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紡織品貿易中存在的風險及防範措施
只是參考
摘 要:自2001年以來,中美紡織品貿易取得了重要的發展,中國紡織品對美出口額、出口增長率及在美市場佔有率快速提高。從中美紡織品貿易階段性特徵出發,擬縱觀中美紡織品貿易的發展歷程,歸納分析中美紡織品貿易情況,著眼中美紡織品目前的現狀,探討中美紡織品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中美;紡織品貿易;階段;前景;發展趨勢�
1 中美紡織品貿易發展現狀�
紡織品貿易作為多年游離於自由貿易的特殊貿易品,呈現出很強的階段性特徵。根據世界各成員國一起就紡織品貿易簽署的協議,紡織品貿易可分這么四大階段:關稅管理階段、多種纖維協定 (MFT) 階段、紡織品與服裝協議 (ATC)的紡織品配額階段、完全的自由化階段。�
中美紡織品貿易始於1784年,獲得蓬勃發展始於中美貿易正常化以後。中美紡織品貿易發展經歷1784年~1984年、1985~2001年、2002~2005年、2006~2008年以及2009年以後的完全自由化五個發展階段。在1784年~1984年期間,由於中國經濟不景氣,同時美國不給與中國最惠國待遇,中國對美國出口紡織品呈緩慢增長;第二個階段(1985~2001),中國紡織業大力發展起來,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與服裝的生產國與出口國。在中國加入了「多種纖維協定(FMA)」,中美關系正常化背景下,中國對美紡織品出口開始迅速增長,美國成為中國第三大銷售市場。但在這期間,美國利用「多種纖維協定(FMA)」單方面採取行動限制紡織品進口。中美之間曾多次簽訂了中美紡織品協議,規定中國對美紡織品出口的年增長率1%~6%嚴厲的數量控制,中國紡織品對美出口規模從1981年僅12億美元到1995的48億美元,2000年達到65億美元的增長,這個階段增長趨勢較為緩慢;第三階段(2002~2004年),中國成為世貿成員國,在《紡織品與服裝協議》(ATC)協議下,中美紡織品貿易以2001年為轉折點,這期間增長趨勢則相對較快。2002年開始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紡織品供應國,紡織品出口額擴大至2003年的118億美元,2004年224.07億美元,增長速度保持著兩位數增長,對美出口年增長率2003和2004年達到22.46%和22.2%,2005年高達53.91%。進口比重佔美從2002年的15.65%擴大到2005年的25.12%。第四階段(2006~2008年),中美紡織品處於《紡織品與服裝協議》(ATC)協議結束,世界紡織品貿易實現自由化的背景下。由於中國是紡織品服裝生產出口大國,本應該回歸自由化的紡織品貿易受到了以美歐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阻撓.中國紡織品處於完全自由化階段之前的過渡期。�
2 中美紡織品貿易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2.1 國內原因�
在中美紡織品貿易發展的各個階段中,在一、二階段由於一方面中國紡織產業起步較晚,產能有限,另一方面我國還未加入世貿組織,中美紡織品貿易規模、矛盾及摩擦都相對較小,中國紡織業存在的問題不太突出。在三、四階段,中國紡織業強大起來,到目前為止一直成為世界,成為美國最大的紡織品供應國。中美紡織品貿易在迅速擴大的同時問題日漸尖銳,特別是在《紡織品與服裝協議》(ATC)執行晚期的新舊交替時刻。�
(1)市場的缺陷問題。�
中國政府對紡織工業市場已取消絕大部分的審批制,已經具有資源配置的基礎性地位,但是市場機制體制仍不完善,導致了一系列問題。其一,市場調節不夠靈活,很多時候具有盲目性和滯後性;其二,市場准入問題導致了投資過度問題。我國紡織行業絕大部分市場准入門檻較低,各種紡織類的產品容易進入,導致了紡織業惡性競爭。當前國內絕大部分常規紡織產品的競爭已經達到了白熱化階段,利潤率越來越低。投資過熱,重復建設太多,造成生產企業多規模偏小的特點,利潤率由過去的3.6%降到2004年的3.32%。市場缺陷帶來了紡織品貿易惡性競爭和對美過度的依賴性。�
(2)紡織業的「三高」特點引發的中美矛盾問題。�
中國紡織業存在「三高」特點。一是我國紡織業及其出口對國民經濟貢獻率高。從就業來看,據統計,我國紡織服裝部門的直接就業者就高達1900萬人;二是紡織業出口對美國市場依存度高。近幾年來中國服裝出口對美國市場的依存度高達20.14%,2007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對美依存度達到20%;三是中國紡織業對美出口增速高。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在對美紡織市場佔有率增長速度。2002年以前,中國紡織品在美市場份額只有百分之幾,5%~6%,2001~2002年稍高,平均佔到9.2%。但自2002年以後,市場份額迅速擴張,從2002年的12.1%擴張到2005年的25.1%,市場份額以每年約3%擴張。另一方面表現為紡織品對美出口增長速度快上。�
2.2 美國及國際的外部原因�
(1)美國貿易規則的二重性。�
從美國貿易歷史可以看出,美國的貿易策略採取了雙重標准原則。在有競爭力的產業里,美國是極力倡導自由貿易的,對發展中國傢具有比較優勢、能夠挑戰它們產業的一些產品,就積極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世貿規則無不是美國倡導自由而又留有保護政策的縮影。�
(2)國際紡織產業競爭的劇烈性。�
紡織品屬於勞動密集型產品,發展中國家之間競爭劇烈。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同屬發展中國家,多是對美國出口服裝和紡織品的大國。墨西哥、東盟、中美洲一些國家也都是中國現實或者潛在的競爭對手。美國紡織品市場雖然巨大,但總容量是有限度的。中國要想擴大對美出口,就必須擠占他國的市場份額。同時,由於區域組織協定,美國會加大對加勒比地區,北美自由貿易區的進口。美國無論出於政治還是經濟目的,都會對中國紡織品進行限制。�
3 中美紡織品貿易前景分析�
3.1 中美紡織品貿易持續穩定增長,中美貿易規模向平衡方向發展�
(1)中國紡織品對美出口持續穩定增加。�
從中美紡織品貿易發展歷史來看,今後一段較長時間里,中國紡織品在美市場還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出口持續增長。在紡織品摩擦高峰期,中國紡織品依然以其強大的競爭力,對美出口保持著較快的增長。2005年高達53.91%,2006年在《備忘錄》協議下也達到20.8%,尤其在2007年中國紡織行業在諸多不利因素下,仍保持了生產較快增長,行業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的良好局面。2007年1~10月,增長23.3%。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高,從2005年的25.1%增長到31.9%,佔美進口份額持續保持第一。當前中國紡織工業的市場化程度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著力以科學技術進步和自主品牌建設為重點,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預計中國紡織工業在未來5~10年中將保持穩定的增長,保持較高的國際競爭力。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進口國,就中國目前的產能和競爭優勢而言.對美紡織品出口還有很大潛力,在美的市場份額還可進一步提高。�
(2)中國對美進口將會增加。�
中國向美國進口紡織品服裝有較快增長,尤其是棉花等紡織原料進口呈大幅增長。目前,美國紡織服裝業根據自身特點進行產業轉型,已由低端產業轉向高端產業發展,在高檔次、高技術水平和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服裝業方面具有極大的競爭優勢。而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高檔服裝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從美進口增長快速。
3.2 中國紡織品對美出口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和困難�
《紡織品與服裝協議》(ATC)執行結束前後,中美紡織品貿易戰硝煙四起: 2004年簽署的《伊斯坦布爾宣言》 要求對中國紡織品繼續實行配額制至2007年;同年美國連續1O次設限調查中國紡織品; 2005年5月美以 「市場擾亂威脅」為由對中國若干紡織品正式設限。最後以《關於紡織品和服裝貿易的諒解備忘錄》宣告戰爭的結束。縱觀中美紡織品發展歷程,中國紡織品進入美國市場都不是一帆風順,美國對紡織品的保護一直伴隨著貿易的開展。特別是今後,中國紡織品對美出口面臨更多的挑戰和困難。�
4 結論�
在未來一段時期,要加大中國紡織品對美出口,實現中國從紡織大國到紡織強國的轉變,筆者建議,中國廣大紡織企業及政府、協會加大以下幾個方面的調整:�
(1)加強制定紡織品進出口市場准入標准和認證體系,促進規范經營。�
外貿經營權由審批制改為登記制後,國家採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規范企業貿易行為將越來越少,紡織商會要根據國際紡織品市場需求情況和對外貿易敏感度,做好兩個方面的調控:一是投資選擇問題。對企業紡織品項目投資准入,提高准入門檻,防止在在低層次上重復建設;二是對紡織服裝行業及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產安全、產品質量、環保、勞動保障等情況,在商務部支持下,聯合有關部門和專家制定國際上認可的行業准入標准,規范企業行為,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實施品牌戰略為核心來提高國際競爭力。�
繼續推進紡織技術和裝備創新,發展節能、差別化和綠色環保型產品,逐步提高產業科技含量、資源利用效率、環境質量和勞動生產率;堅持自主創新,強化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意識,在品牌設計、技術研發、市場營銷網路建設方面的優勢企業可循序漸進地建立和擴大國際營銷渠道,提高自有品牌產品的出口比重。國際著名紡織服裝品牌的成功經歷無一不在說明品牌在維持競爭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可供選擇的紡織品品牌戰略選擇一是像綠地投資一樣,從無到有地創建國際性品牌,這有利於民族品牌的創建,但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巨額的投入;二是收購國外紡織服裝企業,獲得被收購企業的品牌與銷售渠道。這是一種投資少見效快的策略,但國際化運作的風險較大。�
(3)加強建立企業及政府間的協調和磋商機制。�
中美紡織品貿易潛力巨大,但摩擦和矛盾從未間斷。在後配額時代,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配額管理職能已經消失,其工作重點應放在行業有效競爭秩序的培育、出口規范秩序的建立及協調能力上,同時要提高法律服務水平,組織好企業應對國外各種貿易壁壘,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規范出口秩序方面的監督作用,形成中國紡織服裝出口貿易有序發展的有效外部監督及協調服務機制;加強政府間的高層磋商對解決中美紡織品摩擦有著重要的意義。在2003~2005年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中,尤其在2005年初的中美摩擦的高峰時期,最終能以中美《備忘錄》的簽署而告終,實現了雙贏局,這是中美雙方政府協調努力的結果。該協定無疑為中美以及國際摩擦提供了積極的典範作用。�
參考文獻�
〔1〕�馮曉林,趙放.後配額時代中美紡織品發展前景及對策分析〔J〕. 對外經貿實務,2006,(7).�
〔2〕�李娜.入世後中美紡織品貿易變動情況淺析〔J〕.經濟論壇,2005,(15).�
〔3〕�丁平. 中美紡織品貿易發展研究〔J〕. 市場論壇,2006,(9).�
〔4〕�李旭鵬.中美紡織品貿易協議對中國紡織業的啟示〔J〕. 企業活力—經營觀察,2006
❷ 進出口企業國際貿易風險主要有哪些
法律分析:一、國家風險。二、匯率風險,所謂國際貿易中的匯率風險,是指參與外貿活動的企業,由於匯率變動的隨機性所帶來的相對損益。三、信用風險。四、其他風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第十一條 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報關企業辦理報關手續,必須依法經海關注冊登記。報關人員必須依法取得報關從業資格。未依法經海關注冊登記的企業和未依法取得報關從業資格的人員,不得從事報關業務。報關企業和報關人員不得非法代理他人報關,或者超出其業務范圍進行報關活動。
❸ 對外貿易帶來的風險或不利因素是什麼
1、貨到港不提貨
2、買方付款延遲
3、運輸風險,船擱淺、著火等不確定性
4、政治風險,買方國家政府換屆或發生戰爭等
5、質量風險,貨不對版等
6、書面文件風險,各種單證不齊卡海關等
7、外匯風險,匯率波動
8、不付風險,買方當老賴
9、信息不對稱風險,買方提供的信息有誤,這個一定要注意防騙
10、供應鏈變動風險,上下游發生變化,像漲價,供不應求等
❹ 國際貿易的風險有哪些
國際貿易的風險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在履約過程中)
1)進口國的局勢是否穩定,政策是否變動;(是否拒收,調高進口稅,是否提高質量標准等)
2)進口商的資信和經營狀況是否出現大的變化,足以影響已定合同的履行;
3)進口商銀行的實力;
4)匯率的變動;(升值對出口不利,而對進口有利,貶值則反之)
5)出口商在履約過程中,在質量,交貨期,數量的控制能力(這是出口人的日常主要工作)
6)運輸過程的風險。(戰爭,海盜,油價上漲,港口罷工等意外因素)
7)出口國對出口商品政策的可能改變。(特別是退稅率的變化,調高有利,降低不利)
8)結匯單證的准備(在LC條件下是否單證完全相符)
以上風險,有的是可控的,比如商業保險,出口信用保險,有的是要靠出口商的履約能力。
不可控的,就只能盡人事,順天意。
❺ 國際貿易風險的種類有哪些以及各自的特點和基本內容
將國際貿易風險從風險的不同角度進行了分類,如從本身性質角度,分為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從產生原因角度,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和經營風險;從表現形態角度,分為有形風險和無形風險;從作用強度角度,分為高度風險、中度風險和低度風險。等等。
還有人將國際貿易風險分為國家性風險、市場性風險和欺詐性風險三個大類;也有從市場風險角度進行深入分類的:國際市場區域選擇與進入時機風險、價格波動風險、匯率波動風險、政治局勢風險。針對出口業務的經營風險,一般認為應分為:交貨風險、收匯風險、付款風險、市場風險、國內客戶資信風險、國外客戶資信風險等六類。
國際貿易風險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對國際貿易風險進行劃分。從宏觀層面看,國際貿易風險應包括本國和目標市場國家的政治風險、社會風險、政策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和文化風險,即營銷環境中PEST結構化的風險。從微觀層面看,國際貿易風險則應包括企業經營戰略和經營策略方面的風險,後者最為常見,如合同風險、運輸風險、結算風險、價格風險等。
對國際貿易風險的管理
1、識別國際貿易風險。首先要通過國際貿易中的風險分析和因素分解,將國際貿易中復雜的現象分解成為構成風險影響的一系列要素,並找出這些要素對國際貿易帶來的風險大小。在識別國際貿易風險過程中常用的方法有故障樹、決策樹等,還可以採用德菲爾法、專家會議法、情景分析法等。
2、度量國際貿易風險。首先使用概率來度量風險可能性,其次度量風險後果的嚴重程度。當然風險發生的概率主要是靠主觀估計來確定的。
3、制定應對措施。國際貿易風險的識別和度量的目的就是為制定應對措施服務的,因此在對國際貿易風險進行識別和度量後,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制定應對措施。在制定應對措施的過程中,通常採用效用理論、雙因素集成控制方法與多目標決策等方法,還要用到成本效益分析等經濟分析法。
4、控制國際貿易風險。國際貿易風險控制工作應根據市場和業務的發展與變化的情況,不斷重新對風險進行識別和度量,不斷尋找、發現和更新風險應對措施,以保證業務的順利進行和不斷發展擴大.
❻ 國際貿易中存在哪些風險
我之前整理了十大風險,希望對您有用~
1、不接收風險
當貨物不被接收時,貨物被滯留在國外港口,這可能會產生大量的滯期費。由於距離遙遠、法律制度不同等原因,這可能會是一個漫長且困難的過程。
2、財務風險
由於資不抵債導致的付款緩慢的風險。買方在收到貨物後在銷售協議規定的日期無法正常付款。
3、運輸風險
在進出口交易中,貨物的運輸可能面臨污染、卡死、事故、故意破壞、盜竊、丟失和破損等問題的風險。受到疫情波及導致的運力不足也可能會導致運輸風險增大。
4、政治風險
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1)戰爭、內亂或革命導致的風險;
(2)不能立即獲得外匯、賣方需要等待外匯的分配;
(3)政府可能會採取一些意想不到的臨時行動來阻止付款。
5、質量風險
出貨之後,交議付行的單據沒有做到單單相符、產品屬性與合同規定的產品相違背,單證質量差都有可能產生風險。
6、書面文件風險
賣方沒有認真准備和完成所需文件可能會導致貨物通關的延遲和取得外匯的延遲甚至重罰。書面文件可能包括運輸、包裝和標識需求,進口許可證和進口前外匯批准等。
7、外匯風險
賣方收到本國貨幣以外的貨幣時,就可能產生因匯率貶值帶來的風險。
8、不付風險
延遲付款甚至不付款,導致壞賬發生。
9、信息不對稱風險
買家不願意分享企業信息,或者信息不準確。
10、供應鏈變動風險
對賣家來說,原材料穩定是貨物穩定的基礎,供應鏈上游的原材料變動直接影響產品的數量、質量和價格。
❼ 從事國際貿易活動所面臨的風險主要有哪些
1、價格風險,比如從工廠采購貨物後遇到價格大跌,同客戶簽定合同後,遇到國內采購成本大漲。
2、貿易風險,進口國政治、政策風險、進口商信用風險(破產拖欠拒收)。工廠是否能按照合同約定提供貨物等。
3、特定產品出口質量責任風險
4、匯率風險,簡單說,本來賣1萬歐元回來,可以換10萬人民幣,成本是9萬,則掙一萬。但等收到歐元後,歐元貶值,只能換9萬,則不掙錢。
5、其他企業面臨的共同的風險。
❽ 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面臨的主要障礙及對等分析
當前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2.1貿易摩擦、貿易壁壘不斷
我國加入WTO以後,紡織業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全球紡織業原有市場和利益格局,因此對於我國紡織產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謂「擠佔了他人的市場份額」的大量反傾銷等各種障礙。法國紡織工業聯盟主席呂西安德沃日曾表示,應延長對中國紡織品進口配額限制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間簽署的此類協議看齊」。一些國家和地區尤其是發達國家至今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甚至干預中國的金融政策。從紡織層面上來說,他們這樣認為是由於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快速增長且在進口國零售市場上的份額增長較快,已對進口國的製造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甚至使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下降,我國紡織業將成為全球貿易摩擦的焦點。
繼技術壁壘、綠色壁壘之後,以SA8000社會責任認證為代表的「勞動壁壘」,正成為中國出口紡織品的又一大障礙,因為雖然我國的紡織品出口在價格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我國的勞動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會保障的情況下工作的。面對進口國實行越來越嚴格的「勞動壁壘」措施,紡織行業雖然也開始積極推行企業社會責任體系,也按照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國際公約開始實施了符合國際慣例以及我國國情的行業自律性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但在推行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初期,肯定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撓。
2.2紡織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
紡織企業自主生產性不強。我國的紡織行業生產以大量的加工為主,缺乏自主創新。由於我國紡織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規模只在中低檔產品市場有優勢,所以紡織品出口企業的利潤率比較低,賺取的只是製造加工環節微薄的利潤,出口多以定牌、貼牌為主,50%以上的服裝出口是來料加工,30%以上是進口國提供商標、款式、紙樣稿來進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裝僅佔10%左右,而且設計開發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設計、生產適合銷路的產品。
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競爭力不強。人民幣匯率上升、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因素成了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的最大利空因素,一般一票出口訂單的周期是三個月,而人民幣匯率又不趨於穩定,幾乎一個月內就會有較大的變化。由於紡織品附加值較低,人民幣升值使企業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減了企業的出口利潤。上海著名經濟學家石士均教授在寧波舉行的2007年出口形勢報告會上指出從去年中期開始,人民幣就不斷向上攀升,到現在累計升值近3%,加上去年12月起部分紡織品退稅率下調2百分點。這大大加劇了紡織企業的困難。
當前我國紡織品出口貿易中的行業協會及企業應對措施
3.1紡織行業協會殛商會的應對之策
紡織商業行會協會應該努力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根據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要求,開展積極有效的信息服務,制定行業標准加強行業自律性,引導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快速穩定發展。
(1)深入開展國際紡織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務。由於生產企業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較狹窄。所以紡織商會要幫助他們拓展信息槊道,挖掘信息資源,保證紡織企業及時了解紡織動態,針對國際市場業務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採集,為紡織服裝行業提供更加豐富的原料、產品、技術裝備、價格等行情信息。
(2)制定行業標准。加強行業自律。行業協會及商會應該充分發揮協調小組及企業專家隊伍的作用,對於一些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應該採取價格協調和增強行業自律性等措施,監督進出口企業的守法經營情況,以保證紡織品進出口企業內的公平有序競爭;同時,建立並推廣《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建設及管理、服務標准》,提高專業市場的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建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行業自律機制。要求企業注重知識產權保護,並進行相關指導,提高企業對社會責任體系的認識,提高行業整體素質,維護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整體利益和形象。
(3)推進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與國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我國的紡織企業與發達國家比較在技術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多開展紡織企業特別是進出口紡織企業與國外同行之間的交流活動,擴大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交易渠道,提高國際競爭意識。
(4)開展行業培訓、品牌推廣等服務工作。開展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管理業務培訓、行業知識培訓、從業人員素質培訓,為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建設規劃、經營管理、改造升級提供咨詢服務,為提高專業市場的企業品牌形象開展相關服務。
(5)建立紡織業檢測機制。針對國外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我國紡織商會及行業協會應積極採取措施,面對歐、美、日等主要貿易夥伴的產業政策、反傾銷政策等對中國紡織品出口帶來的種種不利,逐步建立起紡織服裝的監測系統,對一些重點產品的出口數置、出口價格、出口國別和地區及時發布,幫助我國紡織企業正確認識市場前景,確定發展方向。
3.2紡織企業自身的應對之策
(1)走創新之路。企業的發展強大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必須大力增強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當前國際經濟正處在產業結構的調整時期,朝著技術、知識、服務密集方向新的發展,面對國際經濟新形勢,我國紡織業如何從「模仿」到「創新」,對於長期以來給外國跨國公司打工的我國紡織服裝業來講。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挑戰。任何企業若沒有創新是很難持續發展的,僅靠低技術、低附加值的產品出口是不能佔領國際市場的。
(2)推行「品牌戰略」。中國紡織業就必然長期處於國際分工的低端狀態,加強品牌建設是中國紡織服裝業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然選擇。為打破「有規模、缺品牌」的困局,許多企業開始嘗試以自主品牌出口。
(3)推進產品的多元化,提升產品檔次和推進產業升級,完善產業體系。目前,中國的紡織服裝產品技術含量低,貿易依然局限於低附加值的中低檔產品。對此,我國紡織服裝企業既要積極學習、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成果,更要加強自主研發力度。採取新技術新工藝,推動紡織業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發展,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爭取向中高端產品市場進軍。
❾ 中國紡織品服裝在國際貿易中所遭受的貿易壁壘的情況
摘要:近年來我國紡織品對美出口之路可謂是艱難坎坷,而要想扭轉紡織品出口的被動局面,必須改變以往以量取勝的理念,提高產品質量和自主品牌價值,改革現有的產業結構和營銷體系,提高我國出口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貿易摩擦;保護貿易政策;綜合競爭力
一、美國為什麼對我國出口紡織品頻頻發難
(一)導致紡織品貿易摩擦的國外因素
第一,美國借對中國紡織品的制裁緩解貿易逆差及失業壓力。長期以來對華貿易的巨額逆差使得美國國內許多政治勢力和利益集團頗為不滿,他們聲稱中美貿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損美國利益因而應對我國輸美產品予以設限。而我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又以勞動密集型輕工業產品為主,因此當美國以縮小貿易逆差為理由而採取保護性貿易政策時,作為我國出口重頭的紡織品自然是首當其沖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紡織品配額制度取消後,我國對美紡織品出口額劇增。美國卻認為是低價進口紡織品大量湧入美國市場造成了美國國內產業工人的失業,盡管事實證明美國國內失業率與貿易逆差之間並無直接聯系,但美國政府則聲稱鑒於「公平」起見,須對發展中國家的進口紡織品採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為美國紡織品的主要進口國,我國的進口紡織品成了美國國內失業問題的「替罪羊」。
第二,美國對WTO體系下的特保條款和非市場經濟條款肆意濫用。根據中國加入WTO時在《中國加入WTO議定書》和《中國加入WTO工作報告書》中做出的承諾,如果世貿組織成員在確定原產於中國的紡織品由於市場擾亂、威脅和阻礙這些產品的有序發展的話,在與中國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則可對中國的出口紡織品進行限制,而由於相關文件中對於「市場擾亂」及「威脅、阻礙相關產品的有序發展」的標准沒有做出明確規定,美國則擅自將此標准當作「自由裁量權」而加以濫用,對我國的進口紡織品肆意制裁。
在對於反傾銷和反補貼的確定上,按照WTO的非市場經濟條款規定,對於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與反補貼的界定價格要低於市場經濟國家,這也意味著從2008年特保條款到期到2016年我國「非市場經濟國家」有效期結束的八年間,反傾銷與反補將成為美國限制我國紡織品進口的主要措施。
(二)中美紡織品貿易摩擦中暴露的我國出口紡織業的弊端
第一,出口紡織品同質化嚴重,單位創匯額低。我國出口紡織品多年以來主要有中低檔產品構成,因此在國際市場上難免要走低價競爭的道路,從而給了進口國的貿易保護政策以可乘之機。產品范圍的狹窄、營銷路徑單一使得我國紡織品出口一旦遭遇制裁往往涉案金額巨大,損失慘重。
另外,與我國其他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一樣,我國的出口紡織品也有技術附加值與品牌價值低的通病,大多數出口紡織品都是國外品牌的貼牌、定牌生產,只能賺取不到10%的加工費,而自主出口產品質量差,檔次低,雖然出口量大,但價值低廉,創匯少。
第二,我國的所謂「非市場經濟地位」是導致我國出口紡織品在美國頻頻遭遇特保調查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加入WTO議定書》中的「非市場經濟條款」已成為進口方對我國紡織品予以制裁的有力把柄,因而我國市場經濟國家地位的確立將對中美紡織品貿易爭端的解決乃至化解與其他進口國的貿易摩擦都意義重大,這也是我國政府外交工作的一項艱巨任務。
第三,出口紡織品行業協會調控能力欠缺。在對美國出口中頻頻遭與特保與反傾銷調查中,我國紡織品行業協會責無旁貸。紡織品出口量增長失控,出口價格失調,在貿易風險之前缺乏相關的預警信息等等,這些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我國紡織行業協會職能上的不力。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行業協會相比,我國的行業協會起步較晚,機制也欠完善。最典型的就是我國行業協會的雙重管理體制即所謂「半官半民」性,使其社會職能不明確,而且我國缺乏與行業協會職權相應的法律法規,這些都導致了我國紡織行業協會的活動范圍受限,執行力度欠缺,從而無法實現對出口紡織企業有效的宏觀協調作用。二、我國紡織品出口如何面對新一輪的挑戰
第一,從根本上改變增長方式,從量的優勢轉向以質取勝。要想讓我國出口紡織品在國際市場上真正站穩腳跟的關鍵在於「質」而非量,即提高出口紡織品質量與品牌價值,提高高檔產品在出口紡織品中的比例,從而增加單位出口品的出口利潤,讓種種保護貿易政策無從下手。針對當前我國出口紡織品中貼牌生產比例大,且國內品牌價值低、數量少的現狀,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應當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對我國紡織品出口行業結構進行根本上的結構調整,從生產和定價兩方面著手對行業結構進行整治。在出口紡織品的生產方面執行統一嚴格的質量標准,尤其在安全與衛生標准方面向西方主流標准看齊,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在定價方面,必須理順當前低價競爭的價格體制,通過引入相關的最低工資制度、勞保制度、稅收制度等將出口產品價格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在紡織行業內形成定價策略高度統一的「卡特爾」,對個別企業在貿易中追求短期利益的「個人行為」堅決予以杜絕,這樣才能夠保證在長期中所有企業利益的最大化。要使我國出口紡織品在海外市場能夠穩據一席之地,品牌戰略是我國紡織行業的必經之路,我國應通過技術與資金支持在紡織企業中扶持起一批自主名牌企業,通過過硬的質量和高端定價以及一系列完善的營銷網路在進口國確立起鞏固的市場地位,扭轉國際市場上中國紡織品以往粗製廉價的形象。
第二,做好應對反傾銷與反補貼的准備。但隨著2008年特保條款得到期,反傾銷將成為許多進口國尤其是美國制約我國紡織品進口的利器,並且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地位的逐漸被認可,針對我出口紡織品的反補貼調查也很可能會有增多的趨勢。面對可能到來的紡織品反傾銷浪潮,除了要對出口紡織行業中的價格體系進行整改以外,紡織企業的產權制度也需要得到進一步的理順,根據歐美的反傾銷法,對於傾銷的界定取決於一國政府在資源分配和定價中所起作用程度。產權不明晰是當前我國眾多國有企業的通病,因而許多大型國有紡織企業須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在理順國有企業產權制度的前提下,有效地從機制上切斷產權上的政企關聯,為反傾銷的應對打好基礎。而與反傾銷相比,我國紡織企業對反補貼似乎更為陌生,在應對反補貼方面的人才相當匱乏,相關立法也欠完善,因而當務之急是在紡織行業內大力普及WTO框架下關於補貼與反補貼的法律法規,並盡快在國內培養起一批我們自己的反補貼應訴人才,盡快熟悉與適應國際反補貼應訴規則,為反傾銷應訴做好充分准備。
第三,從單一的出口貿易向全球化經營轉變。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貿易體系中區域貿易協定的比例急劇增長,據統計,2005年在自由貿易協定之下的優惠貿易已佔到總貿易的一半以上,與此同時,跨區域的雙邊貿易協定也有所增加,這些都對紡織品貿易有著深刻的影響。區域貿易的一體化對我國這樣在紡織品貿易領域具有全球化競爭優勢的國家是不利的,區域貿易組織的內部貿易對我國紡織品在這些地區的出口會產生巨大的貿易轉移作用,因而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中,應當以合作貿易形式取代單一的出口貿易,通過海外生產及加工貿易的方式繞開區域貿易壁壘,從而利用其內部貿易的優惠安排增大在這些地區的貿易額。
三、結語
伴隨著中國紡織品出口走過了一段布滿荊棘的道路後,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僅僅依靠低廉的價格和大量的銷售額已經很難在國際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了,紡織品貿易競爭的關鍵所在已經不在於誰掌握有低成本的勞動力,而在於生產中的專有技術、高質量高品位的產品、完善的營銷網路和良好的信譽、服務等等。另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貿易集團化的浪潮下,僅僅靠一國國內的生產和出口來占據海外市場的難度越來越大了,要想最大限度的避開貿易壁壘、降低成本賺取利潤,就得本著「大市場」的理念在廣泛地參與各個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合作,而這些都是新時期國際貿易中綜合競爭力的體現。中美紡織貿易爭端暴露了我國紡織品出口的軟肋,也讓我們意識到要想成為在國際紡織品市場上穩若磐石的貿易強國,提高出口紡織業的綜合競爭力是必經之路,也是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林娟.品牌之路——中國服裝業後配額時代的必然選擇[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4,(02).
[2]胡元禮,董岳.由歐美設限看中國紡織品出口的發展[J].商業經濟,2007,(07).
[3]保羅.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4]譚勁松.中國紡織經濟[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1.
[5]丁珏.後配額時代中國紡織業比較優勢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6,(16).
[6]Davied Palmeter A Commen tary onthe WTO Anti Dumping Code[A]Journal of World Trade,30(4),43-71,1996.
❿ 國際貿易的風險有哪些
1、不接收風險
當貨物不被接收時,貨物被滯留在國外港口,這可能會產生大量的滯期費。由於距離遙遠、法律制度不同等原因,這可能會是一個漫長且困難的過程。
預防解決方案
1、找到當地徵信機構查詢對方是否有惡意拖欠、惡意不接收的信息
2、找到當地的專家(法律、商業談判等),從而得到公正、合理的處理,把損失降到最低
2、財務風險
由於資不抵債導致的付款緩慢的風險。買方在收到貨物後在銷售協議規定的日期無法正常付款。
預防解決方案
1、提前查詢買方公司的徵信,對其財務情況是否穩定做判斷
2、熟悉相關財務知識、指標,推薦關注財務指標——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3、運輸風險
在進出口交易中,貨物的運輸可能面臨污染、卡死、事故、故意破壞、盜竊、丟失和破損等問題的風險。受到疫情波及導致的運力不足也可能會導致運輸風險增大。
預防解決方案
查詢貨運保險種類,根據情況購買運輸貨物險
4、政治風險
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1)戰爭、內亂或革命導致的風險;
(2)不能立即獲得外匯、賣方需要等待外匯的分配;
(3)政府可能會採取一些意想不到的臨時行動來阻止付款。
預防解決方案
1、時刻關注國外政治信息,提高政治敏感度
2、購買相關保險(如戰爭險、罷工險等),以對抗政治變動造成的損失
5、質量風險
出貨之後,交議付行的單據沒有做到單單相符、產品屬性與合同規定的產品相違背,單證質量差都有可能產生風險。
預防解決方案
1、提前查詢對方國家的海關提單的要求、細則,確保貨到時候單證齊全、單單相符、單證質量合格
2、產出產品前,認真核對合同規定(種類、型號等),以防貨驗不合格
6、書面文件風險
賣方沒有認真准備和完成所需文件可能會導致貨物通關的延遲和取得外匯的延遲甚至重罰。書面文件可能包括運輸、包裝和標識需求,進口許可證和進口前外匯批准等。
預防解決方案
1、賣方提前了解買方國家的運輸、包裝和標識規定,按照其規定準備書面文件
2、出口前獲得對方國進口許可證和外匯批准
7、外匯風險
賣方收到本國貨幣以外的貨幣時,就可能產生因匯率貶值帶來的風險。
預防解決方案
1、雙方約定較短的帳期
2、雙方約定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最大程度降低外匯的風險
8、不付風險
延遲付款甚至不付款,導致壞賬發生。
預防解決方案
提前查詢對方徵信,是否曾經存在「欠款」風險,公司是否存在失信等情況,若有,則及時停止交易
9、信息不對稱風險
買家不願意分享企業信息,或者信息不準確。
預防解決方案
尋找當地徵信機構來獲得更多企業信息
10、供應鏈變動風險
對賣家來說,原材料穩定是貨物穩定的基礎,供應鏈上游的原材料變動直接影響產品的數量、質量和價格。
預防解決措施
賣方需時刻注意供應鏈上遊行業行情,如若原材料數量、價格產生較大變化,需提前囤積大量原材料,防止無法在規定時間出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