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什麼是國際經濟發展

什麼是國際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2-12-19 20:27:21

『壹』 什麼是世界經濟

世界經濟是研究在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上形成的現代世界生產、流通、交換和分配及其相互關系,以及各種類型國家的經濟發展特點和變化的基本規律的學科。研究主要范圍包括: 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問題和趨勢;各種類型國家的經濟特徵及其發展規律;國民經濟的組織結構、運行機制和發展趨勢;國際經濟關系;此外還研究國際經濟各專門領域

(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投資與企業等)的基本情況、問題與運行規律;以及中外經濟關系,特別是中國對外開放中有關對外貿易、金融、投資、企業經營、國際經濟合作等方面的問題。

1.研究方向世界經濟基本理論,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國家經濟,原蘇聯(獨立聯合體)和東歐國家經濟,現代國際經濟理論,當代國際經濟關系(組織、結構、政策與問題分析),當代中外經濟關系(中國開放經濟)。

2.主要課程除政治理論和外語等共同課程外,專業主幹課程和方向主幹課程包括: 世界經濟理論專題研究,不同類型國家或國別經濟專題研究,西方宏觀經濟學(中級),西方微觀經濟學(中級),發展經濟學專題,比較經濟制度專題,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專題,國際經濟關系與政策專題,國際企業經營專題,國際經濟法專題。

『貳』 國際經濟發展的基本形式是什麼你認為世界金融危機對我國的主要影響是什麼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指貫穿於國際經濟法的各項法律規范之中的、對國際經濟法的全部內容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各種准則、是國際經濟法律規范的基礎和核心。這些准則歸納起來主要有非歧視原則、經濟主權原則、公平互利原則、全球合作以謀發展原則、市場准入原則等。

1.非歧視原則,也稱無歧視原則,它是國際經濟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它強調各締約國之間應在無歧視的基礎上進行貿易,要求每個締約方在任何貿易活動中都要給予其他締約方以平等待遇。非歧視原則主要通過最惠國待遇和國民待遇原則體現出來。

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國通過協議給予另一國及其國民的各種待遇,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不應低於其他國家及國民的優惠、特權和豁免待遇,它主要有四種形式:(1)單方面的最惠國待遇;(2)相互的最惠國待遇;(3)有條件的最惠國待遇;(4)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自本世紀以來,關貿總協定中的最惠國待遇是多邊的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它適用於「各締約國間對於進出口貨物及其有關的關稅、稅費、徵收方法、規章手續、銷售和運輸,以及與進出口貨物有關的國內稅和國外規章的國民待遇方面」。當然這一原則又有例外,如歷史上的特惠安排、邊境貿易、自由貿易區和關稅同盟、臨時協定安排等。
國發待遇原則,即一締約國在其境內對來自其他締約國的產品,應給予與本國生產的同類產品在國內稅收和國內規章方面的同等待遇。國民待遇原則是最惠國待遇原則的補充,它主要被用以調整進口產品與本國產品在國內市場上的關系。如果一個國家要阻止原產於國外的產品進入本國市場,除通過關稅調整外,就是利用國內各種名目的稅收和規章手段,國民待遇原則實際上是消除了最惠國待遇的國內措施法規對進口產品的歧視。從以上可以看出,最惠國待遇與國民待遇原則都是建立在無歧視原則基礎上,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是要求在不同出口國之間實施無歧視待遇,後者是要求不在本國產品和進口商品之間實施歧視待遇。

2.經濟主權原則。這是從主權原則中發展而來的。《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第二條規定了經濟主權的內容:每個國家對本國的全部財富,自然資源以及全部經濟活動都享有並且可以自由行使完整的永久的主權,其中包括佔有、使用和處置的權利。即每個國家對本國的一切財富,一切自然資源和一切經濟活動享有完整永久主權,故也有人將這一原則確認為「經濟主權和國家對自然資源的永久主權原則」。

經濟主權的具體內容可分為三方面:一是各國對境內一切自然資源享有永久主權。這一內容在1962年12月在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關於自然資源永久主權的宣言》中得以正式確定,該宣言強調:「必須承認各國享有根據本國國家利益自由處置本國自然財富和自然資源的不可剝奪的權利,並且尊重各國的經濟獨立」,「建立和加強各國對本國自然財富和自然資源的不可剝奪的主權,能夠增進各國的經濟獨立」。二是對外國投資及跨國公司的活動享有管理監督權利。三是對境內的外國資產有權收歸國有或由國家徵用。
3.公平互利原則,它主要體現在「非互惠的普通優惠待遇」。《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規定:「為了加速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增長,消除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鴻溝,發達國家應當盡可能在國際經濟合作的領域內給予發展中國家普遍優惠的、不要求互惠的和不加以歧視的待遇」,「發達的締約方對他們在貿易談判中對發展中締約方的貿易所承諾的減少或撤銷關稅和其他壁壘的義務,不能要求得到互惠」。關貿總協定擁有的最惠國,無差別、互惠原則,如果適用於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交往是平等的,但就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系而言,表面上看是平等的,但實質上是不平等的,因為二者之間的經濟實力懸殊極大,如果等地用同一尺度去要求雙方實行無差別的平等交往,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極不公平的。實行公平互利原則並不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恩賜;從長遠和全局來看,並不是非互惠的,因為所有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是相互依靠、相互聯系的,發達國家可以從中不斷取得更大的回報和實惠。

4.全球合作以謀發展原則:它包括了合作和發展二個方面的內容。合作與發展是一個辯證的關系,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總目標是聯合國大會在1975年通過的《發展和國際經濟合作》決議提出的「提高發展中國家個別和集體地進行其發展的能力」,《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指出:「發達國家的利益與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不能相互分割開,發達國家的繁榮和發展中國家的增長和發展是緊密地互相關聯的。整個國際大家庭的繁榮取決於它的組成部分的繁榮。在發展方面的國際合作是所有國家都應具有的目標和共同責任」。只有共謀合作,才能達到共同發展,否則,一損俱損,東南亞金融危機給全球帶來的災難和動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南北合作」與「南南合作」是全球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南北合作是中心環節5.可預見和不斷增長的市場准入原則。它所包括的范圍是比較廣泛的。關稅保護與減讓原則,取消數量限制原則,透明度原則都可以納入市場准入原則中來,因為這些原則盡管表現形式不同,涉及的領域也不一樣,但它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使商品和服務享有穩定的、可預見的、不斷改善的市場准入條件。

(1) 關稅保護與減讓原則。這一原則有二層含義,首先,關稅在世貿組織中是合法的,它是各國政府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的合法手段,各締約國對其本國工業的保護只能通過關稅實現,而不能採取其他非關稅壁壘措施。其次,在肯定關稅保護作用的前提下,關稅總協定和邊貿組織通過不斷的雙邊、多邊談判,來削減各國的關稅,逐步消除關稅壁壘,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自關稅總協定建立以來,通過七輪談判,平均關稅水平逐步大幅度下降,通過關稅的減讓使市場准入的條件得到改善。

(2) 取消數量限制原則:進出口數量限制是各國政府普採用的一種非關稅保護措施,它在關貿總協定和邊貿組織中被嚴格限制的,《關貿總協定》第十一條第一款指出:「任何締約方除徵收稅捐或其他費用外,不得設立或維持配額、進出口許可證或其他措施以限制或禁止其他締約方領土和產品的輸入,或向其他締約方領土輸出或銷售出口產品。」由於完全禁止數量限制難以做到,關貿總協定又允許某些情況的例外,如允許農產品進口實施數量限制;一締約國為保障其對外金融地位和國際收支可以限制商品准許進出口的數量或價值,還有政府援助形式的數量限制等等。
3) 透明度原則:貿易的可預見性關鍵僅僅在於國內法律、規章的措施的透明度,這一原則主要出自總協定第十條,指一國政府實施的影響進出口貿易和貨物過境的法律、規章、政策、裁決、決定等,均應公告於眾,這實際上就是公開貿易政策、措施、使信息差異不再成為妨礙競爭的主要困難。總協定的其他條款也體現了透明度原則的精神。該原則經過烏拉圭回合後,其適用范圍已從貨物貿易本身或與貨物貿易直接相關的法律、規章、政策、裁決、決定擴展到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方面的措施以及服務貿易領域的法律、規章、政策和其他行政決定或司法措施,貫徹透明度原則是限制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手段。

參考資料
http://www.liuzhengxi.com/ns_detail.php?id=2&nowmenuid=49&cpath=&catid=0

在來說說影響!
美國金融危機發端於美國「兩房」的企業危機。是美國的銀行壯著膽子,敞開口子,幾近無門檻的向美國購房者實行按揭貸款。而美國國民偏偏天性就是不愛貨幣儲蓄專好提前消費。

為什麼美國銀行可以這么干,是因為房利美,房地美這兩家企業可以全額收購美國銀行的購房按揭貸款的債權。銀行的風險由擔保企業兜著呢。

那麼房利美,房地美憑什麼本事承接美國銀行的購房貸款債權呢?是這兩家公司能夠向全世界發行由美國政府支撐的企業債券。企業按1:25的比例,即在自有資金400美元的情況下放大25倍向外兜售1萬美元面值的企業債券。兩家公司發行的是低經濟本錢、高政府聲譽擔保的企業債券紙張,圈回的是貨真價實的流通美元紙張。

在房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房利美,房地美兩家企業的金融游戲的確玩的很順很轉也很賺。但一旦美國商品房屋價格回落購房人出現斷供,這兩家企業的金融游戲就表現為爆倉、漏光、戳穿、死神光臨,還有就是一大堆購買這兩家企業債券的資產風險高集聚。很不幸我國的主權基金和國有金融企業一共購買了美國這兩家企業的債券高達4000多億美元。幸運的是美國政府接管了這兩家企業使我們暫時躲過了一大劫。

現在我們大致可以進一步的看清,在這一輪由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對我國經濟的負面沖擊和影響,是和發源地美國經濟的受沖擊程度完全不一樣的,是兩種類型的不同特徵的經濟風險。美國的經濟風險是金融鏈斷裂、金融企業信用破產、相關企業連鎖倒閉。我們的風險是美國欠我們的錢太多,應收欠款恐怕不能足額及時拿回來,這是一。其二是美國金融危機危及實體經濟,美國企業對中國的出口商品需求量大減,已出口商品回款受損,導致已出口為導向的中國製造業企業蒙受巨大的災難和損失。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在這場全球危機中,我們還是存在著巨大希望的,是存在著擺脫危機、隔離危機、恢復生機的機遇的。關鍵是我們的經濟政策要對頭,要果斷、要明晰。

『叄』 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的三個階段是哪三個

(1)國際貿易迅速發展階段(1973年以前)

1950—1973年的23年間,國際貿易從600 億美元增加到5740億美元,增長了8.5倍,年平均增長率為10.3%,這一增長速度超過了國際貿易歷史上增長最迅速時期的水平。戰後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是國際貿易迅速增長的基本原因。

(2)國際貿易緩慢發展階段(1973年以後——1900年)

1973年以後,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明顯減緩。這主要是由於當時的高通貨膨脹率所致。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首先,世界經濟的低速增長

其次,能源危機的爆發

再次,貨幣制度危機的爆發

(3)1900年以後國際貿易發生了許多新變化(放在12章中介紹)

戰後初期,隨著世界經濟的變化,國際貿易的地理方向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總的變化趨勢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發展中國家所佔比重不斷下降,社會主義國家所佔的比重不大,基本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從個別國家來看,80年代中期以前,美國始終是佔世界第一位的進出口國家但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比重呈明顯的下降趨勢。50年代起,德國、日本所佔的比重迅速提高。

國際貿易地理方向的變化,是戰後世界經濟變化在國際貿易領域中的反映。

『肆』 什麼是國際經濟其主要內容是什麼

國際經濟的理論支撐為國際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研究國家之間經濟的相互依存性,它也分析一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間商品勞務和資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約束這個流向的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對國家的福利所產生的影響。國際經濟學理論淵源久遠,對國際經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亞當·斯密、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說中的國際貿易理論,其比較利益的思想是現代國際經濟分析的起點,古典經濟學說之後的「邊際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為國際經濟學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現代意義上的國際經濟學是在傳統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作為一門系統的和獨立的理論,它的出現大約在本世紀四十年代,即以凱恩斯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學派興起後不久,幾十年來,國際經濟學研究吸引了西方許多經濟學者的注意力並不斷得以發展,新的方法和學說層出不窮。國際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包括國際貿易理論和政策、國際金融理論和國家貨幣政策等。幾十年來,在以克魯格曼、弗里德曼等為代表的經濟學家的推動下,國際經濟學一般理論各個方面方面均獲得了持續和富有成效的發展。

『伍』 什麼是國際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自然因素:自然資源的特點和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構成及其分布狀況,對經濟發展關系極大。

2、人口數量:人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統一,人口發展必須與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相適應。

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是社會生產力的主體,一定的人口數量是經濟發展所不可缺少的,適當的人口增長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另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又是有條件的,不僅要同生產資料相結合,還要受年齡、體質和技能的限制。

3、科學技術: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4、文化教育: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通過人力投資實現的,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力投資,一是智力投資。教育是對人的智力投資,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的各種途徑中最重要的途徑。

經濟發展的財富增長體現在國民生產總值,費用與時間在流通、管理、服務等環節的分配與效率直接影響生產的質量與效率;因而,管理、服務與流通等環節越是精簡、廉潔和有效率,就越能促進經濟發展。

生產要素變化包括數量增加、結構變化、質量改善等,實現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容既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容,還包括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鄉結構、區域結構、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內容。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陸』 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21世紀初世界經濟貿易發展趨勢
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連續性的特徵.20世紀後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將深刻地影響21世紀初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的加深和知識經濟的推進對新世紀的影響最大.國際貿易、投資與生產的變化,是世界經濟發展變化的晴雨表.反過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化,又在質與量兩方面影響著國際貿易、投資與生產.
21世紀前5年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
21世紀初世界經濟的基本特徵並不是一夜之間突然形成的,它同20世紀的國際政治、經濟現實緊密相關.20世紀國際政治、經濟的發展變化,建立在兩次世界大戰和持續近半個世紀的美、蘇兩極世界之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冷戰,反映在經濟上,實質是兩種經濟體制的競爭.90年代初,冷戰格局隨著蘇聯和東歐劇變而宣告結束.90年代前期,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個從衰退到緩慢回升的階段.發生在90年代後半期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經濟陷入低谷,也說明現在的世界經濟體系並不完全適應變化中的國際經濟的需要.
(一)世界經濟仍處於調整期,呈現低速穩定增長態勢
20世紀90年代,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個激烈動盪的階段,出現了兩次經濟增長速度大幅下降的局面,最終導致90年代的全球平均經濟增長率低於80年代與70年代.由此世界經濟進入調整期,一方面,在世界不同區域,經濟狀況的差異比較大;另一方面,這個調整在對世紀的前5年還將繼續.
(1)東亞地區的經濟調整將基本完成
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最近20年,東亞經濟年平均增長8%,遠遠高於全部發展中國家年平均4.3%、發達國家年平均3%的經濟增長率.東亞地區成為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同時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與投資市場之一.1997年的金融危機不僅打斷了東亞經濟的高速增長,而且不同程度蔓延到了其他地區,對90年代末世界經濟的影響很大.
因此,我們的一個基本觀點是,21世紀的前5年中,東亞經濟將進入一個低速、穩定增長的階段.東亞區域各國將進一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以求重新成為全球經濟的增長點.東亞區域經濟復甦,對我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貿易與投資方面.我國同東亞其他國家的競爭將會加劇.
(2)以歐洲聯盟為代表的歐洲經濟將逐步走出低谷
歐洲經濟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但歐洲的不同區域其影響力又有較大的差別.歐洲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塊,俄羅斯、獨聯體和歐洲其他國家以及波羅的海三國為一塊,這一塊除俄羅斯外,其餘國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不甚顯著.第二塊是前東歐國家(現在一般稱為中東歐國家),包括10個國家.它們在政治、經濟方面都積極向歐洲聯盟靠攏,但自身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較小.中東歐國家同我國的經貿合作規模較小,對我國的影響也不大.第三塊是以歐洲聯盟為代表的西歐國家.這一塊是歐洲經濟的主要部分,對整個世界經濟的影響極大,同我國的聯系也很密切.
進入21世紀時,歐盟在經濟調整方面將可能加快步伐,其經濟增長速度仍將維持低速穩定增長的態勢.21世紀前5年,歐盟對世界經濟將會產生影響的事件有:歐元完成過渡階段正式進入流通領域和歐盟的東擴(第五次擴大).
歐元能否順利完成過渡正式進入流通,對世界經濟將產生很大的影響.1999年1月1日歐元在領定同區內各成員貨幣匯率的同時,正式亮相.原本各國寄予厚望,預測歐元將是一種強勢貨幣,但歐元一登台很快就開始持續走低.歐元走低是有利於歐盟經濟發展與調整的,它可以推動歐盟出口增加,但歐元走低卻不利於歐盟形象,也不利於歐元區下一步的擴大.如何提高人們對歐元的信心,是 歐盟進入新世紀時的一項重要任務.歐元的發展必定會對國際貨幣體系產生重大影響.
歐盟已經開始了東擴的行動,准備將中東歐10個轉軌國家和1個地中海國家分批吸納到歐盟.東擴如果成功,歐盟將由現在的15國擴大到26國,從長遠來說將使歐盟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更為有利的地位.
盡管歐盟在一體化進程方面進展較大,但它在經濟調整方面也存在一些難題.例如,目前的失業率仍處於較高水平(1998年為10.6 %).降低失業率成為歐盟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還有如歐元區成員同其它歐盟成員之間的經濟協調問題.經濟一體化的任何措施、行動,都必須首先確保整個歐盟一體化不受到損害.
(3)美國仍將保持世界經濟領頭羊的地位
美國在21世紀的前5年中,將進一步調整其以全球為目標的政治、安全和經濟戰略.依據在經濟、科技領域的絕對優勢,以加強其在全球的主導地位,繼續發揮對整個世界繹經濟的領導作用.1996年7月,美國國家科技委員會發表的題為《利國的技術》報告,得出的 一項結論是,「到20世紀結束時,信息將成為世界經濟系統中的最重要商品.美國創造知識 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識的能力,將決定下一世紀美國在國際市場中的地位.
在信息產業發展的強有力帶動下,美國經濟已連續增長約107個月.從美國經濟目前調整的情況看,只要沒有重大偶然因素,未來5年中美國經濟將保持穩定發展.
綜上所述,由於受到90年代後半期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因此進入到了一個調整階段.這一調整在下一世紀初的5年裡可望完成.整個世界經濟將呈現低速、穩定增長態勢.發達國家以及受90年代末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的國家,調整速度可能會快一些,調整的效益更容易體現.
從經濟調整的內容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仍將處於工業化產業結構調整的水平.有一些發展中國家,甚至僅僅處於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過渡的時期,但一些經濟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已經或正在進入「先進經濟體」的行列.在21世紀的前5年裡,這部分國家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的走向將趨於明確,它們努力在科技、信息、服務和管理等領域推進和提升自己的產業結構.發達國家將真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它們的經濟調整是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知識與智力資源,藉助所擁有的強大經濟基礎,在世界范圍內獲取高額利潤.
這次世界經濟調整的三個主要特點;一是持續時間長,可能到2005年方能結束;二是涉及范圍廣,大多數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將被捲入這一調整的潮流;三是調整內容發生質的改變,不僅要解決產業結構失衡問題,而且要通過科技和信息來推動這一調整進程
(二)貿易的增長速度將繼續超過生產的增長速度
進入90年代以來,世界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世界貿易增長與生產發展的相關程度不斷提高.據一份研究報告稱,1960年一1969年間,世界生產每增長1%,世界貿易量增加1.42%;1970年—1979年間,世界生產每增長1%,世界貿易量增加1.25%;1990年—1994年間,世界生產每增長1%,貿易量增長2%.貿易增長與生產發展的相關度達到空前的水平,並且還在不斷提高.
世界經濟的結構性調整,將使世界各國(地區)的比較利益更加明顯,促使各國進行進出口結構調整.如果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得以更好地推進,將使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獲得一定改善.國家間的貿易活動將更加頻繁,貿易仍將是各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在21世紀的前5年裡,國際貿易結構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可能出現的一種情況是,原材料等初級產品貿易數量將大幅增加,但價格則相對較低且變化無常.同它相對應的是,製成品貿易將大幅增長,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貿易將佔世界貿易總額的較大比重.出現這種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人口增加的壓力將推動初級產品貿易的發展.
第二,相當一部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那些最不發達國家只能依靠初級產品出口量的增加,緩慢推動經濟增長.
第三,世界出口商品結構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展示知識化經濟時代的特徵.以微電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光導纖維、航天工程海洋工程、計算機軟體和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興工業日新月異,極大地推動了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從而推動出口商品結構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深加工、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產品的貿易將成為製成品貿易的主要內容.
(三)國際貿易格局分布不平衡加大經濟差距
21世紀初的前5年,國際貿易格局分布的不平衡將進一步拉開不同類型國家間的經濟差距.下述幾個方面的狀況可能在未來5年裡繼續存在.
(1)發達國家仍將占據國際貿易的主導地位.
(2)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佔比重呈下降趨勢,發展中國家所佔比重呈上升趨勢.這一現象一方面說明,有更多的發展中國家參加到國際貿易中來,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在增加;另一方面,發達國家所佔份額下降,並不意味著發達國家主導地位的喪失.
(3)發展中國家內部將進一步拉開差距.一些經濟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將成為重要的貿易國,在經濟發展上更接近於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水平.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基本上仍處於原料提供國和製成品銷售市場的地位.
這些國家由於處在國際生產與分工體系的最底層,受到種種國際、國內因素的限制,因此,從國際貿易的發展中獲得的利益將是有限的,經濟可能繼續處於低水平狀態.
(四)跨國公司、區域經濟合作對國際貿易的推動
國際貿易發展中,服務貿易將會有很大發展,在整個貿易中的比重將顯著加強,可望由90年代中期的約1/5強,上升到21世紀初的1/3以上.服務貿易、技術貿易與商品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力,在下世紀初的國際貿易中,必定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區域經濟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對貿易的推動也將是十分明顯的.無論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還是亞歐經濟合作,或者是跨大西洋的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合作,其目標都是推動區內相互貿易的自由化.北美、西歐、日本、東亞和拉丁美洲部分國家將保持世界主要市場或重要市場的地位.這是同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聯系在一起的.
(五)國際資本流動的發展變化
(1)國際資本流動的基本形式有三種,即銀行貸款、證券投資和直接投資.21世紀初國際資本流動的一個重要變化,是證券投資將成為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方式,這是信息革命推動下,金融全球化發展的結果.另外,國際直接投資在下世紀初,仍將是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形式,但投資的方式將有很大變化,對各國經濟的影響十分顯著.
(2)未來幾年國際資本的流向仍然是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也是國際資本流動的主要輸出國.一部分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國際投資的重要吸收國.原因是這部分國家在下世紀初,將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自由化和私營化將進一步發展.
(3)伴隨國際直接投資在21世紀的擴張,投資部門結構也將發生變化,即從初級產業、資源加工型產業轉而投向服務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方式將進一步趨向於採用兼並與收購.
(4)跨國共購繼續成為外國直接投資(下文簡稱FDI)的重要方式.東道國吸引投資的目的是刺激本國經濟的發展,而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目的則是為了在國際間增強競爭力,兩者之間必須進行協調.從國際間的情況來看,能否更多更好地吸引FDI,關鍵在於能否採取適應跨國公司的政策.據聯合國貿發會議《1999年世界投資報告》,1998年全世界有60個國家對145項涉及外國直接投資的法規進行了修改,其中136項(占總數的94%)的修改是為了給FDI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
21世紀前15年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
(-)世界經濟的調整完成,進入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期
在經濟全球化的強有力推動下,世界經濟調整的完成,將使各國按照比較利益原則參與國際分工,在更大范圍內追求要素的最佳組合.整個世界經濟將進入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時期.
(1)始於20世紀90年代的全球性經濟調整將推動各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方向發展,特別是作為世界經濟增長主要推動者的發達國家以及經濟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因利用了這次經濟調整的契機,不同程度地將高科技、信息和知識作為下一個世紀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所以其發展將是很迅速的.因此,下一個世紀前15年內,世界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主要源於高科技,信息和知識在投資、貿易和生產等領域的高度應用.
(2)下一輪世界經濟的高速增長必然會繼續加劇世界經濟的不平衡.對於「邊緣化」國家來說,同世界其他國家的差距將會進一步擴大.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1971年制訂了最初的最不發達國家標准,到1994年進行了5次修訂.伴隨著每一次修訂,最不發達國家的數量也在增加.按照1994年的標准,到1994年底全世界共有48個最不發達國家(1971年時有25個),分布在非洲(33國)、亞洲(9國)、美洲(1國)和大洋洲(5國).
上述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是未來15年裡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不穩定因素.消除貧困,緩和不平衡是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貿易自由化成為基本潮流,但仍有變數存在
全球范圍內迅速發展的區域經濟合作,在未來15年裡將形成機制化.不僅區域經濟合作圈內部,貿易壁壘將極大地降低甚至基本消除,而且區域經濟合作圈相互之間的貿易自由化也將得到極大發展.貿易自由化成為不可逆轉的基本潮流.
在貿易自由化潮流下,發達國家是主要獲利者.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貿易自由化不啻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有助於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本國市場與本國工業將受到發達國家資本強有力的沖擊.
從總體趨勢上說,貿易自由化不可逆轉,各國間的貿易因此將得到迅速發展.但應當指出,一些國家為了本國的國家利益,將會製造出一些新的貿易壁壘,從而對貿易自由化形成障礙.當發展中國家和一些努力加入世貿組織的國家,還未來得及處理如何將其國內經濟政策適應世貿組織的多邊貿易體制規則這類嚴肅問題的時候,發達國家已把更多的新議題,列入世貿組織新的議事日程中去了,使這些國家面臨嚴峻的國際環境.例如,貿易與環境保護,貿易與勞工標准以及貿易與競爭政策等等類似的「新貿易問題」,都已列入了世貿組織的談判議程.這些問題以抵制「生態傾銷」、「社會傾銷」及「不公平競爭」為借口,必然會給21世紀的國際貿易帶來新的障礙,對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的改善帶來阻力,從而也給未來的多邊貿易體制帶來幾多變數.
(三)高新技術產品貿易在各國進出口貿易中將占很大比重
未來世界經濟的增長主要是建立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之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科技產業日益成為產業結構的中堅,高新技術產品將不斷涌現並成為未來15年內重要的貿易內容.世界銀行《1998/99年世界發展報告》指出,幾乎所有的經合組織成員,高科技產業在製造業總增加值中的比重增加,在出口中的增加相當顯著.
近年來美國的經濟增長中有2/3來源於美國發展最快的信息技術產業.美國信息技術產品的出口額已佔出口的總額的40%,下一世紀這個比例還將有更大的增加.這種變化在其他國家亦是如此.以中國為例,高新技術產業今後幾年內也將保持高速增長,據估計全社會電子信息產品市場規模在2000年將達到1萬億人民幣,2010年可能達到6萬億人民幣.中國將成為世界電子信息業的強國和全球最大的電子市場之一.
高新技術產品生產和出口的增加,不僅提高了人類生活質量,而且,其產品生產的擴大會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急劇地降低生產成本,並帶動相關產品的出口.這對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形成嚴峻挑戰,同時也是一個發展機遇.
(四)國際貿易的變化趨勢
(1)綠色貿易成為主流.將在未來獲得長足發展的知識經濟,可以說是一種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這與傳統工業不同,傳統工業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以獲取最大利潤為目的,因而不考慮或很少考慮環境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
未來15年裡,生產、貿易和消費的觀念將發生很大變化.高技術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將遵循一種新的指導思想,即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富裕自然資源,以取代已近耗竭的稀缺自然資源.因此知識經濟下的生產更注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配合.在此基礎上,綠色消費將成為潮流,綠色貿易將順應環境保護的客觀要求而得到極大發展.
(2)發展中國家將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推動力量.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幾十年的奮斗,一些發展中國家(地區)在邁向工業化的目標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其經濟結構正在迅速與發達國家趨同,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中國、韓國和東南亞國家將發揮重要作用.1995年7月的第28屆東盟外長會議表示,與會各國將全力支持在2003年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屆時將出現一個約4.7億人口的大市場.盡管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東盟受到沉重打擊,但從目前情況看,東盟已從打擊中復甦,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時也必定是貿易大國爭奪的重要市場.
雖然上述發展中國家(地區)不可能與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於同等地位,但新的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將大大促進其國民經濟的發展.隨著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逐步發展,一部分較先進的發展中國家必定會成為未來國際貿易重要的推動力量.
(五)資本將在全球各地加速流動,成為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經過對90年代兩次重大金融危機(墨西哥危機與亞洲危機)的反思,各國的金融改革將逐步完成,從而有利於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促進資本在國際間的流動.以高科技、信息、知識為內容的國際分工,也將促進資本在國際間的快速流動.資本在全球各地的快速流動,對各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可能遠遠超出20世紀.未來15年裡,歐元可望確立其國際貨幣的地位,並同美元、日元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完)

『柒』 什麼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的過程。
經濟全球化是商品、技術、信息、服務、貨幣、人員、資金、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也就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捌』 當代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結合經濟與政治的發展情況來談.

最基本的是兩個:區域化和全球化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與特點
1.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
⑴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指國家之間通過設立一套機構,在經濟方面打破國界,實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調節,使各國在生產、流通、分配等領域向著結成一體的方向發展.
⑵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動力.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經濟關系跨越自身疆界的顯著變化,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科技革命推動的結果.
⑶ 世界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①國際投資的迅速增長,帶來了資本的國際化.②對外貿易成為國際交往中最活躍的環節和各國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促進了市場的國際化.③國際金融交易大大超過世界生產和商品交易、服務貿易,成為國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國際化.④戰後跨國公司大量涌現,並在全球經營,帶來了生產和銷售的國際化.⑤全球貿易規則日趨統一.
⑷ 正確認識世界經濟全球化.①世界經濟全球化是戰後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大發展的產物,世界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②世界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既有利也有弊.世界經濟全球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增長;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加速自己的工業化進程,使自己產業結構不斷改善;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能夠引進更多資金和技術,促進本國經濟繁榮.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還意味著挑戰和風險.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國家意志制定的國際經濟規則的約束和制約,為此要付出一些代價;國民經濟對外依賴程度日益提高,將使發展中國家易受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迅速開放國內市場,使外國貨物大批湧入會強烈沖擊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工業,國際短期資本大量湧入,也大大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風險;大量引進外資和技術,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產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有被跨國公司和國際經濟組織控制的危險等.③發展中國家必須積極參加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孤立於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之外是沒有出路的.④但發展中國家在參與世界經濟全球化過程時,應對全球化帶來的巨大風險和安全問題有充分的認識,積極採取各種措施,趨利避害.尤其要加強和擴大南南合作,爭取國際經濟運行規則向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方向調整.⑤解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不公正、不平等,只對少數國家有利,對多數國家不利的問題的基本出路,在於打破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⑸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集團化是並行不悖的.區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最終實現經濟全球化的具體步驟和途徑,是經濟全球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區域經濟集團化是經濟活動國際化加深和國際經濟競爭加劇的產物.它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爭奪世界市場成了國際競爭的熱點.現在主要是按經濟實力分割世界市場,得失標志已經不是佔領多少領土或勢力范圍,而是對市場佔有的廣度和深度,其手段更多地是依賴資本輸出.
⑹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反全球化」的運動在世界崛起,近年來愈演愈烈.來自發達國家的勞工、環境保護主義者同某些發展中國家一道構成了「反全球化」的主力.2001年小布希入主白宮後,美國的單邊主義滋長,並在國際舞台上大行其道,嚴重阻礙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當前美國經濟不景氣,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美國在遭受恐怖主義襲擊後,加強了對邊境的控制等,在某種程度上也阻礙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展.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國際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