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如何應對國際形勢的變化
首先,從總體上看,當前國際形勢對我國仍是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於我國繼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國家發展戰略。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特徵、世界多極化趨勢、經濟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給我國發展提供的巨大動力和機遇,是長期性、可持續的。只要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這些機遇就會繼續促進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其次,當前國際矛盾的特點、世界戰略格局的調整方向、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趨勢、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僅沒有弱化而且正在強化國家主權在國際關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義。要在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保持和爭取比較有利的地位,對於國家主權在國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礎價值必須有清醒的認識。要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矛盾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必須堅持和倡導在相互尊重主權的前提下,積極尋求存異基礎上的求同,多元基礎上的共識,共贏基礎上的合作。
再次,台灣問題對中國保持和利用重要戰略機遇期構成的不利影響呈增大趨勢,已成為中國在本世紀國家安全面臨的最大隱患。涉台外交在維護中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對「台獨」分裂勢力在兩岸關系中製造種種突發性事件的任務與日俱增。美軍積極調整在亞太的軍事部署雖然是為其全球戰略服務的,但客觀上使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環境更加復雜。面對挑戰,中國必須不斷發展自己,提高包括經濟和軍事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新軍事變革,使我軍建設更加適應未來戰爭的要求。
最後,世界經濟保持繁榮、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加大了對世界各種資源的需求,同時也促使世界經濟利益分配格局調整加快,有關國家之間為爭奪資源和市場、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磨擦增多。這使中國在未來的發展和開放過程中面臨更多的壓力,也對中國繼續參與國際競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需要在自身經濟增長方式和對外合作方式等方面進一步開拓進取,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大旗,積極應對這些問題,處理好維護中國自身利益與促進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之間的關系。
② 世界經濟形勢很不穩定國際經濟市場需求減弱我們該如何推動適應世界經濟形勢
1、積極推動區域合作
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減少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要重視推動和參與區域性經濟合作,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要有具體的步驟和方案。也需重視與歐盟的經濟交往與合作。
合作的領域與范圍,除了經濟貿易金融還應擴大到科技、文教等領域。要重視與發展中國家的區域性集團合作,也要加強與發達國家區域性集團的合作,當然也應加強雙邊的合作。
2、正確評估外貿作用
當前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佔GDP的40%,出口額佔GDP的24%,前者表明中國對外依存度和開放程度很大,後者表明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有較大的比例。但是,我們要清醒認識到,中國不是出口導向型國家,中國的市場主要在國內。
因此,不要被上述統計數字所迷惑或產生誤導,在確定對外經濟發展戰略時,不應過分強調外貿依存度和出口貢獻率。
2002年10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高達2655億美元,因此迫切需要對外匯儲備的職能和作用再作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對中國來說究竟多少外匯儲備為最佳水平?外匯儲備並不是愈多愈好。外匯儲備主要由外貿順差和外資凈流入組成,外貿順差形成的外匯儲備是我們用商品和勞務換來的。因此如何發揮外匯儲備的有效性是一個緊迫的問題。
此外,對外匯儲備的各種不同傾向的金融資產擺布、保管存放,也即安全性、保值性、流動性都需結合國內外實際作深入認真的探討。
3、推動人民幣可兌換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金融改革的深化發展,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迫切性、緊迫感加大。但是一定要把握循序漸進的戰略方針,努力創造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條件。
比如,要有較強的國民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要建立和健全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要健全金融體系和金融監管體系;要有良好的國際收支狀況和充裕的外匯儲備;要有具備自主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體系;要有合理科學的匯率機制和匯率水平等等。
根據國際上開放資本項目的經驗教訓,結合中國經常項目下可兌換的成功經驗,可採取積極穩妥、先易後難、寬入嚴出的方針。
首先是實現資本項目下有條件的可兌換,在此基礎上再實現資本項目下的完全可兌換。即使實現了完全可兌換,在必要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實行必要的資本管制。從總體來看,外匯管制應逐步放開,加強和完善外匯監管,以監管逐步取代管制。
當前人民幣匯率水平是否合理,機制是否健全和完善,如何逐步實現匯率市場化,真正實現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都應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4、繼續實行「雙松」政策
鑒於全球經濟處於疲軟時期,我們應繼續不動搖地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通過調整經濟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加快經濟增長的步伐。
淡出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可取,應繼續完善和加大債券發行的力度,特別是增加企業債券的發行,充分發展和完善債券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積極作用。要繼續保持低利率政策,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加大商業銀行的信貸力度。
發展商業票據、銀行票據貼現,發展和完善貨幣市場。正確估價財富效應的作用,進一步規范資本市場,遵循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積極穩妥全面全方位地開放金融市場。
(2)如何適應國際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擴展閱讀
經濟形勢判斷
中國經濟的熱點問題,離不開國際金融危機這個大背景。我們先從這次國際金融風暴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談起。早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得到一個很重要的經驗教訓:必須加快銀行不良資產的剝離,必須加快中國商業銀行的體制改革。
正因為有了這個工作取得的成績,所以在這次國際金融風暴中,我們金融業受的沖擊是比較小的。所以,現在回想起來,1997年以後我們剝離銀行的不良資產和加快商業銀行的改造是有積極意義的。
那麼,這一次國際金融風暴給我們什麼樣的經驗教訓呢?首要一個就是必須加強金融監管。這是大家都公認的。
③ 分析當前國際形勢的變化與特點及我國如何應對國際形勢的變化
當前,國際關系進入新世紀以來發生的深刻變化正在繼續,一些具有規律性的特點和趨勢進一步顯現。國際環境對我國利大於弊、積極因素多於消極因素的總體狀況沒有改變,但某些挑戰和問題有了新的發展,值得關注。
一、國際局勢保持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局部性的戰爭、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
當前,大國關系繼續以合作為主調並保持相對穩定。美歐、美俄之間因伊拉克戰爭出現的矛盾有所緩和,雖然雙方之間深層次的矛盾和分歧並未消除;中美關系在台灣問題、經貿問題等方面面臨新的考驗,但雙方的合作領域與共同利益仍在擴大,雙邊關系中的相互依存性進一步加強;中俄、中歐戰略夥伴關系進一步鞏固,合作關系繼續加深;中日政治關系雖因日政界對二戰態度、雙方領土爭端等問題而受到較大幹擾,但雙方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間往來仍然高潮迭起,足見中日友好與合作基礎深厚,日趨成熟,雙邊關系發展大勢已不為局部問題所左右;中印政治與經濟關系均保持積極態勢,對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對穩定的大國關系,反映和平與發展作為當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轉。
然而,當前國際形勢亦有相當嚴峻的一面。地區性的戰爭和暴力沖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當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與發展面臨的問題愈加緊迫。局部性的戰亂、動盪與緊張已從三個方面對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帶來嚴重沖擊。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壞甚至摧毀了有關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環境。這不僅使一些地區的人民生活被置於水生火熱之中,而且使這些地區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水平拉大,導致世界發展不平衡問題進一步加劇。其二,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發展環境。如今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相當程度上是由於國際沖突和國際地緣政治因素中的不確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國關系中的隱患,從而威脅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當今許多局部沖突和地區爭端都發生在國際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敏感地帶,直接間接牽動世界主要國家在這些地區的戰略利益。事實上,在當今多數地區性沖突的背後,都有不同大國之間的利益角逐。地區性沖突、戰亂的增多和加劇,必然導致大國利益關系的復雜化,對大國關系構成負面沖擊,在一定情況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國之間矛盾的激化,不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二、霸權主義是當今世界動盪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權主義在伊拉克雖遭受挫折,但元氣未傷,美謀求單極世界霸權的勢頭仍將延續相當一段時期;單極與多極之間的國際秩序之爭,仍是國際斗爭的主線。
當今世界多數熱點問題,如伊拉克戰爭的各種後遺症、巴以沖突的持續和升級、朝鮮半島形勢的緊張,雖涉及各種復雜因素,但從根本上說都與霸權主義干預密切相關。霸權主義直接間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當前世界的許多地區性沖突、動盪和緊張,是不爭的事實。
目前,由於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權戰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調整。美在伊戰後治理問題上面臨的困境超出布希政府當初的想像。伊戰後,美在伊拉克迅速穩定局勢、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會以及將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軍戰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計劃不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對伊戰帶來的種種問題和壓力,如伊境內連綿不斷的恐怖襲擊和暴力事件、持續攀升的美軍傷亡人數、美軍虐俘丑聞、以及始終不能為發動伊拉克戰爭找到一條法理上站得住腳的理由,等等。美為藉助聯合國及國際社會幫助其解脫在伊拉克等問題上的窘境,單邊主義姿態有所收斂。不過,迄今為止,美謀求霸權的勢頭沒有因此而受到根本性遏制。美在伊拉克等問題上的姿態變化雖暴露美難以單槍匹馬獨步世界,但與越南戰爭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並未使美傷筋動骨,沒有動搖美推行強權政治所依賴的實力基礎,亦難以使布希政府對其霸權戰略進行全面反思,從根本上吸取教訓。
2005-1-9 17:55 回復
qq315960805
1位粉絲
2樓
不論美兩黨中的哪一方贏得這次大選,美對外戰略都將保持一定連續性,一些基本特徵在中短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第一,美為其世界霸權謀求制度和法律保障、建立單極世界秩序的戰略目標不會改變。盡管民主黨在加強美世界霸權的策略手法上與目前的共和黨政府會有所不同,但爭取使美世界霸權最大限度地制度化、合法化,建立以美國利益為中心的世界新秩序,是美兩黨的共識;第二,美加強對國際地緣政治中敏感地帶控制的方針不會改變。美歷來重視地緣政治因素在國際戰略平衡中的重要意義。近年來,美針對國際形勢的新特點,正全面、系統地調整其全球戰略部署,以便為給其新的霸權戰略在地緣上提供更好的依託和保障。北約東擴計劃、大中東改造計劃、亞太軍事部署調整計劃,是美全球戰略部署大調整最重要的三個組成部分。從地緣上看,這三個部分涵蓋整個歐亞大陸,並將大西洋、太平洋乃至印度洋上的戰略要點一體貫通,形成整合兩翼(歐洲和亞太),突破中央(從中東、中亞到南亞的新月地帶)、彼此呼應的態勢。美全球戰略部署調整意在一箭四雕,即整治穆斯林國家、牽住歐洲、堵住俄羅斯、看住中國。美政府輪換可能會在某些局部和具體步驟上影響美全球戰略調整的實施,但不太可能觸動其整體框架。第三,美倚重軍事優勢加緊爭奪國際戰略制高點的趨勢難以改變。目前,美軍費開支佔世界軍費開支的一半,美超強地位最突出的方面反映在軍事上。美在推行霸權戰略的過程中,正不遺餘力地利用其在世界新軍事革命中搶占的先機,全面加強美軍的機動反應能力,擴大美戰略優勢地位。今年8月,美國總統布希宣布,今後10年中將逐步調整大約7萬名駐扎在西歐和亞太地區的美軍地面部隊,以適應21世紀戰爭的需要。美在軍事技術和能力上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的不對稱優勢,是其實施全球戰略大調整的前提和保障。民主黨在用兵上可能比布希政府相對慎重一些,但軍事優勢在美推行霸權戰略過程的特殊意義不會因此而被忽視。
三、國際恐怖主義反彈強烈,國際反恐斗爭形勢嚴峻;美國反恐戰略對國際反恐斗爭之局限和弊端進一步顯現;國際反恐斗爭中雙重標准問題反映出國際反恐陣線的內部分化傾向。
今年以來,國際反恐形勢出現若干新動向。首先,恐怖主義活動出現新的反彈,打擊恐怖主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義襲擊頻率增加,活動范圍、襲擊規模擴大。西班牙、俄羅斯等地先後遭受嚴重恐怖主義襲擊,舉世震驚。
其次,美國反恐戰略在國際反恐斗爭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無遺。布希政府在「9·11」事件後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發動的兩場「先發制人」的戰爭,不僅未使恐怖主義受到震懾,或使美國和世界變得更加安全,反倒使伊拉克成為又一個恐怖主義的滋生中心,恐怖主義活動愈演愈烈。「反恐戰爭」使世界出現「越打越恐,越恐越打」的怪圈。這種現象同美國反恐戰略中幾個根本性的問題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一是反恐動機不純,利用反恐圖謀霸權。伊拉克戰爭是典型例證。伊拉克同國際恐怖主義活動本來沒有關聯,現在卻變成了滋生恐怖主義的溫床。其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在恐怖主義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問題上對伊拉克製造 「莫須有」的罪名,強行發動一場旨在實現其大中東霸權計劃的入侵戰爭,在伊拉克社會和阿拉伯世界激起強烈反美情緒。二是將反恐斗爭等同於軍事斗爭,治標不治本。布希總統在「9·11」事件後稱美國與國際恐怖主義進入長期戰爭狀態,實屬無稽之談。恐怖主義襲擊無論手段如何殘忍,破壞如何嚴重,本質上仍屬跨國犯罪活動。有效的反恐斗爭應更多倚重司法、公共安全、情報和金融體系中的資源和手段而不是軍事手段,而消除恐怖主義的根源更有待於經濟和社會政策的配合。除非別有動機,將反恐斗爭與戰爭簡單地劃等號,不僅牽強附會,使反恐斗爭傷及大量無辜,而且難以觸動恐怖主義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三是美國將巴以問題同國際反恐混為一談,不但促使巴以雙方繼續以暴易暴,而且加劇了伊斯蘭世界的反美情緒,為國際恐怖勢力所利用。
2005-1-9 17:55 回復
qq315960805
1位粉絲
4樓
五、國際形勢變化趨勢對我國的影響
對我國來說,對當前國際形勢進行評估,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認識國際環境對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影響。這既涉及對當前形勢的判斷,也涉及到對當今世界長遠變化大勢中一些深層問題的認識。
首先,從總體上看,當前國際形勢對我國仍是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於我國繼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國家發展戰略。以和平和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特徵、世界多極化趨勢、經濟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給我國發展提供的巨大動力和機遇,是長期性、可持續的。只要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這些機遇就會繼續促進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其次,當前國際矛盾的特點、世界戰略格局的調整方向、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趨勢、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僅沒有弱化而且正在強化國家主權在國際關系中的基石地位和重要意義。要在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保持和爭取比較有利的地位,對於國家主權在國家利益中的核心地位和基礎價值必須有清醒的認識。要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矛盾和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必須堅持和倡導在相互尊重主權的前提下,積極尋求存異基礎上的求同,多元基礎上的共識,共贏基礎上的合作。
再次,台灣問題對中國保持和利用重要戰略機遇期構成的不利影響呈增大趨勢,已成為中國在本世紀國家安全面臨的最大隱患。涉台外交在維護中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對「台獨」分裂勢力在兩岸關系中製造種種突發性事件的任務與日俱增。美軍積極調整在亞太的軍事部署雖然是為其全球戰略服務的,但客觀上使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環境更加復雜。面對挑戰,中國必須不斷發展自己,提高包括經濟和軍事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的新軍事變革,使我軍建設更加適應未來戰爭的要求。
最後,世界經濟保持繁榮、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加大了對世界各種資源的需求,同時也促使世界經濟利益分配格局調整加快,有關國家之間為爭奪資源和市場、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磨擦增多。這使中國在未來的發展和開放過程中面臨更多的壓力,也對中國繼續參與國際競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需要在自身經濟增長方式和對外合作方式等方面進一步開拓進取,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大旗,積極應對這些問題,處理好維護中國自身利益與促進全人類的共同利益之間的關系。
④ 中國如何應對當今復雜的國際環境和戰略格局
我們中國在面對當今復雜的國際環境和戰略格局,我國應看清現狀並抓住機遇,積極主動應對挑戰,有效維護戰略機遇。
1、利用外部環境機遇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世界經濟的中低速增長新常態並不是一種靜態,而是一種動態。
危機是「創造性破壞」,它會消除落後產能,推動新產能發展。蓄勢待發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包括以信息技術發展為先導的「互聯網+」經濟。
以創新技術研發為驅動的新能源變革,以構建國內和跨國互聯互通網路為基礎的綜合發展,以綠色理念推動的新生活方式,以及分享經濟、3D列印、智能製造等。
這些產業將改變以往經濟增長的方式,逐步生成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即將出現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
以變革與創新為驅動,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應對新環境,是利用好新發展戰略機遇期的重要途徑。
2、提高全球治理能力 促進優化發展環境
全球問題凸顯是戰略機遇期內涵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世界經濟的深刻調整和全球問題的日益凸顯,都需要加強並改善全球治理。
為此,一方面需要推動現有國際機制的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新的治理機制,制定新的國際貿易、投資、金融等規則。
這既為我國參與國際經濟體系提出了新的挑戰,又為我國發揮積極作用參與新國際規則的制定,「推動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積極引導全球經濟議程,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朝著平等公正、合作共贏的方向發展」提供了機遇。
3、積極主動應對挑戰 有效維護戰略機遇
從國際安全環境看,盡管和平仍然是時代主題之一,但在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深刻調整的背景下,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維護地區和世界局勢和平穩定的任務仍面臨諸多挑戰。
維護一個長期和平的環境符合我國根本利益。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尤其是中美新型大國關系,正是中國主動營造和平環境的重要舉措。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核心內涵是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這是打破新興大國和守成大國對抗沖突陳舊邏輯的重要方式。
(4)如何適應國際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擴展閱讀:
國際間戰略利益的矛盾及其發展;政治、軍事、經濟力量在世界范圍內的分布與配置;主要國家之間的戰略關系及其斗爭、制約、合作的態勢;戰爭的進程和結局,以及戰爭威脅的性質和程度等。
國際戰略環境是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國際條件,對實現國家的戰略目標和戰略利益有重大的影響,並決定或制約著一個國家政治、軍事、經濟斗爭的對象和敵友關系以及採取的方針、政策和策略。
任何一種戰略,都是依據一定的環境條件而提出來的,在實施過程中都要受到這種環境條件的制約,因此,對國際戰略環境的分析和判斷,是制定戰略決策和戰略實施過程中必須特別加以重視的一個至關緊要的問題。
站在時代的高度,從各主要國家或政治集團的戰略利益關系入手,較系統地考察一個較時期內國際戰略格局的狀況和國際戰略形勢的發展趨勢,綜合分析影響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各種國際化條件,判明本國遭受威懾的可能、方向、性質和程度,才能提出正確的戰略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