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中國的國際形象
新中國?是指改革開放後嗎?
如果是的話,第一,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最讓其他國家眼饞。
第二,因為經濟發展人民富了,出國旅遊的人多了,很多外國的旅遊地都對中國人報反感。國人素質不高嘛..
第三,西方現在熱炒ZG威脅論,渲染ZG軍事實力對西方造成威脅
如果是改革開放前,由於對外開放程度低,外國對中國知之甚少。
第一,中國是二戰後唯一一個能把美國打敗的國家。
第二,中國是唯一用於核武器的發展中國家。
第三,我們的毛主席和周總理在世界范圍是很受尊重的。毛主席去世時全世界人為之悲痛,周總理去世時聯合國破例給降半旗
❷ 何謂國家形象中國應如何塑造和改善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
我是國際政治專業的(畢業後工作難找),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
美國政治學家布丁(Boulding, K.E.)認為: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對自己的認知以及國際體系中其他行為體對它的認知的結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輸入和輸出產生的結果,是一個「結構十分明確的信息資本」。
通過上述定義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一、國家形象是社會交往與互動的產物;二、國家形象是在一系列信息輸入與信息輸出過程中產生的;三、國家形象是自我認知與國際認知博弈的結果。
目前的或者以前的世界霸主,如:英美蘇法等,無一例外都是通過戰爭取得世界霸主地位的,建立新國際政治格局,如: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如今中國的崛起,能否通過和平的方式建立新的世界格局是眾多人關注的。
中國國力的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在國際事務中有更大的發言權,都表明中國在崛起。漢語在世界范圍內的流行,各地創辦孔子學院,儒學文化被全球接受,這說明什麼我想大家都知道。而如今的金融危機讓美國的國際影響力,信譽度等均下降,而中國一舉超越日本成為美國的第一債權國,讓中美之間更加相互依賴。
丘吉爾曾說過:『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在國際政治中,只要不動不動就侵害別國利益,幫助欠發達國家,相信形象就會不錯,當然不是『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❸ 什麼是國際化品牌形象
國際化品牌形象永遠是為國家企業的品牌戰略服務的,是企業長期、正確經營的結果。
品牌是企業自己的,而企業品牌形象的感知者是消費者。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認可是靠企業品牌形象而建立起來的,不是靠某個漂亮的標志或者包裝這種單一的行為就可以讓消費者對企業「忠心」,標志等只是品牌形象的一個重要載體,讓消費者去強化的記憶您的企業品牌形象。所以,品牌形象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一個重要的橋梁,是企業發展的奠基石!
所以,完善的企業品牌形象必須通過完整、正確的品牌設計來具體體現,從而去告知企業的客戶「我是誰」、「我是做什麼的」,這就是品牌設計的最重要的目的,那什麼又是品牌設計呢?
❹ 如何塑造中國國際新形象 論文
3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為中國人的奧運夢想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強大的精神力量。奧運會的申辦和籌辦,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開拓、發展、創新、開放的過程。舉辦奧運會,無疑將提供新的歷史機遇,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帶來積極而廣泛的影響。改革開放圓了中國奧運夢想2008北京奧運,是歷史悠久的奧林匹克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的一次偉大握手。在實現國人百年奧運夢想的過程中,中國以改革的思維尋求發展,用開放的胸襟擁抱世界。
「是改革開放讓我們產生了舉辦奧運會的需求,才有了舉辦奧運會的能力;也正是因為改革開放,才使得國際社會最終能夠接受由我們來舉辦。」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說。伴隨改革開放的腳步,中國奧委會在1979年重返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1984年,中國運動員重返在洛杉磯舉行的夏季奧運會賽場。現任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高健回憶說,在洛杉磯他發現,很多中國運動員都沒喝過可口可樂,於是每天省下一些免費提供的可樂,回國分給朋友。在各種物資還憑票供應、街頭還出現圍著外國人看新奇的時代,人們不敢想像,在中國的國土上能舉辦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體育賽事,開展如此大規模的國際交往。是改革開放改變了這一切。1990年9月3日,年過八旬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興致勃勃地來到國家奧林匹克中心,參觀剛落成的田徑場和游泳館。他對陪同者說:「辦了亞運會,還要辦奧運會,你們下決心了沒有?」 「開放的中國盼奧運」成為1991年開始的第一次申辦的主題口號。經過10多年的改革開放,當時我國經濟總量已從1978年的3645億元增長到1991年的2.18萬億元;財政總收入從1132億元增長到3149億元;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1357億美元。更重要的是,中國告別了自我封閉,開始向世界敞開胸懷;從計劃經濟體制,開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然而,1993年9月,北京在蒙特卡洛以兩票之差申奧失利。除去當時十分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底子還比較薄弱,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接受和認可程度也與今天有相當的差距。 「第一次申辦讓我們意識到,我國的實力,包括文明素質等軟實力在內的國家綜合實力還不夠強。」兩屆申奧親歷者、北京奧組委國際聯絡部原部長張清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現在回過頭來看,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看,當年申辦失利有其歷史背景。比如,中國剛剛提出要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中國開放的程度和走向世界的腳步有限,國際上存在一些疑慮是正常的。1998年,北京宣布再度申辦奧運會。2001年7月,北京以較大優勢獲得了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已經與1993年時的情況完全不同。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2001年的GDP已達到10.97萬億元,國家財政收入達到1.64萬億元,進出口總額達到5096.5億美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開放型經濟迅速發展。就在這一年,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申奧最終還是靠實力說話,北京能成功的關鍵因素還是改革開放讓北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步。」當時的北京奧申委體育主任、北京兩次申辦的主要陳述人樓大鵬深有感觸地說。
改革開放精神貫穿奧運會申辦、籌辦全過程改革開放使中國日益強大起來,奧運會的申辦和籌辦工作同樣是解放思想、打破常規,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結果。第二次申辦過程中,中國借鑒國外經驗,進行大膽創新,破天荒對申辦報告採取了招標制,結果一家私營公司中標。同樣,聘請國外著名公關公司指導申奧工作,在制定申辦理念和編制報告等重要文件的過程中聘請了大量的外籍專家和友人等,都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連串類似的改革創新之舉,記錄著中國在改革開放道路上前進的腳步,貫穿在奧運會籌備的七年之中:
——國家體育場「鳥巢」等奧運場館的設計建設一改過去體育場館一般由政府投資、主管部門經營、出現虧損由政府部門補貼的做法,進行體制和機制創新,實行「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建設和運營模式。
——承諾舉辦一屆以「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為理念的奧運會。申奧期間,北京奧申委邀請了20多個民間環保組織一起制定《奧運行動計劃》;申奧成功後,繼續聘任著名環保人士為環境顧問,為籌辦綠色奧運出謀劃策。
——北京奧運工程向全球招標。中外投資者在平等基礎上通過公開競標方式,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設施的設計、建設和運營。氣勢恢弘的國家體育場「鳥巢」、美輪美奐的「水立方」以及現代時尚、充滿力量感的五棵松籃球館等,無不是中外設計大師們聯手打造的精品。
——2007年1月1日頒布的《北京奧運會及其籌備期間外國記者在華采訪規定》首次明確規定,外國記者在華采訪,只需徵得被采訪單位和個人的同意。
按照國際慣例和奧運規則辦奧運,是中國的承諾。奧運會的籌辦,見證了中國進一步開放的過程。 「最大的改變還是在人們的心態上。」許光建說,過去人們覺得和外國人打交道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如今,隨著奧運會要在北京舉辦,大家開始按照同一個規則辦事。奧運會籌辦過程中,我們從國外學到很多先進的規則慣例、管理方式和文化文明理念,外國人也對中國有了更多的了解。「這是一個潛移默化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過程,也是推動改革開放繼續深化的新起點。奧林匹克大家庭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盛會即將在北京上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萬名運動員、裁判員、官員,全球約3萬名記者和幾十萬遊客、觀眾來到中國,雲集北京和其它奧運協辦城市。一段時間內,中國人將密集與世界接觸,世界也將近距離了解中國。
「我們籌備北京奧運會所做的一切,不僅僅是為辦好這屆奧運會,更是以此為契機,為今後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提供廣闊的空間。」許光建認為,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標志性成果,更將在新的起點上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繼續深化。奧運會的規則、規程全部由國際奧委會制定,與世界各國運動員、裁判員、官員、記者、觀眾、遊客打交道也必須遵守國際規則。舉辦奧運會,就是學習國際規則、按國際規則辦事的過程。奧林匹克精神的顯著特點是彰顯公平,崇尚規則,遵循秩序。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日益發揚光大,必將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和諧世界建設發揮積極的作用。奧運會留給人們的不光是一連串漂亮的建築,更讓人學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經驗。奧運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包括經濟實力問題,也包括行政管理、企業管理、科技管理、衛生管理、文化管理水平和社會動員能力,這些都需要協調和整體提高。舉辦奧運會,將是對政府和各類機構的公共管理水平的整體考驗。2007年以來,外國記者在華采訪只需徵得被采訪單位和個人的同意,這種做法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歡迎。在奧運會來臨之時,中國在信息公開化方面又邁出了新的步伐。 「應該把中國信息逐步公開的舉措,放在改革開放30年的進程中看待。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也在不斷地進步。」著名外交官、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吳建民表示,中國信息公開進程加快,並非是因為奧運會而採取的權宜之計。
從夢想到夢圓,我們走了一個世紀,從第一次申辦開始,我們等了17年;從申辦成功,到緊鑼密鼓籌辦,我們用了7年;奧林匹克運動在單項人類活動領域里,率先營造出全球化的環境,競技運動本身的特徵和奧林匹克運動所欲傳遞的思想經由奧運會達成矛盾統一。2008年的中國奧運會成為中國期待已久,面向世界展示中國改革開放真實形象的亮相機會。場內,少數經過層層選拔天賦異秉的人,在少數人設計的規則下力拚勝負。場外,幾十億人通過觀摩比賽,加深對社會公平與正義的理解。
❺ 四川旅遊國際形象新標識中的動物元素是什麼
四川旅遊國際形象新標識中的動物元素是大熊貓。
據了解,四川省旅遊局在2014年4月至6月向國內外公開徵集四川旅遊形象和口號,共徵集到235件圖案和口號作品,通過網路展示、投票和專家評議,從中評出入圍作品4件,又經徵求部分省級機關、外國駐蓉機構、國際組織官員和國外營銷專家意見,最終決出第一名為「Sichuan, more than pandas」。
據徐沫介紹,他在四川旅遊國際形象的設計中,首先抓取LOGO在全世界傳播的必要元素——拼音「sichuan」與熊貓,這兩個元素可以精準指向四川;
然後用元素推導創意,使這兩個元素有效結合,這個過程產生了上百張設計草圖;最後是深化概念,完善草圖,規范化制圖,最終呈現出現在的LOGO。
(5)什麼叫國際新形象擴展閱讀:
拼音「si」構成熊貓的耳朵和眼睛,「chuan」當中的「c」被設計成紅色辣椒,與「huan」一起表達四川「無辣不歡」的風土人情。配合拼音字母的還有印章體的「四川」兩個漢字,也代表了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
此外,LOGO中的7種色彩也是藏有玄機的,每一種色彩都代表四川的一種地域文化,如紅色代表味道,藍色代表純凈,深紫代表古跡,深藍代表現代,草綠代表秀色,橙色代表安逸,深綠代表風情。
「我一半是藝術家,所以希望作品能帶有感染力,像梵高的《向日葵》、蒙克的《吶喊》。我希望四川旅遊LOGO能讓人感到活力、愉快,助力四川旅遊的推廣。」徐沫說。
❻ 談大學生如何塑造中國國際新形象
這個問題,,不是你我所能解決的,,
牽扯到國民素質問題,,,
就大學生而言,,就更為寬泛了,、
國際新形象的塑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點官腔,但就是這么回事)
有時候國際社會看不慣的情況,咱們中國大學生很輕易就能做出來(比如隨地吐痰),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❼ 談談如何塑造中國國際形象。
公共外交:塑造中國國際形象 </b>
公共外交能突破傳統外交政府對政府的僵化和民間對民間的軟弱,著眼於未來,通過溝通和交流贏得外國民眾的信任和承認,中國也因此更有理由更有可能開展成功的公共外交以塑造自己的軟權力體系,豐富我們綜合國力的概念。
10月1日,美國將重返闊別近20年之久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期將原來里根政府指責的「第三世界批評美國和以色列的講壇」變成為改變美國國際形象的重要舞台。這是「9·11」後美國政府重新重視以增強與世界溝通為目標的公共外交的重要體現,旨在解決「世界為什麼仇視美國」這一問題。
美國的教訓對我們不無啟示。中國也經歷過「非典」對我國際形象先抑後揚的教訓。今天,中國日益融入世界。中國的國際形象不僅關繫到中國的國際信用從而影響直接投資和對外貿易,而且從長遠講,與中國的「軟國力」密切相關,已經成為中國的無形資產。中國要成為負責任的大國,對世界做出更大貢獻,必須將中國的公共外交戰略提上議事日程。
我國幾代領導人都很重視民間外交,民間外交在中日邦交正常化過程中也扮演了十分積極的角色,但公共外交工作還有待於加強。公共外交是以本國政府為主體、他國公眾為受體的外交形式,既不同於公司間或政府間對等的公關外交,也不同於以公眾為主體的公眾外交,如民間外交,或稱為外交的第二、第三管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如何從形象上入世,影響國外民眾和媒體的中國觀,某種程度上比一時的外交得失更加重要。
那麼,中國的國際形象面臨哪些問題與挑戰呢?
過去,對國際形象問題我們存有不少錯誤觀念或心態,較典型的有以下幾方面。其一,將國際形象與國力等同,認為國家強大了人家自然就會尊重你。忽略了國家的親和力,即國際社會對你的親近和喜歡程度,某種程度上,這是「中國威脅論」產生、蔓延和強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其二,重視國際地位,忽視國際形象。在歷史上的朝貢體系下,特別在乎的是中華民族的威望,現在則有重「威」忽「望」之勢。其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理應包括中國「軟國力」的復興。其三,發展戰略中偏經濟、輕文化,而文化也是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對現代中國形象宣傳不夠。其四,認為身正則影不歪、酒香不怕巷子深,敏於行而訥於言,忽視在國際社會宣傳自己、推銷自己,塑造正面的國際形象。其五,以歷史、文化大國自居,認為國際社會不了解我歷史和文化,因而不尊重中國;而外國民眾也常常只對中國的歷史感興趣,對現在的中國並不了解。我們心態則是,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理應受到世界的尊重。但歷史上的受尊重不會自動轉化為現在的魅力;而曾經的受害者,希望自然而然地博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也是不現實的。在具體做法上,常常是拷貝國內宣傳做法開展對外宣傳或公關,而不是開展現代意義上的公共外交。
改革開放以前,由於中國長期游離於主流國際社會之外,國際形象主要是內政問題的某種折射;在此之後,內政問題也一直是影響中國國際形象的因素,甚至一度成為主導因素。內政問題首先是中國由於體制、價值觀等方面與西方標准差異明顯,因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其次是國家統一問題,在香港、澳門相繼回歸祖國之後,最主要的就是台灣問題了。
這說明,內政問題仍然是制約中國國際形象的長遠掣肘。
國際社會對中國國際形象的認知,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存在對方和我方兩方面的原因。對方原因包括:因不了解中國國情和意識形態的隔閡而產生的不信任等。我方原因則往往是不重視外部世界的反映,不善於推銷自己等。針對國際社會對我內政外交政策不夠了解,近年來,我國政府經常以白皮書的形式加以正面、詳細的闡述,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自1980年起先後批准加入了17個國際人權公約和協定書,並簽署了《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和《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公約》,更是消除了國外輿論對中國政府的詆毀。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威脅論」成為影響中國國際形象的主要制約。其中也蘊涵著一個悖論:以中美關系為例,中國處於弱勢,比如抗戰期間,中國較容易受美國同情,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就比較正面;反之,中國強大了,美國就認為是一種威脅,對中國看法較負面。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改變中國強大了就會威脅人家的邏輯,增強對中國的信任。
中國國際形象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要求我們積極主動地開展公共外交活動,並把它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度來推行。
公共外交是更好發揮一國「軟權力」的重要手段,它能突破傳統外交政府對政府的僵化和民間對民間的軟弱,著眼於未來,通過溝通和交流贏得外國民眾的信任和承認,中國也因此更有理由更有可能開展成功的公共外交以塑造自己的軟權力體系,豐富我們綜合國力的概念。
開展中國的公共外交,要求我們結合中國的歷史智慧,探討我們開展公共外交的觀念、環境、資源和挑戰,提出中國特色的公共外交戰略體系:
———目標:自信、務實、開放、負責的中國,是我國公共外交的基本目標定位,從長遠看是服從於中國國家發展目標的定位———「富強、民主、文明和負責任的大國」,積極配合「三步走」的經濟發展目標,循序漸進地使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由「中性」、「正面」向「親近」轉換。
———手段:關鍵是樹立政府在國內的親民、民主形象,中國駐外機構也要首先保護好每一個中國公民、僑民在海外的利益;其次通過開展文化廣播的國際交流形式,利用當地國家的電台、電視台渠道播放中國的新聞娛樂節目,利用當地華僑、留學生和對華投資跨國公司開展針對母國的形象宣傳活動,如「創意中國」、文化營銷國家活動,塑造充滿活力的、民主、開放和富有人性的國家形象,重視「國家品牌塑造」。
———重點:鑒於「今天中國的國際形象,基本上就是一個被美國媒體妖魔化了的形象」,我們應抓住美國和歐洲這些影響世界輿論的重點,及時對歐美某些媒體不負責任地妖魔化中國的行為進行消毒,並充分利用聯合國舞台傳遞中國的聲音,樹立起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機構:整合我國外交資源,設立公共外交事務的專門部門,統一協調公共外交工作。
(作者為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博士、歷史學博士後)
❽ 中國在國際上樹立了怎麼樣良好形象
中國國際形象的根基是自己的文明,塑造國際形象也就是在各種場合(包括奧運會)把中國文明的底蘊發揮出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劇,中國也正在加速轉型,全方位地融入世界.
1,在塑造中國的國際形象問題上,這次四川大地震的經驗不可忽視。在這次救災過程中,從政府到普通百姓,「以人為本」成為了中國人的行為准則。當中國人把「人」字放大到足夠大時,西方大多數人就開始理解中國,接受中國。
2,中國共產黨的國際新形象.「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的執政黨形象,善於理論創新、與時俱進的現代政黨形象,以人為本的親民政黨形象,開明開放、和平民主的政黨形象,新型馬克思主義政黨形象.
3,中國經濟的發展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與動力,中國的龐大投資市場和消費市場為世界許多企業提供了無數機遇,越來越多的企業從中國獲得高額利潤,中國質優價廉的產品使許多國家的消費者受益。
4,國家形象是「軟實力」的體現,有時候可以通過採取戰略方式逐步地、有目地的提高,如通過媒體對外傳播自己的積極正面形象、通過官方或非官方援助樹立良好形象、在其他國家遭遇自然災害時伸出援助之手。
就在國內各界熱議中國的GDP即將趕上日本之際,曾經侵略中國、給我們帶來巨大民族災難的日本卻擁有比中國強得多的世界和平形象,這無疑給我們以深刻的警示和思考,首當其沖的,不是指責別人調查和研究的不科學,而是我們如何尋找、認識差距,然後迎頭趕上。2009年的「世界和平指數」6月新鮮出爐,中國名列第74位,而我們的近鄰日本卻赫然名列第七,在亞洲國家裡高居榜首。
5,西方的國家形象幾乎都已經固定,俄羅斯仍然沒有走出蘇聯形象的陰影。在主要大國中,只有中國和印度的國家形象仍在形成之中,還沒有定型。
6,中國自實行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以來,政治、經濟、社會;內政、外交、軍事等方面都獲得長足的發展。取得的經濟成就,舉世矚目;中國的國際地位提升,有目共睹。中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工廠,也是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來或者在本國學習中文;中國有近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時不時向歐美開出超大訂單,引得國際跨國公司總裁甚至是政府要員趨之若鶩;中國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中戰績輝煌,贏得的獎牌不斷攀升,中國國旗經常在各國公民的注視下冉冉升起;中國的東方文化得到越來越多國家人民的欣賞,中國電影在國際上頻頻獲獎,已有三部電影榮登美國歷史上最賣座電影前十名;中國的城市建設迅速崛起,經濟發展速度連續攀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大眾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準令各國商人刮目相看。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7,中國的網上輿論環境也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國際形象。尤其是一些青年人的民族主義意識日益膨脹,稍遇外來刺激便憤怒地惡語相加;對國家出台的政策法律和改革措施,不加認真思考就攻擊謾罵;對一些社會不公現象和突發事件,不進行客觀理性分析,而是片面誇大負面影響;在對一些問題的分析和評論上,表現出明顯的極端主義傾向;在文字傳播上嘩眾取寵,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表現出明顯的不負責任。凡此種種,都會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國際形象。雖然以上問題主要表現在國內網路上,但由於網路信息的跨國界傳播,中國公眾所表達對信息,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各國政治家和普通民眾對中國國內形勢的估計。
8,塑造國際形象與國內構建和諧社會都要求大家能夠自覺地來維護網路輿論環境,使網路成為一個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和諧,溝通政府與民眾的信息渠道,正確反映社情民意的陣地。大家在發表意見看法的時候,要自覺維護國家的國際形象,增加一些愛國觀念,多一些客觀和理性,少一些極端和片面,把國家的榮辱當成自己的榮辱,才是真正愛國的態度。
❾ 四川旅遊國際形象新標識中的動物元素有哪些
熊貓
為了提升四川旅遊國際形象,落實省領導關於「確立和塑造個性鮮明的四川旅遊總體形象」的指示,加快建設旅遊經濟強省和世界旅遊目的地,2014年4月至6月,四川省旅遊局面向國內外公開徵集四川旅遊形象和口號,得到了廣大公眾的積極響應,共徵集到235件圖案和口號作品。
經徵求四川部分省級機關、外國駐蓉機構、國際組織官員和國外營銷專家意見,四川旅遊局將排名第一的入圍獎作品「Sichuan,more than pandas」(中文直譯:「四川,不僅僅有熊貓」)LOGO確定為四川旅遊國際新形象和口號。
(9)什麼叫國際新形象擴展閱讀:
Sichuan,more than pandas
作品用四川的英文字母幻化熊貓圖案並包容四川美食符號,口號「Sichuan, more than pandas」占據並超越了國際上中國元素辨識度、知名度和親和力最高的大熊貓品牌;
圖案和口號設計新穎,寓意豐富,辨識度高,引發好奇,視覺感染力強,體現了四川旅遊靈魂,國際化表達特徵明顯,符合四川旅遊境外營銷推廣需求。
四川旅遊局通過央視廣告、境內外各類營銷活動,四川旅遊資訊網及官方微信、微博推廣四川旅遊國際新形象和口號,並在旅遊外宣品、名片等各類電子和紙質媒介運用,開展持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