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闡述WTO國際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基本程序及執行
1、磋商
DSU規定,爭議各方首先要通過磋商解決爭議。當一成員認為另一成員違反或不符合馬拉喀什協議(WTO規則),從而使自己遭受損害時,可要求對方進行磋商,同時應通知DSB和有關理事會或委員會。被要求磋商的成員應在接到磋商請求之日後的10天內作出答復,並應在接到請求之日後不超過30天的時間進行磋商。
2、成立專家小組
專家小組的成立申請在被提出後,最遲應在該申請被首次列入DSB議程後的會議上設立。專家小組提出裁決報告的期限一般是6個月,可以延長但無論如何不能超過9個月。
3、上訴
如果某一當事方向DSB正式通知其將進行上訴,則爭端解決進入上訴程序。上訴的范圍僅限於專家小組報告所涉及的法律問題及由該專家小組所作的法律解釋。上訴機構有60天的時間處理上訴事宜,並通過報告。該期限可以延長但無論如何不得超過90天。上訴機構的報告應在發出後30天內經DSB通過,除非經協商一致不通過。
4、執行
解決爭端機構通過專家小組或上訴機構的報告後,當事各方應予執行。在報告通過後30天內,當事方應通知DSB其履行DSB建議或裁決的意願和改正的具體措施及期限。若不能立即執行,也可以要求在一段"合理期限"內執行。如果DSB及爭端各方對合理期限都未能達成協議,則可通過仲裁確定。
合理期限一般為90天,實際操作中最長可給予15個月。如果在合理期限內,被訴方不能改正其違法做法,申訴方應在此合理期限屆滿前與被訴方開始談判,以求得雙方都能接受的補償辦法。若合理期限到期後20天內,爭議各方就補償問題達不成一致。申訴方可請求DSB授權其對被訴方進行報復或交叉報復。
5、報復
DSU制定了報復和交叉報復的程序。如果被訴方沒有在"合理期限內執行裁決,或爭端各方沒有就補償問題達成協議,投訴方可向DSB申請批准其對被訴方中止依照所適用協議應承擔的減讓或其他義務,取消給予MFN待遇,開始實施報復。
DSB應在合理期限屆滿後30天內,批准授權,除非DSB一致同意拒絕該項請求。若被訴方對申訴方的中止減讓水平(報復措施)表示反對,或認為投訴方在要求報復中未遵守有關原則和程序,則可以提請仲裁。仲裁應在合理寬限期結束前60天內完成。仲裁裁決是終局的。
(1)新學科國際貿易爭端如何建立擴展閱讀
中國加入WTO已經17年,中國企業應進一步熟悉WTO爭端的解決機制並熟練掌握WTO爭端解決機制規則,為抑制貿易戰、打贏貿易戰做好准備。具體而言,發生貿易爭端時,解決貿易爭端、平息貿易摩擦的辦法之一就是拿起世界貿易組織爭端機制這個武器,爭取以磋商方式解決爭端。
而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提高企業競爭力,從提高產品檔次,形成產品的個性化競爭優勢入手,打造產品國際品牌,這是解決貿易摩擦的根本途徑。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不僅可以使東道國對進口的保護措施失去原有的威力,而且還可以打開新的市場,將發生貿易摩擦的風險降至最低。
❷ 國際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
一、引言
進入到21世紀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迅猛,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在這種背景下,一些西方國家出於各種目的,試圖通過貿易摩擦來遏制我國的發展。其中,美國就是我國最習以為常的貿易爭端國。進入到2018年,美國跟我國的貿易摩擦不斷,不僅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給我國的政治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本文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進行分析,對未來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進行分析。
二、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一)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特朗普在2018年對中國進口商品設置的關稅壁壘以及貿易投資限制對我國的經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今年第一次提高關稅的商品價值就達到了600億美元,這也是歷史上美國單筆最大的貿易制裁。美國採取了一系列的貿易限制手段對我國產晶元、製造業、機電行業發展是存在明顯的負面影響的。
(二)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股市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A股的影響最大。今年3月份和4月份連續多天股市明顯下滑,貿易戰的開始會讓股民對股市產生一定的悲觀情緒。但是總的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股市的影響有限。在貿易摩擦爆發之後,國內一些上市公司紛紛公布了貿易戰對本公司業務可能的影響,總的來看,大部分企業不會受到相關政策波動的干擾,但是個別高新技術企業會受到沖擊。
(三)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
中美近期頻繁的貿易摩擦會使得我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減少,但是由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布局,總體來說我國對外投資受到的影響並不會產生多大的波動。我國政府在近期的中美貿易摩擦開始時,就已經宣布我國將繼續擴大開放,在這一措施下,我國對外投資在短時間內不會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四)對居民生活和社會生產的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不僅對國家會產生影響,對於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產也會產生影響。比如,很多中國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會選購一些進口的商品,而貿易戰的開始則會導致進口商品的價格提高,從而導致一些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變高。而且由於貿易摩擦導致的股市的波動,也會對一些居民的投資收益產生影響。
三、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分析
(一)政治特徵愈發明顯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政治特徵越來越明顯。進入到21世紀,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對外貿易日漸頻繁,加上國際競爭力日益提升,很多國家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一些壓力。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後認識到了合作共贏的重要性,在這種和平與發展理念的影響下,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政治色彩越來越濃厚。從整體上來說,中美貿易是日漸平穩的,但是雙方,政治層面的摩擦必然會體現在貿易方面。
(二)貿易摩擦形式更加多元化
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形式多種多樣。在以往,美國主要以反傾銷手段來跟中國進行貿易爭端。近年來,美國開始變換貿易摩擦的形式,不單單在使用反傾銷手段,還會使用產品技術指標等手段,以產品技術超出指標范圍為由來限制產品入境。而且從2018年美國採取的相關措施來看,美國還採取增加進口稅率、嚴格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標准等措施來開展貿易爭端。
(三)貿易摩擦領域不斷擴大
貿易摩擦領域不斷擴大主要體現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不僅僅集中在貿易領域,在服務領域、匯率領域中也開始涉及到。作為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長期擁有美國大量的國債,為了轉嫁自己的經濟危機,美國長期以來試圖逼迫人民幣升值,提高人民幣匯率,這也造成了兩國經濟之間更大的矛盾。而且從服務業的角度來說,我國服務業當前的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服務產業結構也正在優化升級中,但是美國的服務行業已經相對完善,這必然會對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形成打壓之勢。
(四)摩擦程度不斷緩和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無論是從國際關系還是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來看,貿易摩擦都必將不斷緩和。尤其是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後,很多發達國家都已經認識到了加強經濟合作的重要性,所以在這種背景下,未來中美貿易摩擦也必然成緩和之勢。
結論
通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到,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的經濟、資本市場、中國對外投資、對居民的生產生活都會產生影響。從未來來看,中美貿易摩擦未來的政治特徵愈發明顯、貿易摩擦形式更加多元化、貿易摩擦領域不斷擴大、摩擦程度不斷緩和。考慮到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環境,中美貿易摩擦雖然一定是一種常態,這要求我國要積極採取措施加以應對,將貿易摩擦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❸ 國際貿易爭端的五大原理
國際貿易爭端的五大原理是比較優勢原理、壟斷利潤原理、分工固化的增長陷阱原理。鞠建東教授與其團隊的研究從國際貿易的經典理論中提煉總結出了國際貿易爭端的三大原理:比較優勢原理、壟斷利潤原理、分工固化的增長陷阱原理以及三大定理:Stopler-Samuelson定理、最優關稅定理、技術競爭的Hicks定理。
❹ 面對國際貿易摩擦,我國應該怎樣面對
我國面對貿易摩擦應對辦法:
1、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耐力,全國上下團結一致、勠力同心,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化壓力為動力,充分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堅決維護國家利益,努力維護國家發展的國際環境,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推動我國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
2、保持戰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應對美國挑起貿易戰的行為,關鍵是不受對方干擾,保持戰略定力,避免犯顛覆性錯誤。
3、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提升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
4、堅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5、全力增強創新能力。牢牢把握新技術革命的戰略機遇,加速技術追趕,加強前沿技術研發,用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6、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對接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全面開放新格局,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分工地位,建設貿易強國。
(4)新學科國際貿易爭端如何建立擴展閱讀:
貿易摩擦背景:
2009年,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加劇,中國連續14年位居全球貿易摩擦目標國榜首,全年共有21個國家/地區對我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116起,涉案金額27億美元。從涉案產品看,鋼鐵、輪胎、鞋、玩具、鋁製品等已成為貿易摩擦的「重災區」。
經濟貿易領域的矛盾和摩擦,成為我國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矛盾和摩擦最集中的領域,且在我國與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中有較突出的表現。
近年來,我國摩擦產品種類一直在不斷增加,機電、高科技產品出口增長迅速,成為新的摩擦熱點,例如汽車、醫葯產業等。並且大有從單一產品延伸到整個相關行業之勢。
❺ 如何理解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
國際貿易是世界目前著名的學科之一,隸屬於經濟學的范疇,國際貿易的產生有經濟發展的必然性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性,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第一、國際貿易是在世界經濟發展中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的歷史條件,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能力進一步加強,促進形成國際貿易的發展。這是促進國際貿易的一個趨勢。
第二、個人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促進國際貿易的一個內因。個人的生產力不斷加強,促進整體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剩餘產品不斷增加,貿易的范圍就會擴大,進而逐漸形成國際貿易。
第三、國家的形成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基礎,國家產生之後,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是必然第一個結果。如此一來國家之間的貿易,就會產生越來越復雜的經濟結果,國際貿易就自然形成。
總結來說,人類個人的生產能力增加,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進而國家逐漸的出現,慢慢的就會產生出用於交換的剩餘商品,這些剩餘商品會慢慢的發展為,國與國之間交換,就產生了國際貿易。
❻ 怎樣建立國際新秩序
第一,堅持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和平是人類社會實現發展目標的根本前提。沒有和平,不僅新的建設無以推進,而且以往的發展成果也會因戰亂而毀滅。無論對於小國弱國還是大國強國,戰爭和沖突都是災難。因此,各國應該攜起手來,共同應對全球安全威脅。我們要摒棄冷戰思維,樹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建立公平、有效的集體安全機制,共同防止沖突和戰爭,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
聯合國作為集體安全機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國際合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聯合國憲章確定的宗旨和原則,對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已經成為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必須得到切實遵循。安理會作為聯合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專門機構,其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權威必須得到切實維護。
我們應該鼓勵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過協商、談判解決國際爭端或沖突,共同反對侵犯別國主權的行徑,反對強行干涉一國內政,反對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應該加強反恐合作,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消除根源,堅決打擊恐怖主義;應該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則,實現有效裁軍和軍備控制,防止核擴散,積極推進國際核裁軍進程,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第二,堅持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發展事關各國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關消除全球安全威脅的根源。沒有普遍發展和共同繁榮,世界難享太平。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使各國利益相互交織、各國發展與全球發展日益密不可分。經濟全球化應該使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普遍受益,而不應造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兩極分化。聯合國應該採取切實措施,落實千年發展目標,特別是要大力推動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使21世紀真正成為「人人享有發展的世紀」。
我們應該積極推動建立健全開放、公平、非歧視的多邊貿易體制,進一步完善國際金融體制,為世界經濟增長營造健康有序的貿易環境和穩定高效的金融環境;應該加強全球能源對話和合作,共同維護能源安全和能源市場穩定,為世界經濟增長營造充足、安全、經濟、清潔的能源環境;應該積極促進和保障人權,努力普及全民教育,實現男女平等,加強公共衛生能力建設,使人人享有平等追求全面發展的機會和權利。
發達國家應該為實現全球普遍、協調、均衡發展承擔更多責任,進一步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開放市場,轉讓技術,增加援助,減免債務。發展中國家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推動發展,廣泛開展南南合作,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中國將盡自己所能,為推動各國共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第三,堅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諧世界。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在人類歷史上,各種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存在差異,各種文明才能相互借鑒、共同提高;強求一律,只會導致人類文明失去動力、僵化衰落。各種文明有歷史長短之分,無高低優劣之別。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差異不應成為各國交流的障礙,更不應成為相互對抗的理由。
我們應該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相互借鑒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長補短而不是定於一尊,推動各國根據本國國情實現振興和發展;應該加強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慮和隔閡,使人類更加和睦,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應該以平等開放的精神,維護文明的多樣性,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協力構建各種文明兼容並蓄的和諧世界。
第四,堅持積極穩妥方針,推進聯合國改革。聯合國憲章確立的各項宗旨和原則,符合和平、發展、合作的歷史潮流,符合國際關系健康發展的本質要求,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應該通過合理、必要的改革,維護聯合國權威,提高聯合國效率,更好地發揮聯合國作用,增強聯合國應對新威脅新挑戰的能力。
聯合國改革是全方位、多領域的,可以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推動改革盡可能多出成果。改革應該重點推動聯合國加大在發展領域的投入,致力於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增進廣大會員國團結。
安理會改革是聯合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要通過改革安理會,優先增加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的代表性,讓更多國家特別是中小國家有更多機會參與安理會決策。改革涉及各國利益,應該充分協商,在達成廣泛共識的基礎上作出決定。
❼ 國際貿易糾紛如何解決
處理國際貿易爭端的常規途徑可以歸納為四條:
(1)由雙方自行協商解決。這樣雙方達成協議,就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糾紛,這是解決糾紛的最佳途徑;
(2)通過第三方調解。在國際貿易爭端中,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這種談判來解決的。
(3)如果協商或調解不成,可以根據仲裁協議提交仲裁解決。仲裁庭是指當事雙方在爭議發生前或發生爭議後,達成書面協議,自願將爭議提交當事雙方同意的第三方審理,作出裁決裁決具有終局性,對各方都有約束力。如果敗訴方不執行裁決,勝訴方有權提請法院執行。當事人享有選擇仲裁員、選擇仲裁地點、仲裁語言和使用法律的自由。
如果你不知道國際貿易糾紛如何解決,可以問問處理國際貿易糾紛比較專業的律師團隊,像上海的徐寶同律師團隊,深圳的馬霏律師團隊,都是國際貿易方面做的比較好的律師團隊。
(4)當事人還可就開庭審理、提交證據和陳述意見等事項達成一致,設計符合其特殊需要的仲裁程序。與司法訴訟相比,仲裁更具靈活性,選擇自由更多。無仲裁協議的,可以訴諸法律程序解決。因為國際貿易爭端當事方的國籍不同,其住所和合同締結地、履行地都可能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一旦發生爭端,應由哪一國管轄這一問題就非常重要。審判效果有司法手段保證。缺陷是判決效力具有區域性。涉外訴訟,相對於協商、調停和仲裁而言,應是最終解決。
❽ 貿易爭端的含義,產生的原因,影響,怎麼解決
貿易爭端,也就是貿易摩擦,是指在國際貿易中,國與國之間在進行貿易往來的過程中,在貿易平衡上所產生的、一般是一國的持續順差、另一國的逆差、或一國的貿易活動觸及或傷害另一國的產業。
主要的特點
摩擦數量居高不下呈增長之勢
首先、摩擦數量居高不下且呈增長之勢,強度也在增大。從數量上看,根據WTO統計,在WTO成員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約每7起就有1起涉及中國出口產品。近期歐盟對我國鞋類發起的系列反傾銷調查,僅僅廣東一個省的涉案金額就上億美元。
貿易摩擦逐漸從傳統市場擴散到新興市場
其次、貿易摩擦逐漸從傳統市場擴散到新興市場。美國、歐盟、日本、東盟和加拿大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國,這些出口市場仍是今後貿易摩擦的「主戰場」,雙方的貿易關系將會出現「發展中摩擦,摩擦中求發展」的局面。而我國對俄羅斯、印度、南非、墨西哥等新興市場的出口,年遞增在25%以上,與這些新興市場的貿易關系將會呈現「大問題不多,小問題不斷」的局面。
貿易摩擦的將從單個產品逐漸擴散到產業
再次、貿易摩擦的將從單個產品逐漸擴散到產業,最後直抵政策和制度層面。外貿發展的早期和中期,貿易摩擦更多是集中於單個產品。隨出口產品品種的不斷增加,出口產品結構的不斷優化和改善,我國與國外的貿易摩擦開始針對某些產品群或產業。而且,在今後的貿易摩擦中考驗的已不單純是平息貿易爭端的能力,更主要的將是考驗制定政策和創建制度的水平。
貿易摩擦的直接誘因將呈現多形態性
最後、貿易摩擦的直接誘因將呈現多形態性。貿易摩擦多發期的到來有它的必然性。貿易摩擦增長與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是密不可分的。它是我國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的一個副產品、是我國出口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的一種負反應,與我國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有一定的關聯性。對於一個貿易大國來說,貿易摩擦多是一個常態,關鍵是如何合理解決。 從發展趨勢看,今後外國與我國在農產品、紡織品、金融服務,高技術等領域,在出口量、世貿組織承諾、政策透明度等政策協調方面的摩擦還將加劇。
國際貿易摩擦的新特點
當前的國際貿易摩擦形勢呈現兩個新特點:(1)正在上台階;(2)日趨激烈化。上台階是指正在上第三個台階。第一個台階是關稅壁壘、行政保護措施。世貿組織使所有成員大大降低了關稅,努力取消行政保護措施。因此,這種初級貿易摩擦形式和手段已經大大弱化。第二個台階是世貿組織允許各成員採取的3種合法的貿易保護手段--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方興未艾,同時,一些針對中國的特別保障措施以及貿易轉移、市場擾亂、市場經濟地位等手段和概念也在頻頻發生與使用。目前,貿易保護措施又上到新的第三個台階:技術性貿易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摩擦過去也有,但現在比過去更加廣泛化 中國的產能與貿易磨擦的關系
、常規化。 在國際貿易競爭中,使用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的各種目的和各種貿易壁壘形式交織在一起,使貿易摩擦形勢更加復雜化、尖銳化。技術性的貿易壁壘措施是更具名義上的合法性、合理性、巧妙性,是更加冠冕堂皇的貿易壁壘手段。 在全球貿易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以技術法規、技術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調整貿易利益的重要手段。 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有其科學的定義。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是一國(地區)為維護公民、動植物、環境安全、防欺詐、保證產品質量和貿易秩序而採取的強制性的或自願性的技術措施。這些措施將對其他國家(地區)的商品、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進入該國(地區)市場產生影響。狹義的技術壁壘主要是指世貿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規定的技術法規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廣義的技術壁壘不僅包括世貿組織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還包括動植物及其產品的檢驗和檢疫措施,包裝標簽標志要求、綠色壁壘、信息技術壁壘等,它們也經常以技術法規、標准、合格評定程序形式出現。 運用技術性貿易壁壘手段有兩種作用。一種是正確使用技術性貿易保護措施,維護本國產業的合法權益。另一種是過度使用技術性貿易保護措施,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兩種目的使用技術性貿易保護措施,使技術性貿易摩擦形勢復雜化。 使用其他貿易壁壘手段也同樣存在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國家、地區,不同的利益集團,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貿易壁壘措施,就使得當前國際貿易摩擦更加頻繁化、復雜化、尖銳化。這將成為今後較長時期內的一個總趨勢、總特點。
與我國相關的貿易摩擦的總體情況
(1)我國運用貿易救濟措施情況 面對激烈的國際貿易摩擦形勢,貿易救濟手段也成為中國應對貿易摩擦的手段之一。截至目前,中國對進口產品共發起反傾銷調查43起,保障措施調查1起。案件涉及化工、鋼鐵、輕工、紡織、電子五大行業共35類產品,其中2/3以上的案件集中在化工行業。國內參與案件申請的企業已近200家,遍布全國25個省區市。在國際貿易摩擦中,我國政府和產業界以及中介組織等逐漸學會了運用國際通行規則,加強了對自身的合法保護,同時也有效地遏制了國外對我國發起的貿易摩擦。 (2)我國遭受國外貿易救濟措施情況 近10年來,中國已經連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而且一些國家還越來越多地利用技術壁壘、知識產權壁壘等貿易壁壘對中國出口商品設限。根據世貿組織統計,1995~2004年,中國始終是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1979~2004年,已有30多個國家(地區)發起了700起涉及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調查案件,其中,反傾銷調查近600起,反補貼調查5起,保障措施調查50餘起,特保調查10餘起,涉及商品4000多種。2004年,共有17個國家(地區)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了59起「兩反一保」(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調查。10年來,累計涉及我國出口近3000億美元,而且影響還在積累和擴大。
國際貿易摩擦的新對策
戰略上冷靜觀察,戰術上積極應對
應該看到,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和對外貿易量較快增長,出現貿易摩擦是必然現象。我們應當冷靜觀察世界貿易格局的變化,研究駕馭貿易爭端的規律,制定我們的貿易戰略,爭取國家對外戰略的制高點和產業的高端利益。各地、各級政府貿易主管部門制定貿易摩擦應對戰略極為重要。 積極組織起來,加強應對指導,培訓應對技能,提高應對策略,增強應對積極性,戰術上做到知己知彼,不斷打勝仗,開拓新局面。中介機構把產業界、法律界、研究界團結起來、組織起來,積極應對新的貿易摩擦義不容辭。
推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中國外貿快速發展,但是,粗放型的模式必然要受到中國自身的資源條件等限制,因此,必須向「效益導向型」轉變,要以質取勝、以高技術取勝。優化出口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是緩解貿易摩擦的治本之策。國家應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引導對外貿易總體格局和出口企業加快向效益導向型轉變。
加強商、協會職能……
加強商、協會職能,加快中介組織法制建設 在應對貿易摩擦中,加強商協會職能,對於搞好行業自律十分重要。目前來說,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加強商協會等中介組織的法律地位。一是要制定商協會法,確立商協會的法律地位。到目前為止,國家沒有商協會法。商協會工作無法律依據,無明確的發展前途,無法定的許可權與能力,以積極組織企業更好地應對貿易摩擦和加強企業自律,促進企業的規范貿易。二是確立商協會組織的進入制度。中介組織應分兩類:(1)公法中介組織,企業必須加入,為義務制;(2)私法中介組織,為自願制。由此可以全部覆蓋企業面,使之全部進入中介組織,以利於加強組織和管理。還可使公法、私法中介組織明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公法中介組織強化管理,可徹底消滅多年來企業間出口「競相壓價、惡性競爭、自毀長城、損人害己、損害國家利益」的頑症。可以使私法中介組織認認真真地為企業服務,否則企業可以退出其組織,對私法中介組織以「致命」的壓力,工作會搞得好一些。
善用規則,主動出擊
應對貿易爭端不僅要在既定的規則下解決已發生的貿易爭端,而且應積極參與制定規則、改進國際貿易規則。從規則上消除對我國出口不利的根源,從源頭上降低貿易摩擦的風險。變被動為主動,變後期應對為前期預防。在世貿組織中,迄今我國被動應對較多,主動出擊較少。為了降低貿易摩擦案件數量,爭取控制貿易爭端的主動權,我們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世貿規則的制定與修改。在制定和修改規則時,應當更多地徵求國內產業和中介組織的意見,最大限度地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
收集國際標准和技術法規……
收集國際標准和技術法規,制定我國應對策略 貿易摩擦
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大、涉及面廣,各國都非常重視。美國和許多國家都主動向國際組織和重點國家派出代表,調查研究相關組織和國家的標准、技術法規和認證的情況;日本、韓國、德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特別重視各國標准化和認證工作的發展動向,以便研究對策。因此,我國應建立專門的機構,收集研究主要貿易國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特別是那些正在制訂中的規則。同時,要充分利用世貿組織技術性貿易壁壘咨詢點的窗口作用,收集相關的信息,了解各成員政府、工商及經貿團體採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具體規則,及早得到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的信息,制定我國的應對策略。
建立世貿組織規則……
建立世貿組織規則和技術性貿易壁壘有關的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機構,為國內企業提供服務 出口貿易涉及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問題越來越多,建立相應的信息服務機構,了解和掌握世貿組織各主要成員有關技術法規、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為出口企業做好咨詢服務工作,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和中介機構的一項重要任務。現在沿海地區許多省份和大城市已建立了十餘家有關的咨詢中心,為政府決策和企業出口,開拓國際市場起了很好的作用。中西部地區應當積極研究建立相關機構。
盡快建立我國的技術標准和法規體系
用技術法規、技術標准、合格評定程序等手段合法地保護國內市場和產業經濟安全,已經成為國際通行做法。在國際貿易中,利用標准爭奪市場是屢見不鮮的。世界各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競爭已經提前到了研發期。俗話說:「一流企業搞標准,二流企業抓專利,三流企業創品牌,四流企業賣產品」。我國是一個大國,建立我國的技術標准和法規,健全和完善認證制度,具有人口數量基礎和國際意義,要在標准制定權上「占天時、奪地利、掌握制空權」。
推行認證制度,整頓認證秩序
推行認證制度,有利於提高企業管理和產品質量水平,獲得國際市場信譽。要積極推行國際質量保證體系認證、產品認證,重視ISO9000系列標准認證工作。這些都是廣義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當中的重要內容。目前,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或政府采購對供應商提出有關環境認證的要求,許多著名的跨國公司要求所屬的公司和供應商必須在限定時間內通過認證。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和環境產品認證,被稱為「雙綠色戰略」的認證,是打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綠色通行證」,國家應當加大力度予以推行。 目前,我國的認證制度和機構需要整頓。認證制度與收費制度不規范,認證流於形式,受證企業質量依舊低下。此類現象越來越多,不符合國際規則,也不符合標准本身,需要認真整頓,保證認證制度的良好前景。
加強我國產業安全工作
加強調查研究和借鑒國外經驗的工作,制定產業安全的政策措施和健全相關制度。應對國際貿易摩擦、消除不公平競爭的最終目的之一是維護我國產業安全,而政策措施和制度是保護國內產業安全和長遠發展的必要條件和手段。從維護國家和產業的長遠利益來看,必須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和健全相關制度。 維護產業安全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應當積極學習和借鑒國際經驗。要加強對世貿組織規則和國際慣例的研究,掌握新的貿易和技術標准。加強與境外同行的學習交流,總結經驗、擴大思路、創新方法,制定一套能夠適應我國產業安全工作並可以充分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和措施。
積極開展產業損害預警工作
加強產業損害、進出口秩序預警應對工作,設立預警協調機制。貿易救濟措施主管部門要指導產業、中介組織和地方主管部門對未立案的產業受損情況定期進行調查研究,通過預警工作,把產業安全工作前置化。
做好受損產業的跟蹤工作
加強對受損產業的指導和協調,要把促進受損產業恢復發展工作作為保護國內產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還要注意抓住國內重點產業(如化工等產業)和重點產品的安全工作;建立跟蹤機制和統計制度,把指導行業開展產業安全的工作逐步提高和深化。
積極引導產業建立貿易救濟聯盟
貿易救濟聯盟是一種企業間適應激烈的貿易競爭的自救組織形式,它以社會 中歐貿易摩擦
中介機構的身份行使組織權,影響企業,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聯盟對企業的支持主要通過信息咨詢、培訓、科研支持以及貿易爭端中形成合力等形式維護會員和產業利益來實現。聯盟多以中小企業共同組建實體聯盟為主,覆蓋企業多,對產業保護力度強,及時對進口產品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採取措施,保護聯盟企業的利益。
創新市場准入制度
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要在保護國內產業安全工作中建立市場准入制度和落後技術產業、企業退出、轉優機制,防止過度重復建設。要建立一套評估指標和技術指標,促進優勢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有前途、有需求產品的發展。限制和不支持落後產業的進入和發展。有鑒別、有目的、有區分地保護和支持受損產業的恢復和發展。
建立受損產業扶持發展基金制度
加快我國受損產業的恢復和發展、調整和提高,建立受損產業扶持發展基金制度十分必要。 實踐證明,僅靠貿易救濟措施並不能完全、快速地消除損害,使受損產業得到應有的恢復和發展,甚至會出現蜂擁而上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不利局面。而且一些受到損害的幼稚產業也需要大力扶持才能繼續發展。此外,為了優化產業結構和出口產品結構,必須擁有扶持發展基金的財力支持和引導,才能實現產業的恢復發展和提高。因此,建立受損產業扶持發展基金制度是維護我國產業安全和促進我國外貿發展的必要條件。建立扶持發展基金制度,首先,要制定法規,建立相關制度。其次,要有國家以及恢復和發展較好的產業提供資金支持。第三,應使基金安全運行、良性循環、政企分開、規范運作。而且應制定資金使用規劃和規則,以產業政策為指導,促進對外貿易和受損產業的優化和發展。
建立我國的貿易保護體系
要制定適當的配套措施,與進口限制相協調,適當保護國內特定產業。對高技術產業、汽車產業、重點農產品等要協調運用配額和許可證管理,加強合法保護。要制定適當的配套措施,與保留的補貼項目相協調,適當保護國內產業。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的多項補貼項目,包括地方預算可以提供給嚴重虧損的國有企業補貼,一定范圍的稅收減免,國家政策性銀行貸款,用於扶貧的直接撥款和貸款,科研開發基金,部分基礎設施基金,減免稅和退稅,重要能源產品補貼,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的企業所得稅減免,高科技企業以及貧困地區企業等所得稅減免。要運用好這些規則,適當保護國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