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要執行國際製造標准有什麼困難呢

要執行國際製造標准有什麼困難呢

發布時間:2022-09-11 21:59:38

❶ 如何讓產品實現標准化生產

農業標准化是指遵循簡化、統一、協調、選優等原則,實現農業生產的指標化、規范化、科學化,達到高效、低耗地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協調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以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實施農業標准化生產是農業應對農產品國際化市場化的重要戰略選擇,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迫切需要。
農業標准化生產的開展可以遵循如下六個步驟:
一是策劃。策劃的主要目標是根據市場需求和合作社的現狀與發展目標,確立合作社農業標准體系建設的基本目標和實施步驟。農業標准化體系建設的目標要建立在市場調查和信息收集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市場調查主要包括合作社目標市場的需求情況,競爭對手情況,社會經濟環境等。信息收集主要是一些相關國家、行業、地方國家標准(包括農產品標准、食品安全衛生、農業投入品限量標准、人身健康安全標准等)。
二是標准制定與修訂。根據策劃的結果,制定合作社的農業標准。在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要與現行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銜接配套;要從標准體系設計的角度開展標准制定活動;合作社標准應根據技術、市場變化及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變化及時修訂。
三是充分准備。在實施標准化工作以前,要做好各項准備。一是思想准備,使參與方了解事實標準的重要意義和作用,自覺運用標准、執行和維護標准;二是組織准備,為加強對實施標准工作的領導,根據工作量大小,應組成由主要領導牽頭、農技人員組成的工作組,或設置專門機構負責標準的貫徹和實施。三是技術准備,包括製作宣傳、培訓材料,培訓參與方;制定相關崗位工作規程(作業指導書);對關鍵技術的攻關;必要時,開展實施的試點工作。四是物資准備,包括所需要的設備、儀器、工具、農業生產資料等。
四是開展試點。農業標准在全面實施前,可根據需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區和單位進行貫徹標准試點。在試點時可採取「雙軌制」,即貫徹合作社與未貫徹合作社相互比較,積累數據,取得經驗,為全面貫徹標准創造條件。
五是全面實施。在試點成功後,可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實施過程要特別強調在生產各環節均應做到,有標可依,嚴格執行標准,在實施中進一步強化執行標準的觀念。
六是總結改進。通過對標准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及解決的方法進行總結,進一步提高標準的可行性和適用性。另外,還要對標准實施管理體系進行總結,提出改進計劃,落實改進措施。

❷ 技術標準的發展趨勢及發展意義是什麼

技術標準的發展趨勢: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世界范圍內的技術標准競爭越來越激烈,誰制定的標准為世界所認同,誰就會從中獲得巨大的市場和經濟利益。因此,一個時期以來,發達國家政府都爭先恐後的加大力度進行標准化戰略研究,試圖在技術標准競爭中牢牢掌握主動。目前,歐盟擁有的技術標准就有lO萬多個,德國的工業標准約有1.5萬種,日本則有8200多個工業標准和4OO多個農產品標准。
1、技術標准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特定活動,已經從過去主要解決產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換問題,正在更多地變成一個國家實行貿易保護的重要壁壘,即所謂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形式。據統計,發展中國家受貿易技術壁壘限制的案例,大約是發達國家的3.5倍。
2、技術標准與專利技術越來越密不可分。在傳統產業里,技術更迭緩慢,經濟效益主要取決於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技術標准主要是為了保證產品的互換和通用性,技術標准與技術專利分離。而今天,對於高新技術產業來說,經濟效益更多取決於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技術標准逐漸成為專利技術追求的最高體現形式。在國外出現一種新的理念:三流企業賣苦力,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業賣專利,超一流企業賣標准。
3、技術標准越來越成為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技術標准已經成為產業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在傳統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中,是先有產品後有標准。在知識經濟時代,往往是標准先行,這在高技術產業領域表現猶為明顯。例如,在互聯網應用前就先有了IP協議。在高清晰度彩色電視和第三代移動通信尚未商業化前,有關標准之戰已如火如荼。關於高新技術標準的競爭,說到底是對未來產品、未來市場和國家經濟利益的競爭。正因為如此,技術標准不僅在產品領域受到青睞,而且已經成為搶占服務產業制高點的有力手段之一。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國際標准之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所謂事實標准。例如,美國微軟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英特爾公司的微處理器,雖然沒有成為國際標准,但事實上得到世界公認,並且「贏者通吃」。事實標準的出現是新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新特點。
發展技術標準的意義:
技術標准研究和管理專家普遍認為,技術標準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技術標准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研發的成果通過一定的途徑轉化為技術標准,通過技術標準的實施和運用,也即標准化來促進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而在技術標准實施以及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市場的信息和反饋又可以反作用於技術標準的修訂改進和科技研發活動,從而促進技術標准和科技發展。
技術標准發展水平的提高是一國研發活動和科技進步的有機組成部分,前者既是後者的成果,又是後者發展的有效推動力:
首先,技術標準的出現和發展以科技進步為前提。無論何種產業,只有當技術進步令規模化成為可能時,技術標准才有可能作為實施規模化生產經營的必要工具出現;相應地,技術標準的制定也必須以科技研發及其相關科技成果為基礎,其制定、修改不能脫離對應的科技水平,否則,其適用性、有效性會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消失。
其次,技術標准及標准化的發展與科技進步互相促進。技術標準的出現是應科技發展到規模化大生產後的經濟社會需求而產生的,它一旦出現反過來又可提高微觀經濟主體的生產經營效率,使它們能夠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研發活動,繼而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推廣使更高水平的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在技術上和經濟上得到支持;微觀經濟主體的競爭、合作交互作用令技術標准和科技研發活動在整個社會范圍內互相促進,從而在宏觀層面上顯示出標准發展水平與科技進步水平的互動發展。
再次,技術標准發展水平與科技進步成果轉化水平,即經濟活動的技術密集程度保持一致,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的經濟體中技術標准和科技研發關系更加密切以致兩者成為有機的整體。從產業乃至從整體國民經濟來看,無論是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還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或經濟體,只要它處於工業化起步後的經濟體中,技術標准都會在製造業中率先被制定、推廣、修訂,並由此波及各種產業;當產業結構升級到第二產業居社會經濟主導位置之後,技術標准在整個社會經濟中的位置和科技研發一同上升,成為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推動因素。此後,隨著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升級,技術標准及標准化與科技研發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進一步上升,兩者之間的關聯也日益密切,在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或經濟體中,技術標準是科技研發的出發點之一,其制修訂也是科技研發的重要成果。

❸ 為何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傾向於選擇標准化國際產品策略

在某種程度上按國際化標准生產產品就像是一個學歷證明;打個比方,就像一家電生產企業,當它的產品生產出來,包裝上面是某某馳名商標、iso9001,2000、3c、環境保護、等一大串認證標志,那它的產品不管是走大型連鎖家電銷售公司還是中小經銷商,那談起來就相對容易;消費者看了,哦!這個品牌這么多的認證,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差錯,在價格較理想的情況下,他就買啦!按國際化標准生產,也是一個企業做大做強的實施步驟,從而走出國門,實現品牌國際化。個人的簡單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❹ 機械製造 標准化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擴展,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進口關稅調低後,國外產品必然大量湧入我國市場,我國啤酒、飲料機械行業產品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對此,如何運用標准化為發展和保護我國民族工業服務以及如何運用多種標准化形式支持新產品開發,是值得重視的新課題。

重視標准化工作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標准化工作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歷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標准化工作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技術基礎,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是組織現代化、集成化生產的重要條件,是推動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保證,是向信息化社會邁進的重要技術基礎。"十五"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戰略"。信息化建設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有效手段,而其標准化工作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先導和基礎保證。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標准化事業得到迅速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發布國家標准19865項,行業標准62000多項。基本形成了以國家標准為主體,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和企業標准相互協調配套的標准體系,同時積極採用了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提高了我國的標准水平。目前已有43.5%的國家標准和一批行業標准採用了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重點行業採用國際標準的比率已達到了60%以上。

重新認識企業的標准化工作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及標准化工作的三個階段

作為一個企業能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勝,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重視企業的標准化工作在市場競爭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企業標准化工作做好了,就能有助於企業贏得市場競爭。

標准化工作的三個階段:首先要制定好能確切反映市場需求令用戶滿意的產品標准。

企業只有真正實行以用戶為中心的戰略,不能憑自己的主觀臆想和僅憑以往的經驗來制定標准,只有了解市場需求,包括顯在的和潛在的需求信息,並把這些信息化為標准中的質量要求,才能制定出由用戶來定義質量的產品標准。

建立起以產品標准為核心的標准體系,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和生產率的提高。

以產品標准為核心,包括保證產品標准實施所必需的配套標准,共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叫標准體系。其目的是保證產品標準的實施和產品質量的穩定,從而使企業能穩定地佔領市場。只有一個孤立的產品標準是不解決問題的,一個產品質量的形成過程涉及許多內部外部的因素,這些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產品質量不能穩定,所以建立標准體系就是對影響產品質量的這些因素制定相應的標准加以規范。

把標准化向縱深推進,運用多種標准化形式支持新產品開發,使企業具有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即對市場的應變能力。

企業要想長久地贏得市場,就一定要有適應市場變化的應變能力,主要體現在新產品開發的創新能力,這是企業的生存之本。標准化只有全面支持新產品開發,才能最終確立標准化在企業中的地位和價值。

工業化時代的標准化是為大規模生產奠定基礎的。在最近的二三十年時間里標准化基礎上的大規模生產,遇到了越來越強烈的挑戰,這就是市場需求統一化的解體和市場多元化,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日漸增強並占據統治地位。這實際上是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挑戰,挑戰的核心不是大規模生產方式本身,而是其結果。過去的大規模生產,產品是標准化的,產品開發周期和產品的生命周期相當長。現今的生產模式是多樣化和定製式的產品代替了標准化產品,多樣化細分的市場,從統一的市場中迅速成長,逐漸擺脫大規模生產而轉向一個新的生產模式,人們把這個新的生產模式,叫大規模定製式生產。

由於新的製造技術和管理技術(如柔性製造系統,計算機集成製造技術,企業重組,流程再造等)的應用,新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向市場提供多樣化、定製式的產品,而且不斷增大的生產數量可以實現一定規模生產。 由於大規模生產向大規模定製的轉變過程中,人們發現以往的那種過分單一的標准產品雖然已經過時,但標准化的方法和原理,對大規模定製式生產是極其有用的,例如:用標准化零件,按多種方式進行組合,就能形成多種最終產品。採取這樣的生產模式,既可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又可實現一定的生產規模,降低成本。

產品系列化,不僅基礎產品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而且還根據個性化的需求發展變型產品。由於零部件標准化和系列內的通用化,既提高製造過程的生產批量,又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

大規模定製是適應市場變化的新型生產服務方式,被認為是當今企業競爭的新前沿,這是一種發展趨勢,在實現大規模定製的這種生產模式的過程中,標准化可以發揮出極其有效的作用,除了模塊化之外,產品系列化、組合化也符合這個思路。

因此,首先應制定好產品標准,然後形成體系,再運用簡化、統一化、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模塊化這樣一些標准化形式使標准化向縱深推進。大規模定製是對以標准產品為基礎的大量生產的否定,並不是否定標准化本身而是否定標准化從前的模式,這是推動標准化向新模式、向制高點發展的原動力。

運用標准化保護具有最新最前沿技術的新產品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隨著以關稅為壁壘的貿易壁壘的減弱,要充分重視技術法規、標准、合格評定、認證等技術壁壘,這些技術壁壘已成為多邊貿易中最隱蔽、最難對付的一種非關稅壁壘,歐盟、美國及日本都在積極利用標准化以發展和保護各自的工業並取得了成效。 我們要力爭在《TBT協定》框架下保護民族工業,《TBT協定》既反映了大多數締約方的意願,也照顧、考慮到某些締約方的實際情況與特殊利益,因此它除了包括共同遵守的原則與條款外,也包含部分例外盡管在技術法規制定、實施方面要求不得給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但如果為了國家安全、防止欺騙、保護人類安全和健康、保護動植物生命和健康、保護環境等正當的,可進行例外處理;在標準的制定、實施方面,如果由於氣候、地理因素或基本技術問題等,某種國際標准不適用時,則不要求勉強與該標准一致;執行本協議要給予發展中國家更優惠的待遇,照顧他們特殊的發展、資金與貿易上的需求,允許他們保護當地技術,而不需與國際標准一致,在一段時期內,可全部或部分免除他們對本協定應盡的義務。但任何國家為保護其自身利益而有意識地利用"例外條款",即使造成了技術壁壘也不違法。在這種形勢下,更有必要根據我國的民族、人文、資源、氣候、地理、基本技術及發展中國家地位等特點,用好用足"例外條款",在《TBT協定》的原則下保護我國民族工業,做到有理、有禮、有節。

要按照WTO/TBT協議的要求,繼續清理現行強制性標准,開展強制性國家標准向WTO成員國的通報和咨詢工作。繼續清理現行強制性標准,對強制性標准不適應和不合理的部分進行調整。

參與國際標准化活動,積極採用國際標准,要及時了解掌握國際標准發展動態,把國外動態追蹤工作落到實處,國外公司標准或行業團體標准經常修訂,一旦行業有了某種技術上的突破,很快制定成標准,供生產直接採用。如只跟國際標准,不積極追蹤國外先進標准,特別是本行業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某些國家或行業標准,仍將落後於人。因此,追蹤國外標准和技術法規的發展動態,吸收他人的先進技術,不斷調整我國相關行業產品質量指標,這不僅有利於出口,還可利用別人的技術及限制措施武裝自己以發展和保護我國民族工業。我國還要致力掌握制定國際標準的主動權。應把發展作為保護民族工業的主旋律,著力於開發具有最新、最前沿技術的新產品。利用技術標准壁壘限制進口,只能是權宜之計,發展是主動保護,而限制為被動行為。從長遠的觀點看,應鼓勵企業大膽引進和消化吸收,特別是引進國外先進標准,在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不斷推出具有我國民族工業特色的新產品,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

❺ 政府在實現"中國製造2025"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統籌謀劃,突出重點;必須凝聚全社會共識,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全面提高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力。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提高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
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製造業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源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創新能力。
1、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推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充分吸納企業參與國家科技計劃的決策和實施。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定期研究制定發布製造業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繼續抓緊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發揮行業骨幹企業的主導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礎作用,建立一批產業創新聯盟,開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攻克一批對產業競爭力整體提升具有全局性影響、帶動性強的關鍵共性技術,加快成果轉化。
2、提高創新設計能力。在傳統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開展創新設計示範,全面推廣應用以綠色、智能、協同為特徵的先進設計技術。加強設計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攻克信息化設計、過程集成設計、復雜過程和系統設計等共性技術,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設計工具軟體,建設完善創新設計生態系統。建設若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設計集群,培育一批專業化、開放型的工業設計企業,鼓勵代工企業建立研究設計中心,向代設計和出口自主品牌產品轉變。發展各類創新設計教育,設立國家工業設計獎,激發全社會創新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運行機制,研究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指導意見,建立完善科技成果信息發布和共享平台,健全以技術交易市場為核心的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服務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推動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健全科技成果科學評估和市場定價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協同推進機制,引導政產學研用按照市場規律和創新規律加強合作,鼓勵企業和社會資本建立一批從事技術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試基地。加快國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推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轉化。
4、完善國家製造業創新體系。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建立以創新中心為核心載體、以公共服務平台和工程數據中心為重要支撐的製造業創新網路,建立市場化的創新方向選擇機制和鼓勵創新的風險分擔、利益共享機制。充分利用現有科技資源,圍繞製造業重大共性需求,採取政府與社會合作、政產學研用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等新機制新模式,形成一批製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開展關鍵共性重大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示範。建設一批促進製造業協同創新的公共服務平台,規范服務標准,開展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技術評價、技術交易、質量認證、人才培訓等專業化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建設重點領域製造業工程數據中心,為企業提供創新知識和工程數據的開放共享服務。面向製造業關鍵共性技術,建設一批重大科學研究和實驗設施,提高核心企業系統集成能力,促進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5、加強標准體系建設。改革標准體系和標准化管理體制,組織實施製造業標准化提升計劃,在智能製造等重點領域開展綜合標准化工作。發揮企業在標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組建重點領域標准推進聯盟,建設標准創新研究基地,協同推進產品研發與標准制定。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准,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准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鼓勵和支持企業、科研院所、行業組織等參與國際標准制定,加快我國標准國際化進程。大力推動國防裝備採用先進的民用標准,推動軍用技術標准向民用領域的轉化和應用。做好標準的宣傳貫徹,大力推動標准實施。
6、強化知識產權運用。加強製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儲備,構建產業化導向的專利組合和戰略布局。鼓勵和支持企業運用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培育一批具備知識產權綜合實力的優勢企業,支持組建知識產權聯盟,推動市場主體開展知識產權協同運用。穩妥推進國防知識產權解密和市場化應用。建立健全知識產權評議機制,鼓勵和支持行業骨幹企業與專業機構在重點領域合作開展專利評估、收購、運營、風險預警與應對。構建知識產權綜合運用公共服務平台。鼓勵開展跨國知識產權許可。研究制定降低中小企業知識產權申請、保護及維權成本的政策措施。

(二)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製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1、研究制定智能製造發展戰略。編制智能製造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布局。加快制定智能製造技術標准,建立完善智能製造和兩化融合管理標准體系。強化應用牽引,建立智能製造產業聯盟,協同推動智能裝備和產品研發、系統集成創新與產業化。促進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和全產業鏈的綜合集成應用。加強智能製造工業控制系統網路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健全綜合保障體系。
2、加快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和產品。組織研發具有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等智能製造裝備以及智能化生產線,突破新型感測器、智能測量儀表、工業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和減速器等智能核心裝置,推進工程化和產業化。加快機械、航空、船舶、汽車、輕工、紡織、食品、電子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製造、敏捷製造能力。統籌布局和推動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機械、服務機器人、智能家電、智能照明電器、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
推進製造過程智能化。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製造等技術和裝備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促進製造工藝的模擬優化、數字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和自適應控制。加快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推廣應用,促進集團管控、設計與製造、產供銷一體、業務和財務銜接等關鍵環節集成,實現智能管控。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險化學品、食品、印染、稀土、農葯等重點行業智能檢測監管體系建設,提高智能化水平。
3、深化互聯網在製造領域的應用。制定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的路線圖,明確發展方向、目標和路徑。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個性化定製、眾包設計、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推動形成基於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製造和產業組織方式。建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開放型產業生態體系。加快開展物聯網技術研發和應用示範,培育智能監測、遠程診斷管理、全產業鏈追溯等工業互聯網新應用。實施工業雲及工業大數據創新應用試點,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工業雲服務和工業大數據平台,推動軟體與服務、設計與製造資源、關鍵技術與標準的開放共享。
4、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布局,建設低時延、高可靠、廣覆蓋的工業互聯網。加快製造業集聚區光纖網、移動通信網和無線區域網的部署和建設,實現信息網路寬頻升級,提高企業寬頻接入能力。針對信息物理系統網路研發及應用需求,組織開發智能控制系統、工業應用軟體、故障診斷軟體和相關工具、感測和通信系統協議,實現人、設備與產品的實時聯通、精確識別、有效交互與智能控制。

(三)強化工業基礎能力
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以下統稱「四基」)等工業基礎能力薄弱,是制約我國製造業創新發展和質量提升的症結所在。要堅持問題導向、產需結合、協同創新、重點突破的原則,著力破解制約重點產業發展的瓶頸。
1、統籌推進「四基」發展。制定工業強基實施方案,明確重點方向、主要目標和實施路徑。制定工業「四基」發展指導目錄,發布工業強基發展報告,組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統籌軍民兩方面資源,開展軍民兩用技術聯合攻關,支持軍民技術相互有效利用,促進基礎領域融合發展。
2、加強「四基」創新能力建設。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著力解決影響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產品性能和穩定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建立基礎工藝創新體系,利用現有資源建立關鍵共性基礎工藝研究機構,開展先進成型、加工等關鍵製造工藝聯合攻關;支持企業開展工藝創新,培養工藝專業人才。
3、推動整機企業和「四基」企業協同發展。注重需求側激勵,產用結合,協同攻關。依託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和相關工程等,在數控機床、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發電設備等重點領域,引導整機企業和「四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產需對接,建立產業聯盟,形成協同創新、產用結合、以市場促基礎產業發展的新模式,提升重大裝備自主可控水平。

(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提升質量控制技術,完善質量管理機制,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優化質量發展環境,努力實現製造業質量大幅提升。鼓勵企業追求卓越品質,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和中國製造整體形象。
1、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建設重點產品標准符合性認定平台,推動重點產品技術、安全標准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展質量標桿和領先企業示範活動,普及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精益生產、質量診斷、質量持續改進等先進生產管理模式和方法。支持企業提高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組織開展重點行業工藝優化行動,提升關鍵工藝過程式控制制水平。
2、加快提升產品質量。實施工業產品質量提升行動計劃,針對汽車、高檔數控機床、軌道交通裝備、大型成套技術裝備、工程機械、特種設備、關鍵原材料、基礎零部件、電子元器件等重點行業,組織攻克一批長期困擾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質量技術,加強可靠性設計、試驗與驗證技術開發應用,推廣採用先進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線檢測裝置、智能化生產和物流系統及檢測設備等,使重點實物產品的性能穩定性、質量可靠性、環境適應性、使用壽命等指標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3、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健全產品質量標准體系、政策規劃體系和質量管理法律法規。加強關系民生和安全等重點領域的行業准入與市場退出管理。
4、夯實質量發展基礎。制定和實施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的製造業質量、安全、衛生、環保及節能標准。加強計量科技基礎及前沿技術研究,建立一批製造業發展急需的高准確度、高穩定性計量基標准,提升與製造業相關的國家量傳溯源能力。
5、推進製造業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制定品牌管理體系,圍繞研發創新、生產製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提升內在素質,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運營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品牌管理咨詢、市場推廣等服務。

(五)全面推行綠色製造
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加快製造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推行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提高製造業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
1、加快製造業綠色改造升級。全面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輕工、印染等傳統製造業綠色改造,大力研發推廣余熱余壓回收、水循環利用、重金屬污染減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廢渣資源化、脫硫脫硝除塵等綠色工藝技術裝備,加快應用清潔高效鑄造、鍛壓、焊接、表面處理、切削等加工工藝,實現綠色生產。
2、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支持企業強化技術創新和管理,增強綠色精益製造能力,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持續提高綠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開展工業園區和企業分布式綠色智能微電網建設,控制和削減化石能源消費量。全面推行循環生產方式,促進企業、園區、行業間鏈接共生、原料互供、資源共享。
3、積極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支持企業開發綠色產品,推行生態設計,顯著提升產品節能環保低碳水平,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建設綠色工廠,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發展綠色園區,推進工業園區產業耦合,實現近零排放。打造綠色供應鏈,加快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采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體系,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六)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
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等戰略重點,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快速發展。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集成電路及專用裝備。著力提升集成電路設計水平,不斷豐富知識產權(IP)核和設計工具,突破關系國家信息與網路安全及電子整機產業發展的核心通用晶元,提升國產晶元的應用適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裝及三維(3D)微組裝技術,提升封裝產業和測試的自主發展能力。形成關鍵製造裝備供貨能力。
操作系統及工業軟體。開發安全領域操作系統等工業基礎軟體。突破智能設計與模擬及其工具、製造物聯與服務、工業大數據處理等高端工業軟體核心技術,開發自主可控的高端工業平台軟體和重點領域應用軟體,建立完善工業軟體集成標准與安全測評體系。推進自主工業軟體體系化發展和產業化應用。
2.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
高檔數控機床。開發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及集成製造系統。加快高檔數控機床、增材製造等前沿技術和裝備的研發。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為重點,開發高檔數控系統、伺服電機、軸承、光柵等主要功能部件及關鍵應用軟體,加快實現產業化。加強用戶工藝驗證能力建設。
機器人。圍繞汽車、機械、電子、危險品製造、國防軍工、化工、輕工等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應用需求,積極研發新產品,促進機器人標准化、模塊化發展,擴大市場應用。
3.航空航天裝備。
航天裝備。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重型運載器,提升進入空間能力。加快推進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型衛星等空間平台與有效載荷、空天地寬頻互聯網系統,形成長期持續穩定的衛星遙感、通信、導航等空間信息服務能力。推動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適度發展深空探測。推進航天技術轉化與空間技術應用。[3]
4.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大力發展深海探測、資源開發利用、海上作業保障裝備及其關鍵系統和專用設備。推動深海空間站、大型浮式結構物的開發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裝備綜合試驗、檢測與鑒定能力,提高海洋開發利用水平。突破豪華郵輪設計建造技術,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氣船等高技術船舶國際競爭力,掌握重點配套設備集成化、智能化、模塊化設計製造核心技術。
5.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加快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應用,重點突破體系化安全保障、節能環保、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技術,研製先進可靠適用的產品和輕量化、模塊化、譜系化產品。研發新一代綠色智能、高速重載軌道交通裝備系統,圍繞系統全壽命周期,向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建立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產業體系。
6.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提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7.電力裝備。推動大型高效超凈排放煤電機組產業化和示範應用,進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電機組、核電機組、重型燃氣輪機製造水平。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備、先進儲能裝置、智能電網用輸變電及用戶端設備發展。突破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高溫超導材料等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製造及應用技術,形成產業化能力。
8.農機裝備。重點發展糧、棉、油、糖等大宗糧食和戰略性經濟作物育、耕、種、管、收、運、貯等主要生產過程使用的先進農機裝備,加快發展大型拖拉機及其復式作業機具、大型高效聯合收割機等高端農業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提高農機裝備信息收集、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能力,推進形成面向農業生產的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
9.新材料。以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種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先進復合材料為發展重點,加快研發先進熔煉、凝固成型、氣相沉積、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和裝備,加強基礎研究和體系建設,突破產業化制備瓶頸。積極發展軍民共用特種新材料,加快技術雙向轉移轉化,促進新材料產業軍民融合發展。高度關注顛覆性新材料對傳統材料的影響,做好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戰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製。加快基礎材料升級換代。
10.生物醫葯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葯、中葯、生物技術葯物新產品,重點包括新機制和新靶點化學葯、抗體葯物、抗體偶聯葯物、全新結構蛋白及多肽葯物、新型疫苗、臨床優勢突出的創新中葯及個性化治療葯物。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實現生物3D列印、誘導多能幹細胞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

(七)深入推進製造業結構調整
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逐步化解過剩產能,促進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製造業布局。
1、持續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明確支持戰略性重大項目和高端裝備實施技術改造的政策方向,穩定中央技術改造引導資金規模,通過貼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長效機制。推動技術改造相關立法,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完善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政策體系。支持重點行業、高端產品、關鍵環節進行技術改造,引導企業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優化產品結構,全面提升設計、製造、工藝、管理水平,促進鋼鐵、石化、工程機械、輕工、紡織等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
2、穩步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則,分業分類施策,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強行業規范和准入管理,推動企業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優化存量產能
3、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支持企業間戰略合作和跨行業、跨區域兼並重組,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集團。激發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活力,發展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專注於細分市場的專業化「小巨人」企業。發揮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園區示範作用,利用雙邊、多邊中小企業合作機制,支持中小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引導大企業與中小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多種方式,建立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協作關系。推動建設一批高水平的中小企業集群。
4、優化製造業發展布局。落實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規劃,綜合考慮資源能源、環境容量、市場空間等因素,制定和實施重點行業布局規劃,調整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完善產業轉移指導目錄,建設國家產業轉移信息服務平台,創建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引導產業合理有序轉移,推動東中西部製造業協調發展。積極推動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產業協同發展。

(八)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
加快製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促進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大力發展與製造業緊密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服務功能區和服務平台建設。
1、推動發展服務型製造。研究制定促進服務型製造發展的指導意見,實施服務型製造行動計劃。開展試點示範,引導和支持製造業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從主要提供產品製造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鼓勵製造業企業增加服務環節投入,發展個性化定製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網路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服務等。
2、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面向製造業的信息技術服務,提高重點行業信息應用系統的方案設計、開發、綜合集成能力。鼓勵互聯網等企業發展移動電子商務、在線定製、線上到線下等創新模式,積極發展對產品、市場的動態監控和預測預警等業務,實現與製造業企業的無縫對接,創新業務協作流程和價值創造模式。
3、強化服務功能區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建設和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重點發展研發設計、信息、物流、商務、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增強輻射能力。

(九)提高製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統籌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行更加積極的開放戰略,將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提升國際合作的水平和層次,推動重點產業國際化布局,引導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
1、提高利用外資與國際合作水平。進一步放開一般製造業,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水平。引導外資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葯等高端製造領域,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全球研發機構。
2、提升跨國經營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支持發展一批跨國公司,通過全球資源利用、業務流程再造、產業鏈整合、資本市場運作等方式,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支持企業在境外開展並購和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建立研發中心、實驗基地和全球營銷及服務體系;依託互聯網開展網路協同設計、精準營銷、增值服務創新、媒體品牌推廣等,建立全球產業鏈體系,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
3、深化產業國際合作,加快企業走出去。加強頂層設計,制定製造業走出去發展總體戰略,建立完善統籌協調機制。

❻ 我國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第一製造業大國,離不開哪些因素

其核心就是科技,我國已經發布了285項智能製造國家標准,牽頭制定了47項國際標准,涵蓋了企業的整個生產過程。我國已進入全球智能製造標准體系的先進行列,已建成600多家先進的智能工廠。智能製造示範項目的生產效率平均提高了44.9%,能源利用率提高了19.8%,運營成本降低了25.2%,產品開發周期縮短了35%,產品缺陷率降低了35.5%。實施這兩個管理系統集成標準的新增加公司超過30,000家,精煉,化學,印染和家用電器領域已接近國外先進水平。

工業互聯網的三大系統,平台和安全性已經基本完成

協調數字化工業化和工業化數字化的發展,全面部署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智能製造工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等等,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高層開放,繼續增強新的發展活力,著力保持製造業基本穩定,深化“委託管理和服務”改革,落實要素市場化改革措施,加強產業政策指導,增強製造業對多種資源要素的吸引力,促進製造業的發展。改革與發展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有效的聯動,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全面放開一般製造業,大大放寬市場准入,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資源和兩個市場,形成更具創新性,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產業鏈,為行業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提供了新的優勢。

❼ 中國製造面臨的國際挑戰主要有什麼!

生產成本上升,卻又生產不出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比如用來製造汽車的機器臂,98%依賴進口。

❽ 簡述IS09001:2000國際標准體系的內容

ISO9000族標准
1 基礎知識
2 ISO9000族標準的內容
3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意義
4 2000版標准四個標准組成
5 IS09001標準的主要變化
6 IS09001標準的特點
7 八項質量管理原則
8 ISO9000認證步驟
9 十二個質量管理基礎

[編輯]基礎知識
什麼是ISO? ISO是一個組織的英語簡稱。其全稱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翻譯成中文就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標准化組織。它成立於1947年2月23日,它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國際標准化協會國際聯合會」(簡稱ISA)。其他如IEC也比較大。IEC即「國際電工委員會」,1906年在英國倫敦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標准化組織。IEC主要負責電工、電子領域的標准化活動。而ISO負責除電工、電子領域之外的所有其他領域的標准化活動。

ISO宣稱它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進標准化及其相關活動的發展,以便於商品和服務的國際交換,在智力、科學、技術和經濟領域開展合作。」ISO現有200多個成員。ISO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每年一次的「全體大會」,其日常辦事機構是中央秘書處,設在瑞士的日內瓦。

[編輯]ISO9000族標準的內容
ISO9000族標準是國際標准化組織(英文縮寫為ISO)於1987年制訂,後經不斷修改完善而成的系列標准。現已有9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此標准等同轉化為國家標准。

一般地講組織活動由三方面組成:經營、管理和開發。在管理上又主要表現為行政管理、財務管理、質量管理等。ISO9000族標准主要針對質管理,同時涵蓋了部分行政管理和財務管理的范疇。

ISO9000族標准並不是產品的技術標准,而是針對組織的管理結構、人員、技術能力、各項規章制度、技術文件和內部監督機制等一系列體現組織保證產品及服務質量的管理措施的標准。

具體地講ISO9000族標准就是在以下四個方面規范質量管理:

1.機構:標准明確規定了為保證產品質量而必須建立的管理機構及職責許可權。

2.程序:組織的產品生產必須制定規章制度、技術標准、質量手冊、質量體系操作檢查程序,並使之文件化。

3.過程:質量控制是對生產的全部過程加以控制,是面的控制,不是點的控制。從根據市場調研確定產品、設計產品、采購原材料,到生產、檢驗、包裝和儲運等,其全過程按程序要求控制質量。並要求過程具有標識性、監督性、可追溯性。

4.總結:不斷地總結、評價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地改進質量管理體系,使質量管理呈螺旋式上升。

[編輯]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意義
企業組織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具有如下意義:

1.可以完善組織內部管理,使質量管理制度化、體系化和法制化,提高產品質量,並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2.表明尊重消費者權益和對社會負責,增強消費者的信賴,使消費者放心,從而放心地採用其生產的產品,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並可藉此機會樹立組織的形象,提高組織的知名度,形成名牌企業;

3.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利於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市場佔有率,是政府采購等招投標項目的入場券,是組織向海外市場進軍的准入證,是消除貿易壁壘的強有力的武器;

4.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可以舉一反三地建立健全其它管理制度;

5.通過ISO9000認證可以-舉數得,非一般廣告投資、策劃投資、管理投資或培訓可比,具有綜合效益;還可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及對獲證單位的重點扶持。

ISO9000族標準的推行,與我國實行的現代企業改革具有十分強烈的相關性。兩者都是從制度上、體制上、管理上入手改革,不同點在於前者處理組織的微觀環境,後者側重於組織的宏觀環境。由此可見,ISO9000族標准非常適宜我國國情。因此,國家明文規定「九五」期間全面推行ISO9000族標准。

ISO9000族標准認證,也可以理解為質量管理體系注冊,就是由國家批準的、公正的第三方機構——認證機構,依據ISO9000族標准,對組織的質量管理體系實施評介,向公眾證明該組織的質量管體系符合ISO9000族標准,提供合格產品,公眾可以相信該組織的服務承諾和組織的產品質量的一致性。

ISO9000族標准不僅在全部發達國家推行,發展中國家也正在逐步加入到此行列中來,ISO已成為—個名副其實的技術上的世界聯盟,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除上述它能給組織帶來的巨大的實際利益之外,更為深刻的原因在於ISO9000族標準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必然之物。因此,在一個組織或一個國家實行ISO9000族標准並非是一個外部命令,而是現代組織的本質要求。

國際標准化組織(英文縮寫為ISO)對9000族系列標准進行「有限修改」後,於1994年正式頒布實施IS09000族系列標准,即94版。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又啟動了修訂戰略的第二階段,即「徹底修改」。1999年11月提出了2000版ISO/DIS9000、 ISO/DIS9001和ISO/DIS9004國際標准草案。此草案經充分討論並修改後,於2000年12月15日正式發布實施。ISO規定自正式發布之日起三年內,94版標准和2000版標准將同步執行,同時鼓勵需要認證的組織,從2001年開始可按2000版申請認證。

[編輯]2000版標准四個標准組成
1.ISO9000:2000作為選用標准,同時也是名詞術語標准,即94版ISO9000-1標准與ISO8402的結合。

2.ISO9001:2000代替94版三個質量保證模式,例如94版ISO9002標准獲證的組織在復審時,允許對2000版IS09001標准進行刪剪。

3.ISO9004標准代替94版IS09004-1多項分標准。

4.ISO/CD.119011標准代替94版ISO10011標准和94版環境ISO14010、ISO14011、ISO14012。

[編輯]IS09001標準的主要變化
1.思路和結構上的變化。

(1)把過去三個外部保證模式ISO9001、ISO9002、ISO9003合並為ISO9001標准,允許通過裁剪適用不同類型的組織,同時對裁剪也提出了明確嚴格的要求。

(2)把過去按20個要素排列,改為按過程模式重新組建結構,其標准分為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測量、分析和改進四大部分。

(3)引入PDCA戴明環閉環管理模式,使持續改進的思想貫穿整個標准,要求質量管理體系及各個部分都按PDCA循環,建立實施持續改進結構。

(4)應組織管理—體化的需要。

2.新增加的內容

(1)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2)持續改進;

(3)質量方針與目標要細化、要分解落實;

(4)強化了最高管理者的管理職責;

(5)增加了內外溝通;

(6)增加了數據分析;

(7)強化了過程的測量與監控。

[編輯]IS09001標準的特點
1.通用性強,94版ISO9001標准主要針對硬體製造業,新標准還同時適用於硬體、軟體、流程性材料和服務等行業,

2.更先進、更科學,總結補充了組織質量管理中一些好的經驗,突出了八項質量管理原則。

3.對94版標准進行簡化,簡單好用。

4.提高了同其它管理的相容性,例如同環境管理、財務管理的兼容。

5.ISO9001標准和IS09004標准作為一套標准,互相對應,協凋一致。

[編輯]八項質量管理原則
ISO9000:2000提出的八項質量管理原則是: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領導作用
全員參與
過程方法
管理的系統方法
持續改進
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
與供方互利的關系
[編輯]ISO9000認證步驟
企業原有質量體系識別、診斷;
任命管理者代表、組建ISO9000推行組織;
制訂目標及激勵措施;
各級人員接受必要的管理意識和質量意識訓練;
ISO9001標准知識培訓;
質量體系文件編寫(立法);
質量體系文件大面積宣傳、培訓、發布、試運行;
內審員接受訓練;
若干次內部質量體系審核;
在內審基礎上的管理者評審;
質量管理體系完善和改進;
申請認證。

[編輯]十二個質量管理基礎
質量管理體系的理論說明
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和產品要求
質量管理體系方法
過程方法
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
最高管理者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作用
文件
質量管理體系評價
持續改進
統計技術的作用
質量管理體系與其它管理體系的關注點
質量管理體系與組織優秀模式之間的關系

閱讀全文

與要執行國際製造標准有什麼困難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