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跪求:98東南亞金融風暴中國際投機分子是如何一步一步擊潰一國的金融體系的
應該就是先把大量的錢集中到一個國家,然後這個國家貨幣升值,然後再快速撤出來。
一進一出的,就給捅咕壞了。
Ⅱ 國際基金怎麼攻擊一個國家的貨幣,具體過程,怎麼流入怎麼流出,國家的外匯減少的過程
破壞國家貨幣的根本 就是讓其貨幣貶值 而讓貨幣貶值的方法有多種 哄抬物價 是比較簡單的方式 而且在眾多行業中 只要掌握糧食就可以了 因為老百姓是要吃飯的 其具體做法 就是大量收購糧食 把幾個大的產量基地 進行大面積的收購 糧食的供給就掌握在財團手中了 市面上需求沒有減少 但是供給減少 必然波及很多產品糧油 副食這是最明顯的 隨著糧食價格的上漲 本來1塊錢一斤的糧食 現在10塊錢一斤 這樣貨幣貶值 貨幣一貶值 政府必然動用儲備量 但是絕對不夠用的 於是政府就大力補貼 這樣持續 一段時間 國庫的儲備金會很快用盡 這樣 因為在不斷補貼和物價中獲利 前期投入的資金得到補充 這個時候整個市場會出現恐慌現象 使其貨幣缺乏公信力 使他們用黃金交易的話 那麼破壞國家貨幣的目的已經達到 並且整個國家的金融系統也會癱瘓 各個機構都會撤出資金
這是整個過程的一小步
Ⅲ 索羅斯是怎樣攻擊一國貨幣的
索羅斯採用的是立體投機的策略,並不是單一的只是外匯的操作。 所謂立體投機,就是利用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金融工具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的金融投機 。
具體案例: 1997年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 索羅斯及其手下認為,這是對泰國金融體系可能出現的更深層次問題的暗示,便先發制人,下令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儲戶在泰國所有財務及證券公司大量提款。
此時,以索羅斯為首的手待大量東南亞貨幣的西方沖擊基金聯合一致大舉拋售泰銖,在眾多西方「好漢」的圍攻之下,泰銖一時難以抵擋,不斷下滑,5月份最低躍至1 美元兌26.70銖。泰國中央銀行傾全國之力,於5月中下旬開始了針對索羅斯的一場反圍剿行動。
泰國中央銀行第一步便與新加坡組成聯軍,動用約120億美元的巨資吸納泰銑;第二步效法馬哈蒂爾在1994年的戰略戰術,用行政命令嚴禁本地銀行拆借泰抹給索羅斯大軍;第三步則大幅調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來的10厘左右,升至1O00至1500厘。反擊有力,致使泰抹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於銀根驟然抽緊,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羅斯大軍措手不及,損失了3億美元。然而,索羅斯憑其直覺,認為泰國中央銀行所能使出的全盤招術也就莫過於此了,泰國人在使出渾身解數之後,並沒有使自己陷入絕境,所遭受的損失相對而言也只是比較輕微的。從某種角度上看,索羅斯自認為他已經贏定了。
1997年6月,索羅斯再度出兵,他下令帶頭基金組織開始出售美國國債以籌集資金,並於下旬再度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只有區區3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泰國中央銀行歷經短暫的戰斗,便宣告「彈盡糧絕」,他們要想泰銖保持固定匯率已經力不從心。
泰國人只得拿出最後一招,實行浮動匯率。不料,這早在索羅斯的預料當中,他為此還專門進行了各種反措施,泰銖繼續下滑,7月24日,泰銖兌美元降至32.5:1,再創歷史最低點。
(3)國際貨幣如何攻擊一國金融市場擴展閱讀
綜合外媒消息,84歲高齡、人稱「金融巨鱷」的喬治·索羅斯,於當地時間22日在達沃斯一場私人晚宴上宣布將「正式退休」。如同數年前IT界頭號「大腕」比爾·蓋茨一般,索羅斯也表示將從事慈善事業。
索羅斯1992年以「狙擊英鎊」一舉成名——他極為冒險地通過買賣英鎊與其他貨幣造成的對沖,「狙擊」了英格蘭央行,導致英國被迫退出歐洲匯率體系,賺得6.5億美元的「第一桶金」;
但是,更為中國網民所知的是,索羅斯於1997年「狙擊」泰銖及港幣,引發維持數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12年,索羅斯做空日元,賺得10億美元。
索羅斯此前曾多次揚言退休,均「未果」,此次表示「是最後一次」。
Ⅳ 「什麼是貨幣危機貨幣危機如何沖擊國際金融市場」
貨幣危機則意味著該國的貨幣失去信譽,不能讓你們相信從而失去了它所代表的購買力。一般表現為紙幣貶值。
Ⅳ 為什麼索羅斯是怎樣攻擊英鎊和發動亞洲金融風暴的
進入1997年,一直風平浪靜的東南亞金融市場動盪不寧,5月以來,外匯市場更是傾刻間狂風大作,波濤洶涌。泰銑、菲律賓比索、馬來西亞林吉特不斷大幅貶值,印尼盾、新加坡元等國貨幣也未能逃脫這一大劫難,均處於四面楚歌,風雨飄搖之中。盡管有關國家的中央銀行採取了種種應急措施,打擊市場上興風作浪的貨幣投機行為,千方百計地維護本國市值穩定,卻事與願違,屢施各種方策之後仍無法解脫困局。7月2日,泰國被迫實行浮動匯率制,一天之內泰銖即狂跌20%。與此同時,眼看就要傾家盪產的泰王國政府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本、美國等金融大戶發出了求救緊急資金援助的申請,使得在泰國醞釀已久的墨西哥式金融危機終於浮出水面,讓世人一睹其面目。
90年代前期,當西方發達國家在衰退中苦苦煎熬,西方文明的殞落似乎就在眼前閃現之時,東南亞經濟增長卻勢如破竹,所向無敵,令世界為之驚嘆,連那些一向眼中無人的白人老闆也自愧不如,心中充滿著嫉恨。
90年代中期,東南亞國家不約而同地開始了一場大躍進,加快金融自由化步伐,以求驅動經濟新一輪的快速增長,並想當然地認為,21世紀即是亞洲的世紀,而亞洲的世紀即是東南亞的世紀,世界權力的重心從此將向這個漸露雛形的地區偏移,雲雲。然而,被舶來的葡萄酒灌了個頭重腳輕的東南亞人卻忽視了這樣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即:東南亞過去幾十年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而非單位投入產出的增長,因而在如此局限的增長模式基礎上竟相放寬金融管制,與世界頂尖金融強手爭吃大金融市場的「蛋糕」,無疑是在沙灘上興建摩天文廈,隱患重重,極易被外力擊破。
這一點,老謀深算的喬治・索羅斯早就看在眼裡,記在心中。索羅斯是一個慣於鑽牛角尖及吹毛求疵的人,東南亞出現了如此巨大的一個金融漏洞,自然逃不過他的掌心。他一直在等待著最後機會的到來,他要撈一大筆,創造出另一個類似於擊跨英格蘭式的奇跡。
其實,早在1995年,新加坡克羅斯比證券公司曾對亞洲七個國家經濟狀況作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東南亞國家勞工素質低下。貿易收支惡化、通貨膨脹上揚,正面臨經濟過熱的危險;而另一方面,這些國家又因超額生產能力、企業債台高築以及缺乏高等教育和技術勞工等,將遭遇「成長性的衰退」(GrowthRecessi0n),有可能陷入一場可怕的經濟危機之中。克羅斯比公司認為由於經濟快速成長,東南亞企業普遍高估房地產供給、製造業的產能和公司人員規模,因此造成了「樂觀的錯誤」。有關當局加快金融市場自由化的步伐,往往又會對「樂觀的錯誤「推波助瀾,火上澆油。屆時整個國家經濟運行狀況突出表現為投機行為高漲,泡沫經濟四處膨脹,整個市場被蒙蔽在一片虛假繁榮的七色光圈之中,從而為諸如喬治・索羅斯這樣的「金融蒼蠅」創造出絕好的進攻機會。
然而,沉浸在「東亞奇跡」的喜悅和夢幻之中的東南亞諸國,對上述忠告均置若罔聞,態度類同於對待戈爾茨但那樣。這一切,索羅斯一直在心中暗暗高興。早在1992年,泰國的經濟界人士,特別是金融界人士,就不知從何處冒出了一個奇怪的念頭,以為曼谷應取代即將回歸中國的香港,成為東南亞地區的金融中心,成為第二個香港。在這種簡直就等同於大躍進的不切實際的想法的推動和刺激下,泰國政府一廂情願地對外國資本敞開了金融市場大門。果然,外國銀行帶來了大量低息美元貸款,泰國金融業就此大嘗了甜頭,財源滾滾,樂不可支,並開始對諸如房地產等基礎產業產生濃厚興趣,結果許多銀行一窩蜂似地把近30%的貸款投向了房地產業,使房地產業就如同中國北京的小胖子一樣盲目發展,供求嚴重失衡。隨之而來的房地產市場低迷不振使得銀行呆帳、壞帳激增,許多貸款難以收回,資產質量嚴重惡化。據日本大和綜合研究的援引泰國有關方面資料,截至1997年6月底,泰國金融機構所有的風險債權數額為4860億銖,為貸款總額的31.5%。更有人估計,泰國金融業壞帳高達8O00億到9000億泰株(約合310~350億美元)。肆意揮霍低息資本,巨額所需項目赤字極易引發金融危機。1996年泰國所需項目逆差已相當於它的國內生產總值的8.2%,而1994年墨西哥爆發金融債務危機那一年也只不過為7.8%。這樣,泰國爆發危機就實屬正常了。
泰國正在玩火自焚,索羅斯向部下發出了信息。從1997年初開始,泰國房地產氣泡開始失去了光澤,並很快趨於破滅,外國投資者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便紛紛拋售泰銖。索羅斯一見時機已到,便渾水摸魚,親率國際金融投機大家,集中全力進攻建立在沙灘上的泰銖堡壘。一時間,泰國金融陣地發發可危,硝煙彌漫,其震動波及到整個東南亞金融市場。
第三節進攻!進攻!再進攻
進入90年代,國際金融市場風暴迭起,危機四伏。經濟學家們均認為國際金融市場周圍游盪著一隻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十分明顯地感覺得到的「巨手」,一隻可怕的魔鬼般的巨掌。對於這只巨手,經濟學家給它冠以了一個比較通俗化的術語:熱錢。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粗略統計,目前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流動的短期銀行存款和其他短期證券至少有7.2萬億美元,並且有與日俱增的趨勢。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使巨額熱錢的全球快速流動成為可能。要調動巨額資金甚至只需打個電話或接個鍵盤,天大的交易在市場上一秒鍾之內即可成交,相反,為規避風險。資金的快速撤離也是輕而易舉之事。自從1992年索羅斯率眾將英鎊打得一敗塗地,1994年索羅斯又夥同其他大戶在墨西哥大鬧天宮,把這個中美洲最大的國家弄到了幾乎要砸鍋賣鐵的地步,國際社會著實領教了這個來元蹤、去元影的索羅斯的厲害,各國似乎對其均敬畏三分。在索羅斯的率領下,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熱錢尤如脫組的野馬橫沖直憧,難以捉摸。當某一地區資本收益率可觀時,熱錢便會蜂擁而至,一有風吹草動,尤其達到了目的後,便又會如風卷殘雲般消失得無影無蹤。
1997年7月25日,咆哮如雷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大罵聞名於世的大炒家喬治・索羅斯是東南亞貨幣受投機者狙擊從而大幅貶值的幕後「黑手」。各種跡象顯示,這位西方金融市場「傳奇人物」統帥套頭交易基金組織自1992年狂沽英鎊大獲全勝之後,早把「獵取」目標瞄準了亞洲新興市場,伺機下手。1993年這伙掌管套頭交易基金組織的經理們在馬來西亞「小試牛刀(微博)(博客)(微博)」,初露風頭。當時,投資者普遍認為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的市值被低估,看來必漲無疑,於是在索羅斯的號召下,國際熱錢開始圍剿林吉特,可是馬哈蒂爾卻偏不買索羅斯的帳,堅決捍衛低市值的林吉特,馬哈蒂爾和索羅斯各自統帥一方,在金融市場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捉對撕殺。1994年1月,馬哈蒂爾下令加強了對資本市場的控制,索羅斯一看機會無多,無奈只得率各投機大戶全線撤退,休兵養馬,以備再戰。
轉眼又過了兩年,東南亞國家經濟爆漲,繁榮日趨明顯。由於通貨膨脹節節上揚,景氣過熱的威脅不斷加重,東南亞國家利率在各國中央銀行引導下水漲船高,不斷攀升,此舉雖可減緩通貨膨脹上升的速度,但也因此吸引大批熱錢涌人套利,為索羅斯等人出兵再戰。創造了新的機會。花旗銀行曼谷分行一位高級主管指出,泰國銀行業者每天經手的海外套利熱錢金額高達20至30億美元。此外.由於有利可圖,銀行業者本身也大肆從海外借人利率比泰銖、林吉特等貨幣低上3一5個百分點的美元、日元和馬克,然後出售這些貨幣,賺取利差。據統計,泰國各商業銀行的海外借款總額已逾1萬億美元,其中95%屬於不到一年的短期借貸。據新加坡外匯市場的消息,在東南亞各地外匯市場上,亞洲貨幣遠期外匯市場每日交易總值約達60億美元,其中泰缽成交量增長最快。1997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布爾曼發出了警告,在墨西哥金融危機發生僅兩年之後,大量的熱錢正在以創紀錄的步伐注入亞洲等新興市場,「不理性的熱烈情緒」正在這些市場廣泛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會導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盪。
然而,布爾曼的聲音還是沒有被聽見,這就使得索羅斯最後下定決心,要在東南亞以一個人的力量對抗國家集團的力量。面對各國貨幣市場投機盛行,東南亞各國中央銀行對市值的變化率一直在猶豫不決,尤其擔心熱錢像流入國內一樣迅速流出,從而使匯率急劇波動。但是此時此刻,這只被重新打開的資金龍頭要擰上已很困難了。東南亞各國中央銀行已經走到了它們的最後關頭。
看準時機的索羅斯出動了。
不過,此次索羅斯及其部下不但顯得小心、謹慎,而且還選准了從80年代未已成為地區通貨的泰銖下手。因為印尼與菲律賓利率雖然比泰國高,但印尼匯率經常受到印尼官方人為操控,比較不易投機,而菲律賓也對外匯市場有較多管制,同樣不便放開手腳來大戰一場,以決勝負。相比之下,泰國在東南亞各國中金融市場開放程度最高,資本進出自由;除了利率較高之外,泰銖長期緊盯美元,匯率相當穩定,風險最小:另一方面,泰國經濟「虛假」繁榮景氣最旺,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正在拖垮原來腰包鼓鼓的金融業,因此泰銖市值實際上也就最不穩定,最易攻破。
索羅斯之所以拿泰抹開刀,這在於看中了上述有利條件,這就叫「擒賊先擒王」,打破泰銑堡壘之後,就能夠徹底掃盪東南亞了。就這樣,索羅斯吩咐手下,將資金暗中向東南亞轉移,以便最後時機一俟成熟,便可大舉登陸東南亞,將這些尚在美夢之中的人群殺個措手不及。
索羅斯終於悄悄地向東南亞諸國宣戰了。
1997年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索羅斯及其手下認為,這是對泰國金融體系可能出現的更深層次問題的暗示,便先發制人,下令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儲戶在泰國所有財務及證券公司大量提款。此時,以索羅斯為首的手待大量東南亞貨幣的西方沖擊基金聯合一致大舉拋售泰銖,在眾多西方「好漢」的圍攻之下,泰銖一時難以抵擋,不斷下滑,5月份最低躍至1美元兌26.70銖。泰國中央銀行傾全國之力,於5月中下旬開始了針對索羅斯的一場反圍剿行動,意在打跨索羅斯的意志,使其知難而退,不再率眾對泰銖群起發難。
泰國中央銀行第一步便與新加坡組成聯軍,動用約120億美元的巨資吸納泰銑;第二步效法馬哈蒂爾在1994年的戰略戰術,用行政命令嚴禁本地銀行拆借泰抹給索羅斯大軍;第三步則大幅調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來的10厘左右,升至1O00至1500厘。三管齊下,新銳武器,反擊有力,致使泰抹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於銀根驟然抽緊,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羅斯大軍措手不及,損失了3億美元,挨了當頭一棒。
然而,索羅斯畢竟還是索羅斯。憑其直覺,索羅斯認為泰國中央銀行所能使出的全盤招術也就莫過於此了,泰國人在使出渾身解數之後,並沒有使自己陷入絕境,所遭受的損失相對而言也只是比較輕微的。從某種角度上看,索羅斯自認為,他已經贏定了。對於東南亞諸國而言,最初的勝利只不過是大難臨頭前的迴光返照而已,根本傷不了他的元氣,也挽救不了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命運。
索羅斯為了這次機會,已經卧薪嘗膽達數年之久,此次他是有備而來,志在必得。先頭部隊的一次挫折並不會令其善罷甘休,索羅斯還要三戰東南亞。
1997年6月,索羅斯再度出兵,他號令三軍,重振旗鼓,下令套頭基金組織開始出售美國國債以籌集資金,擴大索羅斯大軍的規模,並於下旬再度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剎那間,東南亞全融市場上狼煙再起,硝煙彌漫,對抗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戰,泰國上下一片混亂,戰局錯蹤復雜,各大交易所簡直就像開了鍋似的熱湯,人們發瘋似地奔跑著,呼嚎著。
這是一場個人對抗國家的戰爭,從形式上看,這似乎是不可思議的;然而,從結果來看,則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只有區區3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泰國中央銀行歷經短暫的戰斗,便宣告「彈盡糧絕」,面對鋪天蓋地面來的索羅斯大軍,他們要想泰銖保持固定匯率已經力不從心。泰國人只得拿出最後一招,來個挖肉補瘡,實行浮動匯率。不料,這早在索羅斯的預料當中,他為此還專門進行了各種准備。各種反措施紛紛得以執行,泰銖的命運便被索羅斯定在了恥辱的十字架上了。泰銖繼續下滑,7月24日,泰銖兌美元降至32.5:1,再創歷史最低點,其被索羅斯所宰殺之狀,實在令世人慘不忍睹,泰國人更是心驚肉跳,捶胸頓足,責問蒼天。
然而,在擊破泰銖城池之後,索羅斯並不以此為滿足,他斷定泰銖大貶,其他貨幣也會隨之崩潰,因此下令繼續擴大戰果,全軍席捲整個東南亞。索羅斯暗中發誓,此次定要將東南亞各國搜刮一空,滅了這幫不識好歹之徒企圖取西方而代之的迷夢。
聞得索羅斯大軍興風作浪,騰雲駕霧不來,其他東南亞國家均傾全力進行了殊死抵抗。菲律賓拋售了25億美元,馬來西亞拋售了10億美元,以穩定本國貨幣,但在索羅斯的強大攻勢面前卻難以阻止比索、林吉特的貶值。同時印尼盾、新加坡元也劇烈波動,一時間,東南亞貨幣市場風聲鶴吹,草木皆兵。這究竟是一場金融危機的前兆,還是金融風暴的尾聲?恐怕誰也不敢妄下結論,其秘密也許只有一個人知道,他就是索羅斯。
繼泰國戰役之後,索羅斯颶風很快又掃盪到了印度尼西亞這個東南亞最大的國家。剎那間,印尼即出現了「黑色星期一,印尼盾大幅狂泄,民眾出現了搶購美元的狂潮。自7月21日以來,印尼盾匯率開始大幅下跌,其降幅已連破歷史紀錄。從年初到8月20日,印尼盾對美元已貶值23%左右,遠遠超出了政府一廂憎願所制定的每年5%-6%的指標,貶值幅度之大,在東南亞僅次於泰國。受匯率影響,雅加達證券市場的股票綜合指數也一降再降。僅8月份頭三月就下降了20%以上,一個月內降下150.55點。印尼銀行界、經濟界及社會大眾哭天喊地,捶胸頓足。
印尼盾貶值後,給印尼經濟帶來的最明顯影響,是以進口原料為主的製造業成本大增,導致包括汽車、計算機在內的產品價格大幅上揚,建築材料漲價,主要日常必需品價格也上漲了5%至13%。業內經濟人士認為,物價上漲將使今年的通貨膨脹率從預計的6%以下升至8%以上。盾市貶值,由於貨幣利率的區制,各公司債務一夜之間劇增l00%,這樣將導致目前已超過1,100億美元的印尼外債進一步攀升。
自從泰國抹貶值之後(7月2日貶值了20%),從吉隆坡到雅加達,從仰光到馬尼拉,該地區內所有國家都出現了貨幣危機。德意志銀行亞太處首席經濟學家說:「這僅僅是一個開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切只不過是煙花燃放前的凡個小鞭炮而已。」他認為,泰國銖貶值而引發的沖擊波可能影響到亞洲、東歐以及拉丁美洲十幾個新興國家。
到目前為止,泰國銖貶值的多米諾效應已經對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緬甸以及馬來西亞的貨幣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星期五(11日),在投機商的壓力下,菲律賓不得不任其貨幣比索比價波動,幾小時內貶值了近7%。同一天,緬甸的緬元在自由市場上的兌換價也達到了歷史最低紀錄:240緬元兌換1美元(幾個月來,這一比價一直保持在160:1左右,幾周前開始出現下跌的趨勢)。
比價的變動對商品貿易產生了影響:一些進口物品的價柏幾天內上漲了近30%。林吉特(馬來回亞貨幣)的投機活動日益猖撅,馬亞西亞成了受害者。為此,吉匠坡中央銀行不得不在星期五(11日)決定將利率從前一天的9%提高到50%。這樣,投機活動(從銀行貸款到市場上出售)的成本一下就提高了。
該地區最具實力的國家――日本試圖撲滅這場大火。日本當局決定提供10億美元的資金以維持泰國銖的穩定。此舉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再度出現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那樣的大災難。東京方面還試圖讓亞洲開發銀行也行動起來。香港和新加坡也參與了此次拯救行動。據有關方面的消息說,曼谷正在尋求200億美元的援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個代表團已經抵達泰國,查清這里的金融危機的現狀,並盡快採取相應的措施。(根據中金在線資料整理)
Ⅵ 國際金融炒家,是怎樣通過炒作沖擊某地區的貨幣,從而獲利的
國際金融炒家,很有代表性的一個就是金融大鱷索羅斯。
97年亞洲金融危機,泰銖被這些華爾街金融巨鱷當做了進攻目標。
他們的做法是,通過很多機構,很多渠道,很多賬戶,大量買進泰銖,
然後在某天突然大幅的拋售,然後泰銖價格就在國際市場上大幅跳水。。
泰國政府為了維持自己國家貨幣的穩定,就得用美元外匯買泰銖
但是一個小國家的外匯儲備根本無法和這些國際金融炒家的巨額資金抗衡。很快被打垮。。泰銖大幅貶值。
他們以該貨幣利率借入該貨幣;在現匯市場賣出該貨幣,換入美元;將換入的美元以美元利率借出。當該貨幣貶值或該貨幣與美元利率差擴大時,炒家將獲利。 國際炒家是通過匯市和股市聯動操作,打擊對方,並拖垮匯率,實現把對方財富轉移到自己手中的最終目的。
簡單說就是通過匯率差價獲利,還有股市,被攻擊國家的股市都會暴跌。
索羅斯颶風很快就掃盪到了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印尼盾、菲律賓比索、緬元、馬來西亞林吉特紛紛大幅貶值,導致工廠倒閉,銀行破產,物價上漲等一片慘不忍睹的景象。
這場掃盪東南亞的索羅斯颶風一舉颳去了百億美元之巨的財富,使這些國家幾十年的經濟增長化為灰燼。
Ⅶ 外匯儲備是如何防範國外金融攻擊的
投機者賣空本幣,你有外匯儲備就可以買進本幣,穩定匯率。
Ⅷ 「什麼是貨幣危機貨幣危機如何沖擊國際金融市場」
量身定做! 這篇論文我也過!
貨幣危機是金融危機的一種,是指對貨幣的沖擊導致該貨幣大幅度貶值或國際儲備大幅下降的情況,它既包括對某種貨幣的成功沖擊(即導致該貨幣的大幅貶值),也包括對某種貨幣的未成功沖擊(即只導致該國國際儲備大幅下降而未導致該貨幣大幅貶值)。對於每個國家而言,貨幣危機的程度可以用外匯市場壓力指標來衡量,該指標是匯率(按直接標價法計算)月變動率與國際儲備月變動率相反數的加權平均數。當該指標超過其平均值的幅度達均方差的三倍時,就將其視為貨幣危機。
或者,從另一個通俗的角度說,貨幣危機,是人們對一國的貨幣喪失信心,大量拋售該國貨幣,從而導致該國貨幣的匯率在短時間內急劇貶值的情形。例如,1994年墨西哥比索與美元的匯率和1997年泰國銖兌美元的匯率驟然下跌,都屬於典型的貨幣危機。
為了解釋貨幣危機如何沖擊國際金融市場,
我們先來看3個例子:
例1 九七的泰銖風波。它的嚴重性表現在兩方面:國內一面,泰國經濟將要在短期內面臨一系列緊縮措施,加稅、物價控制、收縮銀根等手段都將啟用,已降低的經濟增長率還要進一步降低;國際一面,泰銖風波傳至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地,這些國家皆出現股市匯價雙跌的局勢,且歷時已過兩月。比較六月底對美元匯率水平,九月初,泰銖跌逾36(落幅為33%),馬來西亞林吉特至2.94(落幅為17%),菲律賓比索達31.70(落幅為20%),印度尼西亞盾過3000(落幅近24%)。一石擊起千層浪,波及泰國內外經濟的方方面面。
例2 1992年秋英鎊與歐洲匯率機制的基準匯率受到投機性攻擊時,相伴隨的還有義大利里拉。在史稱「黑色星期三」的當年9月15日,英鎊與里拉雙雙退出了歐洲匯率機制。隨後,仍留在歐洲匯率機制內的愛爾蘭鎊和法國法郎等都遭到攻擊,匯率發生急劇波動。
例3 1994年底墨西哥比索大幅貶值時,南美的阿根廷、巴西及東南亞的菲律賓等國貨幣對美元匯率發生強烈波動。稍後,遠在非洲之角的南非也出現了匯率動盪。
結論:以上例子看出,當代國際經濟社會很少再看見一樁孤立的貨幣動盪事件。一國貨幣危機常常會波及別國。
貨幣危機在國際社會中的這種擴散現象被稱之為「傳染效應」(contagion effect)。
下面,我們來解釋一下貨幣危機如何通過「傳染效應」沖擊國際金融市場,而導致金融危機的:
第一 匯率總是關繫到兩個以上經濟的事情。一國貨幣對外貶值後,比如說對美元貶值,該國商品的對外價格競爭力就增大了,在國際市場中競爭對手國便處於不利位置。後者若想改善自身處境,隨之也會促使本國貨幣貶值。
第二 在國際貨幣市場中投資者是有分析頭腦的,並了解各國經濟信息;一旦看到某國發生貨幣危機,他們會聯想到具有類似宏觀經濟狀況的國家,從這些國家撤出資金,以防不測;結果,他們的撤資行為真的導致了貨幣危機的擴散。
第三 一國發生貨幣危機時,必有一些機構投資者和國際公司遭受損失,或至少使它們的資產流動性受到影響;為抵消這種影響,它們會在別國他處的市場上抽出資金,即拋售當地貨幣,換取高流動性的國際貨幣;其結果跟第二種行為一樣,導致更多的貨幣市場出現動盪。
當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人們將更加悲觀地預期經濟未來,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就會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當中將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這就是貨幣危機沖擊國際金融市場,導致金融危機的過程。
結論:貨幣危機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助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