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是什麼意思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這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著眼於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對於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會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思想在《建議》中具有重要地位,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要深入理解、准確把握、全面貫徹。
准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科學內涵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
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而做到這一點,必須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升級。要以實現國民經濟體系高水平的完整性為目標,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矛盾,著力打通堵點,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實現供求動態均衡。
Ⅱ 請大咖解釋一下,什麼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新發展格局:就是要擺脫過度依賴西方國家的國際大循環模式,減少對西方國家的依賴性,從過去的以外貿為導向、以國際大循環為主體的產業鏈運作模式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產業鏈運作模式轉變,實現重要產業鏈的自主可控。
1.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指循環主體以中國企業(國有、民營)為主,產業鏈上循環的要素和產品以國產為主,適度利用國際貿易來調劑要素與產品的餘缺,包括品種調劑、季節性進出口調劑、以及不同質量檔次產品的進出口調劑。通過需求側管理的措施鼓勵企業採用國產的要素與產品作為加工原材料,促進要素市場的充分發育,充分發掘國內市場潛力。
2.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發展國內大循環需要依託國內國際雙循環。一是中國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時,不可避免地需要採用一些國外的要素與產品;二是當國內的產能大幅度提升後,需要通過國內國際雙循環來拓展海外市場。另一方面,國內國際雙循環也會促進國內大循環的發展。一是國內國際雙循環帶來的產品進口會引入新技術,這將產生技術溢出效應,這種技術溢出是非常有益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國內的技術變革;二是外國產品進入國內市場,會加劇產品競爭,倒逼國內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和競爭力;三是國內國際雙循環會促進中國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
鏈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的理論探索
來源:中國知網
Ⅲ 國內循環、國際外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等概念的定義
作者:周曙東
鏈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的理論探索
來源:中國知網
國內循環:國內循環(Domestic circulation)指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處在國內,產業鏈上循環的要素與產品由國內供給或生產。
國際外循環:國際外循環(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則指產業鏈上下游的各個環節的鏈條完全處在境外,要素與產品都是在國外生產的。
國際大循環:國際大循環(International grand circulation)指那種以外貿為導向、依託於國際外循環產業鏈的運作模式,將企業定位於國際產業鏈條上的一個環節,為國際知名企業提供代工服務,從事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補償貿易),兩頭在外(原材料和產品銷售依賴國際市場)。
國內國際雙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al circulation)指國內循環的鏈條與國際外循環的鏈條實現有效對接,但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循環產業鏈條上的要素與產品可以進入國際外循環的產業鏈,國際外循環的產業鏈條上的要素與產品也能夠進入到國內循環的產業鏈。
Ⅳ 如何理解雙循環的科學內涵
摘要 親~這道題由我來回答,打字需要一點時間,還請您耐心等待一下。
Ⅳ 什麼是雙循環
雙循環(社會的新發展格局)一般指國內國際雙循環,是指擴大內需,注重中國國內市場,提升自身創新能力,避免過於依賴中國以外市場,同時保持對外開放。
以國內循環為主體,是對當前發展態勢的清醒認識,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要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優勢,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推動中國的高質量發展。
(5)如何理解國際國內雙循環擴展閱讀:
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 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後新發展格局在多次重要會議中被提及。
2020年12月4日,「國內國際雙循環」入選《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詞;12月16日,入選「202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
Ⅵ 如何理解對外開放和國際國內發展雙循環的關系
我家對外開放和國際國內的發展雙循環,主要是為了促進雙方國家的經濟利益。和貿易發展。
Ⅶ 從理論的角度看雙循環指的是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的累加其中國內可分為實物循環
摘要 「雙循環」是指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我們 的理解是,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在需求側的著力點在於進一步擴大內需,在供給側的著力點 在於將糧食、能源、醫療、產業鏈安全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前者的舉措包括新型城鎮化、 引導消費迴流等,後者的舉措可能落地在打造現代能源體系,攻克四項基礎產業卡脖子領 域等。國內國際雙循環意味著依然堅定擴大對外開放。通過開放引入競爭提升各個領域的 效率,通過開放構建更和諧的國際關系實現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
Ⅷ 國內國際雙循環意義是什麼
摘要 國內國際雙循環是指我國經濟建設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Ⅸ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理解是什麼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理解是:
《建議》在關於「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中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的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舉措。對此,可著重從以下3個方面深刻體會。
第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積極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的主動選擇。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加入了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國際大循環,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形成「世界工廠」發展模式,這對我國抓住機遇快速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
幾十年過去了,隨著外部環境和我國發展所具有的要素稟賦的變化,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而經濟安全風險增大、關鍵核心技術受限、產業轉型升級壓力大等問題均逐步顯露。特別是,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國際經濟政治格局復雜多變,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帶來的影響廣泛深遠。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我們需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完善內需主導、內生增長的新發展模式,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多依託強大國內市場實現良性循環,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確保我國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第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內在要求。大國經濟的優勢是內部可循環。我國是全球超大規模消費市場,強大的國內市場是我國最大的競爭力,也是我國穩定經濟發展和抵禦外部風險的根本依託。我國有14億人口,有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消費總量擴大和消費結構升級的空間廣闊。
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城鎮化建設、產業升級、中西部發展都將不斷釋放投資潛力。我國物質基礎雄厚,產業體系完整,人力資源豐富,發展韌性強勁。無論從需求側看,還是從供給側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都具備許多有利條件。
事實上,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的特徵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
只要我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同時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不斷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一定能夠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形成新形勢下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新發展格局是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統一體。擴大內需同擴大開放並不矛盾。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我國產業鏈和需求市場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目前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
在新時代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將持續上升,同世界經濟的聯系會更加緊密。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處理好擴大內需和穩定外需的關系。國內循環越順暢,越能形成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於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新優勢。
只要我們堅持立足國內大循環,發揮比較優勢,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必將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全麵塑造我國發展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