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中國企業家在國際上能做什麼

中國企業家在國際上能做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06 11:03:27

1. 在推動中國企業國際化競爭時代企業家如何成功贏得競爭地位

不管我們如何評判全球化,也不管我們對全球化持歡迎還是拒絕的態度,全球化力量已經滲透到我們所處環境的每一個角落。在過去,對於跨國企業而言,比較適合執行「全球化運作,本土化思考」的策略,而對於本土企業而言,比較適合「全球化思考,本土化運作」的策略。時至今日,跨國企業與本土企業在運營實踐上的策略方針越來越接近,更加貼合中國國情。但是,對於中國本土企業而言,進軍海外市場未能立穩足,一直只能賺取價值低端的利潤,而國內市場的絕對領導地位已經明顯松動,像家電業、汽車製造業、建築重工製造業、日化製造業等諸多行業的國內市場領軍企業相繼淪陷,或者被收購,或者被控股,或者被逼引入外部資本,或者被逼入破產邊緣,或者被清洗出局。

由此可見,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獲得了很多機會的同時,也失去了許多。正是在這樣一種日益殘酷的市場環境之下,一批未來的卓越中國企業才可能真正在烈火中實現鳳凰涅磐。如果沒有這樣一種逆境,中國本土企業的內動能未必能發揮到極致,甚至是國有企業更加依賴政府壟斷資源生存、而大型民營企業的運作更加老式國有化,企業運營日益沒有作為的動能。如果我們的企業和企業家,沒有了這樣的動能,一直處於順風順水的環境,將會導致它們競爭力更加脆弱,更加依賴政府的力量,才能獲得生存,小富即安和求穩平庸的經營思路,如何能夠開出燦爛的嬌艷鮮花?所以,我比任何人更加歡迎冬天的到來,以激發更多有自我反思意識的中國企業家勵精圖治。

筆者認為,如何融入全球化競爭時代,已經是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必須思考的重大課題。以此為出發點,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和培養以下幾種力量:

一、必須相信和構建戰略的力量

在國內企業界,往往流行類似「計劃不如變化快,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樣的觀點。筆者認為,在賣方時代和機會主義流行的時代,這類觀點有極大的存在空間,很多人就是依靠敏捷的商業洞察力捕捉到了機會,並以此為基礎建立起了自己的根據地。

但是,花無百日紅。賣方時代早已經成為過去,機會主義的成功機率又是那麼微渺,以經營為導向的企業和企業家,必然要與這種思路保持足夠的距離。通常情況來講,我們在某個行業,或者是某行業的某品類里經營多年,必然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和能力,機器、設備、人才、客戶等資源都是圍繞它而形成,這也是企業逐步形成的核心競爭能力。相當一部分企業和企業家,卻往往對眼前的微利保持無奈,甚至經常是一山還比那山高,總想尋找更好的產業。殊不知,在你不熟悉的領域,有更多的對手在等著你,他們或者擁有獨特的技術或網路,或者是完全輕裝上陣,你並不比別人更有優勢,過去的成功經驗,並不代表會適合全新的領域。

可惜,太多的中國企業家,太迷信自己的能力,太迷信過去的經驗,甚至太迷信現有團隊的力量。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史經驗來看,盲目多元化的企業,往往都以失敗告終。戰線拉得太長或戰線拉得過寬,都會導致企業資源吃緊。

「不熟不做」仍然是企業經營和戰略思考的金科玉律。當然,戰略所指,不僅僅指產業選擇,而且也指公司運營的大政方針。至今,許多年銷售達到幾十億元的企業,甚至沒有真正的戰略體系,只有戰略口號,且沒有考核機制來監督戰略的實施。

按照上兵伐謀的思路,國際企業很快就可以兵臨城下,甚至不戰而屈人之兵。因為中國企業雖然大,但大部分是無頭的蒼蠅,不知道自己未來的機會和增長點在哪裡?更不知道誰是自己的競爭對手?以此等水平抗衡,或許可以逞匹夫一時之勇,卻終難逃脫失敗的命運。

因此,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都必須把戰略擺到案頭上,天天去思考一下,與公司的高層管理團隊和外部智囊多多探討什麼是戰略,企業的戰略是什麼,企業的未來在哪裡?這是決定生死存亡的問題,我們能夠不重視嗎?

二、必須真正發揮管理的力量

關於管理,很多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在企業的運營實踐中,是否每個人都尊重並服從管理,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就中國企業家的特性而言,大部分都是率性而為的。他們甚至認為,企業里有這么多框框條條,如何會有效率?如何可以創造利潤?譬如,明明已經明文規定並頒布生效了的,卻由於個別人的求情或申訴,而且不與有司部門進行溝通討論,往往讓公司規章制度形同虛設。

沒有管理的後果是什麼?企業的運營是依靠人治的思路,而不是依靠法治的思路。所以,作為企業里的管理者,在工作上,並不一定擁有職位賦予的領導權。尤其是有些資歷較長的員工,眼裡沒有直接上司的概念,只有老闆,而老闆往往又不通曉實際情況。如此,這些老員工就總是以前怎麼操作,現在也必須操作。如果改變了操作思路,馬上就進行抵觸。很多部門的管理,基本是有業務的時候,就有事;沒有業務來的時候,大家就各行其是。沒有一點主動的意識,只有被動地完成業務。長此以往,部門績效如何能夠提高?企業整體的績效又如何提高?

很多企業的內部管理,甚至沒有年度計劃和月度計劃,即使有這些計劃,也只是給上級看看的,沒有部門來進行審核和考量的。這樣,一年到頭,哪有什麼績效可以總結?

真正的管理力量,來自於制度、流程、機制、職位、職責、職權,而不是資歷和經驗。所以,作為企業管理者,我們都應該思考什麼是真正的管理?我們的管理是有效的嗎?我們的管理者是稱職的嗎?我們尊重的管理規律嗎?

不依賴法治的管理,其內部運營必然會亂成一鍋粥。大家好象都做了事,好象又都沒做事,誰是誰非說不清,干多干少誰也道不明?真是一本糊塗案,如何能基業長青?放眼歷史,哪一個成功的組織,是靠讓自己非常而從亂中取勝的?

三、必須堅信核心價值觀的力量

決定企業和企業家的存在以及長期的存在,絕對不是商業手腕有多麼高明,而是因為核心價值觀的力量。放眼國內企業,大部分都在做企業文化,但大部分都是在做一廂情願的官方文化裝飾,都是虛偽的文化。價值觀的力量,在於滲透中每一個組織成員中,並且成為他們思考和行動的指南。如果只是把一些有價值的觀點貼在牆上,甚至像和尚天天念經一樣念,也並不能對運營起什麼促進作用。

沒有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是可怕的,有核心價值觀卻不能堅持的企業是可悲的,一直不相信價值觀的企業則會很容易破產的。真正的商業文明,並不是建立在對財富和金錢的崇拜上,而是建立在核心價值觀的尊重和遵循上。

大家可以看看不遵守核心價值觀的後果什麼?某些企業為賺錢常常短斤缺兩,某些企業為賺錢以假充好以次充好,某些企業為賺錢甚至不顧客戶生命安危,某些企業為賺錢官商勾結,某些企業為賺錢重利不重義,某些企業為賺錢不擇手段,某些企業為賺錢一直欺騙公眾。談到這些行為,很多人有很多理由,譬如,如果不這樣干,企業就會垮,或者是員工發不了工資,或者是什麼什麼,等等。為什麼跨國企業到國內市場,不適應這環境?就是因為很多企業不遵守市場規則,不懂得敬畏什麼?一切以利我為中心,從不考慮公平、公正和道義等問題。

筆者認為,沒有堅守社會認可的核心價值觀,企業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品牌聲譽;沒有堅守社會認可的核心價值觀,企業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顧客服務意識;沒有堅守社會認可的核心價值觀,企業就不可能長久生存下去。

四、必須時刻做好革新的准備

治企之道,猶如治軍治國之道。沒有一勞永逸的管理體系,也沒有永遠不過時的管理觀點,更沒有永遠不過時的管理工具和管理者。所以,我們必須抓住經營企業的核心命脈所在。

作為中國的企業家,應該掌握點現代財務知識。重點是讀懂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這三個表反映了企業的真實狀態。當然,前提是,必須要用真實的財務報表來分析。如果可能,最好還能出一份有價值的人力資源財務報表。

企業經營的根本,就在於資源的有效運用和價值最大化。以此為前提,時刻審視企業內部資源的變化,並及時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在此,筆者也希望中國企業家們不要滿足於日常的那些迎來送往之中,更不要被那些奉承所麻醉,一定要成為企業里最清醒的人,因為企業是你在經營,所有的責任都將由你來承擔。如果你經營的企業,不能正當合法地賺取利潤,肯定會被所有人拋棄,而你是最大的責任者和受害者!為了保證企業的健康運營,你有必須在遵守規則和核心價值觀的前提之下,時刻進行經營革新!

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融入全球化競爭的時代,是一個意義深遠的課題,本文結合四個方面來談了筆者的觀點。確實,從近年來所發生的黑煤窯、問題奶粉等諸多典型商業失敗案例來看,尤其是諸多由商業丑聞引發巨大社會問題的案例來看,甚至從中國企業舉步維艱的事實來看,我們的企業和企業家們是應該深深思考了。

如果我們還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的民族,還認為自己是最靈活而不需要遵守規則和核心價值觀的話,那麼,我們的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在不遠的將來,市場還會給我們多少可以生存的席位?

最後,筆者依然相信,企業的失敗,不是外因引起的,而是內因引起的。在此,筆者也希望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多思長效治企之策,用心卻鑄就卓越的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吧!

2. 中國在國際上有什麼拿得出的產品

韓國和日本雖然是小國,但他們確實有產品在世界上鼎鼎有名,像韓國的三星電子,LG,現代汽車,起亞汽車;日本有著名的索尼,松下電器,三洋,汽車有世界第一的豐田,還有本田,日產汽車。而中國在世界上真的沒有一些令人尊敬的企業,赫赫有名的也只是那些國企,例如中國移動通信,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石化等等,民營企業好像沒有那麼有影響力的,提到中國產品,就是廉價的代名詞,在有些地方甚至有人抵制中國產品。樓上所說的HTC是台灣的,也是近幾年靠做android手機出名的。另外聯想電腦也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在變形金剛中出現,也只是聯想集團花了大價錢做了廣告,國外根本沒有多少人用,他們比較喜歡蘋果,IBM,DELL,SAMSUNG的比較多,能上變形金剛並不代表在國際上出名,正是不出名才要做廣告,在變形金剛中也出現了TCL和美特斯邦威,你能說他在各自的領域都在世界上有影響嗎?電子領域有三星電子,服裝行業有耐克和阿迪達斯,他們只不過在中國比較出名罷了,國人引以為傲的海爾集團在國際上落後三星一大截,他們做的主要是白色電器,根本掙不到錢。中國現在沒有拿的出手的產品,不過我相信隨著中國的發展,以後一定有的!ps:宏基和華碩也是台灣的,台灣畢竟還沒有回歸,就算回歸了,宏基和華碩也不能叫世界出名!

3. 企業家在中國經濟中有什麼作用

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

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優秀企業家在市場競爭中迅速成長,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斷涌現,為積累社會財富、創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強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激發企業家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依法保護企業家拓展創新空間,持續推進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將創新創業作為終身追求,增強創新自信。提升企業家科學素養,發揮企業家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重要作用。

(3)中國企業家在國際上能做什麼擴展閱讀:

企業家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原動者」,也是市場機制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推動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動力」,也一定來自於這些民間資本者群體。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和民間資本者群體已經無可爭議地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民營企業家和民間資本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相對於公有制經濟體系內的其他經濟成分和生產者,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也離不開民營企業家和民間資本者群體的發展和壯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家(企業的最高管理者)

4. 中國企業家對外投資對我們國家有什麼好處

好處: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2、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3、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各國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基礎是比較利益和比較優勢。
4、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5、增加財政收入,提高國民福利水平國際貿易的發展,可為一國政府開辟財政收入的來源。
6、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5. 曾被評為傑出社會企業家的俞敏洪,他對社會究竟做過哪些重大的貢獻

社會企業家即「為理想驅動、有創造力,質疑現狀、開拓新機遇、拒絕放棄,構建一個理想世界的人。」社會企業家是用商業的眼光來看待社會問題,用商業的規則去解決問題,他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盈利。社會企業家多為社會公益組織的發起者和經營者,例如為印度流浪兒童創設24小時救援熱線的傑魯,為南非艾滋病人建立看護網路的霍薩,為巴西貧苦牧民架設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羅薩。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9-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6. 企業國際化包括哪些內容基本觀點是什麼

國際化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必修課,這在幾年前幾乎是不可思議的。那個時候,國際化只是個別人的事情,與大多數企業無緣。人們看到更多的是外國企業走進來,而不是中國企業走出去。但是,今天不同了,好象猛然之間,我們發現一批中國企業已經踏上國際化征程,更有一批企業厲兵秣馬磨刀霍霍。

一說到國際化,人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一邊是大企業的老總們大談國際化的理想和戰略,一邊是國際化專家學者諄諄告誡當心陷阱。這其實反映出走出去之初中國企業乃至整個社會對國際化的陌生。這其實也是正常的,畢竟,當我們的企業家面對「你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贏利嗎?」這樣的追問時,心裡並不是那麼有底氣。

的確,能否在短時間內實現贏利,考驗著中國企業家的信心。在大多數時候,不能在短時間內贏利,可能就意味著國際化中途夭折。對於整體實力不夠強的中國企業來說,剛剛開始的國際化正是需要全方位投入的時候,投入的很大一部分從國內市場贏利得來。而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是,中國企業國內市場的贏利能力並不強。因此,能否對海外市場形成持久支持,是一個問題。以剛剛躋身世界500強的海爾為例,其國際化戰略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走高端路線:從高端市場(如美國市場)做起,產品同樣定位於高端。這樣的定位,讓海爾必須有能力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承擔國際化帶來的虧損。但是,我們看到海爾的國內贏利能力並不強,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很難對國際化形成持久支持。

事實上,中國企業國際化面臨的不僅僅是能否在短時間內實現贏利的問題。就品牌而言,中國企業同時面臨兩大品牌瓶頸,一是企業品牌瓶頸,一個是國家品牌瓶頸。所謂「企業品牌瓶頸」,很容易理解,那就是企業自身的品牌形象尚不能對國際化形成有效支持,中國品牌從全球來看,大多數屬於「國內品牌」,還沒有上升到「全球品牌」的高度,影響力基本上局限於國內市場,對海外市場沒有多大影響力。所謂「國家品牌形象瓶頸」,也不難理解。雖然近年來中國政治、經濟影響力有很大提升,但是,中國在全球的形象仍然是「大而不強」。這個形象的形成,尤其和中國對世界技術創新貢獻比較小有關。事實上,中國出口到海外的產品大多數屬於勞動密集型產品,這樣的產品結構更加強化了他國消費者對中國國家品牌形象的不良印象。「國家品牌形象」對企業國際化的影響,許多人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過去,大家認為只要企業形象好就夠了,現在看這種觀點是不全面的。企業形象對市場的影響是直接的,國家品牌形象的影響是間接的。為什麼幾乎所有的中國產品都只能在美國低端市場銷售?難道所有中國產品都沒有人家的好嗎?非也,是中國國家品牌形象不濟,造成美國消費者普遍對中國產品存在偏見。企業品牌形象和國家品牌形象「雙弱」,致使中國企業開發美國等高端市場十分困難。這也就是為什麼海爾在美國苦苦奮鬥了幾年,仍然難以獲得大的突破的很重要原因。

但是,我們是不是因此就可以得出「海爾應該退出美國市場」的結論呢?顯然不能。因為判斷一個企業國際化是否成功,有一套完整的標准,能否在短時間內實現贏利,只是這套標准中的一個,甚至一個都算不上。一般來說,一個成功的國際化企業,必須同時滿足三大條件:第一,這個品牌必須建立穩定的國際影響力;第二,其全球市場地位必須處於持續強勢局面;第三,企業必須做到在一個相對長的時間內持續贏利。同時符合上述三大條件,這個企業才能稱為國際化企業。當然,這三個指標是一個框架式指標,或者叫母指標,還有一些子指標也很重要,比如,企業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隊伍,要實現從產品輸出到資本的跨越等等。

中國人有時候特別不可思議,他們可以容忍一個企業的老闆在經營國內市場時不把贏利當回事兒,卻絕對不可以容忍老闆經營海外市場時出現虧損。在大多數中國人看來,如果企業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海外市場的贏利,這個國際化就一定是失敗的。這無疑是一個過去簡單化的看法,是對國際化缺乏深刻認知的表現。這種情況類似於大多數人看跳水比賽,運動員的空中姿勢是否到位他們不在意,只看這個運動員水花是否壓得好。

事實上,同為虧損情況也不相同,一種是經營性虧損,即經營不善造成企業虧損;一種是戰略性虧損,即虧損在預期之中,企業領導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備,並為虧損准備了代價。對於戰略性虧損,我認為有兩個代表性的例子特別值得一提。一個是TCL。和湯姆遜彩電業務合並之後,許多媒體問李東生如何面對虧損,李的說法是爭取「18個月實現贏利」。換言之,李東生已經做好2005年底之前虧損的准備了。但是,仍然有人對TCL2004年可能不太好看的年報念念不忘,好象TCL的國際化出現了什麼大問題似的。但是,和人們疑慮重重形成強烈反差的是,TCL高層表現得很輕松,在他們看來,和湯姆遜、阿爾卡特合作,承擔一定的虧損和上學要繳學費是一個道理。TCL高層關注的是,兩個企業的合並重組,能否融合出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文化,只要文化融合順利,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另一個例子是LG。這個企業執著於國際化罔顧能否贏利,簡直到了瘋狂的地步。1993年,LG正式進入中國,但是,到2004年仍然未能實現贏利。但是,虧損並沒有讓LG對中國的國際化望而卻步,其對中國的投資和開發力度反而越來越大。如果以我們通常的觀念來衡量LG的話,應該說LG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國際化失敗者,11年的虧損不是任何企業都能接受的現實,但是,LG接受了。為什麼?答案很簡單:中國是一個大市場,對這個市場的任何投資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因此,承受十年虧損而痴心不改,表現出這個企業的遠見性。

如果以這個道理看海爾,我們同樣認為海爾今天的虧損,並不能成為我們否定它國際化的理由。

概括看來,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贏利風險。目前,走向國際市場的中國家電企業,能夠實現贏利的不多,尤其那些已經走到資本國際化階段的企業,能夠實現贏利的更是少而又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國際化的資金補充如何保證?對於企業確實是一個問題,畢竟企業國際化必須建立在自我造血機制之上,靠輸血生存的國際化不是長久之計。

二、品牌風險。品牌形象對於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品牌支撐的國際化不可能長久。但是,在外國強勢品牌已先期進入並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情況下,中國企業作為國際化的遲到者的發展空間是十分有限的,中國品牌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下生存發展?無疑是一個嚴峻考驗。

三、策略風險。目前,中國企業開發國際市場的策略往往是「營銷第一,產品第二」,對營銷策略的重視明顯大於對產品的重視。這樣的策略與大多數國際巨頭的策略是不大一致的。這樣的策略,能否保證企業國際化的持久性,也是一個問題。

總之,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旅途不會是平坦的,要做好面對各種風險、困難和挑戰的准備。事實上,中國企業家們正在建立這樣的觀念。

現在,人們習慣說這是「WTO時代」,那麼,什麼是「WTO時代」呢?我想,WTO時代最顯著的標志應該是全球市場一體化。過去,中國企業心中的最高目標往往是打下中國市場,但是,現在不同了,時代要求中國企業必須建立全球視野,把中國市場作為全球市場的一部分來考慮,在謀劃中國市場的時候,就想到未來的全球市場。也許大多數中國企業暫時沒有這個實力,但是卻不能沒有這個觀念。

對於中國企業來說,走出去既不是紅毯鋪地,也不是處處陷阱。是成功還是失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企業戰略是否得當。

來源:《銷售與市場》雜志

7. 阿里巴巴在國際上有多大的影響力,在國外是什麼樣的地位

對於阿里巴巴我想在座的各位沒有人是不清楚的,我記得小編我在上初中的時候便開始接觸阿里巴巴了,當時還不知道阿里巴巴是一個什麼,只是知道它有一個淘寶網站,在上面你可以買到許多你想要的東西,而且可以快遞到你的家裡,後來又推出了天貓,這兩兄弟可以說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可以不在用去線下購買東西,在網上便可以進行購買。

而且就小編我所知道的,馬雲應該是中國的企業家之中,在海外所擁有的影響力是最高的,在這些年當中,阿里巴巴橫空出世,出現在世界人們的眼中,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不可思議的東西,一躍成為了世界互聯網巨頭之一,而且阿里巴巴在金融,支付,影業以及大數據等等都有涉及,所以說不管你信或不信,阿里巴巴在國際上的地位仍舊不可小覷。

閱讀全文

與中國企業家在國際上能做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