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企業國際化之路受哪些因素影響
1.企業自身發展階段
2.企業自身發展方向/策略
3.企業的比較優勢及財務優勢
4.中國本土的政策影響
5.中國本土的財政補助
6. 目的地國的各種政策和稅費的影響
7.人力資源方面的影響
8.企業國際化經驗的多寡
9.企業所處行業的專業性影響
大致這些。還有一些細分的因素要看具體個案了。
B. 如何讓本土品牌走向全球化
1、在國際化戰略中,品牌的國際化是國內企業繞不過去的門檻兒。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Made in China」應該不僅僅是價格低廉和質量粗糙的代名詞,也不應該是低成本勞動力聚集的「血汗工廠」的象徵。國際化品牌是什麼呢?現實一點說,對於中國國內企業,無非就是尋找一個在國際市場上增加自身產品價值的形象,產品還是那個產品,換個品牌就極有可能使價值翻番。
2、實際上我們正在被各種各樣的國際化品牌包圍著,它們代表著統一的品質、全球化的服務和不斷的技術創新。某種意義上講,品牌就是對商品價值的一種承諾。在國內企業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化品牌的塑造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目前不少企業正在摸索嘗試,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對自己企業來說更為有效的路徑。
3、品牌國際化的三種路徑 :
繼收購德國白電品牌施耐德(Schneider)之後,TCL集團又間接收購了美國Govedio公司。TCL計劃在歐洲市場使用施耐德品牌進行銷售,在美國市場,將會用Govedio的品牌來銷售。加上TCL自有品牌和最近並購的樂華品牌,TCL旗下已經擁有TCL、樂華、施耐德和Govedio四個品牌。TCL的品牌戰略非常明確,即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針對不同的營銷區域、不同的消費者結構層次積極開展多品牌市場戰略。
「施耐德」是德國一個歷史悠久且很有實力的品牌,適逢該公司因財務問題而需要清盤,TCL便抓住機會收購其資產及品牌。TCL在越南以「TCL」品牌生產和銷售,而在德國則沿用「施耐德」品牌,仍然使用施耐德原有的銷售渠道。施耐德這個品牌還可以將TCL帶進歐洲的通信、信息等領域,這比他們重新在那裡推廣自己的品牌顯然要快捷許多。
當TCL選擇在國際市場上收購當地品牌進行運作的時候,海爾則選擇了另外一種品牌戰略,在全球各地推出「海爾」(Haier)這一統一的自有品牌。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這樣詮釋其國際化品牌戰略:「收購一個世界名牌或者一個區域性名牌,對海爾來說會節省一點力氣,但是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什麼?那就是海爾所支付的收購費用中基本上都是無形資產,很少是有形的,最後,海爾還是在做別人的品牌,根本無法樹立自己的品牌。」在海爾未來的版圖中,將在全球各地推出「海爾」這一統一的自有品牌,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強大的海爾全球帝國。
對於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尤其是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投資建廠,多數人想到的是風險,但張瑞敏有著不同的見解。他認為,到美國設廠的風險是創造世界名牌過程當中的風險,「是在尋求發展機會當中的風險,繞過這個風險,可以成功,可以獲得新的經驗,使我們不斷地成長,好像是經過一次涅磐。但是不到美國設廠的風險則是必死無疑的風險,就是你不可能走出去,永遠不可能長大」。
有人說基於成本因素考慮,美國人都到中國設廠,海爾憑什麼要到美國去呢?張瑞敏認為,海爾走出去的目的,同那些跨國公司「走進來」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創世界名牌。不同的是,跨國公司到中國的目的是從全球戰略布局的角度,完善其全球品牌體系。海爾到美國設廠是為了開創自己的品牌體系。張瑞敏認為,如果不在海外樹立自己的品牌,海爾最終只能停留在替國外品牌做OEM的階段,替國外品牌打工,只能維持生存。樹立國際化品牌到底要什麼?要的就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因此,相對於跨國公司而言,海爾海外創牌的路註定要面對更多的坎坷。
格蘭仕在國際化的品牌運作上則選取了與海爾和TCL不同的戰略,「不強求在海外市場做GALANZ牌子,重在格蘭仕製造」。這是對格蘭仕國際化品牌戰略的最好詮釋。這種模式與台灣的製造型企業如出一轍——以OEM形式賺取製造利潤。格蘭仕的企業定位是做全球名牌家電生產製造中心,給國際知名品牌做OEM,正是這一定位的體現。格蘭仕的這種戰略裡面還有一個應對反壟斷的考慮。他們曾經在阿根廷吃過這種虧,當格蘭仕自有品牌在當地的市場佔有率突破70%時,遇到了反壟斷問題,結果只能眼睜睜地放棄花了四五年心血打下的江山。為此,格蘭仕決定降低自有品牌在國外的佔有率,通過OEM的方式,以提高產品的佔有率來曲線佔領市場。格蘭仕優勢主要集中在製造成本上,但成本優勢不能給它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後續動力。今後幾年格蘭仕的國際化的品牌戰略則是自營品牌與OEM貼牌相配合,利用國際知名企業的品牌、銷售及服務網路等資源,把自己的產品成功地打入國際市場。這樣,格蘭仕不僅可以巧妙地避開市場開拓、固定資產投資等風險,贏得一定的利潤空間,而且能實現全球市場的低成本擴張。
4、國際化品牌的終極實現
對於國內的企業來說,不論海爾,還是TCL和格蘭仕,最大的挑戰還是如何在一個強敵環伺的陌生市場環境中,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畢竟它們存在的歷史也不過十幾年,向海外發展也是近幾年的事情,與GE、惠爾浦、西門子等百年老店相比,顯然很難向海外的消費者訴說自己的品牌價值。這樣的難題,其實豐田、索尼和三星等日韓企業也都經歷過,最終它們還是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強勢品牌地位。
從跨國公司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來看,建立統一的全球化品牌是SONY、西門子、松下等企業的品牌路徑。相對而言,快速消費品和日化用品適合採用「多品牌」策略,一個根本原因是這些產品類別本身生命周期很短。而對於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來說,產品生命周期很長,更適合單一品牌(綜合性品牌)策略。從全球家電業品牌應用實踐來看,跨國公司很少採用「多品牌」策略。例如LG、SANYO、SHARP的冰箱、空調、傳真機、洗衣機、彩電等都使用統一的品牌。同時,消費者對洗衣機、彩電、音響等家用電器品牌產生信賴感,都可以歸結到一個共同點,即對基於這一共同品牌在技術、品質上的認可。也就是說,一個品牌在技術、品質等方面為消費者接受是最重要的。去年,世界著名的家電品牌——艾默生將原有的幾十個品牌砍掉了三分之一,而松下電器在實行了多年的雙品牌戰略之後,選擇了單一的綜合品牌Panasonic。
5、品牌集中的原因是anasonic和National兩個品牌經常會混淆用戶的概念,讓消費者搞不清它們跟松下的關系,大大分散了品牌資源,不利於增強其整體競爭力。因此,松下決定使用Panasonic作為全球海外市場統一的品牌商標。全球家電業的領導性企業之一伊萊克斯最近也加快了品牌集中的戰略。伊萊克斯在全球收購了400多家企業,大約有22個品牌,但在亞洲市場只有伊萊克斯一個品牌,不實行多品牌戰略。伊萊克斯的多品牌有其歷史的原因,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市場已經很成熟了,伊萊克斯要想擴大自己的實力,就必須收購一些市場上有名氣的公司,被收購者品牌知名度很高,有必要保留下來。現如今伊萊克斯在歐洲的品牌太多,這樣會削弱主流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從這些由多品牌戰略轉變成單一的綜合性品牌戰略例子來看,綜合性品牌有著不可阻擋的魅力:可以節省大量的廣告費用;利於集中所有資源全力塑造一個大品牌;增強綜合品牌的美譽度、知名度和聯想度,使企業顯得更專注和專業;綜合品牌下的單一產品的市場狀況會反哺其他產品的市場狀況。
惠而浦、SIMENS等品牌進入一些新興市場的操作手法跟TCL很類似。比如SIMENS在進入中國市場以後,先是收購了揚子冰箱,然後在一段時間內沿用「揚子」的品牌,當把揚子品牌路線越做越窄的時候,SIMENS隆重推出了自己的品牌。這種多品牌策略的實質是先施行「跨國品牌本土化」,然後再逐步走向「跨國品牌全球化」。
6、目前TCL所採用的策略就應該是這樣的一個道路:短時間的「多品牌策略」只是一個過渡,這可以讓TCL在短期內進入發達國家的市場,有「低成本運作品牌」的效應。可以避免市場准入、減少稅收負擔、拉近與當地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等。然而,隨著時間的轉移和市場開拓的需要,為與TCL的「跨國品牌全球化」的市場目標相一致,TCL應該還是會採用單一的品牌。可以肯定,樂華、施耐德、Govedio在未來一段將繼續存在,TCL可以利用這些品牌在不需要追加更多投入的情況下低成本地進入一些特定的市場和渠道,在短期內即可以獲取更多的利益。
格蘭仕目前在國際市場的品牌戰略則是OEM策略,這跟格蘭仕自身的狀況以及格蘭仕的品牌戰略有很大關系。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也是一種過渡性的品牌戰略,這種戰略目前也在格蘭仕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它正從單一的OEM策略逐漸走向OEM和自有品牌戰略相結合的路線。
在國際化的品牌運作上,海爾代表了國內企業未來的方向——從一開始就立足建一個全球性的品牌。提到中國產品,價格便宜、質量次的印象深深地印在歐美人的心中,跟過去的日本產品在美國的遭遇一樣。為了使產品取得合適的價位,海爾就必須不斷改進產品質量,這樣有助於他們改進自己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因此,海爾從一開始就樹立品牌知名度入手,試驗田就在歐美發達國家,建立自己的統一綜合品牌,起點很高。這其實也意味著,它在短期內很難收到回報。
國內企業目前的幾種國際化的品牌策略不管是「曲線救國」還是走「捷徑」,都與其整體的國際化戰略緊密相連。而一個強大的國際化品牌的樹立,背後是強大的研發、製造和市場運作能力的支撐,最終的國際化品牌來自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7、品牌國際化是指:使品牌稱為國際品牌、既: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的品牌的努力。
8、國際品牌一般有以下三個特徵:
1)品牌歷史悠久,有的在本國有著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
2)經常能引領業界的發展方向;
3)有支撐該品牌的專家、大師或團隊。
9、品牌國際化常用方式有兩種:
一是國內生產,但產品銷往國外;
二是在國外也設立分公司,實現全方位的擴張。
第二種方式是世界著名大公司最常用的。有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甚至自己並沒有生產能力而轉嫁給一些當地生產成本很低的外國公司。這樣它仍然可以享受到自己品牌的大部分收益。象耐克公司即是如此。
但是,要想在全球范圍內營造一個品牌,困難將是巨大的。每一個競爭對手,尤其是本國的競爭對手都會對外來的入侵者高度敏感。此外,不同國家之間在語言、信仰、生活和消費習慣方面會有很大的不同,產品的特性和價格也會有很大的不同,這就增加了品牌國際化難度。
因此,品牌必須與當地具體情況相結合,即實行本土化。建立一個品牌如果 不考慮當地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特徵,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諾基亞在這方面就做得較好,它的產品總是不斷變化以適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在跨國公司的經營策略中,產品生產以及營銷的本土化是一個特點。利用著名品牌的暈輪效應,在海外子公司生產同類的產品,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動力資源,使得成本大大降低,產品競爭力將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10、品牌不是一下就能打造出來的,需要有扎實的品牌架構和平台。只要不怕失敗,堅持走自主品牌之路,相信中國很快就會有世界級的自主品牌出現。
作者陳一枬為威漢環球營銷機構的創辦人,現任大賀中國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生於香港,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擁有20多年的廣告經驗,是精信中國的開拓者,美國艾菲獎評委,中國廣告協會公司委員會副主任、香港廣告商會主席。
C. 如何理解「國際化」對於品牌戰略的影響呢
摘要: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競爭國際化的格局,我國品牌無可逃避的捲入這場品牌競爭中,如果不競爭必然面臨淘汰,其品牌國際化問題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從我國品牌國際化的現狀出發分析我國大部分品牌都存在的品牌邊緣化,競爭力不強,品牌保護意識薄弱等問題,國際品牌的發展歷史,我國品牌如何從中學習其經營之道,指出我國品牌的不足之處與改正方法,我國品牌之所以不如他國品牌的原因,邁向國際市場的障礙在哪裡,我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進行一一闡述,我國品牌面臨的新發展和新環境。
本文對品牌國際化對我國的影響給出相應對策。1、中國品牌的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大力提升;2、不要刻意地和有意識地去渲染自己品牌的中國背景;3、加強企業的本土化經營與管理,學習國際品牌公司的運作模式;4、樹立企業全球品牌意識,提高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5、建立專業的品牌人才培育機構;6、對於政府而言繼續加大扶持企業"走出去";7、對於企業而言,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產品研發水平,建立暢通的國際銷售渠道;8、政府制定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環境,重點從知識產權上來保護中國的企業;9、企業要樹立全球品牌戰略意識,具體操作與規劃同步進行。
關鍵詞 品牌國際化 影響 對策
目錄
摘要
ABSTRACT
1引言-1
2什麼是品牌和品牌國際化-1
3我國品牌建設和國際化的現狀-2
3.1我國品牌建設的現狀-2
3.2我國品牌國際化的現狀-3
4品牌國際化對我國品牌的影響-3
4.1品牌國際化對我國品牌的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更大的要求。-3
4.2品牌國際化中國品牌贏得國際消費者的信任有較大的影響-4
4.3跨文化因素阻礙中國品牌國際化-4
4.4品牌保護意識淡薄使我國品牌被國外搶注商標-5
4.5品牌國際化對我國品牌建設和管理人才能力要求高-5
4.6品牌國際化大環境下要求我國品牌也必須大膽走出國門-5
4.7品牌國際化要求我國品牌提升產品研發能力-6
5品牌國際化環境下中國品牌發展的對策-6
5.1中國品牌的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大力提升-6
5.2不要刻意地和有意識地去渲染自己品牌的中國背景-7
5.3加強企業的本土化經營與管理,學習國際品牌公司的運作模式-7
5.4樹立企業全球品牌意識,提高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8
5.5建立專業的品牌人才培育機構-8
5.6對於政府而言繼續加大扶持企業"走出去"-8
5.7對於企業而言,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產品研發水平,建立暢通的國際銷售渠道-9
5.8其他對策建議-9
6結論-10
參考文獻-11
致謝-11
D. 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的有哪些主要挑戰和障礙
一 產品的國際化競爭沒有技術創新
二 國家產業政策沒有可促進產業升級的一套方案
三 中國企業通病是大二不強,自身抗風險力差。
四 和發達國家比,我們技術,管理等軟體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五 貿易壁壘,高技術門檻等
E. 為什麼中國沒有一個國際名牌!
一、中國企業品牌的現狀與主要問題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企業品牌從無到有,成績是明顯的,但是,從總體情況看,我國的品牌建設不理想。2003年8月8日,美國《商業周刊》刊登的世界著名品牌咨詢公司公布的2003年度世界企業品牌排名100強中,美國占據了62個席位,日本佔7個席位,法國佔7個席位,德國佔6個席位,英國佔5個席位,義大利佔2個席位,而佔世界人口1/5的中國,仍榜上無名。2005年,由世界品牌實驗室評選出的《世界品牌500強》的排行榜上,美國249席,佔49.8%;法國46席,佔9.2%,位居第二位;日本45席,佔9%,排名第三;而中國只有四個本土品牌入選,僅佔到0.8%,而且排名比較靠後。海爾名列第89位、聯想名列第148位、央視名列第341位、長虹名列第477位。和當代世界品牌相比,我國的企業品牌存在三個明顯的差距:
第一,品牌的價值低。根據北京名牌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的評估,2004年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前6名是海爾、紅塔山、聯想、五糧液、一汽和TCL,其品牌價值分別是616億元、496億元、307億元、306.82億元、306.65億元、305.69億元。而根據英國國際品牌咨詢機構(Interbrand)公司公布的評估結果,2004年,世界最有價值的品牌前6名是可口可樂、微軟、國際商用機器、通用電器、英特爾和迪斯尼,其品牌價值分別是673.94億美元、613.72億美元、537.91億美元、441.11億美元、334.99億美元和271.13億美元。二者相比,價值差距分別達8.7倍、10倍、14倍、11.5倍、8.7倍和7倍。
第二,品牌的產業規模小、質量水平不高、出口能力弱。2005年,進入世界評價體系的品牌銷售規模平均為23.59億美元,而我國60個著名品牌的平均銷售規模只有3億元人民幣,出口總額佔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只有6.75%。
中國品牌出口能力弱的重要原因是產品加工質量不過關,產品達不到國際質量技術標准。在國內,2005年亡半年,全國各地消費者的投訴中,質量問題投訴受理總數為5756件,佔全部投訴受理總數的83%。在國外,中國很多產品目前還達不到國際質量技術標准。國家標准委調查顯示,截至2001年底,中國已制訂國家標准19744項,其中只有8621項採用了國際標准和國外先進標准,僅佔43.7%。在上萬個國際標准中,我國仍有50%沒有採用。同時,在現有的世界標准中,中國真正轉化的標准也不過4.0%。
第三,品牌的科技含量低。有關研究資料表明,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其產品的科技貢獻率一般都超過60%,進入《金融世界》最有價值排行榜的品牌,其品牌價值中的科技含量平均超過78%,也就是說,這些品牌中「品牌價值」的絕對份額基本上集中在其科技含量上。而我國的企業品牌,其科技含量一般都很低,據統計,我國企業平均的科技貢獻率只有40%,科技成果產業化率只有3.0%,能夠形成規模收益的則只有20%左右。就全國整體而言,品牌價值中科技含量平均水平不超過35%。有關專家研究我國最有價值的品牌後發現,我國的品牌價值絕大部分來源於產品在中國市場上的佔有率,以及它們在中國消費者中的知名度,並且是依靠巨大的「營銷造勢」所製造出來的,而不是來自它們的科技含量和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
二、中國缺乏國際知名品牌的主要原因
1、企業方面的原因
(1)技術創新投入不足、創新水平低。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是較低的。資料顯示,本世紀初,我國的創新項目中,50.9%為本省新和本企業新,43.3%為國內同行業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項目只有5.8%;全新產品出口額占產業銷售額的比重只有3.3%。創新水平低的重要原因是創新投入不足。從資金投入看,國際經驗表明,企業研發經費要達到銷售收入的7.8%以上,企業才有競爭力;投入佔5%的企業只能維持生存,小於3%的企業很容易破產。國外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是較大的,一般國際著名高科技企業的研發投入都在銷售收入的10%以上,如美國孟山都為22%,微軟為17%,德州儀器為16%,愛立信為15%,瑞士諾華為12%,而中國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僅為1%。在國家層面上,2004年,研發支出佔GDP的比重,我國也只有1.36%左右,而日本是3.12%,美國是2.65%,德國是2.37%,法國是2.17%,英國為1.87%。從研發人員的投入看,本世紀初,我國2.4萬戶大中型國有企業中,從事研究開發的人員只有147萬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只有80萬人,平均每個大中型企業只有30人。但從國外看,每萬名勞動力中的研究人員,日本為109.3人,美國為73.8人,德國為60.3人,法國為59.6人,英國為54.8人。
(2)缺乏對品牌的有效保護。在國外,品牌的保護意識淡薄,我國很多在國際市場上有前途的工業設計和商標被國外公司搶先注冊了專利,產權落到了他人之手。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250多個商標被澳大利亞人搶注,200多個商標被日本人搶注,80多個商標被印尼人搶注,50多個商標被印度人搶注。其中包括「英雄」金筆、「紅塔山」香煙和「康佳」彩電等國內著名品牌。在國內,與外商的合資中沒有重視民族品牌的保護,我國一批有成長潛力的企業品牌被外商封殺。例如:當年我國家喻戶曉的「揚子」冰箱,在與德國西門子家用電器公司合資時,外方以9600萬元買斷了「揚子」品牌50年的使用權,結果還不到50年,「揚子」品牌就被人們遺忘了。洗滌行業中,美國的「寶潔」、英國的「聯合利華」、日本的「花王」和德國的「漢高」分別與我國最大的北京「熊貓」、四川「雙貓」、廣州「菊花」等合資後,合資企業將中國的品牌束之高閣,而生產的外國品牌產品「飄柔」、「海飛絲」、「潘婷」、「力士」和「奧妙」等,幾乎壟斷了3/4的中國市場。
(3)品牌危機管理不力。由於缺乏品牌危機管理意識與方法,結果使一些快速成長的企業品牌在突發的危機面前「折戟沉沙」了。例如,1994年,「三株口服液」面世後,企業成長極為迅速,很快成為了我國市場上的著名品牌。企業年銷售額達80多億,累計上繳利稅18億,擁有15萬員工。但在1996年,湖南常德的一位老人在服用「三株口服液」後,出現「三株葯高蛋白過敏症」,不治身亡。1998年,法院判三株向死者家屬賠償29.8萬元。判決結束後,20多家媒體報導,對三株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從1996年到1998年,「三株」有兩年的時間可以用來處理這個危機。遺憾的是,三株沒有一套有效地管理危機的程序和方法,兩年的時間仍沒能化解企業的滅頂之災。
F. 企業品牌國際化的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
大凡品牌強勢企業無一例外都擁有知名的國際化品牌,品牌的國際化是其品牌增值的重要原因。因此,已進行品牌整合的大型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時,應適時採取品牌國際化戰略。國際化品牌戰略的關鍵環節包括:品牌核心價值的打造和傳遞。品牌核心價值的形成,是企業通過長期品牌建設不斷積累取得的,並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企業在進行跨國經營時,有三種可能的品牌戰略:
一是針對每一市場建立不同的品牌,品牌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二是不同的市場使用相同的品牌名稱,但包裝、銷售渠道、品牌策略等完全不同;
三是全球使用統一的品牌形象。
注重品牌的差異化。品牌核心價值的重要內容就是向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國際化品牌更應如此。解決」中國品牌問題「。「中國品牌問題」是指在中國市場,國際品牌的價值遠遠高於中國本土品牌,而在國際市場,雖然中國的出口規模已躍居世界前列,但中國品牌卻依然默默無聞。專家認為:「中國品牌問題」的症結在於中國品牌在目標市場遭遇了文化瓶頸。所以,中國品牌進入國際市場中,實行本土化是克服文化障礙的有效辦法。
品牌整合和品牌國際化不是孤立的兩個概念,而是可以相互影響、彼此推動的。兩者的密切聯系體現在:
一方面,品牌整合是品牌國際化的基礎與必經途徑。品牌整合的目的是建立統一的品牌形象以做大做強品牌,沒有合理的品牌整合途徑,企業是不可能有效實施品牌國際化戰略的。因為國際品牌是適應全球顧客需求日益趨同要求的,為了能夠盡快佔領全球市場,企業首先要在全球建立一種統一的品牌形象。品牌整合管理最重要的是打造本企業的旗艦品牌,這是建立統一的品牌形象的必經途徑。只有打造了本企業的旗艦品牌,同時做大了自己的品牌,企業才具備與國際品牌進行競爭的實力。
另一方面,品牌國際化反過來又會促進品牌整合的有效實施。因為品牌國際化要求各品牌具有同樣的、鮮明的品牌特徵和價值觀,使用同樣的戰略原則和市場定位,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基本上相同,並盡可能使用相似的營銷組合。這就要求品牌經營者在國際化過程中具有整合的思想,為自己的產品建立統一的品牌形象。因此,在國際化進程中,擁有品牌的企業會逐步發現自己品牌的缺陷,從而不斷完善和清晰品牌層次,特別是強化企業的旗艦品牌,實現統一的品牌形象,以擴大在全球市場的影響范圍,使本品牌在國外的傳播更加容易和迅速。
G. 中國相關政策為何阻礙安利公司國際化進程
阻礙了安利公司國際化進程發展的政策因素有以下幾點:第一:剛進入中國市場定位有問題。第二:忽視潛在客戶群體的消費習慣或者說消費心理。第三:客戶群體比較小。眾所周知,安利產品是以高效、濃縮、高價著稱的。第四:很多做安利的人都說安利代理了多少萬種產品,銷售額上多少多少億元。
安利剛進入國內是以傳銷的方式進來的,(具體是不是傳銷方式,我不大清楚。但至少剛進來的時候是缺乏正面宣傳的)造成在普通大眾心中留下烙印:即安利等同於傳銷。打個比方:安利做的產品大多是日化產品,但是普通百姓的消費習慣是去商場、超市、批發行購買,真正接受那種上門直銷方式的很少。其二、普通百姓更願意分十次買10隻3、4塊錢的牙膏也不願意一下子買幾十元的牙膏,即使他們的效用是一樣的。這就是消費心理在使然真正願意花幾十上百元去買日用品的人還是比較少的,除非那少數有錢人外;日用品是普通百姓的常用品,中國還沒有富裕到那種地步,海南就更不用提了。
,安利是美國的;就算是在美國,它的銷售額也沒有沃爾瑪超市多。這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即使是在美國這樣發達的國家,普通百姓也不是非常介紹這種直銷的方式的。人們更願意去超市在眾多品牌中選擇自己喜歡或者習慣的產品,也很少去購買直銷產品。
H. 為什麼中國的高街潮牌做不起來
在中國的高階潮牌做不起來,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這些潮牌的宣傳沒有做到位,沒有傳播到國人的生活中,而且這其中有很多的元素不被大眾所接受,有一些元素過於超前,過於新穎,人們無法接受。
I. 中國品牌國際化面臨的問題
品牌國際化關鍵在於選擇一個合適的平台,下面以唐騰國際匯展中心為例說明:
唐騰國際匯展中心位於加拿大薩省的薩斯卡通市與里賈納的交通咽喉上,離薩斯卡通市只有十幾分鍾的車程,唐騰會展中心作為第一個面向北美市場的商品批發集散基地,匯聚了國際頂尖的品牌認證及商業品牌包裝機構,擁有14000家采購商,通過唐騰國際會展中心創建、包裝、提升和推廣的品牌,為中國品牌迅速走向國際化提供。
1.加拿大唐騰國際會展國際品牌認證與推廣地緣優勢加拿大唐騰國際匯展中心國際品牌推廣中心全球九大優勢, 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推廣平台.致力於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幫助中國的產品提高品牌附加值。專注做一件事,就是讓中國的品牌走向國際,領導世界。
2.開發商百德維爾公司舉辦大型商務和社會活動的優勢
依託由14000多家的采購商會和有數千基本會員的加拿大華人商會,以及與加拿大許多行業協會與組織建立有堅實的合作關系。在活動場地的選擇、布置與裝飾, 活動方案的策劃與實施,活動人員的召集與組 織,活動宣傳的保障與力度等方有數萬的基本會員,面具有絕對的人才和資源優勢,能確保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3.在加拿大直接為推廣客戶
和中加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建立有良好的 互信合作關系。直接做客戶在加拿大的全權 代理,既可以幫助客戶在加拿大快速落地生根,少走彎路,又可以充分利用和加拿大華人商 會現有的人才和資源,為客戶節省開支,及 時、方便、高效地處理有關事宜。
4.在加拿大為客戶提供專業的移民法律專家服務的優勢。
擁有加拿大皇家律師團隊,匯 聚了加拿大移民,地產,稅務,商標、合同、民事、刑事等方面的優秀律師。為加入唐騰匯展中心項目的企業提供全方位法律保障及服務。擁有加拿大皇家律師團隊,匯 聚了加拿大移民,地產,稅務,商標、合同、民事、刑事等方面的優秀律師。為加入唐騰匯展中心項目的企業提供全方位法律保障及服務。
5.加拿大天下集團提供中加兩地中介服務的優勢
加拿大天下集團可幫助中國企業在加拿大找到合作采購商。唐騰匯展中心的合作夥伴涵蓋各行各業,覆蓋美國各地。很容易讓中國企業精中選精,找到適合 自己的合作夥伴,降低合作風險。
6.加拿大媒宣傳的優勢
唐騰匯展中心與加拿大主要華文媒體及眾多加拿大主流媒體 建立了合作關系,可幫助中國企業設計最經濟、最快捷、最有效的宣傳推廣方案,品牌唱響北美地區就在一夜之間。
唐騰匯展中心在加拿大建立了龐大的VI資料庫,百德維爾所具備 的國際視野和對中西文化的深入研究,使VI設計思路超前,貼切。容易理解,接受與傳播。
7.百德維爾國際視野VI設計的優勢
8.唐騰匯展中心的網路推廣的優勢
百德維爾將建立B2B的網路推廣方式,和網路,Google,Yahoo及加拿大最大的網路推廣公 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擁有全球最優秀的技術與網路推廣人才,可根據客 戶需要,制定和實施最佳網路優化與推廣方 案。
J. 中國品牌在海外現狀 國際品牌如何打造
什麼是品牌? 一個真正的品牌至少應該擁有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忠誠度,而一個強有力的品牌則應該能夠激發顧客對該品牌的熱情和參與度。這就需要品牌根據顧客的想法不斷創新。 中國品牌在海外現狀 1、中國品牌的海外認知度低,往往是一些大型國企或者成功收購別國品牌的企業才被用戶知曉。總體上來說,在西方國家,中國的品牌還不是十分常見。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94%的美國公民連一個中國品牌的名字都說不出。在英國,知道中國品牌的人可能更少,但也不會少很多。 2、中國品牌在致力於品牌影響力發展的同時卻忽略了品牌的獨創性及個性化。中國品牌直到今天還被外國消費者視為低價質次的產品。中國消費者品牌的「低成本」形象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一種優勢,但是在其他情況下也會成為一種障礙。另一種方式是收購一些已經具有所需市場定位的品牌。 3、缺乏品牌與用戶之間的聯系建設。一個用戶購買了中國產品後,並不會形成忠誠度,雙方也沒有有效的互動和聯系。很多中國品牌擅長強調產品的功能性益處,很少有品牌精於與顧客建立「感情上的聯系」,而這對銷售十分重要。但「感情上的聯系」是一個容易產生誤解的簡略說法;對品牌的信任不是心理上的,而是社會性的。信任需要通過運用社交網路和社交媒體來建立。 4、中國企業不注重企業品牌的塑造,已經拖了企業全球化的後腿。換言之,如果預期的價值主張(Value Proposition)是溢價(Premium),那麼就需要一個以想法、創新和溝通為基礎的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計劃,很遺憾,中國企業主很少做這件事情。 造成中國企業不重視品牌的國際化建設的原因? 首先,中國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因此很少有去海外銷售商品的動機。 其次,中國的經濟很分散,很多小企業獨自經營和運作,因此它們沒有能力進行品牌全球化。 第三,國有企業(SOEs)在中國占據主導地位(35%的營業收入來自國有企業)。據說國有企業在吸引銀行貸款方面有十分有利的條件,使得他們能夠低效經營。他們沒有興趣去投資全球品牌化,並且他們對於創新的投資十分謹慎。 那麼如何做海外品牌建設呢? 首先有三個方向,兩個方法。 第一,品牌認識度。這個主要靠渠道建設。而其中互聯網正在建設國際化品牌的新渠道。互聯網信息技術空前發展、新品牌營銷理念及渠道革新大大縮短了世界級品牌從誕生到迅速風靡全球的時間。 第二、品牌歷史。品牌歷史(發展歷程)則可以更形象地形容為「品牌故事」。一個好的品牌故事可以幫助消費者在短時期內更深刻地了解其品牌核心及產品理念。為什麼某特定品牌得以在中國市場如此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其發展歷程及品牌核心又是什麼?都是海外消費者所關注的問題。 第三、品牌個性不單單指一個品牌的獨創性,亦可以看作品牌在市場營銷及宣傳過程中的戰略手段,及其如何或以什麼樣的方式同潛在客戶群(消費者)進行交流。所有的全球知名品牌的共同點就是,有能力在擁有不同歷史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的心理與頭腦中創造積極的情緒。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的重中之重便是品牌個性的發展——即在市場上獨創出僅屬於自己的品牌故事。事實證明,一個缺乏品牌個性的品牌是無法在國際市場上經久不衰的。舉例而言,三星的創造個性、豐田的值得信賴、寶馬的高標准精工、優衣庫在零售拓展上獨樹一幟,上述種種都是品牌個性及品牌故事創造上的典型範例。 兩個方法是: 1、國際化的市場營銷技巧和渠道建設。跨國公司的營銷戰略已經認識到關聯品牌推廣的意義,即通過大量的媒體場合實現品牌的接受、使用和溝通,並通過社交(特別是)電子通訊網路最大程度地實現此過程。品牌沒有內在價值;它們的價值體現在其多大程度上扮演文化標識的角色,也就是作為傳播並交流文化象徵與公司歷史的媒介。 2、收購海外品牌。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教授認為, 中國有著巨大的外匯儲備, 同時中國人民幣最近以來升值了很多, 是中國企業收購海外品牌的時候了。 品牌建設對中國公司、特別是那些盼望打入海外市場的公司來說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工資成本出現了較大上升壓力,因此不太可能僅僅在價格上競爭。重要的是中國產品將因此不得不面臨品牌上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