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當前國際戰略形勢現狀是什麼發展趨如何
一、關於國際形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
但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也不可能逆轉。
我們要為人民福祉著想,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美好世界作出應有貢獻。
二、關於多邊主義
多邊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多邊機制運作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進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
中國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三、關於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促進了商品和資本流動、科技和文明進步、各國人民交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
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從長遠看,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各國分工合作、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
四、關於中國擔當
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
中國外交的總目標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將繼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多邊主義的踐行者、聯合國事業的堅定支持者、全球公共產品的提供者)
❷ 簡述國際戰略形勢現狀
當前國際戰略形勢現狀是什麼?發展趨如何? - : 一、關於國際形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
簡述未來國際戰略形勢有哪些發展趨勢 - : 1、一邊倒:由於世界處於美國主宰的下,一些反美國家和中立國家在缺乏其他國家的支持和援助時,在自身利益受到美國的限制時,在為了爭取美國的幫助時,將會有可能倒向親美的這一個方向. 2、一個新的反美聯盟的崛...
國際戰略形勢的現狀有那哪些 : 國際戰略形勢的現狀有:1、美國仍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2、世界多極化的趨勢正在發展.美國「一超獨霸」的局面是兩極體制被打破後的一種過渡現象,在這個過渡期內,國際戰略格局呈現的基本態勢將是「一超多強」,又是一個終將被多極體制所取代的暫時歷史進程.3、新的各種安全結構正在建立和完善.各種國際和地區安全機制應運而生,相繼建立.世界將在地緣上分為歐洲、原蘇聯地區、亞太、中東、拉美和非洲等六大軍事區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區軍事格局.4、經濟因素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上升.各國更加註重的經濟的發展,調整本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制定經濟發展計劃,突出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
試述國際戰略格局的現狀 - : 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擁有強大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事務中扮演著主要角色、起著主導作用,通常被稱為「極」或「力量中心」. 當前國際戰略格局的現狀和特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
當前國際戰略格局的現狀和特點是什麼 - : 一、國際戰略格局的現狀: 1、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發生了對人類歷史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巨大變化.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的解體,國際關系格局進入了一個轉型期.兩極世界劍拔弩張的對峙狀況的結束,給...
目前國際戰略格局的現狀是什麼 - : 當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徵. 首先,由少數西方發達國家組成的既得利益集團,憑借其強大的綜合實力,主導並利用現行各種國際規則,保護和擴大其既得利益.冷戰結束的客觀後果是,世界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了如此廣闊的相對統一市場,出現...
當前國際戰略格局的現狀和特點是什麼 - : 它是國際戰略環境的總體框架,表現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組合和對比.在國際戰略格局中,擁有強大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事務中扮演著主要角色、起著主導作用,通常被稱為"極"或"力量中心".;1.美國一霸稱雄,但是其難阻止世界向多級化格局發展2,大國關系主導著世界事務,在國際戰略格局中處於支配的地位3,在和平與發展的大背景下,總體穩定.局部動盪是當今國際戰略格局的基本態勢4,為了在國際戰略格局占據重要地位,各主要國家普遍加強國防現代化建設,新一輪軍備競賽全面展開
當前國際戰略形式的發展趨勢 - : 當前國際戰略形式的發展趨勢?國際戰略形勢是指國際社會中戰略力量之間在一定歷史時期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對穩定的力量對比結構及基本態勢.國際戰略形勢是世界各國安全,生存和發展所處的條件和態勢,它要...
當今國際形勢及戰略 - : 展開全部當前國際形勢的五大特點 特點一 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大國關系總體保持穩定 今後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世界的基本態勢將是一個超級大國與多種力量並存.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惟一超級大國.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
簡述當前國際戰略形式,簡答題 - : 當前國際戰略形勢:一是當前國際形勢總體上趨向緩和二是經濟全球化使世界政治發展面臨新的挑戰三是世界格局多極化不可逆轉
❸ 現在國際形勢是什麼
「開局不利」是中國人傳統的忌諱,而2011年恰恰就在伊始之時出現了大動盪、大變革和大調整的苗頭。今年年初,突尼西亞因一位年輕人自焚而首先爆發反政府、求變革的民主革命,「非洲之春」民主浪潮隨即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在北非和中東地區擴展,直接導致埃及、利比亞和葉門等國政府相繼倒台。西方大國特別是美國、歐盟在北非、中東動盪變革過程中,一直起積極推動的作用,甚至利用聯合國安理會授予的權力,協助利比亞國內反政府武裝直接對卡扎菲政權展開軍事打擊,首創了「背後遙控」顛覆他國政權的先例。發生在北非、中東地區的大變革,不僅對這一地區的地緣政治和安全戰略格局產生重大且深遠的影響,而且也對未來世界安全形勢帶來眾多不穩定因素,產生的後果更是難以預估。
在歐洲大陸,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雖然並非始於今年,但在今年卻逐漸轉趨惡化,不僅讓歐盟一時束手無策,甚至也讓全球經濟備受牽連,成了歐債危機的「陪葬品」。更為嚴重的是,如果說帶有強烈「火葯味」的北非、中東變革導致一些國家政治體制崩潰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發生在平和、穩定和成熟的歐洲大陸的一場債務危機,竟然也促發並導致如希臘、義大利和西班牙政府的相繼垮台,這的確令人唏噓不已。雖然歐債危機目前暫時得以緩和,但主要歐盟國家為了確保自身利益不受影響而展開的明爭暗鬥,將導致歐債危機朝向更加不明朗的方向發展。例如,法、德兩國盡管在維護歐元區穩定的原則立場上保持一致,但在如何對債務危機嚴重的國家提供援助問題上,卻存在嚴重分歧,德國甚至公開拒絕了法國支持的發行歐盟統一債券的主張。同樣,歐盟另一個主要大國英國,更斷然拒絕加入歐盟財政聯盟體系,導致歐盟內部出現分裂。
在亞太地區,所謂中國「南海問題」糾紛表現格外突出。從今年3月份開始,中國與那些在南海部分島礁主權以及海上劃界存在分歧的國家,不斷發生海上沖突事件,如中國海監船砍斷越南海底纜線、越南海上執法船沖撞中國漁船等。在越南首都河內,反華示威遊行事件也接連發生。而相對弱小的國家,如越南和菲律賓還採取「抱團」合圍中國的策略,試圖利用以眾敵寡的「群狼戰術」對抗中國。越、菲兩國還通過加強海上軍事裝備,以及同美、澳頻繁舉行大規模海上聯合軍演等方式,向中國展示「不惜動武扞衛主權」的姿態,令局勢更趨緊張。來自域外勢力,如美、俄、日、澳和印度等,也伺機介入南海爭端,把本來屬於中國同有主權訴求國家之間的雙邊問題擴大化、國際化和復雜化了。南海局勢動盪,為中國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戰略,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新的課題。
2011年美國外交政策有明顯的「大調整」和「大轉向」。在正式結束「兩場戰爭」之前,白宮就已經把美國外交重點重新落在亞太地區:今年6月初,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羅伯特.蓋茨,就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宣布,美國將把戰略重心移到亞太地區,加強同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和菲律賓的軍事合作。10月,國務卿希拉里在美國《外交事務》期刊上發表題為《美國的太平洋世紀》的長篇文章,詳細論述美國「重返亞洲」的背景、目的和策略;11月,在APEC首腦峰會和東盟系列峰會期間,奧巴馬總統再次強調「重返亞太」的政策,並積極推動《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合作協議》(TPP)的落實。而希拉里歷史性訪問緬甸,被譽為「挪動了大棋局中一枚最牽動的棋子」。很明顯,美國採取「積極介入、強化主導、軟硬兼施」的外交策略,一方面是在政治、外交、經濟和安全等全方位回歸亞太地區,積極擴大其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鞏固和加強美國與傳統盟國的關系,並努力經營與戰略夥伴國的關系,而另一方面,通過拉攏那些與中國存在矛盾、紛爭的國家,重新編織更大范圍的圍堵中國的外交網路,以便約束、鉗制中國在家門口的外交影響力。
此外,南蘇丹的獨立、以巴和平進程進退維谷、坎昆世界氣候變化大會無果而終及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美俄關系因北約堅持在歐洲部署反導系統轉為緊張、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突出表現出今年世界局勢「大調整、大變革」的鮮明特色。
世界形勢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頭一年極不平靜,而來年恐怕將會是更加動盪不安。總括來說就是:動盪延續、危機四伏。世界將在「大整合、大博弈,甚至在大沖突」之間遊走、變化。
首先,應該看到,在2011年發生的幾乎所有大事,都將在2012年延續。北非、中東亂局將延續、歐債危機將延續、眾多復雜和敏感的地區的安全問題也將延續……。這即是說,所有這些已經展開的令人不安的劇情,到目前為止人們還很難看到能夠使其完滿收尾落幕的橋段。相反,中東局勢還極有可能急劇惡化,爆發大沖突、甚至是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正在與日俱增。例如,如何解決敘利亞問題,西方態度已相當堅定明確,即現任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必須下台。但西方以何種方式趕他下台及何時下台,只是「火候」和「時間」問題;伊朗核危機已接近戰爭邊緣,美國和以色列也正在積極准備,一旦確信伊朗接近核爆階段,就會當機立斷採取軍事打擊行動。當然,伊朗也不會坐以待斃,不排除伊朗先發制人,通過採取譬如在霍爾木茲海峽大規模集結兵力等「預先攪動戰爭」策略,達到有效防止、甚至遏制戰爭的目的。敘利亞和伊朗將極可能是一場新的局部軍事沖突的爆發點。
其次,2012年被譽為「超級選舉年」,世界上最主要的幾個國家都會在這一年舉行總統選舉或政府換屆。依常理,新政府走馬上任,盡管不會大幅、快速調整內政外交政策,但幾乎都會根據世界與地區新的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做出積極應對部署,以防形勢突變而造成被動。其中,美國總統大選格外令人矚目。理由是,如果共和黨勝選,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將會出現比較大的變化,對伊朗、敘利亞、朝鮮等問題久拖不決將採取「零容忍」政策。其中最迫切的問題,將是共和黨籍總統勢必對奧巴馬的中東懷柔政策做出大幅修正,以便鞏固美以傳統關系和中東政策「話事人」地位。
最後,如果說今年的問題仍將湧入2012年,而2012年又存在眾多不可預知的潛在危機的話,那麼,外交大博弈、大整合將是一個顯著特點。其實,各國已經預知2012年總體形勢不容樂觀,尤其是在解決全球熱點問題上,如果沒有世界各國齊心協力連手合作的話,問題恐怕只能變得更糟,而且無人可以獨善其身,更無人可以獨當一面。所以,盡管危機本身一方面還在加劇,但同時危機也在凝聚各國共同面對的共識。因此未來可以預見,大國間的相互博弈將會頻繁出現,國際社會「南南合作」與「南北合作」即會延續傳統角力,也會出現新型整合。同樣,各國的內政、外交政策也必將隨國際和地區形勢做出及時調整。毫無疑問,2012年將會是各國、特別是世界上主要大國之間的大博弈、大整合的年代。
❹ 政治:當今國際社會局勢是怎樣的
當今國際社會局勢總體來說和平與發展是主題,世界各國在面對復雜國際環境時,積極發展本國經濟,以迅速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同時世界形勢風雲變幻,多級格局趨勢逐漸形成。
❺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狀況怎麼樣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動的歷史時期。兩極格局已經終結,各種力量重新分化組合,世界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新格局的形成將是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在今後一個較長時期內,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避免新的世界大戰,是有可能的。同時也要看到,目前國際形勢仍然動盪不安。世界各種矛盾在深入發展,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矛盾、領土爭端和宗教紛爭突出起來,甚至釀成流血沖突和局部戰爭。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環境更加惡化,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發展需要和平,和平離不開發展。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存在,始終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世界的發展也決不能長期建立在廣大發展中國家貧窮落後的基礎之上。國際形勢的劇變和動盪促使世界人民進一步覺醒。具有共同歷史遭遇的發展中國家維護獨立主權、團結合作的趨勢正在加強。世界要和平,國家要發展,社會要進步,經濟要繁榮,生活要提高,已成為各國人民的普遍要求。
《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的更大勝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上冊第34-35頁
在和平穩定中謀求發展,這是當今世界的頭等大事。世界經濟生活日益國際化,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加深。生產布局,投資走向,金融往來,科技開發,人才培養,乃至環境保護,都跨越了國界。世界貿易的增長幅度大大超過了世界經濟的增長幅度。科技革命正在向各行各業滲透,經濟活動的規模不斷擴大、速度加快。這樣一種全球經濟的發展肯定不能長久地建立在少數國家發達、多數國家落後的基礎上。世界經濟需要新的動力,世界市場需要新的補充。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興盛,是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希望所在。
佔世界人口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它們的落後和貧困,主要是歷史上殖民主義統治以及現實的不公正、不合理國際經濟秩序造成的。現在,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順應世界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從本國國情出發,已經或者正在走上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事實證明,只有走這樣的道路,才是成功之途。這一潮流在新的世紀中將會更加壯大。在我看來,如果說發展中國家在政治上的崛起是二十世紀下半葉國際局勢演變的一大特徵,那麼它們在經濟上的騰飛則將是二十一世紀世界新格局的一個重要標志。發展中國家走向繁榮富強,數十億人民徹底擺脫貧困的桎梏,將為各國提供巨大的貿易和投資機會,為新興科技和產業開辟廣闊的市場,給全球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使之攀升到新的發展階段。同時,發展中國家的興盛,還將為多極化格局奠定健康的基礎,為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提供有利條件,使持久的世界和平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言以蔽之,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興旺發達,將是對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貢獻。
《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1995年11
月19日),《人民日報》1995年11月20日
世界正在走向多極化,這是當今國際形勢的一個突出特點。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地區范圍,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經濟領域,多極化趨勢都在加速發展。極少數大國或大國集團壟斷世界事務、支配其他國家命運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大國關系不斷調整,多個力量中心正在形成。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實力增強,地位上升,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容輕視的一支重要力量。各類區域性組織日趨活躍,顯示出強勁的生命力。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盡管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這種趨勢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對促進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冷戰」的結束,和平力量進一步增強。要相互尊重與平等互利,不要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要對話與合作,不要對抗與沖突,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共識。
《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而共同努力》(1997年4月23
日),《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第2469頁
當前國際形勢總體上繼續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多極化趨勢在全球或地區范圍內,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都有新的發展,世界上各種力量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大國之間的關系經歷著重大而又深刻的調整。各種區域性、洲際性的合作組織空前活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總體實力在增強。多極化趨勢的發展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繁榮。各國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處的呼聲日益高漲。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流。維護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斷增長。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避免新的世界大戰是可能的,爭取一個良好的國際和平環境和周邊環境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冷戰思維依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擴大軍事集團、加強軍事同盟,無助於維護和平、保障安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還在損害著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利用「人權」等問題干涉他國內政的現象還很嚴重。因民族、宗教、領土等因素而引發的局部沖突時起時伏。世界仍不安寧。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
推向二十一世紀》(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
編》上冊第41-42頁
從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有這樣幾種趨勢值得我們注意。一是世界經濟技術合作加強,全球化趨勢愈益明顯。經濟市場化、貿易與投資國際化、區域經濟合作化的步伐加快,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增強,摩擦和競爭也在加劇。全球市場、資金、資源的爭奪矛盾更加尖銳,世界范圍的貿易競爭和國與國之間經濟實力的較量越來越激烈。二是世界科技革命突飛猛進,各國更加重視發展高新技術和關鍵技術。國際上有這樣一種說法,下一個世紀將進入信息經濟、科技先導型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時代。新技術革命正在改變著傳統的生產方式,已經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三是國際金融越來越活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近些年,國際資本流動加快,但金融風險也隨之加大,金融市場動盪不定,特別是今年發生的東南亞金融風波,波及世界許多地區。我們要密切注視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為我所用,努力做到趨利避害。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7年12月9日)
經濟全球化趨勢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產物,給世界各國帶來發展的機遇,同時也帶來嚴峻的挑戰和風險,向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出了如何維護自己經濟安全的新課題。
經濟全球化趨勢要求各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但各國在擴大開放時應根據本國的具體條件,循序漸進,注重提高防範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經濟全球化趨勢使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國家和地區發生經濟危機,不僅發展中國家會深受其害,發達國家也難以置身其外。全球化的經濟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國際社會的所有成員應本著責任與風險共擔的精神,共同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
經濟全球化趨勢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發生和發展的,因而勢必繼續加大窮國與富國的發展差距。根本的出路在於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以有利於各國共同發展。
《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1998年11
月18日),《人民日報》1998年11月19日
❻ 現在世界什麼局勢了
當今世界變化非常的大我們要時刻關注當今世界的一舉一動,積極分析變化,也可以獻計獻策
要追隨潮流,不斷的充實大腦,不斷的從細微的東西中獲取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為國家獻計獻策
❼ 中國當前面臨的復雜國際形勢
一)、國際局勢保持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局部性的戰爭、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
當前,大國關系繼續以合作為主調並保持相對穩定。美歐、美俄之間因伊拉克戰爭出現的矛盾有所緩和,雖然雙方之間深層次的矛盾和分歧並未消除;中美關系在台灣問題、經貿問題等方面面臨新的考驗,但雙方的合作領域與共同利益仍在擴大,雙邊關系中的相互依存性進一步加強;中俄、中歐戰略夥伴關系進一步鞏固,合作關系繼續加深;中日政治關系雖因日政界對二戰態度、雙方領土爭端等問題而受到較大幹擾,但雙方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間往來仍然高潮迭起,足見中日友好與合作基礎深厚,日趨成熟;中印政治與經濟關系均保持積極態勢。相對穩定的大國關系,反映和平與發展作為當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轉。
然而,當前國際形勢亦有相當嚴峻的一面。地區性的戰爭和暴力沖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戰亂、動盪與緊張已從三個方面對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帶來嚴重沖擊。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壞甚至摧毀了有關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環境。其二,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發展環境。其三,增添了大國關系中的隱患,從而威脅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二)、霸權主義仍是當今世界動盪不安的主要根源。
美霸權主義在伊拉克雖遭受挫折,但元氣未傷,其謀求單極世界霸權的勢頭仍將延續相當一段時期;當今世界多數熱點問題,如伊拉克戰爭的各種後遺症、巴以沖突的持續和升級、朝鮮半島形勢的緊張,雖涉及各種復雜因素,但從根本上說都與霸權主義干預密切相關
(三)、國際恐怖主義反彈強烈,國際反恐斗爭形勢嚴峻。
冷戰結束後,恐怖主義活動愈演愈烈,已成為國際社會一大公害。近年以來,國際反恐形勢出現若干新動向。首先,恐怖主義活動出現新的反彈,打擊恐怖主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襲擊頻率增加,活動范圍、襲擊規模擴大。西班牙、俄羅斯等地先後遭受嚴重恐怖主義襲擊,舉世震驚。
(四)、全球性軍事戰略深入調整。
當前,世界上一些軍事大國正在進行二戰以來最廣泛、最深刻的軍事戰略調整。其主要目的就是增強軍事實力,強化軍事力量在維護和擴展國家利益中的職能作用,謀求在世界多極化進程中占據優勢地位,爭奪在二十一世紀國際社會中的戰略主動權。
總體來看,國際環境還是比較好的,對於中國的發展還是利大於弊的。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世界目光,2008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都為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地位的提高加分。中國經濟的發展,使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與中國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使得國與國之間既存在摩擦、更存在依靠。美國、日本的重要貿易夥伴中,中國就排在前列。
對我國來說,對當前國際形勢進行評估,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認識國際環境對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影響。這既涉及對當前形勢的判斷,也涉及到對當今世界長遠變化大勢中一些深層問題的認識。
❽ 當今國際局勢有哪些深刻變化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經濟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快於世界政治格局變化.南北經濟力量博奕是促進當今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的重要因素.所謂南,系指南方國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獲得獨立與主權的發展中國家.所謂北,系指北方國家,即發達國家,集中在被稱之為「富國俱樂部」的經合組織(OECD)之中.南北關系,體現為南北政治、經濟、科技和安全、軍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與斗爭,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南北經濟實力對比逐漸發生的變化.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發表的數據表明,20世紀80年代,南方國家的GDP增速已高於北方國家,但人均GDP增速則低於北方國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不僅在經濟總量上縮小了同發達國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數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縮小了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鴻溝.在21世紀頭10年,發展中國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動經濟增長的私人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和對外貿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繼續保持高於發達國家的勢頭.變是永恆的,世界唯一的不變就是變.人們不應再以靜止的觀點看待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和作用.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比發達國家以更快速度增長,南北差距就會趨於縮小,世界經濟格局就會發生改變,這是必然的結果.
所謂國際經濟格局其核心內容是大國或國家集團之間的經濟力量對比關系和支配別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權力配置情況,具體包括經濟發展、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三個方面的力量對比關系.從地緣角度劃分,世界總體上可分為六大經濟區域:即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
一、亞洲率先走向崛起
亞洲地域面積約佔世界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稱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有過自己的輝煌.在1997—2007年的10年裡,亞洲國家和地區克服了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躍居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區,亞洲新興經濟體的GDP年均增速超過9%,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產經商報》在2008年4月4日報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韓、台灣、香港、東盟10國等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7萬億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國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業已替代日本成為亞洲經濟發展的引擎,以日本為領頭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復存在.約翰•奈斯比特在《亞洲大趨勢》一書中指出,150年來,西方享受了進步與繁榮,而亞洲卻遭受貧困與飢餓.現在,亞洲正走上經濟復興的道路,這將使他們重新得到他們以前文明所擁有的輝煌和榮耀.
二、新興大國的騰飛和「超高速」發展
美國高盛集團於2007年推出了所謂「鑽石十一國」概念( 菲律賓、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韓國、墨西哥、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間,十一國的經濟增長率平均約為5.9%,是歐洲國家平均增長率的兩倍以上.新興市場或新興經濟體現已遍布於亞洲、非洲、南美洲、東歐及中東各個角落,形成了「新興經濟群體」.
美國的盎格魯—撒克遜發展模式、美國的金融創新制度、美國推行的新自由主義及國際金融機構的作用等等,都受到了廣泛的質疑.美國匹茲堡G20峰會弱化了八國集團的作用,將包括10個新興經濟體的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的最重要論壇」和「世界經濟新協調群體」,標志著主導世界經濟的美日歐三強已無法單獨解決全球性大問題,標志著影響力日益增長的大型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體系中地位的提升和話語權的擴大,標志著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
三、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仍具備持續發展的基礎
2009年世界經濟陷入二戰後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盡管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發達經濟體的經濟收縮幅度變小,但世界經濟和發達經濟體衰退的總趨勢已成定局,不會出現逆轉.在經濟全球化作用下,發達國家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迅速慢延到發展中國家,使發展中國家受到拖累和影響,俄羅斯、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大型新興經濟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經濟萎縮,然而,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經濟表現依然好於發達國家.據世界銀行預測2009年發展中國家的GDP約增長2.1%,與發達國家超過負3%的經濟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在世界經濟逆境中,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以高於發達國家經濟增速向前發展的態勢並沒有改變,其發展前景仍具有持續性.2010年發展中國家作為整體將以5.1%的速度增長,其中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約為6%,而發達國家僅約為1.7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值為1.3%),由此可見,新興經濟體追趕發達經濟體的空間依然十分巨大,在全球經濟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一趨勢必將有助於世界經濟格局及世界經濟政治秩序的變革.
世界經濟發展重心正向亞洲轉移.在亞洲的引領下,預計2020年左右,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總量將佔全球GDP的50%.
四、經濟實力是經濟權力分配和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的基礎
世界經濟發展新態勢,必然導致國際經濟關系、世界格局變化以及國際經濟政治秩序調整的連鎖反映.正如法國《青年非洲》所指出的「危機就像一場風暴或者龍卷風,所到之處景象改變.而當危機結束時,我們將發現一個不同的世界,世界格局己然改變」.事實表明,美國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中遭受到多重挑戰,具體表現為:美國第一經濟強國地位受到挑戰;美國治理全球能力受到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受到挑戰;美元特權地位受到挑戰,等等.
新興經濟體的崛及世界經濟格局轉變,說到底是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作用的結果.《共產黨宣言》發表150多年以來,世界格局大體經歷了英國獨領風騷,英法德群起稱雄,美國充當救世主,稱霸世界.從世界體系論的角度看,大國興衰的實質是:有的國家從世界的「中心」向「外圍」滑落,有的國家則從「外圍」走向「中心」.大型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中印兩國的崛起是「歷史的復歸」,將逐漸改變世界經濟現有版圖和格局,對重振亞洲雄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當今新的時代條件下,新興大國的崛起不能再沿襲近代以來大國爭霸的歷史,走依靠發動侵略戰爭,實行對外擴張的道路,而只能是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亦即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來維護世界和平.
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南北差距雖然趨於縮小,但差距依然巨大,發展中國家要想擺脫不發達狀態,中印等大型新興經濟體要想做到既受國際社會重視,又受國際社會尊敬,仍任重而道遠.
國際關系的重心正在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這可能是過去400年來國際關系最大的變化.盡管這個轉移的過程還遠遠沒有結束,然而2009年已標志著亞太地區正在成為全球新格局中的一個關鍵地區.這可非同小可,因為過去幾百年,世界的中心一直在歐美,亞太地區長期是被邊緣化的.今天情況逐漸出現了變化,亞太地區在全球的地位在上升.
亞太地區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高度,東亞經濟一體化勢頭在增長.
新舊格局交替,總會有一些國家的地位相對下降.歐洲曾經與美國一道是世界的中心,過去幾個世紀大體上是西方主導的世紀,歐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隨著國際關系重心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歐洲的重要性顯然相對下降.這也是今天的歐洲人感到失落的根本原因.歐盟由27國組成,歐洲人自己也承認他們沒有共同的外交政策,也沒有共同的防務政策,因此歐盟很難在國際關系中作為一個統一的行為體發揮作用.歐盟本身也意識到這個弱點,在里斯本條約生效之後,他們選舉了赫爾曼•范龍佩為歐盟理事會常任主席(俗稱「歐盟總統」)、凱瑟琳•阿什頓為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俗稱「歐盟外長」).但這兩位都不是歐洲的重量級人物,他們究竟能夠發揮多少作用,尚待觀察.當然,必須看到,歐盟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2008年在全球61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中,歐盟就佔了18萬億.歐盟仍然是國際關系當中的重要力量,它的重要性下降只是相對而言而已.
去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世界各國普遍採取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目前已初見成效,但世界經濟形勢好轉的基礎並不牢靠,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同時,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已遠遠超出經濟金融領域,正在對國際力量對比、國際格局演變和大國關系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主要有四個特點.
一是新興大國崛起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發展趨勢之一,世界多極化前景更加明朗.國際金融危機加速了新興大國的崛起.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新興大國雖然也受到明顯沖擊,但總體上仍能保持較快經濟增長,表現好於發達國家.新興大國與傳統大國在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一升一降之勢進一步加強.全球投資、貿易格局和經濟增長方式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逐步向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之間雙向平衡的格局轉變.國際力量對比繼續朝著相對均衡、有利於多極化的方向發展.
二是國際經濟金融體系改革取得突破,國際經濟體系步入轉型期.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現行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的諸多弊端,引發國際體系深刻變革,並率先在經濟金融領域取得突破.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在危機中應運而生,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匹茲堡峰會決定將G20峰會機制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的治理結構改革邁出重要步伐,為進一步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全球經濟金融領域的對話與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三是各大國加緊調整內外政策,牽動大國關系發展演變.國際金融危機引發世界各大國深刻反思.各方普遍調整各自的發展戰略、對外政策,搶抓危機後的戰略制高點.美奧巴馬政府上台後,對內振興經濟,對外倡導「巧實力」外交,主張建立「多夥伴世界」,加強與大國的協調與合作.俄羅斯對內積極消弭危機影響,調整經濟結構,整頓經濟秩序,對外致力於加強和改善與各方關系.歐盟內部推動完成《里斯本條約》批約進程,對外積極參與國際議程和國際規則制定.日本民主黨首次上台執政,倡導「友愛外交」,倡建「東亞共同體」.新興大國努力保持經濟增長,聯合自強勢頭加強.總體上看,大國間合作、協調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四是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相關多邊外交日益活躍.氣候變化問題不斷升溫,低碳經濟和綠色發展逐漸成為國際經濟競爭的一項核心內容.核安全問題更加突出,核不擴散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新焦點.恐怖主義、能源、糧食和公共衛生安全等問題的緊迫性、聯動性增強.朝核、伊朗核等熱點問題曲折發展.圍繞各類全球性問題,國際社會開展了空前密集的溝通、協調與合作.
❾ 當前國際形勢的變化有哪些突出特點
當前國際形勢的變化突出特點有:
1、全球性經濟危機與社會危機疊加發生,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面臨深刻調整。
2、國際力量對比舊的平衡被打破,在新的力量平衡構建過程中,大國關系走向出現了不確定性。
3、全球性的兩極分化加劇,政治激化導致對抗性因素上升。
4、西方國家面臨體制結構調整震盪。
5、伊斯蘭國家對社會現代性的訴求與其原有的文化、宗教、體制發生了尖銳的沖突,引起地區規模級的持續動亂並嚴重外溢。
6、全球工業化進程推動人類海洋工業文明時代來臨,基於物質資源的海上爭奪與對抗凸顯。
7、地球生態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給社會造成的負荷幾近極限,生態危機正向社會危機轉化。
8、網路媒體的消極作用持續發酵,網路空間日益成為國家安全的新挑戰。
9、國際公共認知能力嚴重滯後,國際社會對全球治理的新情況、新需求准備不足,反應不力,舉措失當。
10、非常態下的利益沖突難以調和,國際社會的諸多矛盾在非常態氛圍中存在激化、失控的危險。
(9)現在國際社會是個什麼情況擴展閱讀:
1、全球性經濟危機與社會危機疊加發生,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面臨深刻調整。
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多年,但餘威猶在。世界范圍內的蕭條之後人們並沒有看到傳說中的蓬勃復甦,金融危機逐漸轉化為債務危機,在經濟持續低迷的作用下,各國政治和社會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
當原有體系不能再通過有效的輸出來控制世界的時候,新興力量便孕育而生,國際力量此消彼長會進一步加快。當前,多中心國際秩序已顯現,世界權力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尤其是美國單方面主導國際秩序的能力在削弱,加速了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重組。
2、國際力量對比舊的平衡被打破,在新的力量平衡構建過程中,大國關系走向出現了不確定性。
危機時代全球原有平衡被打破,世界各主要國家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程度不同,導致國際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傳統西方大國(美歐日)集體下沉,新興國家群體性崛起,其中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表現最為亮眼,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強勁的增長態勢對世界經濟的貢獻舉足輕重,也推動了世界權力重心的東移。
3、全球性的兩極分化加劇,政治激化導致對抗性因素上升。
經濟全球化在推動生產力向前發展的同時也加深了全球的兩極分化,發達國家利用資本、技術優勢,通過不平等的國際貿易控制、盤剝發展中國家,數字鴻溝愈來愈大。
隨著科技革命的到來,資本所具有的內在擴張性特質更加顯現,發達國家的優勢地位日益被強化,而原本弱勢的發展中國家越發處於不利地位。
4、西方國家面臨體制結構調整震盪。
西方國家正在經歷的經濟衰退、政治動盪、社會抗議等種種困境表明西方正經歷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危機。此輪危機把西方國家的制度缺陷和結構性矛盾暴露無遺,而新自由主義、緊縮財政等並未帶領西方走出困境。
信任危機沖擊社會穩定,社會極端思潮抬頭,此起彼伏的民眾抗議既是民眾表達對就業、移民、醫療、福利等制度的不滿,也是西方社會中產階級萎縮、貧富分化加重的表現,體制矛盾最終釀成體制危機。西方國家的體制機制正在面臨巨大的變革壓力。
5、伊斯蘭國家對社會現代性的訴求與其原有的文化、宗教、體制發生了尖銳的沖突,引起地區規模級的持續動亂並嚴重外溢。
伊斯蘭國家在經歷風暴洗禮後並未走出陰影,埃及、利比亞再次陷入危機,敘利亞、伊朗局勢依舊膠著,中東局勢遠未明朗。
全球化密切了中東和世界的聯系,也觸動了伊斯蘭國家政治民主化這一敏感神經,國家政治民主化、現代化的呼聲鵲起,政府面臨的壓力驟增,但由於擔心政權合法性受到質疑,政治和社會改革的議題始終停留在討論層面,制度構建和創新缺乏原始動力。
如何處理民眾日益強烈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訴求不僅是伊斯蘭國家面臨的困境,也是其他國家相當長時間內不得不面臨的嚴峻挑戰。
6、全球工業化進程推動人類海洋工業文明時代來臨,基於物質資源的海上爭奪與對抗凸顯。
陸地資源逐漸枯竭,人類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而深海的油氣資源、可燃冰、海濱砂礦、多金屬結核等,儲量之大遠超當今人類需求。
對能源需求的激增促使海洋科技突飛猛進,人類對海洋資源的勘探開發進入新階段,各國不斷上演「藍色圈地」運動,海上競爭愈演愈烈,各種利益矛盾凸顯。
國際海洋爭端日趨復雜迫使各國調整各自的海洋戰略,中國的「海洋強國」戰略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這既符合中國國情,也能在海洋工業文明時代更好地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國土安全。
7、地球生態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給社會造成的負荷幾近極限,生態危機正向社會危機轉化。
在當前人類面臨的三重危機中,金融危機是短期危機,在一段時間內可以得到恢復和改善,而生態危機和能源危機是更為嚴重的長期危機,並不能通過政策刺激消除,需要人類重新審視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
8、網路媒體的消極作用持續發酵,網路空間日益成為國家安全的新挑戰。
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人類活動的第五維空間,網路已經嵌入了人類的整個社會運行,關乎社會系統能否正常運轉,這意味著網路賦予了國家安全新內涵,可以說,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9、國際公共認知能力嚴重滯後,國際社會對全球治理的新情況、新需求准備不足,反應不力,舉措失當。
氣候變化、非傳統安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等全球性問題對全球治理的需求空前高漲,而國際社會對全球治理的供給卻明顯下降。
究其原因:一是世界經濟的持續蕭條使得各國政府無力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全球治理中,各國的關注點更多地放在解決國內民眾的利益訴求上,內部治理的挑戰要遠遠大於全球治理的需求,各國政府既無意願也無能力在全球治理方面有所作為,對未來經濟的悲觀預期是全球治理推進的巨大阻力,各國政府口惠而實不至便源於此。
二是「反全球化」浪潮不絕於耳,此輪金融危機又給「反全球化」提供了最好的理由,而現有國際機制又不能有效解決全球性問題,致使全球治理碎片化,由於主體利益的差異性使得在行動的認同上很難達成共識,造成治理成本增加。
同時,全球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社會失衡、貧富差距、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使得全球化的推動者也對全球化猶豫不決,給全球治理體系帶來新挑戰。
10、非常態下的利益沖突難以調和,國際社會的諸多矛盾在非常態氛圍中存在激化、失控的危險。
國際社會的矛盾源於國家間的利益對抗,當矛盾各方在利益方面的政治關系發生激化,甚至是出乎意料的非常態發展超出內政的心理承受程度,必然會引發內外政治局勢的劇烈變化。
基地組織的興起及在全球製造恐怖襲擊與非常態下的利益沖突不無關系。
隨著人類需求的不斷增長,資源的稀缺性不斷顯現,加大了利益沖突的風險,再加上經濟的不平衡和文化的差異造成國際人權意識的分歧,國家間的「戰略互信」很難構建。
❿ 當前國際形勢的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
當前國際形勢的變化表現在:
一是世界多極化更趨明朗,並導致國際格局深刻調整演變。近年來,新興大國的崛起、美國實力的相對下降,使世界多極化的趨勢更加明顯。傳統大國、新興大國之間及其內部關系出現大調整,從而推動國際格局加速演變。
二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並導致世界各國相互依存加深。
三是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並導致國際安全挑戰更加復雜多樣。
四是互聯網與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人類社會與經濟生活由現實世界轉入現實與虛擬兩個世界,兩個世界既迥然不同,又緊密相關;網路空間的軍事化、政治化趨勢明顯,國際博弈加劇。
五是文化多樣化持續推進,並導致價值觀念與發展道路的交鋒交流同步上升。
六是社會信息化加速發展,並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