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主要方式
一、出口模式
出口模式包括間接出口和直接出口兩種方式。
間接出口是指企業通過本國的中間商(既專業性的外貿公司)來從事產品的出口。
直接出口是指企業擁有自己的外貿部門,或者使用目標國家的中間商來從事產品的出口。。
二、契約模式
契約模式主要包括:許可證模式、特許經營模式、合同製造模式、管理合同模式和工程承包模式、雙向貿易等六種。
三、投資模式
投資模式屬於進入國際市場的高級階段。
我國的「走出去」戰略所指的主要就是投資模式。投資模式包括合資進入和獨資進入兩種形式。
1、合資進入。合資指的是與目標國家的企業聯合投資,共同經營、共同分享股權及管理權,共擔風險。合資企業可以利用合作夥伴的成熟營銷網路,而且由於當地企業的參與,企業容易被東道國所接受。但是也應看到由於股權和管理權的分散,公司經營的協調有時候比較困難,而且公司的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有可能流失到對方手裡,將其培養成將來的競爭對手。
2、獨資進入。獨資指企業直接到目標國家投資建廠或並購目標國家的企業。獨資經營的方式可以是單純的裝配,也可以是復雜的製造活動。企業可以完全控制整個管理和銷售,獨立支配所得利潤,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也不易丟失。但是獨資要求的資金投入很大,而且市場規模的擴大容易受到限制,還可能面臨比較大的政治和經濟風險,如貨幣貶值、外匯管制、政府沒收等。
四、國際戰略聯盟
國際戰略聯盟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為了相互需要,分擔風險並實現共同目的而建立的一種合作關系。國際戰略聯盟是彌補劣勢、提升彼此競爭優勢的重要方法,可以迅速開拓新市場,獲得新技術,提高生產率,降低營銷成本,謀求戰略性競爭策略,尋求額外的資金來源。
拓展資料:
進入國際市場模式是指國際營銷企業進入並參與國外市場進行產品銷售可供選擇的方式。歸納起來,具體包括三大類:一是出口,即國內生產,國外銷售,這是一種傳統,簡單,風險最低的進入方式;二是合同進入,又稱非股權進入,它有多種具體的形式,而且富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實用性;三是對外直接投資,又稱股權進入,即企業直接在目標市場國投資,就地生產,就近銷售。
⑵ 什麼是品牌國際化運營模式品牌國際化運營模式有哪些
品牌建設與發展成為全球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創建國際性著名品牌成為眾多企業全球化戰略中的核心內容。
一、企業品牌國際化經營的一般模式
很多企業在面對不同的目標市場時都在實踐中根據自身情況選取了不同品牌經營模式。
(一)以企業品牌經營發展歷程為標准
1.品牌定位國際化模式
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需要有精確的品牌定位。品牌定位國際化模式將全球視為一個完全相同的市場,每一個國家或地區都是具有無差異性特徵的子市場。它能讓消費者明確、清晰地識別並記住品牌的利益與個性,是驅動消費者認同一個品牌的重要力量。
2.品牌延伸模式
品牌延伸為品牌的擴張提供了捷徑,掃清了障礙,使企業品牌資源得到有效配置。品牌延伸決定品牌的經濟價值。知名企業的暢銷品牌可以帶來很多品牌延伸的機會,品牌延伸的成功是企業跨地區跨國發展的成功條件之一。
3.兼並收購品牌模式
這種模式縮短了消費者認知和接受的時間,降低市場進入的難度,有助於形成後發優勢,培育和壯大自主品牌,縮短與國際大品牌的差距。對於資金實力較為雄厚,有一定跨國經營管理能力的企業來說,兼並收購是一種較為有利的品牌經營模式。
(二)以產品的多樣性和單一性為標准
1.多品牌模式
它是指企業決定在同一類產品領域同時經營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互相競爭的品牌。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在經營上也是相對獨立的實施。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佔有市場,實現對消費者的交叉覆蓋,並且能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
2.單一品牌模式
單一品牌是相對於多品牌戰略而言的。企業所有產品共用一個品牌,可以大大節省傳播費用,有利於新產品的推出,容易得到消費者的信任。
(三)以對全球化和本土化問題處理的方式為標准
根據對全球化和本土化問題處理的方式不同,品牌國際化模式可分為以下幾種:
1.標准品牌全球化
這種模式的基本特點是,在所有的營銷組合要素中,除了必要的戰術調整外,其餘要素均實行統一化和標准化。即將全球視為一個完全相同的市場,每一個國家或地區都是具有無差異特徵的子市場。從行業和產品上來看,實行這種策略的主要是一些高檔奢侈品和化妝品,也有部分是食品品牌。
2.模擬品牌全球化
即除了品牌形象和品牌定位等主要的營銷要素實行全球統一化以外,其他要素如產品、包裝、廣告策劃等等,根據當地市場的具體情況加以調整,以提高品牌對該市場的適應性。從行業上來看,比較典型的是汽車行業。
3.「標准」品牌本土化
這是一種國際化程度最低的品牌國際化策略。在國際化策略實施的過程中,所有營銷組合要素的出台,都要充分考慮所在國的文化傳統、語言,並根據當地市場情況加以適當的調整。這主要是一些食品和日化產品。
4.體制決定的品牌全球化
所謂體制決定是指由於某些產品的特殊性,它們的營銷並不完全取決於企業本身,而要受所在國貿易和分銷體制的巨大影響,從而企業只能在體制約束的框架內做出統一化或者本土化的決策。典型的行業是音像製品行業。
品牌國際化的第一種模式,品牌的形象和定位一般不實行本土化策略,否則將失去品牌個性,影響到品牌的促銷力。但由於存在著若干影響和制約品牌國際化的因素,如下圖所示,純粹的品牌國際化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第一種模式只是一種理想模式而已。
最優秀的國際品牌往往都是採用第二種模式,即所謂的「全球思考,本土執行」,或者說是「全球兼顧當地」。也就是說首先要有全球意識、在全球范圍內做整體計劃,在實施計劃的時候則要因地制宜。據有關學者對亞洲市場的研究表明,多數的跨國公司採用標准化和本土化相結合的品牌國際化策略,即在品牌的戰略決策方面(如品牌定位、品牌個性、廣告主題等)較多採用標准化決策,在品牌的戰術決策方面(如品牌名稱、廣告表現形式和媒體選擇等)較多採用本土化決策。
⑶ 「寧八坊」八寶茶品牌國際化之路策略研究
摘 要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這個大舞台。華為公司作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代表,其進入國際市場的方式,策略對中國企業品牌進入國際市場,開拓國際市場有重要的影響。華為公可在國際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抓住機遇,面對挑戰,其發展思路和處理方式對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有良好的借鑒意義。
中國茶文化隨著歷史潮流的演變而流傳至今,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本文從「寧八坊」八寶茶產品,品牌等方面進行研究,增加對中國茶文化了解及對中國文化認同感。通過八寶茶探討對中國茶文化進行探討,推廣中國茶,打造品牌進入國際市場。
關鍵詞: 八寶茶 營銷策略 品牌
Abstract
China has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ic system in the world, and more Chinese enterprises are moving to the stage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Huawei Compan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its way of entering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its strategy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entry of Chinese enterprise brands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Huawei can seize the opportunity and face the challeng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Its development ideas and handling methods have a goo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historical trend, Chinese tea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profound cul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ight treasures tea procts and brands from the aspects of 「NingBaFang」, and increa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tea culture and the sense of identity of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Assorted Chinese Herbal Tea to explore the Chinese tea culture, promote Chinese tea, build a brand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Key words:
AssortedChinese Herbal Tea marketing strategy brand
1 導論
1、1背景及意義
1、1、1研究背景
Interbrand公司是全球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品牌咨詢公司,是能夠作為衡量一家企業品牌價值的依據。2015年,華為在其公布的全球最有價值的100個品牌排名88;2017年排名70;2018年排名68,三年的時間,華為的全球品牌價值排名上升20個名次,可見華為在不斷的進步,不斷地提升自我的品牌價值,在國際品牌群雄林立中佔有穩固的一席之地。那麼,其他中國企業品牌該如何進入國際市場?即將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1、1、2研究意義
國內為了更好的順應國際內外市場環境條件的變化,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這也是國內品牌進入國際市場的良好契機。本文進行STP戰略分析,SWOT分析,分析了華為手機在國際市場環境中的優劣勢,機會和威脅,然後採用4P營銷策略,從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四個方面對寧夏八寶茶的營銷策略進行研究分析。
1、2國內品牌與國外品牌的差異
國內品牌是指國內知名度較高,產品輻射全國,全國銷售的產品。
國際品牌是指在國際市場上知名度,美譽度較高,產品產品輻射全球的品牌。
1、3寧夏八寶茶發展現狀
八寶茶起源於盛唐時期的絲綢之路,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深得寧夏人民喜愛,在西北地區也是家喻戶曉。寧夏現有八寶茶生產加工企業200多家,中型企業每家年銷售額達500-600萬元,產品已銷往北京、天津、上海、內蒙古、陝西、浙江等地。並且在寧夏政府對發展八寶茶產業大力支持下,寧夏八寶茶產品頻亮相自治區,各類省外推介會上,在此取得了良好的收效,產業規模和品牌效益得到了不斷擴大。
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增大,對於養生保健產品的篩選更加挑剔。寧夏八寶茶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品質得到了重大提升,喜歡飲用八寶茶的人群也在不斷增加,但產業發展目前仍面臨「規模小、品牌弱、經營散」的局面。
1、4中國茶產業發展現狀
1、4、1中國茶國內發展現狀
中國茶葉種植面積第一、產量第二、出口第三、創匯第四。中國茶有明顯的生產特徵:(1)生產主體以農茶為主,(2)區域分布顯著,(3)產品結構變化快,(4)經營數量多,龍頭企業少,(5)管理水平低,品牌意識差。
下面分析我國近幾年內的茶葉發展現狀:
圖1 2013—2018年中國茶葉消費量統計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資料顯示,從2013年,我國茶消費產量呈逐步上升趨勢,運用統計學計算,我國每年平均茶消費量高達177萬噸,平均增長率為5.9%,可得茶的產品消費越來越多,市場需求量增加,增長發展趨勢穩定。
1、4、2中國茶國外發展現狀
全球茶產業大國有日本,中國,印度,土耳其等五十多個國家,中國作為產茶大國之一,在全球茶葉貿易中位置十分重要。
圖2 2018—2019年全球茶葉消費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資料顯示:2015年開始,全球茶葉消費量在短短三年內提高67萬噸,消費增長速度飛快。結合圖1、圖2,中國茶消費每年佔全球茶消費最高可達33%,消費比重逐年上長。如圖可見,全球茶葉消費量也呈穩定的增長趨勢。由此推斷,國際市場茶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漲,對於中國茶產品有一定的消費市場,來推廣中國茶產業,茶品牌。
圖3 2018年1—10月中國茶葉出口去向低比例圖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
資料顯示:中國茶葉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美國比重略低,主要是由於消費習慣和飲食習慣。亞洲國家的出口比重較大,離不開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和友好的外交和貿易。亞洲國家是中國茶的主要出口國,歐美國家潛在的消費市場。中國茶要想走向國際化的品牌道路,不僅要抓住現有的亞洲出口國,還要開拓更多的潛在國家,開拓市場。
2 公司簡介及產品介紹
2、1寧八坊工貿有限公司簡介
寧夏寧八坊工貿有限公司創立於2018年年初,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金積鎮。公司主要經營范圍:寧夏特產,養生八寶茶系列,花草茶系列,枸杞系列等養生產品,是一家集生產、研發、銷售、茶文化體驗一體化的企業。寧八坊八寶茶在傳統八寶茶的基礎上先後研發出十幾種新口味,花草茶口味有三十多種。寧八坊創始人葉川始終堅持製作純天然、環保、綠色、健康的八寶茶;追求悠閑自在、幸福溫馨的生活方式。
2、2寧夏八寶茶文化簡介
八寶茶原本是居住歷經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寧夏人民用來招待遠行的馬幫人民的一種飲品。八寶茶是寧夏人們必不可少的話題。作為寧夏人們的傳統茶飲,它不僅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其科學的配方及醇香的口感也深得人們的喜愛。寧夏人熱情好客,待客必沖泡一碗熱氣騰騰的八寶茶。無論是過路客還是人們勞作回來,一杯香氣撲鼻的八寶茶,大汗淋漓,既緩解疲勞有養生。經常喝八寶茶有提氣補虛,驅寒健胃,提氣補脾,明目清心,延年益壽的保健作用。
2、3八寶茶產品介紹
八寶茶,也稱「三炮台」,以茶葉為底,摻冰糖、枸杞、紅棗、核桃仁、桂圓肉、芝麻、葡萄乾、蘋果片等,根據季節變化及不同人的喜好可加入玫瑰、或菊花、或核桃、或洋參、或決明子等,形成風味獨特的一種養生保健茶飲。八寶茶需要用滾開的水沖泡,使每種配料都釋放出滋味,喝起來香甜可口,香氣清婉、濃醇爽口、馥郁宜人、滋味獨具。經常喝八寶茶有提氣補虛,驅寒健胃,提氣補脾,明目清心,延年益壽,美容養顏的保健作用。
3中國茶宏觀環境分析
3、1經濟環境分析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華為年總資產大約800億美元,有著相當雄厚的經濟實力。隨著全球經濟化發展,消費者人均消費能力提高。養生觀念深入人心,消費這對於健康的消費力度大大提升。
隨著多邊貿易自由組合和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有益於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大展手腳。
3、2文化環境分析
近年來,國際盛行中國風,中國元素,文化的差異性和多元化始終吸引著國外的消費群體。茶在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電子化信息的迅速發展,國內外消費者對於中國茶文化信息的共享更加充分,「回味」八寶茶本身就是中國元素文化的代表之一,有更大國際市場優勢。
3、3政治環境分析
中國企業,品牌在國際政治環境中也是波折重重。華為公司在國際競爭中遇到的挫折及其解決辦法,是值得中國企業,品牌值得借鑒的。
其他國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可能會採取一些狹隘的做法,但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與強調自由市場的國際貿易,企業需要尋找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避免極端的貿易摩擦,避免打擊。中國向來是和平和正義的代表,重外交,發展經濟,「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強化合作機制,著力構建互聯互通夥伴關系,是中國品牌走向國際化的良好機會。
4 SWOT分析
4、1八寶茶的優勢
產品優勢:原材料生產成本低,質量優良,種類齊全,搭配得當,泡出的茶水香甜可口,老少皆宜。
八寶茶具有獨特品質,養生保健,產品概念完全的切合了符合當代追求健康的消費需求,是綠色產品。八寶茶泡法簡單,只需一壺滾燙的開水和一包八寶茶即可。
文化優勢:中國許多茶結合了地理及人文因素,具備獨特魅力,文化內涵豐富, 如西湖龍井、洞庭碧羅春、黃山毛峰、祁門紅茶、安溪鐵觀音等。中國高端茶的品質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認可, 具有深厚的底蘊。八寶茶是古絲綢之路回族和東方之間的羈絆,有著悠久雄厚的文化底蘊,在當地消費者心裡地位高。在人們心中有著「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的強烈認知。
4、2八寶茶的劣勢
產品檔次模糊:八寶茶產品層次模糊,中、高、低檔層次不分明,產品線窄,沒有形成結構合理的等級產品,中檔,高檔產品較少,梯度力分配不明顯。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尤其是高檔消費群體,八寶茶普通消費品會拉低消費檔次。
品牌劣勢:「寧八坊」八寶茶的知名度不高,相對於名牌養生茶,「寧八坊」八寶茶的名氣較低,中高檔產品較少,市場認可度不高。企業經濟實力不強、品牌建立意識不強。專業營銷人才不足,特別是面對國際市場,電商市場,隊伍規模小,建設薄弱。對於現代科技的應用需要加強。茶企的質量穩定工作需要加強,質量才是硬道理,是打造品牌知名度的關鍵。
4、3八寶茶的機會
政策支持: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 中國茶企走出國門的條件更加良好。從科技方面看, 互聯網、移支互聯網及相關軟硬體技術的發展, 為茶企營銷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創造需求提供了優良條件。
養生保健的消費文化:消費提出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八寶茶具有養生保健的功效,香甜可口。隨著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人們為了健康願意花錢的意願將增強,這也進一步促進八寶茶消費行為的增加。
4、4八寶茶的威脅
競爭對手:同類企業間競爭激烈,中小企業在發展中受大企業的壓制。由於存在無序競爭,以次充好現象, 對茶形象造成傷害。中國是種植第一大國,但是日本的茶道在國際更受歡迎,這對於中國茶葉品牌走向國際是阻礙。
渠道缺陷:茶葉營銷渠道建設不夠完善, 同中間商的議價能力不強, 易受中間商的價格壓制。茶葉在是易受潮產品,產品的運輸和包裝是是一大威脅。國外品牌建立了較高的知名度及美譽度, 佔領了一些重要的細分市場。
政治因素:部分國家為了保護國內經濟,打壓抵制中國品牌的進入。
5 STP戰略分析
5、1市場細分
5、1、1人口細分
養生保健的概念主要存在於人們的意識里,生理差別小。年齡劃分,主要是中年、老年,其次是青年。中年人有固定的收入,是主力消費群體,在生活中優越感和壓力並存,通過消費從中獲得幸福感,並渴望減輕來自生活與工作的壓力,身體的健康對他們至關重要。老年消費群體主要以養生保健為主,重視產品價值,尋找一下排遣的途徑,比如喝茶,既能排遣無聊,又對身體有好處。現在青年人養生的觀念開始強烈,是一個有潛力的消費群體。
5、1、2地理細分
在中國,南北方口味差異化明顯,南方人更喜愛綠茶、黑茶及烏龍茶,如龍井、普洱茶、鐵觀音等等,講究喝茶的韻味。北方寒冷,多選擇能夠暖身的紅茶或是花茶,北方人較少在意飲茶的意境,茶,能解渴暖胃便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北方人也轉換了粗糙的性格,也開始了靜下泡一杯功夫茶的喜好。
在國外,日本偏愛喝冷麥茶,韓國有煮茶法,喜歡熱水浸泡,熬煮茶。英國有著名的下午茶,茶水配就糕點。歐洲一般都是紅茶,但是德國人更喜歡花果茶,各種花瓣,蘋果乾、山楂乾等攪拌在一起製作的裡面沒有茶葉。
5、2目標市場
八寶茶主要消費群體定義在60歲以下,25~45歲為重度消費群體。消費者都有喝茶的習慣,都有養生保健的消費觀念。
5、3市場定位
5、3、1產品定位
產品包裝款式眾多,價位齊全。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產品定位為低,中,高三種,有商務八寶茶,休閑八寶茶,和禮品八寶茶。中低端產品滿足大多數的消費群體,高端產品滿足高端消費群體。中低端檔次的產品用於生活,高端由於禮品贈送,旅遊產品。
5、3、2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語:養生保健好,八寶茶以養生保健茶為重點,多元化開發八寶茶品牌。簡單明了的語言,用品牌定位語直接告訴消費者八寶茶的功能效果,養生保健,給予消費者心裡暗示,強化品牌效果。
6營銷策略
6、1產品策略
包裝:不同檔次的產品,包裝與產品相輔。高檔次產品包裝質量尊貴豪華,且有較高觀賞性、保存性;中低檔茶可採用木式、紙式、鐵式材料製作,形狀個性化,有產品可供參考的圖案,個性鮮明,易於識別辨認,吸引眼球。
質量:質量方面嚴格把關,產品分類清晰,保證產品質量,茶水色澤清澈無雜質。
6、2價格策略
產品定價根據產品檔次,性價比高,產品定價名副其實。國內定價,根據中國文化因素定為x.99,x88,x99等有良好意義的價格標碼。寓意長久,養生保健,發達昌順。國外定價要避免消費者認為不吉利的數字,例如13這樣的數字。
6、3渠道策略
直銷渠道建設:渠道扁平化,減少中間供應商,更加直接把握產品,加強產品渠道管理。
特許經營:特許經營,經營成本低,有利於更寬的開拓展企業產品、品牌。
鋪貨:向沃爾瑪,唐人街店鋪和各大商場,茶葉批發市場鋪貨,減少產品流通環節。鋪貨可以是消費者直接看到,了解到產品。
選擇性鋪貨:在大型酒店,茶館鋪貨。大型的酒店一般都有直接經營的店面,而且主要是消費要求比較高的旅遊群體的食宿地點,通過在此銷售,更加容易接觸消費群體,產生購買行為。
6、4促銷策略
6、4、1廣告促銷
明星代言:具有健康形象的例如演員彭於晏,奧運冠軍孫楊等,加大八寶茶保健產品的開發和保健功能的宣傳力度。
公益廣告宣傳:拍攝公益廣告,大力弘揚八寶茶茶飲文化,把八寶茶文化切合到關注健康的主題,宣傳愛護身體,保持健康的公益主題,從而塑造八寶茶品牌。
6、4、2銷售策略
捆綁銷售:將寧夏八寶茶與立頓紅茶進行捆綁銷售。(立頓是全球最大的茶葉品牌。它既代表茶葉的專家,又象徵一種國際的、時尚的、都市化的生活。)八寶茶是獨特鮮明的養生保健茶。將八寶茶設定為優惠購買,降低銷售成本和廣告費用。兩者產品的差異性提高了服務層次。提升品牌形象,捆綁銷售可以達到品牌形象的相互提升。八寶茶通過和立頓的聯合捆綁,提高其產品和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提升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立頓可以藉助八寶茶的核心優勢互補,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更加完善,顧客滿意度進一步增強,品牌形象也更優化。
展會營銷:近年寧夏政府對發展寧夏八寶茶大力支持。八寶茶可以聯合寧夏銀川中阿博覽會召開會議作為招待茶水,在展會展出。八寶茶是絲綢之路的傳承品,無論從文化和感情,讓外來來賓品嘗,了解感受回鄉人熱情待客的傳統文化,對於八寶茶品牌進入國際市場奠定基礎。
線上線下銷售:藉助電商平台,發展線下體驗,線上消費的銷售模式,緩解了實體店庫存壓力,降低銷售成本。
搭乘旅遊快車:寧夏全域旅遊發展蒸蒸日上,2018年外交部向全球推介:開放的寧夏蓄勢待發。將塞上江南推向世界,將旅遊特色推向全球。
7總結
八寶茶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和養生理念,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受,但是由於品牌營銷力度低,使其品牌知名度低。隨著經濟環境的日益發達,消費者更加註重本土產業的發展趨勢。八寶茶作為有塞上江南之稱的特色產品,如何定位八寶茶產品,推廣產品,走出寧夏,走出國門,這是值得經營者深思的問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一帶一路」政策的優惠下,寧夏八寶茶應當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致力於八寶茶品牌發展,和國際市場的走向,打造品牌,做好品牌策劃和營銷,通過政府支持,國家政策,助力產業,產品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寧夏頻道.2018年中國(寧夏)八寶茶文化論壇共謀產業未來,2018
[2]光明網寧夏站.寧夏:助力八寶茶產業快發展,2018
[3]張宏沛.寧夏八寶茶,一年能買三個億,寧夏食品報網,2018
[4]搜狐財經頻道.寧夏推介,寧夏寧八坊工貿食品有限公司榮獲2018年中國商業年度創新獎,2018
[5]龔一鳴.安溪鐵觀音品牌建設策略[C].華僑大學,2015
[6]吳進國內外市場細分研究綜述D中國市場,2012(11)
[7]曹向濤;王文基;杜偉;郭光聰;陳承舜;龍丹;景曦.八寶茶養生文化及推廣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v.17.77-79
[8]朱立國.雲南茶馬古道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普洱茶產品營銷策劃[C].昆明理工大學,2006
[9]立頓網路
[10]捆綁銷售網路
⑷ 海爾的國際化戰略是什麼
海爾的國際化戰略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海爾進入國際化戰略正值中國加入WTO,很多企業響應中央號召走出去,但出去之後非常困難,又退回來繼續做定牌。海爾認為「國門之內無名牌」,「不是出口創匯,而是出口創牌」,並且提出「下棋找高手」、「先難後易」,首先進入發達國家創名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勢進入發展中國家。
海爾按照「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思路打造國際化品牌。「走出去」階段,海爾以縫隙產品進入國外主流市場;「走進去」階段,海爾以主流產品進入當地主流渠道;「走上去」階段,海爾以高端產品成為當地主流品牌。海爾也逐漸在國際上樹立品牌,成為中國品牌走向全球的代表者。
1999年,海爾在美國建立第一個海外工業園時,受到很多質疑,當時很多媒體說,美國的工廠都到中國來設廠,海爾反其道而行的跑到美國去設廠,最後肯定以失敗告終。只看當時,海爾到美國去設廠肯定沒有成本優勢,但從今天來看,這無疑是個高度前瞻的、正確的決定 。2001年,美國當地政府為感謝海爾為當地所做的貢獻,無償命名工廠附近一條道路為海爾路,這是美國唯一一條以中國品牌命名的道路。
⑸ 當一個中國的品牌進入其他國家的市場時,要如何制定合適的營銷策略需要考慮什麼
最重要的一點,是讓當地消費者產生信任
不贊同人文說法,本身是中國品牌,這是優勢,為什麼要符合當地人文
需要讓當地人產生信任,就要給到他們實際可以看到的東西,或者門店,在形象上具有品質,也要帶有中國特性,這是跟當地競爭者區分開來
以中國現階段的國際地位,要好好利用這層影響力
好奇心人人都有,當地消費者,已經對當地品牌很熟悉,所以一個中國品牌的進入,前期是很有優勢的
試想一下,國外品牌進入中國,誰不想去體驗一下,去看一下呢?
後期,就要看產品和服務,怎樣取得口碑和信任了
希望能幫到你
⑹ 如何讓本土品牌走向全球化
1、在國際化戰略中,品牌的國際化是國內企業繞不過去的門檻兒。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Made in China」應該不僅僅是價格低廉和質量粗糙的代名詞,也不應該是低成本勞動力聚集的「血汗工廠」的象徵。國際化品牌是什麼呢?現實一點說,對於中國國內企業,無非就是尋找一個在國際市場上增加自身產品價值的形象,產品還是那個產品,換個品牌就極有可能使價值翻番。
2、實際上我們正在被各種各樣的國際化品牌包圍著,它們代表著統一的品質、全球化的服務和不斷的技術創新。某種意義上講,品牌就是對商品價值的一種承諾。在國內企業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國際化品牌的塑造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目前不少企業正在摸索嘗試,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對自己企業來說更為有效的路徑。
3、品牌國際化的三種路徑 :
繼收購德國白電品牌施耐德(Schneider)之後,TCL集團又間接收購了美國Govedio公司。TCL計劃在歐洲市場使用施耐德品牌進行銷售,在美國市場,將會用Govedio的品牌來銷售。加上TCL自有品牌和最近並購的樂華品牌,TCL旗下已經擁有TCL、樂華、施耐德和Govedio四個品牌。TCL的品牌戰略非常明確,即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針對不同的營銷區域、不同的消費者結構層次積極開展多品牌市場戰略。
「施耐德」是德國一個歷史悠久且很有實力的品牌,適逢該公司因財務問題而需要清盤,TCL便抓住機會收購其資產及品牌。TCL在越南以「TCL」品牌生產和銷售,而在德國則沿用「施耐德」品牌,仍然使用施耐德原有的銷售渠道。施耐德這個品牌還可以將TCL帶進歐洲的通信、信息等領域,這比他們重新在那裡推廣自己的品牌顯然要快捷許多。
當TCL選擇在國際市場上收購當地品牌進行運作的時候,海爾則選擇了另外一種品牌戰略,在全球各地推出「海爾」(Haier)這一統一的自有品牌。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這樣詮釋其國際化品牌戰略:「收購一個世界名牌或者一個區域性名牌,對海爾來說會節省一點力氣,但是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什麼?那就是海爾所支付的收購費用中基本上都是無形資產,很少是有形的,最後,海爾還是在做別人的品牌,根本無法樹立自己的品牌。」在海爾未來的版圖中,將在全球各地推出「海爾」這一統一的自有品牌,並在此基礎上構建強大的海爾全球帝國。
對於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尤其是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投資建廠,多數人想到的是風險,但張瑞敏有著不同的見解。他認為,到美國設廠的風險是創造世界名牌過程當中的風險,「是在尋求發展機會當中的風險,繞過這個風險,可以成功,可以獲得新的經驗,使我們不斷地成長,好像是經過一次涅磐。但是不到美國設廠的風險則是必死無疑的風險,就是你不可能走出去,永遠不可能長大」。
有人說基於成本因素考慮,美國人都到中國設廠,海爾憑什麼要到美國去呢?張瑞敏認為,海爾走出去的目的,同那些跨國公司「走進來」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創世界名牌。不同的是,跨國公司到中國的目的是從全球戰略布局的角度,完善其全球品牌體系。海爾到美國設廠是為了開創自己的品牌體系。張瑞敏認為,如果不在海外樹立自己的品牌,海爾最終只能停留在替國外品牌做OEM的階段,替國外品牌打工,只能維持生存。樹立國際化品牌到底要什麼?要的就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因此,相對於跨國公司而言,海爾海外創牌的路註定要面對更多的坎坷。
格蘭仕在國際化的品牌運作上則選取了與海爾和TCL不同的戰略,「不強求在海外市場做GALANZ牌子,重在格蘭仕製造」。這是對格蘭仕國際化品牌戰略的最好詮釋。這種模式與台灣的製造型企業如出一轍——以OEM形式賺取製造利潤。格蘭仕的企業定位是做全球名牌家電生產製造中心,給國際知名品牌做OEM,正是這一定位的體現。格蘭仕的這種戰略裡面還有一個應對反壟斷的考慮。他們曾經在阿根廷吃過這種虧,當格蘭仕自有品牌在當地的市場佔有率突破70%時,遇到了反壟斷問題,結果只能眼睜睜地放棄花了四五年心血打下的江山。為此,格蘭仕決定降低自有品牌在國外的佔有率,通過OEM的方式,以提高產品的佔有率來曲線佔領市場。格蘭仕優勢主要集中在製造成本上,但成本優勢不能給它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後續動力。今後幾年格蘭仕的國際化的品牌戰略則是自營品牌與OEM貼牌相配合,利用國際知名企業的品牌、銷售及服務網路等資源,把自己的產品成功地打入國際市場。這樣,格蘭仕不僅可以巧妙地避開市場開拓、固定資產投資等風險,贏得一定的利潤空間,而且能實現全球市場的低成本擴張。
4、國際化品牌的終極實現
對於國內的企業來說,不論海爾,還是TCL和格蘭仕,最大的挑戰還是如何在一個強敵環伺的陌生市場環境中,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畢竟它們存在的歷史也不過十幾年,向海外發展也是近幾年的事情,與GE、惠爾浦、西門子等百年老店相比,顯然很難向海外的消費者訴說自己的品牌價值。這樣的難題,其實豐田、索尼和三星等日韓企業也都經歷過,最終它們還是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強勢品牌地位。
從跨國公司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來看,建立統一的全球化品牌是SONY、西門子、松下等企業的品牌路徑。相對而言,快速消費品和日化用品適合採用「多品牌」策略,一個根本原因是這些產品類別本身生命周期很短。而對於家用電器等耐用消費品來說,產品生命周期很長,更適合單一品牌(綜合性品牌)策略。從全球家電業品牌應用實踐來看,跨國公司很少採用「多品牌」策略。例如LG、SANYO、SHARP的冰箱、空調、傳真機、洗衣機、彩電等都使用統一的品牌。同時,消費者對洗衣機、彩電、音響等家用電器品牌產生信賴感,都可以歸結到一個共同點,即對基於這一共同品牌在技術、品質上的認可。也就是說,一個品牌在技術、品質等方面為消費者接受是最重要的。去年,世界著名的家電品牌——艾默生將原有的幾十個品牌砍掉了三分之一,而松下電器在實行了多年的雙品牌戰略之後,選擇了單一的綜合品牌Panasonic。
5、品牌集中的原因是anasonic和National兩個品牌經常會混淆用戶的概念,讓消費者搞不清它們跟松下的關系,大大分散了品牌資源,不利於增強其整體競爭力。因此,松下決定使用Panasonic作為全球海外市場統一的品牌商標。全球家電業的領導性企業之一伊萊克斯最近也加快了品牌集中的戰略。伊萊克斯在全球收購了400多家企業,大約有22個品牌,但在亞洲市場只有伊萊克斯一個品牌,不實行多品牌戰略。伊萊克斯的多品牌有其歷史的原因,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市場已經很成熟了,伊萊克斯要想擴大自己的實力,就必須收購一些市場上有名氣的公司,被收購者品牌知名度很高,有必要保留下來。現如今伊萊克斯在歐洲的品牌太多,這樣會削弱主流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從這些由多品牌戰略轉變成單一的綜合性品牌戰略例子來看,綜合性品牌有著不可阻擋的魅力:可以節省大量的廣告費用;利於集中所有資源全力塑造一個大品牌;增強綜合品牌的美譽度、知名度和聯想度,使企業顯得更專注和專業;綜合品牌下的單一產品的市場狀況會反哺其他產品的市場狀況。
惠而浦、SIMENS等品牌進入一些新興市場的操作手法跟TCL很類似。比如SIMENS在進入中國市場以後,先是收購了揚子冰箱,然後在一段時間內沿用「揚子」的品牌,當把揚子品牌路線越做越窄的時候,SIMENS隆重推出了自己的品牌。這種多品牌策略的實質是先施行「跨國品牌本土化」,然後再逐步走向「跨國品牌全球化」。
6、目前TCL所採用的策略就應該是這樣的一個道路:短時間的「多品牌策略」只是一個過渡,這可以讓TCL在短期內進入發達國家的市場,有「低成本運作品牌」的效應。可以避免市場准入、減少稅收負擔、拉近與當地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等。然而,隨著時間的轉移和市場開拓的需要,為與TCL的「跨國品牌全球化」的市場目標相一致,TCL應該還是會採用單一的品牌。可以肯定,樂華、施耐德、Govedio在未來一段將繼續存在,TCL可以利用這些品牌在不需要追加更多投入的情況下低成本地進入一些特定的市場和渠道,在短期內即可以獲取更多的利益。
格蘭仕目前在國際市場的品牌戰略則是OEM策略,這跟格蘭仕自身的狀況以及格蘭仕的品牌戰略有很大關系。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也是一種過渡性的品牌戰略,這種戰略目前也在格蘭仕發生了細微的變化,它正從單一的OEM策略逐漸走向OEM和自有品牌戰略相結合的路線。
在國際化的品牌運作上,海爾代表了國內企業未來的方向——從一開始就立足建一個全球性的品牌。提到中國產品,價格便宜、質量次的印象深深地印在歐美人的心中,跟過去的日本產品在美國的遭遇一樣。為了使產品取得合適的價位,海爾就必須不斷改進產品質量,這樣有助於他們改進自己在海外的品牌形象。因此,海爾從一開始就樹立品牌知名度入手,試驗田就在歐美發達國家,建立自己的統一綜合品牌,起點很高。這其實也意味著,它在短期內很難收到回報。
國內企業目前的幾種國際化的品牌策略不管是「曲線救國」還是走「捷徑」,都與其整體的國際化戰略緊密相連。而一個強大的國際化品牌的樹立,背後是強大的研發、製造和市場運作能力的支撐,最終的國際化品牌來自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7、品牌國際化是指:使品牌稱為國際品牌、既: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力的品牌的努力。
8、國際品牌一般有以下三個特徵:
1)品牌歷史悠久,有的在本國有著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
2)經常能引領業界的發展方向;
3)有支撐該品牌的專家、大師或團隊。
9、品牌國際化常用方式有兩種:
一是國內生產,但產品銷往國外;
二是在國外也設立分公司,實現全方位的擴張。
第二種方式是世界著名大公司最常用的。有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甚至自己並沒有生產能力而轉嫁給一些當地生產成本很低的外國公司。這樣它仍然可以享受到自己品牌的大部分收益。象耐克公司即是如此。
但是,要想在全球范圍內營造一個品牌,困難將是巨大的。每一個競爭對手,尤其是本國的競爭對手都會對外來的入侵者高度敏感。此外,不同國家之間在語言、信仰、生活和消費習慣方面會有很大的不同,產品的特性和價格也會有很大的不同,這就增加了品牌國際化難度。
因此,品牌必須與當地具體情況相結合,即實行本土化。建立一個品牌如果 不考慮當地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特徵,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諾基亞在這方面就做得較好,它的產品總是不斷變化以適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在跨國公司的經營策略中,產品生產以及營銷的本土化是一個特點。利用著名品牌的暈輪效應,在海外子公司生產同類的產品,利用當地的廉價勞動力資源,使得成本大大降低,產品競爭力將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10、品牌不是一下就能打造出來的,需要有扎實的品牌架構和平台。只要不怕失敗,堅持走自主品牌之路,相信中國很快就會有世界級的自主品牌出現。
作者陳一枬為威漢環球營銷機構的創辦人,現任大賀中國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生於香港,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擁有20多年的廣告經驗,是精信中國的開拓者,美國艾菲獎評委,中國廣告協會公司委員會副主任、香港廣告商會主席。
⑺ 中國企業進入全球市場,可以採取哪些經營策略
蔣老師觀點:一個企業可以有很多種途徑進入全球市場,包括許可、出口、特許經營、合同製造、國際合資企業和戰略聯盟、設立海外子公司,以及外商直接投資。每種策略都是企業進人全球市場的經濟機會,當然也都伴隨著義務約束與風險。
綜上所述:要成為跨涉全球市場的企業,就必須選擇最契合公司目標的市場戰略。各種不同的策略反映出企業的不同產權結構、資金投入,及其所能承擔的風險。不過,這對於准備迸人全球市場的人來說只是一個開端。重要的是要警惕那些影響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貿易能力的關鍵市場因素。
⑻ 企業國際化戰略步驟,請高手指教
企業國際化戰略,是指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積極參與世界分工體系,由國內經營向全球經營發展的過程中所做出的戰略選擇。從企業的發展歷程來看,基本表現為在規模上是由小到大,在經營范圍上由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在價值鏈網路上由單一走向復雜。企業國際化發展歷程實際就是與世界經濟發生聯系、融合的一個過程,具體包括生產要素方面的聯系,如資金、技術、人力資本等;經營活動的聯系,如研發、供應、生產、營銷等方面。因此,我們可以將企業的國際化理解為一個雙向發展的過程,即包括內向國際化和外向國際化兩個層面。
內向國際化活動主要包括技術引進、三來一補、國內合資合營等;外向國際化活動主要包括出口、技術轉讓、國外合資合營、海外子公司和分公司等。同時,企業內向國際化與外向國際化之間並不是割裂的,而是存在著全過程、多渠道、多方式的聯系,企業國際化從初期的技術、設備的進口開始,通過內向的國際經濟聯系,既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和技術基礎,又間接將企業與國際市場相連接。另外,這種聯系不僅僅發生在初期,出口和跨國戰略聯盟實際上都體現出內向與外向國際化之間的緊密聯系(Welch和Luostatinen,1993;梁能,1999)。
中國企業處在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和對外經濟更加開放的時期,不僅自身要經歷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過程,同時還要面對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所帶來的本土競爭。實際上,中國的企業是在本土競爭日趨激烈,自身不斷發展和變革的前提下,來做出國際化戰略選擇的。結合中國企業多年來國際化戰略發展的實踐,從企業雙向國際化的角度出發,基本可以將我國企業國際化戰略的歷程劃為四個階段,即技術引進、消化吸收階段,產品出口階段,建立戰略聯盟階段和「走出去」階段。
1.技術引進、消化、吸收階段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擴大了對外經濟交流,開展了大量的技術引進工作。從企業技術引進的對象來看,在1981年~1993年,我國技術引進合同總金額近363億美元其中,成套設備和關鍵設備合同金額平均占合同總金額的78.2%,技術許可合同僅佔10.3%,其他合同金額所佔比例均比較小。另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這種高比重的特徵呈繼續擴大的趨勢,1991~1993年成套設備與關鍵設備合同數平均約占同期合同總數的比例升至55%,合同金額所佔比重升至80.4%(何保山等,1996)。由此看來,企業技術引進過程中重「硬體」輕「軟體」的現象非常明顯。成套設備的引進只是形成了一定階段性的生產能力,並未形成企業持續的競爭優勢。從總體上看,我國企業對技術的消化、吸收和進一步創新重視不夠,在關鍵零配件和關鍵技術上對國外廠商仍有較強的依賴。
另外,從企業技術引進的方式來看,20世紀80年代我國企業主要是通過技術貿易的方式從發達國家和地區引進先進或成熟的技術。隨著進一步的改革開放,我國的技術引進方式也進入了復合型階段,外商直接投資、專項貿易、BOT等方式也被運用到技術引進中來,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資的方式。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一階段我國企業處於國際化的初期和准備階段。一部分重視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企業,不僅具備了一定的生產能力,同時還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將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際競爭中。
2.產品出口階段
中國企業通過技術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的方式引進技術,在此基礎上,一些企業通過消化、吸收並進行了二次創新,大大提升了自身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如春蘭集團、海爾等,生產出「物美價廉」產品,在國際上具有了一定的競爭力,並紛紛通過出口方式進入國際市場。
就企業的出口行為而言,又可以劃分為前出口階段(開始對國際市場感興趣,並有意識地收集信息,對國際市場進行調查,同時出現不規則的出口活動)、試驗性地捲入階段(主要從事間接出口,開始小規模的國際營銷活動)、積極投入階段(以直接出口方式向其他國家出口產品)和國際營銷戰略階段(以全球市場為坐標制定企業戰略規劃)。從這個劃分可以看出企業的出口活動是一個由間接到直接,對市場認識逐步加深、跨國經營經驗逐步豐富,從而使企業的出口業務不斷擴大的過程(Paliwoda,1995)。
對中國企業的出口而言,也是一個漸進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從經過海外代理商間接出口,到在海外設立銷售公司直接出口,再到國際營銷戰略的高度,真正把握全球市場的發展。不同的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時,往往採取了不同的策略,具體反映在對出口方式的選擇上和對品牌的重視程度上。例如,海爾和格蘭仕就走了兩條不同的道路。海爾進軍海外市場採取了直接出口、創造品牌、營銷本地化的方式,而格蘭仕則採取的是間接出口、OEM的方式,沒有從自己建立銷售網路開始,而是選擇了為其他知名廠商代工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國企業進入產品出口階段,既是生產加工環節優勢的體現,又是海外營銷網路的發展過程,同時還能夠通過迅速反映國際市場需求,刺激產品的研發和技術的提升。因此,雖然我們將出口活動歸為外向國際化,並強調企業國際化階段性的特徵,但實際上它對企業內向國際化活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這充分體現了內向國際化和外向國際化之間的互動關系。
3.建立戰略聯盟階段
我國的企業處在世界分工體系之中,面對國際競爭的環境,企業的競爭優勢更多表現為對價值鏈網路的組織、管理和控制的能力,而不只是企業單體之間的競爭。換言之,企業處在價值鏈網路競爭環境之下,企業間的關系表現為競合的特徵。產品出口意味著企業初步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但是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的問題,尤其對於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更是如此。因此,發展企業間的合作關系,建立跨國戰略聯盟就成為企業進一步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選擇方式。
對於企業戰略聯盟的定義很多,在這里我們主要強調企業間的合作關系,即通過戰略聯盟獲得價值鏈一體化的競爭優勢。蒂斯將其描述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夥伴企業為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等戰略目標,而進行以承諾和信任為特徵的合作活動(史佔中,2001)。戰略聯盟本身是網路型的組織,具有邊界模糊、關系鬆散、機動靈活和運作高效的特點,具體包括研發環節、供應環節、生產環節和營銷環節的聯盟。
目前,我國一些企業也已經同跨國公司建立了廣泛的戰略聯盟,包括技術、供應、生產、營銷等方面的合作。截至2002年底,海爾已經同12個國外的家電生產廠商建立技術聯盟,包括愛立信、東芝、三菱重工、飛利浦、德國邁茲、摩托羅拉等;小天鵝已經同東芝、松下、NEC、寶潔、摩托羅拉等建立技術合作;新飛冰箱同通用電氣建立技術聯盟。一些家電企業還同國外廠商建立了營銷聯盟,如海爾集團同日本三洋簽署協議,TCL同日本松下和飛利浦簽訂銷售合作協議,海信同日本住友建立市場合作等。建立零部件供應聯盟的企業包括,TCL同日本松下、春蘭集團同愛默生等。
4.「走出去」階段
伴隨著中國企業自身經營優勢和技術優勢的不斷提升,一部分企業走出國門,在國外建立生產基地,或者在海外投資設立研發中心,獲取先進的技術。這些企業中既有首鋼集團、海爾集團、格力電器、春蘭集團、康佳集團、格蘭仕集團等著名的大公司,同時還有一些中小企業也進入到跨國經營的行列。
許多企業從自身實力出發,選擇了境外加工貿易的方式,即以現有的設備和成熟的技術出資,在國外進行加工裝配,帶動和擴大國內設備、技術和零配件的出口,是一種以投資促進貿易的方式,比較適合投資到發展中國家,使我國企業實現所有權優勢、區位優勢和內部化優勢(OLI)三者較好的結合。同時,需要強調的是,目前我國企業是以新建投資為主,並有少量並購投資發生;同時這些企業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所有權優勢(如家電行業、紡織業、輕工業的企業在技術方面的優勢);投資的地區多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少部分在發達國家;就投資的動機而言,主要為市場尋求型和戰略資產尋求型(包括技術、生產能力和網路資源等)①,也有少部分資源尋求型。
總體而言,從規模上、投資方式上、投資地區上以及所擁有的所有權優勢水平上多個維度來判斷,我國的企業僅僅是在「走出去」階段邁出了試探性的一步,還遠談不上作為跨國公司在全球一體化、當地化以及「世界范圍內學習」三個方面進行綜合協調(Bartllett和Ghosha,1998),與完全意義上的「走出去」仍有較大距離。
二、對中國企業國際化戰略的評價
縱觀我國企業國際化的進程,從對國外技術引進提高生產能力和技術能力開始,到與國外市場發生聯系進行偶然和零星的出口活動;再伴隨著出口的增加,企業獲取和掌握了更多的海外市場知識,出口活動開始通過海外代理商逐步穩定下來;隨著海外業務進一步擴大,就有必要建立自己的銷售子公司;伴隨著進一步發展,企業結合自身的所有權優勢、區位優勢以及全球分工的考慮,不斷延伸現存的價值鏈,開始同海外公司組成戰略聯盟或進行直接投資;最終目標是成為真正意義的跨國公司,融入世界分工體系。
漸進發展是我國企業國際化戰略選擇的一個顯著特徵,具體而言,又可以進一步歸結為以下兩條演變路線:一是市場區位的演變,國內市場———周邊及發展中國家市場———發達國家市場;二是經營方式的演變,技術引進———出口———戰略聯盟———走出去。現實中我國許多成功企業在國際化的進程中也都無形中遵循著這一過程,例如海爾的國際化戰略歷程。
另外,透過一些企業在國際化戰略選擇的失誤,也可以從反面來映證漸進性國際化戰略的現實性。一些企業在國際化的進程中選擇了跨階段發展戰略,但結果不甚理想,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調整。如嘉陵摩托在1993年4月就進入美國市場,與美國TNC國際公司合資組建嘉陵摩托車(美洲)有限公司,但是在美國市場上連年虧損,並接近破產邊緣。從1998年起,嘉陵摩托美洲公司將視線轉移到拉美市場,先後投資200萬美元,在多米尼加、哥倫比亞和阿根廷等國設立加工裝配廠,以其產品質量較好,價格相對便宜,迅速打破日本廠商的壟斷格局,開拓了拉美市場,並扭轉了嘉陵摩托車(美洲)有限公司虧損的局面。同時,在墨西哥和巴西等地的裝配廠也在籌建之中。還有一些企業超越現階段自身的實力,在海外盲目地進行多元化投資,全面出擊,進入自身不熟悉的領域,不僅海外投資失敗,並影響到國內業務。
總體上看,我國企業國際化戰略進程中表現出的漸進性特徵是與當前國際競爭本土化和自身實力相適應的。
三、我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對策
通過對我國企業國際化戰略的評價,我們發現其中存在的和將要面對的主要問題,下面主要從目標市場、進入方式、競爭戰略選擇三個方面提出相應對策。
1.從邊緣到中心:海外目標市場的選擇
海外目標市場具有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在眾多國家中選擇某個或某些國家作為目標市場;二是在一國眾多的子市場中選擇某個或某些作為目標市場。「需求」是海外目標市場選擇不變的主題,一個可選的海外目標市場應基本具備下列條件:第一,具備沒有滿足的需求;第二,本企業有能力滿足這一需求;第三,在滿足需求的同時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不能因為「虛名」、「沖動」而做出無利可圖的決策。
透過上文嘉陵摩托海外目標市場選擇的過程,我們可以加深對上述理論的理解。在這失敗與成功之間,關鍵是企業海外市場需求的判斷。
結合國內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企業的產品能夠更好地滿足廣大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需求,在技術的適用性上更強。同時,從動態的角度看,在企業實力得到積累的前提下,國內企業也可以將目光轉向發達國家,去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因此,「從邊緣到中心」「農村包圍城市」可以說是海外目標市場篩選過程中的首選之策。
海爾集團就是這一策略的實踐者。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它就分別在印尼雅加達成立了印度尼西亞海爾保羅工業區,在菲律賓成立了菲律賓海爾LKJ地區有限公司,在馬來西亞成立馬來西亞海爾有限公司,同時還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南斯拉夫等地投資。伴隨著各方面實力的增強,海爾又將目光移向了發達國家。2000年3月美國南卡州海爾工業園竣工投產;2001年6月,又收購了一家義大利電冰箱廠,首次實現白色家電跨國並購。
目前,東南亞、南美、非洲等發展中地區已經成為眾多企業投資關注的焦點。力帆摩托進軍越南市場,並佔到60%的市場份額;康佳集團在印度建立彩電組裝廠;格力電器在巴西建立空調生產廠等。此外,還有一些中小企業也加入了這一行列。如英雄金筆廠在南非當地生產、當地銷售,年銷售額達60萬美元;民營企業無錫寶南機器製造有限公司在泰國興建曼特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主要產品票證印刷機和表格印刷機在當地市場佔有率近40%。另外,值得強調的是,當前在巴西、埃及、南非等地的通訊、汽車零配件、數碼產品市場上都蘊涵著巨大商機,成為國內企業新的海外目標市場。
2.循序漸進:海外市場進入方式的選擇
就國內企業而言,缺乏對於海外市場競爭情況的了解以及資金和人力資源的匱乏是困擾其海外擴張的主要瓶頸。因此,國內企業在海外市場進入方式的選擇上,就採用了漸進性的策略,從低風險、低控制的進入方式,逐漸向高風險、高控制的進入方式過渡。
目前,國內企業基本上是沿著上述軌跡,由國際貿易為先導,然後再分階段、分步驟的將生產、銷售和研發環節向外拓展。其中,對於在海外建立子公司,有的企業採取新建的方式(綠地投資),還有的企業採取跨國並購的方式。例如,康佳在1995年以前,其產品幾乎全部採取外方代理出口的方式,而自1996年以來,康佳在澳大利亞、俄羅斯、印度、南非、中東等地設立自己的銷售機構。1998年開始,康佳陸續在印度尼西亞、印度等地進行海外生產型直接投資,建立彩電組裝廠。
對於眾多中小企業而言,貿易方式(間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仍然是進入海外市場的首選。該方式具有風險小、成本低、見效快的特點。在運用貿易方式進入海外市場的過程中,應該逐步向直接出口過渡,這不僅有利於控制出口渠道和出口產品的價格,同時還有利於及時掌握海外市場信息,積累國際營銷經驗,培養國際經營人才。
浙江民營企業在利用貿易方式進入海外市場的過程中,進行了創造性的發展。即在海外建立「專業性」市場,形成中國企業「集群」。1998年7月,浙江民營企業在巴西里約市繁華的聖保羅商業區,建立4000平方米的「中華商城」。1999年又先後興建俄羅斯的「海寧城」、南非的「中華門」、奈及利亞的「中華商業中心」、匈牙利的「中國商城」。此外,還在美國、荷蘭、阿聯酋、烏克蘭等地興建了專業市場。實際上,「專業市場」的方式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搶攤海外市場的一道獨特風景線,並逐漸取代了猶太人在南美市場的壟斷地位。
3.利基戰略:海外市場競爭戰略的選擇
企業自身的實力是參與國外企業競爭與合作的基礎,國內企業本身也是一個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變遷過程。這一變遷過程,常常是以產品市場的突破表現出來,換言之,就是產品從走出國門,進入國外市場,到佔領當地市場,再到全球資源的優化組合和相關行業的發展。這一過程的背後就是國內企業價值鏈的嫁接、延伸和擴張的變遷,關鍵在於選擇好突破口。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企業來說,利基戰略常常是一種有效突破國外市場的競爭戰略。
利基戰略是以專業化戰略為基礎的一種復合戰略,可以看成企業跨國經營,並不斷成長壯大的競爭戰略選擇。「利基」對應的英文單詞是「niche」,原意為佛龕,美國學者用來借喻日本企業的一種市場縫隙戰略,中國台灣學者譯為「利基」。該戰略的實質就是結合自身優勢,尋找市場縫隙,集中力量進入,專業化發展,並成為領先者,實現市場滲透,同時建立各種壁壘,不斷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例如,海爾集團在美國市場上就恰當地運用了利基戰略,它並未直接向GE、惠爾浦等企業占優勢的200L以上的大型冰櫃發起攻擊,而是在美國市場開發出了從60L到160L的各種類型的小型冰櫃和設計新穎的酒櫃,然後再考慮市場的全面滲透。目前海爾的此類產品已經在美國市場上佔有50%以上的份額,並據此進入主流分銷渠道。再如,格蘭仕的微波爐製造、萬向集團的萬向節生產,都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戰略。同樣,這一戰略選擇對廣大中小企業的跨國經營更具借鑒意義。
⑼ 全球化經營的進入方式有哪些
企業國際化經營戰略的選擇包括兩部分的內容:一是本公司的國際化戰略;二是選擇適當的國際市場進入方式。 (一)國際化戰略。 企業的國際化戰略是公司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的發展規劃,是跨國公司為了把公司的成長納入有序軌道,不斷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和環境適應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決策的總稱。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國際化進程,決定企業國際化的未來發展態勢。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可以分為本國中心戰略、多國中心戰略和全球中心戰略三種。 1.本國中心戰略。在母公司的利益和價值判斷下做出的經營戰略,其目的在於以高度一體化的形象和實力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獲得競爭優勢。這一戰略的特點是母公司集中進行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協調,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經營決策權由母公司控制。這種戰略的優點是集中管理可以節約大量的成本支出,缺點是產品對東道國當地市場的需求適應能力差。 2.多國中心戰略。在統一的經營原則和目標的指導下,按照各東道國當地的實際情況組織生產和經營。母公司主要承擔總體戰略的制定和經營目標分解,對海外子公司實施目標控制和財務監督;海外的子公司擁有較大的經營決策權,可以根據當地的市場變化做出迅速的反應...
⑽ 中國服裝品牌的國際化發展策略
一、服裝總體市場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的四大元素。人們把「衣」放在首位,可見衣服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中國人口十四億,龐大的人口基數本身就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服裝消費市場。同時隨著中國國民收入的不斷飛升,在2004年人均GDP超過了1000美元後,中國市場將進入精品消費時代,服裝消費將不再僅僅為了滿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將向更高的心理需求、自我滿足需求躍進,特別是幾千萬人口跨入中產階級後,其對反映自身社會地位和品位的服飾的需求將越來越迫切,將成就一批抓住了該階層需求的服裝品牌。
國內服裝市場將越做越大,市場細分將越來越小,但今後國內服裝市場的消費趨勢將集中在精品化和個性化上。
二、服裝市場細分分析
1、性別細分
女裝市場分析:女裝市場一直是服裝市場的大頭,其一直引領著時尚和潮流,是時尚、個性的代表。女性購買服裝的頻率和金額是所有服裝消費群體中最多的,有得女裝者得天下一說。因此眾多企業和資源混戰在女裝市場里,女裝品牌眾多,各品牌之間差距不大。據統計,排在前十位的品牌之間市場綜合佔有率的差距並不大,總和也只在15%左右。國內女裝品牌帶有強烈的區域色彩,還沒有一個能在全國形成規模和影響,例如顏色鮮艷、色塊較大、結合時尚流行款式的「漢派」服裝,帶有江南文化氣息的杭州女裝產業和具有港澳風格的深圳、廣東虎門女裝產業。眾多國內女裝品牌其定位基本是定位在中低檔市場,在中高檔市場上還沒幾家知名品牌。
同時隨著國內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成熟和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大,世界女裝大牌也紛紛進軍中國,國內市場越來越成為世界女裝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外女裝品牌紛紛進住國內的一線城市,或專店或專櫃。雖說其目前渠道較少,價格定位較高,但其對女裝高檔市場的影響和對國內女裝時尚趨勢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基本占椐了高檔市場。同時國外品牌為了開拓更廣闊的內地市場和占椐中高檔女裝市場,與國內品牌合作的步伐越來越快,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男裝市場分析:根據國家統計局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國男性人口數量為65355萬人,占總人口的51.63%,比女性的比例略高,由此可見,中國的男裝消費者構成了一個容量不容忽視的市場。目前我國男裝業的發展已具有相當的基礎:男裝企業擁有現代化生產設備,產品市場定位相對明確,質量比較穩定。繼2001年11家襯衫品牌榮獲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評價的「中國名牌」後,2003年又有12家男西服品牌榮獲「中國名牌」稱號,我國男裝產品實物質量的發展已達到一定的水準;品牌集中度較高、產業集群化發展速度較快;企業生產經營向系列化、休閑化、國際化、多品牌、多元化方向發展,企業投資領域不斷擴大,企業間資源整合周期縮短;企業注重利用品牌效應,建立產品跨地區、跨國市場營銷網路。由於中國男裝市場品牌發展起步較早,相較於其它服裝成熟,但由於各地新品牌層出不窮,因此競爭仍異常激烈。前十名品牌占據全國幾乎50%的市場,前三名:雅戈爾、杉杉和羅蒙市場地位相對穩定,其中雅戈爾市場優勢明顯,市場綜合佔有率超過10%,其他品牌的市場綜合佔有率較低,大多在1%和2%左右徘徊,且相互之間較為接近。
2、年齡段細分
國內成年服裝年齡段分類基本為:18—30,30—45,45—65,65—。
18—30:該年齡段的消費群體是服裝消費的最主要的群體,是消費群體中服裝購買頻率最多,總體購買金額較多的群體,該年齡段人口在1.8億左右,其中女性人口略多於男性,與中國總體人口男女比例相反。該群體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很強的購買慾望,時尚,追求流行、個性,敢於嘗試新事物,容易接受各種新品牌。該群體中很大一部分容易沖動購物。是目前服裝品牌最多,競爭最激烈的細分市場。
30-45:該年齡段的消費群體是服裝消費的主要群體,是消費群體中購買單件服裝價值最高的群體,該年齡段人口在3.3億左右。該群體是消費群體種經濟基礎最為雄厚的群體,有較強的購買慾望。但該群體大多數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相對成熟,因此對風格、對時尚有自己的喜好,其中相當部分人已有自己喜好的品牌,對新品牌的接受程度較低,購物理性居多。有相當部分品牌定位於此細分市場。
45-65:該年齡段的人口在2.7億左右。該年齡段的消費群體事業有成,服裝購買慾望一般,但對服裝有一定的高階需求(即品牌需求)。市場上適合該年齡段的服裝品牌較少,往往是有購買慾望時,卻找不到適合的服裝品牌,特別是滿足該年齡段的女性服裝品牌嚴重缺失,市場機會較大。
65-:該年齡段人口在1億左右,購買慾望較低,對服裝的需求不是很強。對於該年齡段的服裝品牌基本為空缺。
3、產品屬類細分
我們將現有市場中主要服裝產品的屬類進行劃分,他們包括:
商務正裝系列
商務正裝系列包括在正式商務活動及高級商務會晤期間所穿著的商務服裝,包括如西裝(套裝)、燕尾服(宴會裝)等類型的服裝系列。此類服裝代表著經典、非凡與高尚,被譽為「衣著貴族」。此類服裝的市場需求量一定,價值較高。
高級時裝系列
高級時裝也被人稱之為「明星服裝」,因為這類服裝往往價格高昂,諸如各類時尚晚宴及高級典禮之中進行穿著。此系列服裝以奢侈、豪華為設計特點,大多以純個性化(即個人訂制)訂購為經營模式。
周末休閑系列
在周末休閑的服裝系列中,還可進行細分,以現今市場中所出現的休閑類型大致可分為:大眾休閑(如佐丹奴、班尼路等)、運動休閑(如國際的耐克、阿迪達斯、李寧的專業運動休閑、Lacoste的網球休閑、Wolsey的高爾夫休閑等)、時尚休閑(如ONLY、VEROMODA等)、戶外休閑(如PaulShark的海洋休閑、JEEP的野外休閑等)等。雖然休閑品牌領域的競爭者越來越多,各個品牌開始將原有品牌的著裝領域進行延伸,並將一些具體的生活或娛樂概念符之其上,使之更為形象也更加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
「新正裝」系列
隨著「知識精英族群」日益成為都市社會的主流人群,品味休閑、人本與自然的雙重追求成為時尚,大量生活化正裝、休閑化正裝、時尚化正裝、商務休閑裝的出現,跳脫了傳統正裝或休閑裝的領域,這些都可以統成為「新正裝」系列。正裝休閑化已經成為了近年國際服裝市場的一大流行趨勢,「新正裝」概念正是近年來在這一潮流趨勢下應運而生,其定位於「知識精英族群」的社會主流人群,著力營造出一種品位休閑、人本與自然的雙重追求時尚,為男/女士提供了一種8小時以外同樣可以展示自己魅力的選擇。尤其是商務休閑系列是近幾年國際消費市場中越來越推崇的著裝方式,即能夠在一般的商務場合進行著裝,也可以在八小時外著裝,可以更加放鬆的享受工作和生活,因此,也越來越受到多數白領和成功人士的喜愛。由於「新正裝」繼承了正裝和休閑裝的雙重元素,已經成長為一種獨立的衣著文化,「新正裝」的主導消費群體都是各行業的青年才俊,包括技術型、知識型藝術型等知識精英族群,而且這個消費群體正在迅速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