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三農問題的思考論文
對三農問題的思考論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對三農問題的思考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三農」問題怎麼了
「三農」是當今我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解決好「三農」問題,才能使我國經濟正常發展。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弄清「三農」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才能弄明白「三農」問題的關鍵,在解決「三農」問題的過程中,才能抓住重點,事半功倍。
「三農」是指農業、農村、農民,因為這三個名詞或三種事物間都有一定的關系,或者是說它們前面都有一個「農」字,所以,人們把它合起來稱為「三農」。但是,詳細考慮一下,「三農」問題雖然相互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但是,又不是屬於一個大問題中的三個小問題,沒有辦法把它們合並在一起,它們又是各自獨立的。
「三農」之所以成為「三農」問題,不是說它們現在的情況非常良好,而是說它們都存在著不能不重視和不得不盡快加以解決並且如果不重視和不盡快加以解決就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的問題。「三農」問題到底已經怎麼樣了?有些人用一個判斷詞和一個形容詞和它們分別組合在一起說:農業真危險、農村真窮、農民真苦,說明「三農」問題現在的境況,說明「三農」問題的嚴重程度。如果這種形容是貼切的話,解決「三農」問題對我們來說,確實已經是迫在眉睫和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但是,「三農」問題是怎樣出現的昵?在三個問題中,是相互之間沒有任何關系,各自單獨出現昵,還是互為因果先後出現的昵?如果是前者,每一個「三農」問題中的重要問題或者是關鍵問題是什麼昵T如果是後者,又是誰先影響了誰,關鍵的原因是什麼昵?是農村真窮導致了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農業真危險導致了農村真窮、農民真苦,還是農民真苦導致了他們不想干農業,導致了農業危險和農村真窮昵?
二、農村在「三農」問題中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農村為什麼窮?是因為它是農村嗎?是因為它是搞農業的人住的村子而窮了嗎?詳細分析起來,農村在農業和農民二者中,只是結果而不是原因。農村所以成為農村,是因為是農民住的村子,才叫做農村。農民所以成為農民,是因為他從事了農業生產。如果他們不從事農業生產,而是從事了商業,那他就只能是商人而不能是農民;或者他從事了工業生產,那就只能是工人,也不是農民。農村只是一個居住著什麼性質的人的地方的名詞,而它本身不對任何一個個人起限製作用,所以,我們不能說居住在農村的人都一定是真實地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民。不但他們可以不進行農業生產,可以進行其他的工作(那樣的話,他們就不是實際的農民,而是名不副實的農民,而且,還可以從農村走出去,到城市裡去居住,成為城市市民。農村真窮,其實也只不過還是說農民真窮的。農民真苦,也可以說是農村真苦,但是,還是說農民苦的。再者,如果農民富起來了,農村自然也就不窮了。在事關經濟的問題上,「農民」和「農村」說的是同一個問題,只不過是著眼點不同罷了。因此,「三農」問題之所以會成為「三農」問題,只不過是加了一個「農村」問題,以此概括地全面一點。但是,在實際上,卻沒有說出更多的問題,而只是說了兩個問題,是農業問題和農民問題,而農村只不過是一個陪襯。農村問題,並非「三農」問題要說的主要問題,所以,「三農」問題就只是兩個問題了,我們只用說農業問題與農民問題就可以了。
因此,上面假設第一個因果關系問題,是農村真窮導致了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的假設,是不存在的,農村真窮不是導致農民真苦、農業真危險的重要原因或者關鍵問題。
三、中國農業在正常發展著,不存在根本上的危險性
我們再來看農業。
「農業真危險」是不是農業生產本身的原因導致的昵?農業生產發展本身的因素有許多,比如土地的多少、科學技術的應用、生產工具的先進與落後,是不是有足夠的就業者在進行農業生產等等其他的一些因素。但是,這四個方面是起著最關鍵或者最重要的作用。
說到土地,中國同其他國家比起來,不是絕對的多。但是,從改革開放以來的現實看,我國的土地可以基本供應我國人民生活和生產的需要,糧食生產基本上是安全的。1980年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之後,不但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而且經常面臨賣糧難的問題。只要政策得當,結構合理,在不斷發展中,糧食及其他農產品的自滿自足是沒有困難的。
說到科學技術,自從建國以後,在農業方面,發展也非常迅速,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一天比一天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糧食畝產在不斷增加。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種子得到了改良,化肥、農葯、滅草劑等得到更加廣泛的使用,糧食單產由解放初期的x、二百斤到五百斤,再由五百斤到一千斤,並且還在不斷上升著。雖然,同發達國家比起來,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發展的速度是不慢的,並且,還在迅速發展著。可以斷定,在不久的將來,趕上發達國家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再來看農業的生產力。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農業生產機器在農業生產中基本上代替了人力和畜力。拖拉機、收割機、水泵等在絕大部分地區成為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工具,使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如果條件允許,一個農民駕駛著拖拉機或者收割機在一天8個小時的勞動中至少可以耕種50畝以上的土地或者收割50畝以上的莊稼。農業生產力還在飛速發展。
最後,我們來看有沒有足夠的勞動者在農業生產中就業。
建國以後,雖然我們准備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我國建設成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強國,但是,以農業為基礎是我們的基本國策。後來,一度要求全民大搞農業,農業生產有著充足的勞動力。改革開放以後,農業人口的比例有所減少,但是還是相當多,佔了總人口的2/3以上。農業生產中有著足夠的勞動力。我們只是看農業生產這一個方面,這不能是「農業真危險」的原因,只要科學技術和農業生產力在發展,不管在已經只需要1個人就足以種植得非常好的500畝土地上有1個勞動者,有10個勞動者還是有100個勞動者,勞動者過多隻能是勞動者的勞動繁重了與輕鬆了的差別,但不能產生土地效益的差別。如果有土地生產效益差別的話,也是微不足道的。至於農民本身所產生的問題,只能是在分析農民問題時的事情。
通過以上分析,在當前並沒有農業危險的跡象。雖然,我們在以後的分析中,會看到農民真苦導致農民沒有農業生產的積極性,甚至拋荒土地,但是,這種現象不是因為在農業生產上就業的人數不足,反而是因為在農業生產上就業的人數太多了。所以,不屬於我們在這里研究的重要問題,而是要放到研究「農民真苦」的時候再研究。所以,農業生產本身是不存在「農業真危險」的基本原因。
至於農業與農村、農民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是存在的。農業怎麼樣了,就決定了農村和農民是怎麼樣了,這是一個正比例關系的問題。農業生產正常發展,決定了農村和農民的景象非常正常。所以,「農業真危險導致了農村真窮、農民真苦」的推論是不能成立的。
四、「農民真苦」是農民自身的問題
我們再來看農民。我們先從農民本身來研究。導致農民貧窮和富裕的`內在因素有哪些昵?有勞動對象也即耕地的多少與肥沃程度問題,有使用的生產力問題,有科學技術的問題,有農民的勞動生產素質問題。
我們先來看耕地問題。
在一個國家或者地區里,雖然因為荒蕪和開墾能夠減少和增加耕地的數量,但是,因為總土地面積有限,增加不是無限的。再加上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限制,就決定了即使能夠無限量的開發,也只能是在滿足需求的數量上,多餘的土地就會自動退出耕地而荒蕪。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因為農產品的數量劇增,產生了賣糧難的問題,在「退耕還林」之前,有一些劣等土地就退出了耕地而荒蕪了。因此,耕地面積不是可以隨意增加的。但是,這不影響農民的耕地多了,農民的收入就高經濟就相對富裕;耕地少了,農民的收入就少經濟就相對的貧困。耕地的肥沃程度也是如此。當前中國農民的耕地數量雖然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而不同,但是,在現有的農業生產力下,耕地同農民所使用的生產力比較起來,相差相當的遠,因此,農民的收入雖然有著差別,但是,他們的農業生產收入同他們使用的生產力相比起來,差距非常大,只有1%-2%。所以,從整體來看,農民是非常窮的。
在農業生產力問題上,我們在上面已經有所分析。同科學技術一樣,都在迅速地發展著。其實,科學技術的應用同樣也是生產力的增加。生產力的增長,可以使農民在單位的耕地上和單位的勞動時間中增加效益。因而,生產力的提高,科學技術的應用,如果沒有其他的原因起作用,我們就只能得出結論,農民也會富裕起來。所以,我們可以說,農民的貧窮與生產力有關,也與生產力無關。說與生產力有關,一是說在生產力的增長中,農民的生產活動發生了不小的變化,經濟也有所變化;二是說生產力的增長還遠遠不夠。說與生產力無關,是因為農民的收入同生產力的增長遠遠不成比例,農民沒有得到應該得到的效果。
科學技術問題也是如此。但是,科學技術在另一方面也就是農民的勞動生產的素質問題。同樣,從一般情況上說,農民的生產勞動素質越高,則農民收入越多、經濟越富;反之,則農民收入越少、經濟越窮。這只是一般情況,是說在耕地相當的情況下。在耕地太少的情況下,甚至還有可能減少農民的收入。在用人力畜力的情況下,農民有足以滿足自己耕種的30餘畝土地,有耕牛和簡單的生產工具,農民耕種一畝地不投入任何資金可以收獲糧食300斤,每斤按0.6元計,有0.6元x300斤=180元的收入。在使用拖拉機、收割機、優良種子、化肥、農葯的情況下,因為農民只有3~5畝土地,沒有辦法用拖拉機與收割機等,只好請他人為自己耕種收割。所以,耕種一畝地需要耕種和收割費用60元,優良種子、化肥、農葯等240元的情況下,可以收獲800斤糧食,有0.6元x800斤=480元的毛收入。如果減去投入部分,還有480元-60元-240元=180元,和過去的人力、畜力時的情況一樣。但是,由於土地太少,在過去需要投入3~5天就可以耕種好一畝土地的情況下,現在就得用30天左右。所以,實際的效益減少了,農民就更加貧窮了,不得不靠為他人打工來維持生活。
這樣看來,「農民真苦」與農業的關系不大,關鍵的問題是農民自身的問題。
五、農民自身的問題在於農民太多了農民自身的關鍵問題在什麼地方?
在農民自身的內在因素里,有土地問題,有生產力問題,有科學技術問題,有農民的生產勞動的素質問題。現在究竟是什麼因素使農民的收入過少而經濟貧窮?
在前面,從分析中我們已經看到,如果沒有什麼另外的原因,生產力、科學技術、以及農民的生產勞動素質都和農民的收入或者富裕程度是正比例關系,即,它們愈提高,農民的收入就愈提高,農民就愈經濟富裕。現在就只有土地問題在這幾個問題中起到了左右它們的作用。雖然說,土地數量多了,農民的收入就多,就富裕,但是,土地少了,不但使農民的收入少了,富裕程度減少了,而且也降低了生產力、科學技術、以及農民的生產勞動素質的效果,因而也抑制了這幾個方面的發展,所以,土地問題又可以起相反的作用,因而,土地問題就是最重要的問題。
這個問題簡單地分析一下。因為土地太少,不但農民買拖拉機和收割機供自己生產不合算,而且也使拖拉機、收割機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在小塊土地上耕種、收割回頭多,機器空轉多,行駛和操作都放慢了,特別是在地塊之間的頻繁移動,更是浪費時間與勞動力。在土地非常之少時,農民使用科學技術和提高自己的農業生產勞動素質都會形成收益小於投入,是不合算的。所以,土地數量問題在這里起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要解決好「三農」問題,重要的是農民所能耕種的土地數量問題。
但是,我們在前面談到土地問題時曾經說到,可以供農民耕種的土地的數量不但受到土地面積限制,而且也受到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限制。如果農民耕種的土地過多,農產品自己消費不了,而又沒有足夠的國際市場,不但會成為農民收入的障礙,而且,也會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現在,美國給農業以大量的扶持和補貼,表面上是解決了就業問題,在實際上是美國經濟的一個包袱。在中國,對農產品的需求基本上已經飽和,而全體農民的耕地距滿足的數量相差很遠。假定說我國能夠滿足全體農民的耕地需求,農產品過量供給將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場災難。
那麼,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昵?
其實,解決農民和土地之間的關系問題並不是只有一種辦法,而是根據不同的情況要有不同的辦法。如果農民和土地都沒有任何限制,可以自由縮減和膨脹,那麼,如果土地多了,可以增加農民洳果農民多了,可以增加土地。這是可以自由選擇的。如果在既定的生產力下,需要的農民一定,土地可以自由增加,那麼,就只有增加土地;反之,如果土地x定,農民少了,就只有增加農民,農民多了,就只有減少農民。土地的多少是一個相對的量。100萬畝土地怎麼樣?是多還是少?如果面對的是一個農民,就是絕對的多洳果面對1000萬農民,就是絕對的少。在中國目前情況下,在現有土地上生產的農產品基本滿足了需求,所以,即使真的需要增加和能夠增加土地,也不會有多大餘地。如果滿足現有農民生產的需求,需要增加百倍上下土地數量。這樣,不管從哪一個方面來講,都是行不通的。所以,根據現實各方面的情況,不能說是土地太少了,只能說是農民太多了。所以,農民太多才是「三農」問題的關鍵問題。
六、農民太多致使農民貧困
中國直到現在還是一個小農國家。「三十畝地一犋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對過去的小農生產的形象寫照。新中國在建立之後,就開始建立了東方紅第一拖拉機廠。以後,農業機械廠、化肥廠、農葯廠等如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在大集體時代,如果說拖拉機、收割機的使用還不普遍、還不配套的話,那麼,在改革開放30餘年後的今天,拖拉機、收割機、優良種子、化肥、農葯就已經普遍使用了,中國農業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生產。
或許有人說,我國90%以上的農戶還沒有自己的農業機器,所以,還不能說農業生產已實現機械化,他們所據有的生產力還是非常低的。
但是,由於中國農業生產的特殊情況,我們不能根據農戶佔有的農業機械的比重來斷定農業的生產力。因為單個農民所有的土地太少,有農業機械的農民在自己土地上的使用率非常之低,這就使有農業機械的農民把為其他農戶耕作作為主要任務,因而也使沒有農業機械的農戶都使用農業機器耕作。因而,除去條件惡劣,不適宜使用農業機器的地區,大部分可以使用的土地都使用了。農民自己沒有,就僱用他人的農業機器使用。所以,可以說,中國農業的生產力是拖拉機耕種、收割機收割、用化肥施加肥料、用農葯消滅害蟲的生產力。
我們只假定,一個農民,開一台收割機一天可以收割50畝莊稼,開一台拖拉機,在一天也可以耕50畝土地。在10天收割500畝莊稼之後,再用10天時間,就可以把這500土地耕一遍。那麼,剩下的10天時間可以作一些其他的工作,如平整土地、扒畦播種等。其他的事情如中耕、除草、滅害蟲,甚而灌溉等等,可以用2~3個月時間。這樣,每季耕種護理收割就是4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全部任務。一年兩次種植,輪番作業,500畝土地,用8個月的勞動時間可以完成。
根據北方的情況,種一畝地,所需要種子在秋季種麥時要多一些,在夏季種秋時要少一些,平均每畝按25元算,兩季需要50元左右。所施用的化肥每畝地每季需要一百多元,兩季按250元。每季每畝使用農葯,滅草齊等約為50元,兩季共100元。這樣,兩季共需投入種子、化肥,農葯等共計為50元+250元+100元=400元。我們再拿出80元予付澆地灌溉以及集體提留的開支。這樣,一畝地在一年兩季的耕作中共計投入480元左右。
在這樣的生產力下,每畝地的收獲就大大提高了。在南方,水稻高產,每畝每季可收水稻在1000斤以上。在北方,現在每畝收小麥也可達到1000斤左右。我們算的低一點,按每畝麥子收800斤計算。如果是大米,價格比較高,可以達到0.8元以上。但我們不按大米算,按北方的小麥和玉米的價格計。在有些時候,玉米每斤的價格不低於小麥的價格。我們折中算,均按每斤0.6元計,那麼,每畝季可收獲800斤糧食,這樣,0.6元x800=480元。
這樣,我們在一年的耕作中怡好投入了一季收獲的糧食的價值。剩下了一季收獲的糧食為整整一年耕作的純收入,正好也是0.6元x800=480元。一個農民,一年的純收入是480元x500=240000元=24萬元。
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能貧窮嗎?
但是,我國人均土地佔有量在1.5畝。在一般情況下,一個農戶5口人,佔有土地的總數就是1.5畝x5=7.5畝。這只是平均數。大多數地區只有一畝土地甚至只有5分土地。這樣一個5口之家就只有5畝地或2.5畝土地。如果每畝收入480元,這三類不同的5口之家的總收入,依次為3600元、2400元、1200元。
農民在收割、耕種時,x季得用1個月的時間。一年耕種、收割兩季,就需要用去兩個月的時間。這里,7畝和5畝土地沒有多大差別。因為他們自己並不實際進行收割、耕種的操作,只是在進行查看莊稼成熟與否以及購買種子、化肥、農葯等方面的事情,所需要的次數是相同的。但在實際上,這種勞動完全可以不要。在種500畝土地的農民那裡,都是供應商直接送去的,並且由於數量大,所以價格也低。其餘就是尋找、等待、侍侯有拖拉機、收割機的農民為自己耕種收割的非耕作空忙。農民用兩個月的忙碌完成了請有農機的農民為自己一年兩季的耕作。
有拖拉機、收割機的農民為他幹了多長時間昵?如果我們按拖拉機每小時耕種5畝土地,收割機每小時收割5畝莊稼算,那麼,給有7.5畝土地的農民收割了1.5小時時間的莊稼,耕種了1.5小時時間的地,共3小時的時間,兩季6小時;給有5畝土地的農民收割了1個小時時間,耕種了1個小時時間,共2個小時時間,兩季4小時;給有2.5畝土地的農民收割了0.5個小時時間,耕種了0.5個小時,共1個小時間,兩季2小時。收割一畝小麥和耕一畝地都需30元至35元。我們按30元計,每畝一季需付出30元+30元=60元,一年兩季,就要付出60元x2=120元。這樣,有7.5畝土地的農戶得每年為耕種收割付出900元;有5畝土地的農戶得每年為耕種收割付出600元;有2.5畝土地的農戶得每年為耕種收割付出300元。
農民耕種的土地太少,所以不能用賣糧的錢來付這筆費用,只有靠打工。在一般情況下,每月除去住宿吃飯能餘下300元。如果按這樣算,那麼,900元就需要打工3個月,600元需要2個月,300元需要1個月。這樣算起來,加上耕種收割所忙碌的2個月,種7.5畝土地的農戶用了2個月+3個月=5個月的勞動完成了一年兩季的農業耕作任務,實際是用5個月勞動進行了6個小時的農業勞動;種5畝土地的農戶用了2個月+2個月=4個月的勞動進行了一年兩季的農業耕作,實際上是用4個月的勞動完成了4小時的農業勞動;而種2.5畝土地的農戶則是用2個月+1個月=3個月的勞動完成了2個小時的農耕勞動。這種勞動的實際效率是非常低的。可以說,只在1%左右。種7.5畝土地的農戶的勞動效率最高,收入是3600元+5個月=720元/月;種5畝土地的農戶的勞動效率次之,是2400元+4個月=600元/月;而種2.5畝土地的農戶的勞動效率最低,是1200元+3個月=400元/月。從平均的角度來看,農民當前的實際收入只是他們使用的生產力應該得到的收入的1%左右。如果按全年普及,月收入則更少。不足人均1.5畝土地的5口之家或者沒有5口人的農民之家的收入就更加少了。這樣,農民的生活就不能不貧苦。
由於農民在農業生產上的實際收入太少,不足於順利進行農業生產和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所以不能不依靠出去打工取得收入來彌補不足部分;另x方面,打工的工資雖然比起在工業、商業、服務業等就業的非農業人口要低許多倍,但是,比起進行農業生產的收入要高得多,所以,有的農民就寧願拋荒土地也要去打工。但是,不是因為農民文化和技術的缺失(而這個方面只能是一個次要的原因),主要原因是由於他們剛剛進入城市並且是一個在城市中沒有可靠的地方立足的人,他們必須盡快找到工作才可以在城市中生活下去(雖然說只是城市需要他們作為勞動的後備補充力量才能夠暫時在城市中存在,如果不是如此,他們是不能在城市中立足的),所以,他們和用人者比起來就更加不對等,再加上他們的農業生產收入太少,工資的底線要求太低,這些條件決定了他們打工收入(工資非常低下。他們雖然收入不高,還得從中付出住房費(由於他們大量湧入城市,城市的房租也飛漲了、城市暫住費(名曰辦暫住證成本費或者手續費)、交通花費等等,能夠剩下的就更加少了。當然,他們也可以不去打工,而是搞養殖、搞手工業、搞多種經營、搞特產種植等等。一方面,雖然在這方面種類不少,但是,比起9.3億農民來說,就顯得特別的少了。所以,競爭激烈,很難長久贏利而不虧損。在全體農民都只有3~5畝土地的情況下,就非常容易因為搞特產種植、多種經營激發糧食安全問題。另一方面,由於農民資金少,還有幾畝土地必須照料,不能池有不敢的因素)專營,所以成本高、收入低。因此,雖然農民進城打工、搞養殖、搞手工業、搞多種經營、搞特產種植等在順利的情況下,比不搞要好,但是,正是他們的這種「半抱琵琶半掩面」的不能專營的處境,使得他們的收入非常低下,他們非常貧窮。
農民有「業」嗎?有。但是,他們的「業」太少了,不能滿足他們勞動的需要。所以人們不把農民的勞動看作工作,看作職業,因而他們的勞動沒有高低,沒有區別,也沒有人考慮他們的職稱。因為「不」需要。農業是「業」嗎?是也不是,鬧不清楚。沒有人把去進行農業生產看作就業,但是,還是把沒有「業」可從的或者已經失去「從業」資格的人塞到農業上來,或者用以後的好工作、高收入作為籌碼吸引人們暫時到農業生產中去。農民永遠不會失業,盡管農業只是滿足了農民1%左右的勞動需要。農業有科學嗎洧。但是,是硬塞進去的,所以,它在不科學中旋轉。特別是在農業中缺少了經濟科學,使資金浪費了生命,難以變成生龍活虎的資本,因而也枉費了勞動,使勞動的效率非常低。農民就是在這樣的幾乎是冰冷的沒有生氣的一潭死水中拚命掙扎,爭取生存的契機,越來越同現代化拉開了距離,被邊緣化,成為本來不應該貧窮的貧窮人。
七、「三農」提法的不良後果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中國確實存在著「三農」但是,不存在什麼「三農」問題。當然,如果我們細致地去考察,在「三農」中,不只是「農民」存在著貧窮問題,「農業」也存在著發展問題,或者說存在著趕上發達國家的農業現代化生產的問題;而「農村」昵,雖然貧窮可以說和「農民」的貧窮是統一的,但是,不是還存在諸如民主問題、社會和諧問題、文化教育問題、醫療衛生問題,優化環境問題等等問題嗎?為什麼說不存在「三農」問題昵?事實雖然如此,但是,我們認為,關於「農業」「農村」問題,是和其他許許多多方面的問題一樣,不是應該提到重要地位必須下大力氣作為非常重要的亟待解決問題。就象城市,難道我們不能總結出諸如城市建設、城市市民收入等等幾個城市問題嗎?但是,這些問題,是日常的需要解決的正常工作問題,不是國家發展的當前最為有重大影響的問題,所以,我們沒有像提出「三農」問題那樣提出「X城市」問題、「X文化」問題,「X工業」問題、「X服務業」問題、X等等其他問題。況且,在分析中我們也可以知道,即使「農村」「農業」真正存在了非常嚴重的問題,也是「農民太窮」引起的。例如醫療問題吧,如果農民的收入和市民的收入一樣,那麼,問題還會有那麼嚴重嗎?雖然說,我們在醫療問題上需要盡可能多給農民以幫助,但是,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要解決根本問題只有提高農民收入一個辦法。所以,「三農」問題歸結起來只是一個問題,就是「農民太窮」的問題。其實,在我們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農民太窮」只是問題的表象,而不是問題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只是農民太多了。解決農民貧窮的辦法有許多個,但是,我們的救濟、反哺、免稅、普惠等等只能或多或少地緩和一下農民的眼前困境,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解決農民和土地之間的關系問題才是最為根本的辦法。
把「三農」和「三農」問題等同起來,就含糊了事物的本來面目。使人們難以分清主次不能抓住重點,而把人們的認識約定到邪路上去。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用錯力量,因而不是事半功倍而是事倍功半。「三農」問題的提法使人們緊緊地把農民、農村、農業結合在一起,難以使農民脫離農業、農村的約束。如果我們只是提出「農民」問題,就非常容易看到是農民的經濟貧窮問題,就非常容易看到農民太多了,就會把解決農民太多的問題放在第一位,從而抓住問題的要害,把主要力量放在問題的要害上,就能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從而加速了解決「三農」問題的進程。
提出「三農」問題是有它的歷史意義的,是對「農民」問題的初步認識。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對「三農」問題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以更加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
;2. 陝西、陝北、陝南、關中,哪個地方最好
陝西、陝北、陝南、關中那個地方最好?
首先要說的是陝西是個省,陝北陝南關中是三個地區。要說這三個地區那個好?我們要從經濟文化,資源,交通,自然環境這幾個方面客觀的去看看。
1 經濟文化方面,首先首屈一指的是關中地區 陝北地區 陝南地區。
在關中有西安這個十三朝古都坐鎮,在經濟文化方面,直接就可以秒殺整個西北。再加上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更是無法撼動。
陝北有榆林和延安兩個城市。在古代榆林是軍事要塞,延安是延安府。在近代延安是紅色革命的搖籃,榆林的資源大市,資源的開發助長他的GDP高達4800億,直接坐上了陝西老二的地位。所以放在第二位。
陝南有漢中安康商洛三個城市。由於都是依附在秦巴山區,而南水北調陝西段全在陝南,所以資源能不開發的都不叫開發,經濟一直得不到快速發展,所以很遺憾在省里都是排在最後。
2 在資源方面。陝北 關中 陝南。
陝北的煤炭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還有鹽、天然氣、石油等等。這些資源都是儲量很大。
關中雖然沒有陝北那麼多,但麟游,長武韓城的煤也不少。而且關中有大量的耕地資源,可以有效的保證糧食的供應。
陝南資源其實也不錯的,但還是那個原因。為了保證首都人民能喝上干凈的水,不開發。沒辦法,國家政策。
3 在交通方面。關中 陝南 陝北。
目前陝西應該都是縣縣通高速了,但是在如今的高鐵時代,都很重視高鐵。
關中有寶蘭高鐵,西鄭高鐵,西成高鐵,還有現在已經開工建設的關中城際,諾干條高速。
陝南在交通方面我認為是比陝北要好。首先西成高鐵全境貫穿,讓漢中一個多小時到達西安,還有未來西武高鐵,西康,都會逐步開通。
陝北在這方面就略遜一籌了,目前榆林到西安的高鐵還在建設中。不過延安已開通到西安的動車了。
4 自然環境 陝南 關中 陝北
在這方面陝南毫無疑問肯定是第一,三個城市都是在森林氧吧里。而且漢中更是適合宜居。
關中在環境這方面,沒有陝南好,還好有幾條河。不過PM2.5這幾年在冬天直接爆表。
陝北由於地理條件,這方面就不如陝南和關中了。不過由於近幾十年來的植樹(三北防護林),沙漠已沒有以前那麼厲害了。
所以也不能說那個好,那個不好,你有錢可以去陝南過人與自然的生活,沒錢可以去陝北挖煤(哈哈 開個玩笑)。
還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可以在下方評論。
恭喜發財(λ ˇ )
阿獃認為,這要從幾個方面看,當然,人人都說家鄉好。
客觀地講,陝南最好,漢中最好。
好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自然生態環境最好。
秦嶺屏於北,巴山橫於南。漢江貫於中。山川秀美,河流縱橫。森林茂密,物產豐富。是全球同緯度生態最好的地方,是人類最宜居的地方。陝北、關中是無法相提並論。
第二、生活最舒適安逸。
1、吃的豐富,原生態。
2、住的安逸,環境好。
3、喝的純凈,水資源好。
4、呼吸的純凈,空氣好。
5、休閑的地方多,釣魚、爬山、打球、騎車……到處都可以。
6、郊遊地方多,自然風光好。
第三、發展前景最好。
隨著大交通條件的改善,以及世界級漢中天坑群的發現,漢中的 旅遊 業將是規模大級別高, 旅遊 業將推動漢中大發展,成為重要的 旅遊 目的地。
良好的自然生態,也將轉化成優勢資源,推動漢中的發展。
第四、物產最豐富。
水稻、茶葉、竹筍等優質農產品,數不勝數。
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等珍稀動物。
第五、漢中人好。
漢中人普遍溫厚、善良,性格溫和,誠實待人。
漢中男人溫和穩重,外柔內剛。
漢中女人溫柔賢惠,美麗大方。
理由足夠了吧,下面阿獃在羅列一下,國家給的榮譽:
首批中國全域 旅遊 目的地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文明城市
國家 歷史 文化名稱
國家雙擁模範城市
國家改革試點城市
國家生態良好城市
國際 旅遊 城市金旅獎
…………
太多了。只要到陝西走一遍,就知道阿獃為什麼這樣說了。
首先明確一點,對陝西來說陝北、陝南、關中每個地方都有其特色,標准不同說不上哪個地方好。
作為一個陝西人,平時聽很多人講陝西人一到外地去就會被問你們那裡是不是全是黃土高坡?你們哪裡人頭上都帶白毛巾,是不是臉蛋都紅撲撲的?你們那裡人是不是都住窯洞?其實不是的,陝西從地域上來說分為陝北、關中、陝南三個地方,這三個地方的風土人情、語言、經濟發展都不一樣。下面小焦就來講講這三個地方都有哪些過人之處吧!
陝北陝北地區位於黃土高原,是我國黃土高原的中心地區。陝北包括榆林和延安兩市。總體上來講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基本上以黃土塬、梁、峁、溝居多。是黃土高原經過現代溝壑分割後留存下來的高原面。之前,陝北人民基本上住窯洞,頭上戴著叫「帕帕」的東西,臉有些紅,說話鼻音很重。但是現在情況有了很大改變,很多陝北人住進了樓房,取掉了「帕帕」,膚色也越來越好了。
雖然陝北地區自然條件不好,植被覆蓋率也不高是真的。但是這個地方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煤、油、氣資源豐富,特別有錢。其中延安多石油和天然氣,榆林多煤礦,所以這兩個地方憑借這些資源就很富有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陝北的農業也有特色,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洛川的蘋果和陝北的大棗。蘋果又大又脆又甜,紅棗又甜又香,絕對是好東西!
關中外地的朋友對「關中」這個地名恐怕不太熟悉,很多人知道陝西是因為西安,所以很多人就認為西安就是關中,其實不是的。關中位於陝西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以及楊凌示範區。
很多人對關中了解是因為西安,因為西安是一個 歷史 氣息厚重的地方,號稱十三朝古都,有著很多祖先留下的 歷史 遺跡,什麼大雁塔、秦始皇陵等等,很多人都慕名前來。又因為西安是省會城市,所以西安的經濟和現代工業相比其他城市要好一些,基本上可以成為整個關中平原的代表了。所以,西安可以說是古樸與現代的結合。
作為一名三農人,我認為楊凌示範區值得一提。因為楊凌農高會是中國最高級別的國際級農業高新技術博覽會,及迄今為止已經舉辦了25屆,被譽為「中國農業奧林匹克盛會」。楊凌農高會在推動農業高新技術發展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陝南可能很多人對陝西最不熟悉的就是陝南地區了。從地理條件上來說,陝南北靠秦嶺、南倚巴山,中途有漢江流過。雖屬陝西管轄,但是地理地貌、風情民俗等還是更接近西南地區。
陝南地區從西往東依次為漢中、安康、商洛三市,這里植被豐茂、水資源較豐富,多種植水稻、桔子、茶葉等,人們以大米、麵食為主,方言與四川、重慶、湖北接近(個別地區方言接近關中方言,如商洛商州、漢中洋縣、安康漢濱等)。
雖然陝南地區在自然條件上優於陝北關中,但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大型工業不多,當地人收入普遍不高。當然了,這個也與政策有關。
相對於關中陝北,陝南地區自然環境優越,所以近年來陝南三市大力開發 旅遊 資源,企圖通過三產打開經濟增長的大門。
個人認為,要說關中陝南陝北到底哪個地方好,要分情況看。 你要論自然環境,那必須陝南地區;你要論經濟發展,那必須關中地區(但是好像後勁不足啊);你要看礦產資源,那必須陝北啊!
你認為哪裡好呢?
陝西人傑地靈,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發源地之一,是中華民族之源頭,不得不說陝西在全國的重要位置是非常顯赫。
陝西地形地藐結構長形,陝北黃土高原呈三級階梯,順勢而低,至潼關進入關中平原,至寶雞進入秦嶺,漢中盆地依巴山,陝西地跨三個地藐,這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可以說獨一無二的。
【陝北】
榆林
延安
陝北從榆林地區和內蒙接壤的毛烏素沙漠開始,陝北地區是革命老區,是中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包括 陝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們都在陝西的北部,所以稱做陝北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總面積92521.4平方公里,能源礦產資源富集一地,被譽為「 中國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我國陸上探明的最大整裝氣田 。輕工產品以皮革、紡織、毛毯最為出名。名勝古跡有紅石峽、鎮北台、李自成行宮、易馬城。
延安革命紀念館
延安革命舊址的陝西省延安市。1937年至1947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陝甘寧邊區首府,是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是革命聖地。延安革命舊址包括鳳凰山中央中央舊址,楊家嶺中共中央舊址,棗園中共中央書記處舊址,王家坪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中】
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現關中地區位於陝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總面積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萬(2015年底),位於中國四大地理區劃之一的北方地區。
關中可以說從潼關一直向南直至寶雞,號稱"八百里秦川",是富饒而高產的米糧川,過去號稱"天府之國"。文物古跡無論從地上到地下,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名列前茅。
西安
渭南
寶雞
西安古城牆
省會西安就處在八百里秦川腹地,這座幾千年的城池如今是國家中心城市之一,絲綢之路起點, 旅遊 業堪稱中華之寶石級,全國高校列為前三甲, 科技 領域也領跑中國,是西北乃至中國中部地區上最領先的城市。
【陝南】
漢中
安康
商洛
一座秦嶺山,半部中國史。秦嶺是我國南北分界線,翻過秦嶺就來到陝西南部,這里號稱魚米之鄉,陝西江南,陝南是指陝西南部地區,陝南地區從西往東依次的是漢中、安康、商洛三個地市。
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
陝南北靠秦嶺、南倚巴山,漢江自西向東穿流而過。陝南的漢中、安康自然條件方面具有明顯的南方地區特徵,主要栽種水稻,盛產桔子、茶葉。主食是大米、麵食。
陝西在上古時代是華夏「九州」中的「雍州」, 歷史 悠久,早在11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在灞河兩岸生息繁衍;西安城東的半坡遺址,展示著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 社會 的進步和文明;大約五千年前,華夏始祖炎帝、黃帝帶領各自的部落,在陝西北部黃土高原一帶開創了中華文明;後稷開啟農耕文明,倉吉創造漢字,張騫發軔絲綢之路,司馬遷獨領傳記史書之風騷……無不標志著陝西古代文明的燦爛與輝煌。
重臣分陝去台端,賓從威儀盡漢官。 四塞河山歸版籍,百年父老見衣冠。 函關月落聽雞度,華岳雲開立馬看。 知爾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長安。古韻絲路,厚德陝西
誠邀,如題。其實「好」的定義有很多,有人覺得錢多是好,有人覺得休閑實好,還有人覺得風景才是定義一個地方好壞與否的標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陝西的陝北、陝南、關中各有所長,至於是好是壞,就看讀者自己的感覺了。
從地理區分上來說,陝西省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以黃土高原為主的陝北,以關中平原為主的關中,以秦嶺山脈為主的陝南地區。
陝北包括榆林和延安。陝北地區以黃土高原為主,居民多住在窯洞,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使得陝北人文民俗和山西呂梁、內蒙鄂爾多斯等周邊地區相近。此地由於降水稀少,所以農業不行但是榆林的工業較為發達,資源豐富,所以發展也還可以。
陝南包括漢中,商洛和安康 漢中安康由於地近川渝,口音和習俗都與四川人很接近,尤其是漢中,簡直是說的四川話。此地三個城市均在在秦嶺和大巴山之間,風景秀麗,冬天不會太冷。是個不錯的 旅遊 休閑之地。
關中號稱八百里秦川,渭河平原地帶,習慣上所說的陝西方言其實就是指關中方言。關中自古以來就是陝西的白菜心,西安更是西北第一大城市,教育城建科研都是頂級水平,論發展前景,關中絕對是陝西最好的地區。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我覺得這個問題本來就有問題
陝西省本就分為陝北、關中、陝南,把這四個放一起做對比,我只能說陝西最好啊 如果拋開陝西,具體到陝北 黃土高坡的地質面貌有它的特點,又是革命老區;關中是陝西省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地勢相對平坦,物產豐富;陝南山清水秀、氣候宜人!
經濟方面,關中好,有大西安,寶雞。做後盾。
環境氣候,居住,養老,陝南好
尤其是漢中,漢中一直都是魚米之鄉。氣候宜人,空氣清新,被授予中國十大最美城鎮,國家 歷史 文化名城、中國優秀 旅遊 城市、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市、國家首批全域 旅遊 示範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我的家鄉就在漢中的最邊上,寧強,這里幾乎沒有遇見過霧霾,是漢水的發源地,天然氧吧,沒有化工企業。就是現在物價上漲的比較快。要來 旅遊 的抓緊時間了
其實是硬生生合在一起的,地域差異很大
你所謂的陝北、關中、陝南我分別說一下吧
陝北,南邊是黃土高原地貌,北邊是毛烏素沙漠地貌,是古時著名的苦寒之地,因名而意,毛烏素的意思是寸草不生的地方
陝北有兩個地級市組成延安市、榆林市,共轄25個區縣
地域面積92521.4平方公里,佔全省接近一半(陝西20.56萬平方公里)
語言為晉語,陝北方言
獨立的文化民俗,鬧秧歌、唱道情、彈三弦、唱民歌(陝北民歌、信天游)、陝北說書、窯洞、行門戶、送湯、搭平伙、紅色文化
而榆林市是我國的資源大市,定靖的油田、天然氣,神府的煤礦,具不完全統計,以目前的開采量,大概還要幾百年才可以挖完,那時候我們又不知道在哪了
就拿我舉例,我其實很少去西安那邊,可能是太遠了吧,去西安和北京差不多,而太原二百多不到三百公里,銀川三百公里,呼市也才四百公里,包頭三百公里(內蒙古第一大城市),而鄂爾多斯就太近了,相對來說陝西中南部離我們較遠了點
關中我很少去,關中有自身獨特的文化,並且很廣,西到甘肅隴東三市、寧夏西海固,東到山西晉南三市,南到商洛北部地區,北到延安寶塔區以南,文化也很有特色內容也很豐富
陝南,陝南已經不是北方了,不論氣候還是人文,而從實際出發,它是秦嶺以南了,陝南三市內部區別就很大了,文化差異很大,基本上各成一體,就拿經常吵的一個點來說吧,那個點就是方言,陝南話多屬於是巴蜀方言(西南官話),亦有關中話、江淮官話、楚語、贛語、湘語的少量分布
陝南的命運彷彿是註定的,在它成為南水北調的中線水源地之一的那刻,它就將成為世間的最後一片凈土,美麗的祝願,安好
知道的沒好多,如有錯誤和不足,務必糾改
陝南最好,因為陝南漢中是兩漢三國 歷史 重鎮又因臨漢水之南,南面漢山故名漢中,漢中又有石門十三品 歷史 瑰寶,古漢台,拜將台,飲馬池,圍繞在城中,而且古漢台,拜將台,飲馬池又是漢初三遺址。
陝南被秦嶺大山擋風又擋灰塵,一江青水環山而繞,山青水秀一遍綠色的風景線,祖祖輩輩勤奮耕耘田地,享受自然大地風光,男人俊女人俏,春曖花卉,空氣清晰人們愉快的生活,安康市發展四通八達建設施展越來越好,人們歡樂身心 健康 ,風景這邊獨好。
3. 中國的三農問題主要表現在什麼地方
一、農村問題
1、農村土地問題
(1)土地承包。如何使土地承包合同合理化,如何處理和使用家庭承包的土地,如何使土地承包合同適應人口變化等因素,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2)宅基地問題。宅基地與耕地不同,一直是農民的私有財產。現在看來還不清楚。宅基地屬於誰,農民的宅基地處置權和使用權與承包地有什麼區別,宅基地的管理和分配如何合理,存在一些問題。
(3)土地所有權。在農轉非過程中,農民作為土地使用者,如何體現其角色和權利,如何做出有利於節約土地資源和穩定農村社會的制度安排,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
2、基層政權問題
當前,農村基層政權面臨著執政能力弱化、形式主義泛濫、農村重債、幹部流動方式、不作為與無序行為並存等問題。然而,這些問題是膚淺的。農村基層政權面臨的最嚴重、最危險的問題是信任危機。
二、農業問題
1、糧食安全問題
糧食問題曾是千百年來困擾人類和歷朝歷代統治者的「天」字型大小的大問題,它不僅直接關繫到國計民生的安危,也影響到世界的和平與安定。
2、農業政策問題
過去農民總結農業的變化有三句話,叫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今天和今後仍然如此。
三、農民問題
1、農民素質問題
農民素質是一個含義非常廣泛的概念,一般認為包括科技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民主法制素質和衛生健康素質。
2、農民增收問題
農民持續增收緩慢。
三農問題解決方案:
在指導方針上,要改變城鄉發展中長期存在的「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重市民輕農民」的傳統觀念,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全局意識,做到城鄉發展一盤棋,從思想上切實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3)三農國際城在如皋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三農問題產生背景:
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經濟開始起飛。與同期中國經濟總體發展相比,第一產業的發展遠遠低於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農民認為,農業沒有足夠的收入,因此農村開始出現農民在城市打工的現象,但城市沒有足夠的就業崗位提供,從而形成了大量農民工聚集在城市裡沒有工作。
結果,農村生產積極性下降,農業投資開始下降,促使更多農民進城「找工作」,形成了惡性循環。
4. 【三農觀察】第六篇:種子世界,有種就「有種」(中)
二、中國種子、種質、種業
1、中國種子
中國種子和品種資源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傳統文明社會里,我國植五穀、飼六畜,形成了農桑並舉、耕織結合的傳統農業模式,也同時形成了獨特的精耕細作、用地養地的農業技術體系,取得了許多世界領先的農業科技成就,為推進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在動植物育種方面,我國在長期發展中培育和積累了大量品種資源,總體上可以概括為農作物和畜禽兩類品種。
從農作物品種方面來看,春秋時期的《詩經》中已經提到「嘉種」選育,並記錄了許多優良品種;漢代已經發明「穗選法」的品種選育技術;南北朝時出現了類似現在「種子田」的防雜保純措施;北魏《齊民要術》總結了扦插、分根、壓條、嫁接等無性繁殖技術;清代農書和地方誌收錄的水稻品種就有3000個以上,農作物品種資源呈現顯著的多樣化特點。
從畜禽品種方面來看,早在原始社會,馬、牛、羊、豬、狗、雞等傳統六畜已被獨立馴化並人工飼養。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家畜繁育技術;漢代在選育畜禽良種和家畜遠緣雜交方面實現了較大突破,選育了華南豬、華北豬、秦川牛、關中驢等優良品種;唐代選育的同州羊,至今仍然是優良的綿羊品種之一;明清時期畜禽品種更是大幅增加,出現了文昌雞、北京鴨等知名品種。
十九世紀之前,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以農養政,以農養兵,以農養城,以農養國,國家機器的運轉靠的就是農業稅收。直到2006年1月1日,全國取消了農業稅。而農業每次發生質的飛躍,關鍵取決於種子的革命。就中國而言,小麥、優質稻和玉米、地瓜等品種的引入,對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種子革命是農業社會經濟繁榮昌盛的源泉。
北宋初年,當占城稻被泉州商人從東南亞帶到福建泉州後,農民發現,這個以原產地位於當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而得名的水稻,既早熟、高產、耐旱,又適應性強、生長期短,還可以稻麥復種輪作,一年可收兩茬,單位畝產增加。於是占城稻迅速擴散到長江流域和中國南方,宋代墾田面積達到了7.2億畝,江南地區也因此確立了經濟中心的地位,「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正是誕生於這一時期。優良稻種的引入,激發了整個宋代經濟社會的發展。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火葯、印刷術、指南針,有三大發明產生在宋代。宋代當時企業規模之大,超出了之前乃至之後的很多朝代,據測算,宋代的GDP佔到了世界的一半,是真正的超級大國。這都是一粒種子的貢獻!
2、中國種業
二十世紀以來,現代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逐漸應用於農業,促進了農業研究從傳統經驗到現代科學的轉變。因為,種業的專業性比較強,考慮到其科學性和嚴謹性,還是用規范性語言表述。
1914年,金陵大學選育出我國第一個現代小麥品種,之後我通過了各種方法和途徑育成了一大批農作物優良品種,主糧作物單產平均提升五倍以上。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作物遺傳育種技術不斷發展,累計育成新品種7000餘個,實現了5—6次大規模的品種更新換代。
水稻方面:我國20世紀50年代,育成了矮腳南特等一批矮稈品種;20世紀70年代,實現雜交水稻「三系」配套;20世紀90年代,育成了「兩系」雜交水稻,實現了水稻育種技術的三次飛躍,為保障糧食安全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小麥方面:我國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以抗病穩產、70年代以矮化高產為目標的兩個階段後,在20世紀90年代步入優質高產育種階段,先後育成了小偃系列、濟麥系列等一批優良品種,為我國小麥生產做出了巨大貢獻。
玉米方面:我國育種技術經過經驗育種,以配合力為核心的初級商業化育種階段,已經全面進入以雙單倍體育種、分子標記輔助選育、基因工程等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生物育種階段,中單系列、鄭單系列、京科系列等優良品種不斷涌現,有力推動了我國玉米單產不斷提升、品種更新換代。
棉花方面:我國20世紀90年代,先後創製成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單價、雙價抗蟲基因,培育出了一大批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成為全球第二個獨立自主研製成功具有知識產權抗蟲棉的國家,累計推廣面積超過5.8億畝,占我國抗蟲棉總面積的97%以上。
近代以來,我國逐步建立起了現代畜牧科研體系,在畜禽和牧草品種選種選育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畜牧業水平不斷提高。從20世紀初開始,陸續續引進國外優良品種與本土品種進行雜交改良。到20世紀70年代,培育出了中國荷斯坦牛、哈爾濱白豬、中國美利奴羊等一批市場急需的畜品種。近年來,陸續培育成功渝茶一號豬、延黃牛、巴美肉羊、京星黃羽肉雞、Z型北京鴨、農大3號小型蛋雞、五指山豬近交系等眾多優良畜禽新品種。一些國產品種已佔據40%以上的國內市場,囯外品種依賴度明顯降低。
以2000年頒布的《種子法》為標志,我國種業逐步由政府主導型的全封閉發展模式進入了產業化、市場化階段。種子是農業生產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也是農業科技的重要載體。它對農業增產增收、提升農民收入、提高生活質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種業市場需求大。2018年,我國種業市場規模為1174億元,2019年,種業整體市場規模迎來拐點,達到1192億元。預計,2021年,我國種業市場規模將達1242億元。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國際種子市場。
二是種業品種集中。一方面,我國種業品種分布集中,主要由玉米、水稻、小麥、大豆,以及馬鈴薯組成,2019年這五個品種的份額合計佔比約70%。另一方面,我國種業企業集中在農業大省。目前,全國種業相關公司共有3.6萬家,15個省市種業企業數量超1000家,多為農業大省。其中吉林多達3450家,山東也是3075家。
三是種業創新加速。在計劃經濟時代,由於育種活動主要集中在農業科研院所,種子企業整體育種熱情不高,參與度較少,也不具備足夠的經濟實力和科研人才與農業科研院所展開深入合作,因此,中國種業研發成果及新品的推廣一直較少。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種子法》頒布後,脫離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我國種業及種子公司,逐步走上了自主研發育科,集「育、繁、推」為一體的綜合型的企業道路。
3、中國種質資源
種子庫的起源。種子庫是種業競爭的基石。自20世紀20年代,前蘇聯著名植物學家尼可萊·瓦維洛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種子庫—瓦維洛夫種子庫。目前,全世界已建成種子(質)庫約有1750座,共收集保存了740多萬份種質資源,其中包括大量的珍稀瀕危植物、地區特有植物、重要經濟植物、重要農作物和重要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種子。
種子庫「三個」之最。一個是世界上保存體系最健全的作物種子庫,就是美國國家遺傳資源保存中心。其保存豐富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資源而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超低溫技術、保存體系最健全的作物種子庫,也是世界上第一座現代化種質庫。二個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植物種子庫,就是英國千年種子庫。三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農作物種子庫,位於挪威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中國國家作物種質庫於1986年10月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建成,保存了糧、棉、油、果、蔬、茶、糖、桑、草等340種作物種子,主要任務是對農作物、蔬菜、牧草等作物及其野生近緣植物種質資源進行長期戰略保存。截至2020年,我國作物種質資源長期保有總數量達到52萬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的農作物種質庫。
在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國家作物種質資源長期庫一座、復份庫一座、中期庫十座、種質圃43個為支撐,214個原生境保護點為補充的國家級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長期保存作物種質資源51.7萬份。國家作物種質長期庫新庫建設將於今年年底完成,建成後將具備150萬份的資源長期保存能力。
在林草種質資源保護方面。我國已經建成林木種質資源庫99處,其中原地保存庫9處,異地保存庫90處,保存各類林木種質資源5萬余份。國家林草種質資源庫設施保存庫啟動建設,建成後將具備300萬份的資源長期保存能力。將逐步建立起國家、省兩級和原地庫、設施庫三種方式的種質資源保存體系。
湖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是全省首個綜合性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利用的服務性公益平台,設計保存種質資源15萬份。截止目前,該庫已經收集保存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我國各地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3萬多份,主要包括水稻、辣椒、油料、瓜類等種質資源,已經建成全世界最大的辣椒種質資源庫。該庫向全國17個省和隆平高科等10多家種業公司提供種質資源26000多份次,有力支撐了國家生物種業技術創新中心、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的建設。
劉帥於長沙
2021年8月16日
5. 三農產品項目的可行性
農產品可行性分析
農產品的可行性分析報告一、 市場分析1、宏觀環境分析:從長期來看,我國農產品市場供求關系仍然會存在著周期性變化,反映到市場上必然會呈現出農產品價格的波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生產的農產品成本費用總體上趨於上升,這必然帶來農產品價格不斷走高;貨幣供給量增長趨於穩定可能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呈現出明顯的中性特點。農產品自身的剛性消費需求使得供給壓力較大。相比工業品,農產品供給不僅受單產制約,還受土地資源、天氣、自然災害、城市化發展、經濟作物與糧食作物爭地等諸多因素限制,註定其供給價格彈性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小。但是,農產品需求卻從單一的生活消費擴展到工業消費,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逐漸改善,其對農產品的需求也水漲船高。糧食增產總有渠道予以消化,其對價格的利空影響只是暫時的。反之,一旦糧食產量持平或小幅減產,就會被市場無限放大,價格同時也會出現飈升農產品生產成本的自身推動逐漸提速。現在的農業生產已經逐漸脫離農戶個體生產,相應的成本也由之前個體隱性成本擴展到諸如機械、僱工、農葯化肥等顯性成本上農產品價格的國際化聯動特徵越來越明顯。隨著近年來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農產品的生產能力越發不足。除小麥、稻穀等主糧作物外,許多農作物由之前的富裕出口或自給自足變為依賴進口。農產品進口依賴度提高帶來的一個問題是:農產品價格也將開始國際化聯動。2、微觀環境分析:(1) 會展中心的基本情況錦江之星距離「清遠國際會展中心」約0.59公里,清遠索菲特麗豪大酒店距國際會展中心0.42公里,華冠大酒店距國際會展中心1.17公里,諾庭連鎖酒店,清遠湖濱步步高酒店,清遠格豪假日酒店好來登酒店贏之城購物中心總經營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是粵北地區集購物、休閑、飲食、娛樂、旅遊於一體的主題式商業中心。目前,進駐該項目的商家已達200多家,國外品牌就佔了三成以上,目前商鋪的招商面積已完成了80%。例如有摩登百貨有限公司,華潤萬家超市等等之類的。
(2) 農業展會目標顧客參會者:清遠市的各縣市政府機關及農業局的負責人、省直有關單位、周邊部分地級市政府機關及農業局的負責人。參展商:清遠市的各縣市(以及周邊部分地級市)縣級以上龍頭企業及各農業專業合作社、各縣市及周邊部分科研區。專業觀眾:清遠市的以及周邊部分地級市農業專業工作者、農科人員、農民企業家和重點農業科技示範戶;省內農業院校專家學者及涉農專業的學生(華南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韶關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貿職業學院)等到會場參觀、交流與學習。普通觀眾:清遠市民、及相關對農業感興趣的觀眾等等新聞媒體單位:廣東電視台、南方電視台、廣州電視台、羊城晚報、南方周末、廣州日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深圳特區報、深圳晚報、深圳商報、番禺日報、惠州日報、江門日報、梅州日報、清遠日報、清遠電視台、清遠百姓網等相關媒體。3、市場環境評價(SWOT):(1)、優勢:區位優勢:清遠位於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嶺山脈南側與珠江三角洲的結合部;北接湖南永州、廣西賀州,南連廣州、佛山,東及東北與韶關市相鄰,西及西南與肇慶市為界。乃「三省通衢」之地。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戰略的提出,更是把清遠從粵北山區推向了泛珠三角合作的前沿。高速公路項目的建成將進一步提升清遠市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推進大珠三角中部的廣州、佛山、清遠新城市群的形成,大大拉近清遠與廣佛都市圈和珠三角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勢必大大促進清遠市工業資源、農業資源、旅遊資源及人力資源的新開發和新利用,增強優勢互補、促進優勢產業升級,對帶動沿線地區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便捷的立體交通網高速公路———到「十二五」期末,清遠有京珠、廣樂、廣清、佛清、清從、二廣共6條高速公路與廣州、佛山的高速公路網連接,實現陸路交通的無縫對接。水路交通———加快北江航道升級改造,實現水路交通的無縫對接。
航空交通———加快打造空港快線,實現航空交通無縫對接。自然環境優勢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清遠以其獨特的地形地貌、美麗的自然風光、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成為全省生態和休閑旅遊的新亮點。近年來,清遠先後被授予「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漂流之鄉」、「中國溫泉之鄉」、「中國龍舟之鄉」、「港澳及海外華人眼中最具魅力的休閑度假之都」、「中國生態休閑旅遊城市」和「中國宜居城市」等稱號。清遠空氣質量良好,環境綜合指數居全省前茅。(2)、劣勢A、展館設施不適應需求清遠國際會展中心展館有效面積不足、缺少展館物業支撐,並且條件簡陋、設施不齊全。B、會展企業整體規模小。清遠沒有一個完善的專業會展企業,並且缺少舉行大型展會的經驗,這也是直接導致展會的規模不大、主題重復、缺乏連續性的原因。C、品牌展會匱乏清遠缺少品牌展會,更沒有像上海的「汽車展」、廣州的「廣交會」、深圳「高交會」和杭州「西博會」那樣上檔次、上規模,並且在國際、國內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品牌展會。(3)、機會:農產品交易網中國農產品交易網是目前國內最具規模和專業化的網上農產品交易服務平台,為涉農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提供大容量和迅捷的網上網下商務貿易服務,自推出以來,以其獨具特色的運營和服務模式吸引了大量用戶的加入,創造了無限農貿商機,成為了網上農業商務的首選,被稱為永不閉幕的網上農貿市場。中國農產品交易網精心打造了系列精品欄目頻道,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於一體的的網上視頻展廳,為會員企業全年展示產品及企業形象;精美的網上商鋪為會員企業在愛農商務網上安了一個家,展示最全面的企業和產品信息;愛農即時通開展專業網上洽談,促成供需雙方見面,撮合農貿交易;每天大容量的供需信息發布為會員提供了巨大商業機會;隨著網上和網下業務的互動開展,為會員企業提供了實用、方便、快捷的服務功能,極大促進了農貿交易。清遠政府的支持例如:清遠名優農產品(廣州)迎春展銷會2011年1月21日隆重開幕
今天上午,由清遠市人民政府主辦,清遠市農業局、清遠市供銷社、廣州金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清遠市名優農產品(廣州)迎春展銷會在廣州金達海味·干貨食品城隆重開幕。舉辦清遠市名優農產品(廣州)迎春展銷會,其目的是藉助廣州的區域和市場優勢,集中展示近年來清遠市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五大特色產業帶」和「四大基地」、實施「一鄉一品」活動的成果,進一步推動我市農業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拓展農業企業的發展空間,拓寬名優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清遠市名優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並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為廣州市民采購質優價廉且具有清遠特色的「年貨」提供方便。(4)、威脅:國際市場與國內自然災害受國際市場和國內自然災害因素影響,中國農業市場商品價格今年出現異常波動。2010年初以來,中國相繼經受了北方低溫、西南旱情、南北方洪災等考驗,全國夏糧7年來首次減產,早秈稻產量、質量均有所下降,再加上宏觀經濟通脹預期強烈,農產品價格也出現輪番上漲。市場競爭激烈長期來看,我國農產品市場供求關系仍然會存在著周期性變化,反映到市場上必然會呈現出農產品價格的波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生產的農產品成本費用總體上趨於上升,這必然帶來農產品價格不斷走高;貨幣供給量增長趨於穩定可能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呈現出明顯的中性特點。由於各地的都有自己特色的農產品,加上現在物價上漲,農產品的價格也不斷的上升。大家都湧入農產品市場,所以農產品市場競爭會越來越大。清遠農產品的市場也不列外,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周邊競爭者:廣州:廣州農業展覽會、廣東種業博覽會。肇慶:肇慶市農業良種展示會。惠州:惠州農業博覽會。江門:江門農業博覽會。佛山: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茂名:茂名現代農業博覽會。梅州:梅州農展會二、會展項目生命力分析:農業產業化基地逐步建立,名牌帶動初見成效。近年來隨著先進農業科技的投入、「一鄉一品」活動的開展、「八個五」工程的推進和名牌帶動戰略的實施,清遠市農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1、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逐步形成。如在清遠市(清新)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內,瘦肉型豬、珍禽、水果、蔬菜、烏鬃鵝等項目基地已初具規模,除此之外還大力發展筍竹種植與加工、砂糖桔和早熟大果枇杷等水果的產業化開發等。2、龍頭企業的帶動逐步增強。目前,清遠市已有86家農業龍頭企業。3、農業產業化呈現出多種模式。有「公司+農戶」、「公司+基地」、「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市場」、「個體+農戶+市場」、「協會+農戶+窗口+市場」等模式。目前,清遠市農業產業化組織共86家,共帶動農戶25.28萬戶,占總農戶數37.9%,可帶動戶均增收近千元。4、以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為突破口,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近年來,我市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八個五」工程之50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為重點,積極推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綠色食品基地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積極實施十大民心工程之「全民安康工程」。5、參會者:清遠市的各縣市政府機關及農業局的負責人、省直有關單位、周邊部分地級市政府機關及農業局的負責人6、參展商:清遠市的各縣市(以及周邊部分地級市)縣級以上龍頭企業及各農業專業合作社、各縣市及周邊部分科研所7、專業觀眾:清遠市的以及周邊部分地級市農業專業工作者、農科人員、農民企業家和重點農業科技示範戶;省內農業院校專家學者及涉農專業的學生(華南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韶關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貿職業學院)等到會參觀、交流與學習8、普通觀眾:清遠市民、及相關對農業感興趣的觀眾等等9、2011年1月21日,由清遠市人民政府主辦,清遠市農業局、清遠市供銷社、廣州金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清遠市名優農產品(廣州)迎春展銷會在廣州金達海味·干貨食品城隆重開幕。舉辦清遠市名優農產品(廣州)迎春展銷會,其目的是藉助廣州的區域和市場優勢,集中展示近年來清遠市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五大特色產業帶」和「四大基地」、實施「一鄉一品」活動的成果,進一步推動我市農業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拓展農業企業的發展空間,拓寬名優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清遠市名優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省農業廳、清遠市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以及廣大市民的廣泛關注。全力打造一個集品牌展示、產品銷售、經貿合作於一體的清遠名優農產品展銷盛會。
從此可以看出清遠的農展的生命力是非常強勝的。三、 會展執行方案分析:一、對計劃舉辦的展會的基本框架進行評估包括:
1、展會名稱:清遠農業博覽會主題: 綠色.健康.美味展會的展品范圍:在有效期內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名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原產地標志產品,國家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證明商標的農產品展會定位:打造有粵北特色的農博會2、辦展時間:舉辦年的11月25—28號辦展頻率是:每隔兩年舉辦一次該展會的展品符合農業展會展品范圍所在產業的特徵,具有粵北特色農副產品展
3、展會的舉辦地點適合舉辦該展品范圍所在產業的展會。中國華南(清遠)農業博覽會 是從2002年起由 廣東 省清遠市人民政府主辦的 華南 地區具有特殊意義的農產品、科技、信息交流和交易盛會。展區分為清遠展區和非清遠展區兩大部分。每個展區按展品性質分為飼料、肥料、食品、飲料、蔬菜、水果、種子、農葯、中草葯、花卉、 糧食 、乾果、食用油、農用物資和 綜合 等若干個專業展區清遠沙糖桔旅遊文化節 是清遠市從2009年起開始為沙糖桔產業量身定做而舉辦的 時間:每年12月 宗旨:開放、合作、交流、發展 目標:全方位加強清遠市農業對外交流與合作,大力宣傳清遠市優質沙糖桔,共同打造清遠市沙糖桔品牌,推動沙糖桔產業為主的農產品銷售,促進農民增收。清遠沙糖桔旅遊文化節展會的豐富經驗給清遠農業博覽會打下堅實基礎4、在展會展品范圍所在產業里能舉辦如此規模和定位的展會。清遠的農副土特產品資源豐富,是廣東省農業大市之一,全市已形成糧食、水果、蔬菜、牲畜、家禽、烤煙、蠶桑、竹筍、優質稻、水產等13個優勢農產品生產格局。全市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認證農產品9個,通過綠色食品認證農產品25個,獲國字型大小區域品牌19個,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品牌12個,數量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全市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企業144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95個;擁有涉農廣東省著名商標10個,農業類廣東省名牌產品15個,中華老字型大小1個,原產地證明商標1個。
5、展會的辦展機構在計劃的辦展時間內有實力舉辦如此規模和定位的展會。
在綜合考慮中國華南(清遠)農業博覽會、清遠沙糖桔旅遊文化節的會展上,通過與這兩個會展錯開舉辦時間,擴大辦展場地,提高辦展水準、規模及服務水平
6、辦展機構對展會展品范圍所在的產業是否熟悉。清遠市不但經常參加各類有特色農業展會、交流會而且還舉辦幾次農業展會積累不少寶貴經驗
7、展會定位與展會規模之間沖突不大。展會主要是針對本地區以及周邊地區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名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原產地標志產品,國家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證明商標的農產品
二、招展招商和宣傳推廣計劃評估
1、招展計劃評估製作項目邀請函、展位確認書、參展商指南資料的評估招展方式:主要是電話聯系,其次可以郵寄信封、E-MAIL、上門拜訪、朋友介紹等的評估招展的步驟:
(1)發布信息(主要通過電話傳真、郵件等方式把項目邀請函發給客戶)的評估
(2)跟蹤拜訪(找准負責人)的評估分析和考察招展目標是否實現,招展效果評估,實施招展過程分析2、招商計劃評估
(1)在招展過程中,可以把拒絕型客戶轉換成參觀商
(2)通過媒體可以間接招來一些參觀商
(3)主要的招商工作還是在開展前1~2周,承辦單位組織招商工作,比如出差到二級市場進行專業觀眾的組織;發簡訊息邀請;打電話邀請
(4)組辦單位為展會提供的工作針對分析招商的過程及成果中的問題進行評估
3、宣傳推廣計劃評估聯系宣傳媒體
(1) 對象:專業媒體和大眾媒體
(2) 方式:直接付款;用展位交換和我們會刊廣告交換。評估宣傳推廣效果,比如參會者、參展商、專業觀眾、普通觀眾、新聞媒體單位等對本展會的知曉度三、 展會項目財務分析
1、價格定位:粵北高起點、高標準的農業展會
2、成本預測展會的成本費用:33.3萬
1)展覽場地費用包括:展覽場地租金 5萬展館空調費 0.3萬層位特裝費 2萬標准層位搭建費 2萬
展館地毯及鋪設地毯的費用 1萬展位搭裝加班費 0.5萬
2)展會宣傳推廣費:包括廣告宣傳費 4.5萬展會資料設計和印刷費 1.5萬資料郵寄費 0.3萬新聞發布會費用 1.2萬
3)招展和招商費用 2萬
4)相關括動費用:技術交流會、研討會展會開幕式 2萬嘉賓接待、酒會 2萬展會現場布置 0.5萬禮品 1萬展會臨時工作人員費用 0.5萬
5)辦公費用和人員費用 2萬
6)稅收 免收(政府支持)
7)其他不可預測的費用 5萬
3、展會收入預測:50萬
1)展位費收入 20萬
2)廣告和企業贊助收入 5萬
3)其他相關收入 25萬
4、盈虧平衡分析展會收入預測50萬 — 展會支出成本費用33.3萬 = 展會利潤16.7萬
5、現金流量分析
1)凈現值分析 收入50萬—成本33.3萬 = 凈現16.7萬
2)凈現值率分析 16.7萬 / 50萬 * 100% = 33.4%四、 風險預測:市場風險從長期來看,我國農產品市場供求關系仍然會存在著周期性變化,反映到市場上必然會呈現出農產品價格的波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生產的農產品成本費用總體上趨於上升,這必然帶來農產品價格不斷走高;貨幣供給量增長趨於穩定可能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呈現出明顯的中性特點,這就對我們農產品帶來一定的風險。經營風險 決策人員和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中出現失誤而導致盈利水平變化從而產生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或由於匯率的變動而導致未來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財務風險 資金難以准時到位,而影響到會展的進度和各方面的安排。投資過大,預期收入有可能低於實際收入,出現虧損。
合作風險 人員到達率可能沒有達到預定的數字,如一些參展商可能沒到。五、 存在的問題:1、受國際市場和國內自然災害因素影響,中國農業市場商品價格今年出現異常波動。2010年初以來,中國相繼經受了北方低溫、西南旱情、南北方洪災等考驗,全國夏糧7年來首次減產,早秈稻產量、質量均有所下降,再加上宏觀經濟通脹預期強烈,農產品價格也出現輪番上漲。2、由於各地的都有自己特色的農產品,加上現在物價上漲,農產品的價格也不斷的上升。大家都湧入農產品市場,所以農產品市場競爭會越來越大。清遠農產品的市場也不列外,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六、改進意見1、加強承辦商之間的合作交流,如有需要可簽訂協議,提高服務質量,積極尋找信譽度高的商家合作,積極與政府部門合作,加大相關投入,提高展會的影響力和社會知名度。嚴格控制風險程度,降低風險對展會的負面影響,提高展會人員的自身素質,提高決策者專業水平,展會努力向寬領域多層次方向發展,豐富展會的內容,積極向國內外大型展會主辦商學習交流與合作,提高自身綜合實力。七、努力的方向:清遠農博會充分發揮了清遠作為華南地區區域中心、珠三角農副產品供給中心的作用,為華南地區各省區構建了一個加強協作、推動交流、促進貿易的平台。既是展示企業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成果的盛會,又是各級農業部門、農業企業和農產品流通企業開展現場觀摩、貿易洽談合作的好機會。聯合省農業廳主辦本次展覽會,將更有利於進一步調整華南地區各省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快促進農業合作,建立農業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從另一方面來說,省農業廳不僅在這次支持清遠舉辦農博會,今後還將一如既往支持清遠的三農工作,並以此推動清遠農業農村經濟和現代農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清遠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是我省的農業大市和重點糧區,在成功舉辦兩屆農業博覽會的基礎上,相信清遠市委市政府一定會把中國華南農博會打造成全國會展經濟的精品名牌,並藉助這一平台,進一步加強與海內外、國內外農業同仁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快全市農業現代化建設,為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揮更大作用。
¥
5.9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農產品可行性分析
農產品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一、 市場分析
1、宏觀環境分析:從長期來看,我國農產品市場供求關系仍然會存在著周期性變化,反映到市場上必然會呈現出農產品價格的波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生產的農產品成本費用總體上趨於上升,這必然帶來農產品價格不斷走高;貨幣供給量增長趨於穩定可能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呈現出明顯的中性特點。
農產品自身的剛性消費需求使得供給壓力較大。相比工業品,農產品供給不僅受單產制約,還受土地資源、天氣、自然災害、城市化發展、經濟作物與糧食作物爭地等諸多因素限制,註定其供給價格彈性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小。但是,農產品需求卻從單一的生活消費擴展到工業消費,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逐漸改善,其對農產品的需求也水漲船高。糧食增產總有渠道予以消化,其對價格的利空影響只是暫時的。反之,一旦糧食產量持平或小幅減產,就會被市場無限放大,價格同時也會出現飈升
第 1 頁
農產品生產成本的自身推動逐漸提速。現在的農業生產已經逐漸脫離農戶個體生產,相應的成本也由之前個體隱性成本擴展到諸如機械、僱工、農葯化肥等顯性成本上
農產品價格的國際化聯動特徵越來越明顯。隨著近年來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農產品的生產能力越發不足。除小麥、稻穀等主糧作物外,許多農作物由之前的富裕出口或自給自足變為依賴進口。農產品進口依賴度提高帶來的一個問題是:農產品價格也將開始國際化聯動。
2、微觀環境分析:
第 2 頁
(1) 會展中心的基本情況
錦江之星距離「清遠國際會展中心」約0.59公里,清遠索菲特麗豪大酒店距國際會展中心0.42公里,華冠大酒店距國際會展中心1.17公里,諾庭連鎖酒店,清遠湖濱步步高酒店,清遠格豪假日酒店好來登酒店
贏之城購物中心總經營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是粵北地區集購物、休閑、飲食、娛樂、旅遊於一體的主題式商業中心。目前,進駐該項目的商家已達200多家,國外品牌就佔了三成以上,目前商鋪的招商面積已完成了80%。例如有摩登百貨有限公司,華潤萬家超市等等之類的。
第 3 頁
(2) 農業展會目標顧客
參會者:清遠市的各縣市政府機關及農業局的負責人、省直有關單位、周邊部分地級市政府機關及農業局的負責人。
參展商:清遠市的各縣市(以及周邊部分地級市)縣級以上龍頭企業及各農業專業合作社、各縣市及周邊部分科研區。
專業觀眾:清遠市的以及周邊部分地級市農業專業工作者、農科人員、農民企業家和重點農業科技示範戶;省內農業院校專家學者及涉農專業的學生(華南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韶關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貿職業學院)等到會場參觀、交流與學習。
第 4 頁
普通觀眾:清遠市民、及相關對農業感興趣的觀眾等等
新聞媒體單位:廣東電視台、南方電視台、廣州電視台、羊城晚報、南方周末、廣州日報、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深圳特區報、深圳晚報、深圳商報、番禺日報、惠州日報、江門日報、梅州日報、清遠日報、清遠電視台、清遠百姓網等相關媒體。
6. 為什麼說我國「三農」工作進入了新階段
與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三農」方面還有很大差距,甚至直至今日,人多地少是中國基本國情之一,吃飯問題是中國最大的民生問題之一,農業薄弱、農村落後、農民貧窮是中國最大的難題之一。但是,與改革開放之前相比,在黨和政府的正確指導和全國人民的積極努力下,我國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發展成就是巨大的,我國「三農」工作從總體上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新中國成立時,我國人均糧食生產量不到250千克;改革開放前,我國有2.3億人口處於不得溫飽的窮困狀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僅用了20多年的時間,我國在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基本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從而使吃飯這樣一個幾千年古代中國、100多年近代中國、改革開放前30年中國沒有解決的問題解決了。由此推動我國社會從總體上進入小康階段,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第二,農村勞動力就業格局進一步優化。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化,農業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進程不斷加速,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農民在就業觀念上不斷更新,在經營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和多樣性方面日益增強。相當一些農民由農業向非農產業轉移,由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勞動力轉移,由農民向市民轉移。
第三,農民收入增長渠道進一步拓寬。當前,農業仍然是農民收入增長的重要基礎,但不是惟一的來源,甚至不是主要來源。農民收入增長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和多樣化。農民收入增長的渠道已經由過去的農業為主轉向農業收入和非農收入並舉的態勢。即使在農業收入中,也已經由種植業為主向種植業和養殖業並舉轉化,由單純靠增加產量、提高價格向增產、提質和增效並舉轉化。
第四,農村對城市以及整個國民經濟的依賴性提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隨著近年來我國統籌城鄉經濟、實現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政策的實施,工農之間、城鄉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更為突出。城市的發展離不開農村,而農村的發展照樣離不開城市。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又明確制定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使得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對城市、工業的依賴性進一步提高。
第五,我國農業與世界的關聯程度更高。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劇的歷史條件下,農業的全球化和國際化也必然成為各國農業發展的基本趨勢。各國在農業發展中,必須從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國內資源和國際資源出發,參與世界農業的專業化分工與合作。隨著我國農業對外開放度的提高,特別是隨著我國加入WTO後,既為我國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為引進資金、技術和農產品出口創造了條件,但同時也使我國農業更加直接地面對來自國際市場、國外農產品和農業技術的挑戰,尤其是在我國農業還比較落後的情況下,這種挑戰顯得更加突出。
第六,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的要求更高。今天我國農業的發展,不只是增加產量、保障供給的問題,而是增加產量同提高質量、改善結構、增加效益、合理利用資源、有效保護環境等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今天我國農村的發展不只是發展農村經濟,而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今天我國農民的發展不只是解決溫飽問題,而是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不斷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需要,不斷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7. 國家三農政策是什麼呢
【法律分析】
三農政策是指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應對農業發展問題,不僅要著眼於三農本身,而更應注重從「三農」之外即各自對立面採取對策。農業易相發展理論對於化解「三農」問題的意義在於對立統一、相互轉化的三個方面: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農村城鎮化及社區化、均等化、農場化;農民新型非農化、職業化。
【法律依據】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一、充分認識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緊迫性(一)堅持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隨著我國人口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趨緊,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不確定性增加,必須以穩定國內糧食生產來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各地區各部門要始終綳緊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把穩定糧食生產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堅持耕地管控、建設、激勵多措並舉,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切實把握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二)堅持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我國耕地總量少,質量總體不高,後備資源不足,水熱資源空間分布不匹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必須處理好發展糧食生產和發揮比較效益的關系,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決定耕地用途,必須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落實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和生產結構,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防止耕地「非糧化」,切實提高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水平。(三)堅持共同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必須舉全國之力解決14億人口的吃飯大事。各地區都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和義務,糧食主產區要努力發揮優勢,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繼續為全國作貢獻;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要保持應有的自給率,確保糧食種植面積不減少、產能有提升、產量不下降,共同維護好國家糧食安全。
8. 2021兩會三農政策的最新消息是什麼
截止到2021年3月份,2021兩會三農政策的最新消息如下:
1、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推薦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轉移,而現在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對於鄉村振興實施,國家勢在必行。
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的具體方式;如何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激發發展內生動力;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適度流轉,盤活農民土地財產權利,盤活鄉村建設用地資源等。
2、工作重心轉移
中央已經確定,對脫貧縣設立5年過渡期,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逐步實現資源支持向鄉村振興平穩過渡。這是穩健、科學的執政理念,將順暢推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無縫對接。
而從目前已公布的政策文件和學者分析來看,平穩過渡至少要從三方面共同發力。鞏固脫貧成果,為平穩過渡「夯實地基」。拓展脫貧成果,為平穩過渡「添磚加瓦」。建立銜接機制,為平穩過渡「搭橋鋪路」。
3、大力推進技術賦能
2021兩會蘇寧張近東提出,要大力推進技術賦能,實現農村零售業態升級。農村消費市場有很大成長空間,隨著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城鄉收入縮小,在脫貧攻堅目標完成後,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
鄉村消費市場進入新發展階段,建議升級品質,將鄉村商業消費作為主要方向,有利於發揮線上線下融合的大型零售企業引領和帶動作用,通過對農村小微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賦能,引領帶動農村消費品質升級,充分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4、農業人才下鄉計劃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提出6項提案,內容涵蓋鄉村振興、「豬晶元」育種、生豬養殖產業轉型、綠領人才培育、農產品冷鏈物流和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鼓勵種業企業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引技」、「引智」結合,獎勵跨行業跨國攻關「豬晶元」的緊缺人才。
繼續支持以家庭為核心的中小散戶適度養殖,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發揮帶動作用,幫助小散戶加快轉型升級。實施「農業人才下鄉」計劃,從產業、融資等方面給在鄉、返鄉創業的年輕人以幫扶。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加強冷鏈建設,以及鼓勵民營企業組織再造,以新商業文明促進轉型升級。
5、推動農產品源頭分級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建議,大范圍推動我國農產品的產地源頭分級,解決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的問題,降低農產品產後損失率,提升農民收入。
推進農產品源頭分級可以大幅降低產後損失率,對小農戶的直接增收效應非常明顯。還認為新型電商在解決當下以及以後的農產品銷售問題、『最初一公里』,包括『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上,都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關於2021兩會三農政策消息介紹了,在兩會召開期間,各個地區人大代表將會對三農問題提出實施計劃,因此大家要多關注兩會期間的主題,對於展開三農工作有很大的作用。
9. 肥城桃都國際城旁邊什麼大廈啊
肥城桃都國際城附近有以下這幾個大廈。
肥城市文廣大廈、三農大廈、廣電大廈、恆豐大廈、上城商務大廈等。
肥城市一般指肥城。肥城,山東省轄縣級市,由泰安市代管,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山西麓,東與泰安市岱嶽區接壤,西與泰安市東平縣、濟南市平陰縣為鄰,南與泰安市寧陽縣、濟寧市汶上縣隔河相望,北與濟南市長清區以山為界;總面積1277平方千米。
10. 三農是哪三農
三農分別是農業、農村、農民。
三農概念和三農問題的提法,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學術界的重要而獨特的理論創造。
所謂「三農」問題,就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研究三農問題目的是要解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穩定。
實際上,這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繫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繫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
應對農業發展問題,不僅要著眼於三農本身,而更應注重從「三農」之外即各自對立面採取對策。
農業易相發展理論對於化解「三農」問題的意義在於對立統一、相互轉化的三個方面: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農村城鎮化及社區化、均等化、農場化;農民新型非農化、職業化。
(10)三農國際城在如皋哪個地方擴展閱讀:
2004年中國城鎮化率只有41.76%,2018年城鎮化率達到60%,15年時間城鎮化率增加了近20個百分點。十多年時間的快速城鎮化,由每年的量變積累為現在的質變。
2004年的「三農」問題與當前的「三農」問題,已經不是同一個「三農」問題。
當前「三農」問題最根本的是,在人財物大量流出背景下,如何保持農村基本的生產和生活秩序。從生產秩序來講,大量農民全家進城,他們是農村土地的承包者,但是他們不再種地。
而種地農戶僅靠自家承包地無法獲得適度土地經營規模,他們就要求流入土地以擴大經營面積。當農村土地承包者和經營者越來越分離時,採取何種農地政策,國家財政如何支農,就有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