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際收支持續大量的順差對一國經濟和國際經濟關系會產生什麼影響
(1)促進經濟增長
(2)國際收支順差增加了外匯儲備,增強了綜合國力,有利於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和引進外資能力。
(3)國際收支順差有利於經濟總量平衡。
(4)國際收支順差加強了我國抗擊經濟全球化風險的能力,有助於國家經濟安全。
(5)國際收支順差有利於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實施較為寬松的宏觀調控政策。
(6)國際收支順差使得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大,國際貿易摩擦增加。
(7)國際收支順差弱化了貨幣政策效應,降低了社會資源利用效率。
(8)國際收支順差提高了外匯儲備成本,增加了資金流出。
以上是有利的。順差過大會導致:國際收支順差使得國內外匯市場上的外幣供給大於外幣需求,必然產生外幣貶值的預期和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因此,國際收支順差產生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國際收支順差越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越大;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又加大了外資流入和國際收支順差的擴大,進一步增強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⑵ 一國的國際收支順差會導致
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和物價上漲。
國際收支的逆差能夠帶來不利的影響,持續性順差意味著國內大量商品被用於出口,可能導致國內市場商品供應短缺,造成通貨膨脹。
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容易引起國際摩擦,而不利於國際經濟關系的發展。
⑶ 簡述一國國際收支順差的主要影響
1、促進經濟增長
收支順差刺激國內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經常項目順差主要源於凈出口的增加,是我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迅速增加的結果,凈出口增加使得國內總需求擴張,國內總需求擴張促進了國民經濟增長。
2、增加外匯儲備
國際收支順差增加了外匯儲備,增強了綜合國力,有利於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和引進外資能力。
3、利於經濟總量平衡
國際收支順差彌補財政赤字,不但有利於國民經濟總量平衡,而且避免了雙赤字現象。
4、利於宏觀調控
國際收支順差使得國家有充足的外匯干預外匯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3)國際收支順差為什麼加劇國際摩擦擴展閱讀
國際收支順差的影響
國際收支順差是我國長期執行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結果。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化解國際收支順差之弊,需要依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將經濟發展的思路從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轉向出口與內需並重的經濟發展戰略。
經常項目適當順差,有利於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促進經濟發展。人民幣不是國際貨幣時,出現國際貿易赤字,不能通過多印人民幣來彌補國際貿易赤字。
因此,在國際收支有逆差、外匯儲備又不足時,中國會缺乏足夠的外匯購買進口產品和支付到期的外國債務,影響國家信譽和經濟發展。
因此,經常項目有順差,有利於我國外匯市場和人民幣匯率穩定,增強國際支付能力,促進經濟發展。資本項目逐漸達到平衡,有 利於擴大國內需求,適當降低國民經濟對外依存度。
由貿易項目產生的國際收支順差,反映一國的國際儲備或對外支付能力的增強;由資本項目產生的國際收支順差,反映資本的大量流入。國際收支的巨額順差也有不利的經濟影響,主要表現在: 外匯儲備過多會造成資金閑置浪費,不利於本國經濟發展。
⑷ 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原因及其影響
原因
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順差的擴大,既有主觀因素的影響,也有客觀因素的作用。
從主觀因素來看:
1、我國處在特定的歷史發展時期,生產力大幅提高,但消費需求有待進一步擴大;
2、全球製造業向我國轉移,形成了門類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製造業體系,對一般產品的進口需求減弱;
3、我國政府推進出口行業發展壯大,扶持進口替代產業日趨成熟;
4、國家為了保護相對較弱的行業,從而在關稅壁壘方面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貿易保護。
從客觀因素來看:
1、世界經濟增長勢頭良好,外部需求強勁,拉動我國出口增長;
2、國內投資增長趨緩,國際市場石油等資源性產品價格上漲影響了進口,卻帶動了出口;
3、一些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出口多重限制,進一步擴大了中國貿易順差;四是我國的人民幣匯率被低估。
順差影響
當國際收支順差來自於大量實際資源的輸出時,會制約一個國家長期的可持續發展;而國外投資的凈流入,則增加了對遠期利潤、利息流出的資金需求,同時可能會對國內資金的利用產生一定的擠出效應;
如果流入的資金中包含大量游資,很可能會對一個國家的金融穩定、經濟安全帶來威脅。另外,長期的國際收支順差還可能招致夥伴國的經濟對抗和制裁。
(4)國際收支順差為什麼加劇國際摩擦擴展閱讀
策略
實行出口與內需並重的經濟發展戰略,需要依據黨的十六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的「把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的要求,協調宏觀經濟調控的四大目標,調整經濟政策,逐步縮減國際收支順差,協調對外經濟與國內經濟發展。
1、經濟增長促進就業
實行出口與內需並重的經濟發展戰略,需要完善投資政策,拓寬投資渠道,提高資金利用效率,以經濟增長促進就業。由於國內資金使用效率較低,經濟增長難以帶動就業增長,失業率逐年攀升。
努力拓展投資渠道,改善儲蓄轉為投資的機制,將充分利用14多萬億元的居民儲蓄和外匯儲備,那麼,在技術水平不變、資源利用效率不變的情況下,即使不依賴引進外資,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也能夠大幅度地提高,就業機會隨之大大增加。
2、完善結售匯制度
保持經常項目適度順差,必須調整進出口結構,加大經常項目開放力度,完善結售匯制度。調整進出口結構,主要是在重視出口的同時,要考慮適當增加進口。
增加進口要注意優化進口結構。政府要鼓勵企業引進適用的技術設備,加大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加大石油和礦產等戰略物資的進口;通過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教育和旅遊及消費增長帶動進口。
大量的順差給經常項目加大開放力度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放鬆經常項目中對企業和個人外匯管理,增加售匯數量,不僅能更好滿足企業和個人的用匯、促進對外經濟貿易,而且有利於調節外匯儲備。
同時,由於資本項目還沒有放開,為了防止資本項目從經常項目下匯出,政府還需要規范對經常項目的管理,主要是真實性審核。
完善結售匯制度,推廣意願結售匯,增加開設外匯賬戶的企業,讓更多的企業從強制結匯轉為意願結匯,這樣,企業在進出口過程中,減少外匯買賣,可以節省時間,降低成本。
3、完善匯率機制
資本項目逐漸達到平衡,必須完善匯率機制,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控制外資進入和增加對外投資。實行浮動匯率,一是有利於充分發揮外匯市場價格機製作用。二是有利於人民幣早日成為國際貨幣。
三是對匯率敏感的部門受益,有利於企業控制出口產品成本和防止價格上升。四是促進金融市場、特別是與外匯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五是企業融資會逐漸從銀行業轉向資本市場,企業融資更多地依賴資本市場,實 現融資多元化。六是有利於貨幣政策充分發揮作用。
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應該兼顧國內經濟和對外經濟發展,確立有市場適應性的利率—匯率機制。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協調利差,常常受制於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國際收支順差是國內貨幣供給增加,中央銀行應該降低利率,但在國際金融市場利率較高或面臨通貨膨脹壓力時,
考慮到國內利率和外部利率的名義利差或實際利率的利差過大,降低利率會導致資本流出,因此,不能輕易調整利率。而在浮動匯率制度下,能夠充分發揮貨幣政策效應,增強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因此,利率市場化需要匯率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即利率市場化和浮動匯率要同步進行,才能建立起適應國際經 濟和國內經濟變化的利率—匯率機制。
實現資本項目逐漸達到平衡,需要控制外資進入和增加對外投資。一是要控制外資進入的速度,調整外資的結構。二是引進外資需要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引進外資要注重質量,注重引進高技術企業,引進有利於延長產業鏈的外資企業,促進產業升級,提升民族企業的設計、研究和開發能力。
三是要控制外資進入的領域和進入的速度,減少資本項目順差,給民族經濟留出生存和發展的市場空間,通過民族經濟的發展使得我國能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自立於世界民族經濟之林。四是增加對外直接投資。減少資本項目順差,不能簡單地限制外資進入,還要增加資本的流出。
增加對外直接投資,既有利於減少資本項目順差,更有利於企業超越外國設立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開拓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際資源。
4、規范進出口貿易
加強與WTO規則相關的微觀經濟規制及其政策體系建設,規范進出口貿易。運用WTO規則趨利避害,需要圍繞出口與內需並重的經濟發展戰略,實現民族產品、民族工業的現代化。利用WTO要堅持講民族經濟的政治、講維護國內產業利益的政策、講應對策略的三原則。
同時,做到三要:一要合法,按WTO規則辦事;二是要合理,科學地有針對性地使用規則;三要有效,要注重按照規矩辦事的實際效果。
5、擴張性貨幣政策
從1998年開始實施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逐步轉向適度偏緊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適度偏緊的財政政策,一是統一國內外企業稅賦,取消給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給民族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機會,通過民族經濟發展增加稅源。
二是擴大減稅范圍,刺激社會總需求。三是適時推進稅費改革,減輕企業實際負擔,促進企業發展,擴大就業。四是增加轉移支付,主要是社會保障支出,維持或提高弱勢群體的生活水平,有助於穩定社會和增加消費。
五是增加財政擔保貸款或財政貼息貸款,通過財政擔保或貼息貸款支持出口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及中小企業發 展,以增加供給,緩解結構性失業的矛盾等。
擴張性貨幣政策,一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二是配合財政公債政策,在公開市場業務方面,中央銀行買進公債,擴大貨幣供給量。三是銀行貸款向出口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傾斜,鼓勵出口,擴大出口企業生產,增加就業機會。
四是增加消費信貸,促進有增長潛力的產業迅速地將潛在的需求變為現實的需求。五是適度偏緊財政政策與擴張性貨幣政策相結合,有利於激活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保險市場和信託市場,通過金融市場開放和發展增加投資渠道,將更多的儲蓄轉化為投資,促進經濟發展。
⑸ 國際收支順差會產生什麼消極影響
國際收支順差會產生什麼消極影響?
查看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 (1)持續性國際收支順差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會使得對本國貨幣需求量的增加,本國貨幣升值,不利於本國商品的出口,對本國經濟的增長產生不良影響。
(2)持續性國際收支順差會使國內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遭到破壞,通貨膨脹壓力加大。國際收支出現順差,也就意味著大量商品被用於出口,可能導致國內市場商品供應短缺,帶來通貨膨脹壓力。另外,出口商將獲得的大量外匯兌換成本幣又增加了本幣供應量,也會帶來通貨膨脹壓力。而且,如果資本賬戶出現順差,流人大量的資本,該國 *** 就必須投放相應的本幣來購買這些外匯,從而會增加本幣貨幣供應量,帶來通貨膨脹壓力。
(3)持續性國際收支順差容易引起國際經濟摩擦,不利於國際經濟關系的發展。因為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順差也就意味著其他國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從而影響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順差國若不採取必要的措施縮減過大的順差,必然導致國際經濟摩擦。
【答案解析】 參見教材P73。37.試述歐洲貨幣市場發展的主要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貿易和投資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是促成歐洲貨幣市場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戰後,跨國公司成為國際經濟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它們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擴張,海外投資和國際貿易的規模空前發展,這些都要求有更加靈活和國際化的金融服務支持,可以說歐洲貨幣市場是適應跨國公司全球投資和國際貿易空前發展的要求而不斷壯大的。
(2)各國的外匯和金融管制。
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美國國際收支赤字逐年增加,為此美國 *** 不得不採取措施予以調整,先後實行了「M項條例」「利息平衡稅」「自願限制對外貸款指導方針」,以限制資本外流。美國的商業銀行和跨國公司為逃避這些外匯和金融管制措施,紛紛將資金調撥至其在歐洲設立的分支機構,同時在海外吸收營運存款,將籌建資金的重點放在歐洲美元市場,這些措施都極大地推動了歐洲美元市場的發展。
(3)美元地位的相對下降。
20世紀60年代末,由於美元危機頻發,美元的地位不斷下降,國際市場上開始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其他國家貨幣,其中一些硬通貨如德國馬克、瑞士法郎、日元成為主要的搶購對象。德國、瑞士等國為了維持本幣匯率的穩定、遏制通脹、限制資本流入,實行了「倒收利息稅」的政策,規定對非居民的存款不僅不支付利息,甚至可以倒收利息,但如果用外匯開戶則不受此政策限制,於是非居民紛紛改用外匯開戶,或者將原有的資金轉存到其他國家,這樣就出現了歐洲馬克、歐洲瑞士法郎、歐洲英鎊、歐洲日元等歐洲貨幣,歐洲美元市場進一步擴展到歐洲貨幣市場。
(4)「石油美元」的出現。
20世紀70年代,石油價格大幅度上漲,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積累了大量的石油收人。而石油在國際市場上是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的,這些石油收人因此被稱為「石油美元」(petrodollar)。在產油國資金充裕的同時,非石油輸出國卻出現了巨額的國際收支逆差,它們需要籌措資金以彌補逆差,再加上產油國國內金融系統不發達,於是大量的「石油美元」通過歐洲貨幣市場貸給了國際收支逆差國。「石油美元」的數量非常龐大,據估計目前「石油美元」市場規模可達1萬億美元以上,它們是歐洲貨幣市場上重要的資金來源。
(5)亞洲國家創建金融中心的需要。
20世紀60年代後期,亞洲的許多國家尤其是新加坡和日本,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與此同時,西方的跨國公司也加強了在亞洲的投資,使得亞太地區一些國家的中央銀行和私人手中積累了大量的收入,它們一方面將資金投放在歐洲貨幣市場生息,另一方面也積極地發展本國金融市場,創建國際金融中心。恰在此時,美國銀行策劃建立一個境外美元借貸中心,於是1968年10月,美國銀行新加坡分行開設「亞洲貨幣單位賬戶」,專門辦理非居民的外幣存貸款業務。到1970年底,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16家銀行也先後獲准開辦此項業務,於是,亞洲貨幣市場正式建立。隨後,東京、香港、馬尼拉、巴林都先後開展離岸業務,亞洲貨幣市場的規模日益擴大。
亞洲貨幣市場是亞太地區發展起來的區域性離岸金融市場,它是歐洲貨幣市場的一個重要延伸,其交易貨幣的90%以上是美元,所以通常也稱為亞洲美元市場。
(6)各種金融創新。
推動歐洲貨幣市場發展的一個很大動力是該市場中的各種金融創新。歐洲貨幣市場擺脫了任何國家或地區 *** 法令的管理約束,更容易推出各種金融創新,如歐洲債券、遠期利率協定、互換交易等。這些金融創新使得資金的借貸者不僅可以享受非常靈活、便利的金融服務,同時投入的成本比傳統的金融市場要低,得到的收益要高,因而實現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參見教材P223-224。
38.試述影響匯率波動的非經濟因素。
(一) *** 干預
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實行浮動匯率制度,但是這種浮動匯率制度並不是一種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匯率的制度,各國管理當局出於宏觀經濟目標和抑制匯率異常波動的考慮,也可能採取某些干預措施。 *** 干預匯率的途徑主要有四種:第一,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將匯率維持在一定區間;第二,調整國內貨幣和財政政策,間接達到影響匯率的目的;第三,在國際范圍內發表表態性言論以達到影響市場信息的目的;第四,與其他國家開展國際合作,共同維護匯率穩定。例如,中央銀行為了實現宏觀經濟目標,可以通過貨幣政策對外匯市場進行間接干預,這種干預將會影響匯率的中長期變動。而為了抑制匯率異常劇烈波動,可以通過買賣外匯對外匯市場進行直接干預,這種干預對平抑匯率波動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二)國際儲備
一國中央銀行所持有的國際儲備是否充足反映了該國干預外匯市場和維持匯率穩定能力的大小,因而外匯儲備的高低對該國貨幣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外匯儲備過少,往往會使得市場對於該國穩定匯率的能力產生擔憂,從而使得市場不願意持有和使用該國貨幣,導致其貶值;與此相反,充足的外匯儲備將使得該國貨幣幣值穩定,保持堅挺。進人21世紀以來,中國的外匯儲備呈現爆炸式增長,2011年3月,中國外匯儲備突破3萬億美元,中國積累的大量外匯儲備也使得國際社會對於人民幣幣值穩定充滿信心,也為「匯改」之後人民幣堅挺的走勢打下了基礎。
(三)預期因素
匯率的走勢與交易者對於匯率未來走勢的預期有很大的關系。當市場上的大多數交易者預期某國的貨幣會貶值時,便會在市場上大量拋售該國貨幣,從而造成該國貨幣如預期一樣貶值;同樣,當市場上的大多數交易者預期某國貨幣會升值時,該國貨幣也會大幅升值。當今國際金融市場上短期游資的規模巨大,投機性很強,對世界政治、經濟事件的反應都非常敏感,而偶然事件的發生往往會對投資者的心理預期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從而造成匯率波動。
但是,我們應當看到,影響投資者預期的因素很多,既與一國經濟的增長率、貨幣供應量、利率、通貨膨脹等經濟因素有關,也與國際政治形勢、偶然事件沖擊有關。因此,預期對匯率的影響較為復雜,令人難以確定,從而增加了匯率預測的難度。
(四)外匯投機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步伐的加快,穿梭在外匯市場間的巨額投機資本,能夠在一段時期內積累起巨大的買方或賣方力量,進而左右一國貨幣匯率的走勢。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統計,在全球外匯交易額中,有80%的交易屬於投機 *** 易。因此,投機因素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五)其他因素
匯率的變動除了受到前面提到的經濟因素和投機因素的影響以外,就短期而言,還受到政治因素、自然因素等非經濟因素的影響。
政治因素對外匯市場的影響要比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大得多。政治因素的出現往往帶有突發性、難以預測性,這會在短期內急速改變投資者的市場預期和心理,所以對外匯市場的沖擊極大,經常造成匯率短時間內的大起大落。
一些破壞性較大的自然因素(如地震、颶風、流行病毒等)突然肆虐,往往對一國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較大的沖擊,進而使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面臨貶值的壓力。不過對於某些具有「國際資金避難所」效應的國家,其發行的貨幣從短期看反而可能出現升值。例如,2009年4月下旬,當媒體曝出墨西哥爆發的甲型HIN1型流感(疫情剛開始被稱為「豬流感」)向若干國家蔓延時,避險資金紛紛追捧美元。2009年4月27日,外匯市場上美元兌換其他貨幣的價格普遍上漲,美元指數大漲1.11%。 參見教材P129-130。
⑹ 如何調節國際收支順差
當國際收支順差時,應怎樣用貨幣政策調節,用三個貨幣工具分別說明
貨幣工具有稅率、利率、貨幣流通量等。當一個順差時,說明該國出口大於進口則該國外匯增加,使得本國貨幣升值。另外,外匯增加 ,也就使得該國國內的貨幣流通量增加,於是發生通貨膨脹。因此,如果順差比較嚴重,國際收支的自我調節就起不了什麼作用,需要政策的調節。
在政策調節中,貨幣政策採用得比較頻繁。
1、貼現調節:即利用再貼現率,藉以影響金融市場利息率,這樣,當順差的時候,可以降低再貼現率,使得金融市場利息率下降,這樣要投資的資本就會增加流出,這樣,國內的資本就會相對減少,另外也影響了國內的投資(投資少了使得生產少了,生產少了,能出口的東西少了,那麼減少了出口,這樣順差降低,從而使收支趨於平衡)、消費需求和貿易收支,從而影響國際收支,使其趨於平衡。
2、改變存款准備金率。在順差的情況下,應提高存款准備金率,這樣使得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可用以貸款的資金規模減少,因而市場上的貨幣量會相對減少,另外可用以貸款拿去投資的錢也就少了,錢少了,投資成本增加,那麼投資業就相對減少,於是就和上面的規律是一樣的。
3、另外就是匯率政策。本來一國貨幣的匯率應該是由市場來決定了,但是像我國這樣外匯儲備的超級第一大國,完全可以通過自我售出外匯來調節自己的外匯匯率,因此,可以通過調節外匯匯率來影響進出口,從而達到國家收支平衡。順差的時候,可以提高本國貨幣對外匯率,這樣出口就會相對減少,進口會相對增多(因為該國貨幣匯率升高,對外國來說你的貨幣就相對以前要值錢了,那麼就想把東西賣到該國的人會增加,於是進口增加),這樣國際收支就能相對趨於平衡。但是匯率的浮動,也是會影響到一國國內的貨幣流通及投資消費等。
不過要說明的是,通過調整財政貨幣政策來實現國際收支的平很,必然以犧牲國內經濟目標為代價,這從前面的分析就很容易看出。
發生國際收支順差為什麼要進行調節
因為一是國際收支順差使得國家有充足的外匯干預外匯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二是國家有充足的外匯調節國際收支,執行主動的對外經貿政策。三是國際收支順差增強了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由於我國各級地方 *** 都努力地招商引資,因此,我國資本流動性實際上比較大。在資本流動性實際比較高的情況下,國際收支順差加強了積極財政政策 *** 總需求的效應,促進了國民經濟較快發展。四是國 際收支順差有利於國家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
為什麼國際收支順差使用擴張的政策
因為一是國際收支順差使得國家有充足的外匯干預外匯市場,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二是國家有充足的外匯調節國際收支,執行主動的對外經貿政策。三是國際收支順差增強了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應。由於我國各級地方 *** 都努力地招商引資,因此,我國資本流動性實際上比較大。在資本流動性實際比較高的情況下,國際收支順差加強了積極財政政策 *** 總需求的效應,促進了國民經濟較快發展。四是國 際收支順差有利於國家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
國際收支順差時 匯率會怎樣 為什麼
國際收支順差時,外國貨幣匯率會下降,本國貨幣匯率會上升
由於任何一國的貨幣管制當局都不會允許大量外匯在本國流動,因此流入的外幣需在外匯市場兌換成本幣,同樣流出的本幣也需要在外匯市場兌換成外幣。一國國際收支順差說明該國有外匯的凈流入,這就使得外匯市場上需要額外本幣來兌換外幣,造成外匯市場本幣需求量增加。外匯市場同樣遵循供求關系原理,當本幣需求量是升時,本幣的價格也就是匯率自然隨之上升。
如何調節國際收支的失衡
國際收支逆差的影響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一般會引起本國貨幣匯率下浮;如逆差嚴重,則會使本幣匯率急劇跌落。該國貨幣當局如不願接受這樣的後果,就要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即拋售外匯和買進本國貨幣。這一方面會消耗外匯儲備,甚至會造成外匯儲備的枯竭,從而嚴重削弱其對外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則會形成國內的貨幣緊縮形勢,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響本國經濟的增長,從而引致失業的增加和國民收入增長率的相對與絕對下降。從國際收支逆差形成的具體原因來說,如果是貿易收支逆差所致,將會造成國內失業的增加。如系資本流出大於資本流入,則會造成國內資金的緊張,從而影響經濟增長。國際收支順差的影響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固然可以增加其外匯儲備,加強其對外支付能力,但也會產生如下的不利影響:1.一般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上升,而不利於其出口貿易的發展,從而加重國內的失業問題。2.順差固然可以加大國內的黃金和外匯儲備,但也會使本國貨幣供應量增長,而加重通貨膨脹。3.將加劇國際摩擦因為一國的國際收支發生順差,意味著有關國家國際收支發生逆差,易引起對方採取報復性措施。4.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國際收支順差形成往往是由於出口過多所形成的貿易收支順差,則意味著國內可供使用資源的減少,因而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各國 *** 可以選擇的國際收支調節手段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匯率政策、直接管制和其他獎出限入措施等。這些政策措施不僅會改變國際收支,而且會給國民經濟帶來其他影響。各國 *** 根據本國的國情採取不同措施對國際收支進行調節。1.財政政策宏觀財政政策指+國 *** 通過調整稅收和 *** 支出實現對國民經濟需求管理的政策。它通常用做調節國內經濟的手段。由於總需求變動可以改變國民收入、物價和利率,啟動國際收支的收人和貨幣調節機制,所以財政政策成為國際收支調節手段。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順差時, *** 可以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促使國際收支平衡。首先,減稅或增加 *** 支出通過稅收乘數或 *** 支出乘數成倍地提高國民收入,由於邊際進口傾向的存在,導致進口相應增加。其次,需求帶動的收入增長通常伴隨著物價水平上升,後者具有 *** 進口抑制出口的作用。此外,在收入和物價上升的過程中利率有可能上升,後者會 *** 資本流入。一般說來,擴張性財政政策對貿易收支的影響超過它對資本項目收支的影響,因此它有助於一國在國際收支順差的情況下恢復國際收支平衡。反之,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時, *** 可以通過緊縮性財政政策促使國際收支平衡。首先,增稅或減少 *** 支出可以減少國民收入,從而相應地壓縮進口。其次,抑制總需求會降低通貨膨脹率或使物價水平下降,從而有利於出口並抑制進口。當然,緊縮性財政政策可能促使利率下降和 *** 資本流出。但是, *** 一般是在充分就業和高通貨膨脹情況下推行緊縮性財政政策,因此它的基本作用方向是減少國際收支逆差。
國際收支調整的方法有哪些
1.實行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2.保持穩定或略有上升的匯率水平。
3.加大對外投資力度,同時保持一定規模的外資流入。
4.加強國際間的協調與合作。
如何進行國際收支逆差調節
目前人民幣經常項目可自由兌換。理論上說, *** 沒有行政調節這部分國際收支的手段,主要通過產業政策,匯率,和嚴格審查單據來調節。
資本項目目前是管制的, *** 可以根據當時的國際收支來決定是否允許某個資本項目是否可以收支,但實際上也很難一刀切,地方 *** 引資熱情又很高,和中央 *** 利益不完全相同。
本來匯率是最好的調整逆差和順差的方法,但匯率波動又牽扯麵太廣,不大好動,所以現在也是各方博弈,雙順差解決不了
當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鉅額順差,如何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節
國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追求的是國家內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雙平衡,因此一國的國際收支出現鉅額順差時,要考慮兩種情況。1。國家內部處於通脹狀態時,長期來講,這就要求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貨幣政策,逐步調節達到平衡。即國家大量減少財政支出,使得內部逐漸平衡,再通過擴張的貨幣政策即降低利率和提高銀行准備金率等一系列手段,使得流通於國家的資金大量流出,以維持國際收支賬戶的平衡。其實,這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一般出現鉅額順差時,不是單單使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就能解決的,這還需要利用匯率手段和支出性國家財政手段,如匯率升值或者大量支出於進口。
2.國家內部處於失業狀態時,這個情況和鉅額順差同時存在比較少見,故希望你自己分析,呵呵,建議你看一下政策工具的組合使用模型。
針對樓下的回答,我知道你的水平還不太高。 以中國現狀為例子,中國為什麼沒有提高利率呢,這是因為提高利率雖然可以解決目前的通脹狀態,但同時也會帶入大量的資金湧入,造成國際收支順差進一步擴大,所以 *** 一直推遲提高利率。等等還有一系列考慮,這種探討是非常復雜和長期的工作。
還有國家發行央行票據,這一措施力在解決的是國內通脹,而並不是國際收支鉅額順差 。
Addison880727,請問我哪裡搬石頭砸自己了,我又沒有說過要用發行央行票據這一措施,請你把題目看清楚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