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關系類型有哪些

國際關系類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10 15:02:37

Ⅰ 國際合作的國際合作的類型

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國際關系形式,國際合作具有多種多樣的類型或樣式。隨著國家間相互以來的加深和共同利益領域的擴展,國際合作的程度不斷加深,層次不斷提高,領域不斷擴大,形式不斷變幻。依據劃分的不同標准,國際合作可以分為以下的類型1 合作的范圍 合作的目標 合作的形式 合作的領域 合作的形成

Ⅱ 國際組織的類型有哪些

國際組織的類型分為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間組織,也可分為區域性國際組織和全球性國際組織。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聯合國,歐洲聯盟,非洲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世界貿易組織等,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國際足球聯合會,樂施會,創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紅十字會等。

各種國際組織在當今世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國際組織年鑒》統計,20世紀初,世界有200餘個國際組織,到50年代發展到1000餘個,70年代末增至8200餘個。

(2)國際關系類型有哪些擴展閱讀

特徵:

1、組織機構趨於完善

19世紀的國際行政聯盟,是由常設機構國際事務局負責日常工作,成員國代表會議只是在若干年內討論一次有關條約規定的國際合作,並不負責實際工作;當代國際組織一般在常設秘書處之上設置大會、理事會這種實質性的權力機構,享有決策權。

2、組織規模龐大

19世紀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國基本上是歐美少數發達國家。當代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幾乎包括了世界所有國家,各種專門組織絕大多數都擁有 100多個成員國。

3、形成國際組織網路

聯合國與18個專門性的政府間機構建立了密切的、非隸屬的關系,其中16個被稱為聯合國專門機構。

Ⅲ 近代歐洲國際關系史

一)知識結構

國際關系主要指主權國家以及國家集團之間的相互關系。只有當人類進入到資本主義階段,生產力有了巨大的發展,世界越來越聯系為一體的情況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關系才開始出現。近現代史上的國際關系有三種基本類型:1.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的矛盾與斗爭。2.資本主義列強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侵略與反侵略、奴役與反奴役的矛盾與斗爭。3.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競爭與對抗。從國際關系演變的過程來看,世界格局的演變是其核心內容。本專題包括1、3兩種類型,按以下幾個時期來論述。

一、16世紀下半期新航路開辟以後至一戰

1.16世紀下半期至19世紀中期

這一時期是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確立的時期,也是早期西、荷、英、法向外擴張充滿矛盾斗爭的時期。這構成了這一時期國際關系的中心內容。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樹立海上霸權。17世紀,英、荷之間發生三次戰爭,荷蘭戰敗,失去了海上強國的優勢018世紀,英國又同法國進行了七年戰爭,英國打敗法國,不僅掌握了歐洲霸權,而且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東方逐漸從屬於西方。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時代,英國對歐洲大陸推行均勢政策,多次組織反法同盟。1815年拿破崙戰敗,英國和歐洲的封建君主們在維也納召開會議,建立了近現代史上第一個國際關系格局——維也納體系,重新劃分了歐洲的勢力范圍,奠定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政治格局。這個體系中,英國的霸主地位得到鞏固,法國受到削弱,俄國實力增強。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為了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和爭奪海外商品市場,歐洲列強們極力向外擴張,沖突不斷,1853年至1856年,英、法同俄發生了克里米亞戰爭,俄國遭受失敗。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德國崛起,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

2.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一戰

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時候,由於各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改變了他們之間國家實力的對比,後起的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爭奪世界市場。列強之間形成了新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有:法、德矛盾,俄、奧矛盾,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最主要的矛盾。列強們從各自的戰略利益出發,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英、俄、法三國組成三國協約,德、奧匈、意三國組成三國同盟。圍繞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兩大軍事集團劍拔弩張,終於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二、一戰後到二戰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集團的勝利而告終,列強之間的斗爭從戰場上轉到了談判桌上o1919年,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會議,形成了戰後重新安排世界的凡爾賽體系。一戰後,國際關系的中心仍在歐洲,英、法雖遭削弱,但綜合實力仍很強大,美國還無法與它們完全抗衡。

20世紀20年代,由美國主導的華盛頓會議召開,簽訂了一系列條約,構成了華盛頓體系,形成了帝國主義之間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新秩序。美國是最大受益者,而日本勢力受到抑制。到30年代日本沖破了華盛頓體系。

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和社會主義世界基本上是和平共處。當然,是建立在武裝基礎之上的和平共處。

到了30年代,由於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資本主義世界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以英、法、美為代表的民主國家;一部分是以德、意、日為代表的法西斯極權政治國家。法西斯瘋狂地向外侵略擴張。英、法、美採取綏靖政策。蘇聯從自己的安全出發,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樣失去了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抵禦侵略的一個機會。德國採取聲東擊西的辦法,二戰終於爆發。一戰後建立的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被徹底打破。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世界主要矛盾由資本主義世界內部以及資本主義世界與社會主義世界的矛盾演變為法西斯國家與反法西斯國家之間的矛盾。德、意、日結成一個法西斯同盟。1942年,中、美、英、蘇等26個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最終打敗了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

三、二戰後

第二次大戰極大地改變了國際力量對比。資本主義世界普遍衰落,只有美國變得空前強大,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強國,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戰後蘇聯成為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政治、軍事大國。在蘇聯的影響下,東歐一系列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亞洲的蒙古、中國也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人民民主力量空前壯大,社會主義陣營形成。二戰結束後,新的國際關系格局——雅爾塔體系,就是建立在美、蘇均勢的基礎上,實質上是美、蘇兩分天下,它標志著傳統的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關系格局被以美、蘇為兩極的國際格局所取代。

隨著二戰的結束,由於國家利益的不同,意識形態的差別,美、蘇由戰時的同盟關系演變為戰後對抗。1947年至50年代中期,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發起冷戰,美國挑起冷戰,蘇聯為應戰者。

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兩大陣營趨於瓦解。在資本主義陣營內隨著西歐經濟的崛起,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受到西歐、日本的挑戰,資本主義世界逐漸形成了美、歐、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在社會主義陣營內,由於蘇聯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社會主義陣營也走向瓦解。

從50、年代中期起,由於蘇聯也開始推行霸權主義,國際上出現了美、蘇爭霸的態勢。一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美、蘇兩極格局坍塌,冷戰時代才宣告結束,世界向著多極化趨勢發展,根源是世界經濟的多極化。

二戰後,國際關系還有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崩潰。第三世界崛起成為國際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Ⅳ 什麼是國際關系

國際關系的含義。
國際關系主要是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首先,國際關系是指超越國家界限的各種行為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它包括國家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一國范圍內的任何關系都不屬國際關系。其次,在這些國際關系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即各國政府間的關系)是最主要的,因為國家是國際社會的最基本成員,國家之間的關系是其它一切國家關系的基礎。

Ⅳ 國際關系的本質是什麼一般說存在幾種國際關系的類型

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國際關系分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等等

Ⅵ 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

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是競爭、合作和沖突。

國際關系是國際行為主體之間關系的總稱。包括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民族關系、軍事關系、文化關系、宗教關系、地域關系等。

其中國際政治關系又是最重要和最活躍的關系,與政治密切相關的經濟關系是最基本的關系。美國國際關系專家漢斯·摩根索和法國的雷蒙·阿隆認為,國際關系就是國際政治,二者等同。

西方一些學者將國際關系中的外交關系與軍事關系視為「硬政治」,視經濟關系為「軟政治」。

(6)國際關系類型有哪些擴展閱讀:

作為政治科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國際關系也和經濟、歷史、法學、地理、社會、人類學、心理學、文化研究緊密聯系。從全球化到領土爭端、核危機、民族主義、經濟發展、恐怖主義、人權等,都是國際關系范疇研究的議題。

國際關系是政治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國際社會之間的外交事務和關系,如國家、政府國際組織、非政府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等。國際關系既是學術的領域,也是公共政策的領域。

國際關系理論是探討和尋求關於國際關系現象的一般性規律,對國際關系中反復出現的、規律性的現象加以解釋。國際關系理論是具有通則性、對國際現象的描述和解釋。現在的國際學界所討論的國際關系理論形式是在歷史的辯論中逐步形成和塑造的。

在草創階段,國際關系研究更多的從屬於法律和歷史的研究,而隨著學科的逐步成熟,對國際關系一般性規律的討論成了學科的主要特徵。

Ⅶ 較之於冷戰時期的國際關系,現在的國際關系發生了哪些變化

跟冷戰時期相比,當代國際關系的變化至少有以下幾個新特點。

(一)國際格局的多極化

進入新世紀之後,國際格局繼續在朝著有利於多極而不利於單極的方向演變,這是當前國際關系變化的一個基本特點。

第一,盡管美國至今在全球力量對比中仍佔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隨著近年來其單極霸權戰略的連連受挫,美國的戰略地位相對有所下降,其中「軟」實力衰退的跡象更是十分明顯。從美國自身的狀況來看,其財政赤字居高不下,來自海外的投資逐年減少,目前已從當年世界最大的債權國變為全球最大的債務國。在國際事務中,美國越來越難以做到獨行其是,相反倒是迫切需要其他大國的合作。比如在反恐問題上,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最近就公開承認:美國無法單獨戰勝全球恐怖主義。而在伊朗和朝鮮半島的核問題上,美國同樣離不開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大國的合作。從全局來看,美國的戰略地位離其建立單極世界的目標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

第二,冷戰的結束改變了美蘇對抗的兩極格局,但並沒有改變在兩極時代即已孕育發展的全球多個力量中心興起的歷史進程。中國和印度的崛起,歐洲的統合以及近來俄羅斯的強勁復甦就是其中突出的例子。一方面是美國戰略地位的相對下降,另一方面是全球多個力量中心的崛起,其結果必然是導致世界的多極化發展,這是當代國際關系變化的一個基本趨勢。

(二)大國關系的多樣化

由對抗走向合作,是當代大國關系一個新的變化。這是因為在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各國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歷史條件下,大國明確意識到它們在維護世界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推動區域合作以及解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全球問題方面有著重要而廣泛的共同利益,因此,自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大國關系中「合」風勁吹,掀起了一股建立「合作夥伴」關系的熱潮。

大國之間合作的增強,並不排除大國之間仍然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在當前它主要表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但在某種情況下這種競爭仍然有可能演變為局部的沖突和對抗,這是因為當前國際關系中依然存在著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因此,簡單地用「合作」、「競爭」或「對抗」這樣的概念來說明當前大國關系的特點恐怕都不夠全面。這在中美關系中表現尤為明顯。從美國的對華戰略來看,它一方面意識到與中國存在著多方面的共同利益,因此需要與中國建立一種「合作」的「戰略夥伴關系」,另一方面又由於擔心中國的崛起而要把中國看作「未來競爭對手」加以防範與遏制。可以說,中美關系的演變典型地反映了當代國際關系中大國關系多樣化這樣一種新的特點。

(三)國際體系的多元化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主權國家是國際體系中幾乎惟一和最基本的行為體,因為很難設想還存在組織和處理國際關系的其他形式。然而事實上這樣的形式不僅存在,而且其作用也越來越大。這是當代國際關系多元化的一個重要表現。

大體上,活躍於當代國際關系中的非國家行為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種類型是國際組織。從性質上,它們可以分為政府間國際組織(IGO)和非政府組織(NGO);從層次上又可以分為全球性組織(聯合國、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和地區性組織(北約、歐盟、東盟)。另一種類型是跨國公司。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展,它在當代國際關系中的影響和作用遠比人們想像的更為復雜,也更為重大。第三種類型情況比較復雜,很難明確劃分。各類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分裂勢力,當然還有國際恐怖主義組織都可以劃入這個類型。

新的非國家行為體對當今國際關系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大體上可以從兩個方面考察:一個方面是如全球性組織(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地區性組織(北約、東盟)這樣一些非國家行為體,它們從「上層」限制和影響當代國際關系體系中的主權國家,比如政府間國際組織(IGO)在某種條件下正在承擔越來越多的一般政府職能。另一個方面是許多非政府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甚至包括恐怖主義和各種極端勢力,它們則從「下層」或「側面」與國家競爭,形成新的挑戰甚至威脅。這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當前全球范圍內的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及其活動。在當代國際關系中,它明顯是一種破壞性的力量。

顯然,新的非國家行為體的大量出現和在國際舞台上日趨活躍的現實,需要人們以一種新的多維視角重新審視當代國際關系體系的內在結構和運行方式。

(四)國際政治的經濟化

在當前國際關系的現實中,經濟已成為最大的政治,國際政治經濟化的表現十分明顯:第一,國家間實力競爭的重心從軍事轉移到經濟和科技領域,從一種外在的佔有,如二次大戰前帝國主義國家爭奪領土與資源的戰爭和兩極時代美蘇爭奪勢力范圍的斗爭,轉向內在的參與,如對以信息為代表的高技術的掌握與開發,在世界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的手段與能力等。第二,經濟交往包括經濟上的合作與摩擦,日益成為當今國際關系中的主要內容。同時,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日趨增強,也不允許一個國家關起門來單獨發展。因此,經濟交往越來越成為國家對外關系的中心內容,過去是根據國際政治利益的需要來調節國際經濟交往,現在是根據國家經濟利益來調整國家間政治交往。第三,各個國家都把發展經濟作為頭等大事。一個國家能否保持政局的穩定,一個政黨能否贏得人民的信任,關鍵是看能否把經濟搞上去。經濟和政治密不可分,經濟是最大的政治。

(五)世界經濟的一體化

在分析當代國際關系的變化時,還需要論及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在這里一體化主要是指各國經濟關系的相互滲透,相互依存,逐步融合為一個整體這樣一種經濟上的發展趨勢,總體上它仍屬於國際經濟關系的范疇。因此,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也可以視為是當代國際關系的一個新變化。

世界經濟一體化包括世界范圍內的經濟一體化和區域范圍內的經濟一體化。前者以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金融和跨國公司的活動為具體體現,而後者則表現為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
在當今世界,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已大大高於生產的增長速度,更為重要的是跨國公司的直接投資,國際金融資本的跨國流動,以及生產的國際分工正在把世界從生產結構到金融結構聯結為一個整體。它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同時又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在區域范圍內,經濟一體化的進展更為迅速。它主要表現在區域經濟集團化的不斷擴大和發展。目前在歐洲,以歐盟為核心的經濟圈已經形成,北美自由貿易區也已啟動,而亞太經合組織則進入了向制度化發展的階段。這三大區域集團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三大經濟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世界經濟大格局。而以東盟為代表的各種次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同樣也發展迅速,形成了對三大區域經濟集團的補充。

隨著區域經濟集團的發展,區域范圍經濟一體化開始向世界范圍一體化發展。歐洲與北美的正式聯系是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東亞與北美有亞太經合組織作為論壇。而亞歐會議則是亞洲與歐洲發展經濟合作的形式。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跨越多洲的經濟合作組織,如石油輸出國組織,七十七國集團,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等。

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不僅使得世界經濟結構從原先的國際經濟體系轉變為一種全球經濟體系,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當今國際關系:第一,它進一步增強了國家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如果說早期的相互依存主要是以國際貿易為紐帶,現在則是一種深層次的結構上的整合,使當代國際關系形成了一種新的利益格局。第二,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權國家的能力和地位。主權國家對其內部經濟的調控能力明顯下降,國內事務和國際事務的界線愈益模糊。第三,它使原先國際社會存在的許多問題,如人口、難民、環境和恐怖主義等等,真正轉為一種全球性的問題,促使傳統的國際政治開始向全球政治轉化。

Ⅷ 國際格局分為哪三種

國際格局分為政治格局、經濟格局、軍事格局三種。

1、所謂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時期內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導作用下,在世界范圍內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對比狀況和總體態勢,表現為一定的國際政治結構或體制、體系。

2、世界經濟格局是指世界各國在世界經濟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對穩定的關系。世界經濟格局是指活躍於世界經濟領域並充當主角的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之間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結構態勢。

3、軍事格局是世界或某一區域軍事的分布形式,分布狀況。其中有可能存在國與國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的軍事斗爭,斗爭當中又可以分為軍事威脅,暗地斗爭,直接對峙。

(8)國際關系類型有哪些擴展閱讀:

世界格局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國際關系結構。而一種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種力量經過不斷的消長變化和重新分化組合,從量變逐漸發展到質變,構成一種相對穩定的均勢的結果。一種世界格局的解體,則是由於這種穩定的均勢被打破,再也無法保持下去了。

1、力量對比的變化決定著世界格局的變化;

2、世界格局是建立在各國實力的基礎上的;

3、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是世界格局崩潰的根源;

4、世界格局是一種不穩定的、內部充滿矛盾斗爭的國際關系狀態。

閱讀全文

與國際關系類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9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