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對外交流與國際交流區別
對外交流與國際交流區別在於前者是著眼於某個國家,即一個國家(地區)同其他國家(地區)之間的交流。後者是著眼於世界范圍,即世界上所有國家(地區)之間的交流。兩者都有一個共同點是都需要走出國門。
㈡ 什麼是AFS國際交流
AFS的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戰地團賣掉了一批急救車,得到了第一筆資金。戰爭的創傷使他們領悟到避免戰爭首先要加強民族與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溝通和理解。因此,他們決定用這些錢讓人們到異國他鄉百姓家中生活一段時間,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通過溝通,加深理解,為世界的和平事業做貢獻。從1920年開始從事這項事業,他們設立了為其他國家人員去美國和法國進修的獎學金。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共有222人次參加了這個獎學金項目。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地團成員們更加深刻地感到加強各國人民之間相互了解的必要性,決定繼續國際文化教育交流活動。1947年,52名來自11個國家的年輕人由戰地團資助到美國學習。由於這些青年大部分是中學生,交流效果顯著,從此戰地團把交流重點轉向中學生。
1950年,戰地團正式實施接待中學生在美國的住家學習計劃,即在普通老百姓家中同吃同住,在附近的學校上學。同時,派遣美國的中學生在暑期出國訪問、學習。
1957年,戰地團把接待中學生在美國學習的項目發展為國際間中學生交流項目。1965年,戰地團開始發展中學教師交流項目。1967年,戰地團成立了國際理事會。1978年,美國戰地團正式改名為國際文化交流組織(AFS INTERNATIONAL INTERCULTURAL PROGRAMS,INC)。1987年定名為AFS INTERCULTURAL PROGRAMS,INC(以下簡稱AFS)。它的總部被稱為國際AFS組織,辦公機構設在美國紐約市,目前在54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辦事機構,即各國的AFS全國辦公室,負責各國AFS組織的日常事務。另外,還有一大批志願人員協助AFS組織的工作。
AFS項目在中國: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以下簡稱我會)作為AFS項目在中國的主辦單位,是我國與國際及各國AFS組織保持正式聯系的唯一渠道。自1982年,我會與AFS組織開展中學教師交流項目以來,共有8百多名來自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學教師赴亞洲、大洋州、北美和歐洲的9個國家參加國際文化交流項目。作為各國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我會還通過在華舉辦寒暑假中國語言文化培訓班與日本、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的AFS項目工作人員、志願者、教師和學生保持密切的聯系。
自1997年開始,我國共派出322名高中學生參加年度的國際文化交流項目,分別派往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挪威、冰島、奧地利、澳大利亞、瑞士、瑞典、丹麥、芬蘭、比利時、俄羅斯、匈牙利、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等18個國家。從2001-02年,我國接待了第一批6名美國和4名德國中學生全年住家項目,這些學生正在北京和天津的三所中學,同他們的接待家庭和同學愉快地生活和學習著。2002-03年度,來自6個國家的18位高中生將到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安徽、陝西和大連的12所中學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