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知識 > 國際上的安全應急如何管理

國際上的安全應急如何管理

發布時間:2023-03-21 18:56:50

『壹』 如何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管理工作

(一)完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法規、政策、標准體系。
推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制定修訂與其配套的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管理、資源管理、信息管理、科技管理、隊伍建設與管理以及培訓教育、運行保障等規章和標准。建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統計指標體系。完善應急救援隊伍經費保障、裝備器材徵用補償、裝備購置稅費減免以及表彰獎勵等政策措施。形成國家、地方、企業及社會多元化的應急體系建設保障制度。研究探索社會捐助、保險等支持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的途徑。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
建立完善省、市和重點縣三級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構,加強人員、裝備配置,強化技術培訓,落實運行經費,制定工作山銷制度和協調指揮程序,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和救援決策水平。加強高危行業企業應急管理機構建設,落實應急管理與救援責任。
(三)理順和完善應急管理與指揮協調機制。
完善國家、省級相關部門安全生產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和聯絡員制度,健全各級應急管理機構之間、應急管理機構與救援隊伍之間的工作機制和應急值守、信息報告制度,建立健全區域間協同應對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聯動機制,建立完善事故現場救援隊伍協調指揮制度。
(四)加強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建設。
建設國家(區域)礦山、國家(區域)祥唯緩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隊和部分中央企業應急救援隊,以及礦山、危險化學品骨幹應急救援隊伍,建立健全高危行業企業應急救援隊伍,完善隊伍體系,形成區域救援能力。注重培養「一專多能」的各級救援隊伍,實施社會化服務,發揮救援隊伍在預防性檢查、預案演練、應急培訓等方面的作用。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將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納入各級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大資金、政策扶持力度。將礦山醫療救護體系納入各地區醫療衛生應急救援體系和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開展化工園區、礦山企業聚集區應急救援隊伍一體化示範建設。加強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資質管理,促進隊伍素質提高。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推進公路交通、鐵路交通、水上搜救、船舶溢油、建築施工、電力、旅遊等行業國家級救援基地和隊伍建設,配合各地公安消防部隊加強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五)完善應謹模急預案體系。
建立完善政府部門、重點行業企業應急預案體系,實現政府部門與企業應急預案有效銜接。規范預案編制內容,提高預案編制質量,加強預案審查,建立健全預案資料庫。編制應急演練評估標准,完善應急預案演練制度,規范應急預案演練,提高演練效果。
(六)加快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宣教和培訓體系建設。
將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培訓納入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總體規劃,統一部署,充分利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大型企業現有的應急培訓資源,完善培訓設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健全安全生產應急培訓體系。制定培訓規劃和考核標准。加強各級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人員和救援隊伍指戰員培訓。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和網路等,面向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開展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宣傳教育,普及防災避險、自救互救知識,增強全民應對事故災難的意識和能力。
(七)推動應急救援科技進步。
堅持以應急救援需求為導向,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相結合,形成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科技原始研發、創造創新、成果轉化的能力和機制。鼓勵應急裝備和物資生產企業、教學科研機構搞好產學研結合,加強應急救援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扶持和培育應急救援技術裝備研發機構和製造產業。積極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應急救援技術和裝備,以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領域)為重點,優先推廣應用緊急避險、應急救援、逃生、報警等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強制淘汰不適應救援需要、不符合相關標准、性能不高的救援技術裝備。
(八)加強應急救援支撐保障能力建設。
在礦山、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領域)選擇優勢科研機構,重點建設一批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技術支持保障機構,加強應急救援技術裝備科技研發、檢測檢驗等能力建設。加快國家(區域)應急救援隊伍大型救援裝備儲備,依託有關企業、單位儲備必要的物資裝備和生產能力,建立安全生產應急物資儲備制度和調運機制,形成布局合理、多層次、多形式的應急救援物資儲備體系。支持有關大專院校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學科建設,培養專業人才。建立和完善各類應急專家庫,為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九)深化應急平台體系建設和應用。
加快省、市和重點縣以及高危行業(領域)大中型企業應急平台建設,完善安全生產應急平台體系,強化各級平台間的互聯互通,加強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深化應急平台在救援指揮、資源管理、重大危險源監管監控等方面的應用,注重通過應急平台體系,動態掌握各類應急資源的分布情況。
(十)加快建立重大危險源監管體系。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明確監控重點目標,建立健全企業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控系統,提升重大危險源監控能力。開展重大危險源普查登記、分級分類、檢測檢驗和安全評估。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重大危險源動態資料庫和分級監管系統,構建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機制。

『貳』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規范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處置生產安全事故,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辦發〔2013〕101號),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公布、備案、實施及監督管理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應急預案的管理實行屬地為主、分級負責、分類指導、綜合協調、動態管理的原則。

第四條應急管理部負責全國應急預案的綜合協調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行業、領域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應急預案的綜合協調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行業、領域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條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負責組織編制和實施本單位的應急預案,並對應急預案的真實性和實用性負責;各分管負責人應當按照職責分工落實應急預案規定的職責。

第六條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分為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綜合應急預案,是指生產經營單位為應對各種生產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綜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單位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總體工作程序、措施和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

專項應急預案,是指生產經營單位為應對某一種或者多種類型生產安全事故,或者針對重要生產設施、重大危險源、重大活動防止生產安全事故而制定的專項性工作方案。

現場處置方案,是指生產經營單位根據不同生產安全事故類型,針對具體場所、裝置或者設施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

 

第二章 應急預案的編制

 

第七條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遵循以人為本、依法依規、符合實際、注重實效的原則,以應急處置為核心,明確應急職責、規范應急程序、細化保障措施。

第八條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規定;

(二)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

(三)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危險性分析情況;

(四)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並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五)有明確、具體的應急程序和處置措施,並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

(六)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滿足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應急工作需要;

(七)應急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應急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確;

(八)應急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第九條編制應急預案應當成立編制工作小組,由本單位有關負責人任組長,吸收與應急預案有關的職能部門和單位的人員,以及有現場處置經驗的人員參加。

第十條編制應急預案前,編制單位應當進行事故風險辨識、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

事故風險辨識、評估,是指針對不同事故種類及特點,識別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產生的直接後果以及次生、衍生後果,評估各種後果的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提出防範和控制事故風險措施的過程。

應急資源調查,是指全面調查本地區、本單位第一時間可以野褲調用的應急資源狀況和合作區域內可以請求援助的應急資源狀況,並結合事故風險辨識評估結論制定應急措施的過程。

第十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根據法律、法規、規章和同級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應急預案,寬桐結合工作實際,組織編制相應的部門應急預案。

部門應急預案應當根據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明確信息報告、響應分級、指揮權移交、警戒慎脊坦疏散等內容。

第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相關標准,結合本單位組織管理體系、生產規模和可能發生的事故特點,與相關預案保持銜接,確立本單位的應急預案體系,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並體現自救互救和先期處置等特點。

第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風險種類多、可能發生多種類型事故的,應當組織編制綜合應急預案。

綜合應急預案應當規定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應急預案體系、事故風險描述、預警及信息報告、應急響應、保障措施、應急預案管理等內容。

第十四條對於某一種或者多種類型的事故風險,生產經營單位可以編制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或將專項應急預案並入綜合應急預案。

專項應急預案應當規定應急指揮機構與職責、處置程序和措施等內容。

第十五條對於危險性較大的場所、裝置或者設施,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編制現場處置方案。

現場處置方案應當規定應急工作職責、應急處置措施和注意事項等內容。

事故風險單一、危險性小的生產經營單位,可以只編制現場處置方案。

第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應當包括向上級應急管理機構報告的內容、應急組織機構和人員的聯系方式、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發生變化時,應當及時更新,確保准確有效。

第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組織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應當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或者實際需要,徵求相關應急救援隊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意見。

第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編制的各類應急預案之間應當相互銜接,並與相關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急救援隊伍和涉及的其他單位的應急預案相銜接。

第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編制應急預案的基礎上,針對工作場所、崗位的特點,編制簡明、實用、有效的應急處置卡。

應急處置卡應當規定重點崗位、人員的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關聯絡人員和聯系方式,便於從業人員攜帶。

 

第三章 應急預案的評審、公布和備案

 

第二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專家對本部門編制的部門應急預案進行審定;必要時,可以召開聽證會,聽取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

第二十一條礦山、金屬冶煉企業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的生產、經營(帶儲存設施的,下同)、儲存、運輸企業,以及使用危險化學品達到國家規定數量的化工企業、煙花爆竹生產、批發經營企業和中型規模以上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並形成書面評審紀要。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論證。

第二十二條參加應急預案評審的人員應當包括有關安全生產及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

評審人員與所評審應急預案的生產經營單位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二十三條應急預案的評審或者論證應當注重基本要素的完整性、組織體系的合理性、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的針對性、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內容。

第二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經評審或者論證後,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向本單位從業人員公布,並及時發放到本單位有關部門、崗位和相關應急救援隊伍。

事故風險可能影響周邊其他單位、人員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將有關事故風險的性質、影響范圍和應急防範措施告知周邊的其他單位和人員。

第二十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的應急預案,應當報同級人民政府備案,同時抄送上一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並依法向社會公布。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應急預案,應當抄送同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

第二十六條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築施工單位,以及賓館、商場、娛樂場所、旅遊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在應急預案公布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按照分級屬地原則,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進行備案,並依法向社會公布。

前款所列單位屬於中央企業的,其總部(上市公司)的應急預案,報國務院主管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備案,並抄送應急管理部;其所屬單位的應急預案報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主管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備案,並抄送同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

本條第一款所列單位不屬於中央企業的,其中非煤礦山、金屬冶煉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企業,以及使用危險化學品達到國家規定數量的化工企業、煙花爆竹生產、批發經營企業的應急預案,按照隸屬關系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備案;本款前述單位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的備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確定。

油氣輸送管道運營單位的應急預案,除按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備案外,還應當抄送所經行政區域的縣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

海洋石油開采企業的應急預案,除按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備案外,還應當抄送所經行政區域的縣級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海洋石油安全監管機構。

煤礦企業的應急預案除按照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備案外,還應當抄送所在地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

第二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申報應急預案備案,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應急預案備案申報表;

(二)本辦法第二十一條所列單位,應當提供應急預案評審意見;

(三)應急預案電子文檔;

(四)風險評估結果和應急資源調查清單。

第二十八條受理備案登記的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對應急預案材料進行核對,材料齊全的,應當予以備案並出具應急預案備案登記表;材料不齊全的,不予備案並一次性告知需要補齊的材料。逾期不予備案又不說明理由的,視為已經備案。

對於實行安全生產許可的生產經營單位,已經進行應急預案備案的,在申請安全生產許可證時,可以不提供相應的應急預案,僅提供應急預案備案登記表。

第二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建立應急預案備案登記建檔制度,指導、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做好應急預案的備案登記工作。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叄』 如何做好應急管理工作

提高應急管理能力的技巧:\x0d\x0a一、著力提高信息捕捉能力。應急管理工作人員要具有對突發事件信息及時感知、迅速捕捉的能力和素質;要有強烈的時間觀念,做到眼疾手快,聞風而動,把握時機,迅速捕捉,不讓突發事件信息從身邊溜走;要收集、傳送、反饋及時、客觀、真實的突發事件信息,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以利黨委、政府領導把握指導處置突發事件的有利時機和工作主動權,盡快化解矛盾。否則,遲報、漏報和瞞報重要突發事件信息,必將影響上級黨委、政府及時了解掌握重要突發事件信息,延誤指導處置重大事件事故的最佳時機。\x0d\x0a二、著力提高研判能力。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來的預警性突發事件信息往往是初始、零亂、無序和彼此孤立的,這就需要應急管理工作人員分析研判出預警性突發事件信息真實情況和可能發展的趨勢。因此,提高應急管理工作人員的綜合分析研判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要熟練掌握各種綜合分析研判方法,這是提高綜合研判能力的基本途徑。應急管理工作人員研判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種綜合分析研判方法掌握的熟練程度,只有熟練掌握各種分析研判方法,才能確保研判的有效進行。提高研判能力,要在實踐中摸索規律,積累經驗。\x0d\x0a三、著力提高思維能力。應急管理工作人員要具有把握未知、預見未來的能力。應急管理工作人員為領導提供預警性突發事件信息和輿情,但從為領導當好參謀助手的角度來講,必須「參」到點子上,「謀」尺頃桐到關鍵處。因為領導不僅需要及時掌握當前的動態,更需要了解今後的趨向,從而使決策有更為充分的依據。這就要求應急管理工作人員具有超前的思維能力,善於抓住苗頭性的東西,小處入手,大處著眼,見微知著,見因知果,預知和把握未來,盡早向領導提供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使領導掌握決策的主動權,審時度勢,預立於前,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x0d\x0a四、著力提高表達能力。應陵坦急管理工作人員要具有精於准確表述突發事件信息和應急評估分析報告的能力。首先,要客觀反映,准確描述。反映問題要如實,一是一、二是二,不虛美、不隱惡,對事件的來龍去脈要交待清楚,突發事件信息和應對分析研判報告的要素齊全,主要內容不能遺漏,遣詞造句要有分寸。這是保證准確描述的重要一環。其次,要簡潔明快,惜墨如金。簡潔不是簡單,決不能將應該表達的內容省去。簡潔就是要凝練。要提高表達能力必須在語言文字上下功夫,多精推細敲,練好過硬的基本功。要多看多思多寫多練,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勤於動筆;要善於借鑒,研讀範文,學人之長,補己之短。\x0d\x0a五、著力提高現代化辦公能力。應急管理工作人員要具有使用現代技術設備進行辦公的能力。突發事件信息價值的重要一面就是時效性,因而突發事件信息的收集、加工、傳遞都必須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完成,這就必須藉助於現代化辦公設備和信息系統。必須加強學習,熟練掌握,嫻熟應用,使應急平台在應急管理和突發事件處置中切實發揮作用。\x0d\x0a六、著力提高協調能力。協調是工作的手段,協調出積極性,協調出戰鬥力。作為具體執行的應急管理工作人員要確保突發事件信息渠道的暢通,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具有較強的協調能力,加強與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應急管理工作人員之間的工作溝通、信息交流,縮簡訊息傳遞鏈條,協助領導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臨事不亂,共同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x0d\x0a七、著力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當前影響公共安全的不利因素增多,應急管理工作基礎比較薄弱,應急管理工作人員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應急管理工作人員要多參加各類應急管理培訓班,通過培訓增強應急管理意識,熟悉掌握應急預案和相關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要多參加各種應急演練,通過演練熟練掌握應急預案的各項操作規程;要多到基層調查研究,通過調查將基層鮮活的應急管理經驗及時地總結出來,提高領導決策服務和應急處置能力。特別是基層應急管理人員,要提高突發事件隱患排查監管的能力和第一時間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為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提供支撐。\x0d\x0a總之,應急管理工作人員應在工作實踐中,勤學習、善思考、多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應急管理工作能力乎鍵。\x0d\x0a\x0d\x0a

『肆』 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如何開展

一、加強領導,健全制度,明確職能,落實責任,確保安全生產工作有序知銀開展。
二、完善體制、明確察春責任,切實強化安全安全監管
三、積極響應、群策群力,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活動
1、安全隱患治理年活動的開展情況
2、安全生產月活動的開展情況
四、加強宣傳,廣泛動員,切實增強安全生產意識
1、積極部署,廣泛動員。
2、強化培訓,增強意識
3、加大宣傳,強化防範。
五、強化措施,突出重點敗猛耐,扎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1、認真做好節假日值班工作
2、認真做好夏季「四防」工作。
3、認真做好車輛駕駛員的安全教育工作
賽為企業安全管理

『伍』 如何有效實現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

提供以下參考:

所謂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內的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未受到威脅,涉及公共領域的秩序、利益、價值能夠按照公共生活的固有邏輯正常運轉的狀態。維護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至關重要,一旦城市公共安全出現危機,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就會遭受損害,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穩定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和地區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後,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問題會凸顯出來,城市公共安全將隨之進入一個高風險階段。2009年,我省人均GDP約為26000元人民幣,約合3800美元,開始進入到這一階段,此後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呈多發態勢,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難度加大,社會安全面臨新挑戰。因此,加強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成功防範和控制各類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是我省各級地方政府必須著力解決的重要課題。

我國歷來重視城市公共安全問題,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許多成果,特別是對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成效顯著。但是,從目前的整體情況來看,我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還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部分領導和群眾缺乏安全風險意識。一些領導存在僥幸心理,沒有把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納入到城市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中來,得過且過。許多群眾缺乏防範風險的觀念,對於危機的徵兆反映不敏銳,應急避險的常識少,自救互救的能力差;二是城市公共安全基礎設施薄弱。我省多數城市的公共安全基礎設施設防標准偏低,再加上年久失修和人為損壞,安全欠賬較多。特別是對城市公共安全進行監測、預警、調查、評估的信息網路系統建設滯後,嚴重降低了維護和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能力;三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體系尚未建成。成熟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包括預防、准備、應對和恢復在內的復雜系統,應急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當前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還是以應急處理為核心,忽視了預侍輪大防、監測與評估,缺少完整的體系和流程設計;四是社會參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不足。城市公共安全涉及整個社會,它的實現依賴於政府、社會組織、私人機構以及市民個人的共同努力。但目前我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安全管理的規模較小、主動性也不夠,主要是在應急處理階段通過政治動員形成的捐款捐物和現場支援。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要從戰略的高度重視並完善我省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著力抓好以下四項工作:

第一,強化對全民的城市公共安全宣傳和教育。一方面,要藉助專業訓練機構常態化、制度化地對各級黨政領導幹部進行安全風險意識灌輸和相關管理知識及技能的培訓,努力使他們了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職責所在,並掌握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程序、方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切實提高各級黨政領導幹部防範和處置各類城市公共安全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的作用,多樣性、經常性地對公眾進行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訓,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的地方還應定期開展火災、地震等危機應急演練,力爭讓廣大群眾在面對城市公共安全危機時不僅能夠沉著冷靜地開展自救,而且能積極主動地協助政府進行互救。

第二,加強城市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建老豎設。在城市建設發展規劃中增加防災減災的內容,對公共交通、通信、電力、煤氣、水利、熱力、氣象等重要基礎設施,在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的各個環節,嚴格落實抗災設防標准,積極開展災害風險評估,增強抗災基礎能力。提高企業、醫院、學校、大型商場、文化娛樂等人員密集場所抗災設防標准,統籌兼顧安全性和經濟性,定期深入開展地毯式、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合理規劃和建設應急避難場所,加強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設,科學確定儲備物資的品種和規模。建立吉林省城市公共安全基礎信息資料庫,桐派將獨立分散的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努力構築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

第三,盡快實現從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到「全面管理」的轉變。對於城市公共安全來說,應急管理固然重要,但僅有應急管理是遠遠不夠的。目前,我省城市公共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已基本形成,應急管理能力不斷增強,在此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加強預防、准備與恢復工作,努力實現全面管理。堅持防處並重、以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實時監測的動態防範機制,對城市公共安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根據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原理、機制和過程,及時制定公共安全管理指南、各種應急預案,建立信息聯動系統,培訓專業救援隊伍,做好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准備工作。改變過去即時性、被動性地對災難後果進行恢復的做法,以防災、減災思想為指導,力求在恢復和重建工作中,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下一次城市公共安全危機的發生。

第四,構建以政府為核心、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合作治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政府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發揮核心作用。加大對公共安全基礎設施建設、人員培育等方面的投入,提供良好的硬體設施和軟環境;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保證各方在應對危機時有章可循且各負其責;建立高效的管理決策機構,進行統一領導和綜合協調,以此來充當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先行者和領導者。社會力量要以更積極的姿態參與管理,與政府密切配合。一些重要的社會組織(如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等)可以正式承擔一部分公共安全管理責任,社區群眾自治組織可以充分發揮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功能,私人機構還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與政府開展專項合作,以此來減輕政府負擔並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的管理水平。

『陸』 如何加強應急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有效應對各種風險,預防和減少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既是人民政府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務社會能力的重要任務。我市是一個突發公共事件頻發地區,自然災害特別是山洪災害、地質災害尤為突出,煤礦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這些突發公共事件給我市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也嚴重影響全市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樹立應急管理理念、夯實應急管理基礎、建立應急管理機制、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一、要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現階段,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大局穩定。但也勿庸諱言,當前的國際國內公共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各種影響國 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站在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加責任感和緊迫感。

(一)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不受侵害、不受損失,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突發公共事件具有發生突然、起因復雜、蔓延迅速、難以把握、危害嚴重、影響廣泛等特點,發生的概率雖然較小,但一旦發生,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都是難以估量的。建立完善的預警體系和高效的應急機制,防止和避免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是各級政府管理和服務社會的重要職能。各級政府一定要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

(二)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和危機,有利於保持社會秩序穩定,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現在,社會利益關系錯綜復雜,自然災害頻繁出現,重大疫情等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安全生產隱患較大,資源能源緊缺,環保壓力也在加大。這些都是直接威脅著人民群 眾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不僅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破壞社會穩定,有的甚至危及國家安全,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就要求乎耐我們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切實增強憂患意識,更加重視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積極預防和有效化解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為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地發展,提供安全、穩定、和諧的環境。

(三)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客觀上要求政府的職能全面轉向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加強應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應急管理仍然是政府工作中一個薄弱環節。各級各部門必須按照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要求,把加強應急管理工作,作為自身建設的一項緊迫任務,作為提高行政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切實增加租租公共安全意識,全面履 行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採取強有力措施,推進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體制建設,努力提高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

二、要把握重點,全面推進我市應急管理工作

各級各部門要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全國全省應急管理工作會議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全面推進應急管理工作。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一要明確目標。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各類應急預案的編制、發布工作,構建一個完整、統一的應急預案體系。二要講究方法。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應急預案編制工作的指導協調、溝通交流和審核備案工作,注重各級各類應急預案的銜接與配套,形成完整的應急預案體系。另一方面,應急預案編制過程中,要認真比照國家應急預案和上級機關應急預案,框架體系要對接,格式體例要歲型春一致;—要借鑒外省(區、市)同類應急預案,吸收他人的經驗;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專家意見和有關部門 (單位)的意見,增加應急預案實施過程中部門之間的協調一致性,完善應急預案。三要把握要求。要做好風險分析和應急資源普查、整合工作,要明確回答事前、事發、事中、事後誰來做、怎樣做、何時做、以什麼資源做,要在應急實 踐中不斷完善和改進;要堅持「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原則,按垂直管理的要求,從省市到縣區再到鄉鎮和基層單位不能有斷層,部門之間的應急預案要做好銜接,不能出現空檔;要加強應急預案演練,針對演練和應急實踐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及時修訂和完善。

(二)健全完善應急運行機制。一是健全預測預警機制。各縣市區及市直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和工作范圍,建立和 完善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監測、預測、預報、預警體系,做到 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早處置。做到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災害與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二是加強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報告工作。要落實責任制,明確信息報告的責任主體。發生突發公共事件的單位必須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報告信息;跨行政區域的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上級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匯總、報告相關信息;所有突發公共事件,各縣市區政府應急辦和市直各部門(單位)應急機構都必須向市應急辦報告。要嚴格執行信息報告時限要求。國務院和省政府對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報送有明確而嚴格的時限,各級各部門要結合實際,依據應急預案和信息報告時限要求,研究制定工作程序,把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要拓寬信息報告渠道。要充分利用主流媒體收集和掌握突發公共事件情況,建立開放的信息報告平台,接受公眾舉報和反映問題,並注意從互聯網上獲取有關重要信息, 同時積極探索在企業、社區、農村、學校等基層單位設立信息報告員、構建社會信息網路體系。三是加大應急平台和信息網路建設力度。各級政府要依託全省政府系統辦公業務資源網路和各項業務網路,整合當地公安、防汛、衛生、氣象、人防等專業信息系統資源,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決策指揮網路;要全面推進「110」、「119」、「122」三台合一,並與急救、市政等緊急信息接報平台進行整合,實現「統一接報、 分類分級處置」。四是進一步健全應急協調聯動機制。要在加強本地區本部門的應急管理,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的同時,加強部門之間、相鄰縣市區之間、部門與縣市區之間的縱向和橫向的配合協調,建立健全應急處置的聯動機制, 明確各方職責,確保一旦有事,能夠有效組織、快速反應、高效運轉、臨事不亂,共同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

(三)抓好應急體系規劃編制和應急法制建設。一要圍繞大局。把應急體系建設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國家和省市應急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的指導下,編制本地區和本行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二要突出重點。對預防預警、應急處置、應急保障、恢復重建等關鍵環節作出具體安排。三要量力而行。要區別輕重緩急,把建設項目用到最急需、最薄弱的地方。尤其是城鄉建設等有關專 項規劃的編制要與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相銜接,合理布局重點建設項目、統籌規劃應急突發公共事件所必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四要厲行節約。要處理好整合利用現有資源與新建項目的關系,防止重復建設、資源浪費。五要明確責任。各級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由各級發改委牽頭編制,有關部門單位和應急辦參加,力爭用半年時間完成編制工作任務。 同時,各級各部門要加強應急管理法制化建設,把整個應急機制建設納入法制化軌道,依法行政、依法開展應急管理工作。

(四)廣泛深入地開展應急宣教、培訓和演練工作。一是要加強應急宣教。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開展應急預案的解讀宣傳。要開展公共安全知識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活動,把應急管理知識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要在主要公共場所設立應急標識、宣傳欄,擺放展板,懸掛標語,張貼海報。要編輯出版應急科普讀物和應急音像製品。要針對我市較常見的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組織編寫公共安全教材。開展公共安全學校教育和全社會廣泛宣傳普及公共安全知識、應急管理知識、災害知識、防災救災、自救知識活動,努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預防為主、應對有力,全社會防災減災的良好局面。二是要加強應急培訓。要聯系本單位實際,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特點,制定培訓計劃,建立多元化的培訓課程體系。對各級領導幹部要通過不定期舉行 短訓班或專題研討班的形式進行培訓;要對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的應急管理機構負責人和從事應急管理的幹部進行培訓;要對高危行業的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培訓,在職業資格認定考試中增加相關內容;要對青年志願者和各類社會公益機構人員進行應急知識培訓。三是要搞好應急演練。各級各部門要精心組織,注重實效,不走過場。演練時,要按照預案全過程組織進行,每個環節都要實施到位,指揮機構、 救援隊伍和社會公眾全方位參與。演練後要有評估,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真正達到落實預案、磨合機制、鍛煉隊伍的目的。

(五)注重抓好應急管理的基礎性工作。一是要加強鄉村和社區的應急管理工作。從我市目前情況來看,有些鄉村和社區開始了應急機制建設,但絕大多數鄉村和社區在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和處置方面,基本上處於不設防狀態,遇到問題臨時處理。特別是農村,醫療、消防、通訊等基礎設施薄弱,人口居住分散,防災意識差,自救互救能力弱,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充分考慮群眾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探索建立農村應急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普及應急知識,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構建鄉村應急組織網路,提高基層的應急管理能力。二是要加強企業的應急 管理工作。各級各部門的應急管理工作機構,要加強對企業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和指導。省直和中央在婁企業,特別是高危行業的企業,要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做到應急有預案,救援有隊伍,聯動有機制,善後有措施。三是要加強重點單位的應急管理工作。高等院校、大型醫院等重點單位和供水、供電、供氣等重要部門,要高度重視應急體系建設,做好應急管理和安全防範工作。

三、要加強領導,努力提高全市應急管理工作水平

應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廣、協調性高、系統性強,加強領導非常關鍵。各級各個部門要把加強應急管理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強領導、強化責任、健全機構、整合力量、落實措施,切實把這項工作不斷推向深入。

『柒』 國外對重大安全生產風險是怎樣控制的

國外重大安全生產風險的控制可以參考下面的這篇文章,也可以說是作業環境場所、能源管控及規范人員行為的安全管理控制,鄙人另加一條作業人員安全的協調與管理。安全生產管理涉及企業單位的方方面面,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概括的,僅供參考!
英國:制定和頒布安全法規
英國是西方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在長期的工業活動中,人們逐步認識到涉及危險物質的工業活動極有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一些事故不僅對工人,而且對周邊環境、甚至對遠離事故現場的地方都會構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英國又是最早制定和頒布安全衛生法規的國家。1974年的《勞動安全衛生法》形成了英國現行的安全衛生立法框架。根據這個框架,英國建立了兩個機構——安全衛生委員會和安全衛生執行局,以保證安全衛生法規和各項條例的實施。
1974年Flix borough一家化學廠發生爆炸事故,揭開了英國預防重大事故的序幕。這起事故使該工廠被夷為平地,28名工人死亡,工廠周圍的設施遭受了極大破壞。安全衛生委員會指派重大事故預防專家全面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並提出三項預防事故的策略:(1)確定危害作業場所;(2)為預防重大事故而採取的控制措施;(3)為降低事故的破壞性而採取的減緩措施。今天,為了預防此類重大事故的發生,英國於1999年制定了《重大事故危害控制(COMAH)》等一系列法規。 法國:光靠制度是不夠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法國是生產安全事故發生較少的國家之一。租唯掘然而,2004年5月23日,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2E候機廳一段走廊的頂棚坍塌,造成包括兩名中國公民在內的4人死亡事故卻讓人們記憶猶新。本應成為法國人驕傲的候機廳造價不菲,剛剛交付使用一年,卻因這起事故讓所有法國人心痛。痛定思痛,機場方面最終作出了推倒重來的艱難抉擇。走廊除了30米長的事故段,其他部分經檢測仍然耐用,一些專家曾建議其他部分進行修復加固。但由於這種方案不能保證萬無一失,機場最終決定將發生事故的那段走廊全部拆除重建。
事實上,在生產活動中,發生事故是難免的,關鍵在於如何將今後可能出現的損失減小到最少。舉一反三,甚至推倒重來,是法國安全生產觀念的一個重要體現。
在法國,每一次重大事故都會進一步加強有關方面的預防工作。這不能不說是痛定思痛後的一種覺醒,法山老國人正是靠著這種覺醒,不斷地改進著自己的各種生產安全措施。比如,在全國成立較獨立的工作監察處,負責對企業安全工作進行日常監察。與此同時,法國國家安全研究中心不斷開發新的安全技術。另外,法國對發生事故的企業還加收分攤費。法國安全生產的法律也非常完善,這些都會進一步加強責任人對事故的認識。格里博達是歐洲科學院建築藝術領域的院士,對於戴高樂機場候機廳事故,他認為可以吸取的教訓是:有了施工安全監督程序,並非萬事大吉。如果每個環節都有鬆懈,累積起來仍可能導致事故發生。
在法國,法律規定施工企業的老闆是生產事故的責任人,出了事故,要被追究經濟和法律責任,事故責任的判定無疑有利於人們進一步認識工作流程的人為薄弱環節,並引以為戒。
德國:建立不同級別應急預案演練
在德國首都柏林,危險等級被分為普通險情、異常險情和重大災害3個級別。不同險情的救援搶險方式、各部門的分工和投入的力量也不盡相同。
柏林州內政部安全與秩序局設有重大災害防護處,負責協調重大災害的預防以及災害發生後的救援搶險措施的實施。重大災害防護處執行官員諾貝特·施密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任何可能發生潛在危險的機構、設施都必須有內部和外部兩套應急預案。
在各級險情中,普通險情包括火災、爆炸、洪水等涉及到公共安全與秩序的突發事件,主要由柏林市政管理部門和警方負責解決。為此,市政管理部門和警方必須隨時准備投入救援,還要有一整套在不同險情發生後的相應處置方案。
參與搶險的各有關部門對搶險措施必須互相通氣、彼此協調,通常要在現場設立一個聯合救援指揮部。具體的搶險方案要得到現場聯合救援指揮部所有救援參與方的認可。聯合救援指揮部的任務包括:明確各方任務和職責,確定搶險方案,隨時進行險情評估以及向社會發布信息等。 異常險情包括飛機失事、大型集會活動中的突發事件、危險品運輸、有毒或放射性物質擴散、重大疫情以及異常天氣災害等。除了警方和消防部門外,異常險情往往還需要非政府救援組織的參與,例如德國紅弊核十字會和德國救生協會等,必要時還需要軍隊、聯邦技術救援機構和鄰近其他州派出救援力量。 重大災害由於有可能涉及眾多人員的傷亡,或者對環境和設施造成異常破壞,僅憑借市政管理部門的人力物力已經無法應對。重大災害防護機構包括柏林州當局及其下屬的市級、區級政府部門和柏林消防隊、警方以及其他相關機構。如果災害規模巨大需要外部支持時,包括聯邦技術救援機構、聯邦邊境保衛局、軍隊以及鄰近其他州都將提供緊急支援。 在重大災害警報發出後,柏林州內政部將立即負責成立救援指揮中心,協調現場聯合救援指揮部與其他救援部門的行動,並向公眾和社會發布信息等,以盡最大努力減少重大災害所造成的破壞。
日本:完善法規確保生產安全
日本政府多年來在一切經濟活動中通過制定和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實施一系列的安全對策和措施,使生產過程中的事故大幅下降,傷亡人數不斷減少,成為世界上安全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一。
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日本的生產安全問題突顯,工傷死亡人數劇增。l961年,日本在生產過程中因事故死亡人數曾達到6712人。為了減少生產過程中傷亡事故的發生,日本政府制定了《勞動安全衛生法》、《礦山安全法》、《勞動災難防止團體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由於法律健全、措施得當、各方重視,日本的生產安全問題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2003年,日本工礦業在生產過程中死亡的人數只有307人,而2006年全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6352人,是近51年來首次回落到6500人以下。相比而言,工礦業事故死亡人數要比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少得多。
日本《勞動安全衛生法》規定,所有獨立進行生產活動的企事業單位都必須建立勞動安全生產體制,任命或指定勞動安全衛生負責人,監督和指導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企業內的各個車間和班組還必須設置安全衛生管理員、作業主任等具體實施安全生產措施的人員。同時,有50名以上職工的企事業單位必須配備自己的醫生,負責企業員工的健康和衛生,維護和管理作業環境,調查影響健康的原因和採取防止事故再次發生的措施等。
實際上,比制定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更重要的是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安全監督隊伍,以防患未然。根據《礦山安全法》,日本建立了一整套獨立的礦山安全監察體系,實施高效的監督管理。監察人員嚴格按照有關法律,對安全業務、設施狀況、應急機制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立即徹底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監察機構十分重視安全的超前管理和過程管理。不是事故發生以後再去調查、追究責任,而是事先監督、落實各種防範措施,消滅事故隱患。因此,日本礦山在實施某些特殊的項目時,必須事先制訂方案,並報政府安全監督部門批准。在實施過程中,政府安全監督部門的人員現場監督指導,有效地防止了不安全因素的發生和擴大。
日本設立了「中央勞動安全衛生委員會」,負責檢查生產單位的安全措施落實情況,指導和督促生產單位履行各項責任和義務。另外,日本還根據《勞動災難防止團體法》設立了「中央勞動災難防止協會」,提供安全衛生信息,開展安全生產教育,推動「零災難」運動,組織安全生產技術交流,以及對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培訓等。

閱讀全文

與國際上的安全應急如何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