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際會計學主要內容是什麼
國際會計
1965年,科拉里奇(kollaritscb)和馬霍(Mabon)認為國際會計就是對所有國家的會計原則、方法和准則進行研究和分析;
1968年齊默爾曼(Zimmerman)等認為國際會計是最高層次的抽象,在於打破國界,發展世界性的會計理論,在任何一個國家都適用;
日本的會計學家染谷恭次郎認為。國際會計是指企業因超越國界的經營活動而展開的企業會計。由於企業在海外從事經營活動和籌借資本的活動不斷增加,而且生產、銷售、財務等各種活動在跨越兩個以上國家內進行的跨國公司蓬勃興起,過去在一國范圍內處理的企業會計,就沖破了國界而在國與國之間展開,形成了國際會計。
相似的定義還有科勒的《會計詞典》中對國際會計的解釋。他把國際會計同樣理解為從事跨國界活動的組織的會計,他認為國際會計必須包括了解所有國家的會計實務,國與國之間在實務上的不同以及在不同國家聯屬組織的會計實務。
這兩個定義與前兩者的差別在於它們是從微觀、從企業的角度對企業從事跨國界經營活動所必須進行的會計實務加以分析。
中國會計學者對國際會計的理解也受它們的影響,如常勛教授認為,國際會計是會計的一個新領域,它主要研究某個國家的企業或經濟單位由於進行超越國界的經濟貿易活動、理財活動而在會計處理和財務報告方面引起的特殊問題,它的主要內容屬於財務會計的延伸,研究重點應集中於越來越受人們關注的跨國公司會計准則和財舞報告准則。
由於對國際會計理解的多樣化,美國會計學家T"R韋里奇等就國際會計的三類趨向分別為它命名並下了定義,包括通用會計或世界會計,比較會計或國際會計,國外子公司會計。
通用會計或世界會計的概念包括的范圍最廣,它把國際會計歸納為闡述或研究一套能被普遍接受的會計准則,目的在於使會計准則完全國際標准化。
Ⅱ 國際會計是做什麼的
國際會計是西文企業會計的一個最新發展。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跨國公司的蓬勃發展,國際貿易的日益頻繁和資本投資的日趨國際化而產生並日益發展起來的。它的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套適用於全世界范圍的會計原則和方法,實現各國會計的標准化。
目前,很多國內外高校開設此專業,致力於培養適應國際經濟一體化要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涉外企、事業單位及行政管理部門從事會計實務、財務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國際會計包括的內容十分廣泛,主要可歸納為三個方面:業務性國際會計、比較國際會計和標准化國際會計。
國際會計的主要課程有:
會計總論、會計科目、帳戶與復式記帳的應用、會計憑證、帳簿及報表、會計核算及會計工作組織等會計常用知識、資產負債及所有權者權益、營業收入費用利潤、財務報表分析、會計法、稅收法規及稅收證書管理手把手教做賬、電腦上教做帳(學習財務軟體)。