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二戰前國際投資以什麼投資為主

二戰前國際投資以什麼投資為主

發布時間:2022-09-24 00:39:34

① 投資的四個特徵

1
強烈的求勝欲
不管是證券市場,還是期貨市場,還是別的領域比如互聯網金融,一個成熟的市場就如同是一個激烈的競技場。而且,不同於作為競技體育的拳擊賽場,它們往往是各個級別、各個水平的投資者都在同一個場子里,僅僅能超越自己卻達不到很高的水平可能會輸,所以說,作為職業投資者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首先具備成為頂尖高手的強烈動機。即使最後不能成為頂尖高手也沒關系,但這種強烈動機是不可或缺的。

2
對基礎知識融會貫通
基礎扎實是職業投資者獲得成功的又一個要素。對於自己投資的領域,不要總是關注小道消息,各種知識要全面而深入地掌握,要能融會貫通。如果基礎的東西不牢固肯定是走不遠的。一定要把各個流派的知識弄懂。弄懂以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看來,它們事實上是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語言系統在講一個道理。在最高境界上它們本質上是一樣的,有了這種感覺後,人們才覺得能游刃有餘地運用基本的道理去實踐投資。

3
有一套系統的投資方法

成功的投資需要有一套科學、系統的投資方法。成功的投資不僅需要掌握投資的基本規律、具備牢固的基礎知識,而且不能光是紙上談兵,必須有一套實踐驗證過的系統的方法。具體的投資方法並不是什麼克敵制勝的法寶,是什麼包打天下的秘密武器,更不是什麼靈丹妙葯。因為投資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是人性的弱點,所以,系統的投資方法的重要作用就在於它可以幫助你發現、把握、控制人性弱點對投資的消極影響。有客觀的、系統的東西要比沒有好得多。因為人在被自己的人性弱點所控制時,往往是不能自已的。投資者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還是能理性的,但在具體行動時卻往往是不理性的。

比如,當需要做出投資決策,決定何時買、何時賣的時候,人就非常容易受情緒影響,原來想的就沒用了,被情緒控制了。而客觀地、系統地開發出來的投資方法就可以相當有效地幫你克服這種危害。當你要這么做的時候它卻告訴你:不對,你要那麼做。起碼它可以警示你要想一想這樣做到底對不對,而不是一時沖動就去做了。

科學的投資系統是完整的投資規則體系,包括確定進場點、退場點、再進場點、再退場點的明確而具體的一系列決策規則。應當將自己的投資系統明晰化、條理化,而不要讓它只是停留在潛意識狀態並且要隨著市場數據統計特性的不斷變化不斷修改自己的投資系統。

4
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控制自己的人性弱點,與之進行不懈的斗爭並在實踐中磨練自己的優良心理品質是投資成功的關鍵。與任何其他行業一樣,當一個人想要達到投資的比較高的境界時,就會發現對手就是你自己。真正到了頂尖高手的水平,專業技能方面大家都是一樣的了,那時就是心理、人品的博弈了。

在投資里邊最大的陷阱或稱最大的風險就是投資本身任何時候都引誘你爆發、展現人性的弱點,包括貪、怕、從眾心理、私心、面子、不穩定情緒化等等。它會通過你人性弱點的作用使你在判斷上犯錯誤,這是非常關鍵的,所以,投資歸根結底到最後都是做人的問題。「貪」與「怕」是投資中最具危害性也最需要克服的人性弱點。「貪」不言而喻是絕大多數人都有的。對金錢的貪欲使人們在投資時犯下了一個又一個的錯誤,這一點在商品期貨市場表現得最為明顯。其另一種表現便是渴望一夜暴富。這種心理使人們頻繁地買入、賣出而陷入了過量交易的陷阱;「怕」則表現為對市場的無畏和對自己遭受利益損失的怕等等。這種人性弱點使人們即使面對已上漲得很高的市場仍然買入而全然不顧市場正變得日益脆弱,而在市場大幅下跌的情況下,生怕世界末日來臨,生怕自己無法逃出而大量拋售。

控制人性弱點的方法是修身養性。其中讀書是一種手段。讀書主要是從前人的經驗中吸取教訓,獲得警示,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要警惕別犯的。主要的方法還是在實踐中不斷地自我反省,經常反省自己心理上是不是不對勁了,哪些地方做得不對。這樣就能控制人性弱點的消極影響。

② 國際投資的方式

國際投資的方式:
1.股權參與,股權參與是指以所有權為基礎,以決策經營權為途徑(持有普通股),以實現對企業有效控制或影響的直接投資方式。
2.擁有全部股權—獨資企業;
3.擁有部分股權—合資企業(包括多數股權、對半股權、少數股權3種);
4.合作經營(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契約式合營);
5.國際技術轉讓與技術投資
技術的含義:製造物品方法與經營管理有關的知識、技術訣竅和能力。可分為製造力、設計力、新技術開發力、管理力。
6.國際租賃(International Leasing):位於不同國家的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在約定期內將出租資產交給承租人有償使用的租賃關系。出租人和承租人及供貨人可以是兩國或三國的自然人、法人或國家和國際金融組織。出租對象一般是價值較高的動產或不動產,如成套設備、輪船、飛機等(二戰期間的租借法案)。

③ 國際直接投資有哪幾種主要方式

國際投資,又稱對外投資或海外投資是指跨國公司等國際投資主體,將其擁有的貨幣資本或產業資本,通過跨國界流動和營運,以實現價值增值的經濟行為。下面由我為你介紹國際投資的相關 法律知識 。

國際直接投資的幾種主要方式

一、國際直接投資的股權參與方式

1.股權參與的涵義:股權參與是指以所有權為基礎,以決策經營權為途徑(持有普通股),以實現對企業有效控制或影響的直接投資方式。


國際直接投資有哪幾種主要方式

2.擁有全部股權—獨資企業

(1) 對投資者的意義與影響

① 可擁有絕對的經營控制權

② 可擁有全部的國外利潤

③ 有利於保守技術訣竅和商業秘密

④ 必須獨立承擔風險

(2) 對東道國的意義與影響

① 可彌補東道國生產的不足

② 能增加東道國的收入(稅收、土地使用費、在東道國內購買設備和原材料的收入)

③ 增加就業

④ 市場份額被占,不能分享利潤

3.擁有部分股權—合資企業(包括多數股權、對半股權、少數股權3種)

(1) 在合資問題上思想的逐步解放—要求“絕對控股”→“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是開設在上海的企業,都可以視為民族企業”

(2) 出資方式—現金、實物、工業產權(商標、專利、Know-how等,有個核資問題)

(3) 積極方面—凝聚合資各方的能力,可引進和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式,合資各方的責、權、利明確

(4) 消極方面—多股多權的經營管理機制對少數股權的股東不利,處於相對被動的境地

二、國際直接投資的非股權參與(Non-Equity Participation)方式

1.合作經營(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契約式合營)

(1) 合作經營的含義

依照各方共同簽定的合作 經營合同 ,規定各方的投資條件、收益分配、風險責任及經營方式的一種非股權的契約式合營,通常通過設立契約式合營企業的形式來實現合作經營的 目標。

(2) 特徵

① 合營雙方的權利、義務通過協商,在合營企業中約定,而不像合資企業那樣,以認股比例為准繩

② 合作經營的出資形態不同於合資經營(可不以貨幣單位計算投資比例)

③ 合作經營的利益分配不同於合資經營(不是按資分配,而是按合作經營協議合同分配)

(3) 合作經營的組織形式

① “法人式”合作經營(雙方在一國境內設立具有該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有獨立的財產權和法律上的起訴權和應訴權)

② “非法人式”合作經營(雙方所設置的實體對合作企業財產只有使用權而無獨立的財產所有權,可設立聯合管理機構,也可委託一方,或聘第三方管理)

(4) 作用

簡便,靈活,合作意識強;審批程序及手續十分簡便;避免實物或技術入股作價等一系列復雜問題;管理機構可大可小,可繁可簡,具有相當的靈活性。

2.國際技術轉讓與技術投資

技術的含義—製造物品 方法 與經營管理有關的知識、技術訣竅和能力。可分為製造力、設計力、新技術開發力、管理力。

3.國際租賃(International Leasing)

(1) 含義

位於不同國家的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在約定期內將出租資產交給承租人有償使用的租賃關系。出租人和承租人及供貨人可以是兩國或三國的自然人、法人或國家和國際金融組織。出租對象一般是價值較高的動產或不動產,如成套設備、輪船、飛機等(二戰期間的租借法案)。

(2) 國際租賃的特點(集貿易、融資、投資為一體)

① 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

② 貨幣信貸與實物信貸相結合

③ 稅收方面易得優惠(投資減稅優惠或免繳財產稅)

④ 業務涉及面廣,需多邊合作,共同完成交易(3方關系—2個合同,即 買賣合同 和 租賃合同 。此外,還有貸款協議)

(3) 國際租賃的方式

① 融資租賃(Finance Lease)—當企業需要籌款添置機械、設備時,投資者通過設在東道國的租賃公司,向用戶轉租大型成套的生產設備、運輸設備。因此,融資租賃又被稱為設備租賃(Equipment Lease)。實質是以“融物”代替“融資”,即租賃公司並非直接給企業貸款,而是代其購進機器設備,然後租給企業使用。

② 經營租賃(Opreation Lease)—出租人在提供融資同時,又提供特別服務(辦理 保險 、維修等)、二者合為一體的租賃方式。一般用於在保養和管理技術方面具有一定壟斷性的機器設備。

③ 維修租賃(Maintenance Lease)—典型的維修租賃是汽車租賃。租賃公司要向承租人提供包括購車、登記、上稅、保養、維修等在內的所有服務。

④ 杠桿租賃(Leverage Lease)

涉及的關系—承租人、出租人、長期貸款人、(託管人),包括買賣合同(出租人與供貨人)、貸款協議(出租人與貸款人)、租賃合同(出租人與承租人)

資金來源—貸款人而非出租人(其資金僅占約20%-40%)

租金償付相對平衡—租金費用較低,各期所付租金的金額也相對平衡(故也稱衡平租賃)。

⑤ 回租租賃(Sale and Lease Back Lease)—出租人從擁有和使用標的物的人那裡購進標的物,然後再將購進的標的物再租給原來的物主使用(多用於不動產方面)。

4.國際工程承包

(1) 主要內容:工程設計;提供機器、設備、技術、原材料及勞動力等;資金供應;施工與安裝;試車;人員培訓

(2) 特徵

耗資多、獲利多、競爭性強

(3) 分類

① 分項合同(Separate Contract)的工程承包(業主來分項)

② 交鑰匙工程(Turkey Contract)的承包

③ 分包合同(Sub-Contract)的工程承包(總承包商來分包)

相關閱讀:

國際投資的投資風險

在確定海外投資策略前,投資人必須首先了解海外投資的風險, 包括:

投資國貨幣和人民幣兌換的匯率風險: 投資國的貨幣匯率的不確定性和人民幣的升值將會影響到最後投資的回報率。

投資國法律和法規的健全性: 海外投資,不管是購買資產類產品或投資公司,如果沒有投資國穩定和健全的法律保障, 越高的回報就有可能伴隨著越大的風險。

投資國制度的透明度: 投資國制度的透明度決定了你在投資過程中是否會碰到貪污和受賄的可能,如果有,將會大大增加你投資操作的復雜程度。

投資國的信用風險: 投資國整體和金融機構的信用等級,會影響到你投資的長期價值。

國內政策的風險: 國內政策對海外投資的不一貫性可能會影響到投資的連貫性和操作性。 另外,投資人必須特別注意中國和投資國的外交和經濟關系的變化。

投資國的政策風險: 投資國對中國的外交和經濟關系的變化也一樣會影響投資的風險。

對海外投資風險的了解會幫助投資人更好的確定海外投資策略。

看過“國際直接投資有哪幾種主要方式”的人還看過:

1. 國際投資成功案例

2.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發展趨勢分析

3.2014年 考研 政治試題及答案解析(2)

4.國際經濟法概論模擬試題

5. 地理必修3各章節主要內容(2)

④ 二戰前國際投資以什麼為主

主要是幾大財團投資,當時主要集中在美國,跨國的就金融比較活躍,比如羅斯柴爾德家族,其他實業主要集中在各國國內,當時的礦產和石油行業發達

⑤ 國際投資格局

國際投資格局又稱全球投資格局,現在的局勢即第一二題的答案請看下面的文章:
國際直接投資的特徵

二戰後,國際直接投資得到高速發展,成為國際投資的主要投資方式。尤其是70年代以來,國際直接投資表現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際直接投資的規模迅速擴大,增長速度快速提高

二戰以來,世界范疇的對外直接投資有了空前的增長。據統計,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外直接投資額,1960年為555億美元,1976年增至2872億美元,1981年達到5250億美元。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外國直接投資是外來資本的主要來源。根據對9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統計,1981年到1985年期間,外國直接投資在其長期資本流入總額中的比重為30%,而1986年到1990年期間,這一比重增加到74%,而且對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二)國際直接投資市場以發達國家為主,主要在發達國家之間雙向流動

國際直接投資較之間接投資的風險更大,因此投資者除追求盈利外還尋求安全性。相對而言,發達國家的投資環境要優於發展中國家,投資者自然而然地就將發達國家作為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市場。

二戰前,國際直接投資的流向基本上是單向的,通常主要是資本主義國家將其資本投向自己的附屬地、附屬國。二戰後,尤其是70年代後,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國際直接投資主要轉向在發達國家之間進行,投向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在國際直接投資總額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以美國為例,1950年美國私人對外直接投資累計總額中,發展中國家佔48.8%,發達國家佔48.2%,1960年發展中國家佔34%,發達國家佔60.6%,1980年發展中國家佔24.7%,發達國家佔73.5%。據統計,1990年發達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額佔世界直接投資總額的80%,美、歐、日的對外直接投資額佔世界直接投資總額的83%,其吸收的外來直接投資額佔世界各國吸收直接投資總額的70%。1996年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額為2950億美元,占吸收國際直接投資總額的85%,當年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額為2080億美元,占吸收國際直接投資總額的60%。可見,主要發達國家占據著國際直接投資的壟斷地位。在發達國家之間的國際直接投資格局中,美國的霸主地位逐漸喪失,歐、日地位不斷上升,形成了美、歐、日三足鼎立的格局。盡管如此,美國仍然是當今世界主要的對外直接投資國和外國直接投資的吸收國。

(三)亞太地區和拉美地區是發展中國家吸收國際直接投資的集中地區。

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不斷相對減少的同時,把流向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逐步集中在那些經濟發展較快、市場容量較大、基礎設施較好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主要是巴西、墨西哥、亞洲「四小龍」等。

拉美地區是吸收外國投資較早、較多的地區。拉美國家吸收外國直接投資在1950年為77億美元,到1980年增至625億美元,增長了8.1倍。80年代中期以後,拉美國家吸收外資的速度減慢,主要是墨西哥、巴西等國在利用外資政策上的失誤而造成巨額外債負擔的影響,以及一些國家政局不穩等因素所起的負面作用。但拉美經濟又有所改善,特別是阿根廷、智利和墨西哥等國的經濟政策的變化,增強了國內、國外投資者的信心,刺激了這一地區外國直接投資的復甦。

亞太地區在1986年取代了拉美地區成為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吸收外國投資的地區。在1988年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中,59%是投向亞太地區的。1995年流向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國際直接投資達到650億美元,約佔全球對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總額的2/3。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後,國際投資者曾紛紛撤資,但隨著金融危機的解決亞太地區又成為吸收直接投資的有力競爭地區。

(四)國際直接投資主要流向高新技術產業部門和服務行業

二戰前,國際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採掘業和初級產品加工業。二戰後,隨著發展中國家石油、礦產資源的國有化和民族經濟的發展,外國壟斷資本對採掘業投資的比重逐漸下降,對製造業部門投資的比重明顯上升。而在占國際投資絕大部分的發達國家之間的直接投資中,雖然投向製造業的比重仍然較大,比如截止1988年底,美國對西歐的直接投資44.6%集中在製造業,西歐對美國的直接投資42.8%也集中在製造業。但隨著各發達國家產業結構高級化,外國直接投資的重點行業從傳統的製造業逐步轉向高新技術產業,如計算機、新能源、精密機械和生物工程等。出此之外,還繼續投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的行業。另外,第三產業中的一些行業,如金融、保險、不動產等也成為國際直接投資的熱點。對第三產業的投資在發達國家對外投資的部門結構中之所以佔有較大比重,是與服務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日益增大密切關聯的。在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中,第三產業所佔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對國外第三產業投資的增加,既是發達國家產業結構高級化的結果和表現,又將推動東道國乃至整個世界產業結構的高級化。
第三個問題的答案:
中國日益成為影響國際直接投資格局的重要因素

中國經濟的崛起,標志著國際直接投資格局正在發生重要的轉變。與兩年來亞太地區外資流入的減少形成鮮明的反差,投資中國與外資在華並購的熱潮正在升溫。由於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強,並對亞太地區乃至全球國際直接投資格局開始產生顯著的影響。例如,2001年,韓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最大東道國不是美國,而是中國。而且,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正在從東南亞遷往中國。造成這一狀況的因素,並非如人們所想像的是中國勞動力廉價所致。實際上,一向被認為中國勞動力成本低的狀況正在發生變化。資料顯示,外資企業的中國職員的勞動力成本已高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而且,隨著外資大量流入和國內企業吸引力的提高,使得對合格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加上中國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正在不斷完善,這些都在加大外企的投資成本。因此,影響中國外資流入的勞動力價格優勢開始下降。

其實,真正影響和加快外資流入的決定性因素,是中國的市場優勢和制度優勢(如投資政策及其透明度)正在上升。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和「入世」後鼓勵外資進入的政策保障,都堅定了跨國公司投資信心。僅從中國的外資政策方面看,在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中國政府本著鼓勵外商投資、提高利用外資質量的原則,增加了鼓勵類目錄,由過去的186條增加到262條;減少了限制類,由112條減少到75條。同時,放寬了外商投資的持股比例限制,並將原禁止外商投資的電信和燃氣、熱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網路系統首次例外對外開放領域,進一步開放銀行、保險、商業等領域。

正是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跨國公司卻紛紛表示要加大對中國的投資規模。許多大型跨國公司,它們的全球戰略都將中國作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投資對象。中國投資市場的國際競爭將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小到鍾表、眼鏡,大到汽車、航空,競爭的硝煙都將達到空前激烈的程度。僅以汽車業為例,在大眾、豐田等巨頭南北割據的情況下,不甘落後的日產公司亮出大手筆,投資85.5億元(10.3億美元)與東風汽車公司組建一家新公司,雙方各持50%股份,要在2006年實現55萬輛汽車的年銷售目標。

在新的外資政策導引下,外商已不再滿足於已往的合資等投資方式。2002年前8個月,外商獨資企業佔新批外資企業總數的65.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3個百分點,體現出日益明顯的外商「獨資傾向」。伴隨著中國允許國有企業向外資出售股權政策的出台,外資在華並購必將呈現迅速升溫的現象。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正在將它們的地區總部遷入北京和上海。2002年上半年,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落戶上海的步伐明顯加快,累計已超過70家,其中以信息技術產品公司以及物流、航運等行業的跨國公司居多。值得指出的是,我國台灣企業在外資流入大幅減少的同時,對大陸卻顯示了極大的投資熱情,其中2002年上半年的新增投資有88%都投在長江三角洲。而且,台灣電子等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投資呈明顯的增長趨勢。

以中國為核心的亞太地區的並購活動有可能率先走出低谷,成為全球並購形勢中最為活躍的地區。隨著中國開始向外資出售國有企業股權和有關外資並購法規的完善,外資並購的可操作性將不斷提高,外資並購熱潮將從2003年繼續升溫。同時,作為經濟總量和對外貿易已居世界第六位的經濟大國,中國對外投資能力也必將迅速提高。尤其是隨著民營經濟的崛起,中國對世界直接投資增長的貢獻度會越來越大。作為周邊國家,其他亞太地區國家也紛紛調整產業結構,以適應中國經濟迅速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加上亞太新興地區現已成為國際資本最重要的避險地區,因此,可以預計,整個亞太地區正在醞釀著以中國為核心的新一輪企業兼並高潮 。

⑥ 國際投資的投資方式

國際直接投資(FDI)的主要方式:
一、國際直接投資的股權參與方式
1.股權參與的涵義:股權參與是指以所有權為基礎,以決策經營權為途徑(持有普通股),以實現對企業有效控制或影響的直接投資方式。
2.擁有全部股權—獨資企業
(1) 對投資者的意義與影響
① 可擁有絕對的經營控制權
② 可擁有全部的國外利潤
③ 有利於保守技術訣竅和商業秘密
④ 必須獨立承擔風險
(2) 對東道國的意義與影響
① 可彌補東道國生產的不足
② 能增加東道國的收入(稅收、土地使用費、在東道國內購買設備和原材料的收入)
③ 增加就業
④ 市場份額被占,不能分享利潤
3.擁有部分股權—合資企業(包括多數股權、對半股權、少數股權3種)
(1) 在合資問題上思想的逐步解放—要求「絕對控股」→「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是開設在上海的企業,都可以視為民族企業」
(2) 出資方式—現金、實物、工業產權(商標、專利、Know-how等,有個核資問題)
(3) 積極方面—凝聚合資各方的能力,可引進和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式,合資各方的責、權、利明確
(4) 消極方面—多股多權的經營管理機制對少數股權的股東不利,處於相對被動的境地
二、國際直接投資的非股權參與(Non-Equity Participation)方式
1.合作經營(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契約式合營)
(1) 合作經營的含義
依照各方共同簽定的合作經營合同,規定各方的投資條件、收益分配、風險責任及經營方式的一種非股權的契約式合營,通常通過設立契約式合營企業的形式來實現合作經營的 目標。
(2) 特徵
① 合營雙方的權利、義務通過協商,在合營企業中約定,而不像合資企業那樣,以認股比例為准繩
② 合作經營的出資形態不同於合資經營(可不以貨幣單位計算投資比例)
③ 合作經營的利益分配不同於合資經營(不是按資分配,而是按合作經營協議合同分配)
(3) 合作經營的組織形式
① 「法人式」合作經營(雙方在一國境內設立具有該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有獨立的財產權和法律上的起訴權和應訴權)
② 「非法人式」合作經營(雙方所設置的實體對合作企業財產只有使用權而無獨立的財產所有權,可設立聯合管理機構,也可委託一方,或聘第三方管理)
(4) 作用
簡便,靈活,合作意識強;審批程序及手續十分簡便;避免實物或技術入股作價等一系列復雜問題;管理機構可大可小,可繁可簡,具有相當的靈活性。
2.國際技術轉讓與技術投資
技術的含義—製造物品方法與經營管理有關的知識、技術訣竅和能力。可分為製造力、設計力、新技術開發力、管理力。
3.國際租賃(International Leasing)
(1) 含義
位於不同國家的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的在約定期內將出租資產交給承租人有償使用的租賃關系。出租人和承租人及供貨人可以是兩國或三國的自然人、法人或國家和國際金融組織。出租對象一般是價值較高的動產或不動產,如成套設備、輪船、飛機等(二戰期間的租借法案)。
(2) 國際租賃的特點(集貿易、融資、投資為一體)
① 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
② 貨幣信貸與實物信貸相結合
③ 稅收方面易得優惠(投資減稅優惠或免繳財產稅)
④ 業務涉及面廣,需多邊合作,共同完成交易(3方關系—2個合同,即買賣合同和租賃合同。此外,還有貸款協議)
(3) 國際租賃的方式
① 融資租賃(Finance Lease)—當企業需要籌款添置機械、設備時,投資者通過設在東道國的租賃公司,向用戶轉租大型成套的生產設備、運輸設備。因此,融資租賃又被稱為設備租賃(Equipment Lease)。實質是以「融物」代替「融資」,即租賃公司並非直接給企業貸款,而是代其購進機器設備,然後租給企業使用。
② 經營租賃(Opreation Lease)—出租人在提供融資同時,又提供特別服務(辦理保險、維修等)、二者合為一體的租賃方式。一般用於在保養和管理技術方面具有一定壟斷性的機器設備。
③ 維修租賃(Maintenance Lease)—典型的維修租賃是汽車租賃。租賃公司要向承租人提供包括購車、登記、上稅、保養、維修等在內的所有服務。
④ 杠桿租賃(Leverage Lease)
涉及的關系—承租人、出租人、長期貸款人、(託管人),包括買賣合同(出租人與供貨人)、貸款協議(出租人與貸款人)、租賃合同(出租人與承租人)
資金來源—貸款人而非出租人(其資金僅占約20%-40%)
租金償付相對平衡—租金費用較低,各期所付租金的金額也相對平衡(故也稱衡平租賃)。
⑤ 回租租賃(Sale and Lease Back Lease)—出租人從擁有和使用標的物的人那裡購進標的物,然後再將購進的標的物再租給原來的物主使用(多用於不動產方面)。
4.國際工程承包
(1) 主要內容
工程設計
提供機器、設備、技術、原材料及勞動力等
資金供應
施工與安裝
試車
人員培訓
(2) 特徵
耗資多、獲利多、競爭性強
(3) 分類
① 分項合同(Separate Contract)的工程承包(業主來分項)
② 交鑰匙工程(Turkey Contract)的承包
③ 分包合同(Sub-Contract)的工程承包(總承包商來分包)

⑦ 國際金融資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起了什麼作用

吃了東家吃西家,大發戰爭財!
首先支持德意日三個軸心國走法西斯道路,特別是投資德國讓這個一戰損失最慘重的國家重新武裝起來,投資日本讓這個一戰第二大受益國在軍國主義路線上越走越遠;然後又加大對同盟國主要是美國的投資,讓這個世界工廠滿負荷運轉開動戰爭機器;最後在將整個歐洲打了個稀巴爛後,投資歐洲掌控這些國家的資本。

⑧ 論述國際投資的起源和發現歷程

國際投資的起源和發展

一、形成和發展階段
形成過程:國際商品資本—國際貨幣資本—國際生產資本
1、初始形成階段(1870年—1914年)
1870年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為標志
特點:
(1)借貸資本和證券投資形式佔主導地位,約占國際投資總額的90%左右
(2)投資國主要是歐洲少數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債權國為英、法、德
(3)東道國主要是當時比較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國家
(4) 投資產業主要是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

2、低迷徘徊階段(1914—1945年)
特點:
(1)國際投資總額有所增長,但幅度不大
(2)主要投資國地位發生了變化
(3)官方投資規模擴大。

3、恢復性增長階段(1945—1979年)
特點:出現第三次工業革命
(1)美國對外投資霸主地位進一步確立
截止1960年底,美國、英國、法國、原聯邦德國和日本的對外投資的累計額分別為662億美元、220億美元、115億美元、31億美元、5億美元;到1970年底,美國、英國、法國、原聯邦德國和日本的對外投資的累計額分別為1486億美元、490億美元、200億美元、190億美無、36億美元。
(2)國際直接投資所佔比重逐步提高
(3)一些發展中國家逐步走上對外投資舞台
到1969年,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跨國公司達到1100個。印度、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中國台灣省以及中東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了對外投資。

4、迅速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
特點
(1)國際直接投資規模迅速擴大
(2)美、日在國際投資中地位發生變化
80年代後期,日本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債權國,而美國在1985年結束了其長達67年的債權國地位而淪為債務國,其在國際投資中的地位相對下降。
(3)國際投資重點向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轉移
(4)發達國家資本對流形成大趨勢。

5、高速增長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
(1)FDI的規模劇烈波動
(2)經濟高增長地區成為FDI的熱點
90年代,美國在國際投資中的地位再度上升,成為世界頭號對外投資國,而日本在國際投資中地位則下降。
(3)跨國公司在FDI中所承擔的角色日益突出
(4)FDI 的產業結構進一步高級化
(5)跨國並購成為FDI的主要方式。

二、「二戰」後國際投資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1 科技革命和國際分工的發展——決定性因素

2 生產資本的高度集中和壟斷——物質基礎

3 追求更高的資本利潤率——內在動因

4 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扶持和保護
(1)納稅優惠政策
稅收抵免(Tax Credit)
稅收饒讓(Tax Sparing)或稅收豁免(Tax Exemption)
稅收延付(Tax Deferral)。即投資國對海外公司的投資收入,在匯回本國之前不予征稅 。
(2)提供信息服務和情報
(3)實行海外投資保險制度。

5 東道國利用外資政策變化——國際投資的助推器
A、財政激勵
B、金融優惠(贈款、貸款擔保與補貼等)
C、建立經濟特區、科學園區等
D、提供法律保障和投資承諾
E、其它措施:如提供信息、為技術合作與技術擴散提供便利等。

6 金融市場一體化和交通通訊國際化——重要條件

7 國際投資環境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

三、國際直接投資新動向及發展趨勢
1 FDI規模總體上持續增長,但勢頭有所減緩
1990年OFDI存量為17214.6億美元
2000年OFDI存量為60864.3億美元
2003年OFDI存量為81968.6億美元
2007年OFDI存量已超過15萬億美元
2010年OFDI存量為18萬億美元
2、發達國家資本雙向滲透佔主流,流向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很不平衡(見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的前10位)原因:
(1)發達國家科技水平高
(2)集團內部相互投資增加
(3)發達國家投資環境優越

3 國際直接投資產業結構逐步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受到青睞
轉向服務業的原因分析:
A. 它體現了服務業在經濟整體上的地位上升:2001年,該部門平均占發達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72%,占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52%,佔中東歐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57%。
B. 許多服務是無法交易的,它們只能在消費當地生產。因此,通過外國直接投資是將服務帶入國外市場的主要方式。
C. 各國已放寬了服務業外國直接投資限制,使增加流入量成為可能,尤其是進入以往對國外關閉的行業。
D.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中東歐國營公用事業的私有化浪潮。

4 國際投資方式靈活多變,跨國戰略聯盟成為跨國公司的新形式
跨國戰略聯盟(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跨國企業,在共同投入互補性優勢資源的基礎上,在某些方面形成協調運作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按形式分:
(1)合並式聯盟
(2)互補式聯盟
(3)項目式聯盟
按具體內容分:
(1)股權式聯盟
(2)產銷式聯盟
(3)技術式聯盟
組成戰略聯盟的原因:
(1)科技革命向縱深發展的結果
(2)分攤巨額研發費用和投資風險
(3)增加新的市場機會,提高國際競爭地位。

5 國際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中國家對外FDI能力增強
典型代表:
(1)以亞洲「四小龍」為代表的較富有的國家和地區
(2)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代表的發展中大國(中國海爾案例)
(3)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

6、國際投資政策自由化成為大趨勢,雙邊和多邊投資協調合作取得新進展
投資政策法規變化的影響:
(1)改善了市場進入的條件
(2)改善了外國投資者的待遇標准
(3)改善了外資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
(4)相對降低了國際直接投資風險。

7、 跨國並購投資潮起潮落
(1)跨國並購投資金額巨大。
(2)跨國並購涉及領域廣泛。
(3)跨國並購區位分布不平衡,歐美和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並購較多。
(4)跨國並購動機趨向長期化,善意並購呈現上升趨勢。
(5)跨國並購方式多樣化,「強強」聯合逐步取代「強弱」聯合。

四、國際間接投資發展趨勢
1、總體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2、國際間接投資繼續大量流向發達國家,新興市場也受到投資者青睞
3、國際間接投資主體機構化趨勢
4、國際間接投資種類衍生化趨勢(雙刃劍)
5、國際間接投資方式的證券化趨勢(銀行信貸比重下降,債券、股票融資增多)

閱讀全文

與二戰前國際投資以什麼投資為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