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媒集體為袁隆平刷屏,袁隆平爺爺對國外做出了哪些貢獻
袁隆平爺爺可謂是許多人心中的英雄,畢竟從小就可以在教科書上看見袁隆平爺爺的事跡。在這樣的教育之下,許多人都只打了袁隆平爺爺是我國的雜家水稻之父,為我國的雜家水稻事業做出了做月的貢獻,將我國的溫飽問題成功解決,讓許多中國老百姓能夠吃得飽飯,避免因為飢餓而喪命。畢竟,在早些年代,在袁隆平爺爺還沒有發現雜交水稻之前,我們國家的水稻出產率一直不高,再加上中國人口數量龐大,供不應求,許多人甚至連一段飽飯都吃不上。如果再遇上天災,莊稼減產的情況下,糧食問題更是一個大問題,許多人甚至會因為吃不上飯而餓死,就在這樣的情形下,袁隆平爺爺決心要提高水稻的產量,讓中過人民都能夠吃的上飯,吃得飽飯。
袁隆平爺爺一生都奮斗在雜交水稻事業上,為全世界多個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全世界一共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雜交水稻,試驗試種和推廣,袁隆平團隊一共為8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育雜交水稻技術人才14000餘人,為全球雜交水稻的發展與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越南、巴西等國家已經實現了雜交水稻的商業化生產,為全球水稻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② 第2次世界大戰中救助猶太人最多的一位中國外交官是誰
二戰期間,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的何鳳山向數千猶太人發放了前往上海的簽證,使他們免遭納粹的殺害,被稱為「中國的辛德勒」。<br> <br> 「生命簽證」<br> <br> 何鳳山 1901 年 9 月 10 日出生於湖南益陽市赫山區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1921 年考入長沙雅禮大學, 1926 年考取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公費留學生,並以特優成績獲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他 1937 年任中國駐奧地利公使館一等秘書, 1938 年至 1940 年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br> <br> 何鳳山上任時,歐洲上空已戰雲密布,納粹德國肆虐橫行,掀起反猶惡浪。 1938 年 3 月,德國吞並了奧地利。奧是歐洲第三大猶太人聚居地,總數約 18 . 5 萬人。納粹欲將這里的猶太人趕盡殺絕,規定集中營的猶太人只要能離開奧地利就可以釋放,趕不走的則在集中營里成批屠殺。因此,對奧地利的猶太人來說,離開就是生存,不能離開就意味著死亡。於是,猶太人紛紛想方設法離開奧地利。<br> <br> 要離開首先要有目的地國家的簽證。但不少國家都「強調自身困難」,相繼對猶太人簽證亮起了紅燈。求生的慾望使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每天奔走於各國領事館之間,但大都沒有結果。 17 歲的艾瑞克·高德斯陶伯把除中國以外的駐維也納的 50 多個領事館都跑到了,一個簽證也沒有拿到。富有同情心的何鳳山不忍看著猶太人在維也納等死,勇敢地打開了向猶太人發放簽證之門。高德斯陶伯 1938 年 7 月 20 日一次就從中國總領事館拿到了 20 份前往中國上海的簽證。這消息在猶太人中迅速傳開,中國總領事館門前每天從早到晚排著長龍,許多求助無門的猶太人在這里拿到了去上海的「生命簽證」,從而逃離歐洲去了中國,或轉道上海去了美國、巴勒斯坦、澳大利亞等地。頂住壓力何鳳山成批地給猶太人發放簽證,引起了納粹當局的不滿。納粹以中國總領事館的房子是猶太人的財產為借口,沒收了房子。何鳳山就自己掏腰包,迅速把領事館搬到了另一處很小的房子里,堅持發放簽證。<br> <br> 當時國內政界對向猶太人發放簽證意見也不一。蔣介石對德國有好感,使用德國軍事顧問,購買德國武器,還把兒子蔣緯國送到德國學軍事。這自然對何鳳山形成了很大壓力,他很快就受到了來自頂頭上司———駐德大使陳傑的直接威脅。陳傑秉承國內的旨意,想維持<br> <br> 同德國的關系,害怕得罪對方,因此堅決反對何鳳山給猶太人發放簽證,但何鳳山沒有理睬。後有人向外交部打小報告,說何鳳山在向猶太人出賣簽證。陳傑於是採取突然襲擊方式,派人到維也納調查。因查不到證據,才不了了之。但是,何鳳山於 1940 年 5 月被調離維也納。<br> <br> 救了多少人<br> <br> 何鳳山到底向多少猶太人發放了簽證,至今尚無准確數字,只是以找到的簽證號碼推算,至少是幾千份。一位倖存者 1938 年 6 月得到的簽證號碼為 200 多號,另一位 7 月 20 日的簽證號碼為 1200 多號,而漢斯·克勞斯的簽證日期為 1938 年 10 月 27 日,號碼為 1906 號。 1938 年納粹的「 11 月大屠殺」之後,申請簽證的就更多了。到 1939 年 9 月, 70 %的奧地利猶太人已外逃,我國上海收容的猶太人就達 1 . 8 萬人。由此推算,所發簽證至少是幾千份。古巴等地還有一本書中說,有 4000 名維也納猶太人拿著到上海的簽證逃到了巴勒斯坦。<br> <br> 塵封六十年<br> <br> 何鳳山救助猶太人的壯舉,直到他過世後才公諸於世,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從 1937 年到 1939 年,上海被日本佔領,猶太人進入上海無需簽證,研究人員難以想到駐歐洲的中國外交官能有此等壯舉。二是二戰結束後中國陷入內戰,以後又由於各種政治因素和歷史條件的限制,關於中國人救助猶太難民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開展起來。 1995 年,上海猶太研究中心的學者訪問德奧兩國時才得知,雖然當年入境上海不需簽證,但猶太人沒有到上海的簽證就不可能離開奧地利。三是何鳳山一生淡泊名利,並不認為救助猶太人是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自己很少對人提起。他同女兒何曼禮談及此事時就說:「我對猶太人的處境深感同情,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我感到幫助他們義不容辭。」他在《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一書中,對這件事也只花了很少筆墨。書中寫道:「富有同情心,願意幫助別人是很自然的事。從人性的角度看,這也是應該做的。」<br> <br> 大白於天下<br> <br> 1997 年 9 月 28 日, 96 歲高齡的何鳳山在美國舊金山去世。女兒何曼禮在訃告中提到父親在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期間,曾向猶太人發過簽證。訃告在《波士頓環球報》刊出後,在美國的猶太裔歷史學家艾立克·索爾即打電話向何曼禮詢問此事。接著,這位歷史學家找到了何鳳山親筆簽證的一些猶太倖存者及其後裔,找到了當年的簽證。以後,猶太人在舉辦納粹大屠殺展覽時,都把何鳳山放在顯著位置,世界各國不少媒體也相繼對他進行了報道。索爾教授說,兩年前,在猶太人圈子裡,沒人知道何博士的名字。而現在,幾乎接觸到的每一個猶太人,都在講述何博士的故事。<br> <br> 1999 年,由加拿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和猶太人大屠殺問題教育中心聯合舉辦、上海猶太研究中心協辦的一個名為「猶太人在上海」的系列活動中,中國外交官何鳳山幫助數千猶太人免遭納粹殺害的壯舉被公諸於世。 2000 年 1 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辦的一個名為「生命簽證」的展覽,介紹二戰期間各國外交官救助猶太人免遭納粹殺害的實物和資料,最先介紹的就是中國外交官何鳳山。之後,這段塵封了 60 年的歷史終於大白於天下。<br> <br> 義舉在人心<br> <br> 「國際義人」稱號授予儀式之後,何鳳山的兒女來到耶路撒冷大屠殺紀念館的「義人園」。自 1963 年以來,已有 1 . 7 萬名義人的名字刻在園里各國的石壁上。在一堵刻著「中國」的石壁前,何氏兄妹輕輕地揭開一小塊黑絲絨布,花束裝飾下是何鳳山三個字,兄妹倆人久久地撫摸著父親的名字。<br> <br> 實際上,那些被救的猶太人誰也忘不了何鳳山的救命之恩。不少被救者已不在人世,但恩人何鳳山的名字仍珍藏在他們後人的心中。<br> <br> 現居加拿大的猶太裔婦女克勞蒂亞的父母憑著何鳳山發的簽證,到達上海後生下她。她說,當時在奧地利有 50 多國的外交官,只有中國外交官何鳳山敢於幫助他們。因此,她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br> <br> 現維也納愛樂樂團首席小提琴演奏家海因茨·格林伯格隨父母逃到上海時還只有 6 歲。他在上海接受了音樂啟蒙,學會了拉小提琴。他對何鳳山幫助他們一家到上海避難十分感激。他認為,他的生命和事業都是何鳳山給的。<br> <br> 加拿大的克勞斯回憶道,當年,他的丈夫在中國領館外排隊等候時,見總領事的車經過大門,就從車窗把簽證申請表扔了進去。他很快接到電話通知,拿到了救命簽證。一位被救者的女兒在父親的簽證前與何鳳山的女兒何曼禮含淚擁抱,激動地說:「看見你,我好像看見了我爸爸。」何曼禮也說:「看見你,我也好像看見了父親。」<br> <br> 美國大名鼎鼎的億萬富翁、現任世界猶太人大會秘書長辛格的父母也是何鳳山救的。他含著淚水,激動地對歷史學家索爾說:「我的父母是何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我一定要把他介紹給全世界的人。」<br> <br> 故里情深<br> <br> 何鳳山 1973 年定居美國舊金山,以寫作自娛。長期漂泊,鄉思日深。 80 年代後,他曾多次回國觀光,盛贊改革開放後中國發生的巨變。 1986 年 11 月,他應邀回湖南,參加長沙雅禮中學 80 周年校慶,發表了題為《懷念雅禮》的長篇講話,還向雅禮中學捐資 9000 美元。他向親友表示,希望百年之後魂歸故里,長眠在家鄉的土地上。<br> <br> 為紀念這位國際人道主義的衛士,益陽市決定修建「何鳳山先生紀念館」。紀念館建成後,家鄉人民將以隆重的禮儀歡迎何鳳山魂歸故里。
③ 又一電影界泰斗去世,享年91歲,他還是哪幾個人的恩人呢
影壇泰斗嘉禾影片的創辦人鄒文懷去世,壽終91歲,他在影壇擁有高尚的影響力,而且也有著「香港電影教父」的封號。鄒文懷曾於1957年加盟代理邵逸夫的邵氏集團,1970年自編嘉禾影業公司,在七十年代到90年代,嘉禾一共拍了600好幾部影片,《精武門》和《黃飛鴻》也在這其中,塑造了整整的一代香港影視人,在演藝界,鄒文懷的奉獻能夠說成有目共睹。
早年經歷鄒文懷以前在香港影片輝煌時代培養了李小龍、成龍大哥、許冠文、李蓮傑、張曼玉、梅艷芳、徐克及洪金寶等多名影視圈達人,鄒文懷於2008年時得到香港香港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鄒文懷,籍貫廣東大埔,生在香港。1949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同一年到香港,在英文《虎報》就職體育文化新聞記者。1959年添加邵逸夫集團公司,出任邵氏電影的宣傳策劃負責人。六十年代中後期擢升為製片人負責人。
1970年任邵氏兄弟企業的CEO,鄒文懷因對企業摳門的工資覺得不滿意,辭職離開,獨當一面。他創建的嘉禾企業更改了傳統式的作法,一開始就藉助獨立製片人發售影片。
1971年10月,技能界都是在議論紛紛鄒文懷聘請了一名新人的信息及其前所未聞的最大酬勞,雖然這名新人幾乎就沒有在當地或者西方國家的一切一部影片里出任過主人公。這名新人是一位在國外出世的中國人,以前在一部備受大家鍾愛的英國電視劇里出任過龍套,這使他變成英國和香港粉絲心裡的超級偶像,他便是李小龍。
文化藝術殤秋,早已有過多的文人墨客鼻祖離大家而去,單田芳,李詠,金庸武俠,鄒文懷這些,願歲月再溫婉一點吧!多保重!
④ 約翰·拉貝:82年前,南京25萬百姓的「恩人」,為何這么說呢
戰爭是殘酷的、無情的、冰冷的。每一次戰爭都會出現大量的流血和犧牲,帶走千千萬萬的無辜生命。現在的世界看起來還算和平,但是自古以來根本沒有和平的時代,只有和平的國家。生於和平國家的我們是幸運的,而我們幸福和平的生活全靠我國一心為民的政府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軍隊。
我們的國家並不是一直處於和平狀態,我們中華兒女並非一直如此幸運。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也曾飽受炮火的侵襲。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一定不能忘記曾經為我們流血犧牲的解放軍戰士。在銘記這些英雄的同時,我們也要記得在戰爭中為保護中國人民付出頗多的外國友人。
提起這些戰爭時期的外國友人,中國人民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白求恩同志。還有一位叫做約翰·拉貝的德國人,他也像白求恩一樣偉大,用自己的努力保護了250000中國人。
托馬斯·拉貝需要的相關葯品已經在第一時間搭乘國際航班送到了他的手中。這次幫助傳遞的不僅僅是一組葯品,更是穿越82年的感人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