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一屆世界盃足球賽是在哪個國家舉行的
第一屆世界盃
主辦:烏拉圭
時間:1930年7月13日~30日
參賽:阿根廷、巴拉圭、比利時、玻利維亞、羅馬尼亞、巴西、烏拉圭、智利、美國、法國、南斯拉夫、墨西哥、秘魯等13個國家
1930世界盃足球賽是首屆國際男子足球世界盃足球賽。賽事在7月13日至7月30日於烏拉圭舉行。由於烏拉圭獨立100周年,以及該國的國家足球隊奪得1928年夏季奧運會金牌,國際足聯(FIFA)決定將主辦權交給烏拉圭。所有賽事皆在烏拉圭首都蒙特維多舉行,主要賽事是在賽會為本屆賽事而建的世紀球場(Estadio Centenario)舉行。
本屆賽事共有13支球隊參賽,其中7支來自南美洲、4支來自歐洲,2支來自北美洲。由於不少歐洲球隊認為遠赴南美洲參賽成本太高且浪費時間,因此本屆賽事只有少數歐洲球隊願意參賽。參賽球隊分成4組,每組的首名晉級半決賽。首兩場賽事同時進行,分別由法國隊和美國隊勝出。法國隊以4:1擊敗墨西哥隊,美國隊則以3:0擊敗比利時隊。洛朗為法國取得世界盃史上首個進球。
阿根廷隊、烏拉圭隊、美國隊和南斯拉夫隊分列小組首名,進入半決賽。主辦國兼大熱門烏拉圭隊在93000名觀眾見證下以4:2擊敗阿根廷隊,成為首屆世界盃冠軍。
首屆世界盃是唯一沒有舉辦預選賽的一屆。所有國際足聯成員皆被邀請參加,且須於1930年2月28日前答復邀請。美洲國家非常踴躍參加,包括阿根廷、巴西、玻利維亞、智利、墨西哥、巴拉圭、秘魯和美國,共有7隊南美洲球隊參賽,比以後歷屆賽事的隊數為多。可是,由於橫渡大西洋路途遙遠,耗時甚久,因而長時間缺席所屬球隊國內正常比賽及操練,故此球隊多不願放人。有些俱樂部嚴禁球員到南美洲,最終,在二月限期前,沒有歐洲球隊報名參加賽事。為避免賽事沒有歐洲球隊參賽,烏拉圭足總一度寄出邀請函至非國協足協成員的英格蘭足球總會。1929年11月18日,英格蘭足總委員會拒絕參賽。在比賽開始前兩個月,仍沒有任何歐洲隊伍首肯參賽。
本屆所有球賽於蒙特維多舉行,共有三個球場作為比賽場地,包括世紀球場、普塞托斯球場(Estadio Pocitos)和格蘭柏爾克辛特納爾球場(Estadio Gran Parque Central)。
能容納9萬人的世紀球場是為了舉行賽事和慶祝烏拉圭獨立100周年而興建,是英倫三島以外最大的足球場,球場由讓·斯卡索(Juan Scasso)設計,是賽事的主要球場,雷米特形容它是「足球神殿」(temple of football)。該球場舉行18場賽事之中的10場,包括兩場半決賽及決賽。但是,由於興建球場的程序趕急,以及因雨季影響使程序拖延,因此世紀球場在賽事開始後五天才能正式啟用。早期的賽事在較小的球場進行,主要使用蒙特維多俱樂部蒙特維多國民隊能容納2萬人的格蘭柏爾克辛特納爾球場和彭拿路的普塞托斯球場。
經過半決賽兩場「大屠殺」後,烏拉圭和阿根廷昂然殺入決賽,成為1928年奧運足球決賽的翻板,那場決賽烏拉圭在重賽後以2:1勝出。
『貳』 時間上第一個國際空間站是怎麼建立的目的是什麼呢
1984年,羅納德-里根總統提議,美國與其他幾個國家合作,建立一個由政府和工業界支持的永久性居住空間站。美國和其他14個國家--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洲航天局(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義大利、荷蘭、丹麥、挪威、西班牙、瑞士和瑞典)等,決定實施里根的設想。蘇聯解體後,美國邀請俄羅斯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該項目仍處於規劃階段,使參與國的數量達到16個。
下一個目標自然是在太空中長期 "停留 "和 "逗留"。這不僅僅是競爭性的好奇心,它還具有實際意義。例如,許多需要在太空進行的科學研究、生產和服務活動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很大的空間來完成。建立一個空間站,讓宇航員在太空中長期生活、居住和工作的想法應運而生。火箭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salyut 1,標志著人類進入太空的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叄』 國際空間站最先前是有那個國家先行建立的
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1983年由美國總統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建造迄今為止最大的載人空間站。經過近十餘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設計,直到蘇聯解體、俄羅斯加盟,國際空間站才於1993年完成 國際空間站設計,開始實施。 該空間站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11個國家,正式成員國有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典、瑞士和愛爾蘭)共16個國家參與研製。其設計壽命為10~15年,總質量約423噸、長108米、寬(含翼展)88米,運行軌道高度為397千米,載人艙內大氣壓與地表面相同,可載6人。國際空間站結構復雜,規模大,由航天員居住艙、實驗艙、服務艙,對接過渡艙、桁架、太陽能電池等部分組成,建成後總質量將達438噸,長108米。
『肆』 國際空間站什麼時侯建立的呀
16國全力打造國際空間站 2010年將基本建成
國際空間站是當代規模最大的航天工程,也是涉及國家最多的大型國際航天合作項目。它的建設工作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但是由於耗資巨大、用途有限,國際空間站屢遭反對,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格里芬表示,建造國際空間站是戰略性決策失誤,不如月球基地用途廣。因此近期修改後的新建設計劃比原計劃大幅「縮水」。國際空間站要建成什麼樣,建設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難呢?
建成後能住6個人
國際空間站於1993年由美國、俄羅斯、11個歐洲航天局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比利時、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巴西等共16個國家共同建造。投資巨大的國際空間站原預算約為500億美元,其中包括美國的研製費276億美元、俄羅斯30億美元、歐洲航天局36億美元、日本35億美元、加拿大10億美元,以及在軌組裝費用110億美元。
國際空間站以長達上百米的組裝式桁架為基本結構,將多個艙段和設備安裝在桁架上。建成後的國際空間站工作壽命10年—15年,總重量423噸,長度108米,寬度88米,面積約為兩個足球場大小。其增壓艙近似等於兩架747噴氣式客機的客艙體積,可供6名航天員長期考察。
這一「太空堡壘」運行在高約400千米、傾角51.6°的軌道上,在這一高度,空氣阻力會使空間站高度逐漸降低。為此,每隔90天,需用貨運飛船或太空梭提升空間站高度。
分三個階段
國際空間站的建造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准備階段(1994年—1998年),主要是送美國航天員到「和平」號空間站工作,訓練美國航天員在空間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第二階段為初期裝配階段(1998年—2001年),主要內容是建立國際空間站的核心部分,使空間站擁有初始的載人能力(3人)。
第三階段為最後裝配及應用階段(2002—2010年),主要內容是完成國際空間站的裝配,達到6—7人長期在軌工作的要求。
養一個空間站每年13億美元
國際空間站是當代規模最大的航天工程,在組裝、管理、技術和經費上都遇到嚴峻挑戰。因此,原定2003年竣工的國際空間站目前定在2010年建成。
由於規模空前,整個空間站很難在地面進行監測,而且在空間站在軌組裝工作開始時,有些部件還在製造,只能在軌邊裝配邊試驗。尤其是這些軟硬體來自16個國家的數百家廠商,很容易相互影響。
航天員艙外活動量大也是一個難點。為安裝空間站的大量部件,接通管道和電纜等,航天員需要進行大量出艙活動,有較大危險性。
相互牽扯是目前最令人頭疼的事:只要有一個主要部件不能按時發射入軌,就會影響整個計劃進度。例如,由於俄羅斯的服務艙未能按期交付,國際空間站計劃已因此推遲了1年多。「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國際空間站工程又停工了好幾年,並使長期考察組由3人減為2人,以節省國際空間站上的能量供應。
即使國際空間站建成,其運行管理也不容易,單是每名航天員每年就需由地面送去658千克食品、209千克服裝和其他個人用品。而當今運送1千克物品到空間站的費用為2.2萬美元。由此可見,「養」一個空間站耗資驚人,據估計每年需13億美元。
3月初,參加國際空間站建設的16國達成共識:今年9月,停頓了4年之久的空間站建設將重新恢復。到2009年,太空梭最後4次太空飛行之前,空間站將有能力容納6名航天員在上面工作。但修改後的新計劃將取消太空梭大部分純科研目的的飛行,太空梭的飛行任務為16次或略多,而在原計劃中,太空梭要執行多達28次的空間站建設飛行任務。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格里芬表示,這樣緊湊安排的目的就是要確保空間站在太空梭退役前徹底完工。▲
『伍』 國際空間站是怎樣建造成的
國際空間站的設想是1983年由美國總統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國際合作的基礎上建造迄今為止最大的載人空間站。國際空間站於1993年完成設計並開始實施。該空間站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等16個國家參與研製。其設計壽命為10—15年,總質量約423噸、長108米、寬(含翼展)88米,運行軌道高度為397千米,載人艙內氣壓與地表面相同,可載6人。國際空間站結構復雜,規模大,由航天員居住艙、實驗艙、服務艙、對接過渡艙、桁架、太陽能電池等部分組成,建成後總質量將達438噸,長108米。經過第一階段的准備工作,1998年11月20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倉(美國出資,俄羅斯製造)發射成功,國際空間站正式進入初期裝配階段。此後,國際空間站的第2個組件——美國團結號節點艙於1998年12月4日由奮進號太空梭送入軌道,並於12月7日與曙光號成功對接。2000年7月12日,國際空間站的核心組件、俄羅斯建造的「星辰」號服務艙發射入軌,同年11月2日,首批3名宇航員進駐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開始長期載人,11月30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兩塊翼展達72米、最大發電量為65千瓦的大型太陽能電池帆板;2001年2月7日,美國的「命運」號實驗艙由「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送入軌道,4月23日,加拿大製造的遙操作機械臂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7月12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又把供宇航員出艙活動的「氣閘艙」送入軌道。至此,美國和俄羅斯等國經過太空梭、火箭等運輸工具15次的飛行,完成了國際空間站第二階段的裝配工作。從2001年至2006年,國際空間站完成裝配,達到6—7人長期在軌工作的能力。
『陸』 阿里巴巴國際站是什麼時候創辦的
阿里巴巴是馬雲1999年在杭州創辦的,馬雲一直說要做跨越3世紀的公司,102的企業就源於此。
『柒』 最早的郵展在哪個國家舉辦的
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郵展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辦的,來自不同國家的數名集郵者同時展出了各自收藏的郵票,由此開創了國際郵展的歷史。1881年11月13日~20日,維也納舉行第一次國際郵展。
此後,比利時安特衛普、英國倫敦等地也舉辦了國際郵展。1926年國際集郵聯合會成立以後,開始陸續制定和完善郵展規則,並要求各成員組織嚴格執行。從此國際郵展規模不斷擴大,展品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多。郵展內容的豐富、水平的提高和影響的擴大,有效促進了國際郵展的交流和集郵活動的開展,已經成為了集郵的盛會。
國際郵展的關注的是比較高的,一般每年舉辦一次世界郵展,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或地區舉辦過世界郵展,是比較受人們歡迎的。世界集郵展覽是國際集郵聯合會為推動世界集郵文化事業發展,組織開展的全球范圍最高級別、最高水平的競技性集郵頂級賽事,是深受人們喜愛和關注的全球性文化活動,被譽為「集郵界的奧林匹克盛會」
2010年以來「233」已經是網路流行用語了 ,用於表示哈哈大笑。
演變為2333或者更多英文字母第23個W,英文字母第三個C,是指WC廁所的意思;
英文字母第二個、第三個字母分別 為「bc」,是「白痴」的拼音首字母;
「233」的後面可以跟很多「3」用來表示當下心情,用法類似於「啊哈哈」後面再加N 個「哈」,對比後者,233333的用法更能顯示出不為人道的氣氛。
233現在根據諧音引申出來各種意義的笑,通常表示訕笑,不自然的笑,尷尬的笑,自嘲的笑等賣萌的用意,這要根據網路對話中語境來判斷。
聽聲音
3
英雄聯盟2333是什麼意思?
在英雄聯盟中,2333就不是大笑的意思了,在英雄聯盟中表示是讓隊友撤走的意思。
在LOL游戲中,在打完一波團戰後,隊友發23333,意思就是讓你撤走的意思,一定不要以為隊友在大笑!
『捌』 國際空間站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由美、俄、日、加等16國合作建設的國際空間站始建於1998年,是世界航天領域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項目,也是航天史上第一個由各國合作建設的載人空間站。它結構復雜,站體龐大,預計投資總額將超過630億美元。
國際空間站計劃最早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美國提出,歐洲航天局、加拿大和日本後來相繼加入。1993年11月1日,美國宇航局與世界上惟一擁有長期航天飛行經驗和向軌道運送大型物品經驗的俄羅斯航天局簽署協議,決定在「和平」號空間站的基礎上建造一座國際空間站。1998年1月29日,15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華盛頓簽署了關於建設國際空間站的一系列協定和3個雙邊諒解備忘錄,計劃用9年時間建成國際空間站,到2006年全部建設完畢。
『玖』 國際空間站哪年建成的
國際空間站2006年建成的。最早的國際空間站計劃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提出的,1993年11月,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航天局決定在「和平」號空間站的基礎上建造一座國際空間站,到1998年1月,有16個國家代表相繼加入這項計劃。『拾』 國際空間站是怎樣工作的國際空間站建在哪裡
除了一些在船上種植的可食用植物外,宇航員的大部分食物供應依賴於日常運送。很多菜單上的東西都是特別設計的,用尼龍搭扣粘在餐桌表面,以免它們在低重力環境中漂浮。
保持適宜居住的溫度是另一個大問題。國際空間站必須在地球黑暗和陽光充足的一面分別承受-128攝氏度和93攝氏度的溫度。國際空間站使用加熱器、絕緣裝置和液態氨循環迴路來調節內部溫度。散熱器幫助釋放空間站上一些機器產生的多餘熱量。
像任何家庭一樣,國際空間站必須保持清潔。這在太空中尤其重要,因為漂浮的灰塵和碎片可能會造成危險。宇航員使用各種各樣的抹布、清潔劑和真空吸塵器來清潔表面、過濾器和他們自己。垃圾被裝進袋子里,裝進一艘補給船上,然後運回地球或焚毀。
動力、推進和通訊
國際空間站基本上是一個大型航天器。因此,它必須能夠在太空中移動,它的機組人員必須與地面的控制人員保持通信,它需要電力來完成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