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如何明確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

如何明確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

發布時間:2022-02-09 12:35:43

1. 人民幣國際化面臨挑戰中你認為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如何應對

我認為如何幫助海外市場投資者應對人民幣匯率風險,如何增加人民幣的有效投資渠道,是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最大挑戰。 要求加速匯率市場化改革,促進貨幣政策調控從數量目標轉向價格目標。建立全新的宏觀審慎金融監管模式,將離岸市場納入監測范圍,建立健全市場引導機制,加強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確保人民幣離岸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除了要求中資金融機構在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中更有擔當以外,也要鼓勵外資金融機構利用網路和聲譽優勢開展離岸人民幣業務,共同提升人民幣的市場份額。

2. 分析人民幣國際化的積極意義

如果我們現在來討論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性,就會發現這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貨幣在貿易領域的國際化就意味著本國出口商品是如此不可替代,或者說本國需求對於出口國是如此重要,使得對方必需接受用本國貨幣進行交易的條件。經濟學無法解釋這個問題,市場佔有率高不等於別人對某種產品的依賴程度高。簡單來說,貿易領域的貨幣國際化產生的根源是因為有經濟依賴關系。因此如何建立別國對己國的依賴關系並使自己擺脫對他國的依賴才是應有目標,貨幣在貿易領域的國際化只是達到這個目標之後的副產品而已。同樣,資本領域的國際化就意味著放棄管制的手段接受金融市場對於本國貨幣的安排。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因為貨幣意味著對發行貨幣的國家資產的所有權,所以沒有人願意持有一種隨時會被該國政府限制使用的貨幣。因此任何貨幣想在廣泛程度上被境外居民認可,基本的條件必然是對放棄貨幣和資本流動管制的堅定承諾。而資本管制的放開是開放經濟體必然面對的結果。日本政府可能沒有經過什麼抵抗就選擇了放開,中國抵抗的時間可能更長一點,但不可避免地正走向開放。所以金融自由化或資本領域貨幣國際化也並非是一個有意義的目標。如何幫助國內的居民建立應對國際資本市場波動的能力才是應有的目標。簡而言之,本幣國際化的內在邏輯矛盾決定了它根本就不存在政策上的可控性。此外,國際化後的貨幣是機會與責任風險並存的,並非是一個理想的天堂。日元的國際化過程就伴隨著日本經濟的最後瘋狂。

3. 什麼是人民幣國際化之路

在這本書中,作者系統闡述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內涵,並分別論述了匯率制度改革、人民幣可兌換、資本項目開放三個方面的問題,及其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關系,提出了10年內基本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和時間表的安排建議。作者還分析了金融危機後國際匯率體系的變化,並對影響匯率安排的各種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通過分析日本、智利、波蘭和新加坡這四個國家的匯率制度改革與資本項目開放順序以及金融發展的關系,對我國匯率制度改革及資本項目開放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論述了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化過程,對每個時期匯率制度變化的背景、措施和效果進行了分析和評論。

4. 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和途徑

目前,人民幣已基本上實現了周邊化。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已經成了僅次於美元、歐元、日元的又一個「硬通貨」,在西南邊境地區,人民幣有「小美元」之稱,被當作硬通貨使用;在西北地區,人民幣主要是在中亞五國、俄羅斯地區和巴基斯坦流通;在東北地區,人民幣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羅斯和朝鮮以及蒙古國;人民幣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香港地區,人民幣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自由兌換。另外,在我國澳門地區人民幣也在廣泛使用。

關於人民幣的區域化與國際化,可在東盟10+1偽經濟合作框架內逐步謀求貨幣合作,可以固定各自的匯率,對外聯合浮動,時機成熟後,可以用強勢的人民幣替代其他的貨幣或以人民幣為主導,創造單一貨幣,實現貨幣統一。其次,可以在東盟10+1的基礎上拓展到東盟10+3,聯合日韓。屆時,人民幣將真正成長為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國際貨幣,就如同歐元對於歐洲、美元對於美洲一樣。

其次,在貨幣職能上分「三步走」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即堅持人民幣結算貨幣、人民幣投資貨幣和人民幣儲備貨幣的三步走戰略。在這個過程中,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積極穩妥開展離岸金融業務,逐步實施匯率的目標區管理。

從歷史來看,哪個國家的貨幣在國際貿易、資本流動中成為計值貨幣,哪個國家在國際經濟交易中就會取得主動權。以資本輸出為例,全球的三次資本流動中心中,英國和美國作為資本輸出國時,都是以本幣作為計值貨幣的,而在20世紀70年代後日本作為資本輸出中心,卻是以美元計值的。結果;日本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應對外匯市場的匯率風險時就顯得很被動,當日元大幅升值後,這些企業和金融機構遭受了巨額的損失。這被許多人認為是造成日本長達十多年經濟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經濟大國而言,如果本幣不能順應本國貿易增長的趨勢,成為開放的國際金融市場與貿易的計價貨幣,那麼該國貨幣也就不可能成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之一。這就意味著,本國貨幣沒有取得與經濟總量、貿易總量相對稱的應有的國際貨幣地位。為了應對匯率波動的宏觀金融風險,政府必須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當今國際貨幣體系中,美元和歐元為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要計價貨幣,因而美元和歐元成為全球的主要儲備貨幣。與此相對應,美國和歐盟的外匯儲備量很少。截至2007年6月底,美國的外匯儲備價值僅為415億美元,歐洲央行外匯儲備價值僅為414億歐元。反觀亞洲,雖然日本和中國的經濟總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日元和人民幣均沒有取得國際金融市場重要計價貨幣的地位,因而中日成了全球持有的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採取相應的戰略逐步讓人民幣融入到國際儲備貨幣體系中去,打破現在美元、歐元主導下的西方世界的儲備貨幣格局,促進多極儲備貨幣體系的建設,應當是我們長遠追求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我國應當採取一貫的漸進性策略,通過人民幣的區域化不斷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同時,應當發展以人民幣計值的、開放的國際資產市場,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人民幣金融資產選擇。只有經過這樣一個階段,人民幣才能真正取得儲備貨幣的地位,我們才會擺脫為外匯儲備多寡而傷腦筋的困擾。

5. 什麼是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如何未來應該怎麼發展

本文核心數據:人民幣國際化指數、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人民幣外匯儲備佔比

1、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現狀穩進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超越日元和英鎊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於2012年設計的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變化趨勢來看,2010-2019年,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由0.02增長提升至了3.03,處於趨勢上升通道。《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1》顯示,截至2020年底,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達到5.02,同比大幅增長54.20%。人民幣國際使用程度在2020年上半年超過日元和英鎊,並連續三個季度在主要國際貨幣排名中位列第三,但與美元和歐元的國際化指數仍存在較大差距。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金融行業創新趨勢與企業發展戰略分析報告》

6. 人民幣如何走向國際化5000字論文

寫作思路:先寫出人民幣的發展之路,然後寫出人民幣在國際上被限制的事實,最後寫出人民幣走向國際的方法。

正文: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匯率的決定機制發生了巨大變化。最初,人民幣屬於非自由兌換的貨幣,其匯率由央行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僅作為調控進出口貿易和改善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手段。

例如,在1979年,當中國人民銀行將匯率定為1美元:1.55元人民幣時,盡管政府嚴厲打擊,黑市還是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賺取外匯的出口商在中國銀行指定的兌換櫃台獲得大量補貼。而自1981年以來,匯率一路下滑,直到1994年觸及1:8.61的底部,雙軌制的結束為兩年後宣布在經常項目下的自由兌換鋪平了道路。

當採用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時,黑市消失了,作為貨幣管制工具的外匯憑證(FEC)也被逐步取消。匯率在接近1:8.30的水平上穩定了10年,直到2005年,它完全取消了與美元掛鉤的聯系,並將其價值與全球5種主要貨幣(英鎊、日元、美元、歐元和港元)掛鉤。這使人民幣進入升值軌道,成功抵禦了世紀之交的亞洲金融危機,至今仍保持著彈性。

自2005年銀行間外匯市場引入外匯交易以來,中國央行管理外匯動態的復雜程度不斷提高。其目的是維護其貨幣穩定,同時謹慎擴大波動通道,以應對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除了以主要貨幣進行雙邊和對現貨交易作為公開市場操作的手段外,還使用了許多金融工具,包括信貸貸款、債券交易、遠期外匯交易和商業票據報價。

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PBOC)採用中國外匯交易系統(CFETS)人民幣指數,對目前上市並正在直接交易的13種貨幣的人民幣進行加權,進一步拉開了人民幣與美元的距離。這意味著人民幣在這兩個方向上的表現都不必緊跟在美國貨幣政策搖搖欲墜的美元之後。

201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作為第五種貨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籃子(SDR),盡管在國際商界獲得更廣泛的效用還需要時間,這被認為是人民幣全球化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這被視為自20世紀70年代初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全球金融機構繼歐元誕生後的又一次結構調整,在短期內可能具有象徵意義。同時,這也給中國貨幣管理局注入了更強烈的責任感,以提高其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問責制。

在金融危機期間,中國避免了與鄰國類似的貨幣貶值,從而贏得了人們的尊重。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和貨幣信譽的兌現,中國已經成功地與30多個夥伴國簽訂了一系列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的雙邊互換協議。這是一項旨在為應對2008年以來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機構築一道屏障的共同努力。

總部設在上海和北京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NDB)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是新的多邊金融機構,中國認為在這些機構中,中國可以在基礎設施發展和可持續增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雖然NDB仍然僅限於金磚五國的框架下,但亞投行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內增加到102個批准成員。自2016年投入運營以來,數十個大型項目正在進行中。

它們不僅彌補了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ADB)等多邊金融機構的不足,而且也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做出了創新性貢獻,這完全符合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使命。

2019年國務院頒布的進一步開放金融業的相關措施,在銀行、證券、保險公司和基金經理手中的中國3萬億元人民幣金融資產的誘惑下,在全球金融界引起轟動。這是一個決定性的舉措,可以說類似於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11項措施對外國金融機構進入和參股的限制進行了徹底改革,規定了具體的條款和時間表。

2019年初,標普全球獲得批准,成為第一家在中國設立本土分支機構的外國信用評級機構,隨後不久,負責中國銀行間市場固定收益證券評級的惠譽評級也相繼獲批。預計外國金融機構的湧入將使中國更加接近全球化的公平競爭環境。

簡而言之,中國人民幣走的最為顯著的道路就是:自由化和全球化。雖然時不時的謹慎可能會被批評為保護性的政策,尤其是考慮到境外資金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等待已久,但這是一條負責任的道路:人民幣國際化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以更加開放的態度擁抱全球資本!

7. 人民幣國際化的定義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盡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並不等於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2014年11月9日,俄羅斯外貿銀行行長安德烈·科斯京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政府致力於把人民幣變成國際儲備貨幣和結算貨幣,俄羅斯對此持非常積極的態度。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發展情況,倫敦金融城葉雅倫表示當前發展勢頭良好。一國貨幣的國際化發展需要高度的目的性政策導向和政策可預測性。在這兩個方面,中國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政策把握得非常好。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已經開始運作,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發展進程中的又一大進步。人民幣當前是全球第三大交易貨幣,倫敦金融城期待人民幣能夠在未來成為最主要的交易貨幣之一。倫敦金融城也將發揮自身的努力促成這一目標的實現,未來將在推動中國碳金融發展、協助引入更多機構投資者等多領域,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發展。

8. 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人民幣國際化的基本發展路徑是什麽?

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路徑是:一,在中期內(5-10年)逐步成為廣為接受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二,在中長期(10年後)逐步開放資本項下管制後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國際投資貨幣;三,在長期內(20年後)逐步成為儲備貨幣。而我們今天討論的人民幣國際化還基本著眼於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這一中期目標上。實現這一目標,人民幣離岸市場須經歷三個主要階段:一,形成階段;二,發展階段;及三,成熟階段。〔見附圖〕

為了能將這三個階段的特點說得更清晰,請允許我用一個比喻。如果我們視人民幣流量為「水」,視人民幣產品為「魚」,以下邏輯就很清晰:「魚」沒有「水」不會生,「水」不流「魚」不會活,「水」中無足夠「養分」「魚」長不大。「養分」在這里指一個產品須付投資人的收益,譬如債券的利息,或股票的分紅或收益。而近期內「水」中的養分只能來自境內市場,因為境外目前還沒有人民幣投資市場。因此,「水」不僅在境外能流,也須有流回境內的機制,以獲取在境內產生的收益,以養在境外的「水中之魚」。如果用這一比喻來形容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路徑,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各個不同階段的問題與挑戰。

中國今天已基本開放了人民幣在貿易項下的管制,也就是說,只要是貿易結算,人民幣可大規模流出去支付進口,也可大幅流入接受出口支付。目前有8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已與人民銀行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但是,由於境外沒有足夠大、足夠多的「魚」,向中國出口的貿易夥伴沒有積極性獲取大量人民幣。沒有大量的人民幣從貿易項下流出,境外也就無大量的人民幣可從貿易項下流入。這樣,貿易項下完全開放的兩大流出與流入主渠就處於乾涸或細水狀態。如何讓這兩條主渠流起來就是人民幣國際化在資本項下未開放前的中期目標。

1.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形成階段

2004年2月,香港銀行開始試辦個人人民幣業務,包括存款、匯款、兌換及信用卡業務。個人每人每天不超過等值2萬元人民幣的兌換。集腋成裘,到今年7月底香港人民幣存量達到1,037億元。這一階段的「水」基本是死水,境外流動受限諸多,「水」中的「魚」也很小,基本是存款產品,「水」中的養分也很有限,收益基本靠升值預期加上微薄的利息。

今年7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管局主導下簽署的《清算協議》是香港境外人民幣市場的一大突破。「水」首先在境外活了,有條件接受更大、更多的「魚」。同時,政策制訂者也充分認識到現階段境外人民幣市場這一池中的養分只能來源於境內,因而迅速啟動了人民幣的迴流機制,使境外的水能夠接通境內的收益,進而可使境外能發展規模更大的、更多的產品。允許境外金融機構將境外人民幣存量投資於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以及盼望已久即將出台的小QFII都會迅速帶動較存款產品更高收益的保險產品和基金產品的發展。而有了更高收益來源的銀行也能以更大規模和更優惠價格吸引更多的人民幣儲蓄產品,進而提高人民幣兌換出境與貿易夥伴使用人民幣的積極性。

總體來看,目前香港市場已有一千多億人民幣的存量,主要由個人持有,初始驅動力是人民幣的升值預期,投資產品則是存款、國債、保險和基金等為數不多的定息產品。隨著香港人民幣迴流內地的渠道逐漸打通,收益開始成為持有人民幣的主要驅動力。至此,可以說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已經初步形成。

盡管這個市場發展很快,但由於基數太小,即便幾年內翻兩番,與2009年中國2.2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額比,它對撬動貿易項下進出口大水渠的流動作用還是有限。因此,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下一階段的挑戰就是如何更主動地加大人民幣流出與流入量,更快帶動貿易項下兩大主幹渠的水流。

2.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成長階段

與上一階段不同,人民幣離岸市場成長階段的主要功能與目標是發展足夠多、足夠規模、享有更高收益,並且交投更活躍的產品來激活、啟動及加大貿易項下兩大主渠的水流,吸引更大范圍的貿易結算夥伴開始使用人民幣,使人民幣離岸市場早日進入成熟階段。

發展更大規模的人民幣產品是為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人民幣投資,進而吸引具規模的貿易夥伴以更大的規模使用人民幣。發展更具交易活力的人民幣產品是增加境外人民幣流動性杠桿。境外市場人民幣存量本來就有限,離岸市場人民幣產品要有活躍的二級交易市場才能有足夠的拉動力增加人民幣的流動性。一元錢的存量若能帶來七、八元的交易量,相當於七、八元的人民幣流出量,其杠桿效果就顯而易見了。而人民幣產品能否有更高交易量,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產品收益的高低,收益越高的產品越有可能推動更高的二級市場交易。

而要想發展足夠規模、足夠多、足夠交投活躍的產品,還須研究兩個重要課題:一是必須有足夠的初始人民幣流動性,保障發行與交易成功;二是必須有更暢通的人民幣迴流境內渠道,以創造產品的收益源泉鼓勵產品發行。

(一)初始流動性保障

此階段推出的人民幣債券、股票、期貨等產品的初始發行與二級市場交易須有充沛的人民幣流動性相匹配。否則,產品發行機構會擔心沒有足夠的人民幣存量購買或交易而止步。因此,推出這一類產品上市時,在充分利用已出境的人民幣存量同時,可考慮臨時向離岸市場注入人民幣,以彌補可能的人民幣存量暫時的不足。

在市場被激活之前,來自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數額不會很大,難以成為資金的主要源泉。那麽,離岸市場的人民幣除已經兌換出境人民幣存量外,將來自何方?這里僅列出幾種可能性:

1) 允許境外企業通過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的貨幣互換協定的安排獲得人民幣,投資於香港的產品;

2) 允許內地商業銀行配合貿易需要開展離岸人民幣貸款業務;

3) 允許獲批準的內地企業以人民幣對外投資;

4) 允許內地保險公司或基金公司以個桉方式申請將人民幣調往香港,專門用於申購某個投資產品(如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

5) 允許QDII以人民幣參與境外發行與交易。

除了以上幾種結構性向離岸市場輸出人民幣外,還可以考慮設立臨時性、試點型有定額管控的人民幣「流動性支持池」(或稱之為「資金池」),為某個或某系列人民幣產品提供支援,以保證其發行與交易時不會因離岸人民幣存量不足而受影響。

在具體操作上,沒有人民幣的境外投資者可用外幣向「資金池」兌換人民幣來參與這些產品的投資與交易,而已有人民幣的投資者可直接進入發行和交易環節。這樣的「資金池」可由人民幣離岸參與行參與設立,人民幣可由其通過境內銀行間拆借市場或其他途徑獲取。該「資金池」設有上限,以避免其成為境內人民幣無序流出之渠道。同時,為保證這一「資金池」不會乾涸,以外幣參與「資金池」的投資者在賣出產品後只能以外幣形式撤出「資金池」,以使池內人民幣恢復原來水平。

以上所述的流動性保障僅是市場發展最初期的臨時、短期措施,目的是消除發行者起步的顧慮。一旦流動性開始自然聚集,這些初期的人為注水措施就會被市場力量取代。

(二)迴流保障人民幣離岸業務大規模發展的第二個課題指的是必須有足夠的迴流。即政策上要允許「大魚產品」(公司債券,股票,期貨及利率衍生品等)能將發行所得的人民幣資金以FDI或其他方式順利返回境內。這是因為這些產品需要從境內業務中獲取收益,而在今天,人民幣能帶來的收益也只能來自國內。不這樣做,大交易更活躍的產品就無法開發。

需指出的是,這樣的迴流是有限的(限定發行融資額),又是人民幣,不會進一步加大外匯規模與匯率壓力。如果我們允許國內公司在海外上市時發行人民幣股票,從國外匯入的資金就不再是外幣。相應地,人民幣的FDI(境外人民幣對內直接投資)管理應與外匯FDI管理有所不同。

以上所述的流出與迴流雖需要在資本項下予以考慮,但須強調的是,其目的不是尋求資本項下的開放,而是作為一種手段激活與促進貿易項下進出口兩大主渠的人民幣流通。而這些政策安排一定是在資本項目不開放的條件下,防範對內地市場造成影響為前提的。手段與方法可以考慮以試點形式逐步推出,流出與迴流均可採取總額限制等各項措施,保證流動的可預見性與可控性。

總而言之,人民幣投資產品的豐富、活躍,將會激勵越來越多的貿易機構選擇以人民幣結算,並將人民幣投資於相關的產品。在資金推動下,香港的離岸人民幣市場將越過發展的臨界點,進入快速發展軌道。

3. 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成熟階段

一旦離岸人民幣市場具有足夠的規模和流動性,產品也逐步多樣化,大量進出口企業就有可能開始選擇以人民幣結算,至此時,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就進入了成熟階段。前文所述的人民幣貿易項下流出與流入的兩個主渠道就會有大量人民幣進出。其中的水量與水壓均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因為與前兩個階段的人為放水、注水與迴流設計不同,此時的水是貿易項下自然流入與流出的大水。與此同時,也會有大量人民幣會長期自然存在於境外流通之中,進而更加促進境外人民幣與產品增長的良性循環。

此時市場的規模會遠遠超過前兩個階段,驅動力主要來自人民幣的貿易結算。這些資金可能來自周邊國家、地區的貿易人民幣結算,以及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央行與人民銀行達成的人民幣互換協定的安排。而人民幣的交易市場的功能開始從人民幣貿易結算的激活器與推動器向伺服器轉變。

綜上所述,2010年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形成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人民幣以細水長流出境,以個人小額納入;產品以儲蓄定息為主,基本是市場驅動;收益動力以人民幣升值預期為主,開始向固定收益轉變。與此同時,市場建設全面展開,從境外自由流通起步,開始進入整個市場人民幣化的初期准備。

從2011年開始,我們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就發展路徑逐步達成共識,開始推動離岸人民幣市場進入成長階段的快車道。而快車道最突出的表現形式是:一,人民幣境外產品的規模化、多樣化與收益曲線的上升;二,人民幣流出與迴流的政策措施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大幅增強;三,人民幣產品的二級市場交易大幅增加。

9. 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就是取代美元霸權嗎

你那說法也沒錯,按照黨的一貫說法,應該是:我們一貫主張不謀求霸權,但是也不會接受霸權的欺凌,單極世界不是主流,多極世界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唯一一個超級大國的時代該結束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明確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68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05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5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885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0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39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2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1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15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559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3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288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18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0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0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2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68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