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戰略格局是以什麼為基礎的

國際戰略格局是以什麼為基礎的

發布時間:2022-09-19 16:56:20

A. 如何理解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和本質

把握戰略主動,才能贏得先機。

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可能一帆風順,而是時刻面臨危機和挑戰,處處充滿曲折與坎坷。只有牢牢把握戰略主動,才能從容不迫應對各種危機與挑戰。牢牢把握戰略主動是我們黨的寶貴經驗和傳統優勢。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黨的奮斗以武裝斗爭為主,對戰略主動的把握集中體現在軍事斗爭上。

國際戰略格局面臨深刻調整,世界主要國家在政治、經貿、軍事、科技等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西方敵對勢力對我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一直沒有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日趨嚴峻,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發展利益的任務艱巨繁重。

(1)國際戰略格局是以什麼為基礎的擴展閱讀:

國際戰略格局的相關情況:

1、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際問題如果處置不當,極易影響我國發展,使黨和國家工作陷入戰略被動。實踐證明,把握戰略主動是化解戰略難局、困局和危局的重要手段。

2、面對國際形勢新變化,我們只有始終心懷戰略警醒、保持戰略定力、拓展戰略視野、加強戰略謀劃,通過周密的戰略運籌爭取有利的戰略環境,牢牢把握戰略主動,才能應對好復雜國際形勢。

3、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宏闊的戰略視野和高超的戰略運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B. 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有:

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社會文化國際戰略格局的本質,是國際戰略力量的對比關系。國際戰略力量對比表現在影響力的對比。影響力又表現為主導性力量、從屬性力量、潛在力量和戰略地位。

世界各主要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相互關系的基本結構。它是國際戰略環境的總體框架,表現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組合和對比。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擁有強大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事務中扮演著主要角色、起著主導作用,通常被稱為「極」或「力量中心」。

(2)國際戰略格局是以什麼為基礎的擴展閱讀:

帝國主義陣營的分化。從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帝國主義陣營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美國霸權地位開始衰退,戰後初期受到美國控制的西歐、日本,隨著經濟力量的壯大,在政治上出現了獨立自主的傾向,從而導致了帝國主義陣營的分化。

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成立,尋求經濟政治的聯合自主。1958年戴高樂再次出任法國總統,提出「戴高樂主義」,在對外政策方面改變了一直依附美國的做法,堅持恢復法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大國地位和獨立自主的方針。

1969年,聯邦德國勃蘭特政府積極推行「新東方政策」,奉行更符合本國利益的外交政策。1972年田中內閣上台,提出以「對美協調為主軸」,以恢復日中邦交為「首要課題」的「多邊自主外交政策」,謀求「國際國家」地位。

C. 國際戰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相互斗爭的基本結構

正確。

國際戰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相互關系的基本結構。它是國際戰略環境的總體框架,表現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組合和對比。

國際戰略格局的主要特點有:

1、在國際戰略格局中佔主導地位的是大國關系;

2、國際戰略格局呈總體和平、局部動盪的態勢;

3、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形式;

4、經濟因素對國際戰略格局的影響增大;

5、國防建設的重要性再度凸顯。

(3)國際戰略格局是以什麼為基礎的擴展閱讀:

國際戰略格局是世界各主要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相互關系的基本結構。它是國際戰略環境的總體框架,表現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組合和對比。

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擁有強大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事務中扮演著主要角色、起著主導作用,通常被稱為「極或「力量中心」。由於各個歷史時期,新生力量的形成與變化,使起主導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隨之變化,從而形成單極格局、兩極格局以及多極格局。

國際戰略格局同經常變動的國際戰略形勢有所不同,它在一個相應的歷史時期內具相對的穩定性。新舊戰略格局的交替轉換,通常發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國家的劇烈的社會大動盪之後,其根本原因在於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斷發展變化。真正具有世界意義的國際戰略格局是在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D. 什麼是世界國際戰略格局

國際戰略格局,是指世界各主要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相互關系的基本結構。它是國際戰略環境的總體框架,表現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組合和對比。

1、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擁有強大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著主要角色、起著主導作用.通常被稱為「極」或「力量中心"。

2、國際戰略格局的樣式是由力量對比關系所決定的,由於各個歷史時期,新生力量的形成與變化,使起主導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隨之變化,從而形成單極格局、兩極格局以及多格格局。

3、國際戰略格局同經常變動的國際戰略形勢有所不同,它在一個相應的歷史時期內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4、新舊戰略格局的交替轉換,通常發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國家的劇烈的社會大動盪之後,其根本原因在於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斷發展變化。真正具有世界意義的國際戰略格局是在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4)國際戰略格局是以什麼為基礎的擴展閱讀:

國際戰略格局形成原因:

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已經在世界上確立核心政治地位,對世界其他國家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使世界政治形成了三派鼎立的新格局。這種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不是美國單方面策劃的結果,也不是任何一個國家所設計的結果。其背後具有復雜的因素,總結起來,主要原因有:

1、經濟新形勢促使各國逐漸改變對外關系。第三次工業革命在世界范圍內產生的巨大的影響,從而加速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世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大陸國家還是沿海國家,已經無法獨善其身。

2、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使國與國之間的交流、競爭與合作日趨頻繁。在以和平與發展為時代主題的二十一世紀,在這種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基礎上,各國不得不更加關注作為世界經濟大國和經濟強國的美國,因此對外關系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世界的政治格局逐漸趨於明朗。

E. 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是( )。 A國際戰略力量 B國際行為主體 C國際組織 D跨國公司

A
國際戰略格局的本質,是國際戰略力量的對比關系。國際戰略力量對比表現在影響力的對比。影響力又表現為主導性力量、從屬性力量、潛在力量和戰略地位。

世界各主要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相互關系的基本結構。它是國際戰略環境的總體框架,表現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組合和對比。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擁有強大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事務中扮演著主要角色、起著主導作用,通常被稱為「極」或「力量中心」。

國際戰略格局的樣式是由力量對比關系所決定的,由於各個歷史時期,新生力量的形成與變化,使起主導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隨之變化,從而形成單極格局、兩極格局以及多格格局。國際戰略格局同經常變動的國際戰略形勢有所不同,它在一個相應的歷史時期內具相對的穩定性。新舊戰略格局的交替轉換,通常發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國家的劇烈的社會大動盪之後,其根本原因在於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斷發展變化。真正具有世界意義的國際戰略格局是在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19世紀以後,歐洲列強統治和影響著世界上的廣大地區,從而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戰略格局。這一格局的特點是幾個大國都想爭奪歐洲和世界霸權,列強內部爭奪劇烈發展,導致了20世紀上半葉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二戰以後建立的「雅爾塔體制」,改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舊的世界格局,建立了以美蘇兩極為主導地位的國際戰略格局。

80年代末,蘇聯解體,以美蘇兩極為主導的「雅爾塔體制」徹底崩潰。由於日本、德國、西歐在經濟上的迅速崛起,海灣戰爭以後,美國的「單極」世界格局計劃破產。隨著世界形勢的大動盪、大分化、大改組,國際戰略格局開始出現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可以相信,一個新的以多個力量中心為基本結構的多極化國際戰略格局正在形成。

F. 論國際戰略格局

國際戰略環境的演變經歷了以下幾個方面:一,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戰略格局。1、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多極均勢格局(1648-1815)。近代國際關系格局的第一次演變發生在17 世紀初期,其標志是該時期席捲歐洲的30年戰爭。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成為現代國際關系史的開端。和約確立的國家無論大小、無論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均能以主權國家身份參與國際協議的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載入史冊。如果用國際關系學「多層分析」方法去總結這段歷史,則可見此時期發生了多層變化:(1)從國際層面上看,神聖羅馬帝國控制歐洲局面已經走向衰落;(2)從國家層面上看,民族國家(nation state)成為國際舞台的主要角色;(3)從決策者個人層面看,王權逐步代替了神權,各國君主的國家「主權」意識增強, 國際關系中的紛爭更多地體現了決策者捍衛國家和民族利益的主觀意願。總之,此階段是建立在主權國家基礎上的國際政治格局的形成階段。2、維也納體系:多極均勢格局(1815-1871 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更新, 增強了主權國家的綜合國力。威斯特伐利亞和會以後, 國際關系中的重要特點就是西歐向世界各地的擴張。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葡萄牙等國均以各種形式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進行宗教文化滲透。歐洲擴張的結果之一是導致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秩序」;結果之二是導致了歐洲強國因殖民地等問題而進行的無休止的激烈較量。經過一段時間的競爭, 國際關系中形成了以法國、英國、奧地利、俄國和普魯士等佔主導地位的多極格局。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沖擊了歐洲封建主義制度,對英國霸權地位形成嚴重挑戰。然而,拿破崙1805年稱帝後,法蘭西帝國的擴張導致了歐洲反法聯盟的建立。英普聯盟和西班牙、兩個西西里王國和奧地利兩個反法集團, 經過一系列生死較量後, 迫使拿破崙帝國的解體。戰後於1814 年10 月至1815 年6 月召開的維也納會議, 確立了列強並立的「維也納」體系。由於奧地利總理梅特涅在建立這一體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主謀作用,因此人們又稱這一體系為「梅特涅體系」。英國、法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相互制約與平衡, 形成多極均勢國際體系中的主宰。這一格局大體維持了40-50年的時間。3、法蘭克福格局: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兩極格局(1971-1918)。在維也納格局的發展過程中,歐洲工業的進步促使各國資本主義反對封建制度及其殘余的革命斗爭迅猛發展。1830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以1848年1月西西里起義為開端,革命運動席捲歐洲大陸,法國、奧地利、德國、義大利等同先後爆發了起義。1848年3月維也納起義後,梅特涅被解職並流放英國,「梅特涅體系」宣告解體。1862年,俾斯麥出任普魯士王國首相兼外交大臣之後,先後發動了對丹麥、奧地利的戰爭。1867年,以普魯士為首的萊茵河以北22個德意志國家和3個自由市組成了北德意志聯邦,並成為法國在歐洲的勁敵。拿破崙三世力圖通過戰爭阻止德國的統一,俾斯麥亦決心通過戰爭的方式實現德國統一。1870年7月,拿破崙三世對普宣戰。戰爭開始後,法國接連失利,在9月1日的「色當會戰」中慘敗,拿破崙三世率l0萬軍隊投降。11月,南德意志聯邦與普魯士簽訂聯合條約,條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德國,賠款50億法郎,三年付清後德國佔領軍開始撤退。5月,兩國正式簽署《法蘭克福和約》、確立上述內容。為確保對法勝利成果,戰後,俾斯麥組織了新的反法聯盟,並於1873年建立了德奧俄「三皇同盟」,共同遏製法國。於是在歐洲大陸形成了新的以《法蘭克福和約》和「三皇同盟」為基礎的新的戰略格局,史稱「法蘭克福格局」。出於俾斯麥在其中起著主謀作用,亦稱「俾斯麥體系」。在普法戰爭中,德意志實現了統一,在歐洲中心,一個強大而富有侵略性的德意志帝國出現在開始衰落的俄國、法國和奧地利的身邊,使得歐洲的均勢開始動搖。但英、法、德、奧、俄仍是左右歐洲乃至世界形勢的主要強國,當時的世界格局仍是一種群雄角逐的多極狀態。因此,「法蘭克福格局」也稱「法蘭克福多極格局」。這一格局大致維持了40年左右。二,全球戰略格局的形成。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多極格局(1918-1945)。1914午6月至1918年11月歷時4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義大利後來轉向協約國)失敗而告終,從而使維持了40年的「俾斯麥體系」宣告結束。隨著對戰敗國的處理,一個新的戰略格局便開始形成。1919年的巴黎和會於6月28日簽署了《凡爾賽和約》,以重新確定德國邊界、限制德國軍備、瓜分德國殖民地和從德國榨取巨額賠款為基礎,在歐洲形成了新的均勢,確立了一戰後歐洲國際關系的新秩序,即「凡爾賽體系」。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列強筋疲力盡的同時,在戰爭期間才加入協約國的美國和日本則在戰爭中發了橫財,美國的海軍力量迅速發展起來,動搖了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為了確立美國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支配地位。1921年底,在美國操縱下召開了華盛頓會議,先後炮製了《四國條約》、《五國海軍條約》和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通過這次會議,美國不僅拆散了英日同盟,挫敗了日本獨霸中國的野心,而且使英國接受了美國與其在海上平起平坐的地位,這樣便在承認美國實力優勢的基礎上,劃分了一戰後帝國主義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勢力范圍。「凡爾賽體系」與華盛頓會議確定的「華盛頓體系」合稱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一格局的形成,突破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多極格局局面,顯示出北美和亞太地區在國際戰略格局中地位的上升。十月革命的成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一統天下,開始改變幾個歐洲列強左右世界形勢的局面。在這種形勢下,帝國主義國家為維持和保護其瓜分世界的現狀,採用暫時擱置它們之間的矛盾的戰略,以便共同對付十月革命後出現的革命浪潮,國際戰略格局便逐步由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集團的抗爭,轉向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抗爭。2、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1945-1991)。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國際政治經濟力量對比發生了深刻變化。從國際層次上看, 歐洲中心地位不復存在。從國家層面上看, 歐洲主要大國綜合國力受到極大削弱, 以致喪失了昔日主宰國際事務的能力和地位:曾經囂張一時,橫行歐洲的德國和義大利徹底失敗,在戰後相當長時期的國際事務中被排除出去;法國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元氣大傷,國際地位急劇下降;稱雄世界百年的大英帝國江河日下,被戰爭搞得疲憊不堪,淪為二等強國。而美國卻在戰爭中得到巨大的發展, 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軍事和經濟超級強國。蘇聯雖在戰爭中損失巨大, 但是經受住了考驗, 成為歐亞大陸強國。在大戰末期, 國際政治舞台上美蘇兩大國已經成為兩支主要力量。舊的傳統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政治格局宣告終結,以美、蘇兩大強國為首的兩極格局即雅爾塔體系開始形成。雅爾塔體系的形成以二戰末期的一系列美、英、蘇三國首腦舉行的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為標志,其中尤以雅爾塔會議最為重要。這些會議達成的協議和諒解,除協調了同盟國對德、日法西斯的作戰計劃和行動,加速了反法西斯世界大戰的結束外,更主要的是確定了美、蘇兩國的勢力范圍,標志著兩極格局初步形成。此後,美蘇「冷戰」加速了兩極格局的形成。1949年,美國拉攏加拿大等國成立了針對蘇聯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與其針鋒相對,於1955年和東歐七國成立華沙條約組織。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成立標志美蘇兩極格局的最終形成。經過60 年代世界力量大動盪、大分化、大改組的急劇變動之後,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都分崩離析。社會主義陣營解體的主要原因是蘇聯和蘇共的大國主義、大黨主義行徑。中蘇關系的破裂,並發展為敵對關系是社會主義陣營解體的重要表現。資本主義陣營的解體主要是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它們之間經濟實力對比發生重大變化。兩大陣營解體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以全球爭霸取代了兩個陣營的對立,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成了兩個超級大國謀求世界霸權的戰爭工具。戰後開始的東西方冷戰逐漸演變成以美蘇爭霸為主要特徵的兩極格局。雅爾塔體系下的兩極格局持續了40多年,隨著東歐劇變,兩個德國實現統—,華約解散和蘇聯解體而宣告終結。在此期間的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國際關系中出現了多極化傾向,主要表現在:美蘇爭霸, 力量互相削弱;西歐成為與美國抗衡的力量;日本成為經濟大國,開始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力地沖擊了兩極格局。但上述挑戰遠未構成對兩極體制的挑戰。主要因為:這種傾向是在兩極體制下發生的,受到了兩極體制的嚴密控制;在當時,也還沒有別的國家或集團向美蘇的領導地位提出挑戰,形成一極。3、冷戰後「多極化」國際格局的形成與發展(1991-)。80 年代末、90 年代初, 世界發生了對人類歷史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巨大變化, 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的解體,國際關系格局進入了一個轉型期。兩極世界劍拔弩張的對峙狀況的結束, 給國際關系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世界各種力量經過發展和重新組合後, 新的「多極化」世界格局已經初見端倪。由於視角的不同,學術界對新格局的看法不盡相同。然而, 盡管國際格局的發展仍有若干變數, 但用「一超多強」來形容目前世界格局, 是相對全面的一種概括方法。

G. 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國際戰略格局的構成要素有:

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社會文化國際戰略格局的本質,是國際戰略力量的對比關系。國際戰略力量對比表現在影響力的對比。影響力又表現為主導性力量、從屬性力量、潛在力量和戰略地位。

世界各主要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相互關系的基本結構。它是國際戰略環境的總體框架,表現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組合和對比。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擁有強大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事務中扮演著主要角色、起著主導作用,通常被稱為「極」或「力量中心」。

(7)國際戰略格局是以什麼為基礎的擴展閱讀:

國際戰略格局形成過程:

1、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當前世界政治格局悄然變化。尤其是近二十年來,逐漸形成了以美國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主,其他國家三派鼎立為輔的政治格局。

2、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會改變。

3、上個世紀80年代末,由於歐洲格局的劇變,能夠與美國抗衡的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4、美國憑充當了世界警察和各國家長的角色,借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全球范圍內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而拋開聯合國和公認的國際法准則於不顧。

5、從美國對外軍事行動可以看到,例如美國無恥地策劃了海地等國家的內戰使之分裂,先後發動戰爭,以冠冕堂皇的借口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還如法炮製地借口核問題把矛頭指向朝鮮和伊朗,至今仍然沒有停止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政策。

H.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國際戰略格局是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國際戰略格局是多元交叉格局;

這是一種由兩極向多極,或由多極向兩極的過渡性格局。在這種格局狀態下,一方面存在著兩大戰略力量或多種戰略力量之間的對立,這是格局的主導方面,同時也存在著獨立於上述力量之外的其他戰略力量。

(8)國際戰略格局是以什麼為基礎的擴展閱讀:

冷戰結束後,在向多極格¨的過渡時期,多元交叉格局表現得更為明顯。歐美雖是盟友關系,但歐洲正在成為新的一極。美日同盟也有新的發展,然而日本的政治獨立性也有很大增強,很可能在多極格局中佔有一席之地。中、俄既與其他戰略力量保持著聯系,同時又堅持自身的獨立地位。這種多元交叉格局無疑構成了未來多極格局的基礎。

這些戰略力量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現有格局中的支配力量的影響,又能夠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自身的獨特作用,從而構成國際戰略格局中潛在的一極。

I. 什麼是國際戰略格局,其基本結構有哪些類型

國際戰略格局是指,國際社會中國際戰略力量之間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的相對穩定的力量對比結構及基本態勢。

類型:單極格局、兩極格局、多極格局、多元交叉格局。

(9)國際戰略格局是以什麼為基礎的擴展閱讀:

國際戰略格局總是同一定的歷史階段相聯系。國際戰略格局總是同世界經濟格局相適應。國際戰略格局總是同一定形式的國際秩序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國際戰略格局的不同層次之間總是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

閱讀全文

與國際戰略格局是以什麼為基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