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分析一下海爾企業文化在國際化過程中的風險,急~~~~~~
恩,根據你提供的信息,我們首先來回顧下海爾最近國際化之路的得失:
錯失收購美國美泰克
2005年,海爾錯失美泰克收購交易,最後讓惠而浦以17億美元得手。
收購GE暫緩
2008年年中,GE白電業務委託高盛全球尋找買家之後,海爾決定出手,領導人張瑞敏感嘆這是海爾最好也是最後進入美國市場的機會;但此次交易與上次不同,收購GE自由業務的競爭者很多,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2008年下半年因金融風暴,海爾決定暫緩收購。
美國市場試金
海爾定製的貼心服務為其贏得了細分市場的份額,很大程度上只是小規格的產品獲得了成功,在主流產品上並沒有如願以償。
事實上,海爾國際化道路上的努力一直就沒有停。從1995年起,就著手在海外投資建廠。1996年在印尼雅加達建立生產電冰箱的合資企業;1997年,菲律賓成立海爾LKG電器有限公司;1997年,馬來西亞海爾工業;1999年,海爾中東有限公司;1999年進入戰略性的實施和發展階段,在波士頓建設設計中心,在紐約建立營銷中心,在南卡羅福州建設製造中心。
海爾的企業文化核心是創新,在這里我們不過多是闡述其它方面的文化影響力,海爾的成功說明了其文化是可行的,我們先從員工,從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
2008年末,海爾集團外聘惠普專家陳廣乾決定離職,在此之前,外聘的人力資源負責人也在數月前離職;這里有兩個外聘,「過去的海爾文化是拒絕空降兵的,但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這個文化就有問題".張瑞敏有如上表示.
2007年,海爾為加快國際化進程,為了改善人力資源狀況,海爾開創1+1+N模式。第一個1叫外1,是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專家;第二個1叫內1,代表原來的管理者;N代表團隊。
如上的情況,遭遇夾生飯的1+1+N的人才模式創立的初衷,是海爾希望用更開放的視角,藉助外腦發展海爾國際化進程,但似乎進展並不順利,內外人才融合必須要經歷陣痛么?張瑞敏表示:1+1+N既不是只找空降兵,把內部的人擱置一邊,也不是關起門來只用內部人;而是把外部專家的先進思路和內部人的拼搏精神融合起來最終帶來一個有競爭力的員工隊伍。請的外1裡面很多是有國際化大公司或者有全球化工作背景的人,他們會帶來很多新的觀點,全球化視野,精湛的全球化素質。但從哲學角度來看,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同樣,外1必須通過內1才能起作用。1+1+N最後是否融合,才是最大產出,但最終結果如何,還很難肯定。
但是,頻繁出現外聘人員離職,實在不是一個好消息;
一位海爾外聘外部專家擔憂表示:海爾企業文化中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成分,具體體現在一些管理人員目中無人,不尊重合作方,不善待員工、甚至謾罵員工、只報喜不報憂等。
這些文化問題可能會慢慢導致企業真正的危機。有管理專家表示,海爾某些再造流程屬於企業行為層面,改善行為,必先改善理念。理念的再造也許更加重要,也更加艱難。
如果外部專家無力改變海爾思維模式,只是單純去改變其行為,海爾的1+1+N也得不到最好的結果,由此可能導致國際化進程的放緩乃至決策的優劣;
海爾無所不在的服務體系也體現著中國傳統價值觀中大家庭的那種溫暖;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服務一定是最好的。這是一個有時代意義的企業經營策略的勝利,同時也是具有環境意義的企業成長戰略的勝利,然而,這卻不是有持續意義的企業文化的勝利。把張瑞敏思想或海爾競爭戰略上升到企業文化的地步,並賦予其核心競爭力的地步,這是中國職業化環境營造過程中最大的一個誤會;試想,在一個尚不能產生職業經理人的競爭環境中,強人操作所產生的文化只會是再進一步前進的阻力。
韋爾奇留給企業文化建設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他不僅將企業文化定位於企業自身成長與應變所需的哲學觀而非個人的思想,並用文化去支持戰略。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清楚的將適應市場變化的企業文化與維持當前良好經營狀況的競爭戰略分開,否則具有短期成功意義的戰略戰術將會演變成某種」攻無不勝的法寶「。
這也許是海爾總是念念不忘哈佛或是瑞士IMD將其列為案例的原因。其實哈佛或IMD對海爾的關注,並不比這些年鞏俐頻頻被國際影壇請去當評委或嘉賓特別多少。鞏俐不是國際級的影星,海爾也不是,只是鞏俐即將被淘汰,海爾卻可能獲得新生,前提是懂得真正的國際化道路必須在後張瑞敏時代開始。
也就是說,海爾目前的企業文化與國際化戰略並不匹配。。。
❷ 海爾積極從「走出去」到「走上去」搶占發達國家市場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海爾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在接受海爾,也正在以關注的目光注視著這個企業的成長。海爾是中國人 的驕傲,它有著光明美好的未來,它每時每刻都在創造奇跡。每一個海爾人都在為創造出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名牌這一目標而努力而拼搏。
海爾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海爾的成功是張瑞敏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他個人作為中國企業家的成功;是人力資源開發和企業文化相結合的成功,是大力培養並利用復合型人才的成功;是海爾集團出色的物流管理模式和供應鏈管理模式的成功;是海爾以市場鏈為基礎的業務流程再造的成功。
相關信息:
海爾在國際化建設進程中,為了緊扣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適應未來的發展。採用「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戰略整合全球資源,逐漸在海外建立起設計、製造、營銷為一體海爾的工業園,有利於規避國際市場的波動帶來的影響和風險,並通過高質量和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逐漸打開市場,樹立起自己的品牌。
同時,海爾在國際化進程中實施了的「三個三分之一戰略」和「高起點」原則,所謂「三個三分之一戰略」指在國內銷售三分之一,在海外市場銷售三分之一,在境外建廠就地銷售三分之一。海爾產品質量達到了國際化標准促成了「三個三分之一戰略」的成功。
高起點原則就是海爾集團在國際化進程中還處於初級階段,但是起步晚,起點不一定低。海爾必須在各個方面都要依照國際家電行業的最高標准去做建立起自己的優勢,在國際市場中檢驗產品質量。
❸ 海爾的國際化戰略是什麼
1.品牌戰略與先難後易
海爾在進入歐洲和美國之前,產品主要出口中東和東南亞地區,雖然能夠在這些地區賺取一些外匯,但無法在這里創造世界性的品牌。
海爾認為,要想達到品牌競爭的最高境界,海爾就必須進入到名牌林立的歐美地區,因此「先難後易」就成為海爾在全球范圍實施其品牌戰略的必然選擇。
海爾要做的是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品牌運營商,創國際名牌是海爾的重要目標。宣傳海爾品牌是海爾在美國的一項重要任務。過去海爾在美國市場上的宣傳比較低調,除了在幾個主要機場的手推車上打上「Haier」商標外,基本沒有什麼廣告宣傳。
但近來海爾加強了其品牌戰略。海爾將在美國採用一些新的廣告媒體,包括廣告牌、汽車站和電視。海爾最新的DVD同麥克爾·喬丹的影片宣傳聯系在一起的電視廣告已經在電視上播放。在洛杉礬、紐約、華盛頓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海爾巨大的廣告牌。
海爾美國貿易公司的售後服務中心開通的免費熱線電話服務已覆蓋全美。海爾在美國的品牌宣傳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是世界上進口家電最多的國家,世界所有家電名牌無不在這個市場上競爭,以通用電氣、惠爾浦為首的美國家電企業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
能在素以艱難著稱的美國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等於向世界其他市場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海爾已經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家電廠商之一。
2.企業文化的移植與當地化戰略
如何使海爾特有的企業文化融入海爾的當地化戰略之中,成為海爾國際化戰略能否成功的最大挑戰。作為一個跨國經營的企業,不但要回答如何跨越文化差異進行管理的問題,還要結合所在國的具體情況進行管理,進而解決如何進行創新和企業內的知識共享問題。
從一些企業的實踐來看,不同市場的文化差異,經常困擾著企業海外經營的決策及其執行。即使企業奔赴海外開拓業務的決策是正確的,也不一定能保證獲得預期的經營結果。
海爾一向是個重視企業文化的企業,而正是由於將企業文化成功地移植到海爾的海外企業,海爾的當地化戰略才取得了成功。
❹ 海爾獨具特色的國際化戰略對中國企業的發展有何啟示
海爾國際化的每一步,每一個點,都可以給我們啟示,以下是摘錄的訊息。
海爾集團的國際化發展過程 海爾從最初的引進國外技術設備開始,逐步發展到產品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其國際化程度在不斷提高。其國際化發展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1.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實施名牌戰略(1984-1991年)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家電行業冰箱廠蜂擁而起,海爾集團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瀕臨倒閉,管理混亂,缺乏競爭優勢。為擺脫虧損,取得有利的競爭地位,青島電冰箱總廠決定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冰箱生產技術,生產世界一流的冰箱,創冰箱業的中國名牌。1985年,青島電冰箱廠與原西德利勃海爾工程有限公司簽訂合同引進利勃海爾電冰箱散件,生產琴島—利勃海爾電冰箱。這一階段,海爾狠抓質量管理,1988年獲得了中國冰箱行業歷史上第一枚國家級質量金牌,標志著名牌戰略初步成功。1992年,海爾獲得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個通過此項認證的企業。 2.相關多元化發展戰略(1992-1998年) 所謂「相關多元化」發展戰略,是指企業進入成本鏈相關的多個業務。相關多元化使企業在各業務之間保持了一定的統一,技能轉移和成本分擔使多元化企業獲得比獨立運作時更多的利潤,產生協同效應,從而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促進技術轉移,並成為競爭優勢的基礎。 90年代以來,海爾著手實施多元化戰略,以加強在家電行業的競爭地位。1991年底,海爾兼並了青島電冰櫃總廠和空調器廠,經營范圍也隨之由電冰箱擴大到電冰櫃和空調器。1993年9月,海爾先後收購了青島紅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萊陽家電總廠,經營范圍擴大到洗衣機、微波爐、熱水器。1997年9月,海爾與杭州西湖電子集團合資組建杭州海爾電器公司,生產彩電、VCD、傳真機等產品。1998年6月,海爾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美國C-MOLD公司合資組建「北航海爾軟體有限公司」,進入電腦信息行業。目前,海爾已經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產品范圍最廣、銷售收入最多的企業。 這一時期,海爾國際化的活動主要是建立海外市場網路,初步嘗試海外建廠,以及實現產品設計的國際化。(1)建立海外市場網路 產品出口是海爾實現跨國經營的第一步。海爾在一向重視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取得一系列國際公認的產品質量認證,這些質量認證成為海爾產品通向世界市場的通行證。目前,海爾品牌產品已先後進入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市場。海爾集團已形成了有效的海外營銷網路,在海外發展了31家海爾專營商,經銷點達8000餘個,並建立起售前宣傳、售中安裝、售後服務的全方位營銷體系,為海外建廠打下良好基礎。(2)初步嘗試海外建廠 1996年12月,海爾集團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建廠,建立海爾莎保羅有限公司,首次實現海外投資跨國生產。1997年6月,菲律賓海爾LKG電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馬來西亞海爾工業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2月,南斯拉夫生產廠成立。(3)產品設計國際化 為了實現本土化設計、本土化生產,海爾集團堅持「市場設計產品」的經營理念,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市場信息,使產品設計緊跟市場變化。自1994年海爾在東京建立了首家海外設計分部以後,先後在洛杉磯、矽谷、阿姆斯特丹、蒙特利爾成立海外設計分部;在漢城、悉尼、東京、洛杉磯、矽谷、阿姆斯特丹、維也納、蒙特利爾、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城市設立了信息中心。 3、跨國經營(1998至今) 1998年以來,海爾集團明確提出「國際化的海爾」這一戰略目標。海爾的國際化戰略由三部分組成:質量國際化、科技國際化、市場國際化。(1)質量國際化 質量保證體系認證、產品國際認證以及檢測水平的國際認可是海爾集團使其產品質量水平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內容。目前海爾集團共有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微波爐、熱水器六大產品經過ISO9001認證,是國內通過該項認證產品最多的企業。在國際上,海爾產品獲得德國VDE、GS、EMC、TUV,美國UL、ETL、DOE,加拿大CSA、EEV,美洲NRTL/C,澳大利亞SAA,日本S-MARK,歐盟CE,沙烏地阿拉伯SASO,俄羅斯GOST,國際CB,南非SABS,菲律賓PBS,韓國安全認證等共18類產品認證,產品可暢通無阻進入87個國家和地區。同時海爾的檢測水平也進入國際先進行列,是國內同行業首家獲得加拿大EEV、CSA「分享認證」、CSA「全權認證」和美國UL用戶測試數據認可的企業。
❺ 海爾的國際化戰略是什麼
海爾的國際化戰略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海爾進入國際化戰略正值中國加入WTO,很多企業響應中央號召走出去,但出去之後非常困難,又退回來繼續做定牌。海爾認為「國門之內無名牌」,「不是出口創匯,而是出口創牌」,並且提出「下棋找高手」、「先難後易」,首先進入發達國家創名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勢進入發展中國家。
海爾按照「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思路打造國際化品牌。「走出去」階段,海爾以縫隙產品進入國外主流市場;「走進去」階段,海爾以主流產品進入當地主流渠道;「走上去」階段,海爾以高端產品成為當地主流品牌。海爾也逐漸在國際上樹立品牌,成為中國品牌走向全球的代表者。
1999年,海爾在美國建立第一個海外工業園時,受到很多質疑,當時很多媒體說,美國的工廠都到中國來設廠,海爾反其道而行的跑到美國去設廠,最後肯定以失敗告終。只看當時,海爾到美國去設廠肯定沒有成本優勢,但從今天來看,這無疑是個高度前瞻的、正確的決定 。2001年,美國當地政府為感謝海爾為當地所做的貢獻,無償命名工廠附近一條道路為海爾路,這是美國唯一一條以中國品牌命名的道路。
❻ 海爾為什麼要實施全球化
簡單說:質量+信譽+策略。下面是我給你找的資料看看就明白了
海爾集團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海爾在全球30多個國家建立本土化的設計中心、製造基地和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5萬人,已發展成為大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2007年海爾集團實現全球營業額1180億元。海爾集團現任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
海爾集團在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確立的名牌戰略指導下,先後實施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和國際化戰略,2005年底,海爾進入第四個戰略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創業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爾品牌在世界范圍的美譽度大幅提升。2007年,海爾品牌價值高達786億元,自2002年以來,海爾品牌價值連續6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海爾品牌旗下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熱水器、電腦、手機、家居集成等19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其中海爾冰箱、洗衣機還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首批中國世界名牌。2005年8月,海爾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之首。2006年,在《亞洲華爾街日報》組織評選的「亞洲企業200強」中,海爾集團連續第四年榮登「中國內地企業綜合領導力」排行榜榜首。海爾已躋身世界級品牌行列,其影響力正隨著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
據中國最權威市場咨詢機構中怡康統計:2007年,海爾在中國家電市場的整體份額達到25%以上,依舊保持份額第一;尤其在高端產品領域,海爾市場份額高達30%以上,其中,海爾在白色家電市場上仍然遙遙領先。在智能家居集成、網路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創新驅動」型的海爾集團致力於向全球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雙贏。
截止到2007年,海爾累計申請專利7883項(其中發明專利1736項);僅2007年,海爾申請專利875項(其中發明專利502項),平均每個工作日申請2項發明專利。在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海爾已參與9項國際標準的制定,其中3項國際標准即將發布實施,這表明海爾自主創新技術在國際標准領域得到了認可;海爾主持或參與了152項國家標準的編制修定,制定行業及其它標准425項。海爾是參與國際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最多的家電企業。
在創新實踐中,海爾探索實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專門對此進行案例研究,海爾「市場鏈」管理還被納入歐盟案例庫。
2008年,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進入第三年;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突飛猛進,海爾開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海爾通過從目標到目標、從用戶到用戶的端到端的流程,打造卓越運營的商業模式。海爾的信息化革命,意味著 「新顧客時代」的開始。海爾通過流程機制的建立和卓越商業模式的打造,創造和滿足全球用戶需求。海爾已經啟動「創造資源、美譽全球」的企業精神和「人單合一、速決速勝」的工作作風,通過無邊界的團隊整合全球化的資源,創出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名牌!
[編輯本段]〖海爾集團發展戰略〗
名牌戰略階段(1984年—1991年)
特徵:只乾冰箱一個產品,探索並積累了企業管理的經驗,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結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多元化戰略階段(1992年—1998年)
特徵:從一個產品向多個產品發展( 1984 年只有冰箱, 1998 年時已有幾十種產品),從白色家電進入黑色家電領域,以「吃休克魚」的方式進行資本運營,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規模做大,把企業做強。
國際化戰略階段(1998年—2005年)
特徵:產品批量銷往全球主要經濟區域市場,有自己的海外經銷商網路與售後服務網路, Haier 品牌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譽度與美譽度。
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2006年— )
特徵:為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運作全球范圍的品牌,從2006年開始,海爾集團繼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階段之後,進入第四個發展戰略創新階段:全球化品牌戰略階段。國際化戰略和全球化品牌戰略的區別是:國際化戰略階段是以中國為基地,向全世界輻射;全球化品牌戰略則是在每一個國家的市場創造本土化的海爾品牌。海爾實施全球化品牌戰略要解決的問題是: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企業運營的競爭力。與分供方、客戶、用戶都實現雙贏利潤。從單一文化轉變到多元文化,實現持續發展。
[編輯本段]〖海爾大事記〗
2008年海爾集團
●10月,中國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改革三十周年功勛(貢獻)人物/中國改革貢獻單位頒獎典禮在北京召開。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榮獲 「中國改革30周年功勛人物」獎。此次論壇由《財經界》雜志社和新浪財經聯合組織,評選結果由論壇專家組、秘書處推薦,經媒體公示、由讀者投票最終產生,評選出了30位三十年來在各行各業中涌現出的功勛人物,以表彰他們為中國改革開放做出的卓越貢獻。獲得這一殊榮的功勛人物包括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等。
●9月27日,國家統計局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八屆最大500家企業暨中國大企業競爭力500強發布會」,向社會發布了關於中國大企業集團的最新統計信息,海爾集團名列2008年度中國大企業競爭力500強第1位。此次發布的2008年中國大企業集團綜合實力信息,是國家統計局調查中心借鑒國際先進統計方法,對我國企業集團現狀進行跨行業、全方位、多指標調查所取得的最新數據成果。評價指標體系按影響企業集團競爭力的因素分為能力指標和機制指標。能力指標包括生存、發展、潛力三類共計47個指標,機制指標則根據含義分為制度、決策、激勵、管理和創新五類共計11個指標。國家統計局企業調查總隊經過科學的分析和處理,最後合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將各指數匯總成競爭力指數。
海爾集團躍居中國大企業競爭力500強第一,與其全球化的發展和成功的奧運營銷帶來的品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分不開。2008年奧運會,中國向世界展示了經濟文化實力,開始更深層次地融入國際主流社會。這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社會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重要體現。民族品牌也一樣,通過奧運跳板越來越多的民族品牌開始融入全球化的商業環境、適應全球化的公共關系。作為2008奧運會的贊助商,海爾集團從2005年就開始了奧運營銷的步伐,從成功為37個奧運場館提供6萬件綠色節能產品到奧運會期間 「一塊金牌一所希望小學」金牌公益計劃的實施,海爾集團藉助於奧運會舞台充分向全球展示了自己「全球化品牌」的勢力和新形象。「海爾一開始'走出去'不是出口創匯,而是出口創牌;現在'走進去』、'走上去』不是中國製造,而是中國創造。在全球化、信息化時代,海爾將借信息化時代提供的最好的時機,整合全球的資源打造全球化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網路,向著創全球化品牌的目標揚帆遠航。」張瑞敏說。這句話很好地闡釋了海爾奪得中國大企業競爭力500強冠軍的原因所在。
● 3月25日,由北京大學企業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聯合《北大商業評論》,共同推出的首屆「中國最受尊敬企業家」榜單公布,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榮選「中國最受尊敬企業家」。同時,《北大商業評論》公布了2007年度「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總榜和行業榜,海爾榮登家電企業「中國最受尊敬企業」榜首。
● 3月25日,由中國商務廣告協會和中國傳媒大學主辦的「2008中國消費者理想品牌大調查」結果揭曉。海爾等本土品牌在境外品牌的強勢競爭下,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海爾冰箱、洗衣機、熱水器三個品類同時榮登第一。
● 3月,海爾集團申報的國家863計劃項目:基於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家電裝配生產過程,跟蹤與調度系統的應用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部批准,正式啟動。
● 3月,中國品牌研究院公布「第三屆中國最有價值商標500強」排行榜,「海爾」商標榮獲「中國綜合行業標王」和「山東省標王」,成為唯一一個榮獲「雙標王」的家電商標。
● 3月13日,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公開7年來服務質量「明察暗訪」調查結果。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秘書長陳傳意說:「海爾是唯一做到被抽查的所有產品、所有城市、合格率均為100%的企業,堪稱『中國式服務』的典範!我們共在48個城市抽查了海爾8類產品,全部合格。」
● 3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在代表團審議結束時,胡錦濤總書記來到代表們中間,與代表們一一親切握手。山東省人大常委會主辦的《人民權利報》對楊綿綿總裁與胡總書記的見面是這樣描寫的:「海爾是著名的世界品牌,總書記曾親自出席他們在巴基斯坦建設的海爾-魯巴經濟區揭牌儀式,並視察海爾工業園。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向總書記匯報說,海爾工業園已經投產,而且效益很好。總書記聽了十分高興,並叮囑楊綿綿,要把海外的項目搞好。」
● 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海爾集團總裁楊綿綿作為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出席了此次會議。
● 2月,由中國生產力學會、中國發展研究院、中國工業報社等聯合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工業經濟年度人物發布暨頒獎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榮獲「中國工業經濟十大風雲人物」稱號。
● 2月16日,第57屆NBA全明星賽在美國新奧爾良體育館隆重舉行。作為NBA唯一家電贊助商,海爾品牌LOGO在球場周圍十分醒目,海爾成為賽場上閃亮的品牌「明星」。海爾與NBA共同推出了「Haier,Shooting Star——海爾混合投籃比賽」,吸引了全球NBA球迷的目光。
● 2月,兩款海爾洗衣機在日本大型消費電子渠道Bic Camera的銷量超過了同容量段的松下、東芝等著名品牌。Bic Camera渠道在其電視廣告中免費對海爾洗衣機進行主推介紹,並在其網站上主推海爾;海爾成為其首推的第一個中國家電品牌。
● 2008年值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周刊》在北京發布首份《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百人榜》,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榮登「中國改革開放30年經濟百人榜」榜單。「百人榜」是這樣評價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的:「張瑞敏成就了「海爾中國造」的品牌,成就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奇跡,更成就了國人擁有享譽世界的民族品牌的夢想!」
● 1月11日,「海爾集團2007全球年會」在中央研究院隆重舉行,主題是「開放、對等、共享、全球運作」。全球七大區的海爾經理人通過網路視頻參加了會議。
● 美國拉斯維加斯時間1月6日,全球最大的消費技術產業盛會——第四十一屆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展)在美國拉斯韋加斯拉開帷幕。「中國消費電子產業領先品牌TOP10」在CES展會上揭曉,海爾被評為中國消費電子產業第一品牌。海爾連續兩年榮登十大品牌之首,體現了海爾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❼ 海爾的國際化戰略反映了當時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什麼
世界經濟一體化
❽ 海爾集團成功走出去的事例能給我們什麼啟示
啟示之一:做強主業,打造品牌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必須抓住一切機遇,做強主業,創造知名品牌才能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啟示之二:企業競爭最終反映在人才競爭上,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用好這一筆財富關鍵在於有一個好的用人機制。
啟示之三:成功企業必須掌握嫻熟高超的公共關系藝術,建立牢固可靠的社會關系鏈條。
有人講「社會關系也是一種生產力」,這雖然有點庸俗,但也說明了社會關系對企業發展有一定的作用。成功企業善於利於各種社會關系,積極開展公關活動,以樹立企業的良好的社會形象。
❾ 海爾集團走向國際發展的原因
我記得原因好像是為啦創新
還有就是1、經濟全球化這一個大的背景(國際因素)
2、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政治因素)
3、國家政府對海爾的扶持(政策)
4、海爾自己的創新精神
具體分析
促成海爾集團走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國際因素,也有國內因素。
一、在國內市場中,由於家電行業的迅速發展,國內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價格戰在各種家電領域中,此起彼伏,俞演愈烈。海爾集團盡管作為國內家電知名品牌的生產廠家,在國內市場上占據明顯優勢,但它認為,正是由於有了較高市場份額,才是積極向外擴張發展跨國經營的最好時機與充要條件,內在動力已經具備。
二、在國際市場中,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每個國家國內企業都受到了來自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外部經濟力量的競爭與沖擊。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主宰著國際市場的發展,發展中國的企業能否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幸分一懷羹」,是它們努力拓展生存空間的重要出路。海爾集團不甘心自己僅僅是中國的名牌生產企業,還希望主動打入國際市場,將海爾產品在國外叫響,從國外同類產品的著名品牌中,搶得一塊國際市場份額。
❿ 海爾獨具特色的國際化戰略對中國企業的發展有何啟示
從海爾的國際化到國際化的海爾 ——--- 從逐鹿國際市場到融入在地文化。
我國的一般的企業就如同海爾一開始,只是想進入國際的市場,並沒有深思何謂國際化。
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的各項標准都能符合國際標準的要求,而且成為中國很有競爭力的出口商,產品在國際上很有競爭力(特別是在成本價格上),而且要打自己的品牌。這個就好像以往國與國間的戰爭征服,至少佔領了份額,但是並沒真正融入文化。
但是國際化的海爾就不再自得於一方之霸的概念。吸納所有的地方的特質,創造自己的優勢,不是只以價格決勝,學習在一個大系統下進行地方的差異化,淡化中國因素,融入當地特色,一個國際化的公司是沒有疆域的限制的。這個也是現在所有國際級公司的特色。比如麥當勞/IBM/ 可口可樂/ DELL/ 等。。 也是我國企業需要學習努力的吧。
海爾國際化實行摘要:
- 1998年前,採用國際化戰略階段:「先難後易」,一定要創造自己的牌子
- 1998年後,設計了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的營銷模式,就是在當地設計,當地製造,當地銷售,在三位一體的前提下,實行當地融資,當地融市,和當地文化相融合,最終目的就是創造本土化的海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