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出的兩個循環的內容是什麼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在這種情況下,強化國內經濟大循環,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也有利於帶動國際經濟循環,實現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同時,大國經濟一個共同特徵是國內可循環。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其他的大國經濟是一樣的,國內供給和國內需求對於經濟循環起到主要的支撐作用。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既是保證中國經濟安全、確保突圍成功的客觀需要,也是中國自身經濟發展的現實要求。一方面,對一個大國來說,國內供給和國內需求對於經濟循環起到主要的支撐作用,要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變數作用,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另一方面,對中國來說,加入WTO之後,我們對外競爭力的來源,越來越依賴於超大規模國內市場,通過強大的國內市場,分攤較高的研發投入和固定資產投入,使得規模經濟產業更具出口優勢。
此外,還要深入參與國際循環,要在更高水平上擴大對外開放,擴大外資企業的市場准入,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市場是全球的稀缺資源,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依託國內強大市場,使我國成為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成為外商投資興業的沃土,使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促進同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發展。
「新發展格局強調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國內經濟的單循環。國內循環也是建立在國內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大循環,不是每個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環,不是說層層要搞省內循環、市內循環、縣內循環,」。
❷ 什麼是雙循環
雙循環(社會的新發展格局)一般指國內國際雙循環,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指擴大內需,注重中國國內市場,提升自身創新能力,避免過於依賴中國以外市場,同時保持對外開放。以國內循環為主體,是對當前發展態勢的清醒認識,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優勢,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的融入世界市場,賺取了不少的外匯收入,但是相對而言內需的發展是不足的,我國不僅是「全球工廠」,也正在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雙循環是符合我國經濟情況的。內循環的重點在於擴大消費,從具體的內容來看,衣、食、住、行、娛,而在這幾大方向中衣食住已經基本完成內循環,傳統的一些鋼筋水泥等還處於過剩的狀態,一些高端高質的產品則存在需求不足的局面。
【拓展資料】
「雙循環」是在國內外形勢發生劇變的條件下提出來的,是對國內國際大循環新的不平衡格局的主動調整、主動謀劃的大戰略。當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雜,如何讓國際循環和國內循環相互促進、聯動發展?
一、保障經濟安全謀劃增長新空間
首先,雙循環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在外部環境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利用我們產業基礎實力雄厚、產業鏈條完整,戰略迴旋空間大,超大市場規模的特點,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經濟運行的各個環節推動實現內部自我循環,包括供需循環、產業循環、區域循環、城鄉循環與要素循環等。其次,要形成國際大循環新格局,擺脫過度依賴傳統國際大循環模式,形成更多的面向南方國家,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大循環模式。一方面,中國作為世界市場加大對全球的開放,繼續和世界分享中國市場機遇;另一方面,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繼續為世界提供中國製造、中國創造,形成國內國際大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二、內需供給兩端發力內循環
中國需要積極擴大內需,擴大有效投資,恢復市場信心,促進經濟供需內循環,但要轉變投資領域與投資方式,避免造成新一輪的過剩。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升級,即便像北京上海這種國內最發達的城市,也還是有很大的升級空間,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從需求側要擴大有效需求,那麼從供給側需要做什麼來促進構建內循環為主體的格局?最重要的是要穩定優化產業鏈。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體系,這在全球都是獨一無二的。
三、牢牢把握第四次產業革命機遇
在雙循環中,創新中心是重要的節點,直接關系著產業基礎再造,產業鏈提升。第四次產業革命帶來的是新基建、新投資、新就業、新消費的經濟發展機遇。第四次產業革命也會重新塑造產業鏈與價值鏈。各種類型的平台型企業通過數字賦能的方式,延伸到研發、製造、配送與銷售各個環節,已經成為產業鏈生態的組織者、價值鏈的重塑者,顛覆了傳統微笑曲線的價值鏈分工方式。
四、構建內外聯通的戰略大走廊
「一帶一路」將成為世界新的貿易軸心和產業協作、共同發展國際大平台,也成為我們推進國際大循環的最重要戰略平台。通過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等,繼續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布局國內國際兩個生產、兩個市場。逐步擺脫過度依賴中國作為生產製造中心,歐美作為金融研發中心、消費中心的傳統國際循環模式,轉向更均衡、更多面向發展中國家的全球化模式。同時,要構建「一帶一路」內外聯通的戰略大走廊,加大沿邊地區開放,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推動中國形成東西雙向、海陸並進多層次多渠道的開放新格局,推動內外循環相互促進。
❸ 雙循環的聯系和作用 關於雙循環的聯系和作用
1、外部市場的逐步飽和
這些年來,中國憑借自身強大的生產能力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在世界各國進口來源地的排位也快速攀升。但外部市場份額增長是有極限的,特別是一些傳統的出口市場已近飽和,新市場的開拓又有待時日,快速成長且有巨大潛力的國內市場理應成為消化中國產能的重要力量。
2、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國都面臨實體經濟復甦困難等問題,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一時成為一些國家轉移內部矛盾的有力工具。這股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逆流未來仍將持續,中國製造面臨的外部市場環境可能在較長時間內處於不穩定狀態。而在經受了貿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後仍保持足夠韌性和活力的中國內需市場,理應成為動盪環境下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3、國內要素價格的變化
「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作為經濟增長主導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能持續投入大量廉價勞動力到生產之中,這也是一段時間內中國參與全球分工和貿易的比較優勢之一。但是,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逐步提高,在價值鏈低端的加工裝配環節的比較優勢有所削弱。
4、環境和資源約束趨緊
服務外部市場的生產活動是中國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的主要原因。為應對環境承載和資源枯竭的壓力,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近年來中國的重大任務,這也意味著原有以資源和污染為代價的經貿模式必須做出改變。而且,中國有足夠的潛力和能力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❹ 國際國內雙循環是什麼
國際國內雙循環是指擴大內需,注重中國國內市場,提升自身創新能力,避免過於依賴中國以外市場,同時保持對外開放。以國內循環為主體,是對當前發展態勢的清醒認識,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優勢,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推動中國的高質量發展。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鍵是要將我國市場規模和生產體系優勢,轉化為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這就要求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挖掘國內市場需求潛力,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
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國際經濟聯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當前全球正處於一個高度精密運作的綜合體,割裂本就無從談起,而我們也從來沒有動搖過開放的決心。
❺ 雙循環發展格局是什麼 雙循環發展格局介紹
1、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這是適應我國比較優勢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適應國際環境復雜深刻變化的迫切要求,是當前和未來較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
2、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增進人民福祉的主動選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需要以國內經濟循環為主,以更好地滿足國內消費和發展作為落腳點之一。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轉變,經濟發展要更加關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1萬美元,從美國、日本、德國等這些大國經濟發展的規律來看,一旦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必須要逐步從外向型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以內循環為主的發展模式。十多年前這一規律開始顯現,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從2006年的超過60%下降到2019年的31.8%,這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經濟配置要求大體一致。
3、過去,我們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參與國際經濟分工與合作,大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現在,我國城鎮化率超過60%,總體上進入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的新階段。靠原有發展模式無法實現新的目標,必須更好地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新的雙循環發展格局,讓發展成果更好地為全體人民所共享,真正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4、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特別是消費升級換代的迫切需要。我們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正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的動力強勁,投資需求潛力巨大。加快形成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形成國內大循環是可行的。重要的是,我們的基本經濟制度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作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有利於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有利於促進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不斷實現共同富裕。
5、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戰略目標,我們有著充分的主動權,政策工具也有很多,對這些優勢,我們應當有充分的判斷、認識和信心。應當說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補上消費市場的短板,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有利於更好解決我國社會現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
❻ 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國內循環和國外循環關系)
1、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的關系和作用。
2、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關系。
3、如何理解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關系。
4、什麼是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
1.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城市發展發生新變局。
2.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城鎮化發展也面臨新形勢。
3.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應對百年變局、開拓發展新局的戰略選擇,對「十四五」時期城鎮化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4. 全球城市發展格局發生新變化 新科技革命重塑全球城市發展格局。
5.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城市競爭力消長和全球城市格局。
6.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進程,數字技術催生新業態、新模式異軍突起,重新定義國際分工和產業生態,並將深刻影響城市發展格局。
7. 全球化退潮影響城市網路體系。
8.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化進入退潮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在經歷了30多年擴張後轉向收縮。
9.疫情加快了這個進程,主要經濟體在「效率」和「安全」之間尋求新的平衡,全球供應鏈呈現區域化、近岸化和在岸化趨向,北美、歐洲、東亞三大生產網路內部循環強化。
10.在東亞地區,東盟已超過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11. 世界城市體系孕育重大調整。
12.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變化,帶來世界城市體系的重大調整。
13.紐約、倫敦、東京等頂級全球城市仍處於核心地位,在全球資源要素配置中仍將占據主導地位,但新興全球城市正在加速崛起,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14.特別是東亞地區有可能出現全球頂級城市,並在世界城市網路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15. 大都市圈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16.目前全球排名前50位的城市,其經濟總量佔全球GDP的比重超過20%。
17.這些城市集聚了全球主要跨國公司、學術機構、行業組織和智庫等全球性機構,在全球城市網路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並成為各主要經濟體對接高標准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參和全球治理的重要載體。
18. 我國城鎮化發展面臨新形勢城鎮化增速將趨於放緩。
19.我國城鎮化在經歷高速發展階段後,增速已趨於放緩。
20.這和經濟增速放緩是分不開的。
21.「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增速明顯放緩,2016年至2019年經濟年均增長 6%,比「十二五」下降了3個百分點,城鎮就業人口、城鎮人口增長也在放緩,帶來城鎮化速度放緩。
22.「十四五」時期,隨著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加之農業可轉移勞動力數量下降,城鎮化率年均增幅也會呈現放緩趨勢。
23. 內陸地區城鎮化進程加快。
24.「十三五」時期,中西部內陸地區城鎮化發展速度明顯高於東部沿海地區。
25.基於人口流動的大數據觀察城市中心度,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處在第一序列,內陸地區的成都也在第一序列,說明內陸地區的大都市圈發展也明顯加快。
26.「十四五」時期,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內陸地區城鎮化進程會進一步加快,並成為推動我國城鎮化的主要力量。
27. 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位勢上升。
28.現在19個城市群經濟總量佔全國80%以上,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佔比更高。
29.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等城市群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位勢快速提升。
30.大都市圈和周邊城市的同城化也在加快,比如廣州和佛山加快推進廣佛一體化。
31.城市群和大都市圈正在成為優質生產要素的匯聚平台和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十四五」時期,這個發展態勢還會深化,促進生產要素的流動、擴散和集聚效率大幅提高,進而提升城市空間資源配置效率。
32. 部分城市創新活力明顯增強。
33.由於創新活動對人力資本、科研設施、大學和科研機構等要求較高,創新活動在空間上具有更高的集聚性,並吸引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的人口向這些城市流動,創新生態逐步形成和完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推動創新型經濟加快發展。
34. 城市治理的數字化轉型加快。
35.這次疫情加快了城市數字化進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信息溯源等數字化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推進「一網通管」「一網通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流程再造,有效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務效率,為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
36. 新發展格局對城鎮化發展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時期,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城鎮化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37.第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38.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要確保國內消費持續擴大和升級。
39.研究表明,如果農民工按照城市居民消費方式消費,人均消費支出將增長27%,這對擴大消費意義重大。
40.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釋放巨大消費潛力,最重要的是要打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梗阻。
41.我國城鄉要素長期單向流動,比如農村土地增值收益變成了城市的高樓大廈,金融資源從農村單向凈流出,農民工進城落戶又面臨各種限制。
42.這就要加快戶籍制度的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建立基本公共服務和常住人口掛鉤機制,逐步縮小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
43.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要探索擴大土地使用權入市的用途,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要拓展使用權向外部人員流轉的空間,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
44.第二,增強大都市圈和城市群「雙循環」的樞紐功能。
45.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對提高國民經濟循環效率,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尤為重要。
46.依託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建立以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為樞紐的經濟循環系統,促進生產要素流動、集聚和擴散,提高空間配置效率,將成為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動力源。
47.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
48.新形勢下大都市圈和城市群要營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外資企業根植性,維護產業鏈和供應鏈穩定,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49.第三,增強中心城市的創新策源功能。
50.「十四五」時期,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特別是美國推動和我國科技脫鉤,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尤為緊迫。
51.要加強北京、上海、合肥、深圳等國家綜合科學中心建設,推動創新體系戰略性重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布局建設基礎研究、前沿創新和生產製造相結合技術集群,構建安全的技術供給體系。
52.第四,在內陸地區培育有競爭力的城市群。
53.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要建設內陸地區城市群,釋放內陸地區發展潛力。
54.要培育成渝雙城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等一批重要城市群,拓展內陸地區市場空間,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城鎮化發展格局。
55.第五,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56.隨著城市人口規模擴大和空間集中度提高,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將迅速增長。
57.要增加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其覆蓋面,並率先在大都市圈和城市群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一體化。
58.第六,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59.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加強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社區等建設,提高教育、醫療、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❼ 什麼是雙循環
雙循環(社會的新發展格局)一般指國內國際雙循環,是指擴大內需,注重中國國內市場,提升自身創新能力,避免過於依賴中國以外市場,同時保持對外開放。
以國內循環為主體,是對當前發展態勢的清醒認識,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優勢,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推動中國的高質量發展。
(7)關於國內國際雙循環有哪些事例擴展閱讀: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後新發展格局在多次重要會議中被提及。
2020年12月4日,「國內國際雙循環」入選《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詞;12月16日,入選「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
❽ 首次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什麼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首次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因為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所趨。在全球貿易中,我們可以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發揮國際分工的比較優勢。
1.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我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同時,還要做到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有機統一。依託國內市場的同時,仍要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大勢所趨。在全球貿易中,我們可以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發揮國際分工的比較優勢。
❾ 淺談經濟內外雙循環
經濟內循環是指在本經濟區域內消費拉動是主要驅動力。受惠的是大多數人,只有大多數人都去購買產品,才能維持經濟循環運轉。
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就叫外循環,一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這叫外循環。干累活的是大多數人,發財的是老闆和資本家,受惠的是外國人。
現階段最合理的方式是雙輪驅動。是分階段的。
經濟外循環相當於給人家打工,人家是老闆拿走了大部分剩餘價值。
經濟內循環相當於自己是老闆,自產自銷,自己生產的產品自己享用。
在經濟外循環當中,生產蘋果手機的人買不起蘋果手機,蓋房子的買不起房子,修路的人買不起 汽車 。因為剩餘價值被外國人和老闆拿走了。
在經濟內循環當中,自產自銷,自己也能買的起,用的起。
內循環經濟模式下對於某些行業來說,反而是一次發展契機。
一、房地產行業仍是支柱產業
在「房住不炒」成為共識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在轉型戰略布局下似乎成為棄子, 「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定位不提了,但內循環經濟依靠的生力軍仍缺少不了房地產。房地產的產業鏈特別長,對各行各業包括大宗商品的拉動作用非常強,可以穩定經濟,蓄納貨幣。千萬不要相信某些專家所說,中國城鎮居民自有住房率已達96%,房子今後賣不出去的說法。城鎮居民自有住房率即便到達100%,只要放開限購,人們依然會熱衷買房。在這方面千萬不要低估中國人的慾望。」
城鎮化建設仍是國家的根本戰略之一,在後疫情經濟時代,為了應對國內外整體環境變化的挑戰,應更加大力地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鏈,以此為基礎進行產業分層,全面下沉市場,擴大內需,以都市圈為核心,建設更能聚集產業能力和勞動力就業的區域經濟,將有助打開消費升級下延伸的廣度與深度,有效抵禦「逆全球化」與「去中國化」的負面影響。
二、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第二春
新冠疫情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人們開始全面適應在線生存化,未來在線教育、在線購物、在線開會,甚至在線談戀愛、在線就醫都成為常態。人們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都因此受到的影響。2020年上半年,中國網路零售規模持續增長,作用更加突出,已經成為我國消費市場的穩定器。數據顯示,1月份至6月份,全國網路零售額達5.15萬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連續4個月提升。同時,全國網路購物用戶人數比上一年增長1億人,主要網路零售平台店鋪數同比增長3.8%。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疫情期間增長最明顯的就是互聯網領域:網購、互聯網工具、 游戲 、在線應用等出現爆發式增長。新冠疫情掀起了一場新的財富革命和分配革命,產生新的朝陽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方式。
剛需永遠是朝陽產業
疫情沖擊經濟,人們可以不買化妝品不買包,但是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不吃飯是不行的。我國是世界三大糧食進口國之一,我們地大物博同時也需要養活14億人口,大豆、小麥等農產品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
日前,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飢餓人數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將新增1.3億飢餓人口,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聯合國的研究報告發布預警,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8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對全球糧食供應鏈造成了巨大壓力。一些糧食出口國為求自保,紛紛出台限制甚至禁止糧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國印度也因為「封國」而陷入停滯;小麥出口國俄羅斯也隨後限制了出售。除疫情外,嚴重的蝗災也在威脅著非洲和南亞的一些國家。
對此,我們要謹記袁隆平院士的告誡:一粒糧食可以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要想做到吃不愁,穿不愁,飯碗就要捧在我們自己手裡。在這一戰略底線思維下,中國農業將迎來更大的現代化產業發展機遇
本土化的高 科技 企業臨危受命
疫情肆虐下的世界反全球化逆流涌動,更讓我們感受到「卡脖子」的威脅與壓力,有威脅就會有警醒,有壓力就會有動力,中國的本土化高 科技 企業既是臨危受命,也是機會難得,政策與資源配置紅利將會與日俱增。以大數據運用、監控安防、位置定位、人臉識別、人工智慧等更適應中國國為代表的高 科技 在中國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圍繞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5G等新基建在中國將會迎來新一波發展紅利。
相比於傳統的「鐵公基」,「新基建」涵蓋了5G基站建設、新能源 汽車 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以及城軌交通,涉及了七大領域和相關產業鏈。「新基建」的加速啟動,必將大力刺激中國經濟,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產業也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2020年我國持續加快5G網路建設步伐,工信部預計全年將新建近5G基站超過50萬個。其中中國移動將實施5G引領計劃和雙百億計劃,2020年將發展7000萬5G用戶,銷售3億筆5G業務、1億部5G手機、5000萬台家庭泛智能終端和1500萬行業模組。中國聯通2020年上半年要與中國電信力爭完成47個地市、10萬基站的建設任務,三季度力爭完成全國25萬基站建設,較原定計劃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建設目標。5G作為支撐經濟 社會 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不僅在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時,在穩投資、促消費、助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潛力巨大,5G成為了「新基建」的「拳頭兵」。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成為疫後中國經濟的新戰略方向。在大力發展內循環經濟的同時,我們應盡量避免經濟內卷化,一種經濟和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無法突破自我受限的現象,就像捲心菜一樣,長到一定時候就把自己完全包裹起來,再無長大的可能。
陷入「內卷化」的經濟,只能低水平自我重復,無法實現高質量跨躍式增長。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天變,道亦變。後疫情時代,中國企業要以轉型求發展,適應趨勢,危中尋機。
❿ 什麼是國內國際雙循環
國內國際雙循環是指擴大內需,注重中國國內市場,提升自身創新能力,避免過於依賴中國以外市場,同時保持對外開放。以國內循環為主體,是對當前發展態勢的清醒認識,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優勢,相互促進、推動中國的高質量發展。
3、我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戰略和現實意義。
4、從長期大勢把握當前形勢,要求我們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