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八大以來我國國際話語權提升的主要表現
秉承高質量發展,夯實話語權的基礎。「打鐵還需自身硬。」綜合國力是話語權的基礎,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歸根到底取決於我國所具備的綜合國力。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不過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話語一直主導著國際話語格局,就是憑借著資本主義強大的物質力量,實質上反映的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全球的統治。我國要提升國際話語權,要始終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不斷壯大我國的綜合國力,這是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底氣和硬氣。因而,要堅持高質量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並統籌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發展,著力破解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為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打造強硬的後盾。
參與全球治理,加強話語議題設置。國際話語議題設置是中國向世界展示自身政治理念、發展主張、核心價值觀、精神文化的重要渠道,是擴大中國話語影響力,提高中國國際話語權的有效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運用議題和議程設置主動權,打造亮點,突出特色,開出氣勢,形成聲勢」。因此,要通過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為解決全人類問題作貢獻的過程中主動加強議題設置和議程安排,組織世界各國參加議題討論,大力宣介中國的世界主張、治理方案、人文智慧和全球貢獻,從而強化中國話語的影響力、公信力、凝聚力,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話語權。一方面,要依託已有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繼續面向世界開設議題,加強對中國共產黨的宣傳闡釋,讓中國聲音傳得開、傳得遠、傳得亮,讓中國的治理方案得到世界各國的響應,讓世界更好地認識中國、認同中國、支持中國。另一方面,要圍繞全球治理的熱點話題,積極參與世界性的減貧、氣候、安全、生態等全球問題,並主動開設世界性議題,藉助國際合作交流的平台為人類發展問題作出中國貢獻,提升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以此擴大中國的國際話語空間,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
做強國際傳播,推進話語能力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著力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其一,要融貫中西特色,推進話語體系建設。要根據不同國家的話語習慣,「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打破語言溝通隔閡和障礙,構建既體現中國特色又符合世界人民語言習慣的話語體系。其二,要打造旗艦媒體,提升話語傳播質量。國家外宣媒體是發出中國聲音的重要載體,需要發揮「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重要作用。要打造具有較強國際影響的外宣旗艦媒體,充分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形成「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不斷提升話語傳播質量。其三,要講好中國故事,提高話語藝術水平。「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而講故事的藝術好不好,事關人們願不願意聽、聽不聽得明白、聽了有沒有共鳴等問題,因而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提升話語藝術水平。要以融通中外的話語組織藝術,以娓娓道來的話語敘事藝術、以極具共鳴的話語表達藝術,讓世界人民在聽中國故事的過程中入道、悟道、信道。其四,要加強人文交流,擴大話語輻射范圍。各種人文交流活動,是促進世界民心相通,擴大中國話語輻射范圍,提升中國話語影響力,進而鞏固和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有效方式。要通過加強教育、科學、文化、體育等方面的人文交流,加強與世界的對話和溝通,向世界傳播好中國的聲音。
⑵ 如何利用國際傳播組織更好的宣傳中國
我想到的有如下幾點:
一、和國際傳播組織建立良好的關系,這包括政府和國際傳播組織的關系:政府盡量為他們提供一些方便,把中國政府發布的信息第一時間讓他們能得到,外國媒體來采訪時盡量少設一些限制;國內新聞媒體也應該與國際傳播組織搞好關系:加強與國際傳播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建立互換信息平台。
二、邀請國際傳播組織到中國來采訪,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現代化的中國、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不發達的一面(讓別人感受到中國還是有不發達的地區,減少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其實許多外國人不了解中國,但他們對中國很感興趣,所以讓他們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是非常必要的。
三、中國政府也應該出資拍攝一些高質量的宣傳片包括:旅遊宣傳片,中國製造宣傳片,中國文化宣傳片,並且在國際上比較有影響力的媒體上打廣告,同時也應該鼓勵中國的跨國公司在國外做好宣傳,特別是對於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的宣傳。
四、中國應該鼓勵國內的文化事業走出國門和世界交流,並建立相關的鼓勵制度,包括:電影、中國功夫、文學作品、中國國畫等具有傳統特色和現代氣息的中國文化;這樣一來外國媒體也會主動的報道相關的信息,也對傳播中國文化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
五、積極申辦並組織好一些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體育賽事,論壇,研討會,領導人峰會,如:奧運會(你看這次北京奧運會就組織得很好,讓外國人刮目相看,提升了中國的軟實力)、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各種體育賽事的世界錦標賽、科學技術的交流會等。
六、中國自己創辦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論壇、體育賽事、會展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比如:亞洲博鰲論壇就做的很好,影響力在逐步上升,在這些有影響力的平台上通過國際傳播組織向全世界傳播中國。
我認為:在想利用他們宣傳中國時,我們先要思考我們能給別人提供什麼,什麼是他們最想要的,怎樣才能互惠互利持續的合作。這些做好後,我想這個命題最終應該是大家互惠互利的事情,他們得到了信息,我們傳播了中國。
⑶ 講故事 是最好國際傳播方式 為什麼
這是因為,喜歡聽故事是人們的共性。不管地域相距多麼遙遠、膚色差別多麼明顯、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多麼不同,善講故事和樂聽故事都可以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
有時故事雖小,但發揮了情感黏合劑的作用。國之交在於民相親。講故事、話友誼,舉重若輕,如春風化雨,無形中拉近了中外聽眾的心,凸顯了親和力,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話語連著故事。生動感人的故事,往往能潛移默化地增進人們對故事及其涉及的事件和主張的認同,進而提高講述者的話語權。實踐一再說明,只要通過生動形象的話語講述感人的故事,就能產生強烈的感召力,一定會提高自己的話語權。
⑷ 控制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國際傳播最有效的措施是什麼
1、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改善疾病預防控制的基礎條件,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公共衛生的服務項目。
2、完善功能定位,在國家、省、市、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當中,進一步加強對急性傳染病的防控和應急處置的能力,明確國家CDC、省級CDC、市級CDC、縣級CDC各自的功能定位。
3、創新醫防結合的機制,把我國疾病預防控制的體系和醫療救治的體系,在機制上打通,實現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
概念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是指根據《國際衛生條例》規定所確定的不同尋常的事件:
1、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構成對其他國家的公共衛生風險。
2、可能需要採取協調一致的國際應對措施。
根據《國際衛生條例》,當傳染病疫情滿足相應條件時,世衛組織總幹事有責任確定某個事件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締約國則有責任向世衛組織通報相關疫情和病例。
⑸ 什麼是國際傳播,國際傳播的主體有哪些
國際傳播,即通過大眾傳播媒介進行的跨越民族國家界限的國際信息傳播及過程。國際傳播包括兩個部分:由外向內的傳播和由內向外的傳播。由外向內的傳播是將國際社會的重要事件和變化傳達給本國民眾;而由內向外的傳播是把有關本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傳達給國際社會。狹義的國際傳播僅指跨越國界的大眾傳播。
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界定:
廣義的國際傳播包括跨越國界的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
狹義的國際傳播僅指跨越國界的大眾傳播。
⑹ 電視劇在國際影視傳播中的地位與作用
電視劇是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在各類電視節目形態中,收視率、收視份額最高、並都安排在黃金時間播出,從而帶來豐厚的廣告收入、付費收看收入。2015年,在全球各國收視率排名前十的節目中,電視劇佔35%的比重,比2014年的32%上升了3個百分點。 [1] 優秀電視劇不僅深受國內觀眾歡迎,也深受不同文化的國外觀眾歡迎,成為國際影視傳播的重要節目形態。世界影視大國均將電視劇作為重要的影視出口產品,向世界各國銷售本國電視劇,不僅賺取了大量的收入,也成功地傳播了本國文化,提高了本國影響力。
一、電視劇是影視國際傳播最重要的節目形態
一方面,電視劇往往具有較長的集數,可以長時間播放,對觀眾形成持久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另一方面,作為虛擬性節目,電視節目類型風格多種多樣,特別是精心打造的優秀電視劇,製作精良、藝術精湛,具有非常高的觀賞性、藝術性和思想性,可以廣泛吸引不同興趣愛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別年齡、不同國家地區的觀眾觀看,往往具有非常強大的國際傳播力,銷售到世界各地。
(一)電視劇在影視出口中居於重要地位
較之電影,電視劇更適合在家庭中觀看,另一方面更貼近觀眾日常生活,尤其是價格便宜、觀看方便,往往比電影更容易走向國際市場,成為全球暢銷產品,在各類影視產品出口中,占據重要份額。
如韓劇最近十幾年異軍崛起,在全球廣泛傳播,成為韓國電視節目出口的主要形態。2001年,韓劇出口額為800萬美元,2011年達到1.55億美元,增長了17倍。2009-2014年,韓劇6年的出口額均穩居廣電產業的多數,2009年電視劇出口額占電視節目出口額的92.6%,2014年為73.8%(見表1)。2014年,韓國地面電視台和內容提供商廣電節目出口總額達2.56億美元,其中電視劇出口額為1.89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19.62%。 [2]
表1 2009-2014年韓國電視劇出口情況
註: 總出口額中不包括海外僑胞放送支援、錄像/ DVD 銷售、打包銷售和版權銷售以及放送影像獨立製作公司的出口額。
資料來源: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發布的 2013-2015 年《放送影像產業白皮書》等。
從中國情況來看,電視劇也是最主要的出口節目形態。從不同國家和地區進口中國電視節目類型來看,大部分以進口電視劇為主(美國以進口動畫為主,非洲以進口紀錄片為主)。歐洲進口中國電視節目中電視劇佔比超過90%,其他國家和地區電視劇進口中國電視劇佔比也遠高於動畫和紀錄片(見圖1)。
圖1 2014年中國電視節目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銷售情況單位:萬元
(二)引進電視劇在各國都保持較高收視率
除節目自身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和觀賞性外,各國自身文化特點和觀眾收看興趣和習慣,是影響進口電視劇收視率的重要因素。總體來看,優質電視劇的收視率都比較高,也是各國電視台引進國外電視劇,並在黃金時段播出的重要原因。
美劇在德國廣受歡迎,收視率一直保持高位。2014年7月至2015年,德國8家電視台收視率最高的前10部電視劇集中,僅有2部國產電視劇,其餘全為美劇,其中排名前六以及排名第八和第十的,都是美劇。
美劇也是法國觀眾最喜歡的電視劇,是法國電視台引進較多的國外電視劇。2015年,法國電視1台播出眾多美劇,其中多年來蟬聯法國電視劇收視冠軍的傳奇劇集《超感神探》保持收視佳績、《疑犯追蹤》收視率保持穩定、歷年收視率一直都比較高的《犯罪心理》,繼續保持年度收視百強地位。法國M6集團旗下電視6台是播出美劇的超級大戶,2015年相繼引進了《海軍罪案調查處》及其衍生劇《海軍罪案調查處:洛杉磯篇》和《海軍罪案調查處:新奧爾良篇》,收視觀眾超過300萬。法國電視2台引進的英劇《小鎮疑雲》第二季,平均收視率高達19.1%,收視用戶為490萬。2014年,該台引進的該劇第一季,收視率進入法國電視劇收視率百強。鑒於該劇高收視率,法國電視2台還推出根據該劇本改編的電視劇《馬拉特拉公社》,超過350萬觀眾收看。 [3]
英劇《加冕街》(Coronation Street)在加拿大成為收視第一的肥皂劇。
西班牙電視6台和電視4台以播出海外引進劇為主,收視率分別為7.4%和7.2%。西班牙引進的電視劇主要為美劇,如《行屍走肉》《真探》以及火遍全球的《權利的游戲》。電視4台引進口碑不俗的英劇《黑鏡》以及阿根廷電視劇《相親》。
英劇也廣受歡迎。《唐頓庄園》第三季在美國PBS電視台播出,平均收視率為7.7%,平均每集收視人數高達1150萬;第三季季終集獲得了8.1%的最佳收視率,超過1230萬觀眾收看,高於當晚美國公共電視網和有線網播出的所有劇集,登上收視冠軍寶座,也是PBS有史以來收視最高的一部電視劇。 [4] 該劇第五季第九集僅在中國優酷上就收獲了近2000萬的總瀏覽量。
《唐頓庄園》劇照
英劇《神探夏洛克》第三季首播集在中國視頻網站優酷上的收視人數達到了8973萬,是互聯網上有史以來最觀看人數最多的劇集之一。韓劇在亞洲市場保持較高收視率。如2004年泰國播出的《浪漫滿屋》,收視率高達64%。2014年,泰國根據該劇改編的泰版《浪漫滿屋》取得成功。
(三)電視劇生產大國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美國是全球第三大電視劇生產大國,每年電視劇產量約2500集。由於長期的產業化發展,其電視劇質量非常高,在全球電視劇市場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銷售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部分歐洲國家幾乎處於壟斷地位。在德國,美劇佔90%以上的播出份額。2012年,法國播出數十部美劇,其中30多部美劇單集觀眾超過100萬,《超感神探》還成為法國當年電視劇收視冠軍。韓國也是引進美劇大國,2011年,韓國從美國引進了122部電視劇。義大利、俄羅斯本土電視劇具有較高收視率,但引進美劇的比重逐年增加;俄羅斯已經將美劇作為海外引進劇目的首選。
韓國電視劇產業近年來突飛猛進,國際影響力尤其是在亞洲地區影響力居於首位,每年出口電視劇5-6萬集。韓國放送通訊委員會發布的《2015年放送產業實態調查報告》顯示,韓國無線頻道2014年共出口電視劇64529集,出口額為1.56億美元(而進口電視劇僅89集,金額為68.1萬美元)。韓國電視劇的主要出口市場還是以亞洲為主。(見表2) [5]
表2 2014年韓國電視劇在部分亞洲國家進出口情況
英國電視劇也頗受國際市場歡迎。英國獨立電視公司的《塞爾福里奇先生》、《大偵探波羅》、《馬普爾小姐探案》和《劉易斯探案》等劇集行銷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是英國電視節目出口的最大市場,英國電視節目佔美國進口電視節目份額超過40%,銷售額近5億英鎊。
中東地區的埃及和土耳其是電視劇生產和輸出大國,埃及劇和土耳其劇在中東具有較大影響力。2012年,埃及電視劇產量達到70多部,出口到幾乎所有阿拉伯國家,並向印尼、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輸出。近幾年,土耳其向阿拉伯地區出口了約50部電視劇,平均每部120集。印度電視劇則主要出口到南亞、阿富汗和東南亞國家,其次是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俄羅斯電視劇產業近年來發展較快,不少優秀電視劇出口到世界各國。如大製作古裝愛情電視劇《情迷彼得堡》,在以色列、塞爾維亞、哈薩克、喬治亞、希臘、保加利亞等20多個國家播出。
二、中國引進電視劇情況
電視劇一直是中國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形態,2014年電視劇對收視率的貢獻為30.9%,2015年對上星頻道的貢獻率為62.9%,同年電視劇廣告收入對我國電視廣告收入的貢獻率為35.17%,網路電視劇廣告規模佔在線視頻廣告總量的55%。
優秀引進劇對中國電視劇產業一直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不僅帶來較高的收視率和廣告收入,推動國產電視劇的發展,還深刻影響中國觀眾的文化生活。中國引進劇涵蓋亞、歐、美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但主要為以日韓為代表的亞洲劇,以英美為代表的歐美劇,以及港台劇。
(一)總體規模不斷擴大
中國電視劇觀眾規模龐大,豐富多樣以及不同國別的電視劇可以滿足不同興趣愛好觀眾的觀看需求。1977年11月,中央電視台(當時為北京電視台)引進南斯拉夫電視劇《巧入敵後》,拉開了中國引進外國電視劇的序幕。從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引進劇規模一直不大。以央視為例,80年代,央視共引進55部外國電視劇,每年引進劇不超過10部。90年代,央視引進外國電視劇數目數量大幅提升,10年內共引進外國電視劇133部。 [6]
2015年,中國各地方電視台共引進電視電影241部486集、電視劇58部1062集;2014年引進電視電影162部334集、電視劇53部890集;2013年引進電視劇54部1073集、電視電影78部158集(見表3)。中央電視台第八套電視劇頻道海外劇場欄目共播出英國、美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泰國、加拿大等國家電視劇10餘部約300集。2013年播出境外電視劇20部596集;2014年播出境外電視劇29部675集 [7] 。
表3 2013-2015年中國引進影視劇情況
時 間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地方電視台引進電視劇 中影集團與地方電視台引進電視電影 中央電視台引進電視劇數據來源:央視引進電視劇數據來自有關網站,其他數據來源總局國際司。
近年來,視頻網站快速崛起,通過引進劇吸引用戶。2013年,中國流媒體視頻網站用於購買海外電視劇版權的費用將近42億元,同比增長31.2%,是2007年的3億元的14倍。 [8]
截至2016年3月底,優酷網共有境外電視劇7107部,其中美劇、港劇、韓劇、日劇各1200部、英劇500部、台劇876部、泰劇600部、新加坡劇331部;
騰訊視頻共有境外電視劇2260部,其中美劇859部、英劇382部、台劇109部、韓劇264部、其他國家引進劇626部;
愛奇藝平台上共有美劇23部281集、韓劇49部1174集、日劇24部300集。
搜狐視頻以及部分互聯網電視平台上也引進了大量的境外電視劇。
(二)韓劇占引進劇主導地位
從引進劇國別來看,中國引進劇具有明顯的階段性。
一是美劇為主階段。1980年,中央電視台引進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加里森敢死隊》等美劇,受到中國觀眾的狂熱歡迎。
二是日劇階段。《血疑》《排球女將》以及297集的《阿信》,造就熒屏極高收視率,《阿信》的收視率高達80%。
三是港台劇階段。80年代的《霍元甲》、《射鵰英雄傳》等港劇在大陸引發萬人空巷的收視高潮;90年代以瓊瑤劇為代表的「台風」席捲內地,吸引了大批青年觀眾。
四是韓劇階段。1997年,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播出了韓劇《愛情是什麼》,掀起韓劇熱潮。此後,韓劇《星夢情緣》《真情》《異國女友》《戀風戀歌》《可愛先生》《天橋風雲》《妙手情天》等陸續在國內播出。2002年,全國播放的韓劇達67部。其中,《藍色生死戀》曾在內地21個頻道播出過。2003-2005年,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先後引進播出了《看了又看》《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人魚小姐》《黃手帕》和《明成皇後》等韓劇。雖然在晚間22:00以後才播出,但收視率非常高,其中長達156集的《看了又看》成為2004年度CCTV-8播出韓劇的收視率冠軍,該劇第三部單集收視率達到1.27%,第四部單集收視率升至1.62%,隨後的團圓篇更是創下單集收視率2.12%的紀錄。《來自星星的你》和《太陽的後裔》掀起新的收視高潮,其中《太陽的後裔》在中國網路點擊量突破10億次。
近年來,泰劇在中國開始熱播。2010年前,國內引進的泰劇部數遠少於韓劇,但隨著國內觀眾對泰劇的歡迎,引進泰劇數量明顯增多,2011年和2012年引進的泰劇部數均超過韓劇,從2010年到2015年,中國共引進泰劇71部,比韓劇多6部。 [9] 安徽衛視播出的泰劇數量最多,泰劇TOP10的收視率超過2012年安徽衛視次黃金時段的平均收視。
圖2 2007-2015年中國引進韓劇泰劇情況
隨著視頻網站的發展,中國引進劇形成新的格局,韓劇、英劇、美劇是最重要的引進劇。從2010 年起,國內視頻網站掀起采購正版美劇的熱潮。2009 年及以前出品的被引進美劇有79 部,2010年引進22 部,2011年引進37 部,2012 年引進45 部。截至2013 年6 月1 日,共有6 家國內視頻網站引進了正版美劇版權,共197 部美劇,並開設美劇頻道,其中搜狐視頻90 部,土豆網59 部,優酷網56 部,騰訊視頻54 部,愛奇藝51 部,樂視網33 部。 [10]
表4 部分中國視頻網站引進美國主要電視台電視劇情況
美國電視台 引進劇集數量(部) 著名劇集 美國廣播公司(ABC) 47 《絕望主婦》《摩登家庭》《迷失》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36 《傲骨賢妻》《生活大爆炸》 全國廣播公司(NBC) 21 《老友記》《英雄》 福克斯廣播公司(FOX) 12 《24小時》《歡樂合唱團》 哥倫比亞及華納兄弟聯合電視網(CW) 25 《吸血鬼日記》《緋聞女孩》 娛樂時間網(SHOUTIME) 22 《單身毒媽》《無恥家庭》 美國經典電影有線電視台 15 《行屍走肉》《廣告狂人》 家庭票房電影網(HBO) 1 《真愛如血》《權力的游戲》 USA電視網(USA) 2 《妙賊警探》 奈飛(Netflix) 2 《紙牌屋》 其他有線電視網 14 《美女上錯身》三、中國電視劇出口情況
受電視劇產業化進程較晚的制約,中國電視劇起點比較晚,出口規模、地區和總體影響都比較小。近年來,由於產業化水平提高,電視劇製作水平不斷提升,國際營銷能力也有所提高,尤其是政府也加大走出去扶持力度,國產電視劇走出去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也逐漸提高。
(一)出口規模
作為全球電視劇第一生產大國,中國電視劇製作越來越精美,質量大幅提升,受到國際市場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中國電視劇出口數量也呈顯著上升趨勢。
2015年,全國電視劇(含電視電影)出口近300部8000集,約佔全年影視節目出口總量的一半,高於2014年全國電視劇(含電視電影)出口量200部7000集,部數增長50%,集數增長14%。2015年,全國電視劇(含電視電影)出口金額近8000萬美元,約佔全年影視內容產品出口總額的七成,相比2014年全國電視劇(含電視電影)出口金額的6000萬美元,增長33%。
電視劇出口金額的增長一方面來自於出口數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得益於銷售價格的提升。近年來國內影視行業資金投入的加大催生了更多精品力作,精美的製作,優異的質量顯然更有利於節目銷售價格的提高。如古裝劇《琅琊榜》在海外銷售單集價格就達到近6萬美元,一舉打破中國電視劇在海外低價銷售的形勢,並有力帶動了一大批中國影視節目的對外銷售。
(二)出口國家和地區
目前,中國電視劇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日韓、東南亞與中國在文化上接近,是國產電視劇最早和最大的海外市場。1981年,廣東電視台製作的8集電視連續劇《蝦球傳》,是第一部進入香港、東南亞地區的大陸電視劇;1992年進入香港地區《渴望》是第一部進入香港地區和東南亞播出的現實題材電視劇,1993年該劇贈送給越南電視台播放。國產劇在港台和東南亞地區銷售量幾乎占據了全部出口份額的三分之二。2014年,中國電視劇在亞洲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例為90.79%,中國電視劇在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最受歡迎,銷售額比例分別為25.98%和35.77%,二者之和超過60%。在日本和韓國的銷售額佔比分別為6.32%和3.69%。
非洲地區近年來成為中國電視劇最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動作、愛情、家庭倫理和喜劇比較受非洲觀眾喜愛。歐美也逐漸成為中國電視劇重要出口地區。2015年3月,古裝劇《甄嬛傳》精編並製作成了6集、每集90分鍾的英文版電視電影,在美國視頻網站奈飛(Netflix)播出,成為第一部在美國主流媒體平台以付費形式播出的中國電視劇。2015年11月,《羋月傳》在國內開播,但此前該劇版權已經賣到海外,凡是此前播出過其姊妹劇《甄嬛傳》的外國電視頻道(包括奈飛),均已買下《羋月傳》版權。具有傳統歷史正劇風格的古裝傳奇劇《琅琊榜》在美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播出。《虎媽貓爸》將登陸包括美國、加拿大在內的9個國家和地區。
(三)出口類型
古裝劇,尤其是歷史劇、武俠劇是國產劇出口類型。從早年的《西遊記》《還珠格格》《孝庄秘史》等經典作品。如日本一直對《三國演義》《水滸傳》《大明王朝》等中國歷史劇偏愛有加。2014年2月,由鍾澍佳、周曉鵬導演、馮紹峰、林依晨等人主演的古裝青春偶像劇《蘭陵王》在日本富士電視台以日語配音的形式播出後大受觀眾好評,其精裝版DVD也深受日本觀眾喜愛,一直位居亞馬遜中國電視劇排行榜前三位。該片強勢進入日本電視劇總榜TOP100,創下華語圈電視劇奇跡。近年來《甄嬛傳》《琅琊榜》等相繼登陸日本電視台。根據《步步驚心》翻拍而成的韓劇《步步驚心·麗》11月初在韓國SBS電視台上演了大結局,國產劇IP成功實現了海外輸出。2015年初,國產電視劇《何以笙簫默》在韓國收視火爆,韓國三大台之一的MBC購買該劇的版權,並將其翻拍成韓國版。緊接著《琅琊榜》登上了韓國中華電視台播出。越南一些視頻網站也對中國影視劇情有獨鍾。《武媚娘傳奇》就成為視頻網站Zingtv.vn2015年的收視冠軍,點擊量超5000萬次。《羋月傳》、《武媚娘傳奇》等電視劇熱播後,越南人經常模仿,甚至扮演劇中人物,拍攝微電影。
非洲觀眾十分青睞中國現代都市劇。2014年,《媳婦的美好時代》出口非洲,之後《父母愛情》《咱們結婚吧》《奮斗》《我的青春誰做主》《杜拉拉升職記》等電視劇更是席捲肯亞、埃及等46個非洲國家。部分優秀電視劇在非洲地區熱播,推動一些國家與中國達成長期合作關系。阿拉伯語版《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埃及播出,分別創造了2.8和3.2的高收視率,吸引埃及播出機構主動與國際台洽談廣告合作並最終實現廣告收益。在此基礎上,國際台還與埃及國家電視台達成合作,埃及國家電視二台將開辦固定欄目「中國劇場」,每周播出6集中國電視劇,實現中國影視劇在埃及的常態化播出。英語版《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在波札那播出,實現該國80%的國內觀眾覆蓋率,2015年11月,波札那國家電視台與國際台達成合作,成為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中非影視合作工程」第二期全部劇目的國家電視台。
雖然國產電視劇出口態勢良好,但整體競爭力較弱。2014年我國每年電視劇行業的產量超過15萬集,但出口數量僅為1萬多集,出口比例和價格都偏低。如日本進口劇市場,美劇單集為100萬美元級別,韓劇為20萬美元級別,而中國電視劇賣得好也就是1-2萬美元。
四、電視劇國際傳播趨勢
(一)精品力作具有核心競爭力
精良製作是電視劇國際傳播的根本保障。美國、英國、日本,電視劇創作往往高度重視編劇和劇本,美劇《24小時》一共投入16位編劇、10位導演、6位執行製片。英劇製作也是嚴謹到近乎苛刻的地步,對劇本和拍攝工匠式地打磨才拍出像《唐頓庄園》那樣受全球觀眾喜愛的佳作。日本NHK拍攝大河劇,一般都集合日本最精良的影視戲劇人才以及各種史學、風俗專家進行論證,合作下產出最精良的製作。電視劇質量的保證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和支持,普通美劇每集平均預算約為兩三百萬美元(約合1000萬元人民幣)。《太陽的後裔》16集總投資約130億韓元,部分畫面堪比電影大片。英劇《黑鏡》具有可媲美電影的剪輯和製作水準,擁有不落俗套而又出人意料的情節,精妙而又緊跟潮流的敘事手法,以及諷刺但又讓人深思的主題,使該劇具有極大的觀賞性,成為經典之作。
(二)國際合拍是加強國際傳播重要方式
國際合拍是提高電視劇國際傳播力的重要方式。2015年,全球共有14部電視劇進入黃金時段高收視榜單,其中合拍劇有6部,佔比超過40%。為迎合韓國觀眾對中國影視劇的喜愛,韓國OBS電視台、ChingTV、TVB韓國和武俠TV等頻道開始與中國合拍影視劇。2016年9月,中韓合拍的5集紀錄片式連續劇《壬辰倭亂1592》(中國片名為《萬曆朝鮮戰爭》)登陸韓國KBS電視台,在中秋節黃金時段重播,收獲了不俗的收視率和口碑。
(三)互聯網成為國際傳播重要平台
互聯網平台已經成為播放電視劇的主要平台,也是電視劇實現國際傳播的重要平台。一方面,視頻網站是天然的國際化傳播平台,用戶可便捷地收看國外電視劇;另一方面,視頻網站用戶規模龐大,收看便利,可以極大地提高電視劇國際傳播力。如視頻網站YouTube和奈飛就是視頻節目國際化傳播的重要平台。截至2015年6月,YouTube月活躍用戶量超過10億,其中70%的觀眾都是非美國地區的;奈飛全球總用戶數為6555萬,其中海外用戶為2325萬戶,佔比高達35.5%。為滿足美國、加拿大和拉美地區對英劇的收視需求,奈飛還與BBC進行內容合作,大量引進其內容產品。2011年12月,奈飛推出著名的《神秘博士》等英劇,2014年又購買了BBC古裝劇《浴血黑幫》三季網路播出權。奈飛還從拉丁美洲、中國購買了很多在當地獲得巨大成功的節目的美國版權。中國視頻網站更是引進了規模龐大的境外電視劇,成為中國用戶觀看引進劇的主要平台。
互聯網眾包翻譯技術的發展,也使互聯網成為推動電視劇國際化傳播的重要力量。如眾包翻譯平台Viki面向全球用戶提供各種具有多種語言字幕的視頻服務,其視頻內容來自韓國、中國、泰國、土耳其等幾十個國家,字幕翻譯者已達上百萬,有近20億個視頻,可支持170種語言,ViKi日獨立用戶達到3300萬,重點覆蓋北美地區,該地區的用戶佔比高達60%。又如,一些國外互聯網字幕組翻譯社區主動翻譯網上熱播的中國電視劇,促進中國電視劇在國際上廣泛傳播。2015年,《琅琊榜》《偽裝者》等國內熱播電視劇在互聯網上掀起熱評,吸引了世界各地中國電視劇愛好者,並通過字幕組社區眾包方式翻譯。其中《琅琊榜》字幕組成員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義大利、匈牙利、希臘等國家,翻譯字幕跨越各個語種。
[1]《2016年度全球電視年鑒》
[2]根據相關資料整理。
[3]胡占凡主編:《劇領天下之三——2016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年8月
[4] 《<唐頓庄園>第三季美國收官 獲驚人收視率》,http://ent.huanqiu.com/movie/yingshi-guoji/2013-03/3756446.html
[5]胡占凡主編:《劇領天下之三——2016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6年8月
[6]滕繼果:《國外電視劇引進概況及分析》,《青年記者》2014年第17期,第68頁。
[8]王可舒:《好吃難咽的誘人蛋糕互聯網引進劇現狀調查》,《數碼影像時代》,2014年第11期。
[9] 桃小蓁:《泰劇會成為視頻網站的新寵兒嗎?》,《電視劇鷹眼》公眾號,2016-11-15 。
[10]黃康、楊維維:《視頻網站引進美劇研究報告:現狀與特點》,《聲屏世界》2013年第9期。
⑺ 國際傳播特點
國際傳播,主要是指傳播者通過大眾傳媒向外傳播的信息。而「國際傳播主體」研究涉及的主要是大眾傳媒的這一頭誰在傳、誰有可能傳的問題。
一、 誰是國際傳播主體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對國內外學者有關國際傳播主體的界定作一個綜合的考察。
整體上看,學者們有關國際傳播主體的界定或描述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國家主體說
國外有學者認為:「國際傳播是以國家社會為基本單位,以大眾傳播為支柱的國與國之間的傳播」[1] 。國內有學者認為:「在通過大眾媒介的國際傳播活動中,國家政府組織是主要的信息發出者之一。……國家藉助傳播媒介,利用信息維護和謀求本國利益;國家藉助傳播媒介實施其國際戰略」 [2]。
第二類是多元主體說
國外有學者認為:「國際傳播是一個調查和研究個人、群體、政府(利用)技術(如何)傳遞價值觀、觀念、意見和信息的領域,是一個關於在不同國家和文化間促進或阻止信息交流的機構組織的研究領域」[3] 。國內有學者認為:「國際傳播主要是指通過大眾傳播媒體(即國際媒體)並以民族國家和國際組織為主體的跨越民族國家界限的國際信息傳播及過程」;「國際傳播是指跨越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不同文化體系間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是指個人、團體、政府通過各種手段轉移信息及數據」[4] 。
第三類是無主體表述
這類界定側重於對國際傳播現象的描述。例如國外有學者認為:「國際傳播的簡單定義是超越各國國界的傳播,即在各民族、各國家之間進行的傳播」[5] 。我國於1992年出版的《宣傳輿論學大辭典》對國際傳播的界定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尤指以其他國家為對象的傳播活動。可通過人際傳播或大眾傳播形式進行,但以大眾傳播為主」。國內不少學者因襲這一說法。
應當說,以上界定,特別是前兩種界定中關於國際傳播主體的描述——無論是國家主體說還是多元主體說,都是正確的,都是對國際傳播某一發展階段內在特徵的反映。不足之處在於,對於國際傳播主體,二者均缺乏歷史的、動態的考察經濟實力的增長而不斷發展的。由於傳播技術手段的限制,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國際傳播的主導者是國家,是代表國家行使管理職能的各國政府。各國政府不但通過大眾傳媒(特別是大眾傳媒中專門用於對外傳播的部分)向外傳播信息,還承擔著國際傳播控制者與管理者的職責,即大眾傳播中所謂「把關人」的職責。它決定本國是否加入和如何加入國際傳播過程,採取什麼樣的信息接收方式,怎樣建立自己的國際傳播系統,在哪些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是否與國際網路埠連接、開放本國的信息市場等等;它還要代表國家就國際傳播中涉及到的相互關系問題簽訂國際協議,並代表國家在國際性的公約組織中發表意見,體現國家的意志。而這些都是國家以外的其他組織機構和個人難以做到的。當然,即便是在傳統媒體時期,也有通過海底電纜或國際通信衛星進行私人傳播的情形,比如跨國公司為了使公司本部與國外製造廠或銷售點取得聯系,租用衛星轉發器;一些國家的使館也通過衛星與其祖國保持聯系。但這只是小范圍、小規模的傳播行為,相對於國家主體而言,它們只是處於依附地位。因此,在傳統媒體主導傳播過程的情況下,國際傳播就是「以國家社會為基本單位,以大眾傳播為支柱的國與國之間的傳播」,在此傳播中,「國家政府組織是主要的信息發出者之一」。
互聯網的出現,使國際傳播中的傳受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在此之前,信息傳播基本上是單方面的權利與行為(互動機制比較弱),傳播者可以通過媒體將信息傳給眾多的接收者,接收者卻不能以同樣的途徑將信息反向傳回(這種沙漏式的傳播模式為把關人實施把關傳播控制提供了必要條件)。互聯網將千家萬戶連接起來,將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連接起來,只要具備上網條件,任何人都可以擺脫相對封閉的區域性的信息環境,進入開放的、無疆界的信息空間。在這個信息空間里,人們不僅可以自主性地尋找和接收信息,作為信息傳播客體而存在,同時也可以主動發布信息,成為信息傳播主體中的一員。網路傳播帶來的傳受關系的變化,使國際傳播形態發生了相應變化,其結果是,國家(政府)不再作為主要的或唯一的傳播主體主導傳播過程,政府之外的其他機構與個人也擺脫了依附地位,成為了傳播主體。這就使國際傳播主體發生了質的變化,由一元走向多元。需要強調的是,即便是在網路傳播時代,多元傳播主體形成以後,政府作為國際傳播控制者的身份仍然沒有改變。當然,從技術角度講,只要接入國際互聯埠,一國政府再像從前那樣對網上信息進行篩選與控制就比較難了。這也正是目前各國政府適應新的傳播環境的要求,在控制的方式方法上做相應調整的原因。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國際傳播的主體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國際傳播主體也經歷了由一元(政府主體)向多元(政府、企業、其他社會組織、個人主體)的轉變。
在有關國際傳播的界定中,還有一些界定是「無主體」的,如前述第三類。這類界定在很大程度上仿效了「大眾傳播」的界定(在關於「大眾傳播」的界定中,傳播主體是一種隱性的存在)。對於大眾傳播學而言,傳播主體是誰,以怎樣的形式存在,無關宏旨。因為大眾傳播重在考察信息傳播的一般過程、特點和應用性的研究。在這種研究中,研究者不但要對國際傳播中不同於大眾傳播的特殊現象進行分析,還要對「傳」的行為以及傳播如何致效等具體問題進行研究探討並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提供給誰?如果沒有對應性的傳播主體或主體不明確,這個問題就不能落到實處,國際傳播學的特點也就不能清晰地體現出來。
二、 國際傳播主體分類
國際傳播主體是指國際傳播中的信息發出者。以今天的情況而論,國際傳播主體大致可以分為四類: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
政府是國家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的執行機構,對國家事務行使著管理、監督、指導、服務、保衛等方面的職能。由於政府具有特殊的地位,在國際傳播中,它始終是主導性的傳播者,所謂的「強勢主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政府作為傳播主體的地位無人能夠企及,它代表國家進行的對外傳播,是國際傳播中最主要的部分。即便在今天,在某些國家的某些特殊發展階段上(如戰爭、政權更迭等)以及一些處於輿論高度控制下的國家中,政府仍然是唯一的對外傳播主體。正因為國際傳播長期由政府主導,與國家主權、國家利益密切相關,它才帶有濃重的政治色彩。多元化的傳播主體出現以後,盡管政府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強勢地位受到挑戰,但在諸多傳播主體中,它仍然處於主導地位,並對其他主體的傳播行為實施著把關控制。由於政府在國際傳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與作用,它始終是國際傳播學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
企業是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在征服國內市場的同時,它必然要開辟國際市場,向外輸出自己的產品、服務或技術。在此過程中,企業自然就會產生對外推銷產品、服務,進行廣告、公關宣傳的需要,也就是國際傳播的需要。從企業參與國際傳播的歷史走向看,企業(國際)傳播主體經歷了由國內企業向跨國公司的演進、發展過程。最初是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國內企業開始參與國際分工,面向世界市場,這些企業也就成為最早的國際傳播主體。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和世界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出現了專門從事國際貿易活動的跨國公司。跨國公司本身就是超越國界的,它的傳播活動一開始就帶有國際傳播(全球傳播)的色彩,是國際傳播的一部分。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內公司的跨國經營、貿易活動正在進一步擴大,跨國公司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與此相應,企業作為國際傳播主體的傳播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這里的所謂社會組織,是指除政府和企業之外的非營利性組織,包括各種政治性、文化性、學術性、宗教性、福利性的組織機構與社會團體。以影響范圍論,非營利性組織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一國范圍內專業性、行業性的團體、組織,包括各種協會、學會、研究會、聯合會以及學校、圖書館、醫院等事業單位;第二類是國家性的且以國際交流為目的的各種團體、組織,例如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中國貿促會、國際商會等;第三類是跨國界(區域性)的團體或組織,比如歐盟、東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第四類是全球性的團體或組織,如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等。這些團體、組織均有明確的目標與宗旨:或是為了喚起人們對某一問題、某種事物的普遍關心,或是力求推動某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達成目標離不開傳播,而互聯網的發展使其有可能成為獨立的傳播主體。後三類團體、組織的信息傳播本身就是國際傳播的一部分;藉助於互聯網高速信息通道,國內組織的傳播也可以跨越國家的界限。除此之外還有一類特殊的組織,即恐怖組織和邪教組織等,它們同樣是互聯網積極的使用者,其傳播行為同樣構成國際傳播的一部分。只不過它們所傳信息帶來的社會效果是極其負面的。
⑻ 國際傳播中,政府有哪些傳播渠道和傳播手段
1、各國駐華記者站,對外傳播
2、中國媒體駐國外記者傳播
3、互聯網的各種自媒體、網媒轉載傳播等
新聞事件、宣傳片、紀錄片、自媒體等多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