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際歌是什麼背景什麼時間下創作的
國際歌
歐仁·鮑狄埃(1816-1887)出生於巴黎一個製作木器的手工業工人家庭,他在艱難的環境里刻苦自學,從他所能夠找到的書籍中吸取知識的營養。法國革命民主主義詩人貝朗瑞的詩,在他心靈里留下深刻的印記。1830年七月革命爆發時,年僅14歲的他就寫出了他的第一首詩歌《自由萬歲》。從此,他開始用詩作為武器,踏上了革命的征途,並逐漸由一個民主主義者向社會主義者轉變,並於1870年加入了第一國際,成為第一國際巴黎支部聯合會的委員。
1871年,法國巴黎公社革命爆發了。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3月28日,公社成立了。鮑狄埃先後擔任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委員、二十區中央委員會委員、公社委員。他在擔任公社社會服務委員會委員時,被人們稱譽為「最熱情的公社委員之一」。
巴黎公社失敗後,他在群眾的掩護下,躲進了蒙馬特爾我人基特家的閣樓,倖免於難。在這悲痛的日子裡,他的心情無法平靜,5月30日,他用戰斗的筆,寫了了震撼寰宇的宏偉詩篇--《國際》,正式宣告向敵人「開火」。
1887年,他在貧困中與世長辭,巴黎的群眾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在他逝世後的第二年,法國工人作曲家彼爾·狄蓋特以滿腔的激情為《國際》譜寫了曲子。從此,它便成了世界無產者最喜愛的歌,從法國越過千山萬水,傳遍全球,1890年出現了西班牙譯文的《國際歌》,1899年被譯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現了德文、英文、義大利文的《國際歌》,1906年正式傳入了俄國,為了便於傳唱,翻譯這首歌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黨員柯茨只選擇了六段歌詞中的一、二、六三段,1923年瞿秋白將它從俄文翻譯成了中文,因此我國所唱的《國際歌》也只有三段。
1923年,瞿秋白從蘇聯回到國內,擔任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刊物《新青年》主編,同時著手翻譯《國際歌》。
《國際歌》自1888年6月在法國里爾一次工人集會上第一次唱出後,這首法國工人的戰歌經四十多年的傳播,已成了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蘇聯人民就是唱著它戰勝敵人,最終走向新勝利的。但是,在當時的中國,《國際歌》並沒有流傳開來。《國際歌》傳入中國後,有兩種譯文,可惜都譯得不理想,歌詞晦澀不上口,廣大勞苦大眾很不容易接受。這也是這首偉大歌曲一直沒有能在中國傳唱開來的原因。
瞿秋白在蘇聯出席了第九次全俄蘇維埃大會,見到了列寧;他更在這個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裡受到了蓬勃發展的各項事業和革命精神的鼓舞。他早就下決心,要將《國際歌》重譯,讓它在中國廣泛流傳,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首戰歌。
重譯《國際歌》的宗旨,就是要讓翻譯過來的歌詞,既准確又易唱,讓它很容易在勞動人民中間流傳開來。當時,瞿秋白住在北京黃化門西妞妞房他叔叔的家裡。守著一架風琴,他開始著手譯《國際歌》了。他對照原文,一字一句的推敲。時而沉思斟酌,時而自彈自唱。每一句歌詞定稿,都要如此反復再三。他譯著,唱著,譯到「國際」一詞時,他站了起來。這個詞,漢語只有兩個字,而外文卻是老長一串音節。如果照例譯成「國際」一詞,配上原譜,將成為「國際———,就一定要實現」,「國際」一詞,拖得這么長,那將是很難唱也是十分不悅耳的一句。
瞿秋白為這個詞怎麼翻頗費思索,他在小屋裡來回走動,不時地哼著,想著。在莫斯科的經歷,又一幕幕浮現在他眼前:那嚮往社會主義而來到蘇俄的各國無產者激動歌唱的聲音,那解放了的蘇俄人民幸福歡歌的聲音,以及他自己為求真理而慷慨高歌的聲音,都匯集成一片氣勢磅礴、無往而不勝的雄渾壯麗的旋律,回盪在他的耳際。他忽然停下腳步,若有所悟地走到琴邊,手指按在琴鍵上,有力地彈奏著《國際歌》的這一段。隨著琴聲清晰的節奏,他用不很高的,卻十分庄嚴的聲音唱出了:「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歌詞和歌曲是那樣和諧地融和成一體了!瞿秋白終於用音譯的辦法,解決了這一難題。
《國際歌》譯成後,他曾對曹靖華說過:「『國際(英特納雄耐爾)』這個詞,在西歐各國文字里幾乎是同音的,現在漢語用了音譯,不但能唱了,更重要的是唱時可以和各國的音一致,使中國勞動人民和世界無產者得以同聲相應,收萬口同聲、情感交融的效果。」
1924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學任社會學系主任,5月5日馬克思誕辰紀念日那天,在上海大學的紀念會上,瞿秋白登上高高的講台,在一群愛國青年中間,與任弼時等師生一起唱起了《國際歌》。從此,這首響遍全球的偉大旋律,就一直伴隨著中國人民向反動黑暗勢力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直到取得最後勝利。
瞿秋白在重譯《國際歌》11年後,於1935年2月在江西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並殺害。臨刑時,他昂首高唱著自己翻譯的《國際歌》,他用歌聲向敵人宣布:「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
《國際歌》節奏抑揚頓挫,慷慨激揚,感情豐富,蘊涵深刻的道理。國際歌代表著社會底層人民的一種反抗精神,一種反抗壓迫反抗專制反抗剝削的一種精神.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專制,哪裡有剝削,哪裡就有著國際歌的聲音!
[法]歐仁.鮑狄埃詞
比爾.狄蓋特曲
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
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奴隸們起來起來!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我們要奪回勞動果實,讓思想沖破牢籠。
快把那爐火燒的通紅,趁熱打鐵才能成功!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
一切歸勞動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蟲!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一旦把他們消滅干凈,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國際歌》中文版的由來
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作詞,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譜曲的《國際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一首歌,也是世界上最被廣泛傳唱的歌曲之一。
130多年來,《國際歌》被譯成多種文字,傳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響徹寰宇。它曾是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會歌;上世紀20年代,蘇聯以《國際歌》為國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國歌後,則把《國際歌》作為聯共(布)黨(1952年改名蘇聯共產黨)黨歌。
早在20世紀之初,中國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現過未曾署名的《國際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應該是鄭振鐸與其好友耿濟之在1920年10月翻譯發表留下來的。但是以詩的形式出現, 沒有附曲,不適合唱頌。
1923年6月,《新青年》第一期上發表了瞿秋白從法文譯來的詞和簡譜的《國際歌》,這便是我國最早能唱的《國際歌》。瞿秋白將法文「Internationale」(國際)一詞音譯為「英德納雄納爾」,如此,詞和曲和諧地融為一體,朗朗上口,使《國際歌》在社會上得以傳唱起來。
而我們今天在各種集會上所傳唱的《國際歌》,則是1923年詩人蕭三從俄文版轉譯,陳喬年配歌,副歌譯為:「這是最後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1962年,中國音協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邀請有關專家,對《國際歌》譯文重新加以修訂
㈡ 《國際歌》誕生的時間是﹖
《國際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著名的一首歌。原文(法語)的歌詞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為其譜曲。
㈢ 請問《國際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國際歌》誕生
《國際歌》是1871年由歐仁·鮑狄埃寫成的無產階級的戰歌,並用"國際工人協會"的簡稱"國際"來命名。歐仁·鮑狄埃(1816-1887)是法國工人詩人,巴黎公社的活動家。1816年10月4日鮑狄埃出生在巴黎一個赤貧的工人家庭,青少年時代用詩歌作武器向反動勢力斗爭。積極參加了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和六月起義。1865年加入第一國際,並參加了國際巴黎支部的領導工作。普法戰爭期間,他在詩篇中號召人民抗擊侵略軍,成立"紅色的公社"。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後,當選為公社委員,保衛公社英勇作戰。巴黎公社失敗後的第二天,他隱藏在巴黎城郊蒙馬特爾工人區一間簡陋的頂樓里,寫下了《國際歌》的歌詞。他在歌詞中揭露了資本主義"毒蛇猛獸"吃盡了勞動人民血肉的暴行;闡明了"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是勞動群眾"創造了人類世界"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表達了公社英雄們要把"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要為真理而斗爭"的決心;闡述了無產階級的團結戰斗,必然能使"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的偉大真理。歐仁·鮑狄埃貧困一生,於1887年11月6日病逝,葬於拉雪茲墓地。1888年6月,法國工人作曲家比爾·狄蓋特為這首詩歌譜了曲。從此《國際歌》就響徹全世界,激勵著各國無產階級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勇斗爭。1902年,俄國人科茨首次將它譯成俄文。1944年以前,它為蘇聯的國家。1920年瞿秋白又把歌詞從俄文重譯,使之准確易唱,廣泛流傳。
㈣ 《國際歌》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1871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沖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起義工人很快佔領全城,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不久,人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隨後,資產階級政府對巴黎公社發起了進攻。
1871年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戰士同攻入城內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三萬多名公社戰士犧牲,巴黎公社以失敗告終。
公社失敗後不久,公社的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詩歌《英特納雄耐爾》(又譯《國際工人聯盟》)。該詩曾使用《馬賽曲》的曲調演唱。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皮埃爾·狄蓋特為《國際歌》譜寫了曲子,國際歌創作完成。
(4)國際歌是什麼時候的擴展閱讀:
《國際歌》這首歌曲為行板,降B大調,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貫穿首尾的旋律,為帶副歌的二段體結構。悲壯的前奏過後,深沉的第一主題昂首進入,表現出革命志士們不屈的氣節;
樂曲的中段旋律在調性上實際上轉為屬調(即F大調),始終庄嚴、雄渾,曲調中愈發透出光明與希望;最後,樂曲的前奏經過自然再現,在氣勢宏大的高潮中結束,預示著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一定會實現。
㈤ 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正式場合播放時間各是多少秒
國際歌為:四分三十七秒。義勇軍進行曲為:兩分七秒。
《國際歌》是由歐仁·鮑狄埃在1871年作詞,皮埃爾·狄蓋特於1888年譜曲而成的歌曲。
《國際歌》曾是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會歌 ;20世紀20年代,蘇聯以《國際歌》為國歌,並在1944年把《國際歌》作為聯共(布)黨(1952年改名蘇聯共產黨)黨歌。
《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5)國際歌是什麼時候的擴展閱讀
《國際歌》原版有六段歌詞。1906年,將《國際歌》譯成俄文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黨員柯茨,只選了六段歌詞中的一、二、六3節。隨後俄文版《國際歌》一直就只有三節歌詞。因此流傳較廣的中文譯本(蕭三版)的《國際歌》也只選用了三節歌詞。
《義勇軍進行曲》最早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1934年秋,田漢為該片寫了一首長詩,其中最後一節詩稿被選為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歌詞寫完後不久,田漢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
1935年2月,導演許幸之接手《風雲兒女》的拍攝,不久後,去監獄里探監的同志輾轉帶來了田漢在獄中寫在香煙盒包裝紙背面的歌詞,即《義勇軍進行曲》的原始手稿。當時,聶耳正准備去日本避難,得知電影《風雲兒女》有首主題歌要寫,主動要求為歌曲譜曲,並承諾到日本以後,盡快寄回歌稿 。
聶耳在收到歌詞後很快就完成了曲譜初稿 。1935年4月18日,聶耳到達日本東京後,完成了曲譜的定稿,並在四月末將定稿寄給上海電通影片公司。之後,為了使歌曲曲調和節奏更加有力,聶耳和孫師毅商量,對歌詞作了3處修改,從而完成了歌曲的創作。
㈥ 國際歌創作於什麼時期,是時期
巴黎公社時期
巴黎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國際歌》誕生了。公社失敗後不久,公社的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創作了《國際歌》的歌詞。後來,經工人作曲家狄蓋特譜曲後,《國際歌》在全世界廣泛傳唱開來。
㈦ 黨的什麼會議上奏國歌、國際歌
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代表大會、中央全會、中紀委全會的開幕式奏國歌,閉幕式奏國際歌。
2017年6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草案規范了國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包括:國歌的地位、奏唱國歌的場合、國歌奏唱的形式和禮儀等。這意味著,國歌和國旗、國徽一樣,將有一部專門的法律。奏國歌長場合:召開黨政重要會議時,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或接見外賓時,重大活動開幕式時。
國際歌:《國際歌》早期的中文版本,由瞿秋白轉譯自俄文版並於1923年6月15日發表,此版本有三組歌詞,大致對應法文歌詞第一、二、六段和副歌。
其中"Internationale"(國際的精神)在歌詞中音譯為"英特納雄耐爾",原來是國際工人聯合會(第一國際)的簡稱,有時表示國際共產主義。
㈧ 《國際歌》的創作背景和歷史作用是什麼
《國際歌》
The Internationale
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歌曲 。1871年6月 ,第一國際活動家、巴黎公社成員的法國工人詩人E.鮑狄埃為紀念巴黎公社革命精神 , 在蒙馬 特爾區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 國際歌》歌詞。1888年,法國工人作曲家P.狄蓋特為歌詞譜曲 ,並於同年7月 23 日由工人的里拉合唱團在里爾的售報工人集會上首次演唱。此後,日益為人們喜愛,並被譯成多種文字流傳世界各國。1917~1944年,曾被蘇聯定為國歌。1923年傳唱於中國。《國際歌》自產生以後,成為號召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推翻剝削制度,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的戰歌 。1920年即有中譯歌詞,1962經過訂正的譯詞發表於《人民日報》。
《國際歌》的歌詞是由法國工人詩人鮑狄埃在1871年巴黎公社失敗後不久創作的,曲譜由法國工人作曲家狄蓋特譜寫於1888年6月。在巴黎公社的戰斗烈火中,在公社革命原則的孕育下,在巴黎公社時期轟轟烈烈的群眾音樂活動的基礎上,產生了工人階級自己的偉大歌手鮑狄埃和狄蓋特,也產生了巴黎公社革命歌曲的優秀代表——不朽的無產階級頌歌《國際歌》。「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國際歌》很快就在全世界的工人運動中獲得流傳,在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中發揮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成為在全球流行最廣的歌曲之一。直到今天,《國際歌》仍是廣大勞動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有力武器。列寧曾在《歐仁·鮑狄埃》一文中高度評價《國際歌》,稱它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