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中國什麼時候金融市場接軌國際

中國什麼時候金融市場接軌國際

發布時間:2023-01-15 19:44:19

Ⅰ 我國金融市場國際化的發展戰略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走向世界是大勢所趨。金融作為商品經濟的產物,同時作為管理商品經濟的一個基本手段,必然要隨正逐步走向世界的中國經濟一道走向世界。
一、 金融國際化內涵
所謂金融國際化就是指金融活動超越國界,從局部地區性的傳統業務活動發展為全球性的創新性的業務活動。其具體內容包括:金融機構的國際化,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金融業務的國際化,金融資產和收益的國際化等方面。
1. 金融機構國際化是指一國的金融業在海外廣設分支機構,開展金融業務,形成信息靈敏,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的金融機構網路。在對等的條件下,允許外國金融機構進入本國,開放本國金融市場。
2. 金融市場國際化指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聯成一體,使國內金融市場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組成部分,使國內資金在更廣闊的市場上優化配置,同時吸收利用國外資金,參與國際資金大循環。
3. 金融業務國際化指國內金融業務向外進一步延伸和發展,從傳統的地區性業務,如存款、放款、投資,只不過其規模、性質和對象已有顯著差異。
4. 金融資產和收益的國際化指一國的金融業在海外的資產及所獲得的收益,占其整個資產和收益的比重達到一定規模,成為一國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有了國際金融業的某些特色。
二、 我國金融國際化進程
金融國際化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我國要實現與世界市場經濟接軌的唯一途徑就是實現改革開放政策、實行國際化經營。國際貿易、生產國際化的迅速發展必然要求金融機構為其提供出口融資、貸款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提供相應的服務。三資企業日漸增多,外匯業務增多也要求國內金融業務與國際金融市場聯為一體,因此要求加速金融國際化進程,做到既經營人民幣業務,又經營外匯業務,既經營國內業務,又經營國際業務遵循國際慣例辦事,擴大對外聯系與交往,積極參與國際市場。
我國從70年代末,由政府主導自上而下進行了經濟金融體制改革。這項改革通過行政力量,快速地以金融立法和管理條例的方式,建立一個以中央銀行為主體,地方銀行、外資銀行和其它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輔助的多種金融機構並存和分工協作的社會主義金融體系,很好地成為金融國際化的基礎。
1. 金融機構國際化進程
1) 我國陸續加入一些國際金融組織,如我國先後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亞洲開發銀行的會員。世界銀行1993年給中國貸款3.2億美元,1995年又向中國實施的第七個鐵路計劃提供4億美元的貸款。亞洲開發銀行對華投資項目已達39個,總金額達40億美元。我國農業銀行參加了亞太地區農貸學會和國際農業信貸聯合會,加強農業信貸業務的國際聯系。國時我國與外國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及其它金融組織的聯系在不斷加強,與許多外國銀行建立了代理關系,以便更好開展國際業務,為經濟國際化服務。
2) 我國金融機構在海外已設立了一些分支機構。僅中國銀行在海外10多個國家、地區建立了400多家機構,1992年2月,英國《銀行家》首次公布全球最大跨國銀行中中國銀行排名第8,1993年底其公布全球1000家最大銀行排名,中國大陸6家銀行上榜:工行13位、中行19位、建行39位、農行49位、交行145位、投資銀行527位。另外中資佔有大半股份的港銀集團下屬6家銀行亦榜上有名。
3) 外資、合資金融機構在我國佔有一定比例。據統計目前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家外國銀行在我國15個城市開設了40多家分行和225個常駐代表處。1992年秋上海巴黎國際銀行正式成立。這些外資金融機構整體實力強,國際業務量大,人員素質高,經營策略靈活,現代化水平高,並應用世界一流的科技和通訊設施,既對我國金融機構形成一定的競爭壓力,又可以使我國金融機構更好,更近地學習國外先進的金融管理和動作方法,有利於我國金融業向國際化發展。
2. 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所謂金融市場是指從事金融資產交易活動的場所或領域。市場,永遠是經濟金融活動的最集中地,也是所有業績的最後反映場所,任何經濟實體和個人一刻也不能脫離市場。
我國真正意義的金融市場是在經濟體制改革之後逐漸形成的,到現在只有十餘年時間,難免不正規,形態難免幼稚,因此要在進一步成熟和完善國內金融市場基礎上實現與國際市場接軌,因為國際金融市場蘊含著巨大的資金潛力,擁有先進的金融工具,具有完善的管理體制,其客戶資源和經濟背景能為我國創造較好的機會,提供較公平的條件。當然盲目進入國際市場,運用不合理的戰略都會遭受損失,所以我們首先了解國際市場情況,其次學習使用國際金融工具,再次是創造條件,在國際市場上樹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
1)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看,環太平洋地帶將出現一批國際化貿易和國際金融中心,我國也希望擁有這樣的金融中心,加入國際競爭,因此,必須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人民幣國際化需要的條件是:人民幣的自由兌換,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有效控制通貨膨脹和國際收支經常項目保持良好。
Ø 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其核心是匯率問題。這方面我國走出了關鍵一步,即自1994年1月1日開始,實行匯率並軌,建立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這一舉措有利於國內商品價格接近於國際市場價格,有利於發揮匯率調節出口的作用,並應付復雜多變的的世界經濟變化;有利於成本核算、經營管理,使核算體系有較為統一的標准;杜絕外匯黑市交易,純潔外匯市場,有利於國內經濟循環和國際經濟循環的吻合;有利於中國入世並參與廣泛的國際經濟交往。
Ø 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和國際收支狀況的良好。
我國改革開放的20年是飛速發展的20年,經濟增長率每年都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總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時有效地控制了通貨膨脹,國際收支呈順差趨勢,1994年我國出口達1210億美元,進口為1157億美元,同時外匯儲備為516億美元,正邁向經濟大國的行列,這都有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
2) 我國證券市場的國際化進程
我國許多金融機構多次在國際債券市場上成功發行了債券。籌集到大筆建設資金,支援國家經濟建設。

歐洲市場
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歐洲日元債券 1988.1 150億日元
上海市投資信託公司 歐洲日元債券 1988.6 150億日元
亞洲市場
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歐洲美元債券 1993.3 新加坡 1.5億美元
日元私募債券 1985.10 日本 100億日元
日元公募債券 1991.10 日本 150億日元
中國銀行 日元公募債券 1984.11 200億日元
1985.4 200億日元
1985.10 300億日元
1986.4 700億日元
1989.4 200億日元
東京美元債券 1985.10 1.5億美元
上海市投資信託公司 日元公募債券 1986.2 250億日元
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 日元公募債券 1986.9 200億日元

1991年,我國向境外投資者發行了以人民幣計價,用外匯買賣的人民幣選種股票(B股),面值約3.8億人民幣,通過溢價發行吸納外匯2.4億美元。至1993年2月,上海10家上市公司資本總值為6.5億美元。1992年10月,中國華晨汽車控股公司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價值8000億美元的華晨股票超認購達12倍,10—12月間股價翻了一倍。1992.11中國國際旅行社在香港股票交易所發行股票融資4億港幣。1993.7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這是中國國營企業首次在港上市,接著首鋼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獲得成功,我國證券市場正在與世界接軌。
3) 我國逐步面向世界的保險業
新中國的保險市場自其形成之日就未中斷過與世界保險市場的聯系,即使在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被取消,仍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的一個處一直為我國進出口業務服務。
在今天,保險市場在不斷發展、成熟的同時,面臨著新的走向世界的任務。眾所周知,對外中國已成功入世,對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兩者的最終結果是中國步入世界經濟序列。中國的目標是要獲得與政治大國相匹配的經濟地位,且離目標越來越近。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保險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保險業在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被不可預知的意外因素打斷時,發揮經濟補償作用,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保證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舉足輕重。因此如何配合中國經濟國際化進程,保證本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順利接軌,同時完成自己走向世界的目標就成為中國保險業的新任務。
中國保險業步入世界保險市場已成為我國發展保險業的發展方向。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已代表我國參加了多個世界性的保險組織,並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建立了業務關系。通過再保險的往來,不僅使我國積極投入到了國際保險活動中去,而且擴大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承保能力。例如:前幾年澳星發射緊急關車,星箭無損,但發射失敗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支付了600多萬美元的賠款,因向國外分保,分攤賠款,減輕了自己的責任。如大亞灣核電站這樣總保額20億美元的項目,則一定要國際市場將風險分散化。因此,中國保險業的發展不僅是一個自我完善的問題,還要與世界保險市場的發展趨勢相吻合。
三、 我國金融國際化存在的問題
1、 宏觀政策欠佳、綜合環境欠協調
政策和環境是金融國際化的兩大基石。目前,我國的對外金融政策總體上是有所松動,但離國際化的標准還有一段距離。對國際化金融機構、工具和人才的交流,項目的單獨與合作開發等均約束重重。同時,經濟、文化、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基礎設施等綜合環境因素也嚴重影響我國金融國際化的發展。面對現代世界信息網的形成和飛速發展,我國銀行業在辦公自動化、計算機化方面作了一些投資,對於及時了解國際金融信息,處理業務起到積極的作用,但與國際大銀行比差距甚遠,陳舊落後的設施難以與裝備先進的外資銀行抗衡,還會不同程度的限制國內業務的發展,對打開國際金融市場產生消極影響。
2、 金融體制的約束
我國金融體制的諸多弊端不僅是由於宏觀經濟政策的失誤,而且也歸因於體制本身缺乏內在約束力。經濟基礎的構造不合理。傳統的命令型經濟體制根本否定了市場經濟,導致資源配置不合理,經濟運行不暢,效益低下,金融處於淺化狀態。中國金融改革滯後於企業改革,自身的企業化進程也較慢,內部制約機制不健全。我國目前金融業處於」准」企業化狀態,銀行缺乏獨立的產權,權力過分集中上級行,社會信貸活動背離價值規律而運行。經過初步的改革,喚醒了激勵機制,卻未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只有在政企分開的前提下,達到權責利的統一,才能搞活金融機構,走向世界。
3、 境外機構數量少,國外資產、負債規模小,國際化水平低,影響中國金融業的國際化進程。
目前我國只有中國銀行國際化程度較高,在海外擁有較廣泛的分支機構和服務網點,而其它銀行在海外分支行較少,對外匯資金的調撥,國際金融市場信息的收集,資金的拆借都產生不利影響。這樣既影響外匯資金的使用效益,制約中國跨國金融業務向縱深方向發展也難以使中國跨國銀行躋身於世界跨國銀行之列。我國的合資、外資金融機構雖有一定的發展,但所佔比例太小,發展速度遠不及三資企業,近6萬家三資企業雖帶來巨額的外資積集,但投產後的主要支持者仍是國內銀行,我國正在逐步對外資銀行放開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正從風險小、收益大的國際結算等中間業務和外匯業務中走出來同國內銀行進行全方位的爭奪,中國NOKIA 公司提前還清了中國銀行的巨額貸款,轉投外資銀行貸款,這應給國內銀行一個警告。
4、 封閉已久的中國金融業不熟悉或不習慣國際通用慣例,不適應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要求。
我國許多作法與國際慣例不符。金融監督上,以行政命令為主,法制不健全;國際通行抵押貸款,國內發放貸款主要依靠信用擔保,甚至行政命令發放;貸款利率不反映資金供求實際情況,企業對貸款需求也沒有利率彈性。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銀行進軍海外,將面臨極其嚴峻的國際金融形式,可能會受到歧視性對待。我國在金融機構的監督、稽核、會計、統計、清算體系等方面沒有充分採用國際標准,國內外金融業無法在同一水平和基礎上競爭,也無法用同一標准衡量,這也是國際化進程上的一大障礙。
另外,人才問題是業務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其表現在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真正懂得國際金融和現代投資的人不多。同時在人才使用方面,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人才競爭機制。我國要實現金融國際化,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四、 對我國金融國際化的幾點建議
1、 深化國內改革,按國際慣例改造金融業,建立開放式的金融體系,完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體系。
中央銀行應加強法規建設:如:《銀行法》、《中央銀行法》、《證券法》、《租賃法》、《信貸保障法》、《債務清償法》、《結演算法》、《票據法》、《外匯管理法》、《公司法》等,這些法規須符合國際標准和客觀規律與國際法規相銜接。
各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方向發展,加強專業銀行經營管理制度的建設,建立起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機制,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進行公平競爭。
2、 逐步建立自己的海外金融活動網路,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創造條件,將中國金融機構推向國際市場。
金融機構』派出去』為一項政治性強,風險大,程序復雜,涉及面廣的工作。我們不能盲目設點,倉促上馬,應立足現有機構網點,增設必要的機構,重點放在拓展健全其功能,及提高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設立海外分支機構有三種方式:跨國銀行、跨國銀行集團和跨國集團銀行。
3、 積極穩妥地擴大引進外資銀行、建立中外合資金融機構
外資銀行的進入有人擔心會擠跨本國銀行,而不允許其經營本幣業務,不經營本幣業務就不能算真正進入。香港外資銀行佔76%,非但沒有擠跨本地銀行,反而把本地銀行推上一個新的高度,造就了一個國際聯系廣、資金來源多、信息靈通的香港銀行業。當然,我國也應行使東道國主權,貫徹』適當保護,對等互惠,國民待遇,為我所用』的原則,參照巴塞爾協議,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結合具體國情,依法科學管理,促進中資、外資、合資金融機構的平等競爭。
4、 加強與香港金融市場聯系,培育本國金融中心
發展金融機構、開拓國際金融業務,必然與國際金融市場建立緊密聯系,一個發展外向型的國家,為積極有效地參加國際金融市場,開放本國市場,培育本國金融中心是十分必要的。
金融業繁榮的香港無疑是我國的頭號金融中心,我國要利用其窗口作用,吸引更多的海外資金。同時在上海、廣州、大連等發達城市中培育出一兩個國際金融中心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
5、 加強培養精通國際金融業務的人才,培養和造就一支復合型、專家型的金融隊伍。
金融的國際慣例,法律十分嚴格,相關專業人才是極為重要的。我國這方面人才的缺乏,已成為我國金融國際化的一個制約因素,盡快研究一套與國際市場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已是我國金融國際化迫在眉睫的問題。
五、 結束語
金融國際化是我國利用外資的極好形式。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及金融業自身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國際化。金融國際化是我國經濟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行經濟的騰飛,金融國際化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

Ⅱ 概述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歷史

概述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歷史: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 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 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

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 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後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 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

明朝末期錢庄 (北方稱銀號)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票號、官銀錢 號等其他金融機構。

中國明朝時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發展比較緩慢,其中出現的各 大商幫為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出現的著名的有徽、晉、 陝、魯、閩、粵、寧波、洞庭、江右、龍游等十大商幫,其中以徽商 和晉商規模最大、實力最為雄厚,縱橫商界500 年,最後卻在清末民 國時期,被寧波幫後來居上、取而代之。

晉商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 地位:它綿延繁榮達500 年之久;商路蹤跡遍布全國和近鄰俄羅斯、 日本、蒙古等國;從晉商中產生的金融機構票號,執晚清中國金融牛 耳百餘年,號稱「匯通天下」 。

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陝 西商人。

明洪武(1368-1398)初年為了供應北部邊防糧食供應而實施納 糧中鹽的開中法,山西商人憑借地理之便迅速崛起。

明代山西商人主 要活動在黃河流域、各大鹽場及四川地區。

隨著清代國家的統一,版 圖的拓展,山西商人的活動范圍更加擴大,成為東北、蒙古、新疆的 主要商人力量,其活動范圍甚至遠至 *** ,山西商人還壟斷了對俄國 恰克圖的貿易,並從事東南、兩湖至西北的長途販運貿易。

山西商人 除經營鹽業外,還經營茶、糧、棉、布、絲綢及高利貸等,晉商的典 當業及高利貸很有名,被稱為「西債」。

明清商人積累了巨額財富,據 說明代徽商的資產達到百萬兩,山西商人之富超過徽商,清代山西不 但「百十萬家資者,不一而足」,資產達到千萬兩的也不乏其人。

道光 年間山西商人創造出經營匯兌業的票號,匯通天下,顯赫一時。

但票 號在晚清的晉商行業中幾乎是一枝獨秀。

由於晚清金融倒帳風波不 斷、票號頑固守舊,加之辛亥革命中戰亂的影響,票號在辛亥革命後 不久徹底衰敗。

明中期至清中葉,徽州商幫稱雄華夏商界三百餘載, 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

當是時,黃山白岳間十室九商,巨商顯宦迭出, 自然美景、人文情態、商業經濟交相輝映,盛極一時。

接下來,清末 社會動盪、朝廷政策變更、資本主義興起,然而徽商們由於自身原因 未能及時實施經營轉型,沒有搭乘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航船,無 可挽回地從巔峰摔到谷底,徽州隨之頓陷窘境。

龍游商幫是指以浙江 衢州府龍游縣為中心的衢商集團,它萌發於南宋,興盛於明代中葉, 以經營珠寶業、販書業、紙張業著名。

明萬曆年間(1573—1602),它 於徽商、晉商以及江右商人在商場中角逐,稱雄一時,故有「遍地龍 游」之諺。

它以一府一縣之地為基礎,聚集了大量資金,而成為中國 十大商幫之一,至清代逐漸為寧紹商幫所替代。

毫無疑問,中國的商幫不僅對中國經濟起到促進的作用,而在發 展過程中對中國金融市場的一種開發的能力,工具的使用的確促進中 國金融市場的發展。

由於長期的封建統治,現代銀行在中國出現較晚。

鴉片戰爭以後, 外國銀行開始進入中國,最早的是英國麗如銀行(1845)。

隨後又相繼 設立了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即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德國的德華銀 行、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俄國的華俄道勝銀 行等。

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銀行是1897 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

辛亥革命以後,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中國的銀行業開始 有較快的發展,銀行逐步成為金融業的主體,錢庄、票號等相應退居 次要地位,並逐步衰落。

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與民族資本主義 工商業的發展互為推進的。

這表明了金融業與工商業之間的緊密聯 系,及其對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

中國在清朝的時候山西晉商雖然構 建起過覆蓋國內諸多省份金融體系,但這一金融體系的功能主要局限 在存取、承兌方面,沒有多少投資因素在內,還不能看作是金融市場 的出現。

而辛亥革命後,中國銀行業與證券業的發展真正開啟了中國 金融市場發展的大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金融業始創於革命根據地。

最早的金融機構是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廣東、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的農村信用 合作社,以及1926 年12 月在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區由農民協會創辦的 柴山洲特區第一農民銀行。

隨著革命戰爭的發展,各革命根據地紛紛 建立起農村信用合作社和銀行。

1948 年12 月1 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 北石家莊市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銀 行逐步並入中國人民銀行。

*** 沒收了 *** 的官僚資本銀行,並對 私營金融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

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高度集中統一的 國家銀行體系。

同時, *** 在廣大農村地區,發動和組織農民建立了 大批集體性質的農村信用合作社,並使它們發揮了國家銀行在農村基 層機構的作用。

高度集中的「大一統」國家銀行體系與眾多的農村信用 合作社相結合是50~70 年代中國金融業的最顯著特點。

從 1979 年起,中國開始對金融業進行體制改革。

中國人民銀行 擺脫了具體的工商信貸業務,開始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國家專業銀 行逐一成立;保險公司重新成立並大力發展國內外業務;股份制綜合 性銀行和地區性銀行開始建立;信託投資機構大量發展;租賃公司、 財務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合作銀行、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資 信評估公司、中外合資銀行、外資銀行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形 成一個以專業銀行為主體,中央銀行為核心,各種銀行和非銀行金融 機構並存的現代金融體系。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的金融工具開發出來,世界性 的金融中心出現,都極大的促進了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

現在中央政 府提出建設上海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創業板的開設,股指期貨的推 出,都利於中國金融市場的長遠健康的發展,利於資本市場的流通融 通。

Ⅲ 金融風險方面的論文參考例文

金融業作為經濟體系中最重要的行業之一,正逐漸和國際金融市場接軌,在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金融風險方面的論文參考例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金融風險方面的論文參考例文篇1

淺談我國金融風險投資管理

1、前言

中國金融風險的投資開始於20世紀的80年代中期。在1995年,中共中央關於科技體制的改革里明確表明對於變化比較迅速、風險比較大的一些高新的技術開發工作,可以建設風險投資並且給予支持。在1985年的9月,中國成立了首家風險投資公司,簡稱中創。由此開始在我國進行有關風險投資的實踐探索。尤其是民建中央在1998年提出的一個提案,該提案被列為了一號提案之後,風險投資在我國就引起了各個領域的共同關注及重視。各種風險的投資基金及融資的擔保基金迅速發展。中國金融風險的投資機構數量快速上漲的同時也存在很多問題。

2、投資風險現況

在全國,深圳的實際風險的投資總額據我國首位。華中及中南地區變成了新的適合風險投資的發展地。根據調查表明,2004年中南及華東地區的機構選擇投資的項目效率比較高,分別是12%、9%,比北京、上海、深圳這三個傳統的投資地點要高。

依據風險投資機構的調查,我國在2012上半年的風險投資總額是19億美元,同比降低40%左右。投資的筆數約為一百左右,同比下降40%左右。雖然投資的總額度有所降低,但在2012年上半年的投資中位數依然相對穩定,金額為1150萬美元,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對於一些中小型企業來講,現今尋找風險投資面臨著很好的機會。首先幾年之前由於網路泡沫破碎而轉為低潮的投資現象已經有所改變,漸漸呈現出一種復甦的姿態,我國的市場的潛力對國際上的資本擁有很大的誘惑,而且人民幣的升值趨勢也讓國際上的一些人考慮是不是要擁有更多的人民幣資產。可以說如今的資金供給是相當充裕的,有著充足的機會讓好的項目得到發展。而且中國的證券市場給場外的交易市場提供了良好條件,與此同時海外的市場也漸漸變成新的熱潮。完善的各個渠道的機制可以把中國國內的過分關注於投資轉變成對於國內企業創業的關注。除了傳統的和互聯網相關的行業以外,生物醫葯得到的資金支持也逐漸變多,有些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新技術也被專家看好。

3、中國金融風險投資的問題

3.1缺少風險投資的相關法規

缺少風險投資的相關法規,造成了對於風險投資的發展一個最大的制約。從法律的制度來說如果要保證風險投資系統的正常運作,除了基本的法律制度以外,還要兩種法律制度:第一種是和風險投資的主體相關的特殊的法律,比如《商業銀行法》等;第二種是和風險投資的活動過程有關系的其他的各種制度,比如《經濟合同法》還有關於會計、律師事務所人員的管理方面的法規。

如今中國在上述的兩個地方的一些法律都是空白。比如中國還沒有一些有關風險投資的行業法規,導致了關於風險投資的運作沒有法規可以參考,比如,因為中國風險投資的基金法沒有立法,導致了風險投資的機構不能夠通過公募的方式來建立風險投資的基金,只能夠通過私募這種形式組建股份有限公司或是有限責任公司來進行運轉。即使現在中國居民的儲蓄金額已經多於六萬億元,可是卻不能夠通過基金的方式合法地進入到風險投資的領域。

3.2缺少優惠稅收的政策

由於缺少優惠的稅收政策,對於風險的投資行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約。各個國家的風險發展充分表明了,稅收的優惠政策也是風險投資發展的推動力之一。早在1969年美國的國會曾經把長期的資本收益稅率進行更改。從30%左右提升到50%左右,這樣的決定給美國的風險投資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讓美國的風險投資規模降低為之前的6%。之後在1978年的時候,迫於現實的壓力,美國國會被迫取消了原來的決定,將長期的資本收益最高的稅率從50%左右降到了30%左右,當年美國的風險投資的規模就得到了恢復,並且還有所增加。在1980年美國的政府為了激勵私人的風險投資的發展,又把風險企業的稅率(所得稅)降低到20%左右。這個措施的實施讓美國的風險投資在一段時間內以每年度46%的速度增長。英國在1983年制訂出企業擴大的計劃,規定了個人的投資者可以免稅。法國在1985年公布的法案規定,風險的投資公司從擁有非上市公司的股票里得到收益或者資本的凈收益可以免交所得稅,而最高的稅額甚至可以達到收益的三分之一。

現今,中國還沒有有關風險投資的專門的稅收政策的規定,風險的資金提供者、投資公司、被投資的企業,在運行的過程里存在著重復征稅的問題。此外,在對高新技術的企業增值稅上,因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產品成本里“智力”這一部分佔有很大的比例,但是卻沒有辦法開出進項稅票,也沒有辦法在計算時進行相關的抵扣。

4、怎樣完善風險投資管理

4.1加快培養人才

培養中國風險投資的人才可以說是關鍵的一步,如今我國缺少許多可以通過業績來證明有能力的投資家,因此形成了目前的局面,現在每一年的省部級的科研成果大概有三萬項,但是這其中真正能夠變成商品的不足20%,在這中間能夠產業化的僅有5%。科技的人員雖然擁有創業的積極性,不過缺少融資以及管理的相關經驗,有投資實力的又很難找到可靠的代理人員。

4.2高度重視與加強金融投資管理工作

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仔細研究並且制訂有關投資的計劃,依照突出業主、提升企業的核心的競爭力的原則來選取投資的項目,優化資源的配置,實現國有的資產的保值增值。沒有得到批準的省管理企業不能從事有關股票期貨,委託管理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的高風險的投資業務。關於企業要對已有的委託理財的項目進行集中的檢查以及清理,對於委託的機構經營的狀況已經惡化抑或是有惡化跡象,要採用有效的舉措進行資產保全或者追收,確定國有資產的安全。

4.3控制投資的規模

經過批準的企業進行金融風險的投資,必須嚴格依照我國的有關規定來進行操作,來對投資的規模進行控制。建立和從事高風險的投資業務相合適的風險 管理的制度,內部控制的制度及業務處理系統,操作流程的優化,匹配專業的人員,提升金融的風險投資的業務管理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從事期貨以及其他投資產品企業,應該用套期保值或者鎖定資本為目的,逃避投資的風險。

4.4風險防範

中國企業應該有一個信息收集的部門,預先做出科學的分析以及預判,抑或是在風險發生的時候,可以在第一時間里和本部獲得 聯系,及時採取對策來減少一些損失。除此之外分散投資海外投資 保險也為降低風險的發生的措施。在遇到好的機遇時,中小企業也該努力去准備得更為充分一些。有關專家的忠告是讓投資者能夠更加現實、更加理性,因為投資人是非常現實的,聽起來有道理的理念遠遠沒有商業 計劃里的數字更加具有魅力。優秀的中介機構能夠讓一系列的准備過程更加的合乎規范並且順利進行,也可以讓投資人更加相信企業 職業水準。不過企業也不可以忘記提升自我,如果企業自己准備不充分,那麼即使有中介也沒有用。

4.5加強教育

應該要加強投資者的教育,加強對於資本市場的管理。由於市場漸漸變得活躍,有許多新的投資者進入,這些人往往缺乏風險意識以及風險承擔的能力。對於如今市場的狀況,應該繼續深入做好有關投資者的教育,進一步增強新局勢下的市場監管的 工作,防範市場的風險。各個證券公司金融公司的工作重點應該是給投資者充分的講解個中風險以及按時的提供信息。證券公司在給客戶提供服務的時候以及交易產品的時候必須要嚴格的執行開戶的程序,同時還要有針對性地做好不同種類投資者特別是新入市的投資者對於風險的承擔能力,建立正確的理念,看重長期的投資。

總體來說,中國金融投資的機構數量在漸漸增加,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缺少風險投資的相關法規和缺少優惠 稅收的政策,同時指出了完善風險投資管理的方法,可以加快人才培養、重視與加強金融投資管理工作、控制投資的規模、增強風險防範以及加強投資者的教育。在這些方面筆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金融風險方面的論文參考例文篇2

試論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

【摘要】隨著世界范圍內金融業的動盪,昭示著金融業正面臨著諸多挑戰,金融創新迫在眉睫,呈必然之勢。但在金融創新的道路上,各種不可預知的問題都有可能發生。創新既為金融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形成了較大的風險與挑戰。本文從金融創新本身及金融的風險管理兩個主要方面進行了探究,並通過對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的關系研究,尋找促進金融創新,加強金融風險管理的有效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金融創新;金融風險管理;內在關系;應對措施

市場經濟的發展為金融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諸多便利,但是市場經濟本身存在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固有的缺陷也對金融發展形成了較大的阻礙。為了活躍市場,消除金融業發展的不利因素,金融創新已成必然之勢。創新必然會催生新的事物,但伴隨新事物而來的各種未知也是金融發展潛在的風險。如何在金融創新的前提下,降低金融風險管理,是促進金融繁榮的重要前提。

1 金融創新概述

金融創新是指在金融領域,運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對各種金融要素進行重新組合,或結合的一種改革,改革後能獲取更大的利潤和更多的發展機會。它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支付手段、新的融資方式、新的組織形式等,它是金融領域內的一次重大變革。而金融創新也有狹義和廣義,廣義上的金融創新是指金融工具、金融市場以及金融制度等大方面的創新;狹義的金融創新卻僅指金融工具的創新,這兩者之間區別很大。

金融創新的主體也並不是僅局限於各金融機構,除了各大金融機構外,金融創新還在各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等領域內開展。金融創新能有效規避金融管制,滿足金融業競爭對金融業提出的新要求,並且,金融創新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規避風險,促進金融業的健康發展。最重要的是金融領域內電子化的普及應用,對金融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其提供了物質基礎,所以金融創新勢在必行。

2 金融風險管理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國外金融進駐我國金融市場,為我國金融領域形成了巨大的沖擊。而且,我國國內經濟市場的不穩定及國內金融機構的弊端日益顯現,都對我國金融帶來了極大的風險。特別是金融創新加劇了金融機構間的競爭,迫使各金融機構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機遇而不斷開拓新的業務。由於新開拓的業務一般具有高風險性,金融機構對這些新的業務上不熟悉,難以很快上手,金融機構的信用下降,帶來了極大的風險。

3 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的內在聯系

3.1 金融創新帶來了更大的金融風險

金融創新是通過對金融各要素的重新結合來更好地規避風險,但是由於金融領域的特殊性,金融風險只能降低,不能完全消除。金融創新能做到的也只是在小范圍內對風險進行分散或轉移,但整體的金融風險卻並未消除。而且,有著金融創新還帶來了更大的風險。如金融創新加大了金融業的系統風險。經過重新組合後的各金融要素,各組成機構間的交往更加緊密,並通過資金的聯系建立了夥伴關系,各機構間相關性極強,牽一發而動全身。一旦有金融風險發生,則會很快波及到其他部門,影響金融系統的整體穩定性。

3.2 金融風險管理要求進行更進一步的金融創新

越來越大的金融風險,造成了金融領域內的波動,也在嚴重威脅著金融領域內的各經濟主體,不利於金融業的穩定發展。為了維持金融業的穩定與繁榮發展,金融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為了更好地管理金融業、規避風險,不得不對金融進行創新,企圖通過創新改變金融領域內的一些要素,從而降低金融風險。

4 加強金融風險管理、促進金融創新的有效措施

4.1 充分發揮政府的金融監管職能

面對金融市場的固有弊端,政府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其監管職能,加強對金融風險的管理。首先,政府部門要把握好尺度,找准金融監管的切入點,在鼓勵金融創新的同時加強對金融風險的管理。政府可適度放寬對金融創新的限制,使金融創新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其次,必須嚴格對違規金融行為的管理,用嚴厲的手段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最重要的是政府要發揮其職能,引導金融業不斷開拓新的業務領域,促進金融業的多元化發展。

4.2 加強與國際金融的交流與合作

隨著世界范圍內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越來越多的經濟實體參與到國際金融市場中,使得國際金融環境越來越復雜。在這種復雜的形式下,一國的金融業要想獨善其身是極其艱難的。特別是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以及新的金融業務的開拓和衍生,金融業與其他國家的金融業聯系更加緊密。

4.3 組建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

要想真正促進金融創新,加強對金融風險的風險管理,金融領域內部必須要有自己的風險管理系統。首先,要建立一個自上而下的風險管理系統,在系統內有健全的管理機構,各機構間還必須能做的權責明確,能順利地開展各種金融活動。要建立嚴格的管理和審批制度,通過各部門之間的團結協作來加強對金融風險的管理。

5 結束語

促進金融創新、加強金融風險管理是促進金融業發展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藉助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的內在聯系來達成對金融風險的管理。在促進金融創新的同時要注重金融風險管理,在管理金融風險的過程中推動金融創新。合理利用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互相促進的關系,更好地規避金融風險,提高金融領域的競爭力,尋求更多的追求利潤的機會,促進金融的穩定與繁榮。

【參考文獻】

[1]厲無畏,朱淑珍.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關系研究[J].上海市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01:31-39.

[2]鄭敏.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之我見[J].大眾科技,2004,08:51-52.

[3]劉寧.關於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管理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3,15:366-367.

Ⅳ 中國什麼時候開放外匯市場

目前我國私自或者變相的買賣外匯是違法的、目前也沒有合法的外匯交易平台,具體何時開放,請以實際情況為准。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和08年金融危機我國都強調重視國內和國際市場,兩者側重有何不同

1997年中國當時的金融市場受政府調控,沒有金融自由;同時,在未進入WTO前提下,外錢很難大舉投向中國,外匯兌換非常緊張,人民幣全部由國內消化,匯率變動浮動極小。雖然當時危機已涉及除中國以外幾乎所有的東亞、東南亞國家,亞洲經濟受到沖擊,但對中國影響確實不大。

2008年真正的金融危機時由於美國的次貸危機開始的,進而波及美國金融市場,房地產泡沫效應,銀行、投行倒閉,失業率在那階段是呈直線增長態勢,而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很大一部分,在出口受阻的情況下,必須發展國內經濟,最先考慮到的就是促進消費,同時增加政府投資。

Ⅵ 中國金價什麼時候和國際接軌的

一直沒有接軌。中國的金價是中國銀行控制的,隨著國際金價浮動,但價格由中國銀行控制,離岸交易,國內風險性更低,更不易被外來資本抄底。

閱讀全文

與中國什麼時候金融市場接軌國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