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臨淄峰尚國際在哪裡啊

臨淄峰尚國際在哪裡啊

發布時間:2023-02-23 16:37:31

⑴ 詩句出處

臨淄的自然、人文景觀歷來被人們稱頌。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八景。有明代流傳至今的八景詩為人所津津樂道:「高陽館外酒旗風, 矮矮槐陰夏日濃。秋入龍池月皎皎,春回牛山雨蒙蒙。古冢遺跡懷晏相,荒台故址吊桓公。淄江釣罷歸來晚,西寺摟頭聽曉鍾。」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是齊國故都、齊文化發祥地。於1994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於2004年被國際足聯、亞足聯認可為世界足球起源地。自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齊建國,到公元前221年秦滅齊,臨淄作為春秋戰國時期最富庶的強國——齊國的都城,達800年之久。齊國曾是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在東周列國中以經濟最發達、政治最開明、軍事最強大著稱;臨淄曾是春秋戰國乃至西漢時期全國最大的商業都市,有「海內名都」、「東方古羅馬」的美譽。在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上,涌現出了太公、桓公、管仲、晏嬰、齊威王等著名政治家;孫武、田穰苴、孫臏、田單等著名軍事家;淳於髡、鄒衍、田駢、魯仲連等著名思想家,創造了以改革、開放、務實、包容為主要特徵的齊文化。現在的臨淄,風光秀美,景色怡人,人文薈萃,古跡眾多。有桐林(田旺)遺址、齊國故城、田齊王陵三大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0多處古文化遺址、156座大型古墓,出土文物數以萬計,被譽為宏大的「地下博物館」。

八景之一:「高陽館外酒旗風」,描寫的是當年高陽城酒館林立、酒旗獵獵的繁華景象。高陽故城位於齊國故城西北16公里,即今臨淄區朱台鎮南高陽村西200米處。城址南北長約750米,東西寬約650米,呈長方形,總面積約為48.75萬平方米。東、西、北三面皆為平原,南臨烏河。遺址今高出地面2米左右,四周殘垣痕跡清晰可辨,建築遺跡甚多,並多次發現春秋戰國和漢代瓦當。1984年,該遺址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陽故城與渠丘故邑同處一址,為春秋戰國時齊國城邑,臨淄轄四邑之一。古書中此處又稱葵丘、籧丘。著名的瓜及而代典故即發生在這里。據《左傳》和《史記》記載,公元前686年,齊襄公派連稱、管至父去戍守葵丘,本來講好瓜熟了就換防,結果到了輪換的時候還不見襄公派人來接替他們,於是他們就派使者去向襄公獻瓜,暗示襄公要兌現諾言,結果不講信義的襄公不但不派人接替他們,反而惡語相加,肆意侮辱。連稱、管至父便偷偷地去投靠與襄公結怨甚深的公孫無知,三個人一起殺死了齊襄公。高陽故城,還是北魏時期賈思勰在此任高陽郡太守時撰寫《齊民要術》的地方。《齊民要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完整系統的農學巨著。這本書是在前代農學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總結了六世紀以前近400年間我國北方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農業,尤其是以今淄博市為中心的齊地農業等方面的科學技術。全書內容豐富翔實,共10卷,92篇,11萬多字,引用有關書籍156種,採集農諺歌謠30餘條,涉及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

八景之二:「矮矮槐陰夏日濃」,描寫的是今臨淄辛店街道辦矮槐樹村一棵宋代小槐樹,在夏天綠樹成陰,鬱郁蔥蔥的景色。傳說宋太祖趙匡胤打天下時曾率一支人馬在該村古郵亭旁歇息。時值六月,天氣炎熱,趙匡胤將汗水浸濕的戰袍脫下,蒙在郵亭不遠處的一小槐樹上面晾曬。戰袍一時難以晾乾,於是,他就在槐蔭里躺下歇息。一覺睡到日薄西山,奇怪的是槐蔭依舊。他的戰袍乃龍袍,重如山嶽,壓得小槐樹從此不再長高,故稱 「矮槐樹」,該村也因此而得名。
矮槐樹鄰近烏河。烏河古稱耏水、干水、溡水、烏龍江,源於大武黃山之陰,全長50.5公里。村東有一跨河古橋 「溡源橋」,建於戰國時期 (公元前264年),是古代魯中地區著名的交通要道。歷史上有名的齊魯干時之戰,就發生在此處。公元前686年,魯庄公親率軍隊護送公子糾回國搶國君之位。並派管仲帶領軍隊攔截從莒國回國的小白。管仲在半道上遇見小白一行人,彎弓搭箭,射中了小白。小白慘叫一聲,假裝中箭。其實管仲一箭,只射中了小白的衣帶鉤。小白趕至齊都後,在鮑叔牙輔佐下登位,也就是齊桓公。鮑叔牙一面派仲孫湫去迎告魯庄公,一面布置好埋伏,做好迎擊魯國的軍事准備。而這邊管仲回營,告訴魯庄公和公子糾已將小白射死,這幫人便不再急著趕路,過了好幾天才進入齊地。仲孫湫來見魯庄公,說小白業已登位。魯庄公不肯就此罷休,遂與鮑叔牙率領的齊國軍隊大戰於乾時。結果魯軍大敗,魯庄公跳下華美的戎輅(戰車),換乘輕便兵車,率敗兵狼狽逃回魯國。鮑叔牙乘勝率兵進逼魯國,直抵曲阜。魯庄公只好處死了公子糾,將管仲裝進囚車,交給了齊國。

八景之三:「秋入龍池月皎皎」,寫的是秋夜,月影倒映在名泉龍池那一汪碧水之上的皎潔美景。龍池在今臨淄齊陵街道辦東、西龍池村附近,已乾涸。兩龍池村原有著名寺院龍泉寺,昔日這里殿宇軒昂,石佛屹立,碑碣幢幢,為一方勝地。婉約派詞學大家李清照之夫、曾任北宋淄州知州的著名金石學家趙明誠臨景賦詞曰:「原水混混,綠竹猗猗。」寺內原保存御賜石碑一座,刻於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高2.2米,寬0.87米,厚0.23米,上刻清聖祖賜龍泉寺的李白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八景之四:「春回牛山雨蒙蒙。」,講的是冬去春來,小雨蒙蒙,松柏吐翠、怪石嶙峋的牛山在雲氣蒸騰,波光瀲灧之中顯得格外巍峨秀麗,風光怡人。牛山位於臨淄齊國故城南10里,在今臨淄區齊陵鎮境內,海拔174米。牛山傳說得名於齊國始祖姜太公。周武王滅商之後,姜太公被封於齊地營丘。而營丘當時又為占據膠東半島的土著部落——萊夷所覬覦許久。為了趕在當時實力強大的萊侯之前,搶占對營丘的控制權,姜太公馬不停蹄,星夜兼程。由於是夜行軍急行軍,姜太公迷了路。正在一籌莫展之際,奇跡出現了。月光下不遠處的一頭神牛,自告奮勇為姜太公帶路。這頭神牛走啊走啊,一直把姜太公帶到了淄河邊,過了淄河就是營丘了。還沒等大喜過望的姜太公表示感謝,這頭樂於助人的神牛突然消失了,變成了一座巍峨秀麗的山。姜太公為了感謝這頭神牛,便把這座山命名為牛山。
牛山及其周圍,有豐富的齊文化遺存、人文景觀和許多膾炙人口、美麗動人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位於牛山山頂的「景公流涕處」和位於牛山北麓的管仲墓。 景公流涕的故事見於《晏子春秋》,景公在牛山遊玩時,北望齊都想到人生短暫,自己不能永享榮華富貴,便嚎啕大哭。景公的佞臣艾孔和梁丘據一見景公大哭,也虛偽的跟著大哭起來。賢相晏嬰見此情景,一方面對艾孔、梁丘據的諂媚行為表示了極大地反感,另一方面告誡景公時間的流逝,生死的交替是正常的自然現象,如果賢明的太公桓公,勇武的靈公庄公都活著的話,也就沒有你景公來當國君了。啟發景公珍惜現在的君位,繼承發揚祖先的事業,在有生之年有一番作為,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管仲墓在牛山北麓,墓高14米,東西34米,南北近14米。墓前立石碑兩方,一方刻「管仲像」,一方刻「齊相管夷吾之墓」,並陰刻其簡歷。名相管仲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卓越的政治家、經濟學家、軍事家、思想家和改革家,曾輔佐齊桓公姜小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完成春秋首霸偉業。目前,齊文化旅遊開發重點項目——管仲紀念館已經建成開館,成為全國著名、海內外遊客雲集的旅遊勝地。
牛山以其風光秀麗,文化內涵深厚吸引著古往今來的遊客來此感悟自然,懷古思今,嬉戲遊玩。戰國時期的孟子登臨此山時曾發出過「牛山之木嘗美矣」的贊嘆;三國時期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的臨淄侯曹植、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清代文壇的代表人物博山人趙執信都曾在登臨此山後留下了贊美牛山,慨嘆歷史興亡和人生榮辱悲歡的傳世佳構。每年農歷三月三和九月九的牛山廟會更是遠近聞名,熱鬧非凡。在六天的會期里,人們或游春踏青,或秋日登高,或酬神祭祖,或買賣交易,熙熙攘攘,盛況空前。

八景之五:」古冢遺跡懷晏相」,說的是人們在晏嬰冢旁深切懷念」輔弱主以圖強、佐景公以中興「的賢相晏嬰的動人情景。晏嬰冢,今在臨淄齊都鎮永順庄東南350米處,墓高11米,南北長50米,東西寬43米。墓前有明萬曆二十六年五月(公元1598年)欽差巡撫都察院御史應元題「齊相晏平仲之墓」石碑和清康熙五十三年重修碑共三座。晏嬰(——公元前500年),字仲,謚平,又稱晏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世稱晏子,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 「事齊靈、庄、景公,敢於犯顏直諫,匡正國君之謬,尚節儉且能力行,身為輔宰,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性機敏,善辭令,奉使楚國,臨大節而不辱。晏子死後墓於故宅旁。」
晏子的節儉力行被後人傳為千年佳話。據《晏子春秋》中記載:晏嬰住的是低矮狹小的住宅,乘的是駑馬破車,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米干飯就鹹菜。身為大國的宰相,生活如此清苦,連國君都看不下去了,要給他換住宅、換車子、賜金銀加封邑,但都被他謝絕了。晏子機警善變,足智多謀,他出使楚國不辱使命的故事,更是世代流傳。
後世的人對晏子都非常崇敬。清代詩人鄧性在《晏嬰遺冢》一詩中這樣寫道:「當年清節勵狐裘,諷諫功高誰能儔。咫尺計桃三士冢,累累同是古荒丘。」清代另一位詩人崔振宗在《吊晏嬰冢》中也留下了這樣的詩句:「匹馬空郊淚欲傾,蒼煙遠近暗荒城。交遊海內生平遍,衰草斜陽哭晏嬰。」

八景之六:「荒台故址吊桓公」,描寫的是後人登臨桓公台,憑吊這位赫赫有名的春秋霸主的情景。桓公台位於今臨淄區齊都鎮長胡村東南約一公里處,是齊故城宮室建築群中一座高台建築的台址。據探測得知,此台地下夯土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86米,南北寬70米,台頂分兩層,現台高14米,為齊故城的制高點。台南坡稍緩。1981年,在南坡修建了台階百餘級,通達台頂。其餘三面坡度略陡。桓公台150米外,原有河溝圍繞,現已淤積如平地。台四周是大片的開闊地,均屬春秋戰國至兩漢時期的宮殿遺址。桓公台正南有「桓公台建築遺址」標志石碑一座。
在桓公台東北約200米處,曾發掘清理出一個漢代建築基址,其下層是東周時期的宮殿基址,柱礎石仍完整無損;東北1000米處,現存一處6000平方米的宮闕遺址,高出地面約半米,俗稱「金鑾殿」。它是以桓公台為主體的建築群的一部分,曾經在此出土了鋪地花紋方磚、屋脊磚,及有樹木雙獸紋、樹木卷雲紋瓦當等。
齊桓公(?—公元前643年),名叫姜小白,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他任用管仲為相,推行政治、軍事、經濟改革,採取「尊王攘夷」的策略,伐戎救燕,存邢助衛,定襄王之位,迫楚訂盟,建立了春秋首霸的赫赫功業。

八景之七「淄江釣罷歸來晚」, 寫的是在日落西山,殘陽夕照,人們在淄河邊釣魚歸來怡然自得、悠閑快樂的生活。
淄河又稱淄水或淄江。因齊故城臨近淄水,由此而得名臨淄。淄河是山東重要河流之一,是淄博境內最大的河流,也是臨淄人民的母親河。淄河發源於泰沂山脈及東南部的魯山山脈,經博山、淄川兩區及青州市流入臨淄區境內,再北去廣饒縣匯流小清河,全長122公里。臨淄境內河段42.5公里,流域面積227.1平方公里,河床寬一般在500—800米,最寬1公里以上。淄河源遠流長,孕育了臨淄的文明。《禹貢》記載:「濰淄其道(導)。」《元和郡縣志》中,亦記有大禹疏導淄河的傳說。據考證距今八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1971年,上游太河水庫建成,臨淄區內河段乾涸。2002年9月,臨淄成功建造起蓄水150萬立方米的太公湖,使淄河再現清流。
淄河進入臨淄境內,沿途多風景名勝。邊河鄉境內有臨淄區最高峰、海拔509.4米的天堂寨;南王鎮地段有名泉公泉峪,傳說孟子當年來齊講學,曾在此居住;齊陵街道辦河段有著名的天齊淵,俗稱溫泉,為淄河水源之一。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曾在此祭祀過天主神;柳店村附近是淄河與東西古道相交之處,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古稱馬陘。《左傳》記載:「入自丘輿,擊馬陘是也」。就指此地。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二月中旬,南捻軍越青石關進周村,破金嶺鎮東去,曾在淄河店全殲駐守此地的旗兵及益都鄉團;齊都鎮東古城村東修真觀東淄水河畔,有 「田單解裘處」;敬仲鎮徐家圈村有清代武狀元徐華清墓,白兔丘村有齊國上卿高傒墓。
淄河作為臨淄建立和發展的歷史見證,引無數文人墨客舞文弄墨,流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清朝的鄧性有著名的《淄江晚釣》詩:「斷岸瀠洄碎石津, 波光遙映月生春。於今偶見垂釣叟,回憶當年釣渭人。」

八景之八 「西寺摟頭聽曉鍾」,寫的是每當破曉,臨淄縣城西部的西天寺那沉重渾厚的鍾聲響徹雲霄,聲音遠達方圓十餘外。據史料記載,西天寺又名三元閣,為南北朝十六國後趙皇帝石虎所建,當初名為興國寺。到北魏時期,統治者又在寺後修建大石佛(現大石佛存於臨淄石刻藝術館中,佛身高5.6米、寬1.8米、厚1米,面龐豐滿,頭飾螺髻,赤足袒胸,身披通肩袈裟立於覆蓮座上。雕刻手法呈現北魏風格),至宋代經過修建,該寺更名為廣化寺。元代惠帝至正年間被毀。直到明代初年在光化寺舊址重新建寺,更名西寺,又名西天寺,明神宗萬曆年間,有太師李良監理重修的記載。該寺規模廣闊,建築宏偉。最盛時整個建築北起石佛像,南至石塔群,跨度約三華里。其主建築以磚石結構立於高閣之上,有大殿三座,每座各三間,分別為「天元」、 「地元」、 「人元」。這正是西天寺又稱三元閣的緣由。閣下有門洞可以通過。閣旁建廟門、僧房、鍾樓,與高閣渾然一體。鍾樓內吊有一人多高的鐵鍾。早晨渾厚的鍾聲在遼闊的原野上飄盪。

⑵ 合肥聖泰峰尚國際公寓屬於哪個街道

長江西路街道。根據網路地圖顯示,合肥聖泰峰尚國際公寓屬於長江西路街道,峰尚國際由合肥聖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於2012年建成建成;樓棟總數2棟,共計房屋797戶。小區物業公司為長豐物業。

⑶ 南懷瑾講演錄精彩片段

南老自我評價,「一無是處,一無所長」。

                        (一)

現在的教育演變很有趣,小學讀的書,到了中學沒有多少用了;中學的書,到了大學沒有多少用了;大學的書,留學又沒有多少用處了,不曉得讀的什麼東西。

我現在發現,幾十年教育的演變,不但讀的書沒有用,還浪費了孩子們的腦筋,把孩子們的身體都搞壞了。因此,我也感覺到有個重點的問題,這樣的教育下去,很多小孩子會變成精神病,我看這很嚴重。所以我常說,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期威脅人類最大的是肺病,二十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紀威脅人類最大的是精神病。現在是精神病開始的時代了,我發現很多年輕的孩子們精神都有問題了,歸結起來是教育的問題,一個國家、社會的興衰成敗,重點在文化,在教育。

    對目前的教育,我的感慨非常大。如果在座的有哪一位學者研究教育的,把推翻清朝以後的教科書找出來,對比研究,會發現這個時代的變化太大了。尤其看到現在的小孩子們,書包背得很重,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考試。

在中國文化里教育的目的,《論語》有句話:「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古代讀書人為自己讀書,為什麼為自己讀書?為自己的興趣。我當年讀書,的確是為自己的興趣讀書。現在讀書不同了,為別人讀書,為家庭讀書,為父母讀書,為社會讀書,為求職業而讀書;這個差得很遠了。

古人有句話,「名利本為浮世重,古今能有幾人拋。」

「計利應計天下利,書名當求萬世名。」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賺了錢,怎麼用錢?怎麼用得有價值、有意義?這個很難。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做生意要效法幾個人。第一個是姜太公,姜尚。周朝建立了以後,他的封地是齊國,就是今天的山東膠東一帶,那個時候是苦寒的地方。歷史上周武王統一天下以後,分封諸侯現在我們談封建,一定要知道中國的封建不是西洋的封建中國的封建是什麼?大家要重新讀歷史,要好好研究,不是般隨便加個觀念叫封建。姜太公到封地去,走到半路心中很不舒服,看歷史也要看另外一面,有個人就告訴他,你那麼大的功勞,封你到齊國,時機難得,你不去,上面的老闆不高興呵!姜太公一聽就去了。他到了齊國,開始做生意,發展漁鹽之利,打魚、曬鹽,拿來販賣,齊國就富起來了。齊國富了以後,由姜太公開始,一直到春秋戰國,前後八百年,中國最繁榮的市場,就是齊國的首都臨淄(現在的淄博)。大家研究做生意,祖師爺是姜太公,這個需要了解。

等到一千年以後,中國工商業發展不在齊國了,而是絲綢之路,漢唐時代都有的。唐朝時,中國貿易最發達的在揚州,俗話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到了宋朝時,貿易繁榮,在福建的泉州、漳州。所以你們現在可以到漳州看看,漳州現在還有宋朝時留下來的伊斯蘭教的清真寺,還有個中東的王子來做生意,後來在漳州落戶了。到了清朝,貿易繁盛,才是今天的上海。這些是跟做生意有關聯的。今天,我們講開放發展,工商業的發達,還是在這沿海帶,內地、西北還是落後。

第二個會做生意的是管仲,他在政治上很了不起,可是做生意沒有本事。他年輕時做生意,靠他的好朋友鮑叔牙。鮑叔牙出錢,大概是鮑叔牙做董事長,管仲做總經理,差不多每次都蝕本,可是後來他做了宰相就不同了。我們說到好朋友啊,有商業的朋友,有政治關系而變成好朋友,但是千古以來,講朋友的關系,只有這兩個人——管鮑之交。管仲年輕時跟鮑叔牙合做生意,蝕本的都是鮑叔牙,而賺了錢,他卻取走差不多三分之二,鮑叔牙都不見怪。最後他被俘虜,被推薦出來做宰相,還是靠這個朋友鮑叔牙。可是管仲臨死的時候,齊桓公問他,你要走了,哪一個可以替你做宰相?齊恆公第一個提出鮑叔牙,管仲說不可以,他太愛干凈了,太整齊了,善惡太分明了,對於壞人不能包容,絕不可以做宰相。我們年輕時覺得,那麼好的朋友,你死了,怎麼不能推薦他做宰相?實際上他是在保護鮑叔牙,萬一做不好,會被殺頭。管鮑之交,是這么一個故事,詳細的自己去研究。所以說,管仲是第二個做生意最成功的,他為國家在做生意。

希望大家學一個儒商,就是孔子的學生子貢。孔子的三千弟子,什麼人都有,土匪也有,流氓頭子也有,讀書人也有。今天山東孔子的墳墓,是子貢出錢修的,這個正史上沒有,要看其他的資料才行。孔子死後,弟子們找了一塊墳地,就是後來葬漢高祖的那塊地。大家也沒有錢修墓,等子貢來。子貢是大老闆,他來了一看,這塊地不行,只能葬個帝王,沒有資格葬我們的老師。大家說那你來找吧!他就找到曲阜現在這個地方。然後,其他學生都走了,他還「廬墓三年」,在孔子的墳墓旁邊蓋了一座小房子,守老師的墳墓三年。子貢是個真正的商人,這個商人很厲害,這要看一本歷史書《越絕書》,後來司馬遷寫《史記》,也採用了這本書。這是怎麼樣一個故事呢?魯國當時衰落了,齊國要出兵打魯國。孔子是魯國人,他說這怎麼辦?子貢就說,老師,您年紀大了,我去。孔子說,你肯去那太好了。子貢一出來就挑起了吳越戰爭,然後又挑起了吳國去打鄭國,國際的戰爭一挑起來,齊國不能出兵去打魯國了。你看他的本事有多大!子貢到了每個國家,每個國家的諸候都盛大歡迎。他做的生意,他的學問,他的聲望,影響了整個的國際,比蘇秦、張儀厲害。

子貢以後,從秦始皇到漢武帝的七八十年間,中國的文化差不多是個斷層了,這是個歷史的經驗,漢武帝以後,才開始文化的復興。不過這個復興,是對是錯,又是個問題了。歷史上說,這個時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諸子百家都不要了,專門提倡儒家。據我的研究,並不一定這樣,不過是偏重於儒家而已。漢武帝雄才大略,歷史上又佩服他,又罵他,清代的康熙學的就是漢武帝。漢朝那個時候,四川、雲南、貴州還沒有完全歸屬中央,是漢武帝時才解決的。廣東、廣西到越南,也是漢武帝的時候才統一的。浙江的義烏、溫州以下到福建,以及北方的蒙古,也都是他開始統一的。歷史上,批評他壞的一面說他窮兵黷武,喜歡用兵,但是他真的了不起,漢朝的聲威,靠的是漢武帝。應該翻開漢武帝這個階段的歷史,學習經驗。武帝時候,曾有兩個商人出來做官,一個是桑弘羊,個是卜式,幫助漢武帝發展工商業經濟。以漢武帝這個才能,就敢用他們。我勸大家讀一本書《鹽鐵論》,同你們在有關系,同中國現代的工商業、財經的發展絕對有關系。毛澤東當年也叫大家研究《鹽鐵論》,作者是桓寬。這本書中講到那個時代的爭論,究竟是文化發重要,還是工商業發展重要?同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一樣,是儒家跟工商業的觀點辯論。提醒大家注意,你們自己去研究。這樣才叫做讀書,研究也才有用處。

                      (二)

個人的人生觀很重要,這是我必須告訴大家的。我現在感覺到,中國的社會非常奇怪,這個演變,將來怎麼樣?我不敢想像。今天全世界,尤其以中國社會做代表的話,將來的社會,沒有婚姻家庭制度了。知識越普及,家庭觀念越淡薄。尤其國內只生一個孩子,非常嬌貴。中國有句老話,「國清才子貴」,一個國家社會安定了,知識分子有學問的,變成名士,就貴重了。「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驕」家庭富有了,孩子就傲慢了教育都成問題。

我發現社會上有個現象,做公務員也好,做生意也好,都沒有自己的時間,很可憐。我常常想起明朝時一個年輕人講的,人生啊,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騙,騙人,被人騙。如果拿這個觀點來看,我常常哈哈大笑,包括釋迦牟尼、耶穌、孔子、老子、穆罕默德、漢武帝、秦始皇,包括蔣介石,等等,都是一樣,都是自欺、欺人、被人欺。當然包括我嘛,也是一樣。所以我提醒大家,人的生活,必須要檢點一下。

班固贊曰:昔魯哀公有言:「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未嘗知憂,未嘗知懼。」信哉斯言也,雖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為鴆毒,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漢興,至於孝平,諸侯王以百數,率多驕淫失道。何則?沉溺放恣之中,居勢使然也。自凡人猶系於習俗,而況哀公之倫乎!「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河間獻王近之矣。                                      班固是歷史學家,寫了《漢書》。這一段,他講到魯哀公一段話。魯哀公是孔子的老闆,他說:「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未嘗知憂,未嘗知懼。」魯哀公感嘆自己,生來就是職業君主,生在深宮之中,外面的世界什麼都不了解,太監和宮女們把他侍候大,一輩子不知道什麼是憂愁,也不知道害怕。班固評價說「信哉斯言也」,真是了不起,魯哀公這句話很值得相信,真好。                                你們注意,我們當年讀書,是這樣讀的,會背來的。你們覺得很好玩吧!告訴你們好處,可以用到孩子的教育上。我們以前讀書是這樣大聲讀的,不要講理由,老師說讀啊,我們就開始大聲吟唱了。小朋友們要放學了,心裡高興,一邊唱,一邊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可是這樣讀書有一個好處,心裡會記住,一輩子都忘不了。以前這叫讀書,現在沒有了。現在你們是看書,等下就忘了,意思懂了,內容統沒有記住,不會啟發自己的智慧。                  班固說:「信哉斯言也,雖欲不危亡,不可得已。」人生在這樣一個環境中長大,最後一定失敗,不可能不失敗的「是故古人以宴安為鴆毒」,所以,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最害怕一輩子太享福、太順利、太平安了,沒有憂患意識,像吃了毒葯一樣,把自己毒死了。「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這句話最重要。人生自己沒有建立自己的品德行為,而得了富貴,這是最不幸的。這里我要補充一下,過年的時候,門口貼的對子「五福臨門」,你們知道是哪五福嗎?五福(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裡面沒有「貴」哦!官做得大,不一定算是有福哦! 五福里頭有「富」;中國話「富貴」常連在一起,富了就貴了。「貧賤」連在一起,窮了地位就低了。這里告訴你,無德而富貴,是人生最不幸的事情。班固說了一個例子,「漢興,至於孝平,諸侯王以百數,率多驕淫失道,何則?沉溺放恣之中,居勢使然也。」漢朝從劉邦開始,一直下來到孝平帝,封自己的高乾子弟一百多個,二百餘年,就衰敗下來了。大多數諸侯都自己糟蹋自己,尤其一個人沒有好的人生觀,有錢有了地位,自認為了不起,放肆沉溺到快樂享受的苦海里了。為什麼會這樣?居勢使然也。所處的那個地位、形勢,促使他這樣。《孫子兵法》十三壓篇,真正重要的是一個「勢」字,意思是說,一個時代的清流,一股社會的力量,當這個力量來的時候,你跳不出來就會被它理沒了,沉下去了,什麼是勢?《孫子兵法》解釋「轉圓石於千仞之山,這么大的一塊石頭,在千高山上繞個大圈子旋轉,下面的人都很恐懼,不曉得這塊石頭落在誰的頭上,當一個勢到了,沒有辦法,等到這個石頭掉到地上,小孩子都可以在上面撒尿,一點用都沒有。所以用兵也好,做事業也好,「勢」最重要,重點在把握「轉」字。班固說,漢朝得天下以來,一百多個諸侯王受封,二百餘年,自己和子孫都沒有了,為什麼?沉溺放恣,自己在那個環境裡面墮落了。「自凡人猶系於習俗,而況哀公之倫乎」凡人就是普通人,佛教叫凡夫。社會上任何一個普通人,都逃不出社會的風氣與習慣,何況如魯哀公一樣的諸侯呢!諸侯是人上之人,那個功名富貴,自然會把人埋下去。「夫唯大雅,卓爾不群」,這是班固特別創造的兩句話。只有真正有文化、有思想的人,才能獨自站起來,不跟著社會風氣走,自己建立一個獨立的人格。一個人能夠獨立站起來,卓爾不群,不跟一般人一樣隨波逐流,「河間獻王近之矣」,漢高祖的後代中,只有河北一個諸候河間獻王做到了這一點,非常了不起,他在做諸侯那麼富貴中間,非常講究學問。                                 

      我小的時候,父親告訴我:「仗劍需交天下士,黃金多買百城書。」多交天下朋友,多交有知識、有學問、有道德的朋友;有錢了,要多買書,多讀讀。我抽出班固對河間獻王的評語給大家看,其實是對河間獻王的贊詞,非常佩服他。剛才我講過,為什麼要發財?發財最難的是一塊錢。人生,不管你發了多大財,永遠覺得房子少了一間,衣服少了一件,錢少了一筆。我香港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有三百多套西裝,還是永遠覺得少一套。在人生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去賺錢?有了錢怎麼用?怎麼用得恰當有意義?所以用錢是最難的。

曾仕強教授曾經說過「當用不省,當省不用。」

孔子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

中國古人教你夫婦之道,有一句話「相敬如賓」,「賓」就是客人。客人來了,明明家裡正在罵「你媽的、你娘的」,看到客人來了,嘴一咧:「啊,你好啊,請坐啊。」這叫對待賓客。夫妻兩個相敬如賓,都要保持一個距離。談戀愛的時候,決不說真話的。所以西方人講,「誤會了就結婚,了解了就離婚。」結婚了以後說了真話,完了。相敬如賓,是我在公共汽車後面看到的兩句話「保持距離,以策安全」這叫相敬如賓。                               

    中國民間有個傳統,「兒女如眉毛」,有些人現在不生孩子,我說也好。這是中國文化的另一面。中國民間講,「無兒無女是神仙,有兒有女是冤家」。可是我不敢講啊!人家說,「你四代同堂,子孫滿堂,你叫人家不結婚」!所以我沒有資格講。「兒女如眉毛」,這個眉毛生在臉上一點用都沒有,可是沒有它不好看。「兄弟如手足」,兄弟是很重要的,如手足。「夫妻如衣服」,可以換的,哈哈!《幼學瓊林》,上面有兩句話:「問舍求田原無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

    我也常常問同學們,看過《三國演義》沒有?他們說看過。那你會背嗎?還有一次在香港,有人介紹一個很有名的學者,研究紅學的專家。他來吃飯,我說你會背嗎?他說不會背。我說我背給你聽,背了好幾段。他愣住了,他說我是專家耶!我說,你不會背《紅樓夢》,還是幼稚園呢。大家注意《三國演義》曹操和劉備論英雄那一段,劉備問什麼才是英雄,曹操說:「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這樣的人可以算英雄了。這樣的英雄哪裡找?「今天下,唯使君與操耳。」只有你我兩個人啊!嚇得劉備筷子都掉下來了,心想曹操非殺他不可了。

大家先吃飯吧,飯後再來。

                          (三)

    杭州蓮花峰東麓有塊「三生石」,是杭州十六遺跡之一。是說唐朝有位有名的圓澤和尚,與一位李源居士很友好,晚年時,他們想到四川峨眉山去看一下。兩人商量,圓澤和尚堅持走長安斜古路,經成都到峨眉。李源堅持走荊州,經過三峽。最後和尚拗不過他,只好如此。兩個人經過三峽時,到了南浦這個地方,剛好看到江邊有個婦女,大著肚子背著瓦罐打水。和尚一看,就對李源說:「完了!告訴你不要走這個路,你不信,她姓王,懷孕三年了,就等我呢,現在見面了,逃不掉了。我這就走了,你念佛念咒子幫忙我吧。十三年後,杭州天竺寺外,我與你相見。」然後他洗了澡,換了衣服,端坐就走了。李源難過得不得了。十三年後,李源來到杭州找這位朋友,到處找。後來在一條河邊,遠遠地有個孩子牽一頭牛過來了,那個孩子做了首詩,唱道: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我已經轉世再來了,當年我們在一起賞月吟詩那些事情都過去了,不要談了。很慚愧,你從長安那麼遠,跑來看我,我這個身體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了,可是原來的本性我沒有忘記,現在來看你一下。李源問他:「澤公健否?」圓澤和尚,你都好吧?那個孩子回答:「李公你真是信士啊!我俗緣還沒有盡,只有勤奮修行,等到達不會墮落時,我們再相見吧。」於是又吟了首詩:

生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前因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梓上瞿塘。

前生今世的事情太多了,講不清楚。過去前生的事不提了,講起來恐怕傷心難過。我找你也找了許多地方,現在我們各自回去吧。唱罷就告辭了,不知所終。李源後來被舉薦作諫議大夫,可是他不想做官,住在寺廟里安心修行,一直活到八十歲。這是中國文化中有名的「三生石」的故事,蘇東坡寫的《僧圓澤傳》里,也記載了這段故事。

《大學》開始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中國過去教育有個目標:「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從皇帝開始,到任何一個老百姓,教育的目的,就在這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貫的系統。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司馬遷。

「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一見,不過如此。」

小偷的口訣,「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刮風的時候可以去偷,人家以為風響,不知道是小偷;月亮大的時候不能偷,因為看得到的;下雨可以做小偷,下雪天不行,腳印就留下來了。這個叫做「偷風不偷月,偷雨不偷雪」中國文化連做小偷都有詩。

    中國第一部歷史的書是孔子著的,叫《春秋》。儒家孔子的文化,重要在《春秋》。孔子有一句話: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他說我寫了這一部書,把歷史整理下來,給後人做榜樣,知道什麼叫做壞人,什麼叫做好人,什麼叫做偉大的政治家,什麼叫做混蛋的不成家。偉大的政治家同混蛋的不成家是對比的。再說為什麼叫「春秋」,不叫「冬夏」呢?這就是問題喔!讀書要用思想,要提出問號,要懷疑。秋分在八月,同清明以前二月的春分,這兩個氣節日夜相等,是平衡的,是溫和的,所以歷史稱為春秋。

第二部歷史是《史記),司馬遷根據孔子寫《春秋》的方法寫的。司馬遷怎麼吹牛呢?他把歷史都衡量過,他寫的是歷史會計。最後講「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這兩句話大家都說很了不起。我說司馬遷在罵人呢,你們不會讀書。有的同學還說,老師,這沒有罵人啊!「藏之名山」,一部書寫出來,要藏起來,放在山的角落去,挖個洞讓你看不見;「傳之其人」,等到一千年、一萬年以後,也許有個人考古挖出來。看到這兩句話就是這樣,實際上罵了當代的漢朝人,等於說你們都是混蛋,看不懂的啊。將來有人會看懂我的書的!這是文章罵人,罵得好,結果罵了人以後,大家還拚命背。

有一個詩人叫易實甫,有一首詩寫項羽:二十有才能逐鹿八千無命欲從龍成陽宮闕須臾火天下侯王一手封二十歲有才氣,可以逐鹿中原打天下了;最後失敗,他帶的江南八千子弟,烏江一戰都死光了;秦始皇修的咸陽地方的宮殿,一把火也燒了;進關中才二十六歲,封劉邦做漢王,所以劉邦後來得了天下稱漢朝,實際上是項羽封的,「天下侯王一手封」啊,你看多大的氣派!

閱讀全文

與臨淄峰尚國際在哪裡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4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