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房價收入比是什麼意思
您好!
房價收入比是指房屋總價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不同機構可能採用不同的統計指標和不同的計算方法,一個國家的平均房價收入比通常用家庭年平均總收入與一套房屋的平均價格之比來計算,
即:房價收入比=每戶住房總價÷每戶家庭年總收入。
房價收入比的高低,反應的是某個城市購房的難易程度,也折射出房地產行業的泡沫。
Ⅱ 房價收入比多少算合理
房價對收入比(Ratio
of
house
price
to
income)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在國際上,目前比較通行的說法認為,房價收入比在3---6倍之間為合理區間,如考慮住房貸款因素,住房消費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應低於30%。
Ⅲ 世界銀行制定的房價收入比標準是5∶1,聯合國的標準是3∶1,我國目前房價與收入之比為23∶1 這是真的嗎
許多最貧窮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居民購房能力都很低,每年新建、上市銷售的住房以及房價波動,都會低於比較發達的國家,產生泡沫的幾率也小得多。如果按照上述幾位作者提出的衡量泡沫標准,以這些國家房價收入比高達20倍以上為由,作出其泡沫特別嚴重的結論,只能與這些國家的實際背道而馳。
1993年和1998年,聯合國曾兩次發布了較多國家的房價收入比資料,這些豐富而比較全面的資料徹底否定了4—6倍是國際慣例的論點。這些資料使人們認識到,房價收入比的高低,是由每個國家(或城市)的經濟實力、住房市場、居民收入水平、消費結構、居住習俗、居住水平以及每年上市住房的構成等諸多因素綜合形成的。由於各個國家擁有的上述因素很不一樣,因而計算出的房價收入比的差別也很大。
Ⅳ 什麼是房價租金比和房價收入比
一,房價租金比house price-rental ratio:是指每平方米的房價與每平方米的月租金之間的比值,大致反映了房屋以出租方式取得的投資回報。一般情況下,若要滿足5%-6%的投資回報要求,房價租金的比值為196-232,如果房價租金比超過300,說明該區域房產投資價值變小,房價高估,也就意味著房地產泡沫嚴重;如果低於200,說明該區域投資潛力較大,房價泡沫不大。
1,房價租金比反映了房屋的投資回報率問題。
2,僅從使用的角度來說,無論購房還是租房,都能滿足居住的效用。但是,一般認為住宅租賃通常難以用於市場投機,市場均衡狀態之下的租金往往真實反映了住宅市場整體的供需關系;而居民的購房行為往往具有潛在的投資性,使得住宅買賣交易往往具有投機性,房價可能發生背離價值而產生泡沫。所以,房價租金比是衡量房地產市場泡沫的重要指標之一。
二,所謂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以北京為例:2009年一套4環以內普通兩居室新房80平米,按單價2萬5千元計算,平均200萬左右;若以工作五年的中產階級家庭為單位買房,假設夫婦月工資為6000元,則家庭月收入達到12000元,年收入為14.4萬元。這樣房價收入比則為13.9,偏離了合理的房價收入比(標准為4到6之間)。
1,房價收入比反映了一個城市的家庭收入與房價之間的關系,但這是理論上的,不是完全絕對的。
2,很難說明房價收入比高了人們就不買住宅、或房價收入比低了人們就都去購買住宅,因為這里還有一個購房消費(或投資)傾向問題,也就是說居民家庭願意拿出多少比例的家庭收入去用於購房支出,而影響居民消費(或投資)傾向的因素就太多太復雜了。也就是說,當房價收入比下降時,如果居民不願意花錢去買住宅,仍然簡單地歸結為「房價高」,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Ⅳ 怎樣衡量房價的高低
商品房作為一種在市場上交易的商品,其本身是有價格的。但在經濟、社會的整個價格體系中,房地產的價格是高是低,還要將房價與其他價格進行比較後才能判斷。最直觀的有兩種方法,一是房價租金比,二是房價收入比。
1. 房價租金比是指每平方米的房價與每平方米的月租金之間的比值,大致反映了房屋以出租方式取得的投資回報。一般情況下,若要滿足5%-6%的投資回報要求,房價租金的比值為196-232,如果房價租金比超過300,說明該區域房產投資價值變小,房價高估;如果低於200,說明該區域投資潛力較大,房價泡沫不大。
對於為什麼房價的高低需要通過與租金的比較才能確定,大概是因為一般認為住宅租賃通常難以用於市場投機,市場均衡狀態之下的租金往往真實反映了住宅市場整體的供需關系;而居民的購房行為往往具有潛在的投資性,使得住宅買賣交易往往具有投機性,房價可能發生背離價值而產生泡沫。從流動性方面來講,因為房屋租賃市場比房屋買賣市場是一個更具有流動性的市場,因而也是一個更充分的市場,其價格更能反映價值。
從房價租金比來看,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價租金比均已經超過了400,說明這些地區的房價泡沫已經很嚴重。
2. 房價收入比
國內對房價收入比的定義有兩種:一是一套中等水平住宅的市場價格(元/套)與中等水平的居民家庭年收入(元/年)的比例;二是平均每套住宅的市場價格(元/套)與平均每戶居民家庭年收入(元/年)的比例。前一種相對粗略,後一種相對精確。
房價收入比有力地說明了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即居民家庭不吃不喝、不穿不用以及無其他任何支出前提下購買一套住宅需要多少年。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地區買一套房子要花80萬元,平均家庭年收入是8萬元,則房價收入比為10;另外一個地區買同樣的一套房子也要花80萬元,但平均家庭年收入是4萬元,則房價收入比為20。顯然,前一個地區的居民會對房價更滿意一些。
按照國際慣例,目前比較通行的說法認為,房價收入比在3-6倍之間為合理區間,如考慮住房貸款因素,住房消費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應低於30%。
我國各個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很不平衡。中小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多在六倍以上,屬於房價過高的范疇,全國大部分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也超過6倍,其中北京、沈陽、貴陽、南京、廣州、大連和西安的比率都超過了20甚至更高。
從房價租金比和房價收入比均可以看出,我國目前的房價確實屬於較高的范疇,如果僅從滿足居住的基本需求出發,租房比買房劃算。
其次,從房價租金比還可以看出,大家對於未來的中國發展充滿信心,預留了較大的未來房地產升值空間,而這一升值的預期,部分彌補了房價租金比過高導致的低收益。
再次,從房價收入比還可以看出,由於我國長期實行低收入政策,致使部分地區的房價收入比畸高,需要通過國家收入分配政策的改變予以緩解。
Ⅵ 房價與工資的對比多少才算合理
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合理的房價收入比(標准為4到6之間)。
但正確的比例是永遠都不會達到的。
以北京為例:2009年一套4環以內普通兩居室新房80平米,按單價25000元/平方米計算,平均200萬左右;
若以工作五年的中產階級家庭為單位買房,假設夫婦月工資為6000元,則家庭月收入達到12000元,年收入為14.4萬元。這樣房價收入比則為13.9,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2015年度《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收入比排行榜》顯示,
房價收入比排名前十位是:深圳27.7、上海20.8、北京18.1、廈門16.6、福州14.7、太原12.2、天津11.7、杭州11.3、南京11.3、廣州11.1。
拓展資料:
一個國家的平均房價收入比通常用家庭年平均總收入與一套房屋的平均價格之比來計算,即:
房價收入比=每戶住房總價÷每戶家庭年總收入,其中,每戶住房總價和每戶家庭年總收入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每戶住房總價=人均住房面積×每戶家庭平均人口數x單位面積住宅平均銷售價格 每戶家庭年總收入=每戶家庭平均人口數×家庭人均全部年收入.
Ⅶ 住房痛苦指數的國際住房
「中國住房痛苦(國際)指數」
我們再接著作橫向的比較,即以中國的商品房價格與收入之比,與國際標准進行對比:
一套標准住房,2006年的標准售價為:75平方米×3199元=239925元。
239925元÷11197(年收入)=21.42(年)
你需要花上21.42年收入,才能買到這樣一套標准住房。而且,其前提是,在這些年間通貨膨脹率為零。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前提絕無可能。
如果一個25歲的(已到婚配年齡)中國城鎮居民,想要買到房子再結婚,得熬到46歲。
如果要這個數字更具有可比性,我們將世界銀行所提供的比較合理的房價收入比警戒線設定為1。
世界銀行認為比較合理的房價與人均收入比是4—6倍。世界銀行為房價收入比所設定的警戒線為5∶1。那麼,「中國住房痛苦(國際)指數」即為:21.42年÷5=4.28
這個數字非常直觀地告訴我們,「中國住房痛苦(國際)指數」已高出世界銀行為房價收入比所設定的警戒線的4.28倍。
中英「住房痛苦指數」比較
英國人的「住房痛苦指數」
持「中國的房價應該高,與外國不能比」 的觀點者,其理論依據為,中國人多地少,土地短缺。那麼只拿人口密度高於中國的國家比——如英國。
英國的人口密度大大高於中國,為每平方公里247人,是中國人口密度的170%。中國平均的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32人。這是一個並不高的,甚至是中等偏低的人口密度。因此,如果英國的「住房痛苦指數」大大高出中國的「住房痛苦指數」,是不足為怪的。
而英國2003年的房價,普通地區為200英鎊/平方米(約合388美元/平方米),倫敦地區的房價要貴一些,約合400~600英鎊/平方米。一處480平方米的房產售價為17萬英鎊,因此,英國的一般地區普通住宅售價約合3000~4000元人民幣/平方米;倫敦地區約合6000~10000元人民幣/平方米,或均價1000美元/平方米。
2003年英國人的人均收入為28330美元,以此換算,月收入為2362美元。如此算來:
英國人的「住房痛苦指數」=388美元/平方米÷2362元美元=0.16
這個數字說明,一個普通英國人的月均收入可以買到6.22平方米的商品房,而中國人三個月的月均收入還買不到1平方米的商品房,兩者相差近20倍。
中國人的「住房痛苦指數」
2003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除以12,得出月均可支配收入為874元,全國平均房價為2820元/平方米。於是,2003年中國的「百姓住房痛苦指數」即為:
中國人的「住房痛苦指數」=2820元/平方米÷874元=3.22
人口密度僅為英國人口密度70%的中國,「住房痛苦指數」卻高出英國人的「住房痛苦指數」整整20倍。
倫敦與北京「住房痛苦指數」的比較
我們接著看看倫敦與北京「住房痛苦指數」的比較:
倫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數」=1000美元/平方米÷2362元美元=0.38
2003年北京市住房痛苦指數為:
2003年1~4月,北京房市的均價為6246元/每平方米,3月為6386元,6月為6333元,7月為6399元,8月為6623元,9月為6733元,10月為6781元,11月為6776元,12月為6723元(以上數據均來自北京市統計局城市調查隊)。
如此算來,2003年北京全年房價的均價應為6483元/每平方米。
北京房價每月都在公布,每個月都在變化,而北京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半年公布一次,所以這個公式的分母是相對穩定的。2003年度北京市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為17633元。以此為基數,除以12,可以算出月收入為1471元。
於是,2003年北京市的「住房痛苦指數」為:
2003年北京市住房痛苦指數=6483元÷1471元=4.41
北京人的「住房痛苦指數」高出倫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數」十多倍。
據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各地區城鎮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況」顯示,北京市城鎮居民2006年10月人均收入為1878.32元,居全國各地區之首。而2006年10月北京的商品房均價為9397元/平方米?所以北京市2006年10月的「住房痛苦指數」應為:
北京市住房痛苦指數=9397元/每平方米÷1878.32元=5.0
2006年10月北京人的「住房痛苦指數」達到了5.0,高出倫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數」十多倍(同一時間段,英國的房價在下跌)。
對此,又該如何評說?
全球各地的「住房痛苦指數」與上海的比較
我們得把中國的「住房痛苦指數」拿出去,進行全球環境下的大比對,惟有如此,我們才能正確地認識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形勢,也才能正確地認識國家不斷推出的,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又一個的房改新政。 「住房痛苦指數」的計算公式為: 商品房的平均售價(平方米)÷人均月收入=住房痛苦指數。 ·
東京與上海
之所以首選與日本的比對,是因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是日本,自然土地最昂貴的國家也是日本。 據國外媒體報道,十年前,僅日本東京一地的土地可比價格,便己高達美國全國土地價格的總和,可謂寸土寸金。而東京目前人口己達3530多萬,是上海人口的兩倍。 目前,世界上房價最貴的地方應當屬日本東京。2005年在東京市區,一套使用面積80平方米的公寓樓(精裝修的3室1廳1廚1衛單元,附送20 平方米的陽台和幾平米的走廊,以及基本電器,包括液晶電視等等),加停車位售價約為3 00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為225萬元,公寓單位平方米的價格約為2.3萬元人民幣。 2005年日本人的人均收入為34510美元(合27萬6000元人民幣),月收入為23000元人民幣,東京人的人均收入肯定在這個數字之上。 所以可以得出:東京人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23000元/平方米÷23000元(月收入)=1 但這個數字可能偏高,實際應當小於1。 而且這個比較還是不公平的,更公平、更准確的比較方法為: 將上海的人均收入改為中國的人均收入。2005年,中國的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以此為基數,除以12,可以算出月收入為874元,這樣的計算才更有可比性,但這樣一更改,結果居然是這樣的: 上海市住房痛苦指數=6485元(2005年底上海商品房均價)÷874元=7.42 這樣一來,2005年東京人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甚至還低於2005年中國人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 ·
巴黎與上海
自1999年至今,法國平均房價漲幅超過了45%。不過這樣的漲幅似乎並不算小(同一時間段,中國房價的漲幅超過了300%),可法國房地產價格在1994年至1999年間,曾大跌了30%強。因此,1999年至今的價格上漲,為法國的平均房價,劃出了一道旋律優美的正弦波曲線。 如果一加一減,法國平均房價在七年間的漲幅不過15%(當然,這個演算法不會如此簡單),年均漲幅不過2~3%,與通脹的速度相當,漲幅接近零。這不正是我們所夢寐以求的「慢牛行情」嗎? 法國目前只有首都巴黎的房價明顯偏高,其平均房價約每平方米5000歐元。法國2005年的人均收入為24, 770美元,月收入為2064美元。 以此計算:巴黎住房痛苦指數=5100美元/每平方米÷2064美元=2.47 即巴黎2005年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為2.47,而上海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為4.41,上海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大大高於巴黎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高出接近90%。所以,按比例來說,上海的房價大大高於巴黎,是有依據的。 然而,巴黎的房價不能作為法國總體房價的參數,因為巴黎是歐洲僅次於倫敦的第二大投資熱點城市。 距巴黎不過200公里的重要城市南錫的平均房價,就便宜了許多,僅為每平方米1500歐元,即南錫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僅為1。而法國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馬賽的平均房價,也只有每平方米2500歐元。「國民住房痛苦指數」 僅為1.66。 法國的馬賽相當於中國的廣州,而廣州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為4.26,高出馬賽300%。 實際上,法國大中城市的「國民住房痛苦指數」都僅在1~1.25之間漲落。因此,法國的房價和房地產市場狀況,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治理得很好的房地產市場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
紐約與上海
在過去5年中,美國房價漲勢如潮,5年間,房價幾乎上漲了60%。但令人吃驚的是,在同一時間中國的房價卻上漲了100~300%。 我們弄不清是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吹大了全球的房地產泡沫,還是全球的房地產泡沫吹大了美國的房地產泡沫。 由於中美之間的住宅條件和定價方法的差異,中國和美國的房價很難進行直接的比較。 首先,美國人的住房條件和中國的住房有很大的差別,絕大部分美國住宅都是2~3層高的小洋房,並附帶車子、車庫,甚至游泳池,而社區有高爾夫球場也並不稀奇。但在中國只有高級別墅和高級社區才有這樣的設施。 也許有人會說,那是由於美國只有3億人,而中國有13億人,這是一個原因。可更重要的是,美國是一個汽車上的國家,但中國還是一個自行車上的國家,兩國經濟上的差距是顯然的。 並且,美國房地產商所經營的都是現房,三室兩衛房以上房型佔90%以上,即大戶型為主。並且全是裝修房,基本與中國的豪華裝修相仿。 美國的統計資料都以單元住宅來計算房價,而不是按每平米來計算。按每幢房子來衡量的美國住宅價格,並不能正確反映中美之間的房價水平差異,因為美國的住房面積比中國普遍要大很多。 美國住宅多數集中在150~300平米左右,平均面積在220平方米左右。折算成和中國一致的每平方米單價不足1100美元。 有趣的是,紐約的房價並非美國的高房價地區。目前,舊金山的一套中等價格水平的家庭別墅,售價72.7萬美元,洛杉磯為47.5萬美元,紐約為45.3萬美元,華盛頓為42.9萬美元,這個價格水平是美國中西部地區房價的5倍。 紐約的平均房價為:45.3萬美元÷220平米=2045美元/每平方米。 美國2005年的人均收入為37,610美元,換算成月收入為3134美元。 以此得出:紐約人的「住房痛苦指數」=2045元÷3134元=0.65 算到此處,幾乎讓人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因為2006年10月上海人的「住房痛苦指數」已達到了5.00,竟高出紐約人「住房痛苦指數」的八九倍(同一時間段,美國的房價在原地踏步,左顧右盼或下跌)。 此前,盡管許多人都作出了上海房價大大地高於紐約房價結論,但都不能像「住房痛苦指數」反映得如此直觀而准確。 可令人感到尤為可笑的是,我們的房地產商和為他們僱傭的主流經濟學家們,卻是這樣輿論誤導公眾的:如果把美元折成人民幣,那麼,紐約的房價應為每平方米單價近16,000元/每平方米了。不是比上海比上海高很多很多嗎?
還需要指出的是,美國房地產商規范運用的住宅「建築面積」概念不同於中國的「建築面積」,使得以上單價的比較仍然非常不確切。直接以統計上公布的面積為基礎推算的單價,美國住宅面積數據相對低估,其測量方法下的「單元住宅單價 」需要打折。 中國住宅全是數層甚至數十層的高樓,而且一梯多戶,一個小區有幾百乃至上千住戶,並且建築面積裡面含有很多公用且莫名其妙的空間,住宅實際使用面積大大縮水。大多房子的使用面積只是建築面積的70%左右。 美國人不但普通住宅壓根兒就沒有「公用面積」一說,而且住宅內很多區域也是不算入建築面積的。 因為其計算的原則是「完工面積」,或稱作「地毯面積」。必須是經過建築材料如木板、地毯之類鋪設後的地面和樓面。所以,走廊、地下室、小閣樓、院子都不在銷售總價之內。而按建築行業的指導,室內層高低於5英尺的部分不再計算,如果一個房間7英尺以上的空間不到50%,則整個面積也可不計。 這樣的事實讓我們不得不感慨,一個市場的游戲規則處處為保護用戶利益著想,與一個市場的游戲規則處處為開發商謀利的時候,差別就會如此之大。 ·
倫敦與上海
英國的土地面積小於四川,但人口有8千萬,因此人口密度大於我國的四川省。 在英國,普通地區的房價為200英鎊/平方米,倫敦地區則要貴一些,約合400~600英鎊/平方米,一處4 80平方米的房產售價為17萬英鎊,因此英國的一般地區普通住宅售價約合3000~4000人民幣/平方米;倫敦地區均價為1000美元/平方米。 2005年英國人的人均收入為28,350美元,以次換算,月收入為2362美元。 如此算來,倫敦人的「住房痛苦指數」=1000美元÷2362元=0.38 這個數字同樣讓人難置信。因為2005年上海人的「住房痛苦指數」為4.41,高出倫敦人十多倍。
莫斯科與上海
在剛剛過去的2006年,莫斯科的房價呈直線上升之勢。據俄羅斯權威機構公布的統計數字,到2007年7月1 0日,莫斯科居民住宅的平均價格目前已經達到每平方米(套內使用面積)3653美元。莫斯科市政府有關人士呼籲房地產開發商「凍結」房價,但房地產開發商卻不理睬這種沒有法律作用的「忠告」,購房者普遍認為莫斯科的房價還要繼續攀升。 俄羅斯自1998年遭遇經濟危機以後,全國各地的房價暴跌,莫斯科普通居民住宅樓的價格甚至跌到每平方米80 0美元左右。在此後幾年裡,隨著俄羅斯經濟逐步復甦,各地房價也隨之逐漸回升,莫斯科的房價上升更為明顯,但上漲幅度沒有超出購房者的承受能力。 而莫斯科卻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房價飛速上漲,到2006年年初幾乎達到瘋狂的程度。高檔居民住宅樓從一年前的每平方米2000多美元上漲到每平方米5000美元。 2006年8月3日莫斯科市統計局公布了莫斯科人的收入情況。2006年1~5月份,莫斯科大、中型企業及各種所有制形式的組織機構的就業者月平均收入為20826盧布。據初步統計,按人口平均計算,莫斯科人的月平均貨幣收入合計為27489盧布(1033.4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了 20%。其中,在金融機構工作的工資最高,平均為 45911盧布;教育機構的工資水平最低,平均為12298盧布。 由此得出,莫斯科人的「住房痛苦指數」=3653美元/平方米÷1033.4元美元=3.53 但即便如此,莫斯科人的「住房痛苦指數」仍大大低於上海人的「住房痛苦指數」。 ·
首爾與上海
2006年11月16日,上海《新民晚報》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聞:《韓國部長因房價過高請辭副總理向無房平民致歉》。該新聞中說,韓國總統府日前宣布,建設交通部長官秋秉直、青瓦台宣傳首席秘書李百萬和青瓦台經濟輔佐官丁文秀,為了對日前發生的房地產政策失敗產生的爭議負責,前天上午向盧武鉉總統呈遞了辭呈。據悉,雖然此次是由他們主動請辭的,但實際上卻是因政策失敗而問責性撤職。 為此,韓國副總理權五奎說,政府「向無住房平民表示歉意」。 道歉之餘,韓國政府和執政的開放國民黨於2006年11月15日舉行黨政協商會議,確定並發表了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方案。根據新方案,韓國將在接下來4年推出164萬套新住宅,並通過限制抵押貸款等措施抑制投機,促成房價下降。 路透社說,這是韓國政府3年來為抑制房價推出的第八套改革措施。目前,在首爾部分地帶,房價上漲率最多達到通貨膨脹率的7倍。房價高漲不僅使韓國普通百姓怨聲載道,還影響了韓國總統盧武鉉的支持率。 那麼韓國首都首爾的住房痛苦指數究竟有多高? 2006年4月,韓國首爾江南地區住宅每坪的價格為3000萬韓元(1坪等於3.3平方米,即900萬韓元/ 平方米),韓國普通家庭的平均月收入為322萬韓元。依此計算:韓國首都首爾的住房痛苦指數=900萬韓元/平方米÷322萬韓元=2.79 這樣看來,無論是上海市住房痛苦指數還是中國住房痛苦指數,都大大地高於韓國首爾的住房痛苦指數。而且這個比較還是不公平的。因為此公式的數據來自韓國首都首爾的房價暴漲期的豪宅集中區,不具有代表性。而上海的數據為全市均價,因此,首爾的住房痛苦指數實際上應小於1。 ·新加坡與上海 新加坡的組屋(相當於中國的經濟適用房)是精裝修,全傢具電器的,而且只以使用面積銷售。使用面積≥92平米四居室精裝房(全傢具電器),建築面積≥131平米,僅售27.8~41萬新元(根據裝修和傢具檔次不同,售價有不同 ),新加坡的商品房均價大體在3022新元/每平米左右。在新加坡月薪2000新元(1萬人民幣)是低保,普通民眾平均月薪3900元。以此計算: 2006年新加坡住房痛苦指數=3022新元/每平米÷3900新元=0.77 ·
瑞士與上海
瑞士房價是全世界最高的地方之一,以價格最高的蘇黎世州為例,在蘇黎世市區或風景區的房價約合2500~70 00瑞士法郎,也就是合15000~40000元人民幣/每平方米,即:2000~5000美元/每平方米。但郊區的住房要便宜一些(蘇黎世市區很小),約為1500~3000瑞士法郎,合9000~18000元人民幣/每平方米。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售價為15~20萬瑞士法郎(合90~120萬元人民幣)居多。 瑞士蘇黎世市區2005年房價約為4000美元/每平方米。這在世界各國首都的房價中,算比較貴的。 2005年瑞士的人均收入為39,880美元。月收入為3323美元。依此計算: 瑞士人的「住房痛苦指數」=4000美元/每平方米÷3323.3元美元=1.20
Ⅷ 合理的房價收入比的取值范圍為多少倍
房價收入比,是指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房價收入比的合理性與房屋實用壽命、房屋功能效用、收入的變化狀態、國家的特殊國情相關。不同國家、不同城市,其房價收入比的取值范圍一般有所不同。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9-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