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如何對付國際資本的腥風暴雨

如何對付國際資本的腥風暴雨

發布時間:2022-12-29 17:17:37

1. 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影響及我國的應對措施。分析國家(政府)在其中發揮的作用。

相關資料:

國際金融危機及我國的應對策略

內容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日漸明顯,資本的國際流動和國際資本市場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與之相伴的金融風險也越來越大。如何應對這種挑戰,趨利避害是擺在中國金融界和政府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機成因和後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金融危機 應對策略

國際資本流動是指資本在國際范圍內的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流動,可以用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資本帳戶反映,資本流動分資本流入和資本流出兩種情況。國際資本流動可以採取很多形式,最常見的有國際直接投資、國際融資和國際負債三種。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資本的國際流動日益活躍,成為許多重大經濟事件背後的關鍵影響因素,這同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有著密切關系。這些情況其實也不外乎一種非常簡單的需求與供給的平衡關系。從需求角度來看,一是發達國家的老齡人口增加推動了養老金規模的逐步擴大,國際資本市場成為其投資和獲取增值收益的主要場所;二是中產階層人口增加,他們的經濟實力強,對投資的需求旺盛,又理解而且願意為獲取更高投資收益而承擔更高的風險,於是,其收入積蓄從傳統的銀行儲蓄流向更高收益的股票市場,從而推動了共同基金的迅速發展;此外,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的管制從80年代中期以來逐漸放鬆,客觀上推動了國際資本市場,特別是衍生金融產品市場的快速發展。

國際資本市場的現狀

資本市場的組成不外乎兩個方面:市場的參與者和市場上的產品。20年前,商業銀行構成了整個金融市場的主體部分,而今天,盡管銀行類機構仍然是清算體系的使用者和主要管理者,但是從資產規模來看已經遠遠低於投資類機構,如養老金和共同基金等。
國際資本市場的參與者和產品兩方面同20年前相比已經大大豐富,從組成模式來看當前的國際資本市場呈現出一種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緊密的格局,也就是說網路化。在這種日益凸現的網路化趨勢中,一個重要的現象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這就是一些傳統的風險監測和管理手段受到嚴峻的挑戰,特別是所謂的對銀行8%最低資本充足比率的要求,現在看來並不「充分」,因為銀行僅僅有8%的「墊底資本」並不足以抗禦日益增加的資本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後果就是:實際生產部門所面臨的一些困境對銀行領域的「波及效應」被網路大大放大了。另外一個因素:電子交易手段的成熟和不斷更新帶來了更復雜的資本流動形式和更大的市場波動性,大大提高了全球資本市場的資本流動速度。更多的資金以短期獲利為目的,導致市場波動性不斷增加。70年代因為石油危機導致全球發生債務危機時,如果人們對當時全球各個分割的市場之間的連鎖反應(chain reaction)還有驚詫的話,那麼,在21世紀,如果由於全球資本市場體系中的某一個市場發生問題而導致整個體系陷入危機,估計大家不會再驚詫了。因為全球經濟和金融一體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沒有哪一個市場會在全球危機的狀態下而再獨善其身。
導致國際資本市場資本流動加快的另一方面原因還在於進入90年代以來開始的放鬆管制策略的流行。各國放鬆金融管製造成的直接效應就是交易成本降低,跨境資本流動大幅度增加,最直接的後果之一就是全球各地市場上的金融資產價格的劇烈波動。
對於中國而言,雖然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很低而且市場規模很小,但已經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外部市場變化的波及效應。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介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資本流動壁壘和保護牆將逐步減少直到最終消失,這些波動的影響將變得更為直接和明顯。所以國際資本流動可能引發的問題從現在起就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國際金融危機及其成因

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資本市場對推動全球經濟發展,促進資本和技術在各個地區之間的合理配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隨之而來的波動和因此而導致的國際金融危機的風險也日益增加。全球化、網路化和信息化的國際資本流動以全球金融市場的急劇動盪為主要特徵,金融資產價格波幅之大,傳播范圍之廣,為前所未見,這種劇烈的波動及其附帶的擴散效應就是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
國際金融危機一般有3種表現形式。貨幣危機指一國貨幣在外匯市場面臨大規模的拋壓,從而導致該種貨幣的急劇貶值,或者迫使貨幣當局花費大量的外匯儲備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維護現行匯率;外債危機是指一國不能履約償還到期對外債務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門的債務和政府債務;銀行危機是指由於對銀行體系喪失信心導致個人和公司大量從銀行提取存款的擠兌現象。
國際金融危機離中國並不遠。從歷史上看,上個世紀末是金融危機多發時期:從最早的1992年歐洲金融危機到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再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最近的有2000年的南美金融危機。其中以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最具備國際金融危機的特點,當然破壞力也最具全球性質。
作為現代經濟的血液傳導輸送系統,國際資本市場的安全性和效率非常令人關注。亞洲金融危機及其觸發的全球范圍的市場動盪不安給世界經濟造成巨大的破壞,直到今天其影響仍在繼續,這足以說明國際資本流動而引發的金融危機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對它的成因以及對策的研究是關繫到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穩定和發展的重大問題。
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因如果簡單的列舉,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經濟過熱導致生產過剩;貿易收支巨額逆差;外資的過度流入;缺乏彈性的匯率制度和不當的匯率水平;過早的金融開放。但是在實際中這些因素往往是綜合起來起作用的。以亞洲金融危機為例子來具體分析就不難看出,是內部和外部的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結果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總爆發。具體的原因可以歸結如下:
經濟發展過熱,結構不合理,資源效益不佳。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從70年代開始相繼起飛,增長很快。但長年的高速增長也積累了嚴重的結構問題,這些國家都注重於推動經濟的新一輪的增長,忽略了對結構問題的解決。
「地產泡沫」破裂後造成銀行壞帳呆帳嚴重。東南亞各國在過去十幾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間房地產價格暴漲,吸引銀行向房地產大量投資,銀行呆帳的增加大大影響了東南亞金融體系的穩定,在危機之前一些金融機構已經瀕臨破產。
從外部看,其它資本市場,如日本股市的復甦和美元的持續走強,都使得一部分原來流入東南亞的外資撤離,構成了對這些亞洲國家貨幣的強大壓力。在這種形勢下,巨額國際資本的高流動性和高投機性終於攪起了這場空前的金融動盪。
國際金融危機具有廣泛和巨大的影響。以亞洲金融危機為例子,它對各國都產生了程度不同的負面影響。由於在進行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中國政府的調控和管理得當,那次亞洲金融危機並沒有對中國造成直接影響。但是不管如何,我國仍然感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種種間接影響。

我國防範未來金融危機的策略

六年後的今天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已經減弱了很多,但是其餘波仍未完全消除,國際經濟仍然在為成功擺脫衰退回歸繁榮而努力。另一方面國際資本市場的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仍然存在,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國家金融、經濟乃至政治上的缺陷都可能造成下一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對於成功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直接波及的中國而言,分析其產生原因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同時如何抓住機遇調整結構制訂策略,防範甚至提前化解下一次金融危機也是我國金融業今後發展的重要課題。

筆者認為,我國防範和化解未來金融危機的策略可以歸結如下:
防範金融風險的最佳途徑是優化本國經濟結構,強化本國經濟。各次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發展中國家只有優化國內經濟結構,才能真正改善長期國際收支的狀況,確實保護自身不受國際資本流動無常變化的影響。
有計劃有步驟的開放資本市場。對發展中國家來說,資本項目對外開放要慎之又慎。發展中國家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為了吸引外資流入,往往在條件不具備或者准備不充分的情況下,貿然實行資本項目的自由兌換。殊不知當允許國外資金自由流入本國時,同樣也必須允許自由流出。當國際游資流入時,如果運用不當將使本國經濟陷入困難,如果一有風吹草動,大量資金外流時本國將面臨對外支付的困難。因此我國今後資本項目實行自由兌換應放慢步伐,慎之又慎,待條件比較充分時再實行資本項目自由兌換。
中國的開放必須是在保證國家經濟安全的條件下的開放。國家經濟安全是在世界經濟越來越融合的情況下很多國家必須考慮的問題。國家經濟安全是指大國、小國共同地融在一個大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它們的地位是不同的,抵禦越來越一體化的世界經濟風浪沖擊的能力也是不一樣的,這種保衛自己的能力就是一國的經濟安全度。經濟安全的保衛需要本國一整套的系統,既要開放,又要在金融的管制、進出口資金的管理方面使本國的企業、政府和銀行人員的經營能力與發達國家拉平,有在管理、經營、投資各方面和發達國家同等素質的人才、系統、制度。
開放金融市場要做好准備和試點,應該採取謹慎的步驟和策略。即使在加入WTO的今天也要清楚認識到我國與發達國家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國的情況不能與發達國家進行簡單對比。發達國家在實現資本自由流動方面也經歷了若干歷程。發達國家的資本自由流動是與其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完善程度和金融監管水平相適應的。同時,也是金融創新和技術進步的產物。我國由於市場基礎和市場規范還很不完善,金融監管水平也需要在開放中的動態博弈中逐步提高,對於資本自由流動這把雙刃劍,在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包藏著巨大風險,因此在目前我國不能像發達國家那樣,讓資本自由流動。但是資本全球化、資本自由流動是大勢所趨,因此在目前我們就應該積極進行准備,有步驟地有計劃地實現金融市場和金融制度的調整,為中國安全、成功的融入全球資本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國融入全球化市場是歷史的必然。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既享受國際資本市場和資本自由流動帶來的種種好處,又同時防範和化解由此產生的金融危機風險就成為中國的金融界乃至政府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它給中國金融機構、中央銀行和政府都提出了許多政策上的挑戰。對此,只有未雨綢繆早作準備才是應對挑戰的正確策略。通過制定正確的政策措施,筆者相信中國一定能夠健康、順利地實現經濟的更大發展。

參考資料:
1.姜波克,《國際金融新編》第三版,August, 2001
2.胡祖六(Fred Hu),「刺激經濟增長與結構改革並行不悖」,亞洲華爾街日報,1998年8月5日
3.胡祖六(Fred Hu),「中國——亞洲的避風港」,《布隆帕格金融雜志》,1998年9月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如何對付國際資本的腥風暴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