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芯國際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呢
中芯國際全稱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是中國內地目前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
綜上,我們要多多支持中芯國際的發展。
❷ 中芯國際企業的人工待遇如何
只能說中芯國際的待遇一般,而且他們的工作時間長,壓力也挺大的,其實造成這些也不是沒有原因。首先,中芯國際的實力相當於是比較弱的,但是這幾年來,由於它的製成逐漸逼近了極限,所以顯得他還好,前幾年,也就是以前,中芯國際幾乎是那些主流的晶元代工廠中製成進度最慢的,從側面也顯示了他確實實力非常的弱,所以說員工的壓力就會顯得比較大,為了不斷的發展企業實力,員工不得不更加的努力。
❸ 中芯國際這公司到底怎麼樣
下面答案嚴重過時了,說是台灣人的,那是N年以前,早在幾個國家內斗爭權後,跟台灣八竿子打不著了。中芯成立時候很尷尬,內耗了N年,所以中芯被台灣台積電甩出了三代的距離。
希望所有的愛國的,有民族情操的理科工程師能為國家晶元做出貢獻,進入中芯公司。這是中國唯一一家龍頭晶元公司。不要只看目前不行,現在國家推動了10年晶元計劃,將來絕對的香餑餑行業。年輕人要有干勁和拼勁,不只是為了錢,有時候當你把工作當事業干,錢自然就多。
至於中芯是誰的,我不知道會不會涉及到機密,我就不說了。大概說下中芯企業的來歷。
中芯國際在2000年左右時候確實有很多台資高管,包括還有台積電入股。那時候中芯是各個國家的人都有,當然後期多國的內斗就不說了,但是國內晶元晶圓製造幾乎是空白,沒辦法必須引進。中芯直到2010年以後才內部稍微安定點。中芯為何成立那麼早,卻沒有發展成華為這種企業,其實除了技術和設備被國外堵截問題,主要核心問題還是整個中芯國際內部體制管理問題。中芯缺少華為任正非這樣的領班人。如果可以,我到希望中芯經營最好可以從華為吸取優秀的經驗。如果中芯的內部管理不改革,還一直內斗,這個企業和台灣台積電落後的就不是三個代問題,肯定會更多代。雖然半導體工藝極限是1nm。但科技是進步的,不要幻想靠工藝極限,自取屈辱,自己不進步。等著對手停下腳步。
中芯國際去年還是盈利的,往年一直都是虧損,需要補貼。最重要是晶元這一塊需要砸錢,持續的。
韓國三星每年晶元投入研發成本100多億美元,在2017年韓國三星舉國之力砸了1000多億人民幣,所以三星才在存儲這一塊絕對霸主地位,日本的爾必達直接被韓國干破產了,台灣台積電也是100億左右美元,中芯投入研發成本10億人民幣都沒有和前面兩個簡直不是一個級別。
其實國家應該加大這一塊的投入,韓國三星並非都是民間資本,背後是有政府扶持,所以我前面說了三星是舉國之力發展存儲。當然在韓國,韓國人都用自己的三星品牌,支持民族屏幕。我希望那一天在大街上看到的都是華為手機,小米手機。
❹ 中芯國際是一家怎樣的公司,有何背景
中芯國際全稱為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及其控股子公司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配套設施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晶圓的集成電路製造集團。公司於2020年七月16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總部位於上海,擁有全球化的製造和服務基地,同時中芯國際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台灣設立了營銷辦事處,提供顧客服務,同時也在中國香港設立了辦事處。
❺ 中芯國際是哪個國家的
近來中芯國際7nm製程將於6月量產的消息令國人振奮。在國人眼裡,中芯國際一直肩負著國家晶元製造突圍的重任,寄希望於7nm製程的進展,能夠短時間突破美國對我們先進晶元製程技術的封鎖。晶元製造領域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台積電從創立到現在經歷了20多年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從技術角度來看,中芯國際7nm製程的突破是全球產業鏈合作的結果。
中芯國際N+1工藝下的7nm製程在拋光、離子注入、擴散等諸多環節還是不可避免地使用了美國技術。按照美國的最新禁令,中芯國際7nm製程若向華為供貨則必須向美國商務部申請。因此中芯國際7nm製程的量產並不代表我國能夠自主可控生產高端晶元。那麼中芯國際7nm晶元量產的價值在哪裡?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測算,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達到8848億元,平均增長率達到20%,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
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和美國不斷升級的對華制裁,我們必須加速形成集成電路產業的「雙循環」新格局。即一方面通過國內設備廠家們通力合作,打造完全自主的晶元製造流水線。並在此基礎上培育整個晶元製造產業生態,實現「內循環」。另一方面,通過開放合作,打造協同高效的創新鏈「外循環」。因此,中芯國際7nm製程量產只是我們開放合作的成果,絕對不是我國高端晶元自主可控的標志。
即使是中芯國際7nm製程開始大規模量產,中芯國際仍然面臨著亟待突破的瓶頸。首先,中芯國際的7nm製程和台積電的7nm製程相比還有相當的距離。梁孟松博士表示N+1工藝相比於14nm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邏輯面積縮小63%,SoC面積縮小55%,所以N+1隻是接近7nm的性能。中芯國際還需要進一步通過N+2工藝來提升性能。 同時梁博士也承認,沒有EUV的加持,7nm就是中芯國際的天花板,後續的5nm、3nm均無法研發。
另外,在供應鏈面臨美國商務部安全審查,EUV光刻機短期難以獲得的情況下,先進封裝技術成為了中芯國際努力的另一個方向。去年年底蔣尚義先生加入中芯國際,梁博士閃電辭職轟動了半導體界。對於這次人事變動,網上許多人把眼球聚焦到梁、蔣兩人的個人恩怨之上,並吐槽中芯國際卸磨殺驢。但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引進蔣先生是中芯國際的戰略選擇。
與精於集成電路結構的梁博士不同,蔣先生在先進封裝領域造詣極深,其履歷也十分耀眼,有著近45年的從業經驗,曾經擔任台積電研發部副總裁,並曾一度有望接班張忠謀掌舵台積電。中芯國際引進蔣先生,能夠在先進封裝領域發力,充分挖掘現有製程潛力。這對於中芯國際乃至整個中國晶元製造領域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幸的是,在中芯國際的斡旋下,梁、蔣兩人最終聯手,繼續留在中芯國際奮戰。
總之,中芯國際7nm進程即將量產的消息確實令人高興。但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的,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受美國安全審查,我國晶元產業被全面打壓的形勢下,一個點的突破並不代表整個系統的提升。我國晶元產業市場大、半導體材料領域覆蓋廣是我們的優勢,但在先進材料、先進設備和配套軟體方面的短板也十分明顯。因此,推動自主可控的「內循環」和在全球范圍內加強合作,打造協同高效的「外循環」的「雙循環」戰略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❻ 中芯國際是外企為什麼總說中國芯
因為第一大股東為國資。在晶元行業,國外對中國的限制是非常大的,不管是對中國的限制還是中國企業的限制,他們都有相關的協定。
因此,中國高科技企業只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是完全性的自主研發,即通過這種方式去突破相關的技術封鎖。第二就是在外國建立公司,例如開曼群島等等,然後再國資入場進行收購。
(6)中芯國際國內有多少法務擴展閱讀
中芯國際是外企的原因還是因為國外對中國的禁令導致的,一方面冷戰結束之後,西方國家在美國的主導下簽署了《瓦森納協定》,這個協定限制了先進材料、電子器件、軍品等各種商品或技術的出口。
而我們就是禁運國家。另一方面中芯國際本身只有是外資企業才能購買相關設備和技術,不然拿不到美國的出口許可。
中芯國際向全球客戶提供0.35微米到45/40納米晶元代工與技術服務。除了中芯國際高端的製造能力之外,我們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以一站式服務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從光罩製造、IP研發及後段輔助設計服務到外包服務(包含凸塊服務、晶圓片探測,以及最終的封裝、終測等)。全面一體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務求能最有效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同時最大降低成本。
❼ 中芯國際的管理團隊
邱慈雲
執行董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邱慈雲(Chiu Tzu-Yin),生於1956年。自2005年9月以來擔任珠海炬力董事。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任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業務部高級副總裁。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氣工程博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任中芯國際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
楊士寧
營運長
加入本公司擔任營運長之前,楊博士為特許半導體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及資深營運副總裁。楊博士於二零零一年初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本公司的技術開發與製造高級副總裁。於二零零四年十二月至二零零五年,楊博士為CiWest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兼總裁。
楊博士自倫斯勒理工學院取得材料工程的博士學位及物理學碩士學位,此外,楊博士自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取得電機工程理學士學位。楊博士於半導體行業積愈二十年經驗,且楊博士持有愈二十項專利,並發表超過三十篇技術文章。
曾宗琳
財務長
加入本公司擔任財務長之前,曾先生於二零零八年在一家於中國山東新成立的薄膜太陽能製造公司China Solar Corporation擔任首席營運官。在此之前,曾先生擔任一家於中國深圳新成立的300亳米晶圓廠Legend Semiconctor(「LSMC」)的首席財務官。於二零零四年至二零零五年,曾先生於上海新成立等離子顯示器製造公司Digital Display Manufacturing Co.,並出任首席執行官。於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三年,曾先生擔任廣達電腦的投資長及資深副總。於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曾先生出任聯華電子的財務長及資深副總。於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七年,曾先生出任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長及資深副總。於一九八三年至一九九一年,曾先生擔任台灣飛利浦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經理及所有飛利浦在台企業的台灣總公司財務經理等管理職務。此外,曾先生亦為飛利浦半導體(美國)公司及飛利浦半導體公司在台封裝業務的工廠會計經理。
曾先生自美國密蘇里的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取得金融
管理碩士學位,並自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取得會計理學士學位。此外,曾先生為美國的認可會計師、認可管理會計師及認可內部審計師。
季克非
商務長
加入本公司擔任商務長之前,季先生為C-Square 顧問公司的顧問。 季先生於二零零八年初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企業營銷及銷售資深副總裁。於一九八一年至二零零七年,季先生先後於統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飛思卡爾半導體、聯電歐洲、聯電新加波UMCi Ltd、聯華電子、特許半導體及洛克維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管理職務。
季先生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材料科學的博士研究生並取得材料工程碩士學位。季先生於半導體行業積愈三十年經驗,並持有五項專利。
關悅生
行政長
加入本公司擔任行政長之前,關悅生先生是應用材料公司全球副總裁、應用材料投資(中國)有限公司總裁。2005年11月至2006年關悅生先生擔任華虹集團下屬華虹國際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行政官。在華虹集團任職之前,他曾擔任應用材料公司全球法務部副總裁,負責應用材料公司全球貿易法律事務及企業商業道德建設,並且是應用材料公司第一位紀律委員會主席。
❽ 中芯國際薪酬待遇如何員工流失率竟超20%
中芯國際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主要業務是根據客戶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電路設計為客戶製造集成電路晶元。 根據中芯國際《2018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的數據,當年公司的員工流失率在22%,大約是行業平均水平的1.3倍 。在當今晶元人才供不應求的的社會環境下,為何國內晶元產業老大的員工流失率如此高,我認為主要還是跟薪酬有關。
最後,還是希望中芯國際能夠繼續平穩發展,改善內部的管理機制,敢於正視自己離職率高的問題,採取優效的方案來解決這一問題。
❾ 中芯國際有什麼來頭是由哪裡控制的
中芯國際,是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的簡稱,該公司於2000年4月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上海。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
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中芯國際是不是國企?中芯國際創立之初,屬於一家外國法人獨資企業,簡單來說就是外資企業。隨著中芯國際的不斷發展壯大,外資、國有資本開始入股中芯國際,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中芯國際的主要股東都是國有資本,外資成分大大降低,不足5%。
從股權結構來看,中芯國際的創始人是張汝京,但實際控制方應該是國企。最大股東是大唐電信(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純國資公司),持股17%,而第二大股東就是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控股的鑫芯香港持股比例15.76%,此外中投公司也持有不少股份,台積電以及所有其他外資的股權加一起還不足5%。
2010年年底,與台積電為長達八年的商業機密剽竊案達成和解協議,中芯除了賠償台積電兩億美元,更將無償授予台積電8%中芯股權,台積電可在三年內以每股1.3元港幣認購2%的中芯股權。
也正是由於張汝京的離開,中芯國際內部上演了更為精彩的「奪權」大戲,尤其是當大唐電信以1.76億美元的低價入股成為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之後,大唐電信和中芯國際原班人馬的爭鬥上升到白熱化。 中芯國際曾經的CTO的楊士寧與CEO王寧國之間,現任兩位聯合CEO趙海軍與梁孟松,均被傳過「不合」。 CTO楊士寧與CEO王寧國兩人甚至最後都離開中芯國際 。
2011年6月27日,中芯國際前任董事長江上舟因肺癌復發逝世。2011年7月15日,王寧國已辭任公司CEO職務,董事會委任執行董事張文義為公司董事長,並暫時署理公司CEO。2011年8月5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已委任前華虹NEC首席執行官邱慈雲為公司CEO兼執行董事,這也意味著紛紛揚揚的中芯國際控制權爭奪告一段落。
直到2016年12月20日,前台積電前共同首席執行官蔣尚義首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2019年6月,中芯國際公告稱,蔣尚義因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再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