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天和號國際空間站多少年組建成功

天和號國際空間站多少年組建成功

發布時間:2023-01-05 06:21:17

⑴ 國際空間站什麼時侯建立的呀

16國全力打造國際空間站 2010年將基本建成

國際空間站是當代規模最大的航天工程,也是涉及國家最多的大型國際航天合作項目。它的建設工作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但是由於耗資巨大、用途有限,國際空間站屢遭反對,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格里芬表示,建造國際空間站是戰略性決策失誤,不如月球基地用途廣。因此近期修改後的新建設計劃比原計劃大幅「縮水」。國際空間站要建成什麼樣,建設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難呢?

建成後能住6個人

國際空間站於1993年由美國、俄羅斯、11個歐洲航天局成員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英國、比利時、丹麥、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巴西等共16個國家共同建造。投資巨大的國際空間站原預算約為500億美元,其中包括美國的研製費276億美元、俄羅斯30億美元、歐洲航天局36億美元、日本35億美元、加拿大10億美元,以及在軌組裝費用110億美元。

國際空間站以長達上百米的組裝式桁架為基本結構,將多個艙段和設備安裝在桁架上。建成後的國際空間站工作壽命10年—15年,總重量423噸,長度108米,寬度88米,面積約為兩個足球場大小。其增壓艙近似等於兩架747噴氣式客機的客艙體積,可供6名航天員長期考察。

這一「太空堡壘」運行在高約400千米、傾角51.6°的軌道上,在這一高度,空氣阻力會使空間站高度逐漸降低。為此,每隔90天,需用貨運飛船或太空梭提升空間站高度。

分三個階段

國際空間站的建造分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准備階段(1994年—1998年),主要是送美國航天員到「和平」號空間站工作,訓練美國航天員在空間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第二階段為初期裝配階段(1998年—2001年),主要內容是建立國際空間站的核心部分,使空間站擁有初始的載人能力(3人)。

第三階段為最後裝配及應用階段(2002—2010年),主要內容是完成國際空間站的裝配,達到6—7人長期在軌工作的要求。

養一個空間站每年13億美元

國際空間站是當代規模最大的航天工程,在組裝、管理、技術和經費上都遇到嚴峻挑戰。因此,原定2003年竣工的國際空間站目前定在2010年建成。

由於規模空前,整個空間站很難在地面進行監測,而且在空間站在軌組裝工作開始時,有些部件還在製造,只能在軌邊裝配邊試驗。尤其是這些軟硬體來自16個國家的數百家廠商,很容易相互影響。

航天員艙外活動量大也是一個難點。為安裝空間站的大量部件,接通管道和電纜等,航天員需要進行大量出艙活動,有較大危險性。

相互牽扯是目前最令人頭疼的事:只要有一個主要部件不能按時發射入軌,就會影響整個計劃進度。例如,由於俄羅斯的服務艙未能按期交付,國際空間站計劃已因此推遲了1年多。「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後國際空間站工程又停工了好幾年,並使長期考察組由3人減為2人,以節省國際空間站上的能量供應。

即使國際空間站建成,其運行管理也不容易,單是每名航天員每年就需由地面送去658千克食品、209千克服裝和其他個人用品。而當今運送1千克物品到空間站的費用為2.2萬美元。由此可見,「養」一個空間站耗資驚人,據估計每年需13億美元。

3月初,參加國際空間站建設的16國達成共識:今年9月,停頓了4年之久的空間站建設將重新恢復。到2009年,太空梭最後4次太空飛行之前,空間站將有能力容納6名航天員在上面工作。但修改後的新計劃將取消太空梭大部分純科研目的的飛行,太空梭的飛行任務為16次或略多,而在原計劃中,太空梭要執行多達28次的空間站建設飛行任務。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格里芬表示,這樣緊湊安排的目的就是要確保空間站在太空梭退役前徹底完工。▲

⑵ 國際空間站的建造歷程

該空間站以美國、俄羅斯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歐空局等共16個國家參與研製。
中國參與國際空間站遭到美國的反對,國際空間站籌劃建設時美國反對邀請中國參與,所以中國沒有成為國際空間站的啟動方。美國認為太空空間站技術有軍事用途,所以反對中國加入。 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前身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自由空間站計劃,這個計劃是1980年代美國戰略防禦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在1987年12月1日NASA宣布波音公司、通用電氣公司、麥道飛機公司和洛迪恩推進動力公司獲得了參與建造空間站的訂單。老布希執政期間,星球大戰計劃被擱置,自由空間站也隨之陷入停頓,1993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比爾·柯林頓正式結束了自由空間站計劃。冷戰結束後在美國副總統戈爾的推動下,自由空間站重獲新生,NASA開始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接觸,商談合作建立空間站的構想。
國際空間站計劃分三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1994年至1998年為第一階段——准備階段。已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的任務。(主要進行了9次美國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交會對接,取得了寶貴的經驗)
從1994年至1998年,美、俄兩國完成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9次對接飛行。美國宇航員累計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工作2年,取得了太空梭與空間站交會對接以及在空間站上長期進行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實驗和對地觀測的經驗,可降低國際空間站裝配和運行中的技術風險。
1998年11月20日,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美國出資,俄羅斯製造)發射成功,標志著國際空間站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初期裝配階段。空間站的各個組件大多由NASA的太空梭進行運輸,由於各個組件大多在地面就已經完成建設任務,宇航員在太空只需要進行很少的操作便可以將組件連接上空間站主體。國際空間站的裝配完成了一半,能夠支持3名宇航員,到國際空間站完全完成之後,根據其設計共可以提供7名宇航員同時工作和生活。
第二階段
此後,國際空間站的第2個組件——美國團結號節點艙於1998年12月4日由奮進號太空梭送入軌道,並於12月7日與曙光號成功對接。第2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建成1個具有載3人能力的初期空間站。
從1998年至2001年,國際空間站達到有3人在軌工作的能力。1998年11月20日,俄羅斯從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用「質子」號火箭將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部件「曙光」號多功能貨艙(FGB)發射入軌,從而拉開了國際空間站在軌裝配的序幕。同年12月4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將國際空間站的第二個部件「團結」號節點艙送入軌道,並於12月6日成功地與「曙光」號對接;2000年7月12日,國際空間站的核心組件、俄羅斯建造的「星辰」號服務艙發射入軌,同年11月2日,首批3名宇航員進駐空間站,國際空間站開始長期載人,11月30日,美國「奮進」號太空梭為國際空間站送去兩塊翼展達72米、最大發電量為65千瓦的大型太陽能電池帆板;2001年2月7日,美國的「命運」號實驗艙由「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送入軌道,4月23日,加拿大製造的遙操作機械臂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7月12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又把供宇航員出艙活動的「氣閘艙」送入軌道。至此,美國和俄羅斯等國經過太空梭、「質子」號火箭等運輸工具15次的飛行,完成了國際空間站第二階段的裝配工作。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2000年~2011年)為最終裝配和應用階段。國際空間站建成後,可載6人,工作壽命為15~20年。
從2001年至2006年,國際空間站完成裝配,達到6~7人長期在軌工作的能力。此階段先組裝美國的桁架結構和俄羅斯的對接艙段,接著發射日本實驗艙和歐空局的哥倫布軌道設施等。
國際空間站的預算遠遠超過了NASA最初的預計,其建造時間表也比預定的要晚,主要原因就是2003年初發生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事件之後,美國宇航局停飛了所有的太空梭。在太空梭停飛的兩年半時間里,空間站的人員和物資運輸完全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空間站上的科學研究活動也盡可能地被壓縮了。按照預定計劃,空間站的建設將在太空梭重返太空之後在2006年恢復,但是在2005年7月發現號太空梭的STS-114飛行任務完成後,由於太空梭隔熱材料在升空過程中脫落,NASA再次停飛所有太空梭,這使得國際空間站的建設時間表再次拖延。
裝配完成後的國際空間站長110米,寬88米,大致相當於一個足球場大小,總質量達400餘噸,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為龐大、設施最為先進的人造天宮,運行在傾角為51.6°、高度為397公里的軌道上,可供6~7名航天員在軌工作,之後國際空間站將開始一個為期10~15年的永久載人的運行期。
按照計劃,建造整個國際空間站共需要超過50次太空飛行和組裝,整個建造工作完成後,國際空間站將會有1200立方米的內部空間,總重量419000公斤,總輸出功率達到110千瓦,衍架長度108.4米,艙體長度74米,額定乘員6人。
2006年11月15日,國際空間站上的活動首次在地球上進行了高清晰度電視直播,並在紐約的時代廣場大屏幕電視上播放。這是人類首次觀看到來自太空的高清晰度電視直播畫面。直播節目的主角是國際空間站第14長期考察組指令長邁克爾·洛佩斯·阿萊格里亞,攝像師是站內的隨航工程師托馬斯·賴特爾。這套直播系統名為太空視頻網關,直播的清晰度可以達到普通模擬視頻的6倍。
2007年1月31日,國際空間站第14長期考察組中的兩名美國宇航員洛佩斯·阿萊格里亞和蘇尼特·威廉斯成功進行超過7個小時的太空行走。他們將命運號實驗艙的一個冷卻迴路從臨時系統接入永久系統,完成了一些電路接線工作,使對接的太空梭能接入並使用站上新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的電力,將一個遮光反射罩和隔熱罩丟棄掉,然後將一組舊太陽能電池板上的散熱器回收。
2月4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時38分,這兩名宇航員再度出艙,進行約7個小時的太空行走。他們將命運號實驗艙的另一個冷卻迴路從臨時系統接入永久系統,對一個廢棄的氨水冷卻設備進行清理。
同年2月8日,這兩名宇航員完成了6小時40分鍾的第三次太空行走,將空間站外的兩個大型遮蔽罩移除丟棄,並安裝貨物運輸機的幾個附屬裝置。同年2月22日,國際空間站飛行工程師、俄羅斯宇航員米哈伊爾·秋林和洛佩斯·阿萊格里亞進行一次6個多小時的計劃外太空行走,修復了對接在空間站上的進步M-58飛船的一處未能收攏的天線。
2007年10月30日,美國「發現號」太空梭號太空人日前為國際空間站重新裝配太陽能天線電池板時,電池板出現破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家檢視電池板破損處,了解造成原因。
2011年美國太空梭全部退役又重啟太空船對接計劃。
2011年12月最後一個組件發射上天,完成組裝工作。 國際空間站在組裝階段,其主要設施由俄羅斯的質子號火箭、歐空局阿里安5號火箭以及美國的太空梭發射運送。組裝完成後的運輸工作由美國的太空梭、獵戶座號飛船以及俄羅斯的聯盟-TM飛船及進步號貨運飛船完成。美國還計劃研製一種有升力的救生飛船參與工作。
到2000年7月為止,國際空間站已有3個艙送入太空,即俄羅斯提供的功能貨艙、服務艙和美國提供的節點1號艙。按計劃,此後還將陸續發射加拿大製造的遙控機械臂、美國的中央桁架和節點2號艙、日本的實驗艙和站外暴露平台、歐空局的實驗艙和美國的居住艙等。預計在2011年年底將完成全站的組裝任務。

⑶ 中國空間站什麼時候建成

你好,中國空間站由一個核心艙和兩個實驗艙組成。如今中國在航天領域正在高速發展,前不久中國剛剛發射了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段,緊隨其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6月17日成功對接天和核心艙前向埠,全部工程預計將於2022年完成建造。

1、中國自有空間站力壓國際空間站

此前,美國為首建造的國際空間站和平號是各國載人航天事業的主要「落腳點」,如今已經服役了20多年。

擁有20多年服役時間的國際空間站部分老化非常嚴重,然而目前美國還沒有提出能接替國際空間站的新一代空間站計劃。這意味著在國際空間站未來退役後,「天宮」將是全球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

可以說,當下IT行業仍是風口,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所幫助

⑷ 國際空間站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由美、俄、日、加等16國合作建設的國際空間站始建於1998年,是世界航天領域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項目,也是航天史上第一個由各國合作建設的載人空間站。它結構復雜,站體龐大,預計投資總額將超過630億美元。

國際空間站計劃最早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美國提出,歐洲航天局、加拿大和日本後來相繼加入。1993年11月1日,美國宇航局與世界上惟一擁有長期航天飛行經驗和向軌道運送大型物品經驗的俄羅斯航天局簽署協議,決定在「和平」號空間站的基礎上建造一座國際空間站。1998年1月29日,15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華盛頓簽署了關於建設國際空間站的一系列協定和3個雙邊諒解備忘錄,計劃用9年時間建成國際空間站,到2006年全部建設完畢。

⑸ 國際空間站哪年建成的

國際空間站2006年建成的。最早的國際空間站計劃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提出的,1993年11月,美國宇航局和俄羅斯航天局決定在「和平」號空間站的基礎上建造一座國際空間站,到1998年1月,有16個國家代表相繼加入這項計劃。
國際空間站哪年建成的

1998年的國際空間站是由美、俄、日、加等16國合作建設的,為航天史上第一個由各國合作建設的載人空間站,也是世界航天領域最大規模的科技合作項目。此國際空間站結構復雜,預計投資將超過630億萬美元。
當時我國參與國際空間站的建議遭到美國的反對,在國際空間站籌劃建設時,因美國認為空間站技術有軍事用途而拒絕邀請中國參與,因此中國並沒有成為國際空間站的啟動方。
但根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並且有希望在2024年國際空間站退役之後成為唯一在軌運行的空間站。而中國建成國內首個空間站邀請對象覆蓋全球,具有現代國際化意義。
閱讀全文

與天和號國際空間站多少年組建成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0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9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3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5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8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7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