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和韓國這兩個國家哪一個被中國人厭惡的程度更深
兩個都不喜歡。對於日本這個國家,那是出自血緣里、整個人內心深處的憎恨,已經成了本能了。憎恨他們的死不悔改,同時也因此有點為毛主席和周總理那時候減免了他們的賠償而生氣。我們減免了他們的賠償,可以使他們快速的經濟復甦,可是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修改教科書,拜祭神社,歧視中國人,賣三流產品給中國。
韓國呢,就是一個從內心深處極端自卑導致了極端自大的一個小國民族。他們的一個個歷史學家,可笑的竟然認為中國的很多傳統節日,是發源自韓國,把中國的歷史名人說成有他們的血統。真是可笑至極,也可悲至極。自己沒有,再怎麼搶別人的,也沒用。不是你的,怎麼弄都不是你的。
B. 中學生時事政治報好還是國際先驅導報好
中學生時事政治報我沒看過,《導報》這近一年倒是沒少看,今年基本上是期期必讀。我高三的,可以跟你簡介一下。
個人以為,這是一份很難得而且獨特的報紙(僅個人意見啊),因為她做到了一些報刊難以做到的事,最重要的就是:多元。何謂「國際」,就是要讓讀者聽到不同的聲音,《導報》不僅提供了多元的評論和觀點,而且這些言論也絕非無病呻吟。第二版左欄的一周新聞點評是請曹景行做的(雖然只有一小條吧但是很綜合,包含思考又有大局觀),每期的核心報道有一個具體主題進行深挖(針對經濟、文化、政治等不同領域),也有專訪(這個很有時代感,基本上都是一些有資格說話的人),後面還有專欄(不同地域不同問題,能讓我知道很多圈外的事情)。同時《導報》的語言我覺得比較通俗、有人情味。看過《鳳凰周刊》,但覺得那個有點過於專業過於冰冷。但是《導報》我絕對能看明白,而且有時候還能順著她的引導去思考一些問題,她提倡多元,且提供的信息較豐富深刻,所以我喜歡看。
缺點也有吧,我個人覺得編輯們和讀者互動得太少,缺少交流;沒有下期預告;大局意識太好了所以有的人難以理解;多元的言論易受到某些人的誤解(國民性問題);沒有硬傷(我個人覺得~)
P。S。建議你分別買一份先都看看,選擇適合自己視野的報刊,讀的時候會比較有興趣。希望你能找到一份喜歡的報紙~
又:一樓,《國際先驅導報》是新華社發的,《參考消息》的子報,中國原產。
C. 國際先驅導報V.S.參考消息,哪個更具可讀性
參考消息是國家機關的報紙的類型,主要是將國外事情,以官方的口吻說出來。在贊揚中國的方面的報道是比較好的。
國際先驅導報則在批評我國的報道方面是相對較好的
注意我說的是相對的。
在針對敵對國家,地區(日本,台灣等等)最好是國際先驅導報可讀性較強。
在亞非拉國家的建設等等方面則參考消息比較好。
你可以有選擇性的閱讀
D. 環球時報,參考消息與國際先驅導報哪個更權威,更好
參考消息和國際先驅導報都是新華社主辦。前者是日報,主要是消息類報道;後者是周報,深度報道,較有特色,見功力。
環球時報是人民日報社子報,也是日報。但與參考消息直接轉譯外電不同,環球時報有較強的自主編輯思想,除集納外電外還有自己的編輯思路和觀點。讀者對其褒貶不一。一方面因為報道面寬確實增加了國人對世界的了解,但另一方面憤青、保皇色彩較濃,感覺全世界都和中國作對。
供參考。
E. 其它被蒙古帝國征服過的國家有沒有在史書上承認蒙古帝國是他們的一個王朝
蒙古從成吉思汗亞洲(部分歐洲)建立了四個汗國:欽察汗國從1243年一直延續到1420年前後,主要在東歐。察合台汗國,1241到1346年,主要在西亞,伊利汗國,在十三世紀中葉至十四世紀中葉統治波斯一帶。窩闊台汗國時間較短,范圍主要在新疆一帶,他們中的大多統治時間很長,對本國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如印度的泰姬陵就好像是一個蒙古的皇帝建造的,因為莫卧兒王朝就是蒙古人的汗國,至於歐洲,看看他們的評價就知道了:
拿破崙說: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為蒙古大軍入侵歐洲是亞洲散沙在盲目移動,這個游牧民族有嚴格的軍事組織和深思熟慮的指揮,他們要比自己的對手精明得多。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個虎子都爭為其父效力,我沒有這種好運。
黑格爾談及成吉思汗時說,蒙古人用馬乳做飲料,所以馬匹是他們作戰的利器,也是他們營養的食品。他們長期的生活方式雖然如此,但是他們時常集合為大群人馬,在任何一種沖動之下,便激發為對外的活動。他們先前雖然傾向和平,可是這時卻如洪水一般,泛濫到文明的國土上,一場大亂的結果,只是滿目瘡痍。這樣的騷動,當這些部落由成吉思汗和帖木兒做領袖時,就曾經發生過:他們從高原橫沖到低谷,摧毀了當前的一切,又象一道爆發的山洪那樣退得無影無蹤——絕對沒有什麼固有的生存原則。
英國史學家韋爾斯在他的《世界史綱》中說:「蒙古人的征服故事確實是全部歷史中最出色的故事之一。亞歷山大大帝的征服,在范圍上不能和它相比。在散播和擴大人們的思想以及刺激他們的想像力上,他所起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一個有創造力的民族,作為知識和方法的傳播者,他們對歷史的影響是很大的」。1970年出版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同樣強調蒙古的侵略「促進了歐亞大陸間的相互影響」,書中舉了不少事例,最後說:「由這種相互影響提供的機會,又被正在歐洲形成的新文明所充分利用。這一點具有深遠的意義,直到現在,仍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影響」七八百年過去了,成吉思汗的影響並沒有因時間的推移而黯淡。對整個世界來講,他去世以後的影響遠比生前更大,而且滲透到了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個領域,出現了世界的成吉思汗熱。
德國嘉桑大學教授費朗索兒·馮·額爾多滿稱成吉思汗為「不屈之王鐵木真」,在他所著《不屈之王鐵木真》中寫道:「在歐羅巴也與西部亞細亞同樣,不重新樹立自然的秩序是不行的。那樣無論在歐洲和亞洲,使他們從沉睡狀態中蘇醒過來,需要一隻強有力的手去搖動他們是迫切必要的。這樣搖醒他們的強有力的手出現了,這就是不屈之王鐵木真及其後裔。那樣,他們是完成支配世界的至上命運後不久撤離了歷史舞台的。俄羅斯人和德意志人及其他西歐諸國民,能夠達到現在這樣強大和文明無疑是蒙古人和蒙古軍征服的刺激和賜物。」
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說:類似一體化在人類歷史上,只有成吉思汗等人的時代出現過。
《國際先驅導報》駐柏林記者鄭漢根曾經在一篇報道中寫道:「……但是另一方面,歐洲過去上千年的歷史也是一部出現的危機,之後危機又得到解除的歷史,目前歐洲一體化面臨的危機也將得到解除。所以,也可能在50年之後出現能力的歐盟。那麼這將是人類歷史上一個輝煌的成就。這種輝煌成就相當於亞洲國家成為一個聯盟。類似這樣的一體化在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只是在一些征服者的時代出現過,比如成吉思汗、亞歷山大以及拿破崙等,但是自願形成的聯合還沒有出現。所以這種聯合是很難得,即使可能形成,那麼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我也不會活那麼長,所以也就不去做預測了。」
再看看普希金筆下的成吉思汗吧:俄羅斯人民掩護了西歐,使西歐免受蒙古人壓迫的災禍。韃靼人不像摩爾人,他們征服俄羅斯後,既沒有給予它代表,也沒有給予它亞里士多德。崇高的使命落到了俄羅斯身上;他那一望無際的平原吞噬了蒙古人的力量,使他們的侵略停止在歐洲的邊緣。美洲人眼中的成吉思汗
前蘇聯著名藏學家尼古拉•列里赫說:亘古開天闢地以來沒有一個民族如此強大。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經曾經號召軍人向成吉思汗學習。他在給陸軍部長的一份報告中說:如果有關戰爭的記載(除了成吉思汗的戰爭記載以外)都從歷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戰斗情況的詳細記載,並且被保存得很好,那麼軍人將仍然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從那些記載中,軍人可以獲取有用知識,塑造一支用於未來戰爭的軍隊。那位令人驚異的領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歷史上大多數指揮官的成就黯然失色。他的成功證明了他有充分的、准確無誤的本能作為指揮一支軍隊的基本資格。他發明了一種適合當時條件的編制。把部隊的紀律和士氣提高到一個其他軍隊從未有過的水平(也許克倫威爾的軍隊達到了這個水平),利用每一個和平時期,提高下屬指揮官的能力。他的部隊的運動速度與他同時代其他部隊相比,幾乎令人難以置信。雖然他以當時亞洲所能產生的最好的進攻和防禦裝備來武裝士兵,卻不願使軍隊負荷過重,失去機動性。他的龐大兵團從很遠的地方運動得如此神速和神秘,使得敵人驚慌失措,實際上失去了抵抗的能力。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滅亡國家,摧毀整個文明。在戰場上,他的部隊運動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橫掃千軍如卷席,無數次打敗了在數量上占壓倒優勢的敵人。雖然他毀滅了一切,殘酷無情,野蠻兇猛,但是他清楚地懂得戰爭的種種不變的要求。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高度贊揚《蒙古人的歷史》。蒙古學學家傑里邁·柯廷(1835~1906年)曾經寫了3本大部頭的有關蒙古學的著作。第一部書《蒙古人的歷史》,於1908年在倫敦出版。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以優雅的筆文為該書寫了長達7頁的前言,高度贊揚該書的出版。《蒙古人的歷史》,共19章,426頁,寫法十分緊湊。書的開頭部分,首先概述了俄文、漢文、波斯文中關於蒙古人的起源、發展的傳說和故事,鐵木真的成長和他的業績,接著分別論述了花子模之戰、成吉思汗之死、成吉思汗死後的波斯、旭烈兀的統治、對金朝的戰爭、窩闊台之死、忽必烈汗和宋朝、妥歡帖睦兒和蒙古人被逐出中原。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談到成吉思汗時說:「游牧民族的文化是全人類偉大的文化。13世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舉世無雙的龐大的蒙古帝國。他所建立的政權和法律,至今對世界各國和地區仍然有積極意義。我早就有個願望,很想到具有悠久歷史的成吉思汗家鄉去看看。」
個人認為可能只有穆斯林國家在歷史書上不承認,但是歷史不會改寫。
而蒙古在中國統治時間比較長,影響力卻很低,因為中原的文化比他們發達,而且比較排外,但是中國也是承認的
F. 國際先驅者報是哪國的
《國際先驅報》 英國的一家工人周報,1872年3月在
倫敦創刊,創辦人和主編是威·賴利。該報1872年
5月至1873年5月是國際工人協會不列顛聯合會委員會
的機關報,堅持馬克思和恩格斯制定的國際的正確路線,
馬克思參與了報紙的編輯工作。由於不列顛聯合會的一
些領導人的機會主義行徑,該報曾根據馬克思的建議,一
度宣布脫離聯合會,成為獨立報紙。1872—1873年間,該
報發表了許多國際總委員會的文件和不列顛聯合會會議
的報道,是國際海牙代表大會後最重要的國際的報紙。由
於後來賴利脫離了政治,馬克思和恩格斯自1873年6月
起停止為它撰稿。10月,該報停刊。
G. 安德魯·漢密爾頓的牛津大學校長
加盟牛津大學之前,安德魯·漢密爾頓是美國耶魯大學本傑明·斯里曼化學教授(Benjamin Silliman Professor of Chemistry)和分子生物物理學和生物化學教授。 2004年10月至2008年10月1日,他是耶魯大學的教務長(Provost)。
2008年6月3日,正式提名為牛津大學校長。2008年6月16日,成為約翰·胡德博士(Dr John Hood,前任牛津大學校長)的繼任。2009年10月1日,正式成為牛津大學校長。
漢密爾頓主要研究領域是porphyrin,生物超大分子,生物無機化學,臨床醫用無機化學和化學生物學。 「我們鼓勵學生提出質疑」
《國際先驅導報》:牛津大學是英語國家的大學鼻祖,您認為是什麼樣的牛津精神指引著牛津大學長盛不衰?
安德魯·漢密爾頓:是的,正如你所說,牛津大學是英語國家中最古老的高校,我們自己甚至都無從考證建校的具體日期。說到牛津精神,我認為牛津精神中包涵了一所頂級大學所需要的精神。如果讓我總結一下,我覺得可能有兩點:在教學和科研方面追求卓越;同時鼓勵自由向上和勇於挑戰的精神。
在教學方面,我們堅持導師制,擁有很好的科研環境,為學生提供了盡可能優秀的教學環境,這些都是牛津引以為豪的地方,也是牛津精神的精髓。
牛津大學還是一所開放的高校,在這里任何問題都可以進行討論,不管是學術上的,還是行政方面的。導師制的延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學生可以與導師面對面就任何問題交換意見,我們鼓勵學生提出質疑。
因此,在我看來,精益求精和自由開放的討論,是牛津精神的兩個重要方面。
Q:「學院制」是現代大學普遍實行的一種內部管理制度,但如何劃分學院,各國做法不同。中國高校普遍按照專業類別劃分院系,但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學院制」不同與此,是按學生住所、教學住所和以學科方向為依據劃分的。您能談談牛津大學的「學院制」有哪些特點嗎?
A:學院制在牛津大學已經擁有800多年歷史了,是牛津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38所學院,每所學院的人數從500到700人不等。其中,30所是混合學院,這些學院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7所學院僅招收研究生;還有1所學院沒有學生,只接收訪問學者。
我認為,學院制具有很多好處。首先,這些學院就像不同的社區在牛津大學的大環境下提供了一個教學和社交的小環境,讓新生更容易融入其中。其次,學院制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實現了學科交叉和多元性。我們的學院不是按照專業領域劃分的,我們沒有物理學院、化學學院,相反,每個學院都擁有較為廣泛的學科組成。這一點很重要。一個來到牛津學物理的學生都會發現,和他在同一學院居住和學習的同學,專業可能是哲學、法語、工程或者其他學科。這為學生們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了解和熟悉其他很多不同學科的觀點及思維方法。同一學院的學生們有機會在每天的早餐、午餐和正餐中認識彼此,從各自專業的角度討論問題。
Q:中國的高校幾乎都是按照專業學科劃分的學院。您認為哪種組織結構更好?
A:我不會簡單地判定孰優孰劣,因為每一座高校所選擇的組織結構都是其獨特歷史的反映。在牛津,我們相信我們所選擇的結構是最適合牛津大學的,也是最好的。在擁有學院制的同時,也有系別的劃分,學生和教職員工與這兩者都有聯系。
Q:至今牛津大學堅持的昂貴「導師制」,目前都面臨哪些主要困難?
A:是的,「導師制」是昂貴,現在是這樣,一直以來都是。我很確定,經濟因素是「導師制」將面對的最大的坎兒。
我們估算過,雖然每個學科差異較大,比如醫學和自然科學可能會更貴,但平均下來,一名牛津大學的本科學生每學年導師制需要花費1.7萬鎊左右。目前,英國政府給每個學生提供5000鎊補助,學費中用於支付導師制為3000鎊,因此還有很大的差額。學校不得不從其他途徑尋找贊助和補貼,這對我們堅持導師制而言相當困難。經濟因素之前就是一大挑戰,而英國政府削減開支後,挑戰仍將繼續。
學術成果的評判標准絕不唯一
Q:您既是牛津大學校長,也是一位化學家。在您看來,牛津大學的科研環境是怎樣的?
A:非常好!牛津大學擁有傑出的科學院系,在自然科學領域和醫學領域都作出了很多非常重要的貢獻,對此我們非常引以為豪。我個人也很高興在擔任校長的同時,也承擔化學系教授的工作。在最近一次的英國高等教育學術評估中,牛津大學在科研排行中首屈一指。在科研和生物醫學方面,我們是一所非常有實力、有活力的重要機構。
Q:中國高校往往依據論文數量來評定教師和學生的科研水平。對此,您怎麼看?牛津大學有怎樣的評判標准?
A:我覺得,在評價學術研究和學術成果時,絕不能只有某一種判斷標准。牛津大學在判斷科研成果時,會衡量很多不同因素。發表論文的數量是衡量標准之一,但我們還會評判論文內容的重要性,在同一領域進行橫向比較。在競爭相對激烈的領域,是否具有吸引和留住科研基金能力,也是我們關注的一個方面。此外,我們還關注科研的創新性和創造力。牛津大學的評判標準是多元化的。
Q:我們知道,牛津大學的Isis中心主要承擔了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職能。您能否具體談談牛津大學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的經驗?
A:是的,你對我們的情況很了解。我們很自豪創辦了Isis創新有限公司,它在轉化牛津大學的科研成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88年創辦的Isis創新有限公司是牛津大學全資控股的技術轉移公司)
牛津這座城市在英國經濟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過去是,現在也是。而牛津大學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小覷。Isis主要是發現和完善牛津大學的科研成果,發掘其中對社會有益的部分,並通過多種不同形式將其進行技術轉移和轉化。他們協助牛津大學的科研人員將其研究成果的知識產權商業化,包含專利申請,許可授權,衍生公司等。在過去幾年間,Isis平均每幾周就組建一個衍生公司。我們非常自豪,Isis已經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很多成功的衍生公司。科研成果轉化在今後仍將是我們非常重視的工作。
Q:您即將啟程訪問中國,期間將參加清華大學的百年校慶。有什麼想對中國學子說的?
A:我非常期待這次的中國之行,此行有多個目的。最重要的是,我將和很多世界著名高校的同仁一起參加清華大學的百年校慶。能夠收到邀請,我倍感榮幸。
牛津大學與中國在過去400多年間一直有很深的淵源,這種聯系今天已經拓展到語言、文化、經濟、健康等諸多領域。早在17世紀時,牛津還找不到一個懂中文的人,但現在,我要很高興地說,有近750名中國學生在牛津大學學習。牛津大學的中國中心在不斷壯大,在中國問題研究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牛津大學出版社也在英文教學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此行還將去香港出席牛津大學出版社在港運營50周年紀念活動。
另外,牛津大學將設立一個促進中英學生交流的新項目,資助更多中國學生到牛津求學,也推動牛津學生到中國學習。這一項目名為「利豐獎學金」,由香港馮經綸慈善基金資助,將從今年夏季開始,每年資助一些中國學生到牛津大學進行學習和研究,並推動牛津大學的學生到中國學習。
H. 《國際先驅導報》和《參考消息》還有《環球時報》 《新華每日電訊》的詳細區別有哪些
國際先驅導報 參考消息 新華每日電訊是新華社旗下的媒體
環球時報是人民日報社旗下的媒體
I. 國家級媒體單位有哪些具體一點的。詳細點的。好分送上。
國家級媒體:就是由政府直接管轄,直接服務於國際及政府的官方媒體。我們常說的國家級媒體與中央媒體一般是重合的。可以認為,國家級別媒體就是中央媒體。
常見的中央新聞媒體有: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經濟網、中國日報網、央視網、中國青年網、中國新聞網、央廣網、國際在線、中工網、環球網、今日頭條等。
J. 據說俄羅斯要歸還中國的土地,有這回事么。那它的面積與多大
黑瞎子島由於距離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非常近,「中方即使駐軍,數量也不宜過大,要照顧到俄羅斯的情緒」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趙嘉麟報道 登上植被茂盛的黑瞎子島觀光、釣魚固然是一件愜意、誘人的事,但這對於我們的國內遊客來說,可能還得等一等。 中國和俄羅斯於11月14日在北京簽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議》,兩國之間4300公里的邊界問題至此解決。據俄羅斯媒體報道,在東段邊界中,包括一直由俄方管轄的黑瞎子島(俄方稱「大烏蘇里島」)的一半,以及銀龍島(俄方稱「塔拉巴羅夫島」)的全部劃歸中方。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稱:「文件的簽署為談論這些島嶼開發的遠景提供了法律保障。」 俄羅斯炮艇已撤走 記者通過電話向距離黑瞎子島最近的黑龍江省撫遠縣有關部門詢問島嶼領土移交工作事宜。縣公安局下屬的武警邊防大隊工作人員對《國際先驅導報》說,目前移交工作尚未開始。由於目前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已經上凍,不允許船隻往來,因此曾經在江上出沒的俄羅斯炮艇已經撤走。至於這是否與兩國簽定協議劃分黑瞎子島有關,這位工作人員說:「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 曾經參與勘界工作的一位人士對《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說,此次兩國東段國界的勘界工作尚未開始。具體工作開展前,雙方應成立聯合勘界委員會,再由下設小組確定實地邊界。「勘界時,先進行航拍,以照片為基礎畫地形圖。再把(邊界劃分的)線路落在圖上。現在,國內和俄羅斯都可以製作電子版地圖」。據他介紹,繪圖完畢後將由專家驗收,再根據線路設立界碑,「界碑根據具體需要設立。通常在重要的拐點會有(界碑)」。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問題專家姜毅對《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說,有關領土移交問題要經過中方的全國人大和俄方國家杜馬批准通過、並由雙方共同勘界之後,才能進行正常的移交手續。他認為,明年上半年兩國議會有望批准協議,「如果正常的話,(明年)下半年估計可以開始勘界」。 駐軍要照顧俄羅斯情緒 至於勘界時間,專家認為,此次勘界地段不大,如果從技術上來說,「一個月就可以完成,最多不過兩個月」。堪界完成後,俄方應遷走中方境內的人員和財物,「在移交過程中雙方的溝通是必須的。最大的因素是俄方(國家杜馬)是否認可」。 關於是否在島上駐扎邊防部隊的問題,姜毅表示,中國陸地邊界並非每個點都要設立邊防哨所,但如果在島上建立口岸的話,就應該有邊防部隊,而且邊界管理會相應比較松,便於邊民開展貿易。 撫遠縣旅遊局一位姓王的官員則直截了當地對《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沒有邊防不亂套了嗎?!」 此外,專家表示,黑瞎子島由於具有距離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非常近的特殊性,「中方即使駐軍,數量也不宜過大,要照顧到俄羅斯的情緒」。 魚種比伏爾加河還要多 黑瞎子島長期由俄羅斯管轄,中方人員因此長期無緣上島對其進行考察。根據俄方媒體發布的簡短介紹能看出它難得的生態環境和旅遊開發價值。 俄羅斯報紙稱,黑瞎子島和銀龍島位於與烏蘇里江和黑龍江(俄方稱「阿穆爾河」)的河灘地中。它們與周圍的小島共同構成了一片相當緊密的河灘地,共包括50多個島嶼。這些島嶼的總面積為350平方公里,連同與其毗連的水域共450平方公里。佔地面積超過列支敦斯登或馬爾他這樣的國家,比新加坡稍小一點。 島上的自然資源豐富而且多樣。土地資源有很大價值,島上70%的面積可用做耕地、割草場或者牧場。黑瞎子島植被茂盛,島上棲息著大量珍稀野生動物,有黑鸛、黑鶴、鴛鴦、鴻雁、棱皮龜等。在環繞的黑龍江及其支流和河灘湖泊中生活著多種魚類。「島嶼周圍常有的魚種比整個伏爾加河流域的還要多」,特別是每年有大馬哈魚(它的魚子被視為宴會珍饈)洄遊至此。 報道還稱,這些島嶼具有很大的娛樂休閑價值。這里已闢建了果菜園15000個左右,每年有上萬人到這里觀光、度假。現在,島上有農場和企業的旅遊基地,以及有常住人口的村莊。 黑瞎子等待國內旅遊公司 撫遠縣旅遊局一位官員對《國際先驅導報》記者說,黑瞎子島上的旅遊資源開發「很有潛力、將成為旅遊亮點。將來的旅遊價值勝過綏芬河、滿洲里都不在話下。」 他向記者介紹說,除了可以利用島嶼距離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的哈巴羅夫斯克近的地理優勢開展出境游外,黑瞎子島開可以發展邊貿、房地產、休閑項目。但是他承認,由於缺乏對島嶼實際情況的了解,現在沒有投資商前來洽談業務。「大規模開發的話,還必須先建設橋梁連接黑瞎子島。」他說。 一家國內知名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告訴《國際先驅導報》,邊境游大多是地方旅行社開展的項目,而且這些項目由於路程短,利潤空間相對有限。當記者向黑龍江省部分旅行社詢問是否對於開發黑瞎子島感興趣時,得到的回答是「暫時沒有考慮」。但同時,這些單位表示,目前中俄邊境游業務非常受歡迎,特別是在每年的六至九月。但是,由於對黑瞎子島情況了解甚少,這些公司未對開發前景進行評論。 專家根據俄方提供的資料以及俄羅斯部分旅行社推介項目估計,中國旅遊公司可在黑瞎子島及周邊水域開發釣魚、狩獵、漂流、探險等旅遊項目。 俄邊疆區:這是機遇 此前,據媒體報道,黑龍江省省委宣傳部部長孫啟文曾表示,地方政府希望與俄方一道將黑瞎子島開發成中俄互市貿易島。有報道甚至透露開發計劃已經上報國家相關部門。但是,《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向孫部長求證時,他的秘書表示:「部長不願進一步談這個問題。」 在華訪問的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政府副主席兼經濟發展和對外聯絡部部長萊溫塔爾日前在北京接受了《國際先驅導報》的專訪。他認為,與中方共同開發黑瞎子島的旅遊資源以及在島上建設自由貿易區的計劃「令人感興趣,有前景」。 萊溫塔爾表示,由於兩國領導人簽署了劃分邊界的文件,「使得中方領土距離俄羅斯遠東重鎮哈巴羅夫斯克市更近了」。「我不認為這是威脅,」中國遊客到哈巴羅夫斯克市旅遊將更加便捷,他認為,「相反,這是機遇。但是具體合作項目要等到邊界劃分文件批准後才能談論」。 專家表示,中俄共同開發黑瞎子島不僅有經濟因素,還有政治因素。姜毅說,解決枝節問題也同樣考驗兩國的互信程度、開放心態和共贏意識,具體問題取決於兩國的落實情況,「從目前狀況來看,兩到三年內(中方)開發(兩個島嶼)不太可 能」。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