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大蒜貿易網上怎樣添加供求信息的許可權
注冊為普通會員。點供求信息,用EMAIL(或傳真)不供求信息發到指定郵箱(傳真),一個工作日內工作人員給你發布上。
2. 國際大蒜網
大蒜網 看來我還是井底之蛙呀!大蒜都有自己的網站了。呵呵!看下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到!
農產品遭遇價格破壞 中國農民血本無歸成受害者2008年03月23日 08:46中國 經營報【大 中 小】 【列印】編者按
在農產品價格持續走高的時代,滿懷著賺錢的激情,大量販蒜農民湧入大蒜流通市場。但殘酷的現實卻令他們血本無歸。他們成為「價格破壞」的受害者。
本報記者經過調查發現,中國的農民們在農產品處於經濟全球化,以及現代交易方式操控市場的時代背景之下,以個體的力量參與議價、參與資本市場的博弈時顯得力單勢微。究竟誰充當了「價格破壞」的角色?為什麼我們佔世界 出口大蒜90%的份額,卻沒有形成規范的價格形成機制,而只是自相殘殺,使得交易各方慘淡經營?
早在數年前,「多哈談判」中已將農業問題列為最核心的內容之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紛紛建立各自政策體系,保護本國農業利益。但時至今日,我們的農民卻仍然處於無助的狀態。這是一個令相關政府部門深思的問題。
一線調查
「中華蒜都」:價格暴跌之謎
2008年3月17日,北京市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前來買菜的北京市民驚異地發現,大蒜價格掛出3年以來的最低均價——每公斤才0.6元。
與此同時,遠在大蒜產地的山東省金鄉縣,販蒜農民時雪的心裡卻五味雜陳:進入3月以來,「蒜都」金鄉的蒜價創出新低——跌破了0.20元/公斤。
「這個市場早晚得崩盤!」時雪判斷說。但她其實並不希望大蒜市場崩盤,因為她是抵押了房子、清空了股票並向朋友拆借,總共湊了150萬元買了1000噸大蒜干起販蒜生意的。讓她始料不及的是,在各種農副產品一路漲價的「大好形勢」中,曾連年上漲的蒜價不僅沒有突破8.40元/公斤的歷史價位,反而在2007年10月底時跌到了0.4元/公斤,跌幅達95%;進入2008年1月,蒜價進一步探低,圍繞著0.3元/公斤上下波動。如今,蒜價更是跌到0.2元/公斤。
據記者調查,在金鄉,像時雪這樣的販蒜農民有近兩萬人。
這些販蒜農民至今都不清楚,蒜價為何會這么低?
販蒜農民血本無歸
金鄉位於山東省西南部,為濟寧市下轄縣。據稱,金鄉全縣80萬畝耕地中有70萬畝種植大蒜,金鄉大蒜出口量佔中國大蒜出口量的50%以上,因此,被稱作「中華蒜都」。
2007年8月,時值「中華蒜都」的大蒜收購旺季,時雪跟其他販蒜農民一樣,懷揣著「發財夢」在田間地頭與冷庫之間奔忙:蒜價從2007年5月份時的1.20元/公斤,飛漲到了8月底的2.60元~2.80元/公斤,「多存些蒜,春節前後價格更高時出手,興許能有50%的利潤。」時雪回憶當時的憧憬。
時雪是鶴壁人,這回是初次販蒜。她之所以敢攜150萬元來金鄉販蒜,是因為看到她的朋友在2006年下半年存蒜、2007年上半年賣出後盈利100%的成功紀錄。2007年6月15日舉行的金鄉蒜博會上傳出,大蒜出口訂單較往年增加了25%,這更堅定了時雪的決心,「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金鄉是中華蒜都,政府肯定不會讓蒜價掉下去。」美好的期望讓時雪忽視了市場風險。
2007年10月初,金鄉市場上掛出的蒜價為0.40元/公斤,平均比8月時跌了1元錢。可這並沒有引起時雪的重視。在連續幾年販蒜賺錢的預期下,時雪並沒意識到這可能是市場蒜價開始走低的信號。
2007年10月底,蒜價跌破了0.40元/公斤。隨後,蒜價開始圍繞著0.3元/公斤波動。
此時,冷庫企業主開始向時雪催繳庫存費。時雪打聽過以往的慣例,販蒜者往往開始時只付給冷庫企業主少量定金,在每年9月或10月租下6個月左右的冷庫使用時間;大蒜在冷庫中存放3個多月後,春節臨近,大蒜消費量上漲,蒜價走高,人們開始將冷庫蒜賣給批發商或大蒜加工出口企業,直至來年3月冷庫到期前,把存蒜陸續出完,這時才和冷庫企業主結清欠賬。
按合同,每噸大蒜儲期6個月(即到2008年3月底到期),冷庫費用為340元/噸~400元/噸之間,摺合成本為每公斤大蒜0.34元~0.4元。顯然,低廉的蒜價甚至不夠交冷庫費的。眼看大蒜市價走低,冷庫企業主宣布,到期不交庫存費就將代賣大蒜抵債。如果是這樣的結局,時雪將血本無歸。
記者調查發現,類似時雪這樣遭遇的販蒜農民,在金鄉南店子大蒜交易市場(下稱「南店子市場」)的販蒜農民中不在少數。據透露,僅江西省上饒地區在金鄉的中小販蒜農民就有近千人。其中,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抵押房產後,攜帶大筆貸款來到金鄉販蒜。
一直在南店子市場發展的「中國大蒜貿易網」主任孫伯贊告訴記者,從南店子市場看,2005年時每天交易人數不過100人,2006年突破200人,到了2007年陡然增至600人;而在整個金鄉縣,來自國內幾個主要大蒜集散地的販蒜人總數已近2萬名。
「這回市場跌得太慘了,誰也無法估計會跌到這么低的價格。約占總人數70%的販蒜人,尤其是將全部家當都押上的人,一開始意識不到風險,應該跑時沒有跑,後來是不捨得跑,現在是跑也跑不掉。」孫伯贊說。
走投無路
時雪屬於中小販蒜商,她的下游是規模較大的大蒜深加工企業及出口企業。這些企業也會在新蒜入市時從地頭收購、存儲大蒜,但限於自有冷庫容量和資金周轉成本,在蒜價上揚的年份,往往是先從時雪這些中小商販手中收蒜,等到來年春節後才會根據自身加工能力和存蒜數量,擇機加工、出口自己冷庫的存蒜。
當2007年國內蒜價暴跌時,國外大蒜進口商聞訊開始壓價,國內大型大蒜出口企業只好改變經營策略,停止市場收購,轉而抓緊消化自己冷庫里儲藏的大蒜。這就導致時雪這樣的中小蒜商一夜之間沒有了銷路。
「買漲不買跌。漲價時,自己存的蒜會升值,當然就會留下來,先從市場上買來出口。但現在價格下跌,為了減小損失,當然是先消化庫存。」 金鄉當地的大蒜出口龍頭企業之一 ——中國宏昌進出口集團(以下簡稱「宏昌」)總經理楊敬峰說,2007年蒜價下跌時,宏昌出口歐美的優質蒜價格也從600美元/噸跌至400美元/噸。作為出口商,宏昌並不希望蒜價下跌,因為宏昌的產品出口到歐美、拉美等國,要在海上航行幾十天,蒜價下跌意味著出口大蒜在到岸時價格已經走低。既然是虧損的買賣,國外出口商的訂單就會大量減少。
在金鄉,包括宏昌在內的主要出口商,每年向國外供蒜約40萬噸。以金鄉每年約60萬噸大蒜的產量估算,宏昌等出口企業出口量約占金鄉大蒜2/3的銷售額。宏昌等出口企業的出口價,往往就是金鄉蒜價的晴雨表。
由於中國大蒜出口占據了全球大蒜交易近90%的份額,大蒜是中國出口份額第一大的農產品,國外廠商的買貨價格及意願已經成為國內出口企業售價和國內市場蒜價的主要影響因素。
但是,處在大蒜產業鏈中下游的時雪並不清楚這些,她只是看到,山東市場上大蒜根本賣不出去。
蒜價不斷下跌,2007年10月底開始,時雪已經沒有耐心等待出口商的收購。她試圖通過各種途徑尋找銷路。時雪跑到安徽最大的菜市——周谷堆大市場呆了半個月。她發現,那麼大的市場,每天大蒜的走貨量不到10噸,具備出口質量的大蒜市價只有0.20元/公斤。
「朋友告訴我,大蒜出口價高的時候達到696美元/噸(約合4.02元/公斤);可跟我談買賣的一個老外,對國內蒜價了解得很清楚,我要是把蒜送到他指定的青島港,包括路費在內,他也只肯出95美元/噸(約合0.68元/公斤)。」時雪當然不肯賠本搭運費。
四處找門路的時雪發現,在山東壽光蔬菜電子交易市場(下稱「壽光電子市場」)的網站交易大盤上,2007年11月時,大蒜售價超過1000元/噸(約合1.00元/公斤),高出市場售價一倍多。時雪決定碰碰運氣。
收購價高,壽光電子市場的交易門檻也不低。照規定,開戶者每交易一個數額,都要在這里先行繳納該交易額20%的保證金。2007年11月上旬,時雪好不容易東挪西借拼湊了10萬元,在電子市場上掛出了200噸蒜,幸運的是,1080元/噸的賣單很快成交。
時雪開始向朋友推薦,並准備到壽光電子市場出貨以減少虧損。但她的朋友得知後,紛紛頓足捶胸地告誡她:很多人都曾在上面掛單,但等到現實驗貨交割時,買家總能以各種理由,找出賣方大蒜品質上的問題。最後賣不出貨不說,還要賠付給買方違約金。
時雪嚇出一身冷汗,趕緊登錄網站,又買回已經售出的200噸大蒜平倉。好在她的大蒜現貨交割日期尚未到,一進一出,時雪虧掉400元手續費。
時雪的1500噸蒜仍然沒有銷出去。
鏈接: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03/0323_2201_4555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