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空間站將於2023年退役並被摧毀,賈躍亭在美國被打假
1、NASA 宣布 2031 年摧毀國際空間站,殘骸將墜入大海
( IT 之家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表示,計劃將國際空間站的運營延長至 2030 年,2031 年 1 月將空間站退役,並將其墜入太平洋的一個偏遠地區,該地區通常被稱為尼莫點。
尼莫點多年來一直是數百個太空碎片的墜落地點,距離紐西蘭東部海岸約 3000 英里( 約 4828.03 公里 ),位於南極洲以北 2000 英里( 約 3218.69 公里 ),是地球上最偏遠的地方,是離任何方向的人類定居點最遠的地方,衛星和火箭都在這里安葬。
沒有國際空間站後,美國宇航局將依靠私營部門來幫助繼續進行太空科學研究。
2、賈躍亭在美國被打假,1.4 萬訂單僅數百個已支付
( IT之家 )在去年公開的招股說明書中,FF 表示,其首款旗艦車型 FF 91 已獲得超過 1.4 萬輛訂單,預計未來 5 年銷量將超過 40 萬輛。
但近日,法拉第未來宣布,公司獨立董事特別委員會已完成先前宣布的對不準確披露指控的調查,調查發現,14000 份 FF91 訂單只有數百份已支付。
具體而言,特別委員會提醒:FF 在業務合並前的聲明中稱,它已收到超過 14000 份 FF 91 車輛的預訂,這可能具有誤導性,因為其中只有數百份預訂已支付,而其他(總計 14000 份)是未支付的。根據 FF 此前披露的數據,其預計 2021 年 Q3 的凈虧損為 2.8 億美元,2020 年同期為凈虧損 3300 萬美元。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FF 的總資產約為 11 億美元,其中包括約 6.67 億美元現金和現金等價物。
3、6萬億 科技 巨頭meta暴跌22%,元宇宙板塊全線崩塌!
( 新浪 科技 )美東時間周三盤後, 科技 巨頭、元宇宙概念龍頭 Meta 發布財報。這是自其宣布轉型元宇宙並且由 Facebook 改名 Meta 後發布的首份財報。蘋果隱私政策變更對其廣告業務產生負面影響,而元宇宙業務短期內顯然未能對 Meta 做出業績貢獻,這使得 Meta 的財報全面不及市場預期。
發布財報後,市值達 6 萬億人民幣的 Meta 盤後暴跌超 22%,按 22.65% 的跌幅估算,其市值蒸發約 2074.41 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 1.32 萬億。
與此同時,元宇宙概念全線「 崩潰 」,龍頭 Meta 盤後大跌之際,多隻元宇宙概念股的盤後股價也在跟跌。Roblox 盤後一度跌超 7%、Cloudflare 盤後一度跌超 4 %、Block 盤後一度跌近 7%。
4、編程版「阿法狗」亮相,稱能擊敗一半程序員
( 第一 財經 )繼開發了圍棋機器人 AlphaGo 和人工智慧預測蛋白折疊系統 AlphaFold 之後,谷歌旗下 AI 公司 DeepMind 日前又宣布創建了重磅編程機器人系統 AlphaCode,並且編程水平已經達到人類程序員的平均水平。
DeepMind 表示,AlphaCode 編寫計算機程序的能力已經達到非常具有競爭力的水平。在與人類程序員的比賽中,AlphaCode 的排名可以達到中等水平,躋身前 54% 之列,標志著人類向自主編碼邁出重要一步。
DeepMind 首席研究科學家 Oriol Vinyals 表示,該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初步結果顯示出創建一個解決編碼程序挑戰的自主系統的可能性。「 在這一領域,目前只有人類可以做到。」 Vinyals 表示,「 從長遠來看,我們對 AlphaCode 在幫助程序員和非程序員編寫代碼、提高生產力或創造新的軟體製作方式方面的潛力感到興奮。」
聲明
本文素材來源於網路,人工智慧產業鏈聯盟整理編輯,不代表人工智慧產業鏈聯盟立場,轉載請註明,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刪除或做相關處理!
編輯:Zero
2. 國際空間站壽命多少年
2022年中國天宮空間站正式建成。再抬頭看,20公里之上就是更龐大的國際空間站,但美國人卻陷入越來越深的焦慮,因為國際空間站已經搖搖欲墜。
為了面子上過得去,美國決定將空間站的報廢期限從2024年再延長6年,撐到2030年再說。但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極難!
國際空間站的實際使用時間
一般情況下,航天器的實際使用壽命,往往會比它的設計壽命長一些,比如天問一號任務火星車祝融號,它本來只有3個火星月的設計壽命,但它在火星上的實際工作時間早就超過三百個火星日。
要說國際空間站和前面說到的中國空間站、祝融號有什麼不同,最大的區別就在國際空間站從來就不歸哪個國家單獨所有。
要知道國際空間站看上去雖然主要由5方共同運營,包括大家熟知的日本、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但這個空間站的建設實際上有16個國家都參與了,不僅規模很大,也耗費了相當長的時間。
3. 國際空間站欲延用到2028年,美國卻不想參與,它要在月球上造新的
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中的主要活動地,我國曾發射過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兩個試驗性空間站,但是都已經服役到期墜落了。不過太空中仍有國際空間站在運行,按設計與壽命來說,它將運行到2024年,不過媒體報道各參與國有意將它延期使用到2028年。
那麼空間站的離地高度一般是多高呢?國際空間站的離地高度平均是410千米,我國的兩個試驗性空間站天宮一號和天宮二號和這個高度差不多,這樣的高度方便人類發射飛船等航天器將宇航員或者貨物送到空間站附近,是一個非常合適的高度。
那麼我們能將軌道站運送到更遠的軌道上嗎?當然可以,也不用等到未來,現在也可以這樣做,只是沒什麼必要罷了,將來人類甚至可以將空間站飛船化,駕馭著它航行到無限廣遠的地方。
實際上美國的下一代空間站就不會再圍繞地球運行了,從空間站上所能獲取的技術,美國已經積累的足夠多,因此目前美國宇航局對運行國際空間站已經沒什麼興趣,他們甚至很想從中抽身放棄,節省出來的資金拿去去做別的事情,比如去建造月球空間站。
其實月球空間站正是美國人在新式空間站方面的下一步建造計劃,它將圍繞月球運行,平均距離將在38萬公里之外,可以說比國際空間站與地球的距離遠太多了。還在2018年2月13日的時候,美國航空航天局公布的總統預算草案就顯示,美國將於2022年開始建造月球軌道空間站,僅在今年,該草案項目的花費就接近200億美元。
那麼美國人為什麼要去建造一個月球軌道空間站呢?這實際上是為美國人的重返月球計劃打前站的。美國人登月已經50年,但是如今他沒有提出了重返月球的計劃,但要想重返月球,最好先在月球軌道附近建造一個空間站,它可以作為地球和月球的中轉系統,從這個空間站上降落到月球,然後再從月球表面返回到這個空間站上,將比從地球直接前往月球,然後再返回地球容易得多。
而且媒體報道這個空間站與月球的距離在近月點與遠月點上會差別很大,最近的時候與月球表面不足100公里,最遠的時候卻在數萬公里外,它繞這么大圈子,據分析也是為了更好地接引來自地球的載人和貨運飛船,方便它們入軌。
報道顯示美國有意向在這個方面和俄羅斯合作,共同建設一個圍繞月球運行的空間站,俄羅斯也有合作的意向,但鑒於經濟和技術上的能力,這個空間站毫無疑問將會是由美國主導,這個計劃同時也說明,美國對近地軌道上的載人航天活動已經沒有什麼興趣了,他們已經將目光瞄向了月球,美國人的重返月球計劃也並不是像先前那樣去月球上看一看,帶點土壤回來就完了,他們的目標是建設有人常年留守的月球基地。
這項航天活動將為美國進行地外星球開發提供第1手的資料數據和經驗,美國人甚至會藉此開發月球上的氦3等資源,同時這項航天活動也將為其之後進行火星等星球的登陸開發提供足夠的經驗。
當月球軌道空間站建好之後,大概在2023年,美國人將會把宇航員通過月球軌道空間站送到月球表面,實現美國人的重返月球計劃。
4. 中國什麼時候能有國際空間站
截止2021年7月,中國已經有自己的空間站。
1992年,中國政府就制定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建成空間站是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
2021年4月29日11時,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前期准備
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是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其規模比空間站要小,但可做一些為建造空間站服務的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如推進劑在軌加註技術。
2016年9月15日天宮2號發射成功,經過變軌進入了等待與神舟11號載人飛船交會對接的軌道。
10月19日實現了神舟11號與天宮2號的交會對接任務,航天員進入天宮2號內工作和生活,完成了30天的太空駐留任務。
2017年4月中下旬將發射天舟1號貨運飛船,在天宮2號配合下,完成在軌推進劑加註試驗。
5. 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壽命有多長
國際空間站設計壽命為10—15年。
在建設之初,為了實現這一重大空間設施的充分利用,就充分考慮了其超長服役的需求。同時,在技術手段上也採取了預防突發情況的系列方案,包括防止微流星體和空間碎片撞擊的空間站防護方案、設備檢測和維修保障方案等。另外國際空間站退役後,為了避免成為太空垃圾,可控制其離軌返回地球,再入大氣層燒毀後少量殘骸墜入海洋。
建立空間站的意義
中國在空間站利用的開放合作將再次向全世界宣示,作為綜合實力可以與世界霸權美國相抗衡的大國,中國不會走美蘇國強必霸的邪路,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中國是身躬力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中國誠心誠意的號召,必然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支持和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從而削弱霸權生存的基礎,壓縮霸權的發展的空間,讓霸權有序走向衰弱、滅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際空間站、人民網-俄同意將國際空間站使用期限由2020年延長至2024
6. 國際空間站退役是什麼時間
預計2028年。
國際空間站自1998年開始建站,2010年建成後轉入全面使用階段,最初計劃使用到2015年,隨後延長至2020年,後來再次延長至2024年。
2020年,項目參與國正在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的運作延長到2028—2030年的可能性。
基本參數:
加壓模塊長度:240英尺(73米)
桁架長度:357.5英尺(109米)
太陽能電池陣列長度:239.4英尺(73米)
質量:925,335磅(419,725公斤)
可居住體積:13,696立方英尺(388立方米),不包括對接飛船體積
加壓體積:32,333立方英尺(916立方米)
畢格羅可擴展活動艙(BEAM)體積:32,898立方英尺(932立方米)
發電量:8個太陽能電池陣列提供75至90千瓦的功率
計算機代碼:約230萬行
7. 國際空間站已經20多歲,其壽命究竟有多大,還能翱翔多少年
國際空間站最初設計時預計壽命為15年,但是如今它已經存在逾20年了,多國專家表示,由於零部件保存完好,它的壽命有可能延長至2024年甚至更久。
但國際空間站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國際空間站的表面遭受到許多小隕石的撞擊,而站內也曾發生過危害宇航員生命安全的事故 ,未來的空間站命運如何,仍是未知。
8. 國際空間站還能撐多久
如圖所示,國際空間站離退役還有7-10年左右時間。
9. 國際空間站將於2031年退役脫離軌道
國際空間站將於2031年退役脫離軌道
國際空間站將於2031年退役脫離軌道,據NBC News日前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2031年讓國際空間站退役墜入南太平洋。國際空間站將於2031年退役脫離軌道。
國際空間站,終於要面臨壽終正寢的那一天了嗎?最近,美國宇航局已經為它選好了「墓地」,在遠離人煙,甚至遠離地球生物的地方,將會成為它墜毀的地點。
1993年,美國、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以及歐洲航天局的11個成員國共計16個國家決定,聯合建造一個龐大的空間站,那就是著名的國際空間站。這座空間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浩大的航天工程,最終建成了一個長為73米,寬度109米,重達41.97噸的龐大航天器。
自從建成以來,國際空間站一共迎接過200多位來自19個國家的宇航員,他們執行過大量的太空任務,為人類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長期以來,國際空間站一直是人類航天事業的標桿。
不過,咱們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即使是如此重要的航天工程,也終究要迎來謝幕的那一天。耗費了無數人力、財力、物力和精力的國際空間站,也有它自己的壽命。
根據最初的計劃,國際空間站在軌運行的時間是10-15年。根據當初專家們的推測,國際空間站大概可以服役到2024年。
通常來說,航天器的設計壽命都是比較保守的,只要進行足夠的維護,還是可以延長壽命的。比如去年8月的時候,美國宇航局就宣布延長國際空間站的壽命,使其服役到2030年。
說實話,最近幾年來,國際空間站的狀態實在令人擔憂。僅僅我們報道的國際空間站發生漏氣的事件,就已經不止一次了。另外還有許多軟體、硬體都出現了老化的問題,時不時地出點小毛病,給地面的技術人員帶來難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宇航局還是認為它能夠順利地服役到2030年,看起來還挺有信心的。
即便如此,國際空間站還是要迎來告別的那一天。根據最新的報告,美國宇航局再次延長了它的壽命,不過延長的並不多,只是到了2031年1月。並且,他們還為國際空間站選擇了一個完美的「墳墓」,那就是地球的尼莫點。
所謂的尼莫點,又叫做海洋難抵極,這是科學家確定的地球表面距離所有大陸最遠的地方。它位於南太平洋,具體位置是南緯48°52.6′,西經123°23.6′,距離最近的大陸也有2688公里。換句話說,即使是運行在太空中的國際空間站(軌道高度約400公里),在運行到特定位置時,都比地表大陸離它更近一些。
這里孤立於陸域、船舶航線及洋流之外,別說是人類活動,就連自然界的生物,在這里也比其他海域少。
雖然人類很少會踏足這里,但人類的航天器可是沒少來。從1971年開始,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歐洲等航天機構都喜歡將這里選為航天器墜毀的位置,沉沒在這里的航天器殘骸超過200塊,所以尼莫點又得到了一個綽號——「航天器的墓園」。包括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也是在這里壽終正寢的。
這一次,尼莫點算是再一次迎來了「貴賓」,國際空間站的墜毀將會讓這里更加引人關注。
等到國際空間站墜毀的那一天,我國的空間站將有可能成為人類唯一在軌的空間站。當然,這話可能說得有點早,畢竟還有很多人希望發射空間站。
甚至我們的鄰國印度,也在設計他們的空間站。其相關負責人說,在很多領域,印度都落後我國差不多10年的時間。既然我國在2021年成功發射了空間站,那麼他們就有望在十年後開始他們的空間站建設。至於這個想法能不能實現,先看看他們這兩年能不能先把載人航天任務玩明白吧。
還有就是,國際空間站屆時未必會完完全全地退役,而是有一部分能夠殘存下來。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計劃,他們希望一些民營航空公司能夠建造出商用的空間站,從而為未來的.宇航員繼續提供執行任務的平台。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能夠解放出美國宇航局的大量人力。同時民營公司會盡量壓低成本,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這也可以幫助美國宇航局省下大筆的資金。他們估計,等到2033年商用空間站完全投入使用之後,美國宇航局每年能夠節省差不多17.5億美元的龐大資金,用於更多宏大的太空計劃。
在去年12月的時候,美國宇航局為3個商業團隊提供了總計4.156億美元的資金,用來研發運行於近地軌道的商用空間站。其中大家比較熟知的一家,就是傑夫·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另外兩家是nanoracks太空公司和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
根據此前的消息,美國宇航局將在2025年最終做出決定,選定一個項目,成為新的空間站供宇航員執行任務。隨後,國際空間站上一些尚未完全老化的模塊將會替補到商業空間站上繼續使用。根據美國宇航局的報告,到30年代初,每年保證至少有2名宇航員在商用空間站進行微重力、應用生物醫學等方面的研究。
至於國際空間站的其餘部分,則會逐漸淘汰。最後一批宇航員將在空間站上進行脫軌的早期操作,隨後返回地面。接下來的工作,就會轉移到地面,國際空間站在遠程式控制制之下墜入南太平洋,完美謝幕。
我們也很好奇,等到國際空間站徹底退役的那一天,會有來自哪裡的新空間站和我國的天宮號一起在太空中遨遊。
據NBC News日前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2031年讓國際空間站退役墜入南太平洋。NASA計劃將地點鎖定在南太平洋無人居住海域一名為「尼莫點」(Point Nemo)的地方,那裡是紐西蘭以東的一片開闊水域。
受控脫離軌道是將退役空間站和衛星從近地軌道上移除的關鍵方法,大多數在穿過地球大氣層時都會被燒毀,但也會有空間碎片墜落下來。
NBC News報道稱,太平洋的偏遠海域有時被稱為「航天器墓地」,這里經常是航天機構和航空航天公司有意讓陳舊或報廢的航天器脫離軌道的目的地。由於位置遠離任何陸地,這些海域被認為是相對安全的空間碎片墜落之地。
不過,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團發布消息說,「國際空間站壽命以及離軌撞毀日期問題由國際空間站計劃下合作夥伴國政府層面決定,而不是由其中一方單獨決定。」
國際空間站是NASA、歐洲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加拿大航天局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合作項目,於1998年開始發射,2011年完工,2000年以來19個國家的宇航員輪換值守。
空間站原定於2024年退役,不過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Bill Nelson)一直主張將國際空間站的使用延長到2030年。美國白宮去年底也宣布,計劃將空間站的運營延長至2030年。
在此期間,空間站將繼續運行。NASA表示,在剩下來的這幾年裡計劃繼續在國際空間站上開展研究,同時利用軌道實驗室支持深空探索。NASA總部商業航天主管菲爾·麥卡利斯特(Phil McAlister)在一份聲明中還表示,「期待與私營部門分享經驗教訓和運營經驗,幫助他們開發安全、可靠和經濟有效的太空目的地。」
納爾遜曾表示,一旦國際空間站最終退役,NASA希望商業空間站能在軌運行。「我們希望空間站作為一個政府項目一直延續到2030年,在這之後由商業空間站接替。」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UPI)報道,去年12月,NASA宣布已與三家美國公司簽署協議,開發設計新的空間站和其他商業太空目的地。
根據國家航天局之前發布的白皮書,中國未來5年內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從中國航天工程以往的成就來看,這個目標並不是夢,中國空間站也歡迎其他國家入駐。目前太空上只有一個國際空間站,而且壽命也快耗完,它的前途備受外界關注。
據央視軍事2月4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對外表示,國際空間站預計於2031年墜入太平洋,也就是說,目前該空間站的使用壽命只有區區9年,為此美國開始發布過渡計劃。需要指出的是,即便美國有意重現冷戰時期華盛頓在太空的全盛狀態,也即實現載人登月,但美國基本上不大可能在9年內重新打造一座空間站。
因此,所謂的「過渡計劃」,基本上不可能挽救國際空間站的命運,屆時中國將迎來重大戰略機遇。之所以這么說,主要是因為,隨著國際空間站的隕落,中國空間站的作用和重要性將與日俱增,屆時將完全取代國際空間站,成為包括美俄在內各國不得不重視與爭搶合作的「香餑餑」。
這也是因為,目前很多科研項目需要在太空完全,在微重力、無重力的情況下進行特殊項目的研究,想要對深空進行深入的觀察與研究,也需要一個長期在軌的空間站作為研究平台,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國際空間站的隕落,是「天宮」的機會。
當然,咱們不是說希望國際空間站咔嚓就墜入大氣層,而是這么一個無法挽救的趨勢,就是美國、俄羅斯也無法挽回這一趨勢,畢竟國際空間站已經「年事已高」,就算要勉強維持,其實也難以為繼,就好像一個垂暮老人,很難有什麼生活質量可言。
同樣的,勉強維持在軌的國際空間站,也無法完成高質量的科研項目,不是一個合適的、完美的平台,從這個角度來說,美俄也不願意花費巨資去維持國際空間站的存在,畢竟費效比不合算。這么一來,中國空間站無疑將是未來唯一在軌的大型空間站。
雖然它不是「國際」空間站,但中國也沒打算「閉關鎖國」,而是拿出來與各國進行分享,允許各國科學家和宇航員「入駐」中國的「天宮」,未來最先進入「天宮」的外國宇航員,很可能來自歐洲。不過,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美國的確是被中國排除在「天宮」空間站的合作夥伴之外,原因倒不是因為中國「故意排斥」美國,而是美國通過立法「作繭自縛」了。
早在好幾年前,為了遏制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美國就立法阻止本國宇航部門和相關的科學家與中國進行科研合作,凡是中國的航天項目,美國人不參加,同樣的,美國也搞了一個叫做「阿爾忒彌斯」的航天計劃,拒絕中國參加。
所以,在航天領域,目前中美兩國是「老死不相往來」,這並非是中國尋求的,而是美國「排華」政策導致的,所以,未來就算中國的「天宮」是「對外開放」的,但美國也只能「望洋興嘆」,參與不進來。
這當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妥妥的「自作自受」,現在輪到美國擔憂了。說起來,也得感謝美國「封殺」中國技術,讓中國苦練內功,如今基本上實現了「萬事不求人」。說明美國的打壓並不全是壞事,何嘗不是一種鞭策,提醒我們要奮發圖強,盡快實現獨立自主。
10. 國際空間站什麼時候退役
預計2028年。
國際空間站自1998年開始建站,2010年建成後轉入全面使用階段,最初計劃使用到2015年,隨後延長至2020年,後來再次延長至2024年。
2020年,項目參與國正在考慮將國際空間站的運作延長到2028—2030年的可能性。
研究領域
國際空間站上的科學實驗項目主要由NASA、Roscosmos、ESA、JAXA和CSA合作進行,涵蓋物理科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技術開發與驗證、人體研究、地球與空間科學以及教育活動與推廣6大研究領域。
1、生物學與生物技術
微重力環境下,細胞核組織生長方式與形狀可能與地面不同。該領域的實驗重點研究空間飛行狀態下生物體( 動物、植物、微生物、細胞) 的生命活動,生物組織破壞過程,器官和組織再生特性,細胞間相互作用,生物技術產品試驗性開發,獲取關於生命科學基本問題的新認識。
2、技術開發與驗證
該領域的實驗旨在發展並改進空間技術及其組件,開發新的空間技術提高艙段利用率,開發未來空間基礎設施關鍵組件。
3、地球與空間科學
國際空間站運行的近地軌道為收集地球空間科學數據提供了獨特優勢。該領域的實驗旨在研究地球表面、大氣層和電離層的物理過程。收集地球冰川、農田、城市和珊瑚礁等信息,並與軌道衛星數據互補,獲得全面的地球信息。
4、物理科學
國際空間站是在微重力環境下長期研究物理現象的唯一場所。該領域的實驗重點研究微重力環境下各種物理和化學過程;空間材料科學,制備在陸地條件下無法獲取或難以獲取的新物質與材料; 地面技術現代化研究;為先進載人空間設施和無人探測器開發關鍵技術進行技術儲備。
5、教育活動與推廣
國際空間站為鼓勵學生參與航天活動提供了獨特平台,對數千名學生產生了積極影響。
6、人體研究
利用國際空間站研究長期微重力環境對人類健康造成的風險,並制定降低這些風險的對策,有助於解決未來近地軌道以外長期任務的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