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半導體行業何時才能超越台積電,製造出屬於自己的中國芯
製造出屬於自己的中國芯,估計再過20年吧。中芯國際最早在2035年才能追平台積電,讓中國就有了自己的3納米以下晶元,和美國、韓國以及中國台灣也有的並非自己的3納米以下晶元同為全球頂級,中國不再只有7、5納米這樣的屬於自己的晶元;至少再過5年才能超越台積電,獨自登頂全球晶元製造,讓中國獨有了屬於自己的1納米以下晶元。
從此,哪個環節和領域的中國晶元企業就都不會再出現被卡脖子的情況,美國及其盟國盟友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機會了。當然,中國不會去卡別國包括美國及其盟國盟友的晶元企業的脖子,而是一如既往、不計前嫌地推動國內晶元企業去主動積極地提供最好的服務,其結果將是提升全球供應鏈的水平。
㈡ 中國晶元代工新星「中芯國際」能夠趕上並超越巨頭「台積電」嗎
中國晶元代工新星「中芯國際」能夠趕上並超越巨頭「台積電」嗎?
再過個十年八年,是有可能的。中芯國際這幾年發展很快,雖然現在中芯國際只能加工14納米晶元,而且也不能獲得EUV光刻機,但是中芯國際依託中國發展晶元的大背景,依託著中國晶元需求量巨大的市場,未來必將會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再過個十年八年是有可能超過台積電的。
而我國現在生產的晶元根本就不能滿足我國各行各業的需求,2021年我國進口集成電路6354.8億塊,同比增長16.9%;進口金額4325.5億美元,同比增長23.6%,進口金額摺合人民幣達到了2.8萬億人民幣的樣子。這樣來看,未來我國晶元產業替代進口的空間非常巨大。因此,中國晶元不僅市場容量巨大,而且未來替代進口晶元的空間同樣巨大,而如果中芯國際能夠抓住產業發展機會,那麼中芯國際必將會發展的更快一些。
㈢ 半導體五大龍頭股
半導體股票的龍頭股如下:
1、中芯國際
中國內地規模大、技術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中芯國際主要業務是根據客戶本身或第三者的集成電路設計為客戶製造集成電路晶元。中芯國際是純商業性集成電路代工廠,提供 0.35微米到14納米製程工藝設計和製造服務。
2、韋爾股份
全球CIS龍頭,主營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電源管理IC等半導體產品的研發設計以及被動件、結構性、分立器件和lC等半導體產品的分銷業務。投資的韋豪創芯投資了包括景略半導體、愛芯科技、普諾飛思、新光維醫療科技以及地平線等半導體企業。
3、紫光國微
國內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上市公司之一。 公司以智慧晶元為核心,聚焦數字安全、智能計算、功率與電源管理、高可靠集成電路等業務,是領先的晶元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廣泛應用於金融、電信、政務、汽車、工業互聯、物聯網等領域。
4、聖邦股份
國內模擬晶元龍頭企業,主營模擬晶元的研發和銷售,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通訊設備、工業控制、醫療儀器、汽車電子等領域以及物聯網、新能源、智能穿戴、人工智慧、智能家居、智能製造、5G通訊等。
5、士蘭微
專業從事集成電路晶元設計以及半導體微電子相關產品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現在的主要產品是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產品。
6、長電科技
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微系統集成和封裝測試服務提供商,致力於為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全方位的微系統集成一站式服務,包括集成電路的系統集成封裝設計、技術開發、產品認證、晶圓中測、晶圓級中道封裝測試、系統級封裝測試、晶元成品測試並可向世界各地的半導體供應商提供直運。
㈣ 總投資218億,解決晶元製造流程的隱形巨頭是哪一個
台積電解決了晶元製造的流程,是很多家手機晶元企業的代工廠,台積電能為各個廠商製作各級別的晶元,已經成為了晶元的龍頭老大。
㈤ 晶元被美國卡脖子,國內半導體什麼時候可以追上台積電
國內半導體想追上台積電,說實話很難,特別是在五到十年年之內,幾乎不太可能,但是,十到十五年以後,很有可能追上。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大陸半導體追上台積電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㈥ 消息稱張汝京創辦的芯恩CIDM8寸晶元廠正式投片成功,該消息屬實嗎
處理晶元是硬體配置設備的關鍵所屬,也是我國高新科技水準里邊最經典的意味著。「中芯國際人」的小故事持續運轉,緊系著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運勢與運行。
2022年3月底,青島市頒布了適用集成電路發展趨勢的十條對策:給與設計方案公司本年度最大500萬余元補助;給與新項目最大500萬余元適用;給與公司最大500萬的一次性獎賞;給與全職的引入的頂級優秀人才(精英團隊)500萬余元安置費;給與各家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組織每一年總計獎賞額度最大500萬余元……一條條全是「真金白銀」。
張汝京引入的自主創業遺傳基因、青島終端產品用戶要求切合、地市級方面國家扶持政策等,均為芯恩發展方向引入了決心和支撐點。
㈦ 中國半導體設備十強
中國半導體設備十強如下:
1、北方華創;
2、中芯國際;
3、兆易創新;
4、卓勝微;
5、紫光國微;
6、韋爾股份;
7、北京君正;
8、華潤微;
9、揚傑科技;
10、長電科技。
簡介。
1、 北方華創。北方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方華創,股票代碼002371,是由北京七星華創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北方微電子基地設備工藝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戰略重組而成,是目前國內集成電路高端工藝裝備的先進企業。
北方華創主營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新能源鋰電裝備及精密元器件業務,為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提供解決方案。公司現有四大產業製造基地,營銷服務體系覆蓋歐、美、亞等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
2、 中芯國際。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港交所股票代碼00981,上交所科創板證券代碼688981。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集團。
㈧ 重磅!張汝京離職芯恩,入職積塔半導體
5月17日消息,據相關媒體報道,張汝京博士已離職青島芯恩半導體,現任職上海積塔半導體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一職。
張汝京博士,被譽為中國半導體發展之父。
張汝京博士先後創辦了中芯國際、新升半導體、芯恩這三家公司:中芯國際是大陸第一家半導體製造企業;新升半導體是大陸第一家300mm大矽片企業;芯恩集成是大陸第一家CIDM模式的企業。
另外,大陸半導體領域諸多企業的CEO、CTO、COO等高管,均來自於他帶領的團隊。
積塔半導體成立於2017年,注冊地位於臨港,是一家特色工藝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專注模擬電路、功率器件所需的特色生產工藝研發與製造,所生產的BCD、IGBT/FRD、SGT/MOSFET、TVS、SiC 器件等晶元廣泛服務於 汽車 電子、工業控制、電源管理、智能終端,乃至軌道交通、智能電網等高端應用市場。公司通過了ISO 9001、VDA 6.3 (Grade A)、IATF 16949、ISO 14001、ISO/IEC 27001等質量、環境及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是國內最早從事 汽車 電子晶元、IGBT晶元製造企業,在模擬電路、功率器件晶元代工領域具有領先地位。
2021年11月30日,積塔半導體宣布完成80億元人民幣戰略融資。
今年5月,積塔半導體在疫情下仍維持高產能運轉,已經明確將在上海臨港投資二期項目,據官方消息稱,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預計超過260億元。
㈨ 中芯國際和恩智浦的關系
是合作關系。中國上海,2016 年 2 月 18 日——今日,恩智浦半導體(納斯達克代碼:nxpi,以下簡稱「恩智浦」)與中芯國際宣布,將共同開展長期技術研發和本土化合作,支持「中國製造 2025」 」,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創新升級。通過聯合創新,雙方將共同開發世界領先的高性能、超低功耗混合信號產品製造工藝和嵌入式快閃記憶體技術。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和支持下,雙方將積極整合國際研發技術和優勢資源,建立服務中國市場的戰略合作項目,進一步推動本土集成電路技術和發展。中國製造業的創新升級。中芯國際提供國內最先進的40納米標准CMOS數模混合電路工藝平台,恩智浦將全球最先進的40納米嵌入式快閃記憶體技術植根於中芯國際的工藝平台。共同開發的新工藝將滿足高性能和超低功耗產品量產的嚴格要求。
拓展資料:
1、 中芯國際(SMIC International IC Manufacturing Co., Ltd.)是一家IC晶元代工製造企業。 成立於2000年4月,總部位於上海浦東新區。 2004年3月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其主要業務是為客戶製造集成電路晶元。 榮獲半導體國際雜志頒發的「2003年度最佳半導體工廠」獎。2021年11月11日,中芯國際披露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第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0.77億元,同比增長22.6%。 中芯國際(SMIC International IC Manufacturing Co., Ltd.)是一家IC晶元代工和IC晶元製造企業。 成立於2000年4月,總部位於上海浦東新區。 是全球領先的IC晶元代工企業之一。
2、 中芯國際為全球客戶提供0.35微米至45/40納米晶元代工及技術服務。 除了中芯國際的高端製造能力外,它還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以一站式服務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從掩模製造、IP研發和後台輔助設計服務到外包服務( 包括凸塊服務、晶圓檢測、最終封裝和最終測試)。公司與世界一流的設計服務、智能模塊、標准單元庫和EDA工具供應商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為客戶提供廣泛而靈活的設計支持。 公司配備了大陸最先進的光掩模生產線,技術能力從0.5μm到45nm不等。 我們的測試服務針對邏輯電路、存儲器、混合信號電路和其他晶元。
㈩ 2022年,中芯國際終於等到了
大家都知道,現在全球市場都處於缺芯少片的尷尬局面。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有非常復雜的原因,在這里我們不過多展開闡述。
一旦市場上晶元的供應滿足不了需求,那麼就意味著晶元代工廠商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全球范圍內,大家都知道的晶元巨頭第一是台積電,第二是三星電子,他們壟斷了市場80%的供應。
剩下的20%的市場份額則由其他晶元廠商來爭搶,競爭壓力可是非常大的。具體到國內市場,中芯國際的壓力就可想而知了。
因為,一來中芯國際的技術水平在國內算是最先進的,這種壓力是首當其沖的。二來,華為手機在沒有晶元使用的時候,選擇了扶持和推動國產晶元供應鏈發展,中芯國際就是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很多人對中芯國際抱有非常高的期待!
但是,實事求是地說,中芯國際也是有苦不能言。因為,雖然自身的技術水平國內領先,但是裡面的技術有些還是來自漂亮國的,所以仍然會受到晶元規則的影響。不止如此,也因為中芯國際是純正的國產 科技 企業,所以EUV光刻機至今都沒辦法正常購買。所以,面對晶元規則中芯國際只能一邊承受放棄與華為合作帶來的失望、謾罵,一邊暗自努力、辛苦鑽研技術,推動晶元研發的國產化。
有人說,華為遭受了多久的限制,中芯國際就遭受了多少的非議。這是因為,當國產品牌需要國產供應鏈支持的時候,中芯國際沒有能力承擔起來這份沉甸甸的期盼,雖然不是中芯國際的責任,但是也只能默默忍受。
不過,這種局面到了2022年的春天,發生了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關於營收和利潤的
大家都知道,當華為手機選擇和中芯國際合作的時候,中芯國際憑借著華為對於14nm晶元的需求曾經有過短期的快速增長。畢竟,一個華為都可以為台積電貢獻18%的采購份額,更不要說養活一個中芯國際了。
不過,後來因為不能繼續供貨的緣故營收和利潤也出現了極速下滑;直到2021年策略調整以後,中芯國際的營收和利潤才迎來了止跌回升。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中芯國際的總營收超過54億美元,居全球前四,利潤指標更是超過32億美元,可以說是中芯國際成立以來最好的利潤表現。
良好的營收和利潤為企業在技術投入、規模擴大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從而推動中芯國際的發展步入正軌。就像中芯國際最新表現的那樣,2022年前兩個月的營收就超過了12美元,2022年有望創造新紀錄。
第二個變化是晶元技術有了新突破
大家都知道,華為在選擇中芯國際作為14nm晶元供應商以前,中芯國際只有28nm晶元的技術是成熟且可以規模化生產的。14nm晶元製造技術都是在華為的推動下實現了小規模生產。
但是,現在的中芯國際已經完成了7nm晶元的理論開發技術,並且摸索出來了三條工藝道路。這三條工藝方式分別是7nm、N+1和N+2工藝,其中7nm工藝是台積電那種標准化的方案,而N+1和N+2這兩種工藝水平都要比標准方案更好。不僅如此,N+1工藝的晶元已經小規模量產,N+2工藝的晶元按照計劃也應該進入了試產階段。
再加上高達11億美元的光刻機設備的采購陸續到位,這意味著我們擁有國產5G晶元的日子很快就要來臨。
第三個變化是關於企業運營策略的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芯國際扛著壓力研發14nm晶元,雖然在短時間內實現了技術的突破,但是因為資金分配的問題導致後續生產發力,進而影響到收益導致研發沒辦法持續推進。
這種竭澤而漁的方式在後面進行了有意識的調整,不盲目擴大14nm晶元的生產規模,而是將28nm晶元的生產規模做大,從而憑借質量和成本優勢去佔領更多的市場。這種做法遠比良率上不去、訂單上不來的14nm晶元更加穩妥。
不僅如此,配合著這種運營策略變化的還是企業高管的變動。根據相關信息顯示,周子學正式卸任了中芯國際董事長,高永崗順利成為新的董事長,這位掌舵者和首席執行官梁孟松的配合無疑更加默契。
這一點從年報信息中也可以看出來。根據2020年的年報顯示,中芯國際中收入最高的人是主持晶元研發工作的梁孟松,其他人包括董事長的薪資也遠遠不足梁孟松的一半。重視晶元人才,讓人才沒有後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研發工作中,這或許才是後期晶元技術不斷突破的隱藏原因。
2022年, 新的董事長走上台前,梁孟松重新主持晶元研發工作,28nm晶元生產規模再次擴大,14nm晶元技術持續優化,7nm晶元開始進入應用和試產階段,一切都是欣欣向榮的樣子。
這對於這家成立20多年的企業來說,太不易也太難得!外媒更是對此表示,中芯國際迎來發展新局面!對此,你是怎麼看待的?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我們一起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