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向東越過日界線為什麼減一天
自西向東是太陽視運動,在國際日界線的東邊國家是要比國際日界線西邊的國家要早一天。
地方時的計演算法則是永遠每向東1個經度,時間加4分鍾,但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舉個例子:地球上某地時間為5日12點,那麼每向東15個經度加1個小時,如果向東360個經度又回到原地,但計算出的時間卻是6日12點,同一個地方卻出現了兩個不同的時間,為了避免這種現象。
才規定了日界線及其法則,這樣無論向東向西算多少個經度,同一個地方一定只有一個相同的時間.所以向東過日界線減一天(或向西過日界線加一天),就是為也保證在任何情況下,同一個地方一定只有一個地方時。
時區和區時
在同一瞬間,位於不同經度的觀測者測得的地方平太陽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一個統一標准。十九世紀中葉,歐美一些國家開始採用一種全國統一的時間。這種時間多以本國首都或重要商埠的子午線為標准,例如英國採用格林威治時間,法國採用巴黎時間,美國採用華盛頓時間。
這種時間在一國之內通用,尚無不便。但是,隨著長途鐵路運輸和遠洋航海事業的日益發達,國際交往頻繁,各國採用的未經協調的地方時,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困難。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加拿大鐵路工程師弗萊明建議,在全世界按統一標准劃分時區,實行分區計時。
這個建議首先在美國和加拿大被採納試行,後為多數國家所採用。1884年華盛頓國際子午線會議決定,將這種按全世界統一的時區系統計量的時間稱為區時,又稱標准時。
『貳』 自西向東跨過國際日界線是加一天還是減一天跨過0時經線呢
自西向東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是( 減一天 );自西向東跨過0時經線日期是( 加一天 )。
國際日界線:東側比西側日期小一天,即自西向東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要減一天,自東向西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要加一天。
0時經線(子夜線):東側比西側日期大一天,即自西向東跨過0時經線(子夜線)日期要加一天,自東向西跨過0時經線(子夜線)日期要減一天。
『叄』 為啥從東往西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要加一天,反之減一天,原理是啥
1.從東往西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要加一天,反之減一天,原理是:國際日期變更線約是180°經線(在白令海峽和南太平洋島嶼等地有彎曲,為了避開這些陸地)。而根據地球自西向東轉的原理,每自轉24小時一個太陽日,就自轉一周360°,每小時15°。所以東邊始終比西邊早看到太陽,每向東15個經度,就早一小時。為了方便時間計算,全世界劃分為東西各12個時區以及中時區。180°經線就是東西十二時區的分界線。所以從東往西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就相當於加上24小時,反之則相當於減去24小時。
2.國際日期變更線(180度經線)以西為東十二區,以東為西十二區,因此從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減一天,而從東向西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要加一天。
拓展資料:
1.由於地球自西向東旋轉,當新的一天來臨時,太陽經過國際日期變更線,之後,晨線自東向西移動(注意理解),也就是說,國際日期變更線上時間最領先,向西依次遞減,遞減至國際日期變更線東側,那裡時間最滯後。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除了繞太陽公轉外,每天還自轉一周。 因此,地球被太陽光照射的半個球面形成白晝,而背著太陽光的另外半個球面便是黑夜,它們之間的過渡帶是清晨和黃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轉著,地球上的晨、晝、昏、夜也不斷地從東向西移動,循環往復地在各地出現。
2.1879年,加拿大鐵路工程師伏列明提出了「區時」的概念,這個建議在18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得到認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統一世界計量時刻的「區時系統」。「區時系統」規定,地球上每15°經度范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 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 各時區的「中央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 直到180°經線,在每條中央經線東西兩側各7.5°范圍內的所有地點,每一時區都按它的中央子午線來計量時間,即採用它的中央子午線的地方平時,叫做標准時。
『肆』 當由西向東跨越國際日期變更線時日期為什麼是減去一天
由於地球自西向東旋轉,當新的一天來臨時,太陽經過國際日期變更線,之後,晨線自東向西移動(注意理解),也就是說,國際日期變更線上時間最領先,向西依次遞減,遞減至國際日期變更線東側,那裡時間最滯後。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它除了繞太陽公轉外,每天還自轉一周。
因此,地球被太陽光照射的半個球面形成白晝,而背著太陽光的另外半個球面便是黑夜,它們之間的過渡帶是清晨和黃昏。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轉著,地球上的晨、晝、昏、夜也不斷地從東向西移動,循環往復地在各地出現。
(4)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怎麼減一天擴展閱讀:
標准系統確立
1879年,加拿大鐵路工程師伏列明提出了「區時」的概念,這個建議在18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得到認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統一世界計量時刻的「區時系統」。「區時系統」規定,地球上每15°經度范圍作為一個時區(即太陽1個小時內走過的經度)。
這樣,整個地球的表面就被劃分為24個時區。 各時區的「中央經線」規定為0°(即「本初子午線」)、東西經15°、東西經30°、東西經45°??
直到180°經線,在每條中央經線東西兩側各7.5°范圍內的所有地點,每一時區都按它的中央子午線來計量時間,即採用它的中央子午線的地方平時,叫做標准時。
「標准時計時」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各地時刻的混亂現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種不同時刻存在, 而且由於相鄰時區間的時差恰好為1個小時,這樣各不同時區間的時刻換算變得極為簡單。因此,一百年來,世界各地仍沿用這種區時系統。
規定了以標准時計時的區時系統,還存在一個問題:假如由西向東周遊世界,每跨越一個時區,就會把表向前撥一個小時加上旅行消耗的時間,這樣當跨越24個時區回到原地後,表比身邊的人快了24個小時;
相反,當由東向西周遊世界一圈後,表就比別人慢24個小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際日期變更線
『伍』 國際日期變更線(日界線)兩側日期如何變更
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變更規律:日期要減少一天的情況發生在從西向東越過這條線的時候,日期要增加一天的情況發生在從東向西越過這條線的時候。事實上,國際日期變更線是一條折線而非直線。它的起點是北極,通過白令海峽、太平洋、一直到達南極。日期需要發生變化是越過這條變更線的規定。
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規定了一條國際日期變更線。這條變更線位於太平洋中的180°經線上,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因此稱為「國際日期變更線」。
(5)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怎麼減一天擴展閱讀:
地球是不停地從西向東自轉著,每24小時自轉1周(360°),1小時要轉過經度15°。這樣,在同一瞬時,各經度時間都不同。為了統一時間標准,國際上規定每隔15°為一個時區,把全球按經度劃分成24個時區。
假如我們從某地出發向東作環球旅行,根據時區的換算,每越過1個時區,便要把手錶撥快1小時,當回到出發點時,手錶就整整撥快了24小時,日期就比當地多了1天。反之,向西作環球旅行,當回到出發點時,會發現比當地日期少了1天。
為了避免這種日期的紊亂,1884年的一次國際天文會議上,研究確定了一個地方,作為新的一天開始的起點,並且命名這個地方為國際日期變更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大體與東西經180°線一致,為了不使一個國家出現兩個日期,這條線在穿過蘇聯和美國阿拉斯加之間地區以及穿過太平洋上一些島嶼時,有些曲折。當國際日期變更線上到達零點時,便宣告地球上新的一天開始了。
有了國際日期變更線,還必須遵守一個規定,才能使地球上各地的日期不出現混亂。這就是:輪船或飛機從東向西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時,日期要增加1天;從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時,日期要減1天。例如英國倫敦(0°線)是1月1日中午12點時,國際日期變更線(東西經180°)上正是午夜。
但國際日期變更線兩側的日期是不同的。變更線以西,由於在0°線的東面,時間與0°線處相差12小時,這時已度過了1月1日,正是1月2日的零點;而變更線以東,這時剛剛是1月1日零點。所以,當你旅行經過這條界線時,必須遵守的一條原則是,自西向東要減1天,自東向西要加1天。
『陸』 過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時間怎麼算
經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時,若由東向西則時間加一天,若由西向東則時間減一天。
西經165是前一天的16:00考慮日界線,這樣需要判斷東西方向,165E在165W的西面,過日界線向東時間減一天,那麼此時165W應為前一天,兩地相差2個時區,則東邊時間=西邊時間+時差=14:00+2=16:00。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該規定一條全世界共同的、可供對照的「日期變更線」。隨著標准時計時的區時系統的確立,東西十二區重疊,計時相同但日期不同。
全球各地都以自己所看到的太陽的位置作為確定一天的標准,把與自己所在地方相應的地球另一面的一條經線作為「日期變更線」也叫國際日界線,這樣就有許多條「日期變更線」,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這條穿過太平洋的「國際日期變更線」,為了方便地方生活,避開了一些島嶼和地區,這是為了使它們不致分成兩個日期,因此,它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幾個曲折的曲線。
『柒』 向東越過日界線為什麼減一天
日界線即國際日期變更線,是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按照規定,從東向西越過這條界線時,日期要加一天,從西向東越過這條界線時,日期要減去一天。
向東越過日界線為什麼減一天
國際日期變更線是1884年國際經度會議規定的一條假想的線,不是一條直線,而是有幾個曲折的曲線。
在以前,地方時的運用產生過不少的誤會和麻煩,所以需要規范建立日期變更制度,避免因各地日期計算方式不同帶來全球計時混亂。
國際日期變更線位於太平洋中的180°經線上,是為了避免全球日期上的混亂而出現的,凡越過這條變更線,日期都要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