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赫爾辛基有哪些國際組織

赫爾辛基有哪些國際組織

發布時間:2023-01-14 00:29:49

① 赫爾辛基公約是什麼

赫爾辛基最終法案(英語:Helsinki Final Act),又稱赫爾辛基協議(英語:Helsinki Accords)、赫爾辛基宣言(英語:Helsinki Declaration)。1975年8月,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了關於國際安全與歐洲合作的會議,共37個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與除阿爾巴尼亞、安道爾外的全部歐洲國家)簽署了這項協議,旨在改善共產主義陣營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基本宗旨】:赫爾辛基協定的主旨有三個要點。第一要點是政治軍事安全問題,第二要點是經濟合作和環境方面的科技合作。第三個要點是整個協定中最重要的,涉及到人權保護問題。21世紀的的國際環境雖然較協定簽訂時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該組織的宗旨一直沒有改變,那就是增進民主,支持各國在法制基礎上發展,防止地區沖突,在歐洲重建和平和穩定。

② 人權觀察的組織成立

該組織於1978年成立,當時名為赫爾辛基觀察,為了監視前蘇聯對赫爾辛基協定的執行情況。日益壯大後,該組織又以「觀察委員會」的名義涉及到世界上的其他地區。1998年,所有委員會在人權觀察的旗幟下統一起來。Robert L. Bernstein是該組織的創建者之一,並擔任主席。
人權觀察根據世界人權宣言等廣為接受的人權標准,撰寫國際人權違反狀況的研究報告。通過國際社會對暴行的關注,進而促進政府和國際組織的改革。研究者針對可疑的境況進行取證調查,並在本地和國際媒體上刊登報道。人權觀察的報告中,凸現的問題包括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刑訊逼供、童兵,政治腐敗,以及司法公正問題。人權觀察記錄和報告對戰爭法和國際人權准則的違反情況 。
1998年,人權觀察作為六個國際非政府組織之一,參與創建了制止使用童軍聯盟。該組織還是國際反地雷組織的聯合主席,正是由於這個國際小組聯盟的成功游說,促成了渥太華協定的誕生,該協定明文禁止殺傷性地雷。
每年,人權觀察對世界各地的那些需要財政援助,並且受迫害的作家提供補助金。這項援助由劇作家麗蓮·海爾曼的遺產進行撥款,以海爾曼(Hellman)及其長期伴侶、小說家達許·漢密特(Hammett)的名字命名(Hellman/Hammett)。除了財政支持,海爾曼/漢密特援助還試圖提升公眾對審查制度的關注。
根據世界人權宣言,人權觀察反對基本人權的侵犯,包括死刑、歧視同性戀。人權觀察鼓勵將自由與基本的人權相聯系,比如宗教自由、新聞自由。
人權觀察是國際言論自由交流會(International Freedom of Expression eXchange, IFEX)的創始成員,IFEX是一個非政府組織組織構成的一個全球網路,主要對世界范圍內的檢查制度進行監督。
人權觀察有233名雇員,年預算為2600萬美元。
1993年以來,Kenneth Roth一直擔任人權觀察的執行董事。Roth畢業於耶魯法學院以及布朗大學。他的父親於1938年逃離納粹德國。1981年,波蘭頒布戒嚴令後,Roth開始從事人權工作,而後又忙於海地問題。

③ 赫爾辛基的介紹

赫爾辛基(Helsinki),是芬蘭的首都,瀕臨波羅的海,是一座古典美與現代文明融為一體的都市,又是一座都市建築與自然風光巧妙結合在一起的花園城。市內建築多用淺色花崗岩建成,有「北方潔白城市」之稱。在大海的襯托下,無論夏日海碧天藍,還是冬季流冰遍浮,這座港口城市總是顯得美麗潔凈,被世人贊美為「波羅的海的女兒」。在赫爾辛基的海港市場上,有一尊名叫「波羅的海的女兒」的銅像,是赫爾辛基的象徵。赫爾辛基不僅是芬蘭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同時也是芬蘭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國50%的進口貨物通過這里進入芬蘭。這座位於東西方之間的都市還建有全國最大的航空港,40多條國際航線通往世界各大城市。赫爾辛基也是一座充滿活力的文化都市,曾被選為2000年歐洲9個文化城市之一。 赫爾辛基是芬蘭最大的工業中心,不僅是機器製造工業和造船工工業的中心,也是印刷工業和服裝工業的中心。首都赫爾辛基市內湖泊星羅棋布,遍布於街間巷尾,既有芬蘭過去的輝煌傳統,又講究現代生活的品味。整個城市新舊混合得體,處處流露著大都會的魅力與北歐式的優雅,城內富有特色的建築和博物館數不勝數。簡約主義風格配合各種活潑獨到的創意,融合成各種別致的傢具、時裝、玻璃及陶瓷器具,令全球刮目相看,爭相奉為經典。

④ G7成員有哪些國家

七國集團即為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和加拿大

20世紀70年代初,在第一次石油危機重創西方國家經濟後,在法國倡議下,1975年11月,美、英、德、法、日、意六大工業國成立了六國集團,此後,加拿大在次年加入,七國集團(簡稱G7)就此誕生。

1997年俄羅斯的加入使得G7轉變為G8。七國集團(GroupofSeven,G7)是八國集團(Group-8,G8)的前身。2014年6月4日,由歐盟主持的七國集團(G7)領導人會晤4日晚間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開幕,這是俄羅斯自1997年加入這一集團後首次被排除在外。

歷史沿革

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元兩次貶值,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無能為力,關稅與貿易總協議的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也困難重重;1973年10月中東戰爭再次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實行限量提價政策,並對美國、荷蘭等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行禁運,給西方國家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西方國家對此反應不一,矛盾彰顯。

在金融動盪、石油危機以及農業蕭條的沖擊下,1973-1974年西方世界經歷了二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加劇、失業人數急增,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為了避免重蹈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的覆轍,西方發達國家的領導人都急於尋找平息危機的出路。

1975年7月31日,在赫爾辛基的英國大使館的午餐會上,德斯坦總統向前來參加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的福特總統、威爾遜首相和施密特總理,正式建議召開一次由西方五大國(法國、美國、英國、聯邦德國和日本)首腦參加的會議,得到了這三位首腦的響應和支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國集團

⑤ 請大家介紹一處世界名城

巴黎

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它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城跨塞納河兩岸。巴黎有小巴黎、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平方米公里,人口200多萬;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七個省,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幾乎佔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而城市自身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人們漫遊這座城市,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既保留著許多聞名世界的歷史遺跡,又有許多宏偉壯麗的現代化建築,有「花都」之美稱。
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在文化設施方面,巴黎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現代藝術文化中心——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還擁有許多世界聞名的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像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協和廣場、盧浮宮、凡爾賽宮等更是讓人留連忘返。經濟生活方面,重建和改建了古老的商業中心區,如興建了210米高,58層的蒙馬納斯摩天大廈。新建和擴建了巴黎四周的衛星城市,使市民有了比較寬敞和舒適的居住環境。
巴黎不僅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國際活動的重要場所。各種類型的國際會議在這里召開;各種各樣的國際比賽、表演在這里舉行;各行各業的專業展覽會在這里舉辦。常設的國際組織也很多,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就設在這里。
今天的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備受世界的矚目。

⑥ 求各個國際組織的名稱,如萬國郵政聯盟之類的組織

東盟:
東南亞國家聯盟。1967年8月8日在泰國曼谷成立,成立初期時,成員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其宗旨是以平等與合作精神,共同促進本地取得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發展以及和平與穩定。1984年1月接納汶萊達魯薩蘭國,1994年5月30日馬尼拉非正式會議後,越南、寮國和緬甸先後加入,柬埔寨在1998年12月15日第6屆東盟首腦會議上成為第10個成員國。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1980年5月,孟加拉國倡議南亞區域合作。1983年8月,南亞7國在新德里舉行第一次外長會議。1985年12月,在達卡通過《達卡宣言》,簽署《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憲章》。宣布正式成立。其宗旨:政治磋商、消除分歧、加強合作、謀求發展。
海灣合作委員會:
1981年5月25日,由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聯酋、阿曼蘇丹國等6國元首在阿聯酋開會時宣布成立,總部設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宗旨:實現成員國之間在各個領域的協調和一體化,已達到統一;通過加強經濟合作促進軍事合作,以保衛自身的利益與安全,實現海灣地區的穩定、發展和繁榮。
伊斯蘭會議組織:
1970年3月第一次伊斯蘭國家外長會議決定,於1971年5月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沙特的吉達。共有46個成員國。每年9月25日為伊斯蘭會議日。
北約: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西方主要國家組成的,針對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軍事政治集團。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義大利12國在華盛頓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宣布成立北約。1952年2月和1955年5月,土耳其、希臘、西德參加北約,1982年西班牙加入,成員國增至16個。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1999年3月12日,波蘭、捷克、匈牙利加入,北約東擴造成西方與俄羅斯關系緊張。2002年11月,在布拉格峰會期間正式接納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7國為新成員,其中有4個國家為原華約成員,而波羅的海三國為原蘇聯的加盟國。
華約:
華沙條約組織。1955年5月11日為對付北約的威脅,蘇聯、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民主德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8國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會議,締結《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建立「華約」。阿爾巴尼亞於1961年停止在其中的活動,1968年退出。1990年德國統一,東德退出。1991年2月25日在布達佩斯會議上,宣布解散軍事機構,停止軍事行動。同年7月1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最後一次政治協商會議上,宣布華約有效期結束。具有36年歷史的華約不復存在。
歐安會: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33個歐洲國家和美國、加拿大參加會議。其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73年7月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討論會議程序問題。第二階段:討論政治、經濟、人權問題。第三階段:1975年7月30日在赫爾辛基召開,簽署了《赫爾辛基宣言》。1994年12月5日歐洲安全和合作會議第四次首腦會議決定從1995年起將歐安會改名為歐洲安全和合作組織。現有成員國52個,常設機構設在維也納。
美洲國家組織:
1890年4月14日,14個美洲國家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一屆美洲國家會議上建立了「每周共和國聯盟」。1948年4約30日第九屆美洲國家會議上與會各國簽署《美洲國家組織憲章》,把聯盟改名為「美洲國家組織」。總部設在華盛頓,現有成員國30多個。
孔塔多拉集團:
1983年1月8日,哥倫比亞、墨西哥、巴拿馬、委內瑞拉四國首腦在巴拿馬的孔塔多拉島舉行會議,著重討論中美洲形式。會議發表《孔塔多拉集團聲明》。1987年孔塔多拉集團與阿根廷、巴西、秘魯、烏拉圭四國舉行第一屆中美洲八國首腦會議。
非統:
非洲統一組織。1963年5月22日非洲31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代表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會議。通過了《非洲統一組織憲章》,宣布成立。總部設在亞的斯亞貝巴。2002年7月8日非統組織第38屆首腦會議在南非開幕,來自52個成員國的領導人討論了完成非統向非洲聯盟的過渡。7月9日非洲聯盟正式成立。
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
北非馬格裡布地區國家間協調、協商、合作的機構。1988年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摩洛哥、利比亞、茅利塔尼亞五國元首在阿爾及爾聚會,討論建立馬格裡布聯盟事宜。1989年2月五國簽署了《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條約》,宣布正式成立。1994年以來,阿爾及利亞一直擔任輪值主席國。
南太平洋論壇:
1971年8月成立。總部設在斐濟首都蘇瓦。現有成員國15個。
經濟互助委員會:
簡稱「經互會」。1949年1月25日,蘇聯、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6國領導人在莫斯科締結「經濟互助委員會」的協定。同年2月和次年9月亞塞拜然、德國分別加入。後,蒙古、越南也成為其成員,中國、朝鮮、寮國、南朝鮮以觀察員身份參加過有關會議。其宗旨:蘇聯與成員國進行廣泛的經濟合作,以抵制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與禁運,加快成員國的經濟發展。1989年後,東歐發生劇變。1991年6月28日經互會第46次會議決定宣布解散。
西歐共同市場:
又稱「歐洲經濟共同體」。1958年1月1日成立,由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共同發起。1973年1月,丹麥、愛爾蘭、英國加入。1979年5月28日希臘成為第10個成員國。1986年後葡萄牙、西班牙、瑞典、芬蘭、奧地利先後加入,發展到15個成員國。該組織在經濟一體化方面作出許多決策,取得眾多效果,對外統一關稅,實行農產品自由流通,建立貨幣聯盟和共同體內部工業品自由貿易。1991年12月,第46屆歐共體首腦會議後,歐共體在朝著全面經濟聯盟和政治聯盟的方向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經濟中一支強大的力量。
歐洲自由貿易區:
1972年7月,歐共體6國瑞典、瑞士、奧地利、葡萄牙、冰島、列支敦斯登和芬蘭簽訂逐步建立起自由貿易區。挪威於1973年5月加入。隨著歐共體的擴大而擴大,1981年和1986年,希臘、西班牙先後參加。目前該組織成員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佔世界總產值的1/4,年國際貿易額佔世界貿易額的4成以上。
七國經濟最高級會議:
又稱「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是西方主要工業大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加拿大為協調其內部經濟政策而定期舉行的首腦會議。1975年11月,為對付西方國家面臨的經濟危機,七國首腦在巴黎聚會。以後各屆會議均以經濟問題為主要議題。80年代開始,政治和社會問題也成為會議的重要內容。1993年,俄羅斯也應邀列席會議。1997年6月20日,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在美國丹佛舉行,俄羅斯元首葉利欽首次正式參加會議,以「八國首腦會議」名義共同發表「最後公報」,從而使會議成為「7+1」會議,會議內容也日趨全球化。
比荷盧經濟聯盟:
1958年2月3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三國在海牙簽訂「比荷盧經濟聯盟條約」,決定建立一個人員、貨物、資本和勞務自由流通的經濟聯盟,實行自由貿易,協調財政、貿易、社會和經濟領域的政策。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安第斯集團:
全名「安第四條月組織」。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區國家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1969年5月26日,由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智利5國發起,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秘魯首都利馬。1973年2月委內瑞拉加入。1976年10月智利推出。其宗旨:加速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地區的資源,制定共同的對外政策增強對大國的交涉能力,反對外來干涉和政治經濟壓力。
拉丁美洲一體化協會:
前身是1960年成立的拉美自由貿易協會。1980年8月12日該協會11個成員國的外交部長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簽署了《蒙得維的亞條約》,宣告成立。總部設在蒙得維的亞。其宗旨:促進和協調成員國相互間的貿易,擴大出口市場和經濟合作,在雙邊和多邊合作的基礎上實現地區經濟一體化,最終建立拉美共同市場。成員國有12個: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智利、厄瓜多、墨西哥、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古巴,中國向該協會派常駐觀察員。
中部非洲國家經濟與貨幣共同體:

⑦ 世界遺產大會35周年哪些國際組織參加了

第一屆會議: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一日,在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伊朗擔任主席國,沒有一項遺產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第二屆會議:一九七八年五月七日至九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美國擔任主席國,有加拿大、厄瓜多、埃塞阿比亞、德國、波蘭、美國、塞內加爾等國的十二個遺產地首次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誕生第一批世界遺產。
第三屆會議: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六日,在埃及盧克索舉行,埃及擔任主席國。
第四屆會議:一九八0年九月一日至五日在法國巴黎舉行,法國擔任主席國。
第五屆會議: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澳大利亞擔任主席國。
第六屆會議: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澳大利亞擔任主席國。
第七屆會議: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五日至九日,在義大利佛羅倫薩舉行,義大利擔任主席國。
第八屆會議: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二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擔任主席國。
第九屆會議: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日至六日,在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坦尚尼亞擔任主席國。
第十屆會議: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在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加拿大擔任主席國。
第十一屆會議: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七日至十一日,在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加拿大擔任主席國,四十一個新的遺產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增加了六個擁有世界遺產的國家。中國首次有故宮博物院、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泰山、長城、秦始皇陵(含兵馬俑坑)、敦煌莫高窟等六處文化與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第十二屆會議: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五日至九日,在巴西的巴西利亞舉行,巴西擔任主席國。
第十三屆會議: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在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突尼西亞擔任主席國。
第十四屆會議:一九九0年十二月七日至十二日,在加拿大班夫舉行,加拿大擔任主席國。
第十五屆會議: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九日至十三日,在突尼西亞迦太基舉行,突尼西亞擔任主席國。
第十六屆會議: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七日至十四日,在美國聖達菲舉行,美國擔任主席國。
第十七屆會議: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六日至十一日,在哥倫比亞卡塔赫納舉行,哥倫比亞擔任主席國。
第十八屆會議: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至十七日,在泰國普吉島舉行,泰國擔任主席國。
第十九屆會議: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四日至九日,在德國柏林舉行,德國擔任主席國。
第二十屆會議: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日至七日,在墨西哥梅里達舉行,墨西哥擔任主席國。
第二十一屆會議: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一日至六日,在義大利那不勒斯舉行,義大利擔任主席國。
第二十二屆會議: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五日,在日本京都舉行,日本擔任主席國。
第二十三屆會議: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四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摩洛哥擔任主席國。
第二十四屆會議:二000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二日,在澳大利亞凱恩斯舉行,澳大利亞擔任主席國。
第二十五屆會議:二00一年十二月十一日至十六日,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芬蘭擔任主席國。
第二十六屆會議:二00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匈牙利擔任主席國。
第二十七屆會議:二00三年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五日,在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聖露西亞擔任主席國。
第二十八屆會議:二00四年六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七日,在中國蘇州舉行,中國擔任主席國。
第29屆 南非, 德班 2005.7.10-17
第30屆 立陶宛, 維爾紐斯 2006.7.8-16
第31屆紐西蘭基督城2007.6.23-7.2
補充一下:主題我是找不著了~~但原引「建設部城建司副司長王鳳武在北京三月二十二日召開的二十八屆世界遺產大會籌備工作會議上說,世界遺產的保護是歷屆世界遺產大會的主題,今後也是永恆的主題。」就是這樣了,28屆的主題是「做可愛的蘇州人」,,郁悶死我了!!

⑧ 什麼是赫爾辛基協定

《赫爾辛基協定》是1975年8月,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國家(除阿爾巴尼亞、安道爾外)共35國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簽署的,核心內容可以提煉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十項基本原則:

主權平等,尊重主權;不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互不侵犯國家邊界;維護各國領土完整;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不幹涉他國內政;承認並尊重人權及人的各項基本權利;尊重民族平等與民族自決;開展國家合作;如約履行國際義務。其中,人權及人權保護是《赫爾辛基最後議定書》的一項主要內容,可視為歐安組織各參與國達成的政治承諾。

(8)赫爾辛基有哪些國際組織擴展閱讀:

《赫爾辛基協定》促使蘇聯地區的人權觀念向古典自由主義路徑回歸。盡管「鐵幕」兩側(資本主義陣營國家與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人權運動都強調個體的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不過,旨在擴展人權范圍的「人權修正主義」正在國際機制中悄然出現,如1993年國際社會接受了人權具有「不可分割性」這一理念。受此影響,「後現代」人權觀並不強調對個體自由的保護,而是更注重增強對人權的全球監管。

在這種情況下,對古典人權觀念在道德與政治層面出現的挑戰正在以「歐亞主義」的形式出現,即形成了一種否認普遍人權的存在並堅持每一種文化都具有自身價值的國家主義學說。由於數十年來受到外界的挑戰與自身的妥協,「人權可作為對個體基本自由的保護」這一理念逐漸淡化。因此,傳統人權觀念可能缺乏應對歐亞主義挑戰所需要的精神與道德層面上的清晰性。

閱讀全文

與赫爾辛基有哪些國際組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9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8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4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5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8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1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7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6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4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6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