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字塔的秘密 研究報告
關於金字塔秘密的調查報告
1.問題的提出
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的一大奇跡。它的身上有許多未解之謎,我就把其中一些已經解開與
大家討論一下吧。
2.調查方法
查閱資料與書籍,之後進行整理。
3.調查內容
金字塔為什麼可以屹立千年不倒?
歷了幾千年的狂風和沙塵的摧折,金字塔依然在廣袤的沙漠上屹立不倒,它們甚至保持了建築之初的形狀,除了頂部有一些腐蝕外,很難看出有什麼改變。即使是大自然中的高山,也難保證在幾千年的時間里沒有一絲變化,更何況是人類的建築?於是人們一直在追問,金字塔為何可以屹立千年不倒呢?歐洲人在發現金字塔時,都說塔中藏匿著數不清的金銀財寶。
他們煞費苦心,找到了入口後,卻無法打開它。為了進入塔中,他們甚至用火焚燒入口的石門,並向石門上潑醋,反復多次,石門終於破碎。
金字塔之所以如此堅固,完全是因為它不僅是安葬法老的大墳墓,更是一座科學之塔。
金字塔的建造中運用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數學和幾何學知識。拿大金字塔來說,它朝著東、西、南、北四個正向,夾角是52°。 之所以建成這個角度,那是有一定原因的。假如我們有興趣,可做個實驗,先取一定數量的沙土,從上往下慢慢地倒在地上,便會形成一個圓錐體的沙堆,等它固定後,一量便知,正好是52°的錐角。
人們把這種角度稱為「穩定角'金字塔正是以這個角度建築的。所以它頂端牢固,絕不會倒塌,並旦連地震也不會對它造成太大的影響。 還有一點,金字塔處在磁力線的中心部,隨著磁力線的運動而運動,也隨著地球的運動而運動。
因而,振動幅度極微。這也是金字塔歷經滄桑但仍穩如泰山的原因所在。
金字塔的建築結構、來歷和作用。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世界八大建築奇跡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最為集中。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吉薩的三座金字塔。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積5.29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據說,10萬人用了3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該金字塔內部的通道對外開放,該通道設計精巧,計算精密,令世人贊嘆。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兒子哈佛拉國王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現高為133.5米。但建築形式更加完美壯觀,塔前建有廟宇等附屬建築和著名的的獅身人面像。
獅身人面像的面部參照哈佛拉,身體為獅子,高22米,長57米,雕象的一個耳朵就有2米高。整個雕象除獅爪外,全部由一塊天然岩石雕成。由於石質疏鬆,且經歷了4000多年的歲月,整個雕象風化嚴重。另外面部嚴重破損,有人說是馬姆魯克把它當作靶子練習射擊所致,也有人說是18世紀拿破崙入侵埃及時炮擊留下的痕跡。
第三座金字塔屬胡夫的孫子門卡烏拉國王,建於公元前2600年左右。當時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時期,金字塔的建築也開始被腐蝕。門卡烏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內部結構倒塌。 三座金字塔石塊,可在法國國境四周建造一道高三公尺,厚三十公分圍牆。金字塔的斜度都是五十二度,每一石塊密密相連,休想找到縫隙,連刀尖也都插不進,不得不佩服古埃及的度量及工程等一些技術。
胡夫金字塔南側有著名的太陽船博物館,胡夫的兒子當年用太陽船把胡夫的木乃伊運到金字塔安葬,然後將船拆開埋於地下。該館是在出土太陽船的原址上修建的。船體為純木結構,用繩索捆綁而成。
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可能有以下3種方法。
金字塔在我們的眼中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尤其是那讓人無法理解的建造過程,所有的金字塔,都由數噸重的巨石,堆在一起建造而成,那麼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呢?
古代建造
如果利用現代技術,建造這樣建築的話,並不算什麼難事,但如果放在各方面條件都不發達的古代,這樣的建築難免讓人感覺匪夷所思。
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都猜想金字塔會不會是外星生物留下來的建築,但事實上這都是古人的智慧,可能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
依靠人力作用,將這些數百噸重的石塊,直接拉到指定位置,這種方法肯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但也是最消耗人力的做法。
第二種方法
利用杠桿原理,將大石塊搬運到兩根木棍上,然後利用杠桿原理讓石塊站起來,隨後不斷在下面塞入支撐物,最終使得石塊能夠成功跨上一個台階。
第三種方法
在建築物上修建一條河道,在巨石上綁上漂浮物,然後巨石就可以順著水流浮上去了。
金字塔為什麼都建在尼羅河的西岸?
古代建築不是一個人的創造,而是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象徵。金字塔是最典型的例子。金字塔,希臘文稱之為「Pyramis」,因其形體呈四角尖錐形,與中文「金」字相似,故中國習慣上稱之為「金字塔」。金字塔被稱為「光明之丘」,象徵著太陽的創世能量,也代表著埋葬其中的太陽的世間代表——法老的永世與不朽。埃及人對於死亡更重於生命,對於來世更重於今世。埃及人對於尼羅河有著一種特殊的崇拜,他們在自然中觀察到太陽從東邊出來而從西邊落下,於是相信日落之處為亡靈之城,所以陵墓都建於尼羅河的西岸。
金字塔的秘密,詭異的數字巧合真是巧合嗎?
埃及金字塔被稱為「七大奇跡」之冠,其中最為壯觀的要屬胡夫金字塔,它約建於公元前2700多年。塔高146.5米,塔基每邊長230.6米,佔地約52900平方米,總重量684.8萬噸。塔身用230萬塊巨石砌成,平均每塊重10噸。歷時近五千年,這是人類有史以來單個最大的人工建築物。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金字塔的石塊與石塊之間不用任何黏著物,而由石與石相互疊積而成,人們很難用一把鋒利的刀片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令人不解的是,金字塔內的數字卻隱藏著驚天的秘密。
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其建築技術上的高超、定位技術的精確,一直以來令人驚嘆:在平均邊長9063英吋的底座上,金字塔四邊互相的誤差率還不到1%;現代建築的一大難題「正直角技術」竟被應用於金字塔的轉角建構上,達到2秒之微的誤差;金字塔雖不是建造在正北緯30度在線,卻也在非常接近的29度58分51秒,所存在的細微的誤差是有意加上去的。
大金字塔數字之謎
在埃及金字塔內,發現一組看似平凡、但很神奇的數字:142857,這組數字背後隱藏著無法解釋的謎團。
把這個數字從1乘到6的結果是這樣的:142857 X 1 = 142857;142857 X
2 = 285714;142857 X 3 = 428571;142857 X 4 = 571428;142857 X 5 = 714285;142857 X 6 = 857142。乘法的結果還是同樣的6個數字反復出現,只是位置有所變化。
把這個數字乘7,得到的答案是999999。此外,再這么變化:142 + 857 = 999;14 + 28 + 57 = 99。最後,用 142857 乘 142857,答案是:20408122449。把這個數字前五位+後五位,20408 + 122449 = 142857。又回到原始數字。
金字塔內為何會出現如此神奇的數字巧合?其中的奧秘是甚麼?答案至今無從揭曉。
金字塔自重×1015=地球的重量;
金字塔塔高×10億=地球到太陽的距離(1.5億公里);
金字塔底周長×2=赤道的時分度;
金字塔塔底周長÷(塔高×2)=圓周率(π=3.14159);
延長在底面中央的縱平分線,就是地球的子午線,這條線正好把地球的大陸和海洋平分成相等的兩半;
金字塔×1015=地球的重量
塔高×10億=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塔高2=塔面三角形面積
底周長:塔高=圓圍:半徑
底周長×2=赤道的時分度
底周長÷(塔高×2)=圓周率
金字塔基正好坐落在地球各大陸引力的中心。
延長在底面中央的縱平分線,就是地球的子午線,這條線正好把地球的大陸合海洋平分成相等的兩半。
大金字塔的尺寸與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極其相似。因此,有人推斷埃及人在4000年前就已經計算出了地球的扁率。
地球兩極的軸心指向天空的位置每天都在變化,經過2.5827萬年的周期,繞天空一周回到原來位置,而金字塔對角線之和,就正好等於25826.6,奇怪嗎?
大金字塔的尺寸與地球北半球的大小,在比例上極其相似
了解金字塔的人應該知道,在金字塔的建成一千年以後,才出現畢達哥斯拉定律;三千年後,祖沖之才把圓周率算到如此精確的程度,而西方直到16世紀,才有了比較精確的計算;在金字塔建成四千年以後,哥倫布才發現「美洲」,人們對世界的海陸分布才有初步的了解;在金字塔建成將近5000年的今天,我們才能測算出地球的重量,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然而,在四千五百年前的古人,他們又是如何能有如此精確的計算呢?
金字塔中動植物死後千年不腐的原因。
用金字塔保存容易被分解的物質,這些物質被保存得非常好。所以,法老選擇金字塔保存屍體,目的就是以防腐爛。
海利爾曾做過實驗,他把一些菜豆籽和白糖放在金字塔的墓室中。過了一段時間,他把被送進塔中的菜豆籽和沒被放進金字塔的菜豆籽一起種在同一塊地里。出苗後發現,放入塔中的籽苗比沒放入塔中的籽苗長4倍,而且葉也寬大,糖也不同,螞蟻發現普通白糖,立即就會爬過去吃,而遇到入塔的糖,卻謹慎地繞開逃走;在埃及「智慧與魔術之神」的古跡中發現一順古代棕相果,與新果沒什麼區別,出土的一些放在木桶里的草,至今還非常翠綠;更奇特的是,發掘出來的一些花朵,其花仍然鮮艷。這些花時隔4000年而鮮美不敗,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對此,海利爾認為可能有兩個答案:一是把這些東西放入了清潔殺菌和不分解的化學物質中;一是他們製造了一種什麼輻射,稱為「宇宙波」使物質恆久不變。
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對植物、水果、肉類進行這種防腐試驗。如能成功,將對人們大有裨益。
2. 秦始皇葬在哪裡
秦始皇陵封土堆位於陝西西安市東約35公里處
公元前259年中國農歷正月,一個長相並不特殊的男嬰在趙國邯鄲降生了。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國的創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裡他是中國的拿破崙。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開始了他一生轟轟烈烈的政治生涯。他,39歲出兵擊敗了山東六國最後一個諸侯國,俘虜了齊王建,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接著他又不失時機地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統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政權。他50歲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縣境),結束了短暫的一生。
家喻戶嘵的秦始皇,因完成統一大業而名垂千古,因實施暴政遭千古罵名。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萬世皇帝夢也就破滅了。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識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不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過引人注目,連座落在驪山腳下的始皇陵也因眾多未解謎團而倍受關注。
一、巨大陵寢神秘莫測
千百年來圍繞著秦陵地宮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曾以30萬人盜掘秦陵。在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只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三國時期,寶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給名曰張善的官吏,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出自始皇陵……這類神奇的傳說更是給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坐落在驪山腳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墳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宮。封土北側有寢殿禮儀建築群、飼官建築群,封土外有兩道長10千米的內外城垣,封土周圍及東、西、南、北側分布著數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園封土、地宮、內外城垣形制及其禮儀建築和布局都不同於先秦任何一座國君陵園。這座帝陵陵寢規模恢宏、設計奇特。陵園工程之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一位記錄秦始皇陵的是史學大師司馬遷。他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留下160個字的記錄。《史記》記載始皇陵「墳高五十餘丈。」以當時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61年當地文管本測量的高度為43米。筆者1982年在8383部隊工程兵戰士的協助下,對陵墓封土再次進行了測量,測得結果是墳高55.05米。後來航空測量的海拔高度也與之相近。可見兩千餘年來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來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邊為長方形。南北長515米,東西寬485米,佔地面積近25萬平方米。
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秦王寶座時,陵園工程也隨之開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並非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候國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史記·趙世家》)。還有平山縣中山國王陵墓也是生前營造的。秦始皇只不過是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間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園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臨死時還未竣工。二世皇帝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縱觀陵園工程,前後可分為三個施工階段。自秦王即位開始到統一全國的26年為陵園工程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先後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園的規模和基本格局。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這9年當為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史記》記載:「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經過數10萬人9年多大規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園主體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歷時3年多是工程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從事陵園的收尾工程與覆土工作。盡管陵墓工程歷時三十七八年之久,整個工程最後仍然沒有竣工。當年爆發了一次波瀾壯闊的農民大起義。起義軍領袖陳勝、吳廣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園不足數千米的戲水附近(今臨潼縣新豐鎮附近)。面臨大軍壓境、威逼咸陽之勢,秦二世這位未經風雨考驗的新皇帝驚惶失措,情急之下召來群臣商討對策,他一副喪魂落魄的樣子,向群臣發出了「為之奈何」的哀求。一陣沉寂之後,少府令章邯建議:「盜已至,眾疆,今發兵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驚魂未定的二世皇帝當即迎合,拍板決定由章邯直接率領修陵大軍回擊周文起義軍。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園工程不得不中止。
秦陵工程設計者不僅精心選擇了一處風水寶地,對陵園總體布局的設計更是頗具匠心。
秦始皇陵園以高大的封冢為中心,封冢外有兩道回字形夯土城垣,外城垣四面各置一門。東門位於封土正中的東西軸線上,門闕規模最大。內城除北牆開兩門外,其餘三面各開一門。尤其內城南門的闕門遺址至今仍屹立於封冢之南,蔚為壯觀。
幾千年過去了,秦陵那座高大如山的封冢仍然屹立於驪山腳下,當年那長達10千米的內外夯土城垣早已殘缺不全。現在能看到的只有內城西牆殘存的一段城牆。那一座座宏偉的地面建築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遭到項羽的焚燒,在殘存的廢墟上,考古工作者發現了陵寢建築群遺址,規模宏大,集中分布於封土北側、內城西半部。在封土西北的內外城垣之間還發現一處地面建築群。據清理的三組房屋建築基址來看似為飼官建築。飼官建築遺址的南北兩側還有幾組尚未發掘的地面建築,其規模也相當可觀。
20世紀60年代之前所有關於秦始皇陵的推測只能停留在文獻記載與傳聞的基礎上。1974年3月29日,當下河大隊西楊村生產隊的幾位農民一钁頭驚醒了沉睡的兵馬俑之時,它們立刻震驚了世界。這一驚人的發現,也撩起了秦陵神秘面紗的一角。
當年無論是打井的農民還是參與勘探試掘的考古人員誰也想不到兵馬俑坑會有那麼大的規模。當一號俑坑全面勘探試掘不久,又在一號坑北側20米處發現二號兵馬俑坑、三號兵馬俑坑和一座甲字形大墓。單就兵馬俑陪葬坑而言,它佔地達20,000多平方米,有真人真馬相仿的陶俑馬8,000餘件,青銅兵器數十萬件。這件規模宏大的陪葬坑不僅在中國,甚至在世界陵寢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此後20餘年來秦始皇陵園考古發現接連不斷,陵園東側發現了百餘座馬廄陪葬坑,17座陪葬墓。陵園西側發現了31座珍禽異獸陪葬坑,一座曲尺形馬廄陪葬坑和61座小型墓坑。10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木車馬則位於地宮之西,原封土之下。近年來又在始皇陵北發現了一座較大的動物陪葬坑,在東內外城垣之間發現了鎧甲坑、百戲俑坑……
陵園地上地下精心設計、安置的這一切不正是一個理想的地下王國嗎?
二、幽深地宮謎團重重
始皇陵是一座充滿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國」。那幽深的地宮更是謎團重重,地宮形制及內部結構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來引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測與遐想。地宮是什麼樣的結構?地宮內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寶?地宮內有沒有防盜機關?地宮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銅棺石棺還是木棺木槨?始皇帝的屍骨是否完好無損?……這一系列的懸念無不困擾著專家學者。目前只能根據現有考古材料結合有關歷史文獻作初步的探討和推測。
神秘莫測的秦陵地宮在司馬遷筆下僅留下極為簡略的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考古專家們以此為線索,努力尋找著能揭開秦陵地宮之謎的種種蛛絲馬跡。
謎團一:幽幽地宮深幾許?
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通過考古鑽探進一步證實,幽深而宏大的地宮為豎穴式。
司馬遷說「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說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極的地宮究竟有多深呢?
神秘的地宮曾引起了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的興趣。他利用現代高科技與陳明等三位科學家研究撰文,推測秦陵地宮深度為500至1500米。現在看來這一推測近乎天方夜譚。假定地宮挖至1000米,它超過了陵墓位置與北測渭河之間的落差。那樣不僅地宮之水難以排出,甚至會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宮的危險。盡管這一推斷懸殊太大,但卻首開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奧秘的先河。
國內文物考古、地質學界專家學者對秦陵地宮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據最新鑽探資料,秦陵地宮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深。實際深度應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這樣推算下來,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這個數據應當說不會有大的失誤,這是依據目前勘探結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賴於考古勘探進一步驗證。
謎團二:地宮設有幾道門?
2002年9月17日,世人通過電視直播目睹了考古學家探測金字塔內部空間的過程。當考古學家從第一道石門洞口將機器人放進去之後,想不到機器人又碰上了一道石門。舉世矚目的金字塔考古工程只好擱淺。金字塔地宮可能不只兩道門。那麼,秦陵地宮當年建造了幾道墓門呢?
秦陵地宮門道數量問題,其實《史記》中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學者們的重視罷了。《史記》清楚的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
棺槨及隨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門以內。工匠正在中門以內忙活,突然間「閉中羨門,下外羨門。」工匠「無復出者」,也成了陪葬品。這里涉及既有中羨門,又有外羨門,其中內羨門不言自明。地宮三道門似乎無可辨駁。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中羨門用了個「閉」字,外羨門則有了個「下」字,說明中羨門是可以開合的活動門,外羨門則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羨門可能是橫向鑲嵌在兩壁的夾槽中,是一道無法開啟的大石門。內羨門可能與中羨門相似。三道羨門很可能在一條直線上。
謎團三:「上具天文」作何解釋?
秦陵地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記載出自《史記》,其含義是什麼?
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曾推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應當是在墓室頂繪畫或線刻日、月、星象圖,可能仍保存在今日臨潼始皇陵中。」近年來,西安交大漢墓發現了類似於「天文」「地理」的壁畫。上部是象徵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則是代表山川的壁畫。由此推斷,秦陵地宮上部可能繪有更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下部則是以水銀代表的山川地理。在這座有著象徵天、地的地下「王國」里,秦始皇的靈魂照樣可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統治著這里的一切。
謎團四:地宮埋「水銀」之謎
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於《史記》,《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沒有水銀始終是一個謎。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驗證秦陵地宮埋水銀這一千古懸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題條件。地質學專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後兩次來始皇陵采樣。經過反復測試,發現始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果然出現「汞異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科學家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史記》中關於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現代科技終於解開了地宮埋「水銀」的千古謎案。
至於地宮為何要埋入大量水銀?北魏學者酈道元的解釋是「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在於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嶽九州,具地理之勢。」原來是以水銀象徵山川地理,與「上具天文」相對應。
謎團五:地宮珍寶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一語出自司馬遷筆下。早於司馬遷的大學者劉向也曾發出過這樣的深切感嘆:「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麼,這座神奇的地宮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寶呢?
《史記》明文記載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還有什麼稀世之寶誰也不清楚。不過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發掘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車馬造型之准確,裝飾之精美舉世罕見。之前,考古工作者還發掘出土了一組木車馬,除車馬、御官俑為木質外,其餘車馬飾件均為金、銀、銅鑄造而成。地宮外側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隨葬品,那麼,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緻是可想而知的。
謎團六:秦始皇使用銅棺還是木槨?
秦始皇使用什麼樣的棺槨?《史記》、《漢書》均未明確記載。司馬遷只留下一句「下銅而致槨」的含糊記錄。於是有學者據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但從文獻記載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銅棺。《史記》、《漢書》明文記載:「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披以珠玉,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這里「漆塗其外」、「飾以翡翠」的棺槨恐怕只能是木質的了。如果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著土漆塗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
從先秦及西漢的棺槨制度考察,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特權。自命功勞大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棄「黃腸題湊」的木槨而改用其它棺槨。
謎團七:地宮有沒有空間?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宮為豎穴式。墓內可能有「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如果是豎穴木槨墓,墓道及木槨上部都以夯土密封。這樣一來,墓室內外嚴嚴實實,不會再有空間。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則說:「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
李斯這段話如果記載無誤,那地宮明顯有個外殼。按理這段話不會有假。因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親自主持過陵墓工程,對地宮的構造了如指掌。加之這段話是當面向聖上匯報的,應該說不會有摻假嫌疑。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斷秦陵當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宮。不然,怎麼會「叩之空空」?又怎麼會「燒之不燃」?
按文獻記載推理地宮是空的,且有較大的空間,但由於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宮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宮內部究竟是虛是實目前還是個謎。
謎團八:自動發射器
秦始皇在防止盜墓方面也苦費心機。《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指的是這里安裝著一套自動發射的暗弩。如果記載屬實的話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自動防盜器。
秦代曾生產過連發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宮的暗弩當是一套自動發射的弓弩。當外界物體碰到弓便會自動發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產如此高超的自動發射器也是一大謎。
謎團九:秦始皇遺體完好嗎?
20世紀70年代中期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屍」的發現震驚中外。其屍骨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由此,有人推測秦始皇的遺體也會完好地保存下來。雖然客觀上具備保護遺體條件,但秦始皇遺體是否完好地保存下來呢?
如果單從遺體保護技術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漢女屍能很好地保護下來,秦代也應具備保護遺體的防腐技術。問題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時節,「屍體」未運多遠,便發出了熏人的腥味,為了防止腥味擴散,走漏「風聲」,趙高、胡亥立即派人從河中撈了一筐筐鮑魚,將鮑魚與「屍體」放在一起以亂其臭。這樣,經過50餘天的長途顛簸,九月,屍骨終於運回咸陽發喪。
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間隔近兩個月。根據當代遺體保護經驗,一般遺體保護須在死者死後即刻著手處理。如若稍有延誤,屍體本身已開始變化,恐怕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秦始皇遺體途中就開始腐敗,屍體運回咸陽等不到處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據此推測秦始皇遺體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謎團只是秦陵地宮眾多謎團之冰山一角。隨著我國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高科技探測技術的實際運用,秦陵地宮終有一天將再次震驚全世界。
3. 秦王墓在哪具體的位置在哪何時可以開發
秦嬴政(公元前259--前210年),是戰國時代秦國 襄王的兒子,13歲繼承王位,21歲開始親理朝政。他採納韓非、 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的主張,興修水利,獎勵耕織,進一步增強了商鞅變法後本已強大的國力,又制定「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正確戰略,用十年時間殲滅東方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後來,他又確立郡縣制度,制定三公九卿的官制,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抗擊匈奴,征伐南越,修建長城 馳道和靈渠,又用「焚書坑儒」來統一思想,在不長的時間內,創造了前無古人的業績。後人常把他的歷史功績與暴行苛政聯系在一起,但對於中華民族的統一和發展,他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便大興土木,讓人依照六國宮殿原樣,在咸陽建宮室145處,藏美女萬人以上,其中以阿房宮最負盛名。他好大喜功,多次到全國各地巡視,每到一處便刻石立碑,記述自己的功績,公元前210年,他病死於沙口平台(今河北平鄉 廣宗一帶)出巡的路上,不久秦國便發生大亂而很快滅亡。
關於秦始皇修建自已的陵墓,有這麽一個傳說。當他坐在寶座上,沉醉在一片萬歲呼聲中時,曾幻想永遠不離開人間和豪華的宮殿,於是聽信了方士們所編造的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州三座仙山,上邊居住著仙人的美言,並派方士徐芾帶領數千名童男童女,到海中的仙山上求取長生不老的仙葯。但是徐芾一行入海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後有民間傳說,他們來到了現在的日本國定居,傳宗接代。以後,嬴政也認為「長生不死」的「神仙世界」是靠不住的事,所以他轉而特別重視自己陵墓的營建。
其實,嬴政自即位後不久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墓,直到他去世才草草收場,前後共用了37年,大規模的修築是在統一後的10年,由丞相李斯督率72萬刑徒和奴隸,傾國力修造。史稱陵高50餘丈,周5里余,墓基極深,並用銅液灌注。直到今天,看到那高大的封土丘和形象生動的兵馬俑,我們依然為之贊嘆,秦陵的高大也就是秦皇的威風,秦陵的非凡氣勢就是秦皇的氣勢非凡。(中華萬博網)
秦始皇陵簡介
秦始皇陵位於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層戀疊嶂,山林蔥郁;北臨渭水,逶迤曲轉,銀蛇橫卧。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姓蠃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於趙國京都邯鄲,公元前246年13歲即立為秦王,22歲加冕親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國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個諸侯國,徹底結束了戰國群雄割據的歷史,在血與火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皇掃六合,虎勢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秦始皇--這位叱吒風雲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後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留有這座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園。
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中國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始皇陵於秦始皇即位起開工修建,前後歷時38年之久,比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的修造時間還長8年,動用修陵人數最多時近於80萬,幾乎相當於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數的8倍。
陵園仿照秦國都城咸陽建造,大體呈回字形,陵墓周圍築有內外兩重城垣,陵園內城垣周長3870米,外城垣周長6210米,陵區內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築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遺址。秦始皇陵的封土夯築而成,形成了三級階梯,狀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但由於經歷二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封土底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高度為87米,整座陵區總面積為56.25平方公里。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榮華富貴全部帶入地下。
秦始皇陵地下宮殿是陵墓建築的核心部分,位於封土堆之下。《史記》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考古發現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的深度約30米。陵園以封土堆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眾多,內涵豐富、規模空前,除聞名遐邇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 ,又新發現了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餘處,數十年來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達10萬余件。在陵園里設立有多處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二十年來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區,重現當年陵園內科學周密的排水設施;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肯定還會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發現。
在凝重的綠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間,為了讓遊客身臨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榮、王者的威儀,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現的儀仗隊--秦始皇守陵部隊換崗儀式"表演和集"聲、光、電"於一體的秦始皇陵陵區、陵園、地宮沙盤模型展示,再現二千多年前神秘陵園的壯觀場景,展示數十年來的考古成果,生動直觀的揭示秦陵奧秘,展示其豐富內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園,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奮和聰明才智的結晶,是一座歷史文化寶庫,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規模宏大、埋葬豐富而著稱於世。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目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2002年秦始皇陵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4. 埃及金字塔到底神秘在哪裡
埃及金字塔(Pyramids)是古埃及法老(即國王)和王後的陵墓。埃及金字塔始建於公元前2600年以前,共有七十多座,大部分位於開羅西南部的吉薩高原的沙漠中,是世界公認的「古代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塔內有甬道、石階、墓室、木乃伊(法老的屍體)等。
最大、最有名的是祖孫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其中以胡夫金字塔最為出名。埃及金字塔成為了古埃及文明最具有影響力和持久力的象徵。
埃及金字塔12大未解之謎
關於金字塔,有太多的未知,這里,列舉出比較令人關注的12大未解之謎,以供未解之謎愛好者討論研究。它們分別為圖拉古跡的探索、澆鑄條石的密接、人面獅身像、建築的秘密、動植物死後千年不腐、第200個被跌死的人、奇妙的功能及其它、金字塔的仰角、墓穴籠罩的神秘面紗、秘密的通道和完整的船、百慕大下的金字塔、關洲龐然大物群。
在非洲古國埃及的尼羅河畔,開羅城近郊的廣裹沙漠中,巍然聳立著一群巨大的方錐形建築物,這就是全球著名的古代世界八大奇觀之首的—埃及金字塔。它氣勢威嚴,歷經滄桑,迄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它又是古埃及高度文明的象徵,是人類遙遠歷史的見證。
金字塔以其形體極似漢字的「金」字,因此在中國稱為 「金字塔」。在歐洲則稱為「庇拉米斯」,是古埃及語「高」 的意思,可見高大是金字塔的特徵。
埃及金字塔是奴隸制帝王的陵墓,國王生前窮奢極欲,死後也仍想主宰天下。因此,在生前就不惜一切為自己修造所謂的「永久堅固的寓所」—金字塔,帝王希圖永遠保存自己的屍骨和尊嚴,於是從埃及第三王朝起便開始興建金字塔。約在公元前2800-2300年之間,那是金字塔盛行時代。
在埃及有大、小金字塔70餘座。第1座是埃及第三王朝國王傑賽爾的階梯形金字塔,後來的角錐形金字塔,是在此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其中位於開羅郊區吉薩城附近的胡夫和哈夫拉兩座金字塔。被列為世界古代八大奇觀之首,這兩座金字塔加上顯示國王威嚴的獅身人面像,成為埃及金字塔風光的象徵。
胡夫金字塔規模最大,所以又稱為「大金字塔」。它身高 146.5米,像一座40層高樓,拔地而起。於1889年巴黎埃菲爾鐵塔(312,5米)修建之前,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該塔佔地80畝,邊長2300多米,周長約1公里。全塔用230多萬塊大、小不同的巨石砌成,總體積250萬立方米。平均每塊石頭重2.5噸,最重的一塊約160噸。石塊連接沒有絲毫黏合物,但石塊間絲隙皆無,使人贊嘆!
塔內有鋪道、石階、通風道和墓室。室分3層,處塔底正中地下30米深處,室上有r0層房間,加三角形頂蓋。胡夫大金字塔建築之奇,至今仍是不解之謎。象金字塔這樣宏偉建築,有人認為是天外來客所建,但畢竟金字塔它巍峨壯觀地坐落在地球上,成為人類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它生動具體地告訴人們:古代埃及的奴隸們是怎樣地在沒有火葯、沒有機械的年代,利用雙手及簡單工具而創造出這一驚人的奇跡。
金字塔至今作為世界奇觀,傲對碧空,成為當今聞名世界的旅遊勝地。而且,金字塔是人們探尋四心五千年前古埃及文化遺跡的巨大寶庫。
圖拉古跡的探索
古老的著名國都—圖拉,它是由墨西哥谷地延伸到尤卡坦地區的一座逃離山城,位於伊達爾戈州,距墨西哥城55英里。這座古都城有壯觀的金字塔,讓人不解的是在高高的金字塔上面聳立著一排排神情威武的巨型雕像。這些嚴峻的武士雕像是為保衛人類和平在站崗放哨!?還是在等候著「天神」的到來?
古城圖拉建於公元900年,在這里居住著托爾特克人,這些雕像作為托爾特克時代文化保存至今。該城到公元1064年被毀。公元1191年,托爾特克人向尤卡移居,托爾特克人是一支高大而善跑的種族,他們創造了一種類似今天足球的游戲。
圖拉—古城遺址,那雄偉的廟宇及神奇的雕像,雖歷盡風雨滄桑,但8米高的石雕巨人武士們仍威然屹立,俯視著人間世變。
圖拉——使人驚異的古老遺址,不能不讓我們悉心探索。在那偏僻的山野之城,條件十分原始落後,為何能建造出如此宏偉壯觀的金字塔,又怎麼將幾十噸重的整塊巨石搬運到高高的金字塔峰,並雕刻成人像的,其建築為什麼在規模上形式上又與許許多多地方的古跡酷像。等等這些不解之謎,給當今科學家又出了一道難題。
澆鑄條石的密接
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謎有了一種新解釋:美國巴里大學化學家丁·戴維道維特指出金字塔條石是用人工澆鑄的砌塊形成的,恰如今天澆鑄混凝土一樣。他說:把壓碎的石灰石漿與礦物粘結劑混合注入大模中,可鑄造條石。這個解釋,可以消除為什麼金字塔條石含氣泡而自然界中條石卻不含氣泡這個解釋,也就消除了長期存在而爭論不休的謎。然而在公元前 2600年能用澆鑄辦法造條石,並且相互間又那樣密接,甚至連一張紙也插不進去,這樣的高超技術,以20世紀80年代的現代科學技術進行製作也需十分認真,精確計算,才有可能達到。可是,在公元前2600年竟能達到如此程度,實在令人迷惑不解。
人面獅身像
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旁的人面獅身像,恐怕也為世人所共知。但是,對古埃及人為什麼要在金字塔旁建造這座石像,卻至今成為不解之謎。
人面獅身像建造於4500年前,是世界最古老的古代大型石像之一。它是利用建造金字塔的採石場上岩石雕鑿而成,像長 73.5米,高2。米,面部寬處達4米。臉型仿法老的面龐,冠戴國王頭巾,額角上雕有國王標志的眼鏡蛇。雕像的下巴上原還有長達2.5米的胡須,但不知何時被毀掉。身體呈萬獸之王— 獅子身狀。
該像由於長時間的風砂侵襲,現在只有頭部尚露在砂石之外,其餘部分,完全埋沒在砂石之中。所以,石像的身體部分,保存完好;而頭部被侵蝕風化,以及人為的破壞,現已殘損。
人面獅身像,在古代曾出現於希臘神話里。至今從希臘一些古代建築物、墓碑、盾牌上還能見到類似的雕刻像。據說它是用作鎮壓邪物的,這類獅身人面等雕像,因時代和地區不同而造型有異,但建此可能都是出自同一目的。可是,埃及金字塔旁所建的人面獅身像的目的卻有人猜測:是為了體現最高統治者的威嚴的。因為像頭的臉部酷似法老(國王)。然而,也有人表示異議。究竟埃及的人面獅身像建造的目的是什麼,尚得進一步考證。
坐落在人面獅身像旁邊的金字塔,以其宏偉絕倫的雄姿高聳在埃及古城的上空。為建造它,於450。年前,埃及國王動員了10萬余眾,花了整整30多年時間,金字塔由230萬至250塊平均重量為2.5噸的石頭堆砌而成。這在沒有大型機械及現代科學技術的情況下,是難以完成如此浩大工程的。然而,一座座金字塔卻在那個時代建造起來了,這既是事實,也是個未解之謎。
建築的秘密
公元9世紀,正是哈里伊本·哈倫·拉西德鼎盛時代。當時傳說在胡夫這個大金字塔中藏匿著數不清的金銀財寶。對此,一些貪婪的冒險家,垂涎三尺,並煞費苦心,終於找到了進塔的入口處。他們對入口的石門用火進行焚燒,並向燒熱的石門上潑醋,這樣幾經周折,石門終被粉塌。但在入口內的路上,還豎立著塊塊巨石,使人們不知怎樣才能走出迷宮,探到珍寶。
海利爾認為:胡夫金字塔內有7個廳室,它不是安葬法老的大墳墓,而是一座科學之塔。它具有令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數學和幾何學水平。
金字塔的知識是隱秘的。古人往往把秘密置於有象徵意義的具體形象之中,你要弄懂這些秘密,就要經過認真研究與學習。但是關於金字塔的隱秘,仍有一些至今也是不解之謎。這座胡夫大金字塔是朝著東、西、南、北四個正向,它的頂部是 52°錐角。所以建成這個角度形,那是有一定原因的。假如我們有興趣,可做個試驗,先取一定數量沙土,從上往下慢慢地倒在地上,便會形成一個圓錐體的沙堆,等它固定後,一量便知,正好是52。錐角。人們把這種角度稱之為「自然塌落現象的極限角或穩定角」,金字塔正是以這個角度建築的。所以它頂端牢固,絕不會倒塌,並且連地震都不會有大的影響。好象金字塔處在磁力線的中心部,隨著磁力線的運動而運動,也隨著地球的運動而運動,因而,振動幅度極微。這也許是金字塔歷經滄桑但仍穩如泰山的原因所在。
動植物死後千年不腐
用金字塔保存容易被分解的物質,這些物質被保存得非常好。所以,法老選擇金字塔保存屍體,目的就是以防腐爛。
海利爾曾做過實驗,他把一些菜豆籽和白糖放在金字塔的墓室中。過了一段時間,他把被送進塔中的菜豆籽和沒被放進金字塔的菜豆籽一起種在同一塊地里。出苗後發現,放入塔中的籽苗比沒放入塔中的籽苗長4倍,而且葉也寬大,糖也不同,螞蟻發現普通白糖,立即就會爬過去吃,而遇到入塔的糖,卻謹慎地繞開逃走;在埃及「智慧與魔術之神」的古跡中發現一順古代棕相果,與新果沒什麼區別,出土的一些放在木桶里的草,至今還非常翠綠;更奇特的是,發掘出來的一些花朵,其花仍然鮮艷。這些花時隔4000年而鮮美不敗,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對此,海利爾認為可能有兩個答案:一是把這些東西放入了清潔殺菌和不分解的化學物質中;一是他們製造了一種什麼輻射,稱為「宇宙波」使物質恆久不變。
科學家們正在對植物、水果、肉類進行這種防腐試驗。如能成功,將對人們大有裨益。
據海利爾推斷胡福金字塔它肯定是建在主軸線上。人們不難想像,在那神秘的墓室中會有多少稀世珍寶。雖然,發現它們也許要經過漫長歲月,但這金字塔之謎終會被人類揭開。
第200個被跌死的人
一聽到埃及金字塔,這一古老而誘人的名字,它吸引著許許多多的遊客。不少斗膽的勇士來到塔旁,都想嘗嘗爬上金字塔頂峰的滋味,但至今還沒有一個人能如願以償。在1989年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里,一隊英國旅行團,其中有一個叫彼得的青年,他英氣勃勃,乘旁人不覺,竟毅然悄悄從西面斜壁沿著石隙爬上一座500尺高的金字塔。當他爬到大約距離塔頂還有三分之一時,彼得轉向下面的遊人和向導,大聲叫道:「你們看啊!我快要爬上塔頂了!」這時負責帶隊的導游奧文立即高聲朝著仍在塔上爬行的彼得警告道:「金字塔是不能爬的!你趕快下來!」但他卻連續向塔峰爬去。大約兩個小時後,彼得終於爬上了塔頂,圍觀的人們都格外驚奇。這時一些警車和紅十字車也聞訊馳抵現場。他在那裡支持了大約10分鍾左右,結果從塔頂上直摔下來,當場粉身碎骨而死亡。集聚在塔下觀看的群眾紛紛嚷嚷,「那簡直是太恐怖了!真是太恐怖了I」一位目睹慘狀的女遊客布連達驚慌地喊著。第一個跑到死者彼得身旁的警車長夏迪說:「我也不知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他象一根木頭似的直滾下來!」
經過屍體驗證,報告指出:早在彼得身體摔落地面之前,他已因頭部重傷而死去;他體內每一根骨頭幾乎全部折斷,並且因血肉模糊,其容貌已不可辨。
根據當地警方紀錄:從1940年以來,至今爬上這座大金塔的整整200人,結果都以跌死告終,包括彼得在內。
爬上金字塔頂,而無一人活著回來,這也算是金字塔的一大奇謎了。」
奇妙的功能及其它
埃及金字塔顯示出種種魔力:如你牙疼,只要在金字塔形建築物中睡上一覺,便會痛止;蔬菜、水果、肉類放在金字塔形的構造中,可以經久不爛、不變質,保持新鮮顏色,把咖啡放在金字塔形構造中,貯存24小時後,其味道比普通咖啡好得多。上述種種事實,使人認為金字塔必有一種無形的能量,這種無形能量是什麼,研究者稱它為「金字塔能」。人們對「金字塔能」的研究還剛剛開始。
金字塔的奇妙及無法解釋的許多現象:庫孚大金字塔的高乘上10,之積等於地球與太陽的距離;塔高的兩倍,除以塔底的面積,等於3.14159...…恰好與圓周率數字相同;塔的自重乘以10E15正好等於地球重量;地球兩極軸心位量每天的變化,經25827年它又回到原來位置。而金字塔底的對角線之和是25826. 6;金字塔放置法老棺廓的內部尺寸,正好是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坐標三角形的尺寸,即2:5. 3和3: 4: 5,造金字塔時,據估計埃及居民至少要有5000萬人。推算距今5000年前那個造塔時代,全地球上的人口只有 2000萬。如果在造塔時埃及人口500萬,那麼當時的埃及根本無法供應那麼多人的食物。等等問題,至今一直沒能得到讓人滿意的解釋。
更巧的是,在「百慕大三角」的洋底,發現了比埃及更早所建的金字塔。由此看來,金字塔仍然是個謎。
金字塔的仰角
長期爭論不休又令人驚訝不已的是金字塔建築中的仰角,曾使用圓周率二,因為金字塔的高與底部周長的比率恰好都是 1 /2π。許多金字塔都採用的51°52』這個特殊仰角。然而在大量的古代文獻中與古文物考據中的事實表明那時埃及人對於圓周率和角的概念尚很模糊,弄不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人們猜想有外星人幫助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
美國電子工程師康諾利認為:金字塔是用腕尺進行丈量 (腕尺:男人肘關節到中指尖的長度統一為52公分)。金字塔底邊線是以腕尺為直徑的圓桶周長來丈量的。這樣古埃及建造金字塔,便無意中使用了圓周率。
假如使金字塔的高和底部中心到底部邊線之長為4 :1, 那麼高÷底部周長」(4 xnxc) ÷(8 xcx:r x n) = 1/2π, (c二腕尺,n二腕尺數)1/2二這個長期以來使有關學者迷惑不解的比率就可能由此而產生的。
如果金字塔利用的這種4: 1的比率,那麼,其仰角就必將是51°52'。這個角如此正確,但在當時的近乎於無法使用,然而聰明的古埃及人卻運用它建造了舉世皆驚的建築—金字塔。
墓穴籠罩的神秘面紗
金字塔是保存國王(法老)的墓穴,也是國王希圖永保自己屍體和尊嚴的地方。至今已有5000年歷史。金字塔里的秘密,吸引著許許多多好奇的勇士以及探險考古者的神往。有不少不顧刻在法老庫孚墓碑上的咒語,闖進墓穴,但均一一死去。傳說1796年8月,拿破崙遠征埃及時,曾雄心勃勃地單獨進入了金字塔墓穴。他出來時,人們見他張口結舌,面如土色,說不出話來,不久,他就死去了。在幾年以前,數十名進入墓穴的學童,也竟象閃電般地中邪死去。1962年開羅大學生物理學博士伊瑟訂·塔亞醫生,發現許多人是感染上一種麴黴汀菌致死的。但是經過電子顯微鏡下進一步研究發現,這種細菌不是解開法老咒語之謎的最後答案。因為許多進入墓穴後死亡的人,並沒有患上感染該種病菌的徵兆。
對進入金字塔墓穴先後死亡的原因,研究者提出了新見解:認為金字塔的形狀是否會吸引和聚集宇宙射線、磁性振盪或其他未知的能波?是否對某些能源有電容器或透鏡的集聚作用?所以才使人致死的,但至今也沒有肯定答案。金字塔籠罩的神秘面紗,引起中外學者、考古學家們的密切關注與深入考究。
秘密的通道和完整的船
在埃及國王陵墓金字塔,以及難解之謎,它留給後人無數遐想,讓人們去推測、去追尋、去探索。1986年5月,由於大金宇塔內部出現裂痕,致使許多專家紛紛趕到現場進行實地考察。其中法國專家發現金字塔內部竟有一些洞穴,且石塊走向不同,縱橫不一。於是提出:1000多年前曾被打開過,現被游者參觀的胡夫國王的墓室,可能不是真的,並推測可能另有一條通道通往真正墓室。日本考察隊用先進的電磁探測儀,對金字塔的「五臟六腑」進行細致檢查後報道:通過掃描表明,金字塔下面那些洞穴里沒有什麼新的發現,但證實了金字塔下至少有一條秘密通道,而且在塔外還埋著一條完整的船。這說明了什麼?這又是一個未解之謎。
百慕大下的金字塔
遍布非洲埃及的金字塔為眾人所知,美洲及墨西哥、秘魯、宏都拉斯等地的金字塔也為世人所曉。這些都是建築在地面上的金字塔,是人們一目瞭然的事。但在海底下不易被人看到的金字塔就鮮為人知了。
據報道,在百慕大三角區海底有一座大的金字塔,這是由美國海軍上校亨利發現的。盡管目前有許多人都不太相信,但在聲納探測儀上卻清楚地顯示出來。這座海底金字塔位於海平面以下360米處,塔高為230米,塔底邊長百米,塔的四周是平坦的海底。對此,有關方面成立一支探險隊,到該地區進行探測,利用深水潛艇,水下閉路電視攝像機等設備,以期能夠探得海底金字塔的真偽。一旦海底金字塔確實存在,並是人工之傑作,百慕大三角區之謎就將被解開,那麼世界科學史就將要修改,甚至人類歷史是否也要考慮改寫。但是仍無多少人相信這是事實,因為從現代科學技術能力要在360米以下的海底建造如此巨大的金字塔是不可能實現的。況且,於海底建此龐然大物無任何必要!
5. 全地球上有哪幾大神秘組織
一、骷髏會
首先,從骷髏會說起吧。關於骷髏會,最近網上的傳播得很多,當然真假無法辨識。
在美麗的耶魯大學校園內,有一幢希臘神廟式的小樓,幾扇狹長小窗終年緊閉,整幢建築籠罩著一種神秘色彩,這個並不起眼的建築就是美國最神秘也是最有權勢的同學會所在地。這里從不對外人開放,始終保持著自己特立獨行的詭異色彩和精英風格,而且它還有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名字叫「骷髏會」。骷髏會有著極其神秘的入會規則,更令人望而生畏的是它的會員名單,從這個骷髏會里走出了3位美國總統、2位最高法院大法官,還有無數美國議員以及內閣高官。經過172年的繁衍生息,從美國白宮、國會、內閣各部、最高法院以至於中央情報局,骷髏會的成員幾乎無所不在。
當年當美國總統布希與民主party總統候選人約翰克里激烈地競爭美國總統寶座時,美國人驚訝地發現,盡管這兩位總統競選人來自不同party派,擁有迥異的政見和綱領,但卻不約而同地保守著一個驚人的秘密,他們都是骷髏會的成員,克里於1965年入會,布希則在兩年後也進入了骷髏會。神秘的骷髏會開始浮出水面。
「骷髏會」 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大學兄弟會組織。「骷髏會」1832年成立於美國耶魯大學,成員中包括不少美國影響力最大、最有權力的人物。2004年美國大選中角逐總統寶座的布希和克里都曾經是「骷髏會」成員。這個組織又被稱為「死亡社」,該社每年吸收15名次年就要畢業的高年級學生,並要求他們發誓嚴守社團秘密。
最受「骷髏會」青睞的新成員通常來自與「骷髏會」有長期關系的家族,而他們本人應該精力充沛、足智多謀、有政治野心,最重要的是能夠為了社團諱莫如深的「共同目標」放棄個人的獨立性。他們對美國社會的影響之大使得有些人認定「骷髏會」實際上是操縱美國的幕後力量。
軼事秘聞:根據一份1999年的報告,「骷髏會」擁有的固定資產為413萬美元。
傳說,骷髏會是由共濟會控制的一個分會,到底真相如何呢?
二、共濟會
共濟會,英文字面之意為自由石工(Free-Mason),全稱為Free and Accepted Masons,其起源目前並沒有確定的說法。
根據其公開文獻《共濟會憲章》(傳說1701年寫成,於1723年正式出版)第一部《歷史篇》的解釋:共濟會起源於公元前4000年,這一年被共濟會稱為光明之年(Anno Lucis),他們自稱為該隱的後人,通曉天文地理以及宇宙的奧秘。有人說共濟會起源於參加建造古巴比倫巴別塔的石工職人工會;但另一個說法是,共濟會起源於建造所羅門的耶路撒冷神殿的石匠們。近代共濟會正式出現的最早記載始於1717年的英國。1716年之前,倫敦的四個酒館中聚集著貴族和高級神職人員,舉辦高級俱樂部聚會,內容是社交活動、娛樂和飲食,這些人正是近代共濟會的真正創立者。1717年6月24日聖約翰日,四個會所(Lodge)的共濟會會員(Mason)聯合成立了第一個總會所(Grand Lodge),會員投票選出安松•塞亞為第一代總導師(Grand Master),這一天也就是近代共濟會運動的開端。而這一時期也正值傳奇的薔薇十字運動的影響消退之際,近代共濟會擺脫了石工團體的實踐性質,成為思想性的石工、亦即投身社會改革的政治團體
共濟會代表性標志:
共濟會代表性標志這個由經典、方矩和圓規組成的象徵符號(寓意畫)是共濟會最基本的代表性徽章,方矩和圓規都是石工測繪使用的工具,在共濟會思想中它們代表著會員完善自身所使用的道具。每一個共濟會會所幾乎都飾有方矩與圓規的符號,它可能由印度古代坦陀羅教(Tantri**)的象徵符號六芒星(Hexagram)變化而來,曲尺代表六芒星中向下的正三角形真理、而分規代表向上的正三角形道德,兩者的結合代表陰陽調和、真理和道德的和諧、行動和節制的規范,從而完成偉大的作業。在煉金術中,通過化學的婚禮而出現的這種完成體稱為兩性共有(Androgyne),是喀巴拉思想中人類的真正完全狀態最初之人(Adam Qadmon,光之巨人)。
分規、曲尺和法典在共濟會中被看作會所的傢具,是會員完成個人實踐、突破三重黑暗、重見理性光明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被稱為三重偉大之光(三大明光)。
會員制度
18世紀共濟會入會儀式如要加入共濟會,必須先受共濟會會員推薦,而且早期時入會之後,不得向他人暴露其會員身份。
而根據共濟會傳說,共濟會的始祖為海勒姆(Hiram Abiff),他是建造耶路撒冷神殿的重要石匠之一,因被三個妒忌他地位及技能的工匠所殺,埋於殿內的青銅墓里,但不久即將再度復活。因此,凡加入共濟會者,都要舉行一場象徵死亡及復活的儀式。
雖然初期共濟會仍舊奉行嚴守內部秘密的規定,但是1745年在阿姆斯特丹匿名出版的一本書籍完全暴露了共濟會內部的規定、活動內容甚至入會禮儀等細節。然而共濟會也因此將活動更加公開化,會員並不隱瞞自己的身份,他們也更公開地進行慈善活動,會員的階層也逐漸向中產階級轉化。現代的共濟會除了內部各級別的暗語及手勢仍舊保密之外,其餘活動基本上全部公開。
今天的共濟會大約有600萬名會員,其中英國約100萬、美國約400萬、法國約7萬。共濟會的成員幾乎覆蓋了西方近代史的每一頁——包括英國等歐洲全部王室成員和美國歷任總統。只有兩位總統林肯和肯尼迪不是共濟會員,他們都在任上死於暗殺。
外傳說伏爾泰、孟德斯鳩、歌德、海頓、薩德侯爵、莫扎特、腓特烈大帝、華盛頓、富蘭克林、馬克•吐溫、柯南道爾、加里波第都是共濟會成員,群星閃耀啊。今天的共濟會大約有 600萬名會員,其中英國約100萬、美國約400萬、法國約7萬。
三、光照派
光照派是16世紀羅馬一些有識之士為了反抗天主教會的迫害、與教會進行真理的斗爭而成立的一個秘密組織。最早的創立人中有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等。後來,越來越多著名的科學家和藝術家成為光照派成員。隨著光照派的實力日漸壯大,羅馬教廷感受到了極大的威脅,他們不會容忍這樣一個旨在宣揚科學、反對教會的組織繼續存在。因此,羅馬教廷開展了一場「肅清運動」,用殘忍的殺戮和威懾手段迫使光照派從此銷聲匿跡。但至今仍然有人認為,光照派並未消失,只是變得更為隱秘了。他們的成員滲入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團體,隨時准備繼續向天主教會發起挑戰。
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天使與魔鬼》中驚心動魄的梵蒂岡反物質爆炸事件,就與光照派有關。並且在《天使與魔鬼》中光照派與羅馬教廷有很大的信仰分歧。在羅馬教廷認為撒但是惡魔,但光照派認為是指向光明的啟蒙者。
光照派最早的首腦,正是大名鼎鼎的伽利略。他非常喜愛對稱物。於是另一位光照派成員——藝術大師貝爾尼尼便為伽利略設計了一件傑作。他將16世紀時人們認為組成世界的四大元素:土(earth)、水(water)、火(fire)、氣(air)以及「光照派」(illuminati)這五個原本並非對稱字的單詞設計成了對稱的文字,即在倒轉180度之後與原來的形狀一模一樣的文字圖案。他甚至還設計了「光照之星」——土(earth)、氣(air)、火(fire)、水(water)四個單片語成了一個完美的菱形圖樣,而且這個圖樣也是對稱的!倒轉180度後,與原圖形完全一樣,仍然可以清晰地讀出四個單詞的字樣!
但需要指出的是,上圖並非歷史上光照派的對稱圖案,而是丹.布朗(Dan Brown)為了完成《天使與魔鬼》的寫作,委託他的朋友約翰.蘭登(John Landen)創制的,真實的對稱圖案可能早已散佚。
四、聖殿騎士團
騎士團出現於中世紀的十字軍東侵期間,系西歐封建主為保衛他們在東方所侵佔的領地而建立的宗教性封建軍事組織。1096年聖城耶路撒冷被十字軍攻佔後,很多歐洲人前往耶路撒冷朝聖,這時十字軍的主力已經回歐洲去了,朝聖者在路上常會遭到強盜的襲擊,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國貴族Huguens de Payns和其它八名騎士建立了聖殿騎士團,以保護歐洲來的朝聖者。
聖殿騎士團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當時的耶路撒冷國王博度安二世將聖殿山上的阿爾-阿克薩清真寺的一角給這些騎士駐扎,這個清真寺正是建在傳說中的所羅門聖殿的遺址上。小說《達芬奇密碼》里說聖殿騎士團知道所羅門聖殿下面藏著的秘密,所以故意要求這塊地方來駐扎,以便將深藏在地下的秘密文件找出來。通過這些秘密,他們掌握了基督教的命脈,因此獲得了力量,最後也因此慘遭屠殺。當然這只是小說,不能當真。不過聖殿騎士團的力量和財富卻是真實的,他們被認為是十字軍時代東方真正的主人,耶路撒冷王國要對抗阿拉伯人主要就靠他們的力量。
聖殿騎士團創立後很快就引起了貴族和教會上層的重視,當時著名的修士聖伯爾納(St. Bernard of Clairvaux)寫文章支持聖殿騎士團的行動。在聖伯爾納的影響下,騎士團迅速發展壯大。1139年,教皇英諾森二世(Innocent Ⅱ)發布聖諭,再次確認了聖殿騎士團的地位。在政治上騎士團只對教皇負責,其它任何僧俗政權都無權指揮它。在經濟上騎士團不僅享有免稅的特權,而且還有權在自己的領地上收取十一稅。教廷賦予的特權使得聖殿騎士團在短短幾十年內發展成一個強大而且富有的組織,同時也將騎士團牢牢地掌握在聖座之下。此後,聖殿騎士團成為羅馬教廷擁有的最可靠的力量。
聖殿騎士團在全盛時據說有2萬多名成員,主要分為四部分:騎士(Knights)、士官(Sergeants)、農人(Farmers)和牧師(Chaplains)。騎士是重裝騎兵,也是聖殿騎士團的核心力量,只有他們才有權穿象徵著聖殿騎士團的綉著紅十字的白色長袍。士官是輕騎兵,級別較騎士低一些。士官和騎士共同構成聖殿騎士團的軍事力量。農人在騎士團里並不是指耕種的農夫,而是專門管理騎士團財產的成員。牧師則是騎士團中的精神支持者,在精神上幫助騎士團其它成員。和醫院騎士團一樣,聖殿騎士團的首領也稱為大團長(Grand Master),通過選舉產生,任期為終生。
聖殿騎士團的擁有的財富之巨大隻能用富可敵國來形容。12世紀末時,騎士團在歐洲擁有9000多處產業,其中包括一些很有名的教堂和城堡,如倫敦的聖殿教堂(Temple Church),柏林的聖殿宮(Tempelhof)。有一段時間騎士團甚至擁有整個塞普勒斯島。他們的富有使他們能夠維持一支強大的職業軍隊,即便在戰場上損失巨大,他們也能迅速恢復,但這財富最終也使他們走向毀滅。
經過長期的戰爭和經營,聖殿騎士團在歐洲的勢力和財富達到了頂峰,但是災禍隨之而來。1307年10月5日,法國國王菲利普四世下令逮捕所有在法國的聖殿騎士團成員。法國國王想通過打擊聖殿騎士團,沒收其財富,以補充日趨窘困的財政開支。聖殿騎士團在這次打擊之下,幾乎完全覆滅了。
菲利普四世獨吞了騎士團在法國的財產,也有人認為他並沒有得到多少好處,聖殿騎士團在災難來臨之前已經有所預感,將在法國國內的大部分財產轉移走,因此法王菲利普四世最後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聖殿騎士團可能已經巧妙地把大量財富隱藏了起來。有人分析,羅馬教皇在法國國王採取行動的前幾天曾經悄悄地給聖殿騎士團通風報信。於是,聖殿騎士團的財富的下落,成了世界上最大寶藏謎團,至今未解。
聖殿騎士團在葡萄牙的組織則改名為耶穌會繼續存在,其性質也由軍事修會變為主要從事海外宣教的修會。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也許是對聖殿騎士團最寬容的國王,他公然違抗教皇的聖諭,拒絕對領地內的聖殿騎士採取敵對行動,因此歐洲大陸的聖殿騎士團成員有不少逃往蘇格蘭,投入羅伯特手下。據說後來在蘇格蘭與英格蘭的戰爭中,正是依靠這些聖殿騎士的英勇作戰,蘇格蘭人才打敗了占優勢的英格蘭軍隊。
五、比爾德堡團
「比爾德堡團」 是一個由大約130名有錢有勢的商人、金融家和政治家組成的團體,他們每年舉行一次聚會,只有受到邀請的人才能夠參加。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以及世界銀行行長保羅•沃爾夫威茨都是該組織的成員。該組織得名於荷蘭的「比爾德堡飯店」,在那裡他們舉行了第一次高度機密的官方會議。當時「比爾德堡團」的目標是通過非正式的、不做記錄的會談促進西歐和北美的互相理解。
然而在當時,許多人認為「比爾德堡團」其實有著一個險惡得多的目的。據某些陰謀論理論家的說法,該組織和它內部的精銳領導人們對許多重大變故負有責任,包括推翻go-vern-ment、操縱選舉、甚至密謀暗殺。
比爾德堡會議是個受到邀請才能參加的集會,每年在歐洲或北美舉行一次。這個集團的成員大約有一百三十人,全是政商媒體界極具影響力的人物。組織的名稱來源於荷蘭安多亨(Arnhem)附近的比爾德堡飯店。雖然比爾德堡會議並不公布固定的組織成員,每年參加集會的一大部分成員卻相對固定,總是那些熟面孔。因此人們相信,他們都屬於一個名為「比爾德堡團」的秘密組織。
軼事秘聞:許多人相信這個神秘莫測的團體對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1963年被謀殺負有責任。
六、羅馬俱樂部
羅馬俱樂部是關於未來學研究的國際性民間學術團體,也是一個研討全球問題的全球智囊組織。其宗旨是研究未來的科學技術革命對人類發展的影響,闡明人類面臨的主要困難以引起政策制訂者和輿論的注意。目前主要從事有關全球性問題的宣傳、預測和研究活動。成立於1968年4 月,總部設在義大利羅馬。宗旨是通過對人口、糧食、工業化、污染、資源、貧困、教育等全球性問題的系統研究,提高公眾的全球意識,敦促國際組織和各國有關部門改革社會和政治制度,並採取必要的社會和政治行動,以改善全球管理,使人類擺脫所面臨的困境。由於它的觀點和主張帶有濃厚的消極和悲觀色彩,被稱為「未來學悲觀派」的代表。
羅馬俱樂部把它的成員限制在300人以內,以保持其小規模的、鬆散的國際組織的特點。現有成員一百餘名,成員大多是關注人類未來的世界或各國的知名科學家、企業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家、國際組織高級公務員和政治家等。
羅馬俱樂部主要從事下列3種活動:1、舉辦學術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全體會議,並經常不定期地舉辦專題國際學術討論會或與其他學術團體聯合舉辦國際學術會議。2、制訂並實施「人類困境」研究計劃,組織其成員進行系統研究並撰寫研究報告。3、出版研究報告和有關學術著作。羅馬俱樂部的活動經費,主要來自基金會的贊助和研究課題的撥款。
這本來是一個科研組織,說他神秘,可能原因是因為他們遭受的批評。外界批評羅馬俱樂部具有極端馬爾薩斯主義和強烈的精英主義色彩,是歐洲權力精英和美洲盎格魯精英的聯盟。更多的批評指責該俱樂部發表警告的動機是其左傾政治日程,而非科學事實。陰謀理論家有時把該俱樂部與一些國際陰謀聯繫到一起,比如「新的世界秩序」。有些人還認為該組織正在謀劃推翻美國go-vern-ment,並把全世界劃分成10個「帝國」。
羅馬俱樂部到底是人類的希望還是救星呢? 七、中國的白蓮教
白蓮教可能是大家一個耳熟能詳的詞語,在各種影視中經常出現,但是大家對於它的真相,恐怕知之甚少。
創始人茅子元。南宋人,號萬事休,法名慈照,19歲落發為僧。他仰慕東晉名僧慧遠蓮社遺風,勸人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編成《白蓮晨朝懺儀》,於南宋紹興三年(1133)在澱山湖創立白蓮懺堂。因茅子元尊慧遠為初祖,自視為白蓮社傳人,故他創立的白蓮懺堂也就被認為是凈土宗的一派,稱白蓮宗,又稱白蓮教。茅子元自稱白蓮導師,其徒號白蓮菜人,可娶妻生子,與常人無異,並可男女同修,得到了下層民眾的廣泛信仰。
元代是白蓮教大發展的時代,也是成為獨立宗教的時代,成長為佛道之外最大的宗教教派之一。元代的白蓮教徒已改稱白蓮道人,分布廣而散,大都依託某個白蓮教懺堂進行宗教活動。元代白蓮教懺堂除給皇室和有地位的人祈福做壽外,還做了大量的善事公務。多數白蓮教徒仍以念佛為要務,以歸西方凈土為宗旨。然而,白蓮道人通過傳教斂錢,很多白蓮教懺堂成為祖業代代相傳,從而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信仰上都構成了一種隱藏在大元帝國社會下層的強大的異己力量。特別是進入元中葉以後,假白蓮教造反事件不斷發生,因而引起了元go-vern-ment的注意。於是當局於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五月下令禁止白蓮教。
白蓮教信徒眾多,主要來自社會下層。各派內部實行家長制統治,尊卑有序,等級森嚴,成為很多農民起義的組織形式。在元末以灤縣為中心,冀東及長城沿邊一直是白蓮教活動的地區,並從這里向全國蔓延,爆發了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反元大起義。明初永樂年間有唐賽兒領導的起義,明末天啟時期有徐鴻儒、王好賢領導的起義。此外還有很多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如明代嘉靖年間的江南太湖流域馬祖師領導的農民起義和山西、內蒙一帶的農民起義等。到清朝乾隆年間在山東一帶爆發了王倫領導的農民起義等。規模最大的一次當屬嘉慶年間,即清代中葉爆發的川楚陝白蓮教大起義。
白蓮教的組織到了清代分布很廣,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到處都有,尤其是直隸、山東、山西、湖北、四川、陝西、甘肅、安徽等最為活躍。各階層人民踴躍參加,在農村中則有「鄉約吃教」,在城鎮、集市則有「差役書辦吃教」。當時教門派別很多,有清茶門教、牛八(朱)教、十字教、焚香教、混元教、紅陽教、白陽教、老君門教、大乘教、清香教、圓頓教、八針教、大陽教等五花八門,其少許多教派都是白蓮教的支派。白蓮教擁有的群眾最多,影響最大。它本身又分為許多別支,各以教主、首領為中心,組織相當復雜。領導人的名稱也很多,有「祖師」、「師父」、「老掌櫃」、「少掌櫃」、「掌教元帥」、「先鋒」等等。它的這種組織形式,適應於秘密傳教(有時也用經文編成歌詞,配上民間小調,擊漁鼓、打竹板,用說唱的形式傳教),分散活動。
白蓮教的教主和首領們利用白蓮教經文中反對黑暗,追求光明,光明最終必將戰勝黑暗的教義,宣傳「大劫在遇,天地皆暗,日月無光」,「黃天將死.蒼天將生」,「世界必一大變」。他們還號召信徒以四海為家,把教友關系看成是同生父母的兄弟姊妹關系,號召同教互通財物,互相幫助,男女平等。這些口號直接反映了廣大農民的利益和迫切要求。因此對貧苦農民有極大的吸引力,發展非常迅速,成為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
因為一直被當局禁止,而且傳播方式極具宗教色彩,在文學影視中,常常也邪 教的面目出現,實際上白蓮教的本質仍然是宗教,和佛教有非常緊密的關系。
八、洪門
其實這個名字真的很耳熟,但是說不上真正的了解,可能是因為傳說眾多。
關於洪門的起源有眾多版本,其中較為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康熙清剿福建南少林寺,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收留了逃出來的洪門大佬司徒美堂五人蔡德忠、方大洪、馬超興、胡德帝、李式開,這就是所謂的「少林五祖」,令其開設天地會的分支機構,即稱為洪門。又有一種說法此五人是反清復明的大將,隨史可法抵抗清軍兵敗後成立的洪門。
由於洪門的傳說版本眾多,各不一致,一種說法就是洪門是天地會(又稱紅幫、三合會、三點會、三和會等),致公堂是洪門的一個海外分支機構,他們一致的對外稱曰天地會或紅幫,對內則稱洪門。後隨著清朝對天地會的鎮壓,洪門流傳到港澳南洋,成為重要的華僑組織。洪門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辛亥革命領導人之一譚人鳳在《社團改進會意見書》中寫道:「革命(辛亥革命)之成,實種於二百年於前之洪門會party」「在運動之初,惟洪門兄弟能守秘密。發動之後,亦惟洪門兄弟能聽指揮。」「人無論遠近,事無論險夷,人人奮勇,個個當先,卒有武昌起義,各省響應,不數月而共和告成,軍隊之功,實亦洪門兄弟之功。」
6. 關於北京天壇的導游詞
北京天壇導游詞:
一、天壇簡介
(一)涉及內容
1、 天壇的「世界之最」判定語
2、 天壇的建造時間
3、 天壇的位置
4、 園內概況
5、 歷史沿革
(二)介紹位置:天壇南門內簡介牌前
(三)導游詞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首先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天壇是世界上現存的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築群,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壇完工於公元1420年,位於紫禁城的東南方向,全園佔地273公頃,是紫禁城面積的4倍。在中軸線上有三組非常重要的建築,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壇、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園中西側有齋宮等建築,全園遍植古松、庄嚴肅穆,是一處非常理想的祭祀場所。
在明代,天壇初建之時,實行天地合祭,不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壇上。後來,在京城的北面設地壇,專門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側修建了圜丘壇及皇穹宇,專門祭天,從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規模。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天壇也未能倖免於難。侵略者在此胡作非為,盜走並破壞無數珍貴文物,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
最後一個在這里祭天的人是竊國大盜袁世凱,但天不隨人願,袁某隻做了83天皇帝癮便一命歸西了。解放後,國家多次撥款重修天壇,但不再是為了祭天,而是為了給世人、給世界留下一份遺產。
1998年天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遺產目錄。好!下面我就帶大家參觀。
二、圜丘壇
(一)涉及內容
1、 圜丘壇的作用
2、 建造時間及地點
3、 建築特色
4、 周圍的陳設
5、 天心石
(二)介紹位置:圜丘壇門內東南角
(三)導游詞
各位!現在我們來到了圜丘壇景區,其實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壇」,因為這里才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壇建於明嘉靖年間,即公元1530年,位於整個院落的南端,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圜丘壇院落中的陳設。請看西邊,那裡有一桿很高的木桿,它叫望燈桿,是祭天的時候掛燈籠用的。各位也許要問:祭天掛什麼燈籠呀?當然要掛啦 !因為當年祭天的時間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零晨四點一刻。您想想,在漆黑的冬夜,老百姓都在被窩里熟睡的時候,皇帝來祭天,也真是夠辛苦的,掛個燈籠照個亮,不過分吧?不過,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須是「吉燈高照」。那麼現在請大家猜一猜這座燈竿有多高?現在我來宣布正確答案:燈桿的高度是九丈九尺九寸,為什麼不再加點湊夠10丈呢?肯定有原因,不錯,請各位先猜猜看,待會兒我再告訴大家。不僅燈桿不一般,那燈籠也不一般,高有兩米,直徑兩米六,夠氣派吧!但最不一般的還得說那燈籠中的蟠龍通霄寶蠟,長有一米三,直徑三十厘米,可連續燃燒12個小時,既不用剪蠟花,也不流蠟油,是當年皇帝祭天的專用寶蠟。
再看看東邊的這個綠色建築物,它的名字叫燔柴爐,是在祭天大典結束後,焚燒祝板及祭品的地方。這是鐵鐐爐,在進行大典的時候爐內燃燒松桿、松柏,同時還燒些檀香木,一時間火光沖天,香煙繚繞,不但增加了神秘庄嚴的氣氛,而且在寒冷的冬夜給皇帝帶來了一絲暖意,真是一舉多得呀!
現在,言歸正傳,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圜丘壇,它是一座三層的圓形石台,為什麼要將祭天台設計成圓形呢?因為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然要設計成圓形了。普通人看這座祭天台是用大理石建制的,但設計者們是用數字「九」建成了這座神秘的祭天台,現在我們一起來找找那些神秘的「九」看它們藏在何處。
(走近圜丘壇,在圜丘壇的近前)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這兒咱們不妨來個腳踏為實,請大家一邊登上這一組台階,一邊數數這組台階有多少級(自地面層到底間層,因為這里人少,面積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正好九級(把客人帶到底層平台的東側)。往上還有兩組台階,每組也是九級,整個圜丘壇東、南、西、北各開一口,每個登壇口都有上、中、下三組台階,每一組台階都是九級,現在我們已經找到了12個「九」了。我們再找找看,腳下底層祭壇的壇面直徑21丈,沒有「九」,中層直徑15丈,也沒有「九」,頂層「九」丈,有一個「九」,如果把三層直徑相加,便是四十五,五九四十五,不但有「九」還有「五」,象徵皇帝的「九五」之尊。真是巧奪天工!那麼,別的地方還有「九」嗎?有!請各位更上二層「九」,我們到最上層看一看。
(在圜丘壇頂端,東側無人處)
各位,現在有沒有感到「九」的氣味兒更濃了?大家請看壇面中心,有塊圓形石塊,它叫天心石,被一層一層的扇形石板所環繞,這第一環是九塊,第二環是二「九」一十八塊,第三環是三九二十七塊,直到最邊上一環為九九八十一塊。再看一看中層,它由十個九塊開始至十八個九塊,底層至十九個九塊至二十七個九塊,即三層壇面,每層鋪九環石板,每環石塊又都是九的倍數,自一倍至二十七倍,這樣,上、中、下三層壇面共鋪石板3402塊,即378個「九」。
還記得嗎?剛才我們看到的望燈桿高九丈九尺九寸,燔柴爐兩側台階各九級,皇帝還嫌不夠,祭天時還要向皇天上帝敬酒,可見皇帝對九的崇敬,為什麼?咱們下壇再說。
(天心石講解)
各位請看,在祭天台中心有一塊突起的圓形石塊,它叫「天心石」,又叫「億兆景從石」,為何叫天心石呢?據說這塊石頭是宇宙的中心,是皇帝與天上諸神們相互交流的「天界」,故心有靈犀者,便可在此與「神」交流一番。那為什麼又叫「億兆景從石」呢?「億兆」是多的意思,「景從」是象影子一樣隨從,所以說白了「億兆景從石」就是「一呼百應石」,這是一組奇妙的聲學現象,即當你站在圓心石上,輕聲說話時,聲音不僅宏大,而且有共鳴及迴音。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現象呢?請看,由於壇面十分光潔平整,聲波傳到周圍的石欄桿後能迅速地被反射回來,據聲學專家測驗,從發音到聲波再回到圓心石的時間僅為0.07秒,說話者根本無法分清它是原音還是回聲,所以有一呼百應的感覺。 當皇帝站在天心石上說話的時候,感到不僅有神助——聲音宏亮,又有人助——一呼百應,身為人君者便把這一呼百應的回聲當成是天下萬民對自己的無限忠心及一致響應。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站在這里說話,現在我們也可以蹬上天心石許下一個美好的願望。不過,別貪心,每人只能許下一個心願,現在我們推舉一名德高望眾的朋友為我們大家許個願吧!
(九的揭密,在走下圜丘壇後的東北側講解)
各位朋友,現在是我們解開「九」的秘密的時候了,我問問大家,自然界最大的東西是什麼?對了,是天;自然數里最大的數字是什麼?是「九」。根據陰陽學說,在天地間,天為陽,地為陰;在數字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在方向上南為陽,北為陰,所以「九」與「天」都屬陽,都是老大,所以古代用「九」象徵天,於是用「九」來築祭天台便是天經地義的事了。
祭祀完畢,皇帝回宮,那麼皇天上帝的牌位何去何從?當然,也要回宮,不過它可不回人間的宮殿,而是人間的天宮,在哪裡呢?那就是我們前面的那座建築---皇穹宇,好!我們現在便去天宮拜訪一下皇天上帝。
三、皇穹宇
(一) 涉及內容
1、 皇穹宇的作用
2、 院內建築
3、 迴音壁
4、 三音石
5、 對話石
(二)介紹位置:皇穹宇院內東南角
(三)導游詞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皇穹宇。這里是在祭天大典後存放皇天上帝及其它諸神牌位的地方,即皇天上帝和諸神的寢宮,除大典外,其餘時間,眾神便在這里休息,即人間的「天堂」.皇穹宇建於公元1530年,位於圜丘壇之北,整組建築由一堵圓形的牆所環繞,院內有三座建築,即存放皇天上帝牌位的正殿---皇穹宇及存放日月星辰、風雲雷電諸神牌位的東西配殿。
正殿皇穹宇象一把巨大的雨傘,其殿頂呈圓形,基座為圓形,院落的圍牆也是圓形,這些「圓」都是敬天禮神的象徵,但也正是這些「圓」及建築,造就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即皇穹宇院內的三大聲學現象。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這院落的圓形圍牆,它就是聞名中外的建築——迴音壁。那麼迴音壁有何神奇之處呢?其現象是這樣的:如果兩人站在兩座配殿後的圍牆下,均面部朝北對牆小聲說話,都能非常清晰地聽到對方所講的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呀,整個圍牆是圓形的,又磨磚對縫,牆面十分光滑,再加上圍牆頂部蓋有檐瓦,聲音不宜散失,於是聲波便沿著圓牆連續反射而產生迴音.各位可以試一試,我們五分鍾後到皇穹宇前集合。
下面請各位看看第二個有趣的現象。請看皇穹宇丹陛下有三塊石頭,如果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會聽到一次迴音;如果站在第二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二次回聲;如果站在第三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三次迴音,故稱此石為三音石。其實據聲學專家測量,如果這里足夠安靜,在三音石上拍手,其回聲是無限次的,只是我們人類只能聽到三聲。這又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如果你站在三音石上環顧一下四周,你會發現,噢!原來我站在了整座院落的中心,那裡是回聲產生的最佳位置。
第三個有趣的地方是從丹陛上往南數的第十八塊石頭,它被稱為對話石,其奇特之處是:如果一人站在該石板上,另外兩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的西北角及東北角,那這三個人輕聲說話就象打電話一樣清晰,這是因為他們三人所處的位置恰巧是一個邊長為36米的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尖上,故產生了這種奇特的現象。在這個充滿神奇的小院里,可能還會有其它的「秘密」等待著我們去發現,也許您就是發現者,好!下面請各位感受一下三音石及對話石的妙趣,5分鍾後我們在門口集合。
四、九龍柏
(一)介紹位置:九龍柏前
(二) 導游詞
1、各位朋友,這里有棵古樹,名叫九龍柏,因其樹干形狀象九條盤旋騰飛的龍而得名,這棵樹在建天壇之前就已存在,有八九百年的樹齡了,據說是專門在此侯駕的,又此書又稱「九龍迎聖柏」。
五、丹陛橋
(一)涉及內容
1、 丹陛橋的用途
2、 具服台
3、 「鬼門關」
(二)介紹位置:丹陛橋南端
(三)導游詞
各位請看!在我們眼前豁然出現一條平坦、寬闊的大道,它叫海墁大道,有叫丹陛橋。它是天壇內壇的主軸線,起著連接南端圜丘壇及北端祈谷壇兩組建築的作用,全長360米,寬約30米,分為三路,中間寬闊的路面為神道,就連皇帝也不能走,東側的窄路為「御」道,供皇帝專用,西側為「王」道,為隨同皇帝祭祀來的文武大臣們而設。整個路面底部由南向北逐漸升高,最北端與最南端相差2米,而路面上部看起來很平坦,這種設計方法的妙處是象徵皇帝步步升高,寓為升天、祈福。可又沒有真的讓皇帝「步步升高」走斜坡而受累,於是採取了「上平下斜」的形式,既讓皇帝舒服地走著平道,免去「登高」之苦,又不失其「登高」之實,真是令人叫絕!
說到這兒呀,大家可能會有點兒納悶兒,這明明是一條寬闊的大路,你怎麼會稱之為橋呢?其實各位有所不知,在前面橋下有個「橋洞」,不是誤稱,而的確是座橋,為何開個「橋洞」,說出來您別害怕,這個橋洞人稱「鬼門關」。事情是這樣的,在丹陛橋的西側有一個專門為祭祀而飼養動物的機構,稱「犧牲所」,在丹陛橋的東側又有一專門為祭祀而宰殺動物的機構,稱「宰牲亭」。在祭祀前要把西側犧牲所內所養的動物趕到東側宰牲亭內宰殺,做成供品,可自西向東無路,又不能讓那些祭祀用的牛呀、羊呀的走上丹陛橋,玷污了神路,故在橋下開一洞,讓那些等侯被屠宰的動物們通過。只要動物通過橋洞就必死無疑,均被製成供品,從未有生還者。所以我們不是誤稱,而的確是座橋,叫它「鬼門關」,不為過吧!好!現在我再帶大家去看看皇帝的「小金殿」。
(在具服台前)
各位!這里是具服台,在舉行祭祀大典時,在此臨時搭起帳篷,人稱「小金殿」。那麼,設這座小金殿有什麼作用呢?原來呀,皇帝在大典前,要在這里換衣服,脫去黃色的龍袍,換上藍色的祭服,以示對皇天上帝的尊敬。此外,皇帝還要在此洗手,恭侯大典的開始。「小金殿」內設寶座、寶桌、香爐、炭盤等,典禮完成後便將「小金殿」拆除,就只留下一座空空的具服台了。好!現在請各位隨我來,我們去參觀天壇內最精華的部分---祈年殿景區。
六、祈年殿
(一)涉及內容
1、 祈年殿的用途
2、 歷史沿革
3、 象徵意義(內部及外部)
4、 左右配殿的陳設
(二)介紹位置:在祈年殿院內東南角
(三)導游詞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祈年殿景區,它是皇帝在孟春祈雨的地方。整個景區位於天壇的北端,由祈年殿及兩廂的配殿組成院落。祈年殿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典範之作,始建於明永樂年間,當年的祈年殿是座長方形大殿,由於當時天地合祭,故這里不僅是祈谷的場所也是祭天的場所。自1530年,明嘉靖九年以後實行天地分祭,在天壇的南端設圜丘壇,又在北郊設方澤壇,這里便成為祈谷壇了,而且還將原來的長方形大殿改成今天我們看到的圓形大殿。清朝光緒年間,祈年殿毀於雷擊,後來重修。解放後,政府對其進行多次修繕,使得祈年殿煥發出比昔日更美的光彩,也成為北京旅遊的象徵。
各位請看,高聳的祈年殿端坐於三層漢白玉築成的6米高的祈谷壇上,殿高32米,直徑30米,三層圓形的殿頂上遍鋪藍色琉璃瓦,以藍天為背景顯得協調優美。原來三層殿頂所鋪的琉璃瓦自上而下為藍、黃、綠三種顏色,象徵天、地及萬物,後來為了突出敬天之意,統統換成了藍色。祈年殿不僅外形優美,其內容結構更是令人拍手叫絕。整座大殿俗稱無梁殿,完全靠28根擎天柱支撐,更無鐵釘、水泥等建築材料,全由木料卯合,使國內外參觀者無不稱奇。
祈年殿的東西配殿是存放日月星辰及風雲雷雨諸神位的地方,正殿是在祭祀典禮中恭放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不僅如此,裡面的陳設還有很多,特別是支撐大殿的巨柱,個個都有說道,過一會兒,我們到祈谷壇上給大家仔細講解,現在各位可以在這里留個影,這里是照祈年殿的最佳位置。
(在祈谷壇上)
各位!現在請大家看看祈年殿內的景觀,殿內正中供奉著皇天上帝的牌位,東西兩側共設8個配位,是供奉清代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在典行祈谷大典時作為陪祭,每個神位前都設有供桌,陳設24種食品及牛犢、五穀雜糧等.大殿內有四根鎦金大柱,叫龍井柱,俗稱通天柱,象徵一年之四季,中層的十二根紅漆柱象徵一年的十二個月,外層的十二根紅漆柱象徵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中層12根紅漆柱與外層12根紅漆柱相加為24,代表一年當中的24個節氣,加中間4根為28根,象徵天上的28星宿,再加上大殿上方的8根被稱為童子柱的短柱,共計36根,象徵三十六天罡,寶頂下的雷公柱象徵皇帝一統天下。
怎麼樣?了不起吧!整座大殿不僅建築精美,而且寓意深刻,可見我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大家是不是也都為身為炎黃子孫而感到自豪呢?
七、皇乾殿
(一)介紹位置:在皇乾殿前
(三) 導游詞
各位朋友,這里是皇乾殿,是在祈谷大典完畢後恭放皇天上帝及祖先牌位的地方,又被稱為祈谷壇寢宮。
好啦,中軸線上的建築我們就介紹到這里,最後我們去參觀一下「七星石」。
八、七星石
(一)介紹位置:七星石景區旁
(二)導游詞
各位朋友,這里是我們要參觀的最後一處景觀——七星石,關於它的傳說可真不少,現在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據傳說,永樂皇帝在遷都北京時想找個地方建天壇,可是總也找不到合適的位置,正在發愁。有一天夢中,忽然見天上天門頓開,北斗七星落在紫禁城之東南。按陰陽學說南為陽,天也為陽,正是建天壇之理想場所,故降旨修天壇於此。其實呀!這七星石乃是明朝嘉靖年間經人工雕鑿後放在這里的,有心的朋友可能要問,不對呀!我數來數去怎麼是八塊而不是七塊呀!您沒有數錯,那為什麼七星石卻變成八塊了呢?原來清朝統治者為了紀念祖先的功德,又在七星石的東北方向另放了一塊小一點的石頭。為何放在東北角呢?因為滿清是在我國的東北成長、壯大起來的一個民族。
好啦!各位朋友,天壇講解到此結束,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及協助,在講解中的不足之處,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北京導游網
7. 銀川市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賀蘭山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寧夏首府銀川市近郊,是國內離省會城市最近的國家森林公園。公園內有賀蘭山博物館、三清觀、櫻桃谷、賀蘭山闕等景點。如果留宿於景區 ,不僅能觀賞到賀蘭山迷人的夜色和日出,而且能看到奔跑的馬鹿、跳躍的岩羊、嬉戲的藍馬雞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7.黃沙古渡:黃沙古渡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濕地公園、中國最佳生態休閑旅遊勝地、明清寧夏八景之一。景區位於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距銀川市52公里,距銀川河東機場38公里,距銀川火車站66公里。景區規劃面積32.3平方公里,整個景區由六大景點構成,分別是功能服務區、黃河濕地公園、望娘亭、觀日台、古渡口、月牙湖。景區內的大漠風光、自然濕地、黃河古韻、黃沙擁長河的塞外奇景,是原生態自助游的好去處。
8. 關於金字塔的故事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最為集中。吉薩南郊8公里處利比亞沙漠中的3座尤為著名,稱吉薩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建於公元前二十七世紀,高146.5米相當於40層高的摩天大廈,底邊各長230米,由230萬塊重約2.5噸的大石塊疊成,佔地53,900平方米。塔內有走廊、階梯、廳室及各種貴重裝飾品。全部工程歷時30餘年。塔東南有巨大的獅身人面像。
埃及胡夫金字塔最有名,是法老(古埃及的國王)的陵墓。不過實際上是建立以後才被人們當作陵墓,事實上,之前,最早建立的50座金字塔的時間段里,只死了7個法老。
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後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 他用山上採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又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面是文字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
在最早的時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備將馬斯塔巴作為死後的永久性住所的。後來,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時候,埃及人產生了國王死後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在後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天梯。
同時,角錐體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代埃及太陽神「啦」的標志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徵的就是刺破青天的太陽光芒。因為,當你站在通往基澤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線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陽光芒。
《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的眼睛一樣」。後來古代埃及人對方尖碑的崇拜也有這樣意義,因為方尖碑也表示太陽的光芒。
有人認為古埃及人不可能建造出金字塔,說金字塔也許是外星人造出來的,也許是更遠古的人類留下的,因為,金字塔的謎太多了!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隸制國王的陵寢。這些統治者在歷史上稱之為「法老」。法老們不僅活著時統治人間,而且幻想死後成神,主宰陰界,因此,「法老」死後,便取出內臟,浸以防腐劑,填入香料,將屍體長久保存,稱作「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寢。現在,埃及境內保存至今的金字塔共 96 座,大部分位於尼羅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邊沿。
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於古王國時期的三至六王朝(約公元前 2664~前 2180 年),在古埃及之都孟菲斯之北不遠的吉薩、塞加拉、拉蘇爾,梅杜姆以及阿布西爾等地都有大量的遺址。
由於金字塔是一種方錐形的建築物,古埃及文稱它為「庇里穆斯」,意思是「高」;而其底座呈四方形,愈上愈窄,直至塔頂,從四面看都像漢字的「金」字,所以中國歷來譯稱「金字塔」。
在眾多金字塔中,最為著名的是吉薩大金字塔,它位於開羅西南約 13公里的吉薩地區。這組金字塔共有 3 座,分別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第二代法老)、卡夫勒(第四代法老)和孟考勒(第六代法老)所建。
胡夫金字塔,又稱齊阿普斯金字塔,興建於公元前 2760 年,是歷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跡之一,被列為世界 7 大奇觀的首位。該塔原高 146.5 米,由於幾千年的風雨侵蝕,現高 138 米。原四周底邊各長230 米,現長 220 米。錐形建築的四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傾角為 51 度 52 分。塔的四周原鋪設著一條長約 1 公里的石灰石道路,目前在塔的東、西兩側尚有遺跡可尋。整個金字塔建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岩石上,佔地約 5.29 萬平方米,體積約 260 萬立方米,是由約 230 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 11.5 萬塊,平均每塊重 2.5 噸,最大的一塊重約 16 噸,全部石塊總重量為 684.8 萬噸。其地理位置為東經 31°07′北緯 29°58′。
令人吃驚的是,這些石塊之間沒有任何粘著物,而是一塊石頭直接疊在另一塊石頭上,完全靠石頭自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表面接縫處嚴密精確,連一個薄刀片都插不進去。而塔的東南角與西北角的高度誤差也僅 1.27 厘米。這是當時徵召了 10 萬勞力、前後歷時 30 年才建成的。
胡夫金字塔的入口位於塔的北壁第十三石級,距地面約 20 米高。入口處四塊巨大的石板構成「人」字形拱門,往裡是 100 余米長的坡狀隧道直達墓室。墓室長 10.43 米,寬 5.21 米,高 5.82 米,與地面的垂直距離為 42.28米。室內僅有一具深褐色磨光的大理石石棺,棺內空空,棺蓋去向不明。墓室上方有 5 層房間,最高的一層頂蓋是三角形的,為的是把上面壓下的重量均勻地分布在兩邊。同時,墓室還有砌築在石塊中的通風道。胡夫大金字塔外形庄嚴、雄偉、樸素、穩重,與周圍無垠的高地、沙漠渾然一體,十分和諧。它的內部構造復雜多變,匠心獨具,自成風格,凝聚著非凡的智慧。該金字塔歷經數千年滄桑,地震搖撼,不倒塌,不變形,顯示了古代不可思議的高度科技水平與精湛的建築藝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此把它列為全世界重點保護文物之一,成為古埃及文明的象徵。
吉薩的第二座金字塔,即卡夫勒所造的金字塔,位置居中。它比胡夫金字塔略小,但其藝術風格與工程設計的精確,則均可與之媲美。而且由於其建在一塊較高的台地上,乍看上去,彷彿比前者還雄偉。塔基底長 215.7 米,高 143.6 米,也是用石灰岩和花崗石砌築的。它所遺存的附屬建築較為完整壯觀,包括以巨石建成的兩座廟宇:上廟和下廟。
孟考勒建造的第三座金字塔位於南端,體積最小,但十分精緻。它的底邊長 108.7 米,高 66.5 米。吉薩的這 3 座金字塔都曾被盜,墓中財寶已基本流失,但它們所體現的古代埃及人民爐火純青的工程技術,每天都吸引著千千萬萬的各國遊客。
【金字塔外觀】
金字塔具今已有4500年的歷史,由於它形似漢字中的「金」字,因而被稱為「金字塔」,金字塔本身是一座王陵建築。它規模宏偉,結構精密,塔內除墓室和通道外都是實心,定部呈錐角。金字塔歷經多次地震都巋然不動,完好無損。它被譽為當今最高的古代建築物和世界八大奇跡之首。
金字塔前有座獅身人面像,是古國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兒子哈沸拉的形象,它叫斯芬克斯,高20米,長57米,僅一隻耳朵就有兩米高。除獅爪是用石頭砌成之外,整個獅身人面像是一塊天然的大岩石鑿成的。鼻部有損傷,據說是在一次戰爭中被拿破崙的士兵用大炮轟掉的。斯芬克斯象徵著法老的權利至高無上,威不可侵。
9. 世界七大神秘是什麼
世界上仍存在的最恐怖七大死亡地帶: 第1名:經過也可能遇難的死亡之洞---印尼爪哇谷洞
印尼爪哇谷洞最為恐怖奇異。這山谷有6個大山洞,洞呈喇叭狀,都是大陷阱。不用說「誤入」谷洞者性命不安,就是保持距離者也難倖免。
當人或者動物從洞口經過時,會被一種強大的吸引力「拖入」谷洞而被「吃掉」。就離洞口6至7米遠,也會被魔口「吸」進去,一口吞下。谷洞里白骨蔞蔞,難以分清哪是人骨,哪是獸骨。
第2名:難免一死的死亡地帶---堪察加半島
前蘇聯死亡谷在堪察加半島上:這條長2,000米,寬l00~300米的死亡谷中,地勢崎嶇,怪石嶙峋;狗熊、獾、野豬等野生動物死亡狼藉,白骨橫陳,滿目凄涼。誤入該地的人類也不能倖免,至今最少有30人喪命於此;據說,谷中積聚有害氣體,可是,令人訝異的是挨近此谷的村庒,沒有受到有害氣體影響。
第3名:無腦嬰兒產地---巴西庫巴唐
巴西的庫巴唐因20年前出生的數十個嬰兒沒有腦子,在一夜之間得到了一個充滿恐懼的外號?「死亡之谷」。
因庫巴唐市內的工業廢氣,到處彌漫著一股腐臭的氣味,不過熟悉庫巴唐的人都知道,這20年來,當地政府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摘掉了「地球上污染最嚴重的城市」的帽子。但是對於環保組織和科學家們來說,庫巴唐仍然是一個危險的地區,這里被嚴重污染的空氣、土壤以及水資源都在悄無聲息地慢慢吞噬生命。
第4名:人間地獄動物天堂---美國死人谷
在美國_加州與內華達州相連處,有一條世界上特大山谷,長達300公里,窄處寬6公里,闊處有26公里。多年來,探險者試圖揭開大死亡谷之迷,不幸地有去無回,消失在山谷里。後來,科學家用航空偵察,驚詫地發現,這個人間活地獄竟是禽獸大樂園。據航測,這死人谷里,有鳥類近300種,野驢約2,000頭,蛇類20餘種,蜥蜴17種,它們都是飛、爬、跑、卧的動物。為甚麼此谷只養活禽獸?奧秘還未揭曉。
第5名:「動物的墓場人類天堂」---義大利死亡谷
義大利_那不勒斯和瓦維爾諾附近的死亡谷,對人類無損,專取動物的生命,被稱為「動物的墓場」。據科學家調查,該谷每年非自然死亡的動物多達3萬多頭。它們的死亡不是自相殘殺,不是集體自殺,也不是人類殺戮,是何原因?至今不明。更有趣的是,該谷殺戮禽獸比人類獵殺數目還要多。
第6名:不再無人的無人區---藏北
「無人區」在西藏的西北部,面積有60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5,000公尺。這里幾乎荒蕪人煙,但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野馬和羚羊群。過去曾有一些人去探險,可能因缺糧缺水或迷失方向,很少有生還者,「無人區」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個荒涼、恐怖的世界。近年,有些牧民遷往「無人區」,以往的無人區現在開始有人了。
第7名:最多人征服過的死亡地帶---羅布泊
羅布泊曾經是「水大波深必汛」的湖泊。大自然造就了面積5,400平方公里的羅布泊湖,在最近的百年間,湖水乾涸見底,如今是一片荒蕪的景象:湖泊乾涸、河水斷流、古堡滄桑,生命彷佛在這里嘎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