和程度較低,則其比較優勢更多地向勞動力密集型傾斜。但若一國重視教育,公民受教育水平較高,則該國技術先進、創新能力強,比較優勢主要為技術密集型或資金密集型。
同樣,教育也影響著營銷方式。一方面,對於實施營銷策略的公司來說,員工的教育培訓對於公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如沃爾瑪、通用電氣、IBM等都非常重視員工的教育培訓,甚至建立專門性的學校培養自己的管理人員。另一方面,對於營銷策略的接受者即顧客來說,不同教育層次的顧客其需求不同,因此開展國際貿易活動時就應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
二、應對國際貿易中文化差異的建議
1.培養跨文化意識。跨文化意識是指商務人員對文化差異的理解並作出適當反應的一種商務意識。換言之,反映國際貿易者本土文化的價值觀的行為標准已不能滿足跨國公司發展的需要了。國際化的企業運作的各個環節,如國際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等都需要較高的跨文化意識。因此,從事國際貿易的人員必須擁有基本的跨文化意識。
2.掌握跨文化商務技巧。跨文化商務交往中應當具備的能力有對文化和組織的理解力、適應能力、建立關系能力、系統和多視角的思維能力、態度、敏感性、語言能力、文化影響下的決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3]。這些能力與國際貿易的成功與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這些能力需要在商務環境中得到磨練,實踐經驗和大量的在職培訓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對於在職人員來說,應該加強相關能力的培訓;對於接受高等教育的商務人才來說,應加強跨文化商務交往意識的培養,同時學校應提供相關的課程以及實踐機會。
3.在策略制定上注重文化的融合。一個跨國公司跨國投資經營時,往往需要融合三種文化:自己國家的文化、目標市場國家的文化、企業的文化。只有注重文化的融合,才能深入地適應市場,進而拓展市場。肯得基早期推出了「墨西哥雞肉卷」,在該產品投入市場後不久,肯得基又推出了一款融合了中國文化的「老北京雞肉卷」,該產品添加了中國傳統的甜面醬、蔥絲等原料,因此銷量可觀。同樣,摩托羅拉公司制定的中國投資戰略強調管理本土化、配套產品國產化。同時還大力支持中國的公益事業,因而在中國市場上獲得成功[4]。
4.加強文化交流與展示。進行多層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與展示,是一個了解文化差異的有效途徑。它不僅有利於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還有力地推動了經貿合作,已成功舉辦的中法文化年就是一個展示文化、交流文化的平台。2006年我國對外文化交流內容和形式不斷創新,「相約北京」聯歡活動、上海國際藝術節、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等項目已經形成品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四海賓朋。繼中法互辦文化年之後,中俄互辦「國家年」再次掀起兩國文化交流的熱潮。駐法國、德國、模里西斯等中國文化中心工程進展順利,成為文化交流的亮點。
5.在國際貿易中注意文化的變遷。任何文化都不是一灘死水,隨著時代的變化,文化也在不斷地發展,不斷地變遷。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然而咖啡文化則相對受到冷落。但改革開放以來,在過去被認為是「小資情調」的咖啡文化開始大舉進入中國,咖啡吧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大街小巷,咖啡也進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國際貿易者必須適時改變貿易策略,以適應文化變遷後的新特點。
貿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國公司越來越多,這意味著企業更需要跨文化的管理。然而文化的差異已影響到國際間的貿易活動,這體現在文化構成要素的各個層面,尤其是意識形態方面。為進一步推動世界貿易的自由發展,促進貿易環境法制化、規范化,我們應進行國際性的文化展示與交流,在國際貿易策略制定上注意與當地文化的融合,進行多種方式的文化培訓,培養跨文化管理人才。
H. 中國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中應該怎樣進行跨文化溝通
供參考:
近年來,但凡一提到跨文化溝通,亦或跨文化管理,大家就會聯想到那是跨國公司應該關心的事情。可直到現在,在中國數十萬大小企業中,能真正稱得上是跨國企業的依然屈指可數。事實上,眾多企業在國內市場運營中也同樣遇到了越來越多跨文化溝通的問題。近年來,筆者在相繼擔任了幾家國內化妝品廠家營銷顧問的過程中,對此更是感觸頗深……
熟悉中國化妝品市場的人都知道,絕大多數化妝品生產廠家將不同品牌的產品生產出來之後,首先是尋找省市級代理商,然後再協助代理商將產品分銷到二三級市場乃至終端顧客。在產品推進市場、銷售渠道建設乃至整個品牌的市場運營過程中,廠家和代理商之間存在著大量的溝通與協調的工作。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代理商總是抱怨廠家的市場策略和營銷方案不夠完善;而廠家屢屢批評代理商對方案理解不透徹、貫徹和執行不力。這就是由於廠家和代理商之間基於不同的文化氛圍與不同的視角,因跨文化溝通而產生的協調和理解的誤差所致。更有甚者,廠商之間因未能有效地處理好跨文化溝通的問題而導致雙方反目,並結束多年的合作,最終落得個兩敗俱傷的情形比比皆是。由此可見,廠商之間在市場運營中做好跨文化溝通的重要性。
一般說來,廠家與代理商面臨的是一個在諸多差異文化之間進行合作的經營環境,廠家與代理商之間的跨文化差異是企業間跨文化溝通的現實背景。由於企業文化因素對企業運行來說其影響力是全方位的,所以廠家需要向市場宣導的企業文化包括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品牌文化、經營理念、價值觀等。這就對代理商業已既有的企業文化、尤其是價值觀念等產生一定的影響和沖擊。通常情況下,廠商之間以及雙方的經理和職員之間的文化傳統差距越大,所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越多。在市場運營的過程中,廠商之間有著差異的文化也會不斷進行相互交叉結合,因此,對廠家來說,在與代理商跨文化溝通中,逐漸形成文化溝通的和諧性,並逐步引導和塑造具有廠家特色傾向的經營文化,尤為重要。
那麼,廠商之間,面對客觀存在的差異文化,要如何做好跨文化的溝通?
首先,筆者認為,廠商之間要想做好跨文化溝通,廠家應適當地理解代理商對差異文化可能會有的抵觸情緒。代理商代理廠家的產品的同時,由於加入了另一種文化的觀念,勢必會對代理商原有的文化體系造成沖突。這種沖突有時會在心理、精神、情感和思想觀念上產生錯綜復雜的影響。從而,在跨文化溝通的過程中,一開始會有些抵觸情緒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使一個人的思想觀念進行調整畢盡是需要較長時間的。因此,廠家在對不同區域、不同文化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代理商企業進行跨文化溝通時,應採取更包容的方法和態度,力求在不同形態的文化氛圍中,設計切實可行的溝通和協調機制。並在市場運營中,尋找超出文化沖突的共同目標,以維系雙方的行為准則,更大限度地發揮雙方的既有優勢,從而真正創造雙贏的局面。
4
其次,廠商之間要想做好跨文化溝通,雙方首先均需承認並理解文化差異的存在。克服狹隘的思想,正確面對有差異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等因素在跨文化溝通中形成的障礙和矛盾,並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文化沖突的方式和方法。有時,我們甚至可以把文化的差異看成是一種優勢而非劣勢,並巧妙地利用不同文化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有時,不同思想的碰撞,也可能會產生新的想法,甚至會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新的契機,並成為企業新的發展動力。
再次,廠商之間要做好跨文化溝通,彼此之間還要做好相互文化整合。相互尊重和接受客觀存在的文化差異,不迴避、不排斥。尤其是廠家更不能一味地將自己的文化凌駕於代理商的文化之上,廠家和代理商的員工都應在自身公司有計劃的安排下增進對對方文化的理解,從而找出哪些是可以協調的和融合的,哪些是可以保留和吸收的,哪些是可以相互補充和相互滲透的,哪些是暫時不能相結合而應擱置的。透過文化的整合,從而減少跨文化溝通中的沖突,而增強廠家企業文化在代理商企業中的變遷能力。當然,廠商之間跨文化的溝通融合需要雙方在主體方向上達成共識才能做到。所以,文化的整合有時也可以進行綜合性的整合,這就要求彼此超越各自文化的既定模式,在市場運營過程中,更多的採用協同作用的方案進行推進,從而大大地減少彼此間在跨文化溝通中的摩擦。
總之,跨文化溝通之於廠家和代理商,就像潤滑劑之於汽車的大小齒輪,只有潤滑劑發揮功效時,大小齒輪才能快速旋轉,進而驅動汽車向前飛駛……
I. 如何應對國際商務談判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
在談判中要主動地了解中西方談判差異,發現導致彼此誤解或對立的真正原因,想方設法找到建設性的溝通渠道,促進談判向成功的方向發展。首先,加強跨文化的談判意識。國際商務談判是一種屬於不同文化的不同思維方式、感情方式及行為方式的談判,有時意識不到的不同文化規范的力量可能會削弱有效的交流。因此,在國際商務談判中,必須加強跨文化談判意識,認識到不同文化類型背景的談判者在需求、動機、信念上的不同,學會了解、接受、尊重對方文化,切不可片面理解在自己國家裡得到認可的東西在其他國家也同樣行之有效。在正確的談判意識指導下,涉外談判者要靈活多變,使自己的談判風格和策略適應不同的商務文化類型。
其次,敏銳洞察談判對手文化准則、社會習俗和禁忌。在進行國際商務談判之前,談判者一定要盡可能多地了解對方的習俗與禁忌,以避免因不知道某些特殊講究而致對方不快甚至影響談判的進程和結果。如中國認為吉祥的「四六成雙」的「四」,在日本特別忌諱。我們視為珍貴吉祥的大象卻被英國人當成蠢笨的象徵,與他們貿易時,商標和包裝上要盡力迴避大象圖標。所以在談判中深入了解他者文化非常重要,切忌把自己的價值理念體現在產品中。
再次,理解和容納不同的文化,克服文化偏見。盡管人們一般都意識到文化差異的存在,但在談判中還是會有意無意地用自己的標准去解釋和判斷對方,而忘記事實上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商務文化。因此,在國際商務談判中,首先要摒棄民族中心主義,克服文化偏見,切忌妄加評論對方的文化准則,同樣也不要讓對方來評判自己的價值觀,這樣很容易引發尖銳矛盾。當不同文化在談判場上碰撞時,要學會尊重和包容相異的道德規范和風俗人情,盡量站在對方的文化角度去觀察事物,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另外,我們還要避免文化接觸中的刻板印象。兩種文化的差異是就整體的傾向而論,講的是共性,而非一概而論。然而個性的差異必然存在,不可忽視。刻板印象會禁錮人們的頭腦,使其失去應有的敏感,不利於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最後,克服溝通障礙。由於雙方文化背景的差異,一方語言的某些表述難以用另一種語言來准確表達而造成誤解,這在商務談判中也不鮮見。國際商務交流中翻譯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受職業習慣、教育程度以及某些領域的專業知識所限而造成的一方未能准確理解甚至誤解另一方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也是阻礙雙方有效溝通的重要障礙。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必須確保准確傳達雙方的意圖和信息,以免雙方因誤解而使談判陷入僵局。
總之,國際商務談判與文化溝通密不可分,文化差異將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和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所面臨的極大挑戰。談判中,我們不能以自己的文化背景為標准去理解和評價對方,而應以跨文化的視角審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積極地順應和調適文化差異,從而實現跨文化談判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