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蘇寧國際交易額是多少

蘇寧國際交易額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11-28 05:17:10

A. 大敗局:張近東蘇寧帝國的沒落(二)

大略是當時家電連鎖四劍客蘇寧、國美,大中、永樂只有蘇寧的張近東依舊活躍在戰場上,讓他忽視了一股冉冉升起的新力量——互聯網電子商務。

彼時中關村小老闆劉強東已經試水電商,且SARS期間讓他不僅初嘗電商甜頭也開始展望電商美好的未來。

雖然很多人開始不斷提醒張近東提早布局電商,但他依舊沒有察覺到危機的苗頭,其實此時已經慢慢暴露了張近東或者說蘇寧內部的核心問題: 認知老化

2010年,張近東說:「未來消費的主流絕對不可能是網購。在他認知里他的對手只有沃爾瑪。 對新事物不屑一顧,對固有觀念墨守陳規,讓他錯失了蘇寧轉型線上的最好時機。

雖然在這一年蘇寧易購正式上線,但張近東工作重點仍在實體店。

這一年淘寶雙十一銷量超過9億,同比增長1772%,當當在納斯達克上市,京東正在遭遇融資蜜月。

很快張近東意識到自己對於電商的理解錯了,2011年提出了「再造蘇寧,成為電商第一」的口號。同時也提出來了沃爾瑪+亞馬遜的方向。

目標熱血的背後需要良好的策略來實現。

這一年天貓交易額800億,京東309.6億,蘇寧59億。

2012年蘇寧家電賣場的大家電銷售速度萎縮兩成,電商平台增速超過150%。

2012年春,張近東決定扳回電商敗局,他對內總動員:全年保底200億,解除一切後顧之憂,全力沖刺300億!對外,蘇寧的全網價格戰打響。

這場價格大戰捲入了京東、淘寶,逼出了當當、國美,還把亞馬遜裹挾了進來,真可謂是群雄逐鹿,廝殺慘烈。殺到紅眼時,拼的是誰先把血流干。而血,就是錢。

當年7月,蘇寧定向增發47億,緊接著在8月13日,又發行80億元公司債。兩次共計融資127億元,相當於蘇寧2011年凈利潤的兩倍半。

京東迅速回擊,蘇寧8月13日發債,8月14日劉強東就宣布,京東商城所有大家電將在未來三年內保持零毛利,並「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便宜至少10%以上」。

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並不想變成神仙打架的炮灰,於是紛紛出逃。蘇寧電器股價因此遭受重創,8月14日當天大跌7.11%,其收盤股價與定向增發時相比,暴跌超50%。

前台早已一片猩紅,後台的張近東似乎雲淡風輕:「蘇寧是一家優質的上市公司,如果我的企業沒有風險,我個人的投入有什麼風險?」

價格戰最終在國家發改委介入後偃旗息鼓,勝負未分。

然而這一年,蘇寧的凈利從上年的 歷史 高點48.21億元,迅速滑至26.76億,幾乎腰斬。

在品嘗過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毒打後,張近東似乎才真正意識到不變成他們就會被他們淘汰。此後蘇寧整體戰略向互聯網線上交易大幅傾斜且開啟買買買模式。

2012年,全資收購母嬰平台紅孩子,蘇寧正式向全品類經營擴展。

2013年初,張近東將「蘇寧電器」更名為更像互聯網企業的「蘇寧雲商」。

2013年6月,蘇寧繼續犧牲利潤,宣布線上線下同品同價。

2013年10月,收購視頻網站PPTV及足球俱樂部。

2014年,收購團購網站滿座網並成立蘇寧保險銷售公司,成立獨立物流公司。

2015年8月,蘇寧投資140億元認購阿里股票
2015年12月,接手江蘇舜天足球俱樂部;
2016年6月,21億並購國際米蘭。
2017年,花42億收購天天快遞。
同年,又向恆大投資了 200 億獲得 4.7% 的股份。
2019年,從王健林手中收購了37家萬達門店。
同年9月,蘇寧又以現金48億收購零售巨頭家樂福中國80%股份。

與此同時,蘇寧還調整了組織架構,啟用一批互聯網背景的高管。

以前堅決不承認電商會有多大出息的張近東,還開始頻頻給自己戴上互聯網的新帽子。正應了那句以前愛答不理如今高攀不起。

雖然企圖徹底轉型,但蘇寧的業績仍在持續惡化。

2013三季度,蘇寧出現上市9年來的首次單季業績虧損。全年,利潤同比下降95.5%。

2014年5月投資者交流會上,張近東說:「蘇寧最艱難的時候即將過去,我們已經看到了從彎道轉向直道的曙光。蘇寧在向O2O全渠道零售商轉型的步伐走在了全行業最前列,仍是這一波新商業浪潮的引領者。」

可2014年,蘇寧業績依舊尷尬:線上業務方面收入同比僅增長了17.8%,增速低於行業平均。

或許是覺得靠自己難以回天了,2015年,張近東算是徹底向互聯網低下了自己高貴的頭顱:

當年8月10日,阿里巴巴用約283億元戰略投資蘇寧雲商,同時蘇寧以約140億元買阿里巴巴股票。

馬雲把這次換股比作「結婚」。張近東則表示,「傳統企業要+互聯網,就要擁抱BAT。」

在阿里的助力下,蘇寧的線上業務總算突飛猛進。此前兩年,蘇寧線上業務營收均為220億元左右。但2015年,其線上業務規模超過400億,幾乎翻倍。

但即便這樣,就算整個蘇寧加起來,也已被京東甩出了幾條街。

幸好,託了阿里的福:當初入股阿里時,阿里股價不到80美元,到其2017年12月第一次賣出時,阿里股價已漲到170美元附近,此後的分三次套現清倉,讓蘇寧共計盈利約140億元。

正是這筆錢,給當年半老徐娘的蘇寧財報做了一次美顏,讓人忽視了蘇寧不斷衰退的內核。

一連串的瘋狂收購,雖快速撐起了蘇寧帝國的八駕馬車,然而八大業務板塊,沒一塊是賺錢的。從2016年到2020年,蘇寧公布的年度扣非凈利潤分別是-0.88億元、-3.59億元、-57億元、-68億元。

其實,實體零售的落寞早已成定局。

2018年,零售巨頭大潤發被阿里巴巴入股接手,執掌大潤發19年的「狼王」黃明端辭職,黃明端感慨「 我贏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

而早在17年萬達王健林便開始瘋狂賣買賣,也是看到了實體零售的落寞,被逼無奈地選擇斷臂求生,砍掉重資產業務。

但張近東不甘心,他以為還可以一如當年,刀砍八大家、手撕國美、腳踩京東一樣,重塑蘇寧昔日光輝。

奈何,沒有永遠強勢的企業,只有順應時代的企業。

2021年7月5日,蘇寧混改完成,張近東持股比例降到20.35%,他可以提名兩個(含自己)非獨立董事,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可以提兩個,淘寶可以提兩個。

也就是說,有阿里背景的江蘇新零售創新基金兩票,再加上淘寶自己兩票,阿里系實質上已經取得了蘇寧的控制權。

回顧蘇寧三十年的興衰,企商講師老丁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與各位讀者分享:

1、創始人的強勢可以在創業階段幫助企業迅速崛起,但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依舊依靠著創始人的個人魅力和戰略思考會有極大風險。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必須同步推進公司體制的完善。

2、民企在發展過程中最喜歡也不可避免的願意任人唯親,前期可以增強凝聚力和執行力,但企業後續的發展依舊需要靠真正有管理運營能力的職業經理人。而且隨著企業不斷做大做強,老員工容易產生好大喜功、論資排輩、倚老賣老、排擠新人等對企業發展不良的風氣。應該及時優勝劣汰,給企業注入新鮮血液,給年輕人更多機會來參與企業發展的謀劃。

3、投資需要有主線,無序投資會對企業資金鏈造成毀滅性打擊。應該發揚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精神。

4、企業的管理者需與時俱進,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擁抱變化,牢記只有變化才是最大的不變,剔除固執己見的頑疾。

張近東退出後,新任董事長,是4年前被阿里收購的大潤發「狼王」黃明端。

這樣的結局,估計兩人誰也沒想到。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下您精彩的評論。

B. 7個月虧2.96億,蘇寧小店被置出上市公司,但燒錢之戰沒有停

去年10月,蘇寧發布一則公告,將對集團旗下便利店業態——"蘇寧小店"予以3億美元的增資。

公告顯示,由Great Matrix、蘇寧國際和Great Momentum三家公司合計出資3億美元,以從蘇寧易購手中認購蘇寧小店大約35%的股權,這其中,Great Matrix支付16,500萬美元,蘇寧國際支付10,500萬美元,Great Momentum支付3,000萬美元。

完成交易之後, 蘇寧易購只是通過蘇寧國際持有蘇寧小店35%的股權,已經無需對蘇寧小店合並財務報表。蘇寧控股董事長張近東先生之子張康控制的Great Matrix及Great Momentum合計持有蘇寧小店65%的權益,成為蘇寧小店的控股公司。

這份公告也同時披露了蘇寧小店的最新業績:2018年1至7月,營收1.43億元,虧損2.96億元,債務高達6.53億元。藉助此番資本操作之後,蘇寧易購在財務報表上將不再承擔蘇寧小店的虧損和高額債務。

蘇寧在公告之中,對虧損的解釋為,"迅速擴張門店需要的高投入而產生的階段性虧損",另外,也承認而加速新增的店面經營期較短,仍處於培育期,短期難以看到回報,因此虧損和負債都是階段性的。

據媒體"藍鯨 財經 "的測算,按照7月蘇寧方面披露的門店數量1200家來算,每家門店大概店均虧損25萬元左右。

此前,《中國經營報》也引用蘇寧小店內部人士爆料稱,盡管開店數量超預期,但經營情況不樂觀,"目前蘇寧在上海地區沒有盈利的店" 。

蘇寧以線下零售起家,在家電連鎖行業一度雄踞國內市場,只是在電商崛起之後受到網路的沖擊,蘇寧進而進軍線上,開拓蘇寧易購線上商城,並將公司改組為線上線下一體的零售巨頭。

現在,面對國內流行的新零售勢態,蘇寧再次開拓蘇寧小店,以社區店、CBD店(白領工作餐)和高客流店(地鐵、醫院等公共空間)三種形式,在新零售矩陣中負責解決消費者對購物、餐飲和本地生活服務的各項需求。

作為發力點,蘇寧開始跑馬全力,密集開店。2018年6月,蘇寧零售集團副總裁卞農在接受《光明網》采訪時透露,2018年,蘇寧小店將在北京地區開設600家門店,成為北京市場上最大的便利店企業。

只是便利店作為解決最後一公里的最有效模式,行業發展已經數十年,全時、7-11、羅森等知名便利店等知名企業已實現了對國內主要商圈的密集布點,並且佔有相當的市場份額,另外,近幾年來,隨著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的加入,便利蜂、猩便利等無人貨架創業公司迅速崛起,便利店行業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蘇寧小店作為新入局者,首先面對的是和這些傳統便利店巨頭的競爭,還要面對新銳零售攜大數據和AI的挑戰。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占據一席之地的戰役將打得非常艱難。

為了爭得市場份額,蘇寧在公告中提及小店將繼續加速擴張門店的步伐。開店計劃仍將加速進行、新店尚無盈利能力,也就是說虧損和負債或將持續擴大,這也是蘇寧小店為何需要3億美元的增資。

C. 蘇寧可能易主,昔日的零售霸主為何走上賣股權之路

大牌場BIG (作者 袁嬋)

一紙公告,蘇寧不再安寧。

2月25日,蘇寧易購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張近東以及股東蘇寧電器集團擬籌劃股份轉讓事宜,預計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化。

1990年的冬天,27歲的張近東在南京寧海路開設了一家面積不足200平的空調專營店,這家「路邊小店」便是蘇寧的起點。成立30年之際,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卻為何走到股權出讓這一步呢?

債務壓頂,張近東等擬轉讓20%-25%股權

公告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張近東以及股東蘇寧電器集團預計轉讓比例20%至25%,股權受讓方屬於基礎設施等行業。

蘇寧易購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1月29日,張近東直接持股20.96%、淘寶(中國)軟體有限公司均持股19.99%、蘇寧電器持股16.8 %、蘇寧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3.98%、蘇寧易購股集團份有限公司回購專用證券賬戶1.99%。從數據中可得知,張近東、蘇寧電器、蘇寧控股合計持有公司股份為41.74%。

如果按照最高25%的股權轉讓,張近東、蘇寧電器、蘇寧控股三方所持的股權比例將下降為16.74%,蘇寧易購的控制權可能面臨「易主」。

當前,公司總股本為93.10億股,若按照2月24日收盤價7元/股測算,此次轉讓比例20%-25%,故此次交易所涉及的金額為130.34億元~162.93億元。

| 蘇寧股權分布圖(圖源wind) |

有傳言稱,國企出資者包括江蘇省國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蘇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和南京新工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該國企計劃將這些股份注,入與蘇寧聯合成立的新產業基金。蘇寧回應稱一切以後續公告為准。

去年11月,據彭博社報道,蘇寧易購正在考慮出售旗下電商業務,尋求估值約60億美元,以緩解融資壓力,但這個消息隨後被蘇寧易購否認。

此次股權出售的所得收益或將有助於蘇寧償還今年到期的總額為172億元的債券債務。 據統計,目前蘇寧易購存續債券13隻,存續規模92.5億元,其中將有40.52億債券於一年內到期,短期面臨集中兌付壓力較大。

今年2月,由於業績巨虧、再融資壓力增大等原因,中誠信國際將蘇寧易購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維持其主體和相關債項信用等級為AAA。

家電連鎖第一股,昔日的零售霸主

回顧回顧蘇寧的發家史,不得不承認它曾經優秀過。

1990年12月,27歲的張近東在南京寧海路上租下一個了面積不足200平方米門面,起名「蘇寧」,專營空調批發。品類優勢加上南京巨大的市場需求,讓張近東在成立蘇寧的第一年就賺了1000萬元的純利潤。

| 蘇寧早期門面(圖源:蘇寧官網) |

1992-1993年,蘇寧迎來快速發展。彼時「八大商城」聯合發動空調大戰向蘇寧發難,宣稱將統一采購統一降價,如果有空調廠商膽敢供貨給蘇寧,他們將全面封殺該品牌。但蘇寧憑借強大的競爭力和完善的購銷-安裝-維修「一條龍」服務打敗「八大商城」,一戰成名。當年蘇寧電器銷售額達到3億元,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空調經銷商。

從此,蘇寧開始真正崛起,1994年完成5.6億元銷售額榮登全國空調銷售第一的位置,以「黑馬」之姿傲視群雄。到1996年,蘇寧組建了300人的精銳之師,發展了4000多家批發客戶,空調批發零售額更是達到15億元,完全顛覆中國大部分區域的空調分銷網路,張近東的空調商業王國初具規模。

2000年,成立十年的蘇寧,迎來首個發展轉折年。這一年,張近東決定進行壯士割腕式的戰略調整,砍掉年銷售額達幾十億的批發生意,全面轉型大型綜合電器賣場,並喊出「3年要在全國開設1500家店」的連鎖進軍口號。

2004年7月21日,蘇寧電器正式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掛牌上市,成為家電連鎖第一股。當日漲幅100.24%,一舉成為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

這一年,也是國內家電連鎖企業的變局之年。蘇寧、國美這兩大家電巨頭在各自的領地發展多年之後,開始在局部打起了市場搶奪戰。2008年國美黃光裕入獄後,蘇寧成為了這場大戰最後的贏家,在線下零售連續多年穩坐投把椅。

轉型之路不順,投資買買買拖累主業

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為何卻走到股權出讓這一步?回過頭看,張近東或許還是會詫異2010年發生的一切:京東、天貓、淘寶網等電商迅速崛起,網路購物以低廉的價格優勢、送貨到家的便利特性,迅速普及。

蘇寧易購彼時也啟動了正面迎戰。2009年,蘇寧上線「蘇寧網上商城」。同時,蘇寧易購也開始建設自己的物流基地,到了2011年,蘇寧易購已經有8家物流基地投入運營,同時有10家物流基地處於建設中。2013年,蘇寧電器宣布更名「蘇寧雲商」,並開始了線上線下渠道融合。

| 蘇寧雲店(圖源官網) |

2013年蘇寧「線上線下同價」的舉措則成了蘇寧主營業務發展的轉折點。在線上渠道,為了對抗其他電商平台,蘇寧易購打出價格戰,線下價格也只能跟著線上價格降低,但彼時蘇寧易購線下業務營收占據了8成以上。同時,在發展初期,盡管蘇寧易購投入高額買量成本,但線上渠道一直發展平平。直到2016年,蘇寧易購聯手阿里巴巴,線上渠道業務才有起色。

而在線下渠道,蘇寧易購則損失了高毛利。財報數據顯示,自2011年開始,蘇寧易購主營業務毛利率開始下降,由2011年的18%下降到2014年的14.3%。另一方面,蘇寧易購線下門店又進行快速擴張,這無疑是一筆高額成本。

除了轉型之路不順,投資買買買拖累主業。 除了在家電零售等核心業務之外,蘇寧已進行了長達十餘年的多路徑多元化布局。 在母嬰、 體育 、 汽車 、 娛樂 休閑等專業領域,蘇寧布局了紅孩子、蘇寧 體育 、蘇寧 汽車 、蘇寧影城;在用戶生活服務層面,蘇寧布局了生活幫、蘇寧彩票、蘇寧有房;在內容服務方面,蘇寧布局PP 體育 、PP視頻、蘇寧青創園、龍珠直播、當貝市場等。

但龐大的業務體系下,主營業務的經營精力勢必會被分散。 從扣非凈利潤看,蘇寧易購2014年-2019年的利潤一直為負,分別為-12.52億元、-14.65億元、-11.08億元、-0.88億元、-3.59億元、-57.1億元。2019年,扣非凈利潤也是近年來虧損最多的一年。

聯商高級顧問團成員王國平認為,蘇寧戰線過長,每個項目都不是自己創新,而是以市場跟隨者角色入局。在駕馭整合這些項目時,缺乏明確思路和落地能力,導致無序燒錢。項目盈利能力弱,長期燒錢,引發財務緊張。

未來走向何處?

對於蘇寧未來會走向何處?張近東近日強調,2021年要自上而下聚焦零售主航道、「針對不在零售主賽道的,就要主動做減法、收縮戰線,該關的關,該砍的砍」。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丁少將表示,蘇寧依然是優質企業,短期流動性緊張,但不會嚴重影響發展的基本面,在零售市場尤其是家電零售市場,依然是不可忽視的勁旅。

「在新的產業環境、競爭環境、消費環境下,蘇寧需要新一輪變革,深度優化並聚焦做強零售主業,剝離一些非主業,提升主賽道競爭力和發展質量。」 丁少將表示,蘇寧整體的控制權應該不會變更,如果國資進來,有助於蘇寧的穩健經營,以及品牌商譽的增值。

蘇寧未來走向何處,不得而知。在新的資本入股後,蘇寧易購能否通過混改走上更良性的盈利模式,依然要看其核心零售業務的表現。

D. 蘇寧收購國米解析(2):國際米蘭到底價值多少

您好!連續幾個月下來,能夠一路把我們關於國際米蘭和蘇寧交易的各類分析文章讀完的讀者都很不容易,需要付出太多的耐心。一些讀者對筆者的「判斷正確」表示了祝賀,這里需要說,應該感謝的是你們,因為體育產經的話題真的很枯燥,是你們的熱情關注和參與討論讓這些報道分析以比較積極的形式繼續了下來。
有小部份沒有讀完此前我們的系列報道便抨擊筆者「黑國米」的球迷,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從球迷的角度說,誰都希望事情能盡早有個定論,一切都有準確的數據和准確的說法。你的說法如果和大多數媒體不一樣,你就是個搗亂和攪局的人,是不懷好意,是嘩眾取寵。
偏偏在商業行為裡面,准確的數據只有密室里的關鍵人物才知道,被刻意廣泛傳播的一些數據往往很可疑,就好比此前中超一些外援的身價。外界可以得到例如俱樂部年度財報這種有法律義務公開且造假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信息,涵蓋債務、赤字等多個方面,因此,分析越基於這些數據,越具備可信度。
錢並沒有花多了
像蘇寧和國際米蘭的交易金額,目前出現了好多個版本。蘇寧融資2億多歐元是事實,但國際米蘭整體估價到底是多少?蘇寧的錢有多少會流入托希爾的腰包?
《米蘭體育報》認為,國際米蘭包含債務整體估價大約7億歐元;權威財經媒體《陽光24小時》則認為是6億歐元,蘇寧只承接托希爾欠高盛的2.2億歐元債務及利息,托希爾投入國際米蘭經營的「私債」由印尼人自己解決,蘇寧提供的1.8億歐元現金用於從托希爾和莫拉蒂手中購買不到70%的股權。
但也有人表示反對意見。例如BeIn體育台記者帕爾梅里就公開表示,「國際米蘭估價只有4億歐元,蘇寧購買68.55%歐元股份付出的是2.64億歐元。」帕爾梅里沒有更多解釋他的信息來源,可以肯定,在此類交易中,任何一方都不喜歡看到外界說交易金額偏低。國際米蘭還得經營下去,交易額偏低本身是對國際米蘭形象價值的打擊。
筆者收到的網路留言里,最多的一類是「那麼多錢,值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麻煩恰恰在於,到底是多少錢?
如果我們使用《陽光24小時》的數據——這種情況下最保險的還是權威財經媒體的數字——可以發現,蘇寧在談判中取得了不少有利自己的地方,初步斷定算得上這場交易的贏家。
首先,當初托希爾控股國際米蘭,但在莫拉蒂那裡遇到一道坎。莫拉蒂家族不僅有轉會市場重大決定否決權,而且手中的29.55%有強大的保護條款:托希爾可以花1億歐元購買這些股份(不許討價還價哦),而莫拉蒂也可以強迫印尼人用1億歐元來買。
這里我們可以做一個大膽的猜測:蘇寧本次控股國際米蘭,盡管托希爾仍然持有30%股份做小股東,但他的股份絕對沒有類似保護條款,他的30%會很快完成過渡,被蘇寧輕易吞噬或稀釋。
這個猜測算得上前文說過的火葯味閱讀提神丸吧。筆者當然可能猜錯,但和讀者一起製造和貢獻懸念,也是一起排解產經類文章的枯燥。
其次,1.8億歐元里有1億歐元必須交給莫拉蒂家族收購其手中的29.55%份額,托希爾只能得到8000萬。但考慮到蘇寧只承接高盛那筆2.2億歐元債務,這樣托希爾手中通過連年赤字和「老闆私人借款」累積的2億「債權」實際是被蘇寧用幾千萬歐元就打發了。認虧的是托希爾,國際米蘭他確實玩不下去了。
蘇寧融資的剩餘資金,應該會用於轉會市場運作,例如立即簽下圖雷作為送給球迷的禮物。
分析到這里,僅僅從國際米蘭的價值和資產及經營現狀來看,蘇寧在談判中已經取得了很多優勢,很難說錢花多了。一開始意媒說托希爾凈賺1億,實際是沒有意識到這筆錢必須用於購買莫拉蒂的股份,不是托希爾的個人所得。
最大障礙莫拉蒂
那麼,這和筆者曾說過的「蘇寧可以嘗試提出承接債務0歐元獲得托希爾手中的國際米蘭70%股份」區別在哪裡?
這里才是筆者當初分析中的一個錯誤,可惜只有人批評說這個提議是黑國際米蘭,卻沒有人指出技術錯誤在哪裡。
錯就錯在:莫拉蒂和托希爾當初的交易中存在保護條款,托希爾短期內不能出售國際米蘭控股權(有說不能超過40%)給他人,所以,0歐元收購托希爾的70%是不成立的。
義大利一些媒體堅持相信了爆料人說的蘇寧只當小股東,恰恰也是因為這個條款存在,認為蘇寧想當大股東也當不了,必須先當小股東然後再耐心等候。
上期我們談到了蘇寧的義大利顧問發揮的重要作用,他從一開始就告訴蘇寧,必須直奔控股而去,送錢小股東無意義。也是這些職業人士幫助蘇寧找到了突破口,蘇寧從托希爾手中取得39%股份,再利用托希爾可以以1億歐元買斷莫拉蒂手中29.55%股份的條款做一個轉手買賣,兩者合並,實現68.55%控股。
這樣做,等於強制性地把莫老爹送走,感情上說,有些讓人不舍,但在商業操作層面,幾乎是蘇寧立即實現控股的唯一路徑。
根據當初莫拉蒂和托希爾的交易協議,莫拉蒂手中的29.55%股份,是不含債務的29.55%, 是具備轉會市場否決權的29.55%, 是不能被稀釋的29.55%,所以,1億歐元拿下,可謂搬走了道路上最大一塊頑石,也可以說是收購了國際米蘭股份中最優質的部分,同樣不算花錢過多。
(資料來源:華體網)

E. 蘇寧易購 京東商城(蘇寧為什麼沒干過京東)

虎嗅註:深交所發布消息,蘇寧易購擬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這或許會是一個蘇寧新零售轉型失敗的信號,這么多年來,這個龐然大物一直在流血,競爭對手卻已跑得更快、更遠。本篇文章首發於2017年6月30日,虎嗅分析了蘇寧生意的核心數據,讓我們一起回溯因果。

本文題圖來自視覺中國,未經授權,不得使用。圖中左一為張近東。

京東市值逼近網路,引發了一波J能否替代B的議論,而昔日家電零售霸主蘇寧似乎已淡出公眾視野。

5年前,張近東至少嘴上沒把京東當成對手(原話是「他們還是小孩子,和我們不在一個重量級」);5年後,「小孩子」的市值已是「大人」的四倍(京東、蘇寧最新市值分別為4000億和1000億)。

關於「京東做對了什麼」的討論已經有了很多,有必要候復盤一下,看看蘇寧為什麼沒干過京東。

2011年,盛極而衰的開始

2012年3月31日,蘇寧電器(002024.SZ)發布了2011年報。沒有人會想到,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最後的好日子」。

2008年11月,黃光裕被拘,國美對蘇寧的威肋基本解除。

經過幾年的發展,蘇寧各項指標全面超越「友商」。2011年,蘇寧營收、凈利潤分別達到938.9億和48.2億,年末門店總數達到峰值——1684家(2009年為941家)。同期國美營收、凈利潤分別為598億和18.4億,門店總數1079家。

而那時的阿里、京東還沒資格被蘇寧視為「友商」。2011財年阿里營收、凈利潤分別為119億和16.1億;當年自營收入佔比99%的京東,營收看起來高些,2011財年達211億,但卻虧損了12.8億。

對即將到來的電商大潮,蘇寧絲毫沒有掉以輕心:

早在1999年,蘇寧就開始研究8848並承辦「新浪電品商城」;

2005年,蘇寧組建B2C總門店並上線「蘇寧網上商城」;

2009年,蘇寧提出「營銷變革」、嘗試「實體店與互聯網業務共舉的戰略」並將疊代到第三期的網上商城更名為「蘇寧易購」;

物流建設方面,2011年末已有8家物流基地投入運營,另有10家在建、24家完成簽約;

2011年6月,蘇寧發布「面向未來十年發展的戰略規劃」,提出打造「具備全球化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2011年末,蘇寧賬面資金達227.4億並計劃通過定向增發募集資金55億投入門店及物流建設。

2011年未,一切跡象都表明蘇寧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不料卻是盛極而衰的開始。

2012年,作秀與試探

2012財年,蘇寧營收同比增幅僅為4.76%,扣非凈利潤卻大跌45.6%至25.15億,2013年扣非凈利潤跌到3.07億,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非凈虧損均超過11億。

蘇寧再也不是「績優股」了。

2012年上半年,蘇寧易購實現銷售額52.8億。為完成全年200億的銷售目標,蘇寧易購三管齊下:一是品類擴張,圖書、百貨、酒水、食品等等;二是垂直並購,最大的一樁是收購母嬰電商「紅孩子」;三是開放平台招商。

2012年8月,京東挑起價格戰,劉強東宣稱「未來三年大家電零毛利,保證比國美、蘇寧便宜10%以上」,蘇寧的回應是「價格必然低於京東,價差雙倍賠付」。

根據財報,2012年蘇寧線上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52.6億。

通過比較,2012年蘇寧各主要品類的毛利潤率與2011年差異非常小。

原來張近東、劉強東合演了一場戲,賺足了國人眼球,讓「上網買電器」這一概念深入人心 。只可惜,最終真正的受益者只有京東一家。

毛利潤率幾乎沒變,扣非凈利潤卻下降45.6%,錢到哪兒去了?

通過比對,發現在營收增長不到5%的情況下,2012年「廣告促銷費用」增加近4億、同比增幅32.6%;「租賃及倉儲費」增加近9億元,同比增長24.6%;「其它費用」增加5億元,增幅36.3%;「人員費用」增加5.25億,增幅14.6%。

雖然沒有單獨披露,帶寬伺服器、流量購買、線上廣告、物流建設、研發投入等與電商業務相關的費用應當包含在上述四項費用當中。而在2012年,這四項費用合共增加了23.1億元,剛好與扣非凈利潤下降數額相當。

未能開啟「放量模式」

2013年2月,蘇寧電器更名為「蘇寧雲商」,6月開始「線上線下融合」,開始「從兩個公司變成一個公司」,真正是易筋洗髓、脫胎換骨。

經過近半年的籌備,2013年6月8日(搶在「618」之前),蘇寧正式宣布「線上線下同價」。如果說一年前是在演戲,這次蘇寧可是玩真的了。與2012年相比,2013年蘇寧的主營業務毛利潤率下降了2.5個百分點,並逐年下滑。

2014年,蘇寧線上自營業務收入226億,同比增幅僅為3.2%。同期,京東自營業務收入達1085億,同比增幅62%。

2013年、2014年線上自營收入在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比重僅為21%。

2015年開始,情況才出現轉機,蘇寧線上自營業務收入先後越過400億、600億。2016財年,蘇寧線上自營收入佔比達到42.2%。

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線上購物習慣養成,而且蘇寧在移動端取得突破。另一方面,與蘇寧——阿里的深度結盟有關(註:2015年8月,阿里投資283億成為蘇寧第二大股東,同時蘇寧以140億認購2780萬阿里股票)。

2016年報稱「蘇寧易購天貓旗艦店堅持自營全品類商品,2016年實現了商品、服務方面與蘇寧易購的全面打通,銷售增長較快,服務滿意度穩步提升」。

張近東早就預見到零售的未來並開始電商實踐。完勝國美之後,蘇寧「兵強馬壯」,張近東決心破釜沉舟帶領蘇寧「飛升」。

因缺乏電商基因,蘇寧線上推廣慢,流量獲取成本高,付出巨額代價卻沒能按預期開啟「放量模式」。直至2016年,在結盟阿里的背景下,線上營收佔比終於突破40%。

相比之下,採取「保守療法」的國美,2016年營收767億,其中線上自營收入107億,佔比14%。

2010年以來,蘇寧營收從755億增至1486億,增幅96.8%,年均復合增長僅為11.9%。特別是蘇寧、國美的當家品種——視聽產品(彩電、影碟)完全停滯。

回過頭來看,蘇寧「搶了個跑」,否則其在電商領域的建樹會與國美不相上下。總體來看,代價沉重的「搶跑」性價比是可以接受的。

再議「線上線下同價」

假如門店保持高額利潤,即便線上業務增速不甚理想,作為貨真價實的「電商概念績優股」,蘇寧的市值不會遜於順豐(3000億左右)。

飽受爭議的「線上線下同價」是造成蘇寧業績急劇下跌的根本原因。

當年蘇寧心態是:買幾塊錢的菜都要討價還價,老百姓買家電怎會多花幾百塊?線下如果比線上貴,早晚必死。

回過頭來看,蘇寧2013年推出「線上線下同價」有三點不妥。

一是時機偏早。

零售價隨渠道、消費場景而異的現象比比皆是,而且天公地道,一款酒在KTV的價格與超市相同才是咄咄怪事。

而且,網購家電從少數人的「探險」到獲得廣泛認可也需要一個過程,至少也要三、五年。在此之前,叔叔阿姨們還是要看看、摸摸,向服務員提出一大堆問題,獲得滿意的答復後才放心掏錢。蘇寧太急於跟京東PK,順道將老對手國美一軍。

二是線上拖累線下。

同款商品在不同商家、不同城市的標價不盡相同,甚至相同商家在相同城市不同商圈的門店標價也經常存在差異。

在線下貨比三家,需要付出很大時間和精力。而在網上,消費者能夠輕易發現價格差異。

本來蘇寧可用「易購」這個品牌與京東PK,線下的生意該怎麼做還怎麼做。「蘇寧」與「易購」可以在後台協同,在前台則不必強調兩者的關系。隨著線上的壯大、線下的萎縮,再擇機將兩者融合。

盡管線上不可避免地被友商「逼平」,但這部分營收佔比僅為20%,只要線下保持較豐厚的利潤,蘇寧可立於不敗之地。

不幸的是, 「線上線下同價」把京東的施壓放大四倍加諸線下,使整個公司陷於連年虧損 (扣非)。

三是門店運營成本無人買單。

線上線下一同向友商看齊,不僅犧牲了毛利潤率,線下門店的運營費用亦無人承擔。

以2016年為例,租賃費用、人員薪酬、門店裝修攤銷、固定資產折舊、水電能源費等費用合計達106億。假設其中60%花在線下門店、40%花在物流系統,則門店費用約為64億元佔846億線下收入的7.5%。

不管規模多大,門店租賃、人工、水電、折舊等這些線上費用也得找人買單,否則無法避免虧損。

最大的變數:門店何處去?

門店是辛辛苦苦、一家一家開起來的,蘇寧非常不捨得關掉。

截至2016年末,蘇寧門店數已降到1510間,較2011年減少174間。即便門店銷售收入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關店的力度也非常小。

近年來流行一種說法:線上流量增長空間有限而且越來越貴,線下才是真正的流量寶庫。門店的客流非常優質、轉化率非常高……但保有1500+門店的蘇寧,線下交易額卻呈現疲態,2016年交易金額846億,比2011年少20億, 線下高質流量的價值體現在什麼地方?

即便線上業務(包括物流)做到京東水準,如果線下門店不能「物超所值」,蘇寧的業績也難有改觀。

F. 家樂福一年收入300億,為什麼48億就賣給了蘇寧

放到10年前,家樂福都是優質資產,賣個100億不成問題;現在跌價跌了一半,那是因為家樂福本身就不值錢。


根據蘇寧方面披露的數據,家樂福雖然2018年創造了高達300億元的營收,但實際虧損了4.12億元,2017年虧損額更高,達到了10億元。由於連年虧損,家樂福直接虧成了「資不抵債」——其凈資產為-22.5億元。所以,僅僅是從賬面來看,給48億元已經是高價了。


下表,即為家樂福中國的財務狀況:


家樂福一直想要甩賣中國資產,之前它和騰訊、永輝的財團,一直眉來眼去。最初的說法,是永輝去收購家樂福,畢竟永輝的賣場形態和家樂福最為相似,但後面永輝並沒有出價,估計也就是嫌棄家樂福的賣價太高。既然騰訊、永輝都不願接手,那家樂福就更賣不起價錢了。


最近10年時間,大型商場關門的消息,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家樂福同樣無法適應這個時代的變化,整體經營效率在不斷下滑。2018年,家樂福的可比銷售額同比下降5.9%,第四季度的可比銷售額同比下降了6.2%。


對蘇寧來說,花了48億收購家樂福,是「劃算」的。因為按照營業收入/股權價值這個指標,家樂福只有0.2倍,是所有同行當中最低的。(如下表所示)


當然,蘇寧收購「資不抵債」的家樂福,看重的是家樂福遍布全國的210家大賣場,還有家樂福遍布全國的物流網路,尤其是生鮮等冷鏈,是蘇寧比較垂涎的。在收購家樂福之後,蘇寧可以迅速從「家電賣場」進一步轉型為綜合型的商家。


家樂福,曾經在大陸混得如魚得水,分店開得到處都是。截止2013年12月,在大陸一共開了236家家樂福超市,僱傭的員工超過了 38 萬!但是,在這次外資撤離的大潮流中,家樂福也終究是坐不住了,在巨大的賬面虧損迫使下,逼不得已「賣身」出局。


家樂福度過了景氣周期,在迅速的擴張之後,潛在的問題還是越發嚴重和突出。蘇寧的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在6月23日這一天擬以 48 億的金額收購家樂福中國高達 80% 的股份。在這一次的交易順利完成後,蘇寧將成為家樂福中國最終的控股股東。




2018 年家樂福在中國大陸的營收額達到了 300 億人民幣,這個數額甚至遠遠超過了很多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在如此可觀的營收情況下,為什麼家樂福僅僅出價 48 億賣身呢?按照常理來說不是一個穩賠不賺的買賣嗎?


要是這樣認為,就大錯特錯了 !——營業收入並不能完全代表、概括一個公司的經營盈利情況,凈利潤走勢情況才更加至關重要。


2017年家樂福的凈利潤為負的10.99億,到了2018年其凈利潤雖有改觀,但仍舊是負數!對於任何一家公司而言,這都是一個非常難堪的財務數據。 證明其盈利能力日迫西山,甚至在各大連鎖超市諸如大潤發、永輝、華潤萬家、屈臣氏等圍剿之下,已經沒有了還手的餘地。



更令人瞠目的是:截止2018年12月,歸屬母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用大白話說就是: 公司已經資不抵債了! 本就是負資產的公司,願意出 10 個億已經非常不錯了,還有人願意出 48 億,那還不趕緊出手?


1、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零售市場已經不再具備優勢 。線下有大潤發、華潤萬家、全家等等之類的超市、便利店,搶占客戶資源;線上有淘寶、京東、拼多多在逐鹿天下。面對日益殘酷的競爭、傳統的零售公司和經營模式已經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了。


2、成本因素的急劇攀升 。這個年代不論是人力、物價、租金、油費都在以超出常理的速度在增長,超市經營的成本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顯著提升。為什麼很多外資公司都逐步從蘇州、無錫、天津等地撤離了?成本的提升是很大的因素。


3、凈資產為負,資不抵債,迫於無奈賣身走人 。都已經資不抵債了,還能怎麼辦?繼續經營下去很可能負債會像滾雪球一樣越堆越大,最後演變成無法挽回的地步也是存在可能性的。倒不如在這一天來臨之前早點脫身走人,還能賣個好價錢。




蘇寧此次收購家樂福中國,究竟最終的結果是好是壞,還需要時間去驗證,不過就浮雲君個人而言,這筆買賣似乎還是值得的,可以有所期待的。

評論員門寧:

蘇寧花了48億現金購買了家樂福中國80%的股權,實際給家樂福的估值是60億。300億收入的家樂福中國,為什麼48億就可以賣80%給蘇寧,家樂福是不是傻?家樂福當然不傻,家樂福每年的收入雖然有300億,但是並不賺錢,而且虧損嚴重。家樂福中國去年虧了5.7億,前年虧了11億,現在不賣身,只會越虧越多。

家樂福中國主要做商超零售,在全國有200多家門店,平均每家店的年營收應為1.4億元人民幣,每月收入約為1200萬。零售業本身的毛利率很低,多數產品的毛利大約為20%,1200萬的營業額大約有240萬元毛利,看似不少,但超市面積大、員工多,支付完房租、工資、水電費後基本就沒了。在經營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商品損耗,這也要計入經營成本里,想要盈利太困難。

並且最近10年電商發展迅猛,對線下實體店造成了極大沖擊,壓縮了線下商超的成長空間,套現離場實際是明智的做法。

而蘇寧的主戰場本身就在線下,收購家樂福中國能夠進一步完善線下布局,可以增強蘇寧的線下優勢,因此家樂福中國賣身蘇寧,是一件共贏的事。

最近,有媒體報道,蘇寧花了48個億現金購買了家樂福中國80%的股權,實際給家樂福的估值是60個億。於是家樂福「賣身」蘇寧已塵埃落定。實際上,被收購的不僅僅是家樂福中國,英國樂購就被華潤萬家收購了全部業務,易買得、樂天瑪特兩大韓國零售巨頭也出售門店退出中國市場。

實際上,家樂福一直想要甩賣中國資產,之前它和騰訊、永輝等財團,都有過密切磋商。最初的說法是永輝去收購家樂福,畢竟永輝的賣場形態與家樂福最大相似,但是後來永輝沒有出價,估計是嫌家樂福的賣價太高。既然騰訊、永輝都不願意接手家樂福,那家樂福就更加難找接盤俠了。

從表面上看,家樂福中國2018年的營業額近300億元人民幣,位居連鎖超市排名前十。但實際上,家樂福中國2017年凈虧損10.99億,218年虧損5.78億元。如果家樂福中國還是繼續自己運營下去,未來大概率還是會持續虧損,然後不斷關店,最終價值接近於零。到那個時候,不要說48億,4.8億都沒有人要接盤.

家樂福中國為什麼會出現虧損呢?家樂福中國主要做商超零售,在全國有200多家門店,平均每家店的年營收應為1.4億元人民幣,每月收入約1200萬,但零售業本身的毛利潤很薄,多數商品的毛利潤只有20%。看似不錯,但是超市面積大、員工多,支付完高房租、職工薪酬、水電費後就所剩無幾了,而且在經營過程中還會出現一些商品損耗,這些也要分攤入經營成本中,要想贏利並不容易。

與此同時,電商的迅速崛起,對線下實體店造成了巨大沖擊,很多人都選擇在網上購物,壓縮了線下商超的成長空間,像家樂福中國這樣連年虧損,資不抵債(其凈資產是-22.5億元),若能早日套現離場,實際也是明智之舉。最近10年時間,大型商場關門消息不斷傳來,家樂福又無法適應這個時代的變化,能夠賣身給蘇寧,至少也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既然家樂福連年虧損,扭虧無望,那麼蘇寧為啥還要收購這「資不抵債」的家樂福呢?一方面,蘇寧看中了家樂福中國的資源。家樂福中國開設有210家大型綜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覆蓋22個省份及51個大中型城市,同時擁有約3000萬會員,這是蘇寧最為看重的資源。

此外,家樂福遍布全國的物流網路,尤其是生鮮冷鏈,這都是蘇寧比較垂涎的資源。而在收購家樂福後,蘇寧從原來的「家電買場」一躍轉型為綜合型商業集團。

另一方面,收購家樂福的股權後,蘇寧就擁有龐大的銷售網路,蘇寧完全可以讓家樂福的資源與6000家蘇寧小店進行融合,以更低的采購成本,更完善的配送體系,更強大的議價能力,更廣泛的市場覆蓋,有望將來在收購之後,扭虧為盈。如果是這樣的話,蘇寧僅以48億就打造了自己超強的商業王國,還是很值得的。

家樂福之所以要「賣身」蘇寧,主要是因為其連年虧損,資不抵債,靠自己扭虧已無希望。但是對於蘇寧來說,他看中的是家樂福的全國銷售網路,以及擁有遍布全國的物流網路,這樣對於蘇寧將來的業績拓展極為有利,同時,蘇寧在收購了家樂福後,因其龐大的商業王國,可以進一步的降低采購、配送等各方面的成本,這樣家樂福如果到了蘇寧手中,有可能慢慢扭虧為盈,實現正增長。

房價如果短時間下跌80%,那麼一定會有非常多的人選擇棄房斷供,因為這時的房子已經成為負資產,未還清的貸款都已經能再買兩三套同樣大小的房子了。


家樂福中國2018年的營業額近300億元人民幣,位居連鎖超市排行前十。那麼,48億元出售80%的股權真的就是虧了嗎?不是的。


家樂福中國2017年凈虧損10.99億,2018年虧損5.78億元,其實與房價短時間大幅下跌一樣,已經成為負資產。家樂福中國如果繼續自己運營,未來大概率會持續虧損,然後不斷關店,最終價值無限趨近於零。一旦到了那個時候,不要說48億了,4.8億有沒有人要都成為問題。


近年來實體店生意不好做的聲音不絕於耳,大型連鎖超市以及大型商場關閉的新聞屢見不鮮,財智成功認為有如下原因:


1、國內房價持續上漲二十年,場地租金成本一路飛漲,侵蝕了過多的利潤空間;

2、員工為了能租得起房買得起房也在不斷提出更高的薪資要求,進一步推高人力成本;

3、國內消費者為了降低生活成本,紛紛選擇性價比更高的網購,線下客戶被大量分流;

4、產能過剩在諸多行業發生,商鋪在不停地推出市場,新的商場和超市也在不斷涌現,大型超市的生存環境已經惡化;

5、消費升級確實在發生,高收入人群紛紛到海外 旅遊 購物,或者選擇海淘,低收入人群則努力用更少的錢買更多的東西,大型超市已經不再是購物首選;


房價上漲不僅降低了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對於零售業同樣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被收購的不僅僅是家樂福中國,英國樂購就被華潤萬家收購了全部中國業務,易買得、樂天瑪特兩大韓國零售巨頭也出售門店退出中國市場。


至於蘇寧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是否劃算,則需要時間來檢驗。


收購家樂福中國控股權,有助於完善蘇寧銷售網路,充分結合蘇寧「智慧零售」體系,加強與6000家蘇寧小店的合作,以更低的采購成本,更完善的配送體系,更強的議價能力,更廣泛的市場覆蓋,有望實現利潤增長,最終扭虧為盈。

營業收入和公司市值並不能劃等號。有的企業營業收入大於公司市值,比如京東的2018年營業收入4620億元(約合672億美元),但最新市值只有440億美元。也有企業市值大於營業收入的,比如騰訊控股最新市值3.36萬億港幣,而2018年全年的營業收入只有3120億元人民幣,約相當於市值的1/10。

據家樂福2018年在華營業財報,全年收入約為300億元人民幣。但是雖然營業收入這么高,但卻不是很賺錢,2017年凈利潤,只有僅僅3200萬元。2018年的數據沒有找到,但也不可能太高。

更要命的是,家樂福在華賬面凈資產竟然為負數,也就是俗稱的資不抵債。根據蘇寧的公告,家樂福2018年歸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19.27億元。作為一家負資產的企業,能賣48億已經相當不錯了。

一家深耕中國市場24年的跨國企業,竟然一夜之間就被迫賣身,改姓蘇,也是不得不讓人嘆息。家樂福成立於1959年,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進入中國早期,家樂福沒有競爭對手的沖擊,因此很大程度的享受了市場的紅利。

22006年家樂福在中國的門店就突破了100家,成為外資零售超市門店數量最多的一家,是中國市場上名副其實的大賣場巨頭。隨著國內零售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華潤、蘇寧、國美等國內零售企業快速成長,家樂福的業績開始出現衰退。

2009年家樂福在我國市場的銷售額被大潤發超過,2010年家樂福在華門店數量被沃爾瑪反超。2012~2017年家樂福在我國市場的銷售額從55.83億歐元下降到46.19億歐元,降幅達到17.27%。

2018年,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國美、蘇寧、大潤發、華潤萬家、沃爾瑪,位居全國前5。家樂福則被擠出全國前10,位居第12位。家樂福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降至3%。

收入300億元,是指家樂福一年的銷售額是300億元,而不是指家樂福的資產或者利潤達到300億元。家樂福48億元賣給蘇寧,對家樂福來說,是解除不良資產的好手段。

根據家樂福官網發布的財務報表數據顯示,2012到2017年6年間,家樂福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銷售份額從55.83億歐元下降到46.19億歐元,下降9.6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5.44億元),降幅超過17%。其中,2016年最為慘淡,家樂福在亞洲地區虧損達58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54億元)。

家樂福中國雖然2018年創造了高達300億元的營收,但實際虧損了4.12億元;2017年虧損額更高,達到了10億元。

據家樂福集團提供的未經審計的管理會計報表,家樂福中國2018年營業收入約為299.58億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人民幣5.16億元。但根據蘇寧的公告,家樂福的賬面凈資產為負,其2018年末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19.27億元。所以,僅僅是從賬面來看,給48億元已經是有極大溢價。

家樂福於1995年進入中國後,採用國際先進的超市管理模式,致力於為 社會 各界提供價廉物美的商品和優質的服務,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和肯定,其"開心購物家樂福"、"一站式購物"等理念已經深入人心。2004年,家樂福(中國)被國內媒體評為"在華最有影響力的企業"之一。

但伴隨中國市場的發展,包括本土連鎖賣場的日漸壯大,以及網路購物的沖擊,家樂福江河日下。對於家樂福來說,能夠將這樣的資產賣出48億元,是一筆非常劃算的交易。

因為減少了虧損,甩掉了包袱。如果繼續經營下去,不知道家樂福還要虧損多久、還要虧損多少錢。

這么高溢價,對於蘇寧來說,主要是看中家樂福終端布局,給蘇寧帶來的擴張便利。

家樂福中國這個價格被賣其實也不虧,而且與其任由家樂福繼續虧損、勉強支撐,還不如賣身電商,這或許還是變相拯救家樂福中國的一個辦法。

縱觀這將近十年的發展歷程,家樂福的頹勢已經無可挽回。一是增速停滯。2012年開始,家樂福中國業績增長停滯,當年被沃爾瑪超越,此後數年,開店速度也急剎車,2014年-2015年甚至出現業績大衰退,2018年家樂福關掉不盈利的門店19家。

二是持續虧損。根據家樂福財報集團提供的財報數據,2017年家樂福中國虧損了10.99億元,2018年家樂福中國虧損了5.78億元。盡管虧損正在大幅度收窄,但還是在虧損。

三是,家樂福的市場地位下滑。目前,家樂福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已一路下滑至第五名。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家樂福以2.8%市場份額排在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華潤萬家、沃爾瑪、永輝之後。

家樂福的衰落不止是因為電商,更關鍵的病症實際上在內部,集團內部思維理念、市場認知、策略轉變的落後,讓家樂福轉型的步伐總是慢於競爭對手。

比如,當2014年大潤發上線飛牛網,心情沉痛地希望可以趕上最後一班車之時,家樂福還在不緊不慢地開始著手線上措施,一年後才上線了「家樂福網上商城」;2014年沃爾瑪已經擁有了國內20個物流配送中心,而家樂福在2015年才開始有所動作,數量也僅有寥寥幾個。

所以說,蘇寧收購家樂福,是商業規律使然,即使不是蘇寧也會有其他公司。

收300億,但是支出也可能是300億。而且純收入還在下降,稍有不慎就會虧損。所以蘇寧接手之後,應該還會有調整,最大的可能是收縮,把一些效率不高的店淘汰掉,再接合自身的優點,把線上與線下,以及最後一公里解決好。


從目前的財報來看,花48億的蘇寧可能會遇上麻煩,之前還可以通過出售阿里的股票,把最近的投資補回來。現在阿里的投票已經全部出售,留給蘇寧的空間已經很小了。另外,很快國美的黃光裕就出來了,到時肯定還會有一番比拼。不知道蘇寧是否准備好了彈葯。


家樂福,以及外資企業最近都敗走中國,首要的是他們不了解國民的真實需求,比如亞馬遜最後的打折,才發現原來提高銷售還是這么簡單。所以近年,阿里的雙11與京東的618都變成了電商的正餐。


收入不等於利潤。

我們選擇一個參照物,永輝現在滬深市值接近980億,滬市市盈率21.78倍,深市市盈率66.14倍,家樂福本次出售80%股份作價48億,總體估值60億,永輝市值約為其16.33倍。

家樂福這些年營業收入是呈現下降趨勢的,而可見的成本如人工、房租等卻處於上升階段連續兩年呈現出虧損狀態,已經無法用行業市盈率比較其價值,這次收購的價格更多是對於其現有凈值以及品牌、現有團隊價值體現。

持續兩個財務年度的虧損不僅預示家樂福等傳統以一站式消費體驗的大賣場在面對電商行業對於傳統零售業的沖擊,無法根據新環境調整自身運營模式,仍遵循老的經營理念,以及背後可能存在的隱形的組織結構的老化導致執行力下降,更多的非必要內耗成本降低了原有股東以及新入場接盤買家對其的估值。

其實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問,為什麼蘇寧願意以這個價格接手,原先家樂福更傾向於騰訊系資本的入場接手,最終隨著經營態勢持續虧損,終於放棄和騰訊系接觸而選擇了估計估值報價更高的蘇寧。蘇寧張總對於蘇寧目前市場份額一直是不滿足的,但是這幾年蘇寧的業績也差強人意,自身組織已經缺乏有效擴張的張力,只有通過這樣整天的接盤來實現市場份額的迅速增長,並試圖通過整合實體賣場前置店形式,來擺脫過去蘇寧過去強於電器類的形象,並形成線上線下的有效結合降低整體周轉率提升服務配送時效等目的。

G. 蘇寧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O2O變革


2012年3月,張近東在北京兩會期間提出,蘇寧的目標是要做中國的「沃爾瑪+亞馬遜」。 蘇寧的O2O模式就此開啟,同時這一年也被稱為蘇寧的O2O元年,中國O2O也因此拉開了發展的序幕。
2013年2月,蘇寧明確提出「電商+店商+零售服務商」的雲商新模式; 6月,全國所有蘇寧門店與蘇寧易購實現同品同價; 9月,在弘毅年會上,張近東首次對外闡述蘇寧「一體兩翼互聯網路線圖」,明確指出中國零售業未來發展的方向是互聯網零售,重點是O2O和開放平台; 11月,張近東跑到美國,受斯坦福大學的邀請去講O2O,呼喚O2O的時代; 四季度,蘇寧還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推出第一批1.0版本互聯網門店。
蘇寧全品類、全渠道、全客群的經營布局進一步完善,圍繞互聯網零售的「一體兩翼」新格局確立,O2O模式戰略布局全面成形。
在供應鏈方面,蘇寧深層次變革供應鏈的合作模式,改變過去以談判博弈為主導的模式,並向以用戶需求為驅動的商品合作模式轉型,制定了「鞏固大家電,凸顯3C,培育母嬰」的品類聚焦策略。
在物流方面,全面提升物流體驗,推出半日達、急速達、一日三送等特色產品。 2015年,蘇寧「物流雲」將實現全面社會化開放。
在用戶體驗和產品創新方面,推出手機免費貼膜、預測營銷、蘇寧V購等特色化產品。 3月30日晚間,蘇寧雲商發布年報,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355.48億元,同比增加24.4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73億元,同比增加0.64%。其中,蘇寧線上平台交易額達502.75億元(含稅),同比增長94.93%。經過6年互聯網零售轉型摸索,蘇寧雲商線上業務終於迎來爆發式成長。

H. 蘇寧易購上一年度市場份額

蘇寧易購2021年在電商平台市場份額不足5%。2021年蘇寧易購營收1389.04億元,同比下降44.94%。相關機構披露了2021年電商零售平台市場份額,市場佔比前五名的分別為:淘寶-51% 、京東-20%、拼多多-15%、抖音電商-5%、快手電筒商-4%,剩下不到5%的市場份額由蘇寧易購、唯品會、得物等平台瓜分。

I. 蘇寧易購現5.62億元折價大宗交易,你如何看待此事

根據財聯社的一個報導,近日蘇聯易購出現了大宗的股票交易情況,金額高達5.62億,他的成交價格為5.59元一股。賣出方全部都是機構席位,而買入的這一方則是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而賣出去後的第二天,蘇寧易購的收盤價是每股6.15元。

根據它們的公告顯示,他們的基金會獲得蘇寧易購16.96%的一個股權來支持蘇寧易購流動性問題和幾頁,穩定企業環境以及持續發展。而江蘇跟南京方面也會去協調省內的一個金融機構來對蘇寧易購恢復受信到合理的水平。等到他們的這個轉讓協議徹底的完成了之後,從今往後蘇寧易購將會不再存在,控股股東以及實際的控制人。就是這對於蘇寧易購來講,有可能是一件好事。

J. 蘇寧易購2020年營業收入是多少

2020年全年,蘇寧易購實現營業收入2522.96億元,同比下降6.29%;凈利潤虧損42.75億元,上年同期盈利98.43億元。

公司2020年商品銷售規模為4163億元,同比增長9.92%,其中線上平台商品銷售規模2903億元,同比增長21.60%,線上銷售規模佔比近70%。

分季度來看,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蘇寧易購的凈利潤分別為-5.51億元、3.84億元、7.14億元、-48.22億元。對於第四季度的巨虧,蘇寧易購表示,針對包括天天快遞、百貨、母嬰、商超等各項業務所形成的長期資產進行了資產減值測試,計提減值准備。

對於投資參股公司的業務發展規劃進行審慎評估,帶來一部分長期投資對應的投資損失,前述合計對報告期內歸母凈利潤影響額為21.38億元。

公司營收則呈現逐季上升態勢。2020年,蘇寧易購一季度營業收入為578.39億元、二季度營業收入為605.85億元、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24.38億元、四季度營業收入為714.34億元。

蘇寧電器被強制執行超30億

6月9日消息,天眼查APP顯示,蘇寧電器集團新增一條被執行人信息,案號為(2021)京02執837號,執行標的超30.82億元,執行法院為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此外,該案號的被執行人還包括蘇寧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張近東、劉玉萍。

天眼查APP顯示,劉玉萍為江蘇蘇寧好買家超市有限公司、南京蘇寧銀河國際購物廣場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閱讀全文

與蘇寧國際交易額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