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台積電、三星量產3nm晶元時,為什麼中芯國際要重資拓展28nm晶元
在台積電、三星都已經即將量產3nm的時候,中芯國際卻重點去擴大28nm晶元的產能,原因再清楚不過了。
中芯國際的重資用於拓展的製程不止28nm。中芯國際明明官宣過,今年預計投入的50億美元,絕大多數用於拓展28納米,其餘的投向先進製程研發。先進製程肯定主要是7nm,開發工作應該主要是圍繞良品率提升進行,目標肯定是量產,倒是還沒有實現這個目標,如同台積電和三星都還沒有量產3nm,這 2 家都是預計在今年的下半年才能實現,應該都能如期實現吧,技術實力明擺著都強於中芯國際,何況各自的外部環境都是中芯國際根本就不能比擬的。
結論:中芯國際把重資的大頭投入28nm,小頭則投向了7nm以及在2020年底就已經「有序展開」的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 8 大項技術」,顯然是合理、理性的,又是積極進取的,既務實又務虛,也就是在兼顧近期和長遠的發展。
『貳』 中芯國際有什麼來頭是由哪裡控制的
中芯國際,是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的簡稱,該公司於2000年4月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上海。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元製造企業。
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中芯國際是不是國企?中芯國際創立之初,屬於一家外國法人獨資企業,簡單來說就是外資企業。隨著中芯國際的不斷發展壯大,外資、國有資本開始入股中芯國際,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中芯國際的主要股東都是國有資本,外資成分大大降低,不足5%。
從股權結構來看,中芯國際的創始人是張汝京,但實際控制方應該是國企。最大股東是大唐電信(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純國資公司),持股17%,而第二大股東就是國家集成電路基金控股的鑫芯香港持股比例15.76%,此外中投公司也持有不少股份,台積電以及所有其他外資的股權加一起還不足5%。
2010年年底,與台積電為長達八年的商業機密剽竊案達成和解協議,中芯除了賠償台積電兩億美元,更將無償授予台積電8%中芯股權,台積電可在三年內以每股1.3元港幣認購2%的中芯股權。
也正是由於張汝京的離開,中芯國際內部上演了更為精彩的「奪權」大戲,尤其是當大唐電信以1.76億美元的低價入股成為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之後,大唐電信和中芯國際原班人馬的爭鬥上升到白熱化。 中芯國際曾經的CTO的楊士寧與CEO王寧國之間,現任兩位聯合CEO趙海軍與梁孟松,均被傳過「不合」。 CTO楊士寧與CEO王寧國兩人甚至最後都離開中芯國際 。
2011年6月27日,中芯國際前任董事長江上舟因肺癌復發逝世。2011年7月15日,王寧國已辭任公司CEO職務,董事會委任執行董事張文義為公司董事長,並暫時署理公司CEO。2011年8月5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已委任前華虹NEC首席執行官邱慈雲為公司CEO兼執行董事,這也意味著紛紛揚揚的中芯國際控制權爭奪告一段落。
直到2016年12月20日,前台積電前共同首席執行官蔣尚義首次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一職。2019年6月,中芯國際公告稱,蔣尚義因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再連任。
『叄』 中芯國際將在天津投資505億建新廠,能否會對台積電構成威脅
雖然中芯國際現在投資505億建新廠,這些新廠的產能以及所生產的產品,或許達不到台積電三納米的標准和水平。在短時間內中芯國際對台積電還構不成威脅,但從長期來看未來中芯國際一定可以和台積電媲美,台積電未來唯一的出路是跟我們方面合作而不是搬到美國去。盡管現在台積電的大股東是美國,然而光靠美國的市場,這家企業也活不下去的。
中芯國際的新廠計劃,對於台積電來說就不是什麼好事了,如果中芯國際新廠一旦建成並投入正常運營,就是台積電衰退的開始,因為全球最大的晶元消費市場中國的中低端晶元已經沒台積電什麼事了,我們高端晶元的設計本來就已經很先進,只是製造設備受美國卡脖子,台積電卻又不敢代工,待我們的高端製程的製造設備取得突破,他生產的高端晶元也將是白菜價了。很顯而易見的是台積電如果不能擺脫美國的控制,就不能在大陸擴大中低端晶元生產的產能,今後是不能和中芯國際在中低端晶元市場競爭的。
『肆』 中國晶元代工新星「中芯國際」能夠趕上並超越巨頭「台積電」嗎
中國晶元代工新星「中芯國際」能夠趕上並超越巨頭「台積電」嗎?
再過個十年八年,是有可能的。中芯國際這幾年發展很快,雖然現在中芯國際只能加工14納米晶元,而且也不能獲得EUV光刻機,但是中芯國際依託中國發展晶元的大背景,依託著中國晶元需求量巨大的市場,未來必將會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再過個十年八年是有可能超過台積電的。
而我國現在生產的晶元根本就不能滿足我國各行各業的需求,2021年我國進口集成電路6354.8億塊,同比增長16.9%;進口金額4325.5億美元,同比增長23.6%,進口金額摺合人民幣達到了2.8萬億人民幣的樣子。這樣來看,未來我國晶元產業替代進口的空間非常巨大。因此,中國晶元不僅市場容量巨大,而且未來替代進口晶元的空間同樣巨大,而如果中芯國際能夠抓住產業發展機會,那麼中芯國際必將會發展的更快一些。
『伍』 市值超4000億,中國最大的晶元製造商,中芯國際的最大股東是誰
自從華為遭遇美國打壓,台積電停止代工合作後,大家都把希望寄託在了大陸最大的晶元代工廠中芯國際。去年以來,中芯國際受到追捧,獲得各路資本青睞,並且最快過會,成功登陸上交所,市值一路突破了6000億元,成為了A股的一匹黑馬。
不過,肩負重任的中芯國際,也是如履薄冰,彼時最多能夠實現14nm的量產,而競爭對手台積電卻已經實現7nm量產,還在沖關更高的技術,兩者差距依舊不小。當然,最大的不安還是來自美國,隨時可能面臨打壓。
如他自己所說,來中芯國際不是為了高官厚祿,就如當年張汝京和團隊來大陸一樣,他們都是為了夢想。梁孟松帶領團隊從28nm到7nm,完成了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據了解,7nm在明年就可以進入風險量產。短短3年多時間,在梁孟松的帶領下,中芯國際就完成了別的企業十幾年才能做成的事情,確實是貢獻巨大。
截至2019年底,中芯國際第一大股東是大唐電信,持股17%、第二大股東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持股15.7%、第三大股東是紫光集團7.4%,由此可見,中芯國際基本成為了國資背景的企業,台積電以及其他外資佔比已經很小。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芯國際還傳出內訌,實屬不應該。作為中國大陸晶元代工領頭羊,中芯國際的責任不可謂不重。只希望在梁孟松請辭後,中芯國際能夠平穩度過,它不應該在為內訌而自我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